回乡调研报告

2021-08-14 报告

  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回乡调研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回乡调研报告1

  目前农民工回乡创业还面临不少困难:一是资金短缺。二是农民工由于受自身知识和管理经验等因素的制约,项目选择不准,存在不同程度的盲目投资现象。三是缺乏人才支持。工作环境差,生活艰苦,难以吸引留住技术人才。四是创业环境不佳。政府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帮扶不够,支持有限,优惠政策少,配套服务不到位,使不少创业者“业未创、心先疲”。要做好农民工回乡创业这篇大文章,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积极引导、大力扶持、完善服务。

  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提供岗位保障

  各级党委、政府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十项措施”,加大对乡村和城镇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集中开工建设一批符合本地实际、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增加就业岗位,消化一批劳动力。同时,要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努力引进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项目和近农加工企业项目,吸纳返乡民工就地进厂务工。此外,地方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着力在完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下功夫,努力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和生产效益,确保农业生产稳步提高,使返乡民工返乡后及时转变增收方式,围绕本地产业和土地做文章,使他们增收有保障,生活有着落,维护农村社会大局稳定。

  二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为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提供政策保障

  政府要及时顺应社会发展需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围绕返乡民工现象及时调整政策、措施,搞好指导引导和配套服务。一是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必须树立“小政府大服务”的工作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增强为返乡民工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返乡创业者提供各种便捷服务。当前,要积极组织人员深入农户,做好返乡民工的排查登记,建立档案,全面掌握返乡民工的基本情况和思想动态,做好返乡民工安抚工作,尽力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同时,借鉴先进县市区成立农业服务公司的成功经验,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力参与服务公司的经营和管理,提高农业服务水平。二是要为返乡民工搭建创业平台,为返乡民工就业创业提供帮助,在办理就业创业相关手续过程中,本着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为返乡民工开设“绿色通道”,提供上门服务,最大限度地简化程序,缩短审批时限,适当减免有关收费标准,并在用工管理、社会保险、降低就业创业风险等方面提供服务。三是要加强对返乡民工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对返乡创业人员在用地审批、税收等方面提供方便,对返乡办企业的民工应享受城市下岗职工经商办企业的优惠政策。要吸纳社会闲散资金设立返乡民工创业专项基金,放宽返乡民工信贷审批政策,为返乡民工就业创业提供政策、资金、技术支持。四是要对本地信誉较好、生产规模较大、生产效益较高的企业实施挂牌保护,实行领导联系制度,帮助解决企业生产和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鼓励企业为返乡民工提供更多就业创业机会。五是要建立专门机构,及时收集发布各地用工信息,让返乡民工随时了解掌握劳动力市场行情,积极为他们“牵线搭桥”,指导他们重新外出择业或自主就业创业。

  三是加强职业技术培训,为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提供技能保障

  各级政府要重视返乡民工就业技能培训工作,把它作为解决返乡民工就业创业,推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长远工作来抓,在建立完善返乡民工就业培训制度、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成果转化上狠下功夫,使农民工就业转移逐步走向制度化、规模化,大幅度提高农民工自身“造血”功能,增强进入就业市场竞争力。要加强对职业技能培训的监督指导,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扩大培训设施建设规模,完善培训工作机制,提升培训工作水平,使农民工就业转移技能培训真正成为转变农民增收方式,扩大就业渠道,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对返乡民工就业技能培训要围绕促进就业、短期受用的方针,坚持统筹规划、结合实际、分类指导的原则进行,对文化素质偏低、无专业技能、缺乏经营管理经验的返乡农民工,可采取送科技下乡、开展专家面对面技术讲座活动、实行技术能手“传、帮、带”等方式,向他们传授农村适用技术,引导他们围绕农村市场找出路,增强自主创业本领;对有一定文化知识和一技之长、头脑比较灵活的青年民工,结合自身优势,利用“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计划”、“阳光工程”等国家培训项目,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提高他们就业创业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强自主创业的能力。培训要以本地区产业发展状况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可以采取校企结合等方式,开展定单式培训,争取把返乡民工建设成为扭转现实经济状况、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四是加大宣传工作力度,为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提供舆论保障

  抓好对返乡民工就业创业的宣传引导,有利于促进社会对返乡民工的正确认识,增强社会各界对返乡民工的理解和支持,促使返乡民工积极就业创业,确保社会稳定。为此,各级宣传部门要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宣传媒体,加大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及返乡民工就业安置政策的宣传力度,宣传推介一批返乡民工自力更生、就业创业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呼吁社会关注返乡民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引导返乡民工尽快由“打工者”向“创业者”的角色转换。同时,对文秘站:农村中涌现出的返乡创业成功典型和有影响力的农村经纪人进行大力表彰,使他们在广播上有声,电视上有影,报纸有文,增强他们自身的社会影响力,以带动更多的返乡民工积极创业。此外,各类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也要结合自身沟通广泛、号召力强的特点,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搞好宣传引导,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联谊会、社会调查、印发乡情宣传资料等形式,宣传本地区发展优势和优惠政策,营造“输出劳动力,带回生产力;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的社会新观念,为广大返乡民工再就业、创业提供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回乡调研报告2

  风和又拂南山绿,春早更催万象新。20xx年春节期间,我局干部职工,特别是老家在农村的干部职工,利用回乡过年的机会,访民情、问民生、听民意,深入到群众中去,切身实地的感受到了家乡近几年的大变化和农村农民精神风貌的大改观。现就本局干部职工调研情况进行综合整理,报告如下:

  一、家乡新事物

  走在平坦的水泥路,感受着浓浓的年味,家乡以崭新的面貌迎来了新的一年。回乡欢度春节的干部纷纷感受到家乡发生的新变化,经济健康、稳定、协调发展,基础设施得到夯实,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竞争优势明显提升。

  干部职工普遍感到,随着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快和深入,家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很大变化:各乡镇村级公路升级改造全面完成,每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几乎都有文化休闲小广场,配套有标准的舞台、篮球场以及健身器材,而且都组建了本村的篮球队和文艺队。

  现在农民吃穿不愁了,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各个村里设立了农家书屋,书架上摆放着各类书籍,时不时有村民过来看书借书,农业技术方面的书籍最受欢迎、实用。村支部宣传人员说,农家书屋给村民创造了聚在一起的机会,常常几个人围在一起交流,互相推荐,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不再像以前农闲时没事干,整天东家长西家短,打麻将玩小钱。村里的文化休闲广场的建成,让群众有了锻炼、娱乐的好去处,既丰富了村民们的业余生活,又给村里增添了更多的祥和气氛,更成为村民们过年时的欢乐之地。

  二、家乡大变化

  (一)道路通行状况。自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来,进村道路和村里街道由土路建成了水泥路面。村路入口,标语醒目,彩旗飘飘。村内道路,灯光明亮,清洁卫生,每条村巷都写有名称,树牌立字,井井有条,令人耳目一新;宣传标语贴近生产生活,时常更新。走在平坦宽阔的水泥道路上,再也不担心雨天走亲戚时满脚泥泞的烦扰,村里呈现了“路通、宽敞了,街绿、漂亮了,灯亮、热闹了”的新面貌。

  (二)村容村貌状况。自全区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专项活动以来,全县各村屯都设置了很多垃圾桶,各家各户实行“门前三包”政策,村干部带头、老百姓积极踊跃相互配合。现在村民们都知道以后自家垃圾不能随便在村里的偏僻处乱丢,或者再往绕村河里倒了。村民们很自觉地把生活垃圾归集到那几个大垃圾桶,然后由保洁员负责定时清运。

  (三)文化设施建设。近几年,全县行政村修建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里配套有农家书屋、棋牌室、青少年活动室、多功能室等功能室,并且把村篮球场、健身广场整合成村级文化休闲小广场。使村民开会有场地,学习有场所,健身有设施,娱乐有兴致。村里定期举办篮球赛、舞会、学习日等活动。特别是村干部利用各大假日,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文体活动赛事,更是增强了全体村民的健身热潮和自信心。村民现在是“能上微机了、都爱读书了,健身流行了、跳舞定期了”。农民感觉村里好多方面和城里的差别不大了。

  三、家乡建设现状面临的一些情况

  (一)对于“美丽广西,清洁乡村”专项活动的看法:虽然全区现在还在继续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专项活动,如要持续保持,则必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不能兴起一时之风。还有些乡镇宣传力度不够,所以还存在许多群众的清洁意识比较淡薄,这不仅需领导干部带头,更需深入群众的心里去,积极做好发动群众真正地一起参与清洁乡村的专项行动来,用行动夯筑幸福家园。

  (二)对于农村文体活动的看法:

  1、专业人才数量少。农村文化方面有特长的人才十分缺乏,由于体制等原因导致乡镇文化站编制少、人员少,每个乡镇都没有专业的吹、拉、弹、唱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即使是一知半解的“土八路”也很少。还有许多行政村“五户”中的文化活动中心户虽然开展了一些活动,但只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次上,没有形成真正的文化大院。在乡镇、村开运动会时,没有专业的体育裁判;也没有专业的文艺辅导教师,对繁荣农村文化生活造成了很大阻碍。

  2、年龄出现偏大或偏小两个极端、主动性弱。在农村,平时在家都是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青壮年男女几乎都外出打工或者在外成家,所以导致村里出现年龄偏大或偏小两个极端。演员们参加文化活动不积极,往往都是在许多爱好者多次邀请下才参加。有的文艺骨干,在为文艺团体服务中,不是推辞做不好,就是要报酬,从事这种文艺活动在他们看来注重的不是精神上的娱乐,而是经济上的收入,积极性不高。

  3、文体活动开展经常性差。有些村往往只是在春节前后,组织开展一些简单的文化活动,如舞狮,唱唱歌等,没有形成规模;有的村搞一些象棋比赛、篮球比赛,但也不经常,也不是很正规。农民在农闲时间文化活动十分单一,集体的文化娱乐活动非常缺乏。除了看电视、录像,就是打麻将、上网,很少从事其他文化活动。

回乡调研报告3

  20xx年春节期间,我利用回老家过春节的时机,在有限的几天里,采取谈话交流、实地察看等方式,主要调查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问题,调查对象为村里60岁以上的老年人,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

  我回到吉安市永新县怀忠镇双溪村,通过几天的调查发现,虽然农村生活水平在逐步提升,但老年人生活状况还是比较堪忧,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乡村老人,他们的子女绝大部分过完年后都去经济发达地区打工,极少部分在外地工作或在家务农兼做运输、泥工、木工等,更有极少部分老人膝下无子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物质生活状况

  我们村大致只有四十户人家,人均耕地1。5亩左右,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基本没有发展特色养殖业及种植业,收入来源单一。老年人也主要是靠种田为生,子女给的生活费有限,没有其他经济来源,但靠种田收入微薄。

  一是现在农村基本上耕地、收割实现了机械化,带来的是成本的上升;

  二是肥料、农药的支出也在逐步提高,俗话说“肥是农家宝”,但近年来,农村中家庭养猪、牛的减少,甚至多数家都不养。种田都靠买化肥买农药。

  三是农村老年人的劳动能力下降,种不了太多田地,种的稻子只够自己吃,没有多少余粮可供出售。

  2、精神生活状况

  目前,我们村老年人生活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孤独。一年到头,只有春节期间外出务工的女子才会回家团聚,人气旺盛,但是一过完年后,绝大部分青壮年又纷纷出去打工,有的家庭是夫妻双双外出,有的是男劳动力外出务工,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小孩及少部分妇女。老人独自留守在农村带小孩,缺乏子女的关心和温暖,甚至有的老人与媳妇相处得不好,关系紧张,心情抑郁也没地方排解。农村老年人整天在寂寞中度过,没有娱乐设施供他们活动消遣,精神生活贫瘠,内心空虚孤独,更是加速了他们的衰老。

  3、健康与医疗状况

  农村人年轻时很操劳都是干体力活,进入老年后,身体机能衰退得快,身体难免会出现一些毛病。俗话说“病向浅中医”,但面对医疗费用时,大多数农村老人不会及时治疗。总是一拖再拖,到最后才去医院看病,有的甚至因此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虽然政府出台了新农村合作医疗政策,但新农村合作医疗报销的医疗费用金额比率一般都较低,有的甚至不能报销,所以农村老人生些小病,一般就是扛过去,有重大疾病时一般都难以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

  二、对策与建议

  1、积极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加大对农村老年人的补助

  农村老年人大多数条件不富裕,也没有经济来源,要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必须积极稳妥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同时建议政府制定一些政策,给农村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们适当补助。还可以向社会热心人士募集资金,设立专项农村老年人基金会,给农村老人提供帮助。

  2、加大农村公共服务尤其是娱乐设施的建设

  给农村老年人们提供一个活动和交流的平台,有益于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政府应该执行公共服务的职能,在农村兴建一些老年娱乐场所,比如为村里购买健身器材供老年人锻炼身体,修建室内活动场所让老年人有地方可以一起看看戏曲聊聊天等。

  3、改善农村医疗环境,完善农村合作医疗报销

  建议每年给农村老年人免费做一次全身体检。加大对农村卫生所硬件设备的资金投入,提高卫生所医务人员的待遇,吸引年轻优秀医务人员投身农村医疗事业。扩大农村医疗保险的报销范围,这样农村老年人就可以没有负担地就医,而不用担心医疗费用的问题。

回乡调研报告4

  按照司领导关于春节回乡调研活动的部署,我于1月24-25日赴山东省栖霞市蛇窝泊镇前榆家夼村,依照“记录农村所见所闻,了解农民所需所盼,总结调研所感所悟”的思路,对前榆家夼村农业生产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到农民家里拉家常,了解农民农业生产情况及20xx年生产意向;通过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观看苹果种植园生产经营情况,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加深对“三农”工作的认识和热情。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栖霞市蛇窝泊镇地处胶东半岛腹地,位于栖霞、莱阳、海阳三市(县)交界,是山东省中心镇。全镇总面积201.3平方公里,2.2万户,6.8万人口,10万亩耕地,7万亩果园,先后被山东省授予“品产加销基地示范镇”、“村镇建设新型乡镇”等称号。蛇窝泊镇资源丰富,水果飘香。这里有着150多年种植苹果的历史,全镇7万亩优质红富士年产量达到1.5亿公斤。大香水梨、莱阳梨、日本丰水梨等优质水果品种也已形成一定种植规模,并有杏、桃、山楂、葡萄等十几种干杂水果品种,是名驰遐迩的水果之乡。始建于1996年的山东烟台蛇窝泊果品批发市场,总占地面积1200亩,为当地农户搭建了良好的营销平台,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优秀市场。

  前榆家夼村是蛇窝泊镇的一个自然村,现有105户,共计400余人,其中常住人口330人,党员20余名。从调查看,这个村的主要特点:

  一是农业生产以苹果种植为主。全村共有620亩耕地,其中果园面积51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82.3%。由于栖霞拥有百年种植苹果的历史,且具有很好的品牌效应,当地农户种植苹果所得收益远大于粮食生产,所以村里绝大多数农户都将自家承包地用于苹果种植,全村年产苹果133万公斤。农户生活用粮、蔬菜等农产品大多是从市场购买,仅部分农户预留几分地用于自用粮食、蔬菜种植。

  二是村民富裕程度较高。20xx年前榆家夼村苹果种植收入达851万元,人均2万元以上,处于栖霞市中上等收入水平。20xx-2010年前榆家夼村一直从农信社和农行进行农业贷款,90%由村长进行担保,其中农信社贷款约占贷款总额的90%,农行贷款约占贷款总额的10%,每户贷款额为5000-10000元。

  三是农民观念不断更新。在访谈中发现,当地农户对于获取市场信息指导农业生产的意识很强。村里多户家庭接入了互联网,许多村民都是通过网络、电视、手机等媒介了解市场变化和新的种植技术。受访农户反映,“电脑功能太强大了,咱家的苹果种植新技术就是从网上学来的,非常实用。”

  二、受访农户家庭情况

  受访户刘氏一家四口人,户主42岁,夫人41岁,育有一儿一女。儿子8岁,读小学一年级,女儿14岁,读初中三年级。刘氏一家主要收入来源于自种的8亩地。20xx年刘氏将所有土地用于红富士苹果种植,每亩地种40棵苹果树。从访谈中了解到,刘氏20xx年种植苹果的成本—收益情况及20xx年农业生产计划:

  一是苹果种植成本增加。由于农资价格及劳动力价格逐年上涨,苹果种植成本也随之增加。20xx年,刘氏种植苹果总投入额为2万多元,其中购买化肥10000-12000元,农药20xx-3000元,套袋苹果专用袋5000-6000元,雇佣劳动力5000-6000元。该户种植的都是套袋苹果,20xx年春季套袋雇佣5-6人/次,雇期约为14天,每次每人支付120-130元;秋季揭袋雇佣5-6人/次,雇期约为13天,每次每人支付80元。

  二是苹果种植产量高、品质好、收益较高。20xx年,每棵苹果树约产140-150斤,最高产量达160斤/棵,最少120斤/棵。产出的苹果品质好,85#及其以上的苹果约占80%以上,其余大部分是80#苹果。20xx年,当地85#及其以上的苹果收购价为3.5元/斤,80#苹果收购价为3.1元/斤,75#苹果收购价为2.8元/斤。刘氏种植苹果年收入达15万元。

  三是规模化种植苹果意愿强烈。受访户刘氏说,“20xx年我想在20xx年种植亩数的基础上,再多租一些地(本村租一亩苹果地年租金为20xx元左右),增加种植棵树,扩大种植规模。”但他同时也反映,近几年许多外乡人也来村里租地种苹果,所以目前村里已基本无空地,很难再进行规模上的扩大。

  三、感到的问题和村里提出的愿望

  第一,农业生产后继力量不足。前榆家夼村60岁及其以上人口有170人,占总人口的42.5%;40-60岁有120人,占总人口的30%;40岁以下有110人,占总人口的27.5%。该村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来自于40-60岁年龄段,而40岁以下的年轻人95%以上外出务工,且大部分不具备从事农业生产的技术和经验。逐年凸显的老龄化问题和后继乏人问题将严重制约该村农业生产和发展。村里提出希望政府继续加强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缓解这些后顾之忧。

  第二,冷链仓储能力较弱。目前村里尚未建设标准化苹果保鲜库,苹果的储藏保鲜问题一直困扰着村里的每个苹果种植户。部分村民只能将自住房腾出一间来存放采摘装箱的苹果。有的村民为了降低苹果变质风险,不惜低价将采摘装箱的苹果卖给收购商。村民希望有关部门帮助解决这一难题。

  第三,农产品营销模式单一。为了节省运输苹果至镇市场的费用及降低苹果损耗,村里大部分村民都是选择等待收购商上门收购苹果,很少采取自主营销。村民刘氏说,“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我很想通过网络卖苹果,只是不知道哪个网站可靠可行。”提出希望有关部门帮助建设苹果营销网站,引导农户开展网上营销。

  四、认识和启示

  踩泥巴、观果园、聊农情,为期两天的调研活动,使我对农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增强了我服务“三农”的使命感,让我进一步感到——只有扑下身子接受锻炼,才能真正锤炼意志品质;只有深入田头了解社情民意,才能准确把握“三农”脉络;只有切身体验民生艰辛,才能增进与农民的深厚感情;只有放下架子学习基层好做法,才能不断提高工作本领。进而,更真切地领会到了部里开展春节回乡调研活动深刻寓意。

  关于业务工作,调研有如下启示:

  一是要推动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在访谈中,许多农户反映,苹果的储藏保鲜是个大难题,当地标准化苹果保鲜库缺失使他们每年承担较大的苹果损耗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收益。我感到,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发展冷链物流是促进当地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措施。

  二是农业品牌建设促农民增收。栖霞苹果品质优良,拥有百年的种植历史,是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具有很好的品牌效应。与其他产区相比,当地农户种植苹果的收益较高。由此我感到,打造一批区域特色鲜明、市场知名度高、产品竞争力强的区域公用品牌对农产品营销、农民增收有着重要推动作用。

  三是要积极培育新型农民。这次调研,我发现村里的农业劳动力基本上都是五六十岁,现代农业后继力量不足的问题不容忽视。我感到,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对农业农村发展有切实效益,鼓励专业种植户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周边农户进行传帮带,对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水平会有实用的效果。

  四是要提升农民营销能力。从调研看,村民农产品营销方式传统、模式单一,多采用被动式营销模式,但广大农户对网络营销有着浓厚的兴趣,使用意愿非常强烈。村民反映,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帮助和引导他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农产品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的应用,进而提升农户自主营销能力。

回乡调研报告5

  按照司领导关于春节回乡调研活动的部署,我于月24—25日赴山东省栖霞市蛇窝泊镇前榆家夼村,依照“记录农村所见所闻,了解农民所需所盼,总结调研所感所悟”的思路,对前榆家夼村农业生产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到农民家里拉家常,了解农民农业生产情况及xx年生产意向;通过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观看苹果种植园生产经营情况,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加深对“三农”工作的认识和热情。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栖霞市蛇窝泊镇地处胶东半岛腹地,位于栖霞、莱阳、海阳三市(县)交界,是山东省中心镇。全镇总面积xx年种植苹果的历史,全镇7万亩优质红富士年产量达到1.5亿公斤。大香水梨、莱阳梨、日本丰水梨等优质水果品种也已形成一定种植规模,并有杏、桃、山楂、葡萄等十几种干杂水果品种,是名驰遐迩的水果之乡。始建于1996年的山东烟台蛇窝泊果品批发市场,总占地面积xx年种植苹果的历史,且具有很好的品牌效应,当地农户种植苹果所得收益远大于粮食生产,所以村里绝大多数农户都将自家承包地用于苹果种植,全村年产苹果33万公斤。农户生活用粮、蔬菜等农产品大多是从市场购买,仅部分农户预留几分地用于自用粮食、蔬菜种植。

  二是村民富裕程度较高。xx年前榆家夼村苹果种植收入达85万元,人均2万元以上,处于栖霞市中上等收入水平。xx年前榆家夼村一直从农信社和农行进行农业贷款,90%由村长进行担保,其中农信社贷款约占贷款总额的90%,农行贷款约占贷款总额的0%,每户贷款额为5000—0000元。

  三是农民观念不断更新。在访谈中发现,当地农户对于获取市场信息指导农业生产的意识很强。村里多户家庭接入了互联网,许多村民都是通过网络、电视、手机等媒介了解市场变化和新的种植技术。受访农户反映,“电脑功能太强大了,咱家的苹果种植新技术就是从网上学来的,非常实用。”

  二、受访农户家庭情况

  受访户刘氏一家四口人,户主42岁,夫人4岁,育有一儿一女。儿子8岁,读小学一年级,女儿4岁,读初中三年级。刘氏一家主要收入来源于自种的8亩地。xx年刘氏将所有土地用于红富士苹果种植,每亩地种40棵苹果树。从访谈中了解到,刘氏xx年种植苹果的成本—收益情况及xx年农业生产计划:

  一是苹果种植成本增加。由于农资价格及劳动力价格逐年上涨,苹果种植成本也随之增加。xx年,刘氏种植苹果总投入额为2万多元,其中购买化肥xx年春季套袋雇佣5—6人次,雇期约为4天,每次每人支付xx年,每棵苹果树约产40—50斤,最高产量达60斤棵,最少xx年,当地及其以上的苹果收购价为3.5元斤,苹果收购价为3元斤,苹果收购价为2.8元斤。刘氏种植苹果年收入达5万元。

  三是规模化种植苹果意愿强烈。受访户刘氏说,“xx年我想在xx年种植亩数的基础上,再多租一些地(本村租一亩苹果地年租金为xx年许多外乡人也来村里租地种苹果,所以目前村里已基本无空地,很难再进行规模上的扩大。

  三、感到的问题和村里提出的愿望

  第一,农业生产后继力量不足。前榆家夼村60岁及其以上人口有70人,占总人口的42.5%;40—60岁有xx年龄段,而40岁以下的年轻人95%以上外出务工,且大部分不具备从事农业生产的技术和经验。逐年凸显的老龄化问题和后继乏人问题将严重制约该村农业生产和发展。村里提出希望政府继续加强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缓解这些后顾之忧。

  第二,冷链仓储能力较弱。目前村里尚未建设标准化苹果保鲜库,苹果的储藏保鲜问题一直困扰着村里的每个苹果种植户。部分村民只能将自住房腾出一间来存放采摘装箱的苹果。有的村民为了降低苹果变质风险,不惜低价将采摘装箱的苹果卖给收购商。村民希望有关部门帮助解决这一难题。

  第三,农产品营销模式单一。为了节省运输苹果至镇市场的费用及降低苹果损耗,村里大部分村民都是选择等待收购商上门收购苹果,很少采取自主营销。村民刘氏说,“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我很想通过网络卖苹果,只是不知道哪个网站可靠可行。”提出希望有关部门帮助建设苹果营销网站,引导农户开展网上营销。

  四、认识和启示

  踩泥巴、观果园、聊农情,为期两天的调研活动,使我对农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增强了我服务“三农”的使命感,让我进一步感到——只有扑下身子接受锻炼,才能真正锤炼意志品质;只有深入田头了解社情民意,才能准确把握“三农”脉络;只有切身体验民生艰辛,才能增进与农民的深厚感情;只有放下架子学习基层好做法,才能不断提高工作本领。进而,更真切地领会到了部里开展春节回乡调研活动深刻寓意。

  关于业务工作,调研有如下启示:

  一是要推动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在访谈中,许多农户反映,苹果的储藏保鲜是个大难题,当地标准化苹果保鲜库缺失使他们每年承担较大的苹果损耗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收益。我感到,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发展冷链物流是促进当地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措施。

  二是农业品牌建设促农民增收。栖霞苹果品质优良,拥有百年的种植历史,是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具有很好的品牌效应。与其他产区相比,当地农户种植苹果的收益较高。由此我感到,打造一批区域特色鲜明、市场知名度高、产品竞争力强的区域公用品牌对农产品营销、农民增收有着重要推动作用。

  三是要积极培育新型农民。这次调研,我发现村里的农业劳动力基本上都是五六十岁,现代农业后继力量不足的问题不容忽视。我感到,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对农业农村发展有切实效益,鼓励专业种植户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周边农户进行传帮带,对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水平会有实用的效果。

  四是要提升农民营销能力。从调研看,村民农产品营销方式传统、模式单一,多采用被动式营销模式,但广大农户对网络营销有着浓厚的兴趣,使用意愿非常强烈。村民反映,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帮助和引导他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农产品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的应用,进而提升农户自主营销能力。

回乡调研报告6

  风和又拂南山绿,春早更催万象新。20xx年春节期间,我局干部职工,特别是老家在农村的干部职工,利用回乡过年的机会,访民情、问民生、听民意,深入到群众中去,切身实地的感受到了家乡近几年的大变化和农村农民精神风貌的大改观。现就本局干部职工调研情况进行综合整理,报告如下:

  一、家乡的变化与群众生活情况

  (一)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好、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前些年道路几乎全部是泥巴路,坑坑洼洼的,到处都是平房,90年代村里只有一栋二层楼,万元户屈指可数,全村只有一辆手扶拖拉机,如今私家轿车都有好几辆”、“改革开放后,务工的人多了,如今小工都有一两百元一天,都是年轻人的天下,我们看厂门的一月都有一千好几百”、“破旧的老屋早已被二层楼、三层楼取代了,高楼大厦比比皆是了,都赚了钱,大部分都在城里买了房,都成了城里人”......

  (二)群众生活情况

  “网络发达了,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世界各国时事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及与众不同文化习俗了”、“生活改善了,鸡鸭鱼肉天天有,不再是过年的专属了”、“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生活便利了”、“现在的生活在以前我想都不敢想,政策好,我知足了”、“村民办事方便快捷了,现在又有了便民联系卡,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反映了,政府好啊”......

  二、乡村变化有以下几点:

  首先,交通改善、网络发达,与外界联系更密切。

  第二,经济增长、务工创业机会多,人们生活水平得以提高。

  第三,环境改善、绿化面广,逐渐贴近新农村。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基层群众对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

  首先,农村偷盗现象还存在,村民自我保护意识还不是很强,法律知识还比较缺乏。

  第二,部分偏远的村庄交通还不够便利,没能实现全村硬化;村里电力设施不是很好,电压不够,平时风扇都转不起来;新增人口无土地,荒田荒地多,没能好好利用空有的土地资源;小村庄没有统一规划。

  第三,懂得心存感恩、心存孝老,心存行善,关爱老人,关注留守儿童。

  第四,开展党员干部“结对帮困”活动和“进百家门、知百姓情、解百姓难、聚万人心”活动,通过走访慰问、思想引导等措施,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提升群众满意度。

  第五,加大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力度,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要逐一梳理,认真答复,落实责任加以解决,切实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切实加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强化矛盾排查调处。

回乡调研报告7

  今年过年,我们家人特别齐,兄妹亲戚都回去了,真是个团圆年。这次回乡过年,一改往年假期整天在家聊天、打牌的习惯,而是全家人一起来了个访亲出游,看了看家乡的变化。

  家乡交通

  老家在吉安县指阳乡,属于山区,发展最大的希望和瓶颈都在路。前几年,借着新农村建设的东风,村干部才终于在乡村道路建设上花些心思。村里那条夏天泥泞、冬天颠簸的土路终于真正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别看只是一条水泥路,它给老家人们带来的可不仅仅是村容村貌上的改变,村里有些年轻人买了车,搞短距离载人载物运输等。

  路修好之后,乡亲们致富的途径更加宽广了。但与新建村路功能发挥不相适应的是村路管理养护方面的滞后。路修好才一年多,已有一些路段出现严重破损了。可是,乡村道路管养的主体责任与路政管理工作并不到位,谁来谁负责协调管理?谁来组织维修队伍?谁支付维修资金?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棘手问题。俗话说,“修路,建路,二分修建八分养护”,真不知这条承载着乡亲们美好愿景的希望路能发挥多久作用?

  家乡文化生活

  每年过年,村里最热闹的地方就在村上的小店里,麻将、扑克、骨牌样样有,往年特别多。今年,村干部倡议全体村民大年初一进行宗族集会拜年,并举办了一些拔河、扛菩萨等积极健康的过节方式。因为外出务工人员多,年轻人回乡结婚特别集中,新式婚礼流行,强调节约、低碳的文明方式正在散播。

  家乡教育

  都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农村老家培养出一个真正走出农村,脱离农业的孩子虽说要不了上百年,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邻村黄老师在村小任教近三十年,他总是感叹:这些年,学校里走出去真正考上大学,留在城市工作的学生十个手指数得过来。十多年前自己就读的小学校园已经被废弃。

  紧靠公路新建了一所村小,修了围墙,盖了新校舍,换了新桌椅,配备了微机室,学校教学的硬件设施完备,环境优良,图书、文体器材、教学仪器等也都有相应的配套。可是越来越好的教学环境并没有激发起孩子们学习热情,目前初中毕业,高中没念几天就辍学在家的农村学生特别多,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抬头。

  家乡养老

  平日里村里人口少,留守农村的大多数都是老人小孩,春节人气空前旺盛,一改往常的冷清气象。在家驻守多年的老人们这个时候是最开心的。但是,年过到了初七、八,农村青壮年又都回到了大城市,留下来的'长辈、小孩子们,他们缺少温情关怀,精心呵护。他们的困境该怎么走出?

  春节返乡,真正深入到中国农村的最基层,虽说只逗留了短短几日,但却足以让我感受到这个小山村由里到外的变化和日复一日的进步。老家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生活丰富了,干群关系更加融洽了,党和政府的许多强农惠农政策都落到实处了。但同时也必须看到,老家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还很薄弱,农业经营方式依旧粗放,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乡村教育的发展阻碍重重,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严重不足等问题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老家的发展。相信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正确引领下,在各方力量的不懈努力下,在老家人民的辛勤耕耘下,家乡的面貌会越来越好,人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回乡调研报告8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我地测院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老家在农村的党员干部利用xx年春节回乡探亲时机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到群众中去,切身实地的感受到了农村近几年的大变化和农村农民精神风貌的大改观,了解社情民意,体验群众生活,共同印证了一个相同的事实:我们的社会在永不停息的前进,农村的人民生活也在不断地提高和改善。现就我院党员干部调研情况进行综合整理,报告如下:

  一、农村的现状

  (一)交通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深入开展,国家适时推出了农村公路建设新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地方政府、农民修建农村公路的积极性。“村村通公路”项目的不断推进,“村镇”、“村村”、“村屯”以及条件好的自然屯内都通了水泥路、柏油路,村路入口标语醒目,村内道路清洁卫生,农民兄弟基本上告别了“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的情况。部分有些条件好的村庄,还自发集资在水泥路两边竖起了路灯,解决了老百姓出行难的问题,交通更便利,呈现了“路通、宽敞了,灯亮、热闹了”的新面貌。

  常言道:要想富,先修路。随着道路交通状况的不断改善,大部分村都通了公共客车,人们出行方便,货物运输也容易了,来往商贩也可以直接深入到村里进行买卖,乡亲们再也不用为手里有好东西卖不出去发愁了;另外,村里有些年轻人买了车,搞短距离载

  人载物运输等等。

  (二)环境卫生

  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了统筹城乡,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及新农村建设,地方政府不断地重视农村环境卫生,通过新农村建设与“美丽家乡〃清洁乡村”项目的推广,农村的农田水利、道路交通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农民居住场所改造和环境绿化、美化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以前乱倒垃圾、乱堆乱放、散养家禽的现象逐渐减少;农民环境卫生意识有所提高,村、屯配被垃圾箱,生活垃圾定点堆放;各村都配有保洁员与垃圾运送车辆,专门管理环境卫生,清理垃圾;乱砍乱伐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村民植树种树的意识增强,山上、村间绿树成荫,农村环境优美,空气清新。

  (三)生活条件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实行 “多予、少取、放活”的工作方针,制定了一系列扶农、惠农政策,加强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个文明建设,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力推进了农村社会经济全面迅猛发展,全面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主要体现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膳食结构由量的满足向质的提高转化,从要求吃饱向讲就营养转变。二是穿讲漂亮,衣着消费趋向时尚化、成衣化、时装化。随着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城市文明的冲击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衣着服饰品种、规格更加齐全,款式新颖,日渐多样化,衣着

  消费结构进入以成衣、时尚消费为主的新阶段。三是农村楼房已经很普遍,住房状况得到根本改善。现在集中规划,统一建房,全部安排到水泥路两边建房,一幢一幢的,一排一排的楼房拔地而起,看上去非常整齐,外观新颖。而且室内装璜也非常漂亮,设施齐全,美观大方。四是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跨台阶上档次,高档家电设备进入农民家庭。

  (四)教育、医疗保障

  在农村教育上,今昔对比,九年义务真正落实,学费方面几乎全免。学校里运动设施运动场所也更加的完善, 学生们课余时不仅仅可以打乒乓球还可以开始打篮球羽毛球等, 课余生活变得更加缤纷多彩。地方政府实行新农合、推行大病报销制度,建立大学生入学补贴办法,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等,加大卫生设施配套力度,大力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提高覆盖率和参保率,确保农民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让广大农民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进一步提高了农民抵抗因病、因残、因上学而导致家庭贫困的能力,为创造农村农民安居乐业、和谐幸福的生活局面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制度支撑。农民切实感受到:“上学有能力、看病有条件、吃穿有保障、养老有依靠”。

  (五)文娱、公共设施建设

  在新农村建设以来,各个乡村的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目前大部分农村都已建成乡镇文化站,实现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全覆盖,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和致富信

  息;随着地方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地增大,农村物质生活日益改善,大部行政村修建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里配套有农家书屋、棋牌室、青少年活动室、多功能室等功能室,并且把村篮球场、健身广场整合成村级文化休闲小广场。使村民开会有场地,学习有场所,健身有设施,娱乐有兴致。村里定期举办篮球赛、舞会、学习日等活动。特别是村干部利用各大假日,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文体活动赛事,更是增强了全体村民的健身热潮和自信心。村民现在是“能上微机了、都爱读书了,健身流行了、跳舞定期了”。

  二、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俗话说,“修路,建路,二分修建八分养护”。与新建村路功能发挥不相适应的是村路管理养护方面的滞后。路修好才一年多,已有一些路段出现严重破损了。乡村道路管养的主体责任与路政管理工作并不到位,谁来谁负责协调管理?谁来组织维修队伍?谁支付维修资金?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棘手问题。

  (二)近年来,地方政府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建卫生县城等,组织力量集中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收效明显,大部分村组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观,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是思想认识还不是很到位。广大农村群众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主力,大家虽然期盼有好的卫生环境,也积极参与整治活动,但要改变群众长期遗留的卫生陋习,教育引导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的卫生习惯,还需长期不懈努力。二是资金比较短缺。经费紧张,除过保工

  资、保运转之外,很难再拿出大量资金用于环境卫生整治。大部分村还没有收取卫生费,用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于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落实保洁队伍的资金十分紧缺。

  (三)新时代的农村居民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经费紧张、设备简陋。村民普遍的认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报销范围窄、比例低,报销的医药费少。对小病、门诊补偿的比例很低。二是村卫生所大都建在乡医家中,不合格,乡医普遍收入较低,待遇差。有部分的人认为部分定点医院不规范经营,乱收费,造成自己的利益受损。三是农村合作医疗机关有些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不够好,有些医院报销手续较麻烦。

  (四)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农民素质明显提高,对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和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发展还不平衡,特别是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文化设施基础薄弱,设施建设配套不全、规模偏小、维护跟不上; 发展文化的意识氛围不浓,部分干部对文化设施建设缺乏高度认识,有一种“轻文化、重经济”的主观片面想法;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不够、融资渠道狭窄。

  三、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的一些建议

  总体上看,农村面貌日新月异,村民的物质文化水平正在不断提高,但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与发展仍然存在上述种种问题。现针对上述问题,结合调研情况,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 在为农村公路所取得的成绩欣喜的同时,也看到了其存的问题:农村公路覆盖面和通达深度不够,路面等级低,抗灾能力弱,管理水平低,重建设轻养管、安全状况不好等。为解决好这一问题,各级领导特别是乡镇领导应进一步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村村通”道路日常养护工作,建立健全常态的管理机制,保障农村公路维护、保养经费的投入,加强维修养护技术指导。各村民干部应加大对农村公路的巡视力度,村村通道路上设置的限驶墩(桩)等设施对超载超限车辆有效遏制,全面加大各行政村内农村公路的维护力度,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公安等部门的支持,开展农村公路路政管理集中执法活动,重点打击严重超载运输等违法行为, 发动群众爱路护路。依靠广大农民干部群众自觉参与道路管护,增强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爱路护路意识,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努力营造全民参与爱路护路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 村容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群众幸福生活指数的必要举措。为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现状,建设清洁文明家园:一是各村要克服群众难发动,要树立信心,坚定决心,敢于面对矛盾,敢于攻坚克难。二是整治工作要紧靠群众,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主体性,要进村入户做好宣传,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入心入耳,要开展民主议事,让群众参与决策,从开民主议事,从而深入开展群众自治,实现群众自我管理,并广泛开展检查评比活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三是全力做好乡镇村道路、下水道的清扫、清运、清收

  工作。四是要突出重点,农户家中要做到扫干净、摆整齐,集镇要做到保畅通、讲规范、要加强规划控制,每个村建设要有规划,要建立专治队伍,要完善制度,用制度规范工作,管理群众。

  (三)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投入,切实提高农民受教育程度,改善农民医疗条件。目前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普及,农村人口增长缓慢,一些地方的小学已经停办,建议政府进一步整合农村优质教育资源,加大资金投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在新合疗方面,建议适当提高村民缴费比例,对一些慢性病的治疗费用也应予以适当报销,同时提高住院费用的报销比例。

  (四)要制定和完善农村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提上工作日程;要从当地实际出发,根据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要求,确定文化设施建设重点、规模和速度,保持文化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增加农村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有计划、有重点地增拨文化事业经费;要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树立经营产业的理念,充分挖掘提炼各地的历史人文、自然旅游资源,拓宽融资渠道,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回乡调研报告9

  春节期间,我市机关广大党员干部利用回乡过年的机会,深入基层一线,察民情、听民意、看变化、谋发展,并积极撰写调研报告。本报从今日起推出“机关党员干部春节回乡调研”专栏,介绍市委办公室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调研情况,同时借他山之石为我市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xx年春节,根据省直机关工委通知,我在回家探亲的同时,利用同学在家乡(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长庄镇镇政府工作的便利条件,深入其工作地,对当地基层党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一番调查了解。

  该镇推进基层党建的主要做法:一是切实履行基层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该镇政府年初主持召开党建工作专题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建工作例会,研究制定党建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安排部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等基层党建重点工作。

  制定党支部年度考核制度,细化量化指标,加强考核结果运用,确保了党建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二是着力解决部分党支部软弱涣散问题。针对个别村党支部软弱涣散问题,及时调整了支部书记,重新选配了支部委员,并由一名副镇长驻村指导帮扶工作,彻底扭转了局面。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实施了道路建设、安全饮水、街道亮化、危房改造等 0 件惠民实事。三是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投资24万元,狠抓镇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6个村党员群众服务站的规范化建设,建立了23个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切实为群众提供贴心服务。全年共化解矛盾纠纷37起,为群众代办事项 65件。四是严格党员教育管理。扎实开展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全镇23个党支部陆续开展了民主评议活动,参加党员870名,总体评价好的有829人,一般的有4 人。五是加大基层党建工作投入。为各村配备了农家书屋、电视机、电脑、网络等设备,全年安排大村 .5万元、小村 万元经费,保证了党组织活动顺利开展。

  同时,在基层党建工作中,该镇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个别村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不达标,硬件设施较差,不能满足党员活动需要。二是“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滞后,对非公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抓的不够。三是基层党支部开展活动方式单一。部分村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坚持的不好,学习没有针对性,缺少新的形式。四是部分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发挥的不好。少数参加党员活动不积极,服务意识差,联系群众少,不敢直面矛盾,不能很好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五是村干部队伍能力素质不高。该镇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有 302名,仅占党员总数的23.78%,在村里任职的寥寥无几。六是村干部待遇偏低,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不适应,导致基层干部缺乏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建议:一是增强责任意识。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把基层党建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进一步细化量化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对党建工作突出、成效明显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群众满意率低的全镇通报批评或诫勉谈话。二是加大投入力度。

  一方面,持续加强阵地建设,满足党员学习教育、党员活动的需要;另一方面,着力保障基层党组织活动开展。在保证各村原有村级经费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每个村党支部党建工作专项费用。三是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纳入对支部考核的重要内容,要求每个党员全年集中学习不少于40个学时、党支部书记上党课不少于4次、远程教育平台学习不少于 2次。坚持每季度举办 期培训班,对全镇党员进行轮流培训,不断增强党员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每季度对党员进行 次民主评议,对评议不合格的党员进行及时教育转化。四是提升党员服务意识。切实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在全镇组织开展服务型党支部创建和党员服务标兵评选活动,在政策宣传、致富技术帮扶、矛盾纠纷化解、困难群众帮扶等方面评选命名一批服务型党组织和党员服务标兵,大力进行表彰,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提升全镇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回乡调研报告10

  今年春节期间,我回乡过年,切身感受到家乡近年的大变化和农村、农民精神风貌的大改观。现就本人调研情况,综合整理如下:

  一、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群众生活情况

  (一)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我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一是实现了公路村村通。如今村里的泥路逐渐变成水泥路,改善了村民们交通不便利、雨天行走不安全等问题。二是实现了每家每户通水通电。每家每户都用上了大功率电器和自来水,彻底摆脱了无水无电的落后境况。三是实现了全民娱乐,全民运动。村里增建篮球场及部分健身器材,村民们可在平时空闲之余娱乐健身。

  (二)群众生活情况

  随着社会的进步,村民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每家每户都安装了户户通卫星电视,能够与外界接轨,接收各地电视台,了解世界各国时事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及与众不同文化习俗。

  2、大家电拥有率、家用车辆购置率达到70%。如今村里拥有冰箱、洗衣机、农用车辆的家庭越来越多,50%的家庭拥有摩托车作为代步工具,更有2%的家庭已经拥有了小面包车。

  3、沼气池是我村与现代社会发展的一重大标志。由原来的粪池改进为沼气池,不仅减少了用电烧柴等资源,还能通过化粪池解决腐烂作物以及牲口排泄物无处安置的问题,改善周边环境,由杂、乱、脏变成了齐、净、美,渐渐与新时代新农村接轨。

  4、全年人均生活性支出相较于前几年有了一定的改善。一是基本生活支出由原来的1000元增加到了20xx元。二是教育支出由原来的4000元降低到20xx元,因为有了小学、初中全免学杂费的政策,村里不仅实现了适学儿童全部上学,更减轻了村民的负担。三是医疗卫生支出由原来20xx元降低到1000元,随着农村医保的普及,减少了村民们了高昂的医疗费,进一步降低了农村生病死亡率。四是社会保险支出由无到有,使农村建设有了质的飞越。

  5、三留守人员占比分别为留守老人占60%,留守妇女占10%,留守儿童占30%。在此之前,由于我村公路不通,很多人外出打工,致使村里大部分为老人,专门管理田地,儿童留给老人照看。

  6、人均收入情况

  20xx年前我村人均收入基本靠外出务工人员,家庭年总收入为20000元。其中务农收入3000元、务工收入15000元、其他收入20xx元。至20xx年底,村民收入有所改善,我村响应政府号召,开荒扩土大面积种植甘蔗,一年家庭增收至少10000元。

  2、 中央八项规定等制度落实情况

  群众对中央八项规定等制度持肯定态度。在村委及市集可看见挂有相关宣传标语、横幅,整体民风得到改善,村民们比以前节约,减少了生活中各种浪费,更杜绝了过节送大礼等铺张浪费。

  3、 清洁乡村活动开展情况

  “美丽** 清洁乡村”活动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为主要任务。一是清扫垃圾,清除杂物,清洁房屋,开展乡村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理工作,整治农村环境卫生。二是清淤治理乡村水井、水塘、小河流、排水沟清理水面漂浮垃圾,处理厕所、畜禽场(圈、栏)污水排放。三是清收和处理各种农业生产废弃物,控制农药、化肥等过量使用,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四是建统一的垃圾池,安排专门人员对生活垃圾进行焚烧等。这些在村委的大力宣传和督促下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乡里建立起了清洁乡村活动长效机制:一是完善各级清洁环境经费投入保障制度和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然后根据实际因地制宜的建立村规民约,建立乡村保洁队伍,落实人员和经费,确保垃圾长期有人收集、保洁长期有人管、农村环境长期保持干净清洁。二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现在不管是在文化广场还是在村里的主要道路及房前屋后都可以看到有关“美丽**清洁乡村”的标语,在县里专门提供的环保垃圾桶上也印刷有“美丽**清洁乡村”,时刻提醒着村民们注重环境卫生,美化生活环境。

  通过清洁乡村活动,村民们感受到了乡村清洁的诸多好处,提高了参与清洁乡村活动的积极性。

  二、村屯绿化活动

  随着新农村建设以及“美丽**清洁乡村”活动的开展,现在的我们村不再是只看得到农作物这样的绿色,更看得到城市中才有的道旁绿化树。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村里开始了村屯绿化,在乡村公路两旁种起了各种绿化树种。在荒山上开疆扩土,大面积种植核桃,响应政府号召努力打造核桃大县,通过政府一系列扶持政策既满足了绿化的需求,又不浪费土地的价值。

  三、结论

  (一)经此次调查,我村变化有以下几点:

  首先,交通得以改善,与外界联系更密切。原来是泥路,很少有人出来走动,现今部分为水泥路,摩托车变多,私家车开始出现。

  第二,经济有所增长,生活水平得以提高。由之前仅靠青壮年外出务工变成开始回到家乡种植甘蔗等各种农作物,有人开始养殖畜牧,收入门路较之前广。留守人员有所减少,创业人员逐渐出现。

  第三,环境大大改善,逐渐贴近新农村。虽然还没全村硬化,可是通过接收外界信息,村民各方面意识逐步增强,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参与“美丽**清洁乡村”活动,美化周边环境。

  第四,文化气息愈加浓烈,延续传统文化。作为壮族传承者,以前没有的科技设备也加入到其中,使得过新春佳节更热闹,唱山歌、打陀螺、抛球等等各种传统活动举办得风风火火。

  (二)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交通还不够便利,没能实现全村硬化,通信还没解决,网络没有连接到屯户,村民没法更全面接收外界信息,空有充分的土地资源,没能好好利用。

  第二,文化教育设施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只有村口有一所学校,篮球场等各方面教学设施落后,教师数量少,有些屯离学校路途远,偏僻,致使很多人文化程度低。

  第三,空有充分土地资源,没能形成产业链。由于道路、通信等多方面落后,农作物科技含量低,没有进行大规模生产,村民都满足于自给自足,没能好好利用当地资源。

回乡调研报告11

  村级治理涉及社会治安、村庄建设、生态保护、经济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是社会管理的重要构成之一。此次利用春节回家过年的机会,我对家乡治理的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村级治理的新气象与新问题

  这次回家过年发现,村委会的工作有了新起色、新面貌,可概称为“村级治理新气象”,但也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仍待解决。

  一是村里面通了硬化水泥路,但部分破损。村里那条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土路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一条宽阔敞亮的水泥路蜿蜒在村庄中。自从修了水泥路,人们出行方便了,货物运输也容易了。另外,村里有些年轻人买了车,搞短距离载人载物运输等。但是通村外面的路才修好两年多,已有一些路段出现严重破损了。

  二是农村小学教学环境变好,但学习热情下降。这次,春节抽空回到二十年前自己就读的小学校园,发现变化很大,修了新围墙,盖了新校舍,换了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教学仪器等也都有相应的配套。但是越来越好的教学环境并没有激发起孩子们学习热情,目前初中没毕业就辍学在家的学生特别多,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抬头。

  三是环境卫生有待提高。村里环境卫生有了一定改善。但是,村里面的两个“内湖”,多年来由村委会发包出去,承包者一直向水中倾注畜粪、化肥等,污染的内湖呈深绿、墨绿色,与清澈一片的“外湖”迥然有别。村民多次反映承包者“拖来一车车化肥投入水中”,“猪粪更是几十车上百车倒进去”,加重水体污染。

  二、村民对治理赞赏与观望兼而有之

  一是打工返乡者对村级治理赞赏多。务工人员在外不但学了一些经营经验、工艺技术,还增长一定见识,他们对本地搞村级治理报以赞许:“政府这样管事,这里就有希望。”

  二是村里的部分农民或渔民“关心”而不“上心”。有的村民说:“我们在村里靠种田捕鱼过日子,自然关心村级治理,但还不晓得最后要怎么搞,也就上心不了。”

  三、“村官”做事做人左右为难

  村支部书记游四强说:“现在工作很难做,实事很难办,没钱什么都办不起来”。由于集体湖泊已经被承包,村委会已无集体经济及其收入的支撑。每名村干部的津贴不到5000元/年,村干部诉苦:“现在出去打工至少每年赚两万块钱,做村干部却赚不到面包车加油费”。

  不过,只要村里条件还过得去,没有较大经济风险,就有人争当村干部。当上干部可以亲自参与村委会事务,有“面子”,出村外搞经营也提高了信任度。但最后无论谁当选,仍将在乡镇和村民之间左右为难。拥有大家族背景的人当了村干部,自然要维护大家族利益,弱势的小姓农户就有意见。乡镇方面满意的人当选后又会担心下轮换届选举刷下来,遇难题不敢上,更不敢得罪人。村干部左右为难,其结局就是乡镇党政与村民皆不满意。

  四、思考与分析

  一是普通村民对此村治“新气象”反应有二。回乡创业者予以赞许,乡村社区生活有序化固然有益于当地市场健康成长。在村里居家过日子的农民或渔民予以观望,他们既想获得拨款或优惠贷款等好处,又怕自己利益受损。两种态度都是村民们利益意识的反映,触及村治的民生基础。

  二是村委会这一级实为乡村社会官民界面的中间介质。除个别人系暂时下派的乡镇干部或组织部门近年选派的大学毕业生外,绝大多数村干部来自村民。普通村民没把村干部当做真正意义上的“官”,言其“和我们一样都是农民”。村干部们也明白自己不是拿固定工资的“官”,所以做起事来往往畏首畏尾。

  三是内湖富营养化养殖。此类养殖、种植方式是在既往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已有较长时间,现在触动这个问题,肯定会影响承包者利润和村集体收入,想必阻力不小。

  “乡村治理困境”最大的弊端,莫过于农民人散、心散。村治“新气象”于此凸显其意义,是在当今历史条件下将农民重新组织起来的有益试水。组织起来的农民才是自己家乡的最好卫士。归根结底,要搞好湖区监管,最终要靠环湖休养生息的千百万农民。

回乡调研报告12

  __地处湘中腹地,下辖13镇3乡1个经济开发区,是个传统的农业大县。为掌握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基本情况,我县近期组织了一次覆盖全县乡镇的大型调研活动,现将有关调研情况综合整理如下:

  一、妇女创业的基本情况

  我县农村人口77万,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全县从事农业生产所需劳动力15.1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40.1 万,每年新增劳动力1.5万。近年来,外出务工人数不断增加,跨地区外出务工人员14.5万,外出经商创业人员4.15万。这些外出务工及经商人员在外所积累资金、技术、管理、信息、理念等要素都达到了一定水平,返乡创业成为一部分有经济技术实力的农民工的最佳选择,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步伐和惠农、优农政策的落实,在外务工经商有所成就的农民带着在外所学的技术和积赞的资金回乡创业致富,这部分人员达6000多人,占外出务工人数的4.13%。这些农民工回乡创办的企业特别是在创业初期兴办的实体,大多属劳动密集型,用工量大、门槛低,吸纳了大批专业技能相对较低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成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有效载体,促进了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提高了经济质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县委县政府的扶植下,我县梓门桥镇香铺坳、杏子铺镇睦家塘两个针纺织基地,及县城五里牌和青树坪镇两个针纺织产业园区,在近一两年日益壮大,通过产业培育以及返乡创业者的艰苦创业和积极带头,现在全县针纺织企业发展到100多家,织机达10000台,年产值达2亿元,从业人员达120__人,其中女性占80%以上。位于杏子铺镇龙返村的经纬毛织厂由外出务工的返乡女青年刘跃强于20__年创办,拥有固定资产300余万元,年创利税40余万元,解决当地农村劳动力就业200余人,工人工资最高达3000元/月,最低也有1200元/月。刘跃强还把在家乡发展的经历告诉在广东的同行老乡,号召他们回乡办厂,带领家乡群众致富奔小康。在她的积极带动和影响下,全镇仅毛织织行业就迅速发展到45家,为家乡的发展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动力。她自己也先后被授予全国妇联“创业女明星”,__县首届“十大创业女明星”荣誉称号。位于梓门桥香铺坳光明村的富强针织厂,占地面积20__平方米,厂房1200平方米,年产值500万元左右,年纯利达30余万元,共安置劳动力110多人,该厂农民工月收入900元—1300元不等。该厂法人代表胡新礼原来在广东从事针纺织产业,于20__年底回乡创业,他筹集资金50多万元租用已闲置的光明小学,招用了附近剩余劳动力100多人。通过近三年的艰苦创业,其企业越做越大,胡新礼本人成了当地一富,还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据统计,仅光明村先后就新创办了规模不等的针织企业8家,转移劳动力近1000多人,目前针织行业生产情况良好,企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

  我县三塘铺镇的铸钢行业已逐渐形成规模,1000万以上资产的铸钢厂有8家,规模不等的小型铸钢厂有100多家。这些企业大多是农民工所创办,现在这些企业已带动了当地经济,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共转移农村劳动力3500人。位于三塘铺镇长江村的__县添福冶金机械有限公司由__县首届“十大创业女明星”邓锡华创办,公司拥有固定资产800余万元,年产值近3000万元,年创利税300余万元。位于三塘铺镇开发区的五星铸钢厂,其创办者戴朝华于1995年开始筹资创业,至今,已发展成占地40余亩,累计投资600万元,年总产值达20__多万,年利润约212万,吸纳附近农村剩余劳动力135人的铸钢企业,在厂工作的农民工年平均收入达2万元左右。目前在这些创业带头人的带动下,将会有更多的农民工回乡创业。

  二、主要做法与经验

  近来年,我县为承接沿海产业梯度转移,加快推进工业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解决我县县域经济结构性矛盾,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不断优化经济环境,吸引务工能手回乡创业,直接反哺我县经济发展。主要的措施有几点: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依照相关法规,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和出台招商引资回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如在税收、工商、征地及其他收费上提供一定的政策优惠,积极引导较大规模的企业聚集发展;鼓励和支持村组利用集体荒山荒坡、空坪隙地与企业主合股兴办企业,土地可以实施租用;鼓励和支持农民利用闲置土地和房屋创办小型企业。还如对回乡创业者优惠提供生产用水用电,水电费按生活用水用电价格收取。二是允许所创办的企业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派驻常设机构,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建立长期稳固的联络通道,实行长驻招商。

  (二)拓宽回乡创业的企业投融资渠道。鼓励银信部门向这些劳动密集型的回乡企业主贷款实行从简从快优先办贷的优惠政策。

  (三)规范企业法人的权利和义务。一是企业主对企业拥有充分的自主经营和管理权,在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许可下,享有生产自主、用工自由的权利。二是所办企业必须依法与劳动者签订

  劳动合同,依法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维护用工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四)加大对民工的培训力度。尽快提高其业务技能和操作水平,以适应企业的需要。

  (五)制订出台有关优惠政策。在县城区域内投资创办的部分企业如针纺织企业,其本人和其直系亲属可凭国土部门的土地使用证和有关户籍资料到县公安局办理城镇户口,户口办理只收工本费,其子女入托、入学、就业按国家相关政策办理。

  三、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我县农民工回乡创业尚处于自发、起步阶段,创业难度大,还存在一些问题与困难。

  一是资金缺乏。回乡创业人员虽然在回乡时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但远远不能达到创办企业、搞活生产性经营的需要。然而当前的金融制度和服务还不能满足农民工回乡创业的需要,金融机构贷款门槛高,农民工大部分也无财产抵押,更难找到担保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单户贷款额度小,利息高。而小额担保贷款尚未将回乡创业农民工纳入范围,因此导致农民工回乡创业很难获得所需资金方面的援助。

  二是人才缺乏。回乡创业农民工所创办的实体大多属微利项目,规模不大,产品单一、技术含量较低,工资待遇、工作条件以及创办地的生活水准、环境和物质文化条件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导致本地人才和优质劳动力大量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掌握了一定生产技能的技术人才流动性更大,即使工资待遇与本地企业差不多,他们也更愿意外出务工以增长见识,开阔眼界,以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和积累更多的资本。

  三是创业者文化素质偏低,缺乏经营管理能力和经验。由于许多回乡创业者自身受教育程度较低,专业技能知识和管理水平受到了限制,缺乏创业理论和实践经验。很多人营销观念落后,市场开拓能力差,缺乏长远眼光。其所创办的企业大部分处于小规模、低效益的状态。管理也不够规范和完善。很多是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不规范的管理导致了生产效率不高,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同时对于各项政策理解不透也导致了这些小型企业存在着一些违规行为,导致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低下,很难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

  四是投资环境不够宽松,激励机制的健全程度尚不能完全满足回乡创业者创业的需要。创办企业的手续办理比较复杂,有的部门对待回乡创业者的优惠政策尚不能完全落到实处。

  五是信息技术缺乏,投资盲目性大。一些回乡创业人员在外打拼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回乡后对当地实际和市场需求不能准确把握,不能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更好的经营及管理,造成其企业管理与当地实际情况不相适应。对产品的营销也存在着信息不畅通的现实情况,营销手段因此缺乏。在投资上有一定的盲目性,达不到最佳的效果。企业的竞争能力较弱,后续发展面临难题。

  四、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一是建议根据实际需要,将农民工回乡创业生产经营场地和后续发展用地纳入城乡发展总规划。鼓励投资兴建各类专业市场,综合市场、标准厂房等。在金融方面,对符合市场要求、有发展前景、效益好、的企业,可以放低贷款门槛,在贷款额度、时限上适当放宽限,满足农民工回乡创业的中长期投资需求。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回乡创业农民工纳入小额担保贷款范围。以吸引外出人员回乡创业。

  二是加大创业培训及农民工转移培训力度。不仅要对外出务工尚未创业的农民进行创业培训,已经创业的农民及即将创业的农民更要进行创业能力的培训。通过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文化素质、特别是创业理论知识和相关的法律知识以及对政策知识的理解。着力把他们培养成为适应市场竞争的农民企业家。同时针对所办企业的需求,加大对广大农民工的转移培训,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分期分批的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职业道德培训等。以提高农民工素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解决回乡企业人才缺乏的难题。

  三是进一步优化农民工回乡创业环境。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为农民工回乡创业提供支持和扶植,为回乡创业者开辟绿色通道。特别在用地及税收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在行政审批、信贷等方面提供优质、方便、快捷的服务。不断加强回乡创业环境建设,增强回乡人员创业信心,吸引更多的农民工回乡创业。

  四是优化创业环境。对回乡创业企业要规范收费项目,制止乱收费行为,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要建立完善规章制度,严格执法,对损害企业利益、发展环境的行为要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努力创造宽松的创业环境。

  五是发挥典型示范带头作用,营造创业的良好氛围。对回乡创业的典型事迹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大力的奖励及支持。充分发挥其带头作用。形成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创业的良性互动格局,实现回乡创业“一人创业,致富一方”的良性循环。

  总之,对农民工回乡创办的企业,在人才引进、资金支持、政策扶持、教育培训、政府奖励方面要优化服务。各部门应为农民工回乡创业开辟“绿色通道”,降低创业门槛,引导行业协会等各类社会中介机构,为农民工回乡创业提供创业辅导、信息咨询、技术支持、人才引进、员工培训、风险投资等各方面的服务。要把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扩大就业的主攻方向,认真制定和落实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各项政策,引导各类资金,特别是民间投资进入服务业领域。积极鼓励社区服务业、餐饮、旅游、娱乐等行业快速发展,以增加就业岗位和财政收入。要大

  力推进“回归工程”,将引导、支持农民工回乡创业作为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步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切入点,为__经济发展注入勃勃生机和活力。

回乡调研报告13

  我的家乡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春节回家,即前往工作于市农牧业局的一位亲戚家拜会,希望借机多了解些家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最新变化。话题仍然从农民收入的变化开始,谈到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时,亲戚忍不住拿出一大叠材料,和我探讨家乡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细细研读材料,感慨农村土地流转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突出贡献时,也对家乡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些自己的看法。

  一、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现状

  (一)规模经营的模式与特点

  全市农区耕地面积870万亩,农村总人口105万人,农户总数23。9万户。二轮土地延包以来,农村土地流转面积逐年增加,目前,累计流转面积76。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8%;土地流转涉及的农户24376户,占承包农户总数的10。2%。

  (二)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模式

  一是龙头加工企业带动型。龙头加工企业租赁农民的土地,建立标准化的原料生产基地。中粮番茄公司在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磴口县和农垦局包尔盖农场租赁土地1。8万亩,建立了标准化的番茄生产基地。

  二是股份合作型。农民用土地入股,与龙头企业共同创办股份制公司。杭锦后旗头道桥镇民建村三组63户农户用1500亩耕地入股,与内蒙古泰升集团公司联合成立了一个农企一体化的农牧业股份公司,公司对1500亩耕地进行统一规划整合,对村庄进行了整体规划,对农户建房进行了补贴,吸纳农村劳动力在公司就业,给达到退休年龄的农民发放养老金。

  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型。农民用土地作为资本,成立土地合作型专业合作社,实行规模化种植和标准化生产。临河区双河镇进步村二组90户农民用成立土地合作社,集中土地3500亩,实行规模化经营。

  四是养殖企业带动型。规模化的养殖企业租种农民的土地作为饲草料生产基地,实行种养一体化经营。杭锦后旗陕坝镇中南渠村新星奶牛养殖场,养殖奶牛480多头,租赁农民的土地1020亩作为饲草料基地,实行“为养而种”。

  五是种植大户经营型。种田能手租赁农民的土地兴办家庭农场,实行机械化作业、规模化生产。磴口县沙金苏木巴音温都尔嘎查牧民刘耀宗经营土地1000多亩,开展玉米制种规模化生产的同时,发展规模化养殖业,年家庭收入达到了50万元。

  六是高效设施农业园区引领型。农业公司租赁农民的土地,兴建高标准的农业设施,返租倒包给农户经营。内蒙古四季青高科技公司租赁临河区干召庙镇民主村五组土地20xx亩,发展种植、养殖、休闲观光一体化的现代农业园区。

  二、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效果显著

  一是耕地集中连片种植,实现了农业生产由分散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过渡,为发展现代农牧业奠定了基础;

  二是带动了农业标准化生产和机械化作业,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实现了企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三是增加了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设施农业的发展;

  四是实行种养结合,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培育了优质名牌产品,企业获利、农民增收。

  三、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制约因素明显

  (一)土地流转市场缺位,没有形成土地适度经营的氛围。

  一是农牧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认识不足,不能够依法对土地经营权实行流转。《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分别于20xx年3月1日和20xx年3月1日正式实施,据介绍,不仅广大农牧民对这两个法规不甚了解,就是大部分的村干部也是一知半解,导致大部分农牧民不懂得按程序依法进行土地流转。而且部分农牧民对土地承包权与经营使用权认识不清,误认为流转使用权就会失去承包权,影响了农村土地的合理流转。特别是一些集镇与城郊附近的农民,看到土地在不断增值,怕流转土地会失去应得的利益,即使自己无力经营也不愿将土地转让出去,粗放式的经营效益低下;

  二是土地流转的中介组织不健全,流转市场缺位。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缺乏流转中介服务组织,土地流转信息传播渠道不畅,土地流转管理不规范,普遍存在有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意向的农牧户找不到合适的受让方,而需要土地的企业、养殖大户、种田能手又找不到中意的出让者,制约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效流转和土地规模经营的快速发展。

  (二)农户通过种植的多样化应对市场的多变性,土地无法实施规模经营。

  家乡农民传统的自给自足的思想意识仍然很浓,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不够,加之,企业与农户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农产品市场波动大,农民为了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往往采取种植的多样化来应对市场多变性,导致种植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束缚了大量的劳动力,制约着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

  (三)二、三产业相对滞后,缺乏大型龙头企业的牵动,吸纳农村劳动力的空间有限。

  20xx年全市社会从业人员88。9万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49。5万人,占到了全部从业人员的55。7%,可以看出,第一产业目前仍是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近年来,随着招商引资的力度逐年加大,也有一些国内的知名大企业在我市落户,但缺乏容纳劳力多、对地方经济影响大和对种植结构有主导能力的特大型龙头企业。

  四、加快推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

  进一步提高农牧民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自觉性。《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对土地流转的方式、程序以及具体管理办法有明确的法律要求,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要有针对性地对村干部进行宣传培训,提高基层干部依法规范管理土地流转的能力,提高农牧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依法自觉自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二)制定发展规划。

  有序推进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对现有耕地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在此基础上,委托专业部门制定全市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地推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依托龙头加工企业、养殖企业和特色产业,按照为加而种、为养而种的发展思路,通过租赁农民土地、土地入股、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方式整合农村土地,实现产业的规模化经营。

【回乡调研报告(集合13篇)】相关文章:

1.回乡调研报告

2.春节回乡调研报告

3.过年+回乡调研报告

4.春节期间回乡调研报告

5.回乡调研报告13篇

6.回乡调研报告(13篇)

7.2016年春节回乡调研报告

8.回乡调研报告精选13篇

上一篇:会计专业调研报告 下一篇:会计专业调研报告
回乡调研报告(集合13篇)

回乡调研报告

2021-08-14 报告

  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回乡调研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回乡调研报告1

  目前农民工回乡创业还面临不少困难:一是资金短缺。二是农民工由于受自身知识和管理经验等因素的制约,项目选择不准,存在不同程度的盲目投资现象。三是缺乏人才支持。工作环境差,生活艰苦,难以吸引留住技术人才。四是创业环境不佳。政府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帮扶不够,支持有限,优惠政策少,配套服务不到位,使不少创业者“业未创、心先疲”。要做好农民工回乡创业这篇大文章,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积极引导、大力扶持、完善服务。

  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提供岗位保障

  各级党委、政府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十项措施”,加大对乡村和城镇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集中开工建设一批符合本地实际、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增加就业岗位,消化一批劳动力。同时,要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努力引进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项目和近农加工企业项目,吸纳返乡民工就地进厂务工。此外,地方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着力在完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下功夫,努力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和生产效益,确保农业生产稳步提高,使返乡民工返乡后及时转变增收方式,围绕本地产业和土地做文章,使他们增收有保障,生活有着落,维护农村社会大局稳定。

  二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为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提供政策保障

  政府要及时顺应社会发展需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围绕返乡民工现象及时调整政策、措施,搞好指导引导和配套服务。一是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必须树立“小政府大服务”的工作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增强为返乡民工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返乡创业者提供各种便捷服务。当前,要积极组织人员深入农户,做好返乡民工的排查登记,建立档案,全面掌握返乡民工的基本情况和思想动态,做好返乡民工安抚工作,尽力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同时,借鉴先进县市区成立农业服务公司的成功经验,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力参与服务公司的经营和管理,提高农业服务水平。二是要为返乡民工搭建创业平台,为返乡民工就业创业提供帮助,在办理就业创业相关手续过程中,本着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为返乡民工开设“绿色通道”,提供上门服务,最大限度地简化程序,缩短审批时限,适当减免有关收费标准,并在用工管理、社会保险、降低就业创业风险等方面提供服务。三是要加强对返乡民工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对返乡创业人员在用地审批、税收等方面提供方便,对返乡办企业的民工应享受城市下岗职工经商办企业的优惠政策。要吸纳社会闲散资金设立返乡民工创业专项基金,放宽返乡民工信贷审批政策,为返乡民工就业创业提供政策、资金、技术支持。四是要对本地信誉较好、生产规模较大、生产效益较高的企业实施挂牌保护,实行领导联系制度,帮助解决企业生产和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鼓励企业为返乡民工提供更多就业创业机会。五是要建立专门机构,及时收集发布各地用工信息,让返乡民工随时了解掌握劳动力市场行情,积极为他们“牵线搭桥”,指导他们重新外出择业或自主就业创业。

  三是加强职业技术培训,为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提供技能保障

  各级政府要重视返乡民工就业技能培训工作,把它作为解决返乡民工就业创业,推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长远工作来抓,在建立完善返乡民工就业培训制度、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成果转化上狠下功夫,使农民工就业转移逐步走向制度化、规模化,大幅度提高农民工自身“造血”功能,增强进入就业市场竞争力。要加强对职业技能培训的监督指导,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扩大培训设施建设规模,完善培训工作机制,提升培训工作水平,使农民工就业转移技能培训真正成为转变农民增收方式,扩大就业渠道,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对返乡民工就业技能培训要围绕促进就业、短期受用的方针,坚持统筹规划、结合实际、分类指导的原则进行,对文化素质偏低、无专业技能、缺乏经营管理经验的返乡农民工,可采取送科技下乡、开展专家面对面技术讲座活动、实行技术能手“传、帮、带”等方式,向他们传授农村适用技术,引导他们围绕农村市场找出路,增强自主创业本领;对有一定文化知识和一技之长、头脑比较灵活的青年民工,结合自身优势,利用“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计划”、“阳光工程”等国家培训项目,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提高他们就业创业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强自主创业的能力。培训要以本地区产业发展状况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可以采取校企结合等方式,开展定单式培训,争取把返乡民工建设成为扭转现实经济状况、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四是加大宣传工作力度,为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提供舆论保障

  抓好对返乡民工就业创业的宣传引导,有利于促进社会对返乡民工的正确认识,增强社会各界对返乡民工的理解和支持,促使返乡民工积极就业创业,确保社会稳定。为此,各级宣传部门要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宣传媒体,加大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及返乡民工就业安置政策的宣传力度,宣传推介一批返乡民工自力更生、就业创业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呼吁社会关注返乡民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引导返乡民工尽快由“打工者”向“创业者”的角色转换。同时,对文秘站:农村中涌现出的返乡创业成功典型和有影响力的农村经纪人进行大力表彰,使他们在广播上有声,电视上有影,报纸有文,增强他们自身的社会影响力,以带动更多的返乡民工积极创业。此外,各类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也要结合自身沟通广泛、号召力强的特点,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搞好宣传引导,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联谊会、社会调查、印发乡情宣传资料等形式,宣传本地区发展优势和优惠政策,营造“输出劳动力,带回生产力;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的社会新观念,为广大返乡民工再就业、创业提供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回乡调研报告2

  风和又拂南山绿,春早更催万象新。20xx年春节期间,我局干部职工,特别是老家在农村的干部职工,利用回乡过年的机会,访民情、问民生、听民意,深入到群众中去,切身实地的感受到了家乡近几年的大变化和农村农民精神风貌的大改观。现就本局干部职工调研情况进行综合整理,报告如下:

  一、家乡新事物

  走在平坦的水泥路,感受着浓浓的年味,家乡以崭新的面貌迎来了新的一年。回乡欢度春节的干部纷纷感受到家乡发生的新变化,经济健康、稳定、协调发展,基础设施得到夯实,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竞争优势明显提升。

  干部职工普遍感到,随着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快和深入,家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很大变化:各乡镇村级公路升级改造全面完成,每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几乎都有文化休闲小广场,配套有标准的舞台、篮球场以及健身器材,而且都组建了本村的篮球队和文艺队。

  现在农民吃穿不愁了,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各个村里设立了农家书屋,书架上摆放着各类书籍,时不时有村民过来看书借书,农业技术方面的书籍最受欢迎、实用。村支部宣传人员说,农家书屋给村民创造了聚在一起的机会,常常几个人围在一起交流,互相推荐,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不再像以前农闲时没事干,整天东家长西家短,打麻将玩小钱。村里的文化休闲广场的建成,让群众有了锻炼、娱乐的好去处,既丰富了村民们的业余生活,又给村里增添了更多的祥和气氛,更成为村民们过年时的欢乐之地。

  二、家乡大变化

  (一)道路通行状况。自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来,进村道路和村里街道由土路建成了水泥路面。村路入口,标语醒目,彩旗飘飘。村内道路,灯光明亮,清洁卫生,每条村巷都写有名称,树牌立字,井井有条,令人耳目一新;宣传标语贴近生产生活,时常更新。走在平坦宽阔的水泥道路上,再也不担心雨天走亲戚时满脚泥泞的烦扰,村里呈现了“路通、宽敞了,街绿、漂亮了,灯亮、热闹了”的新面貌。

  (二)村容村貌状况。自全区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专项活动以来,全县各村屯都设置了很多垃圾桶,各家各户实行“门前三包”政策,村干部带头、老百姓积极踊跃相互配合。现在村民们都知道以后自家垃圾不能随便在村里的偏僻处乱丢,或者再往绕村河里倒了。村民们很自觉地把生活垃圾归集到那几个大垃圾桶,然后由保洁员负责定时清运。

  (三)文化设施建设。近几年,全县行政村修建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里配套有农家书屋、棋牌室、青少年活动室、多功能室等功能室,并且把村篮球场、健身广场整合成村级文化休闲小广场。使村民开会有场地,学习有场所,健身有设施,娱乐有兴致。村里定期举办篮球赛、舞会、学习日等活动。特别是村干部利用各大假日,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文体活动赛事,更是增强了全体村民的健身热潮和自信心。村民现在是“能上微机了、都爱读书了,健身流行了、跳舞定期了”。农民感觉村里好多方面和城里的差别不大了。

  三、家乡建设现状面临的一些情况

  (一)对于“美丽广西,清洁乡村”专项活动的看法:虽然全区现在还在继续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专项活动,如要持续保持,则必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不能兴起一时之风。还有些乡镇宣传力度不够,所以还存在许多群众的清洁意识比较淡薄,这不仅需领导干部带头,更需深入群众的心里去,积极做好发动群众真正地一起参与清洁乡村的专项行动来,用行动夯筑幸福家园。

  (二)对于农村文体活动的看法:

  1、专业人才数量少。农村文化方面有特长的人才十分缺乏,由于体制等原因导致乡镇文化站编制少、人员少,每个乡镇都没有专业的吹、拉、弹、唱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即使是一知半解的“土八路”也很少。还有许多行政村“五户”中的文化活动中心户虽然开展了一些活动,但只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次上,没有形成真正的文化大院。在乡镇、村开运动会时,没有专业的体育裁判;也没有专业的文艺辅导教师,对繁荣农村文化生活造成了很大阻碍。

  2、年龄出现偏大或偏小两个极端、主动性弱。在农村,平时在家都是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青壮年男女几乎都外出打工或者在外成家,所以导致村里出现年龄偏大或偏小两个极端。演员们参加文化活动不积极,往往都是在许多爱好者多次邀请下才参加。有的文艺骨干,在为文艺团体服务中,不是推辞做不好,就是要报酬,从事这种文艺活动在他们看来注重的不是精神上的娱乐,而是经济上的收入,积极性不高。

  3、文体活动开展经常性差。有些村往往只是在春节前后,组织开展一些简单的文化活动,如舞狮,唱唱歌等,没有形成规模;有的村搞一些象棋比赛、篮球比赛,但也不经常,也不是很正规。农民在农闲时间文化活动十分单一,集体的文化娱乐活动非常缺乏。除了看电视、录像,就是打麻将、上网,很少从事其他文化活动。

回乡调研报告3

  20xx年春节期间,我利用回老家过春节的时机,在有限的几天里,采取谈话交流、实地察看等方式,主要调查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问题,调查对象为村里60岁以上的老年人,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

  我回到吉安市永新县怀忠镇双溪村,通过几天的调查发现,虽然农村生活水平在逐步提升,但老年人生活状况还是比较堪忧,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乡村老人,他们的子女绝大部分过完年后都去经济发达地区打工,极少部分在外地工作或在家务农兼做运输、泥工、木工等,更有极少部分老人膝下无子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物质生活状况

  我们村大致只有四十户人家,人均耕地1。5亩左右,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基本没有发展特色养殖业及种植业,收入来源单一。老年人也主要是靠种田为生,子女给的生活费有限,没有其他经济来源,但靠种田收入微薄。

  一是现在农村基本上耕地、收割实现了机械化,带来的是成本的上升;

  二是肥料、农药的支出也在逐步提高,俗话说“肥是农家宝”,但近年来,农村中家庭养猪、牛的减少,甚至多数家都不养。种田都靠买化肥买农药。

  三是农村老年人的劳动能力下降,种不了太多田地,种的稻子只够自己吃,没有多少余粮可供出售。

  2、精神生活状况

  目前,我们村老年人生活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孤独。一年到头,只有春节期间外出务工的女子才会回家团聚,人气旺盛,但是一过完年后,绝大部分青壮年又纷纷出去打工,有的家庭是夫妻双双外出,有的是男劳动力外出务工,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小孩及少部分妇女。老人独自留守在农村带小孩,缺乏子女的关心和温暖,甚至有的老人与媳妇相处得不好,关系紧张,心情抑郁也没地方排解。农村老年人整天在寂寞中度过,没有娱乐设施供他们活动消遣,精神生活贫瘠,内心空虚孤独,更是加速了他们的衰老。

  3、健康与医疗状况

  农村人年轻时很操劳都是干体力活,进入老年后,身体机能衰退得快,身体难免会出现一些毛病。俗话说“病向浅中医”,但面对医疗费用时,大多数农村老人不会及时治疗。总是一拖再拖,到最后才去医院看病,有的甚至因此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虽然政府出台了新农村合作医疗政策,但新农村合作医疗报销的医疗费用金额比率一般都较低,有的甚至不能报销,所以农村老人生些小病,一般就是扛过去,有重大疾病时一般都难以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

  二、对策与建议

  1、积极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加大对农村老年人的补助

  农村老年人大多数条件不富裕,也没有经济来源,要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必须积极稳妥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同时建议政府制定一些政策,给农村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们适当补助。还可以向社会热心人士募集资金,设立专项农村老年人基金会,给农村老人提供帮助。

  2、加大农村公共服务尤其是娱乐设施的建设

  给农村老年人们提供一个活动和交流的平台,有益于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政府应该执行公共服务的职能,在农村兴建一些老年娱乐场所,比如为村里购买健身器材供老年人锻炼身体,修建室内活动场所让老年人有地方可以一起看看戏曲聊聊天等。

  3、改善农村医疗环境,完善农村合作医疗报销

  建议每年给农村老年人免费做一次全身体检。加大对农村卫生所硬件设备的资金投入,提高卫生所医务人员的待遇,吸引年轻优秀医务人员投身农村医疗事业。扩大农村医疗保险的报销范围,这样农村老年人就可以没有负担地就医,而不用担心医疗费用的问题。

回乡调研报告4

  按照司领导关于春节回乡调研活动的部署,我于1月24-25日赴山东省栖霞市蛇窝泊镇前榆家夼村,依照“记录农村所见所闻,了解农民所需所盼,总结调研所感所悟”的思路,对前榆家夼村农业生产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到农民家里拉家常,了解农民农业生产情况及20xx年生产意向;通过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观看苹果种植园生产经营情况,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加深对“三农”工作的认识和热情。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栖霞市蛇窝泊镇地处胶东半岛腹地,位于栖霞、莱阳、海阳三市(县)交界,是山东省中心镇。全镇总面积201.3平方公里,2.2万户,6.8万人口,10万亩耕地,7万亩果园,先后被山东省授予“品产加销基地示范镇”、“村镇建设新型乡镇”等称号。蛇窝泊镇资源丰富,水果飘香。这里有着150多年种植苹果的历史,全镇7万亩优质红富士年产量达到1.5亿公斤。大香水梨、莱阳梨、日本丰水梨等优质水果品种也已形成一定种植规模,并有杏、桃、山楂、葡萄等十几种干杂水果品种,是名驰遐迩的水果之乡。始建于1996年的山东烟台蛇窝泊果品批发市场,总占地面积1200亩,为当地农户搭建了良好的营销平台,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优秀市场。

  前榆家夼村是蛇窝泊镇的一个自然村,现有105户,共计400余人,其中常住人口330人,党员20余名。从调查看,这个村的主要特点:

  一是农业生产以苹果种植为主。全村共有620亩耕地,其中果园面积51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82.3%。由于栖霞拥有百年种植苹果的历史,且具有很好的品牌效应,当地农户种植苹果所得收益远大于粮食生产,所以村里绝大多数农户都将自家承包地用于苹果种植,全村年产苹果133万公斤。农户生活用粮、蔬菜等农产品大多是从市场购买,仅部分农户预留几分地用于自用粮食、蔬菜种植。

  二是村民富裕程度较高。20xx年前榆家夼村苹果种植收入达851万元,人均2万元以上,处于栖霞市中上等收入水平。20xx-2010年前榆家夼村一直从农信社和农行进行农业贷款,90%由村长进行担保,其中农信社贷款约占贷款总额的90%,农行贷款约占贷款总额的10%,每户贷款额为5000-10000元。

  三是农民观念不断更新。在访谈中发现,当地农户对于获取市场信息指导农业生产的意识很强。村里多户家庭接入了互联网,许多村民都是通过网络、电视、手机等媒介了解市场变化和新的种植技术。受访农户反映,“电脑功能太强大了,咱家的苹果种植新技术就是从网上学来的,非常实用。”

  二、受访农户家庭情况

  受访户刘氏一家四口人,户主42岁,夫人41岁,育有一儿一女。儿子8岁,读小学一年级,女儿14岁,读初中三年级。刘氏一家主要收入来源于自种的8亩地。20xx年刘氏将所有土地用于红富士苹果种植,每亩地种40棵苹果树。从访谈中了解到,刘氏20xx年种植苹果的成本—收益情况及20xx年农业生产计划:

  一是苹果种植成本增加。由于农资价格及劳动力价格逐年上涨,苹果种植成本也随之增加。20xx年,刘氏种植苹果总投入额为2万多元,其中购买化肥10000-12000元,农药20xx-3000元,套袋苹果专用袋5000-6000元,雇佣劳动力5000-6000元。该户种植的都是套袋苹果,20xx年春季套袋雇佣5-6人/次,雇期约为14天,每次每人支付120-130元;秋季揭袋雇佣5-6人/次,雇期约为13天,每次每人支付80元。

  二是苹果种植产量高、品质好、收益较高。20xx年,每棵苹果树约产140-150斤,最高产量达160斤/棵,最少120斤/棵。产出的苹果品质好,85#及其以上的苹果约占80%以上,其余大部分是80#苹果。20xx年,当地85#及其以上的苹果收购价为3.5元/斤,80#苹果收购价为3.1元/斤,75#苹果收购价为2.8元/斤。刘氏种植苹果年收入达15万元。

  三是规模化种植苹果意愿强烈。受访户刘氏说,“20xx年我想在20xx年种植亩数的基础上,再多租一些地(本村租一亩苹果地年租金为20xx元左右),增加种植棵树,扩大种植规模。”但他同时也反映,近几年许多外乡人也来村里租地种苹果,所以目前村里已基本无空地,很难再进行规模上的扩大。

  三、感到的问题和村里提出的愿望

  第一,农业生产后继力量不足。前榆家夼村60岁及其以上人口有170人,占总人口的42.5%;40-60岁有120人,占总人口的30%;40岁以下有110人,占总人口的27.5%。该村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来自于40-60岁年龄段,而40岁以下的年轻人95%以上外出务工,且大部分不具备从事农业生产的技术和经验。逐年凸显的老龄化问题和后继乏人问题将严重制约该村农业生产和发展。村里提出希望政府继续加强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缓解这些后顾之忧。

  第二,冷链仓储能力较弱。目前村里尚未建设标准化苹果保鲜库,苹果的储藏保鲜问题一直困扰着村里的每个苹果种植户。部分村民只能将自住房腾出一间来存放采摘装箱的苹果。有的村民为了降低苹果变质风险,不惜低价将采摘装箱的苹果卖给收购商。村民希望有关部门帮助解决这一难题。

  第三,农产品营销模式单一。为了节省运输苹果至镇市场的费用及降低苹果损耗,村里大部分村民都是选择等待收购商上门收购苹果,很少采取自主营销。村民刘氏说,“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我很想通过网络卖苹果,只是不知道哪个网站可靠可行。”提出希望有关部门帮助建设苹果营销网站,引导农户开展网上营销。

  四、认识和启示

  踩泥巴、观果园、聊农情,为期两天的调研活动,使我对农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增强了我服务“三农”的使命感,让我进一步感到——只有扑下身子接受锻炼,才能真正锤炼意志品质;只有深入田头了解社情民意,才能准确把握“三农”脉络;只有切身体验民生艰辛,才能增进与农民的深厚感情;只有放下架子学习基层好做法,才能不断提高工作本领。进而,更真切地领会到了部里开展春节回乡调研活动深刻寓意。

  关于业务工作,调研有如下启示:

  一是要推动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在访谈中,许多农户反映,苹果的储藏保鲜是个大难题,当地标准化苹果保鲜库缺失使他们每年承担较大的苹果损耗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收益。我感到,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发展冷链物流是促进当地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措施。

  二是农业品牌建设促农民增收。栖霞苹果品质优良,拥有百年的种植历史,是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具有很好的品牌效应。与其他产区相比,当地农户种植苹果的收益较高。由此我感到,打造一批区域特色鲜明、市场知名度高、产品竞争力强的区域公用品牌对农产品营销、农民增收有着重要推动作用。

  三是要积极培育新型农民。这次调研,我发现村里的农业劳动力基本上都是五六十岁,现代农业后继力量不足的问题不容忽视。我感到,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对农业农村发展有切实效益,鼓励专业种植户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周边农户进行传帮带,对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水平会有实用的效果。

  四是要提升农民营销能力。从调研看,村民农产品营销方式传统、模式单一,多采用被动式营销模式,但广大农户对网络营销有着浓厚的兴趣,使用意愿非常强烈。村民反映,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帮助和引导他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农产品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的应用,进而提升农户自主营销能力。

回乡调研报告5

  按照司领导关于春节回乡调研活动的部署,我于月24—25日赴山东省栖霞市蛇窝泊镇前榆家夼村,依照“记录农村所见所闻,了解农民所需所盼,总结调研所感所悟”的思路,对前榆家夼村农业生产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到农民家里拉家常,了解农民农业生产情况及xx年生产意向;通过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观看苹果种植园生产经营情况,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加深对“三农”工作的认识和热情。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栖霞市蛇窝泊镇地处胶东半岛腹地,位于栖霞、莱阳、海阳三市(县)交界,是山东省中心镇。全镇总面积xx年种植苹果的历史,全镇7万亩优质红富士年产量达到1.5亿公斤。大香水梨、莱阳梨、日本丰水梨等优质水果品种也已形成一定种植规模,并有杏、桃、山楂、葡萄等十几种干杂水果品种,是名驰遐迩的水果之乡。始建于1996年的山东烟台蛇窝泊果品批发市场,总占地面积xx年种植苹果的历史,且具有很好的品牌效应,当地农户种植苹果所得收益远大于粮食生产,所以村里绝大多数农户都将自家承包地用于苹果种植,全村年产苹果33万公斤。农户生活用粮、蔬菜等农产品大多是从市场购买,仅部分农户预留几分地用于自用粮食、蔬菜种植。

  二是村民富裕程度较高。xx年前榆家夼村苹果种植收入达85万元,人均2万元以上,处于栖霞市中上等收入水平。xx年前榆家夼村一直从农信社和农行进行农业贷款,90%由村长进行担保,其中农信社贷款约占贷款总额的90%,农行贷款约占贷款总额的0%,每户贷款额为5000—0000元。

  三是农民观念不断更新。在访谈中发现,当地农户对于获取市场信息指导农业生产的意识很强。村里多户家庭接入了互联网,许多村民都是通过网络、电视、手机等媒介了解市场变化和新的种植技术。受访农户反映,“电脑功能太强大了,咱家的苹果种植新技术就是从网上学来的,非常实用。”

  二、受访农户家庭情况

  受访户刘氏一家四口人,户主42岁,夫人4岁,育有一儿一女。儿子8岁,读小学一年级,女儿4岁,读初中三年级。刘氏一家主要收入来源于自种的8亩地。xx年刘氏将所有土地用于红富士苹果种植,每亩地种40棵苹果树。从访谈中了解到,刘氏xx年种植苹果的成本—收益情况及xx年农业生产计划:

  一是苹果种植成本增加。由于农资价格及劳动力价格逐年上涨,苹果种植成本也随之增加。xx年,刘氏种植苹果总投入额为2万多元,其中购买化肥xx年春季套袋雇佣5—6人次,雇期约为4天,每次每人支付xx年,每棵苹果树约产40—50斤,最高产量达60斤棵,最少xx年,当地及其以上的苹果收购价为3.5元斤,苹果收购价为3元斤,苹果收购价为2.8元斤。刘氏种植苹果年收入达5万元。

  三是规模化种植苹果意愿强烈。受访户刘氏说,“xx年我想在xx年种植亩数的基础上,再多租一些地(本村租一亩苹果地年租金为xx年许多外乡人也来村里租地种苹果,所以目前村里已基本无空地,很难再进行规模上的扩大。

  三、感到的问题和村里提出的愿望

  第一,农业生产后继力量不足。前榆家夼村60岁及其以上人口有70人,占总人口的42.5%;40—60岁有xx年龄段,而40岁以下的年轻人95%以上外出务工,且大部分不具备从事农业生产的技术和经验。逐年凸显的老龄化问题和后继乏人问题将严重制约该村农业生产和发展。村里提出希望政府继续加强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缓解这些后顾之忧。

  第二,冷链仓储能力较弱。目前村里尚未建设标准化苹果保鲜库,苹果的储藏保鲜问题一直困扰着村里的每个苹果种植户。部分村民只能将自住房腾出一间来存放采摘装箱的苹果。有的村民为了降低苹果变质风险,不惜低价将采摘装箱的苹果卖给收购商。村民希望有关部门帮助解决这一难题。

  第三,农产品营销模式单一。为了节省运输苹果至镇市场的费用及降低苹果损耗,村里大部分村民都是选择等待收购商上门收购苹果,很少采取自主营销。村民刘氏说,“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我很想通过网络卖苹果,只是不知道哪个网站可靠可行。”提出希望有关部门帮助建设苹果营销网站,引导农户开展网上营销。

  四、认识和启示

  踩泥巴、观果园、聊农情,为期两天的调研活动,使我对农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增强了我服务“三农”的使命感,让我进一步感到——只有扑下身子接受锻炼,才能真正锤炼意志品质;只有深入田头了解社情民意,才能准确把握“三农”脉络;只有切身体验民生艰辛,才能增进与农民的深厚感情;只有放下架子学习基层好做法,才能不断提高工作本领。进而,更真切地领会到了部里开展春节回乡调研活动深刻寓意。

  关于业务工作,调研有如下启示:

  一是要推动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在访谈中,许多农户反映,苹果的储藏保鲜是个大难题,当地标准化苹果保鲜库缺失使他们每年承担较大的苹果损耗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收益。我感到,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发展冷链物流是促进当地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措施。

  二是农业品牌建设促农民增收。栖霞苹果品质优良,拥有百年的种植历史,是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具有很好的品牌效应。与其他产区相比,当地农户种植苹果的收益较高。由此我感到,打造一批区域特色鲜明、市场知名度高、产品竞争力强的区域公用品牌对农产品营销、农民增收有着重要推动作用。

  三是要积极培育新型农民。这次调研,我发现村里的农业劳动力基本上都是五六十岁,现代农业后继力量不足的问题不容忽视。我感到,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对农业农村发展有切实效益,鼓励专业种植户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周边农户进行传帮带,对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水平会有实用的效果。

  四是要提升农民营销能力。从调研看,村民农产品营销方式传统、模式单一,多采用被动式营销模式,但广大农户对网络营销有着浓厚的兴趣,使用意愿非常强烈。村民反映,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帮助和引导他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农产品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的应用,进而提升农户自主营销能力。

回乡调研报告6

  风和又拂南山绿,春早更催万象新。20xx年春节期间,我局干部职工,特别是老家在农村的干部职工,利用回乡过年的机会,访民情、问民生、听民意,深入到群众中去,切身实地的感受到了家乡近几年的大变化和农村农民精神风貌的大改观。现就本局干部职工调研情况进行综合整理,报告如下:

  一、家乡的变化与群众生活情况

  (一)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好、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前些年道路几乎全部是泥巴路,坑坑洼洼的,到处都是平房,90年代村里只有一栋二层楼,万元户屈指可数,全村只有一辆手扶拖拉机,如今私家轿车都有好几辆”、“改革开放后,务工的人多了,如今小工都有一两百元一天,都是年轻人的天下,我们看厂门的一月都有一千好几百”、“破旧的老屋早已被二层楼、三层楼取代了,高楼大厦比比皆是了,都赚了钱,大部分都在城里买了房,都成了城里人”......

  (二)群众生活情况

  “网络发达了,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世界各国时事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及与众不同文化习俗了”、“生活改善了,鸡鸭鱼肉天天有,不再是过年的专属了”、“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生活便利了”、“现在的生活在以前我想都不敢想,政策好,我知足了”、“村民办事方便快捷了,现在又有了便民联系卡,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反映了,政府好啊”......

  二、乡村变化有以下几点:

  首先,交通改善、网络发达,与外界联系更密切。

  第二,经济增长、务工创业机会多,人们生活水平得以提高。

  第三,环境改善、绿化面广,逐渐贴近新农村。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基层群众对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

  首先,农村偷盗现象还存在,村民自我保护意识还不是很强,法律知识还比较缺乏。

  第二,部分偏远的村庄交通还不够便利,没能实现全村硬化;村里电力设施不是很好,电压不够,平时风扇都转不起来;新增人口无土地,荒田荒地多,没能好好利用空有的土地资源;小村庄没有统一规划。

  第三,懂得心存感恩、心存孝老,心存行善,关爱老人,关注留守儿童。

  第四,开展党员干部“结对帮困”活动和“进百家门、知百姓情、解百姓难、聚万人心”活动,通过走访慰问、思想引导等措施,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提升群众满意度。

  第五,加大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力度,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要逐一梳理,认真答复,落实责任加以解决,切实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切实加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强化矛盾排查调处。

回乡调研报告7

  今年过年,我们家人特别齐,兄妹亲戚都回去了,真是个团圆年。这次回乡过年,一改往年假期整天在家聊天、打牌的习惯,而是全家人一起来了个访亲出游,看了看家乡的变化。

  家乡交通

  老家在吉安县指阳乡,属于山区,发展最大的希望和瓶颈都在路。前几年,借着新农村建设的东风,村干部才终于在乡村道路建设上花些心思。村里那条夏天泥泞、冬天颠簸的土路终于真正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别看只是一条水泥路,它给老家人们带来的可不仅仅是村容村貌上的改变,村里有些年轻人买了车,搞短距离载人载物运输等。

  路修好之后,乡亲们致富的途径更加宽广了。但与新建村路功能发挥不相适应的是村路管理养护方面的滞后。路修好才一年多,已有一些路段出现严重破损了。可是,乡村道路管养的主体责任与路政管理工作并不到位,谁来谁负责协调管理?谁来组织维修队伍?谁支付维修资金?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棘手问题。俗话说,“修路,建路,二分修建八分养护”,真不知这条承载着乡亲们美好愿景的希望路能发挥多久作用?

  家乡文化生活

  每年过年,村里最热闹的地方就在村上的小店里,麻将、扑克、骨牌样样有,往年特别多。今年,村干部倡议全体村民大年初一进行宗族集会拜年,并举办了一些拔河、扛菩萨等积极健康的过节方式。因为外出务工人员多,年轻人回乡结婚特别集中,新式婚礼流行,强调节约、低碳的文明方式正在散播。

  家乡教育

  都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农村老家培养出一个真正走出农村,脱离农业的孩子虽说要不了上百年,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邻村黄老师在村小任教近三十年,他总是感叹:这些年,学校里走出去真正考上大学,留在城市工作的学生十个手指数得过来。十多年前自己就读的小学校园已经被废弃。

  紧靠公路新建了一所村小,修了围墙,盖了新校舍,换了新桌椅,配备了微机室,学校教学的硬件设施完备,环境优良,图书、文体器材、教学仪器等也都有相应的配套。可是越来越好的教学环境并没有激发起孩子们学习热情,目前初中毕业,高中没念几天就辍学在家的农村学生特别多,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抬头。

  家乡养老

  平日里村里人口少,留守农村的大多数都是老人小孩,春节人气空前旺盛,一改往常的冷清气象。在家驻守多年的老人们这个时候是最开心的。但是,年过到了初七、八,农村青壮年又都回到了大城市,留下来的'长辈、小孩子们,他们缺少温情关怀,精心呵护。他们的困境该怎么走出?

  春节返乡,真正深入到中国农村的最基层,虽说只逗留了短短几日,但却足以让我感受到这个小山村由里到外的变化和日复一日的进步。老家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生活丰富了,干群关系更加融洽了,党和政府的许多强农惠农政策都落到实处了。但同时也必须看到,老家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还很薄弱,农业经营方式依旧粗放,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乡村教育的发展阻碍重重,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严重不足等问题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老家的发展。相信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正确引领下,在各方力量的不懈努力下,在老家人民的辛勤耕耘下,家乡的面貌会越来越好,人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回乡调研报告8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我地测院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老家在农村的党员干部利用xx年春节回乡探亲时机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到群众中去,切身实地的感受到了农村近几年的大变化和农村农民精神风貌的大改观,了解社情民意,体验群众生活,共同印证了一个相同的事实:我们的社会在永不停息的前进,农村的人民生活也在不断地提高和改善。现就我院党员干部调研情况进行综合整理,报告如下:

  一、农村的现状

  (一)交通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深入开展,国家适时推出了农村公路建设新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地方政府、农民修建农村公路的积极性。“村村通公路”项目的不断推进,“村镇”、“村村”、“村屯”以及条件好的自然屯内都通了水泥路、柏油路,村路入口标语醒目,村内道路清洁卫生,农民兄弟基本上告别了“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的情况。部分有些条件好的村庄,还自发集资在水泥路两边竖起了路灯,解决了老百姓出行难的问题,交通更便利,呈现了“路通、宽敞了,灯亮、热闹了”的新面貌。

  常言道:要想富,先修路。随着道路交通状况的不断改善,大部分村都通了公共客车,人们出行方便,货物运输也容易了,来往商贩也可以直接深入到村里进行买卖,乡亲们再也不用为手里有好东西卖不出去发愁了;另外,村里有些年轻人买了车,搞短距离载

  人载物运输等等。

  (二)环境卫生

  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了统筹城乡,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及新农村建设,地方政府不断地重视农村环境卫生,通过新农村建设与“美丽家乡〃清洁乡村”项目的推广,农村的农田水利、道路交通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农民居住场所改造和环境绿化、美化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以前乱倒垃圾、乱堆乱放、散养家禽的现象逐渐减少;农民环境卫生意识有所提高,村、屯配被垃圾箱,生活垃圾定点堆放;各村都配有保洁员与垃圾运送车辆,专门管理环境卫生,清理垃圾;乱砍乱伐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村民植树种树的意识增强,山上、村间绿树成荫,农村环境优美,空气清新。

  (三)生活条件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实行 “多予、少取、放活”的工作方针,制定了一系列扶农、惠农政策,加强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个文明建设,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力推进了农村社会经济全面迅猛发展,全面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主要体现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膳食结构由量的满足向质的提高转化,从要求吃饱向讲就营养转变。二是穿讲漂亮,衣着消费趋向时尚化、成衣化、时装化。随着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城市文明的冲击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衣着服饰品种、规格更加齐全,款式新颖,日渐多样化,衣着

  消费结构进入以成衣、时尚消费为主的新阶段。三是农村楼房已经很普遍,住房状况得到根本改善。现在集中规划,统一建房,全部安排到水泥路两边建房,一幢一幢的,一排一排的楼房拔地而起,看上去非常整齐,外观新颖。而且室内装璜也非常漂亮,设施齐全,美观大方。四是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跨台阶上档次,高档家电设备进入农民家庭。

  (四)教育、医疗保障

  在农村教育上,今昔对比,九年义务真正落实,学费方面几乎全免。学校里运动设施运动场所也更加的完善, 学生们课余时不仅仅可以打乒乓球还可以开始打篮球羽毛球等, 课余生活变得更加缤纷多彩。地方政府实行新农合、推行大病报销制度,建立大学生入学补贴办法,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等,加大卫生设施配套力度,大力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提高覆盖率和参保率,确保农民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让广大农民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进一步提高了农民抵抗因病、因残、因上学而导致家庭贫困的能力,为创造农村农民安居乐业、和谐幸福的生活局面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制度支撑。农民切实感受到:“上学有能力、看病有条件、吃穿有保障、养老有依靠”。

  (五)文娱、公共设施建设

  在新农村建设以来,各个乡村的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目前大部分农村都已建成乡镇文化站,实现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全覆盖,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和致富信

  息;随着地方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地增大,农村物质生活日益改善,大部行政村修建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里配套有农家书屋、棋牌室、青少年活动室、多功能室等功能室,并且把村篮球场、健身广场整合成村级文化休闲小广场。使村民开会有场地,学习有场所,健身有设施,娱乐有兴致。村里定期举办篮球赛、舞会、学习日等活动。特别是村干部利用各大假日,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文体活动赛事,更是增强了全体村民的健身热潮和自信心。村民现在是“能上微机了、都爱读书了,健身流行了、跳舞定期了”。

  二、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俗话说,“修路,建路,二分修建八分养护”。与新建村路功能发挥不相适应的是村路管理养护方面的滞后。路修好才一年多,已有一些路段出现严重破损了。乡村道路管养的主体责任与路政管理工作并不到位,谁来谁负责协调管理?谁来组织维修队伍?谁支付维修资金?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棘手问题。

  (二)近年来,地方政府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建卫生县城等,组织力量集中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收效明显,大部分村组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观,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是思想认识还不是很到位。广大农村群众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主力,大家虽然期盼有好的卫生环境,也积极参与整治活动,但要改变群众长期遗留的卫生陋习,教育引导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的卫生习惯,还需长期不懈努力。二是资金比较短缺。经费紧张,除过保工

  资、保运转之外,很难再拿出大量资金用于环境卫生整治。大部分村还没有收取卫生费,用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于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落实保洁队伍的资金十分紧缺。

  (三)新时代的农村居民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经费紧张、设备简陋。村民普遍的认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报销范围窄、比例低,报销的医药费少。对小病、门诊补偿的比例很低。二是村卫生所大都建在乡医家中,不合格,乡医普遍收入较低,待遇差。有部分的人认为部分定点医院不规范经营,乱收费,造成自己的利益受损。三是农村合作医疗机关有些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不够好,有些医院报销手续较麻烦。

  (四)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农民素质明显提高,对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和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发展还不平衡,特别是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文化设施基础薄弱,设施建设配套不全、规模偏小、维护跟不上; 发展文化的意识氛围不浓,部分干部对文化设施建设缺乏高度认识,有一种“轻文化、重经济”的主观片面想法;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不够、融资渠道狭窄。

  三、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的一些建议

  总体上看,农村面貌日新月异,村民的物质文化水平正在不断提高,但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与发展仍然存在上述种种问题。现针对上述问题,结合调研情况,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 在为农村公路所取得的成绩欣喜的同时,也看到了其存的问题:农村公路覆盖面和通达深度不够,路面等级低,抗灾能力弱,管理水平低,重建设轻养管、安全状况不好等。为解决好这一问题,各级领导特别是乡镇领导应进一步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村村通”道路日常养护工作,建立健全常态的管理机制,保障农村公路维护、保养经费的投入,加强维修养护技术指导。各村民干部应加大对农村公路的巡视力度,村村通道路上设置的限驶墩(桩)等设施对超载超限车辆有效遏制,全面加大各行政村内农村公路的维护力度,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公安等部门的支持,开展农村公路路政管理集中执法活动,重点打击严重超载运输等违法行为, 发动群众爱路护路。依靠广大农民干部群众自觉参与道路管护,增强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爱路护路意识,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努力营造全民参与爱路护路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 村容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群众幸福生活指数的必要举措。为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现状,建设清洁文明家园:一是各村要克服群众难发动,要树立信心,坚定决心,敢于面对矛盾,敢于攻坚克难。二是整治工作要紧靠群众,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主体性,要进村入户做好宣传,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入心入耳,要开展民主议事,让群众参与决策,从开民主议事,从而深入开展群众自治,实现群众自我管理,并广泛开展检查评比活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三是全力做好乡镇村道路、下水道的清扫、清运、清收

  工作。四是要突出重点,农户家中要做到扫干净、摆整齐,集镇要做到保畅通、讲规范、要加强规划控制,每个村建设要有规划,要建立专治队伍,要完善制度,用制度规范工作,管理群众。

  (三)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投入,切实提高农民受教育程度,改善农民医疗条件。目前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普及,农村人口增长缓慢,一些地方的小学已经停办,建议政府进一步整合农村优质教育资源,加大资金投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在新合疗方面,建议适当提高村民缴费比例,对一些慢性病的治疗费用也应予以适当报销,同时提高住院费用的报销比例。

  (四)要制定和完善农村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提上工作日程;要从当地实际出发,根据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要求,确定文化设施建设重点、规模和速度,保持文化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增加农村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有计划、有重点地增拨文化事业经费;要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树立经营产业的理念,充分挖掘提炼各地的历史人文、自然旅游资源,拓宽融资渠道,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回乡调研报告9

  春节期间,我市机关广大党员干部利用回乡过年的机会,深入基层一线,察民情、听民意、看变化、谋发展,并积极撰写调研报告。本报从今日起推出“机关党员干部春节回乡调研”专栏,介绍市委办公室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调研情况,同时借他山之石为我市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xx年春节,根据省直机关工委通知,我在回家探亲的同时,利用同学在家乡(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长庄镇镇政府工作的便利条件,深入其工作地,对当地基层党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一番调查了解。

  该镇推进基层党建的主要做法:一是切实履行基层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该镇政府年初主持召开党建工作专题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建工作例会,研究制定党建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安排部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等基层党建重点工作。

  制定党支部年度考核制度,细化量化指标,加强考核结果运用,确保了党建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二是着力解决部分党支部软弱涣散问题。针对个别村党支部软弱涣散问题,及时调整了支部书记,重新选配了支部委员,并由一名副镇长驻村指导帮扶工作,彻底扭转了局面。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实施了道路建设、安全饮水、街道亮化、危房改造等 0 件惠民实事。三是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投资24万元,狠抓镇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6个村党员群众服务站的规范化建设,建立了23个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切实为群众提供贴心服务。全年共化解矛盾纠纷37起,为群众代办事项 65件。四是严格党员教育管理。扎实开展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全镇23个党支部陆续开展了民主评议活动,参加党员870名,总体评价好的有829人,一般的有4 人。五是加大基层党建工作投入。为各村配备了农家书屋、电视机、电脑、网络等设备,全年安排大村 .5万元、小村 万元经费,保证了党组织活动顺利开展。

  同时,在基层党建工作中,该镇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个别村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不达标,硬件设施较差,不能满足党员活动需要。二是“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滞后,对非公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抓的不够。三是基层党支部开展活动方式单一。部分村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坚持的不好,学习没有针对性,缺少新的形式。四是部分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发挥的不好。少数参加党员活动不积极,服务意识差,联系群众少,不敢直面矛盾,不能很好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五是村干部队伍能力素质不高。该镇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有 302名,仅占党员总数的23.78%,在村里任职的寥寥无几。六是村干部待遇偏低,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不适应,导致基层干部缺乏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建议:一是增强责任意识。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把基层党建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进一步细化量化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对党建工作突出、成效明显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群众满意率低的全镇通报批评或诫勉谈话。二是加大投入力度。

  一方面,持续加强阵地建设,满足党员学习教育、党员活动的需要;另一方面,着力保障基层党组织活动开展。在保证各村原有村级经费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每个村党支部党建工作专项费用。三是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纳入对支部考核的重要内容,要求每个党员全年集中学习不少于40个学时、党支部书记上党课不少于4次、远程教育平台学习不少于 2次。坚持每季度举办 期培训班,对全镇党员进行轮流培训,不断增强党员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每季度对党员进行 次民主评议,对评议不合格的党员进行及时教育转化。四是提升党员服务意识。切实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在全镇组织开展服务型党支部创建和党员服务标兵评选活动,在政策宣传、致富技术帮扶、矛盾纠纷化解、困难群众帮扶等方面评选命名一批服务型党组织和党员服务标兵,大力进行表彰,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提升全镇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回乡调研报告10

  今年春节期间,我回乡过年,切身感受到家乡近年的大变化和农村、农民精神风貌的大改观。现就本人调研情况,综合整理如下:

  一、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群众生活情况

  (一)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我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一是实现了公路村村通。如今村里的泥路逐渐变成水泥路,改善了村民们交通不便利、雨天行走不安全等问题。二是实现了每家每户通水通电。每家每户都用上了大功率电器和自来水,彻底摆脱了无水无电的落后境况。三是实现了全民娱乐,全民运动。村里增建篮球场及部分健身器材,村民们可在平时空闲之余娱乐健身。

  (二)群众生活情况

  随着社会的进步,村民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每家每户都安装了户户通卫星电视,能够与外界接轨,接收各地电视台,了解世界各国时事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及与众不同文化习俗。

  2、大家电拥有率、家用车辆购置率达到70%。如今村里拥有冰箱、洗衣机、农用车辆的家庭越来越多,50%的家庭拥有摩托车作为代步工具,更有2%的家庭已经拥有了小面包车。

  3、沼气池是我村与现代社会发展的一重大标志。由原来的粪池改进为沼气池,不仅减少了用电烧柴等资源,还能通过化粪池解决腐烂作物以及牲口排泄物无处安置的问题,改善周边环境,由杂、乱、脏变成了齐、净、美,渐渐与新时代新农村接轨。

  4、全年人均生活性支出相较于前几年有了一定的改善。一是基本生活支出由原来的1000元增加到了20xx元。二是教育支出由原来的4000元降低到20xx元,因为有了小学、初中全免学杂费的政策,村里不仅实现了适学儿童全部上学,更减轻了村民的负担。三是医疗卫生支出由原来20xx元降低到1000元,随着农村医保的普及,减少了村民们了高昂的医疗费,进一步降低了农村生病死亡率。四是社会保险支出由无到有,使农村建设有了质的飞越。

  5、三留守人员占比分别为留守老人占60%,留守妇女占10%,留守儿童占30%。在此之前,由于我村公路不通,很多人外出打工,致使村里大部分为老人,专门管理田地,儿童留给老人照看。

  6、人均收入情况

  20xx年前我村人均收入基本靠外出务工人员,家庭年总收入为20000元。其中务农收入3000元、务工收入15000元、其他收入20xx元。至20xx年底,村民收入有所改善,我村响应政府号召,开荒扩土大面积种植甘蔗,一年家庭增收至少10000元。

  2、 中央八项规定等制度落实情况

  群众对中央八项规定等制度持肯定态度。在村委及市集可看见挂有相关宣传标语、横幅,整体民风得到改善,村民们比以前节约,减少了生活中各种浪费,更杜绝了过节送大礼等铺张浪费。

  3、 清洁乡村活动开展情况

  “美丽** 清洁乡村”活动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为主要任务。一是清扫垃圾,清除杂物,清洁房屋,开展乡村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理工作,整治农村环境卫生。二是清淤治理乡村水井、水塘、小河流、排水沟清理水面漂浮垃圾,处理厕所、畜禽场(圈、栏)污水排放。三是清收和处理各种农业生产废弃物,控制农药、化肥等过量使用,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四是建统一的垃圾池,安排专门人员对生活垃圾进行焚烧等。这些在村委的大力宣传和督促下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乡里建立起了清洁乡村活动长效机制:一是完善各级清洁环境经费投入保障制度和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然后根据实际因地制宜的建立村规民约,建立乡村保洁队伍,落实人员和经费,确保垃圾长期有人收集、保洁长期有人管、农村环境长期保持干净清洁。二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现在不管是在文化广场还是在村里的主要道路及房前屋后都可以看到有关“美丽**清洁乡村”的标语,在县里专门提供的环保垃圾桶上也印刷有“美丽**清洁乡村”,时刻提醒着村民们注重环境卫生,美化生活环境。

  通过清洁乡村活动,村民们感受到了乡村清洁的诸多好处,提高了参与清洁乡村活动的积极性。

  二、村屯绿化活动

  随着新农村建设以及“美丽**清洁乡村”活动的开展,现在的我们村不再是只看得到农作物这样的绿色,更看得到城市中才有的道旁绿化树。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村里开始了村屯绿化,在乡村公路两旁种起了各种绿化树种。在荒山上开疆扩土,大面积种植核桃,响应政府号召努力打造核桃大县,通过政府一系列扶持政策既满足了绿化的需求,又不浪费土地的价值。

  三、结论

  (一)经此次调查,我村变化有以下几点:

  首先,交通得以改善,与外界联系更密切。原来是泥路,很少有人出来走动,现今部分为水泥路,摩托车变多,私家车开始出现。

  第二,经济有所增长,生活水平得以提高。由之前仅靠青壮年外出务工变成开始回到家乡种植甘蔗等各种农作物,有人开始养殖畜牧,收入门路较之前广。留守人员有所减少,创业人员逐渐出现。

  第三,环境大大改善,逐渐贴近新农村。虽然还没全村硬化,可是通过接收外界信息,村民各方面意识逐步增强,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参与“美丽**清洁乡村”活动,美化周边环境。

  第四,文化气息愈加浓烈,延续传统文化。作为壮族传承者,以前没有的科技设备也加入到其中,使得过新春佳节更热闹,唱山歌、打陀螺、抛球等等各种传统活动举办得风风火火。

  (二)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交通还不够便利,没能实现全村硬化,通信还没解决,网络没有连接到屯户,村民没法更全面接收外界信息,空有充分的土地资源,没能好好利用。

  第二,文化教育设施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只有村口有一所学校,篮球场等各方面教学设施落后,教师数量少,有些屯离学校路途远,偏僻,致使很多人文化程度低。

  第三,空有充分土地资源,没能形成产业链。由于道路、通信等多方面落后,农作物科技含量低,没有进行大规模生产,村民都满足于自给自足,没能好好利用当地资源。

回乡调研报告11

  村级治理涉及社会治安、村庄建设、生态保护、经济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是社会管理的重要构成之一。此次利用春节回家过年的机会,我对家乡治理的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村级治理的新气象与新问题

  这次回家过年发现,村委会的工作有了新起色、新面貌,可概称为“村级治理新气象”,但也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仍待解决。

  一是村里面通了硬化水泥路,但部分破损。村里那条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土路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一条宽阔敞亮的水泥路蜿蜒在村庄中。自从修了水泥路,人们出行方便了,货物运输也容易了。另外,村里有些年轻人买了车,搞短距离载人载物运输等。但是通村外面的路才修好两年多,已有一些路段出现严重破损了。

  二是农村小学教学环境变好,但学习热情下降。这次,春节抽空回到二十年前自己就读的小学校园,发现变化很大,修了新围墙,盖了新校舍,换了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教学仪器等也都有相应的配套。但是越来越好的教学环境并没有激发起孩子们学习热情,目前初中没毕业就辍学在家的学生特别多,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抬头。

  三是环境卫生有待提高。村里环境卫生有了一定改善。但是,村里面的两个“内湖”,多年来由村委会发包出去,承包者一直向水中倾注畜粪、化肥等,污染的内湖呈深绿、墨绿色,与清澈一片的“外湖”迥然有别。村民多次反映承包者“拖来一车车化肥投入水中”,“猪粪更是几十车上百车倒进去”,加重水体污染。

  二、村民对治理赞赏与观望兼而有之

  一是打工返乡者对村级治理赞赏多。务工人员在外不但学了一些经营经验、工艺技术,还增长一定见识,他们对本地搞村级治理报以赞许:“政府这样管事,这里就有希望。”

  二是村里的部分农民或渔民“关心”而不“上心”。有的村民说:“我们在村里靠种田捕鱼过日子,自然关心村级治理,但还不晓得最后要怎么搞,也就上心不了。”

  三、“村官”做事做人左右为难

  村支部书记游四强说:“现在工作很难做,实事很难办,没钱什么都办不起来”。由于集体湖泊已经被承包,村委会已无集体经济及其收入的支撑。每名村干部的津贴不到5000元/年,村干部诉苦:“现在出去打工至少每年赚两万块钱,做村干部却赚不到面包车加油费”。

  不过,只要村里条件还过得去,没有较大经济风险,就有人争当村干部。当上干部可以亲自参与村委会事务,有“面子”,出村外搞经营也提高了信任度。但最后无论谁当选,仍将在乡镇和村民之间左右为难。拥有大家族背景的人当了村干部,自然要维护大家族利益,弱势的小姓农户就有意见。乡镇方面满意的人当选后又会担心下轮换届选举刷下来,遇难题不敢上,更不敢得罪人。村干部左右为难,其结局就是乡镇党政与村民皆不满意。

  四、思考与分析

  一是普通村民对此村治“新气象”反应有二。回乡创业者予以赞许,乡村社区生活有序化固然有益于当地市场健康成长。在村里居家过日子的农民或渔民予以观望,他们既想获得拨款或优惠贷款等好处,又怕自己利益受损。两种态度都是村民们利益意识的反映,触及村治的民生基础。

  二是村委会这一级实为乡村社会官民界面的中间介质。除个别人系暂时下派的乡镇干部或组织部门近年选派的大学毕业生外,绝大多数村干部来自村民。普通村民没把村干部当做真正意义上的“官”,言其“和我们一样都是农民”。村干部们也明白自己不是拿固定工资的“官”,所以做起事来往往畏首畏尾。

  三是内湖富营养化养殖。此类养殖、种植方式是在既往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已有较长时间,现在触动这个问题,肯定会影响承包者利润和村集体收入,想必阻力不小。

  “乡村治理困境”最大的弊端,莫过于农民人散、心散。村治“新气象”于此凸显其意义,是在当今历史条件下将农民重新组织起来的有益试水。组织起来的农民才是自己家乡的最好卫士。归根结底,要搞好湖区监管,最终要靠环湖休养生息的千百万农民。

回乡调研报告12

  __地处湘中腹地,下辖13镇3乡1个经济开发区,是个传统的农业大县。为掌握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基本情况,我县近期组织了一次覆盖全县乡镇的大型调研活动,现将有关调研情况综合整理如下:

  一、妇女创业的基本情况

  我县农村人口77万,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全县从事农业生产所需劳动力15.1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40.1 万,每年新增劳动力1.5万。近年来,外出务工人数不断增加,跨地区外出务工人员14.5万,外出经商创业人员4.15万。这些外出务工及经商人员在外所积累资金、技术、管理、信息、理念等要素都达到了一定水平,返乡创业成为一部分有经济技术实力的农民工的最佳选择,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步伐和惠农、优农政策的落实,在外务工经商有所成就的农民带着在外所学的技术和积赞的资金回乡创业致富,这部分人员达6000多人,占外出务工人数的4.13%。这些农民工回乡创办的企业特别是在创业初期兴办的实体,大多属劳动密集型,用工量大、门槛低,吸纳了大批专业技能相对较低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成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有效载体,促进了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提高了经济质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县委县政府的扶植下,我县梓门桥镇香铺坳、杏子铺镇睦家塘两个针纺织基地,及县城五里牌和青树坪镇两个针纺织产业园区,在近一两年日益壮大,通过产业培育以及返乡创业者的艰苦创业和积极带头,现在全县针纺织企业发展到100多家,织机达10000台,年产值达2亿元,从业人员达120__人,其中女性占80%以上。位于杏子铺镇龙返村的经纬毛织厂由外出务工的返乡女青年刘跃强于20__年创办,拥有固定资产300余万元,年创利税40余万元,解决当地农村劳动力就业200余人,工人工资最高达3000元/月,最低也有1200元/月。刘跃强还把在家乡发展的经历告诉在广东的同行老乡,号召他们回乡办厂,带领家乡群众致富奔小康。在她的积极带动和影响下,全镇仅毛织织行业就迅速发展到45家,为家乡的发展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动力。她自己也先后被授予全国妇联“创业女明星”,__县首届“十大创业女明星”荣誉称号。位于梓门桥香铺坳光明村的富强针织厂,占地面积20__平方米,厂房1200平方米,年产值500万元左右,年纯利达30余万元,共安置劳动力110多人,该厂农民工月收入900元—1300元不等。该厂法人代表胡新礼原来在广东从事针纺织产业,于20__年底回乡创业,他筹集资金50多万元租用已闲置的光明小学,招用了附近剩余劳动力100多人。通过近三年的艰苦创业,其企业越做越大,胡新礼本人成了当地一富,还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据统计,仅光明村先后就新创办了规模不等的针织企业8家,转移劳动力近1000多人,目前针织行业生产情况良好,企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

  我县三塘铺镇的铸钢行业已逐渐形成规模,1000万以上资产的铸钢厂有8家,规模不等的小型铸钢厂有100多家。这些企业大多是农民工所创办,现在这些企业已带动了当地经济,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共转移农村劳动力3500人。位于三塘铺镇长江村的__县添福冶金机械有限公司由__县首届“十大创业女明星”邓锡华创办,公司拥有固定资产800余万元,年产值近3000万元,年创利税300余万元。位于三塘铺镇开发区的五星铸钢厂,其创办者戴朝华于1995年开始筹资创业,至今,已发展成占地40余亩,累计投资600万元,年总产值达20__多万,年利润约212万,吸纳附近农村剩余劳动力135人的铸钢企业,在厂工作的农民工年平均收入达2万元左右。目前在这些创业带头人的带动下,将会有更多的农民工回乡创业。

  二、主要做法与经验

  近来年,我县为承接沿海产业梯度转移,加快推进工业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解决我县县域经济结构性矛盾,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不断优化经济环境,吸引务工能手回乡创业,直接反哺我县经济发展。主要的措施有几点: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依照相关法规,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和出台招商引资回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如在税收、工商、征地及其他收费上提供一定的政策优惠,积极引导较大规模的企业聚集发展;鼓励和支持村组利用集体荒山荒坡、空坪隙地与企业主合股兴办企业,土地可以实施租用;鼓励和支持农民利用闲置土地和房屋创办小型企业。还如对回乡创业者优惠提供生产用水用电,水电费按生活用水用电价格收取。二是允许所创办的企业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派驻常设机构,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建立长期稳固的联络通道,实行长驻招商。

  (二)拓宽回乡创业的企业投融资渠道。鼓励银信部门向这些劳动密集型的回乡企业主贷款实行从简从快优先办贷的优惠政策。

  (三)规范企业法人的权利和义务。一是企业主对企业拥有充分的自主经营和管理权,在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许可下,享有生产自主、用工自由的权利。二是所办企业必须依法与劳动者签订

  劳动合同,依法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维护用工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四)加大对民工的培训力度。尽快提高其业务技能和操作水平,以适应企业的需要。

  (五)制订出台有关优惠政策。在县城区域内投资创办的部分企业如针纺织企业,其本人和其直系亲属可凭国土部门的土地使用证和有关户籍资料到县公安局办理城镇户口,户口办理只收工本费,其子女入托、入学、就业按国家相关政策办理。

  三、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我县农民工回乡创业尚处于自发、起步阶段,创业难度大,还存在一些问题与困难。

  一是资金缺乏。回乡创业人员虽然在回乡时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但远远不能达到创办企业、搞活生产性经营的需要。然而当前的金融制度和服务还不能满足农民工回乡创业的需要,金融机构贷款门槛高,农民工大部分也无财产抵押,更难找到担保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单户贷款额度小,利息高。而小额担保贷款尚未将回乡创业农民工纳入范围,因此导致农民工回乡创业很难获得所需资金方面的援助。

  二是人才缺乏。回乡创业农民工所创办的实体大多属微利项目,规模不大,产品单一、技术含量较低,工资待遇、工作条件以及创办地的生活水准、环境和物质文化条件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导致本地人才和优质劳动力大量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掌握了一定生产技能的技术人才流动性更大,即使工资待遇与本地企业差不多,他们也更愿意外出务工以增长见识,开阔眼界,以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和积累更多的资本。

  三是创业者文化素质偏低,缺乏经营管理能力和经验。由于许多回乡创业者自身受教育程度较低,专业技能知识和管理水平受到了限制,缺乏创业理论和实践经验。很多人营销观念落后,市场开拓能力差,缺乏长远眼光。其所创办的企业大部分处于小规模、低效益的状态。管理也不够规范和完善。很多是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不规范的管理导致了生产效率不高,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同时对于各项政策理解不透也导致了这些小型企业存在着一些违规行为,导致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低下,很难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

  四是投资环境不够宽松,激励机制的健全程度尚不能完全满足回乡创业者创业的需要。创办企业的手续办理比较复杂,有的部门对待回乡创业者的优惠政策尚不能完全落到实处。

  五是信息技术缺乏,投资盲目性大。一些回乡创业人员在外打拼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回乡后对当地实际和市场需求不能准确把握,不能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更好的经营及管理,造成其企业管理与当地实际情况不相适应。对产品的营销也存在着信息不畅通的现实情况,营销手段因此缺乏。在投资上有一定的盲目性,达不到最佳的效果。企业的竞争能力较弱,后续发展面临难题。

  四、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一是建议根据实际需要,将农民工回乡创业生产经营场地和后续发展用地纳入城乡发展总规划。鼓励投资兴建各类专业市场,综合市场、标准厂房等。在金融方面,对符合市场要求、有发展前景、效益好、的企业,可以放低贷款门槛,在贷款额度、时限上适当放宽限,满足农民工回乡创业的中长期投资需求。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回乡创业农民工纳入小额担保贷款范围。以吸引外出人员回乡创业。

  二是加大创业培训及农民工转移培训力度。不仅要对外出务工尚未创业的农民进行创业培训,已经创业的农民及即将创业的农民更要进行创业能力的培训。通过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文化素质、特别是创业理论知识和相关的法律知识以及对政策知识的理解。着力把他们培养成为适应市场竞争的农民企业家。同时针对所办企业的需求,加大对广大农民工的转移培训,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分期分批的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职业道德培训等。以提高农民工素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解决回乡企业人才缺乏的难题。

  三是进一步优化农民工回乡创业环境。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为农民工回乡创业提供支持和扶植,为回乡创业者开辟绿色通道。特别在用地及税收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在行政审批、信贷等方面提供优质、方便、快捷的服务。不断加强回乡创业环境建设,增强回乡人员创业信心,吸引更多的农民工回乡创业。

  四是优化创业环境。对回乡创业企业要规范收费项目,制止乱收费行为,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要建立完善规章制度,严格执法,对损害企业利益、发展环境的行为要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努力创造宽松的创业环境。

  五是发挥典型示范带头作用,营造创业的良好氛围。对回乡创业的典型事迹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大力的奖励及支持。充分发挥其带头作用。形成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创业的良性互动格局,实现回乡创业“一人创业,致富一方”的良性循环。

  总之,对农民工回乡创办的企业,在人才引进、资金支持、政策扶持、教育培训、政府奖励方面要优化服务。各部门应为农民工回乡创业开辟“绿色通道”,降低创业门槛,引导行业协会等各类社会中介机构,为农民工回乡创业提供创业辅导、信息咨询、技术支持、人才引进、员工培训、风险投资等各方面的服务。要把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扩大就业的主攻方向,认真制定和落实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各项政策,引导各类资金,特别是民间投资进入服务业领域。积极鼓励社区服务业、餐饮、旅游、娱乐等行业快速发展,以增加就业岗位和财政收入。要大

  力推进“回归工程”,将引导、支持农民工回乡创业作为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步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切入点,为__经济发展注入勃勃生机和活力。

回乡调研报告13

  我的家乡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春节回家,即前往工作于市农牧业局的一位亲戚家拜会,希望借机多了解些家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最新变化。话题仍然从农民收入的变化开始,谈到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时,亲戚忍不住拿出一大叠材料,和我探讨家乡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细细研读材料,感慨农村土地流转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突出贡献时,也对家乡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些自己的看法。

  一、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现状

  (一)规模经营的模式与特点

  全市农区耕地面积870万亩,农村总人口105万人,农户总数23。9万户。二轮土地延包以来,农村土地流转面积逐年增加,目前,累计流转面积76。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8%;土地流转涉及的农户24376户,占承包农户总数的10。2%。

  (二)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模式

  一是龙头加工企业带动型。龙头加工企业租赁农民的土地,建立标准化的原料生产基地。中粮番茄公司在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磴口县和农垦局包尔盖农场租赁土地1。8万亩,建立了标准化的番茄生产基地。

  二是股份合作型。农民用土地入股,与龙头企业共同创办股份制公司。杭锦后旗头道桥镇民建村三组63户农户用1500亩耕地入股,与内蒙古泰升集团公司联合成立了一个农企一体化的农牧业股份公司,公司对1500亩耕地进行统一规划整合,对村庄进行了整体规划,对农户建房进行了补贴,吸纳农村劳动力在公司就业,给达到退休年龄的农民发放养老金。

  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型。农民用土地作为资本,成立土地合作型专业合作社,实行规模化种植和标准化生产。临河区双河镇进步村二组90户农民用成立土地合作社,集中土地3500亩,实行规模化经营。

  四是养殖企业带动型。规模化的养殖企业租种农民的土地作为饲草料生产基地,实行种养一体化经营。杭锦后旗陕坝镇中南渠村新星奶牛养殖场,养殖奶牛480多头,租赁农民的土地1020亩作为饲草料基地,实行“为养而种”。

  五是种植大户经营型。种田能手租赁农民的土地兴办家庭农场,实行机械化作业、规模化生产。磴口县沙金苏木巴音温都尔嘎查牧民刘耀宗经营土地1000多亩,开展玉米制种规模化生产的同时,发展规模化养殖业,年家庭收入达到了50万元。

  六是高效设施农业园区引领型。农业公司租赁农民的土地,兴建高标准的农业设施,返租倒包给农户经营。内蒙古四季青高科技公司租赁临河区干召庙镇民主村五组土地20xx亩,发展种植、养殖、休闲观光一体化的现代农业园区。

  二、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效果显著

  一是耕地集中连片种植,实现了农业生产由分散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过渡,为发展现代农牧业奠定了基础;

  二是带动了农业标准化生产和机械化作业,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实现了企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三是增加了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设施农业的发展;

  四是实行种养结合,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培育了优质名牌产品,企业获利、农民增收。

  三、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制约因素明显

  (一)土地流转市场缺位,没有形成土地适度经营的氛围。

  一是农牧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认识不足,不能够依法对土地经营权实行流转。《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分别于20xx年3月1日和20xx年3月1日正式实施,据介绍,不仅广大农牧民对这两个法规不甚了解,就是大部分的村干部也是一知半解,导致大部分农牧民不懂得按程序依法进行土地流转。而且部分农牧民对土地承包权与经营使用权认识不清,误认为流转使用权就会失去承包权,影响了农村土地的合理流转。特别是一些集镇与城郊附近的农民,看到土地在不断增值,怕流转土地会失去应得的利益,即使自己无力经营也不愿将土地转让出去,粗放式的经营效益低下;

  二是土地流转的中介组织不健全,流转市场缺位。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缺乏流转中介服务组织,土地流转信息传播渠道不畅,土地流转管理不规范,普遍存在有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意向的农牧户找不到合适的受让方,而需要土地的企业、养殖大户、种田能手又找不到中意的出让者,制约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效流转和土地规模经营的快速发展。

  (二)农户通过种植的多样化应对市场的多变性,土地无法实施规模经营。

  家乡农民传统的自给自足的思想意识仍然很浓,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不够,加之,企业与农户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农产品市场波动大,农民为了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往往采取种植的多样化来应对市场多变性,导致种植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束缚了大量的劳动力,制约着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

  (三)二、三产业相对滞后,缺乏大型龙头企业的牵动,吸纳农村劳动力的空间有限。

  20xx年全市社会从业人员88。9万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49。5万人,占到了全部从业人员的55。7%,可以看出,第一产业目前仍是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近年来,随着招商引资的力度逐年加大,也有一些国内的知名大企业在我市落户,但缺乏容纳劳力多、对地方经济影响大和对种植结构有主导能力的特大型龙头企业。

  四、加快推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

  进一步提高农牧民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自觉性。《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对土地流转的方式、程序以及具体管理办法有明确的法律要求,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要有针对性地对村干部进行宣传培训,提高基层干部依法规范管理土地流转的能力,提高农牧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依法自觉自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二)制定发展规划。

  有序推进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对现有耕地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在此基础上,委托专业部门制定全市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地推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依托龙头加工企业、养殖企业和特色产业,按照为加而种、为养而种的发展思路,通过租赁农民土地、土地入股、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方式整合农村土地,实现产业的规模化经营。

【回乡调研报告(集合13篇)】相关文章:

1.回乡调研报告

2.春节回乡调研报告

3.过年+回乡调研报告

4.春节期间回乡调研报告

5.回乡调研报告13篇

6.回乡调研报告(13篇)

7.2016年春节回乡调研报告

8.回乡调研报告精选13篇

上一篇:会计专业调研报告 下一篇:会计专业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