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的调查报告

2022-10-27 报告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食品安全的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食品安全的调查报告 篇1

  每天早上和中午是我们学校门口最热闹的时候,那里人员拥挤,热闹非凡,简直汇成了一片人的海洋。我每次从那里经过,发现在这人海中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忙着买吃的,很像大市场一样,偶尔还能听到个别同学讨价还价的声音呢,为什么同学们都喜欢在校门口买东西吃而不是其他上学路途中呢?于是,我决定进行一次调查。

  调查

  我利用早上和中午的空闲时间去了学校门口走访,我采用现场查看和询问的方式进行调查,在调查中,我发现有百分之八十的同学都是买吃的和玩的,只有百分之十五的同学直接经过校门口走向校内,还有百分之五的同学停留在校门口玩。

  分析

  为什么同学们喜欢在校门口买东西而不是其他地方?而他们最喜欢买的东西又是什么?吃了这些东西会有什么反应?我一边询问一边认真记录。通过调查,我发现同学们之所以喜欢在校门口买是因为这些东西在超市买不到,吃的东西有辣条﹑油条﹑方便面、麻辣、小可乐,这些食品可以归纳为辣味类和甜味类。玩的东西有小玩具枪﹑小抽奖﹑文具,这些东西不仅价格便宜还带剌激性好玩的其它玩具呢。

  结论

  通过调查,很多同学反应吃了这些食品都觉得肚子痛,虽然如此,但大家都觉得在校门口买东西主要是方便上学,买完后可以直接去教室,其次是价格实惠,适合我们花零用钱。同学们虽然吃了这些食品后都觉得肚子痛,但还是控制不了自己想买的欲望。

  建议

  1、希望学校搞好宣传教育,告诉大家别吃变质、过期、不卫生的食品而影响身体。

  2、请相关部门来校门口监管或杜绝假冒伪劣产品出卖。

  3、请城关部门搞好校门口乱摆小摊子的现象,尽量减少假冒产品的出现。

  4、利用校门口宣传栏,贴上一些宣传标语,告诉同学们购买玩具和食品要到正规超市去。

  食品安全的调查报告 篇2

  一、问题的提出

  现在我们学校门口有许多卖小吃、辣条的小店,可是大部分小店没有“卫生安全许可证”,同学们还是疯狂地购买。辣条安全吗?怎么做的呢?吃了会中毒吗?对此,我对辣条的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展开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访问同学、老师以及爸爸妈妈。

  2。上网查阅。

  3。阅读有关书籍。

  三、调查情况以及资料整理

  1。同学们说,辣条怎么做的我不在意,只要好吃,我喜欢就行!

  2。老师说,辣条不卫生,它们都是用变质的油、烂肉等做成的,所以我希望同学们以后不要再吃辣条。

  3。爸爸妈妈认为,辣条卖得便宜,说明其成本极低,因此,卫生和安全问题也难以保障。

  四、结论

  大家都看到了,只有我们小学生不懂,还在吃辣条,大人和了解事情的人都说辣条是个“健康杀手”,而且辣条中含铅很多,一不小心就会中毒。所以我希望大家不要再吃辣条,也希望小店在卖食品时能够严格把关。还希望有关部门加强检查,不要让不健康的东西来伤害我们幼小的身体!

  食品安全的调查报告 篇3

  这周,本校老师布置给我们一个任务——进行有关食品安全的社会调查。作为本校学生的我和三名同学在一天时间内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

  一、调查对象

  这次有关食品安全的社会调查以全市60名小学生为调查对象。

  二、调查时间

  20xx年xx月xx日

  三、调查方法

  我和三位同学通过两种方法进行调查。一种是网络调查(在爸爸的帮助下,制作成网络版调查问卷,通过qq群发动调查)。第二种是利用双休日进绣山公园进行随机调查。

  四、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本次参与调查的男生有33人,占总人数的55%。女生27人,占总人数的45%。一年级学生有15人,占总人数的25%。二年级学生有7人,占总人数的11.67%。三年级学生有3人,占总人数的5%。四年级学生有11人,占总人数的18.33%。五、六年级学生都是12人,各占总人数的20%。

  从早饭吃的地方数据可以看出我市小学生多数是比较注重的,女生比男生注重食品安全的地方多一些,国为少数(9名)男生爱在小店吃,其中竟有人爱在路边吃,而女生只有少数(3名)爱在小店吃,并没有人在路边吃。其次,男生较爱在小滩小贩购买食品,只有少数男同学不在小店里买食品,女生多数不爱在小滩小贩购买一些食品,只有极少数爱在小滩小贩购买一些食品。并且男生多数在小店里购买一些属于三无食品的零食,女生只有个别去购买零食,可以说明男生不是非常注重食品安全。有些男女生因为罐头食品较为好吃,就误以为罐头食品是卫生的,这可以说明全市可能会有极个别同学把好吃食品当成了食品安全的食品了。从以上几个方面问题及其他问题可以看出现在的小学生并不是极为重视食品安全,只要好吃,方便,就顾上食品安全性了。

  五、结论与建议

  从上面的结果与分析可以看出,多数同学还是注重食品安全的,极少数同学有时会忘记一些食品安全的问题。在这里我要提几个建议:

  1、 请各位家长叮嘱自己的孩子注意食品安全问题。

  2、 请同学们时刻告诉自己要注意食品安全问题。

  3、 各班同学和老师将食品注意事项写于纸上,贴于教室醒目的地方。

  4、 学校可让一位老师站在小店前,告诉学生不要购买零食。

  5、 同学们互相提醒注意食品安全问题。

  总之,通过本次调查可以看出同学们的食品安全意识是高的,不过请个别对食品安全意识较低的同学引起注意。

  食品安全的调查报告 篇4

  (一)调查目的

  食品安全是世界各国涉及公共健康的重要问题。食品安全危害不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幸福生活,它还对个人、家庭、社区、商业和国家产生严重的后果。我国在基本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之后,政府和人民也都逐渐开始注重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影响到人民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因此作为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食品生产公司食品安全监管中担负了重要责任,其职能的发挥对食品安全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有句话: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中国还有句话:病从口入。食品的质量不安全,将会影响到人们的健康。食品的安全问题关系到全人类的生活、生存、延续,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正是由于食品市场的巨大潜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几年我国食品加工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使得各种新型食品层出不穷。每天只要我们打开电视,翻看报纸,都可以看到大量各式各样的食品广告。走上街头,不论是在商场、超市乃至街摊,食品都占据着市场的主要份额。而最近一个时期,随着各行各业透明度的进一步提高,食品的质量问题也频频被媒体所暴光,这直接导致了食品行业的安全问题成为人们最普遍关心的一大主题。如今食品安全已是我国消费者的“心头大患”,事关消费者乃至下一代的健康和安全,是目前对公共健康面临的最主要威胁之一。因此,重视食品安全已经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人们对食品谈之色变,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构成了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本文将对杭州玫隆食品有限公司食品安全做相关调研并对玫隆品食品的安全提出自己的建议。

  (二)调查的主要内容

  简要调查分析目前公司食品安全的现状,分析了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促进公司发展。

  (三)调研对象和方法

  为有效的加强食品安全,确保调查结果的公正性、客观性、真正能够做到从样本的评价意见中推断出总体的评价意见,本次调查确定的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分别如下。

  1、调查对象:杭州市民

  2、主要调查方法

  (1)调查问卷法:通过发放问卷,了解相关信息。

  (2)面谈访问法:对杭州市民采用面谈访问法,通过访问员与被访者面对面的交谈,由访问员询问和记录被访者的回答来获取相应的资料。

  (四)访问调查基本情况

  在目标区域内的调查问卷数量见表如下。

  对象

  杭州市民

  地点

  各地抽取的小区、学校和公司

  时间

  2014年1月15日—2014年5月15日

  有效问卷

  310份

  (五)调研过程

  此次调查的受访对象是杭州广大市民,年龄覆盖面在16~45周岁之间。调查采用的是访问问卷的形式,调查的组织方式是在各地抽取的小区或学校进行随机拦访,调查时间为2014年1月15日至2014年的5月15日,总共发放了330份问卷,回收了318份问卷,有效问卷是310份。

  食品安全的调查报告 篇5

  一、目的和意义:

  此学期我们开设了《食品安全性》的课程,要消化吸收这门课程首先要对我们社会上现存的一些食品方面的问题有了解,这也是做为食品专业的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同时通过此次的调查能从中明确我们食品行业的发展趋势和重点。

  二、调查对象:

  武汉工业学院旁的中心公园游玩的附近居民

  三、调查时间:

  20xx年12月26日

  四、调查方法:

  我和陈月娇同学利用双休日在学校附近的中心公园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随机调查。

  五、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其中青年(35岁以下)8人,中年(35—55岁)7人,老年(55岁以上)1人。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来看,大部分为大学学历,少数几个为专科或以下,其家庭人均收入不等,从以上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来看,调查对象文化素质较高且代表当前市场的消费主体,说明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六、调查的结果统计如下(选择具代表性的10个问题的统计结果)

  共有问卷16份,(其中第18、19题为多选,其它为单选)

  七、调查结果分析

  1、费者的食品安全消费意识和认知程度较高

  近年来,有关食品安全的问题层出不穷,如“福寿螺”、三鹿毒奶粉、蛆虫柑橘等事件。对于国内频发的这些事件,被调查者中87.5%的公众表示,这些事件“肯定会”引发自己对周围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心,6.25%的人表示“可能会”,只有6.25%的人表示“无所谓”,说明我们广大的消费者对现行的食品安全问题是相当关注的。而对于我国食品卫生状况(2题),有50%的人表示“近年来有较大的改善”,37.5%的人认为“一般”,有12.5%的人表示“改善不大或反而更差”,从数据来看,一半的消费者对我国目前的食品卫生是很有信心的,同时也表明我国的食品卫生没得到大部分消费者的满意,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和改善。在被问到首选的买菜地点时(32题),超市被62.5%的消费者选为首选的买菜地点,菜市场有31.5%的消费者选择,而街头小摊和净菜配送店只有很少的人或没人选择。这说明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正逐渐加强。在被询问到是否会向家人介绍一些熟食方面的常识时(11题),有近一半的人表示偶尔会,37.5%消费者表示经常会,还有18.5%的消费者表示从未向家人介绍过,这可能与消费者的文化水平和被调查对熟食的了解程度有关,同时通过数据也可以了解到,我们不少消费者除了自身了解一些食品方面的常识外,也在影响着身边的人。

  2、费者对于维权相关的法律知识还有待提高

  在被问及如果有因为吃熟食而生病的经历如何处理时(10题),有较多的消费者选择了“没有票据,有口难言”,只有18.5%的消费者选择投诉,而问卷上的第12题所问的当消费者遇到扁食店营业员一边包扁食,一边收钱找钱的情况时,大部分的消费者也是选择“提过建议,没用”这个答案。这既说明我们消费者对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意识还不搞,也表明了食品交易市场并不是完全公开公平。

  3、费者具备的食品安全消费相关的消费知识参差不齐

  调查发现:有些消费者基本掌握了识别假冒伪劣食品的一些方法,在做问卷调查时还给我们讲解了一些辨别优质食品的方法,不少消费者也基本具备利用食品标签选购食品的知识,在选购食品时,大多数人都会先看生产日期和好的包装的产品,但也有少数消费者卫生意识不够,看着某些商品便宜,也不管其是否有包装或有规范的加工,看着别人买了自己也买。

  4、目前状况,分析导致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高发的主要原因

  1.政府监管问题严重。在消费者回答“您认为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最有效的做法有哪些”时,大部分人认为政府部门加强监督检查是最有效的,这也影射出我们部分政府监管部门权力寻租现象严重。有的部门以罚代管,追逐小集体利益,放纵违法行为。从部门利益出发的管理,难免会变质,使食品安全监管目标难以实现。

  2.经营者素质不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部分食品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唯利是图思想严重,不注重食品质量;有的食品经营者在进货时很少去注意商品的商标、厂名、厂址,甚至生产日期及合格证等内容,因为他们只在乎价格,很

  少考虑其它因素;而有些消费者在消费时,受个人收入低等因素的制约,首先考虑的也是价格因素,忽视产品的内在品质,即便是在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大多是吃出问题不维权。

  3.食品安全知识及安全意识不高,食品安全宣传的声势不大、氛围不浓。城镇居民对食品安全的认识相对较高,农村牧区群众食品安全意识较低,自我保护能力低下,间接造成了违法食品有市场需求、违法者有生存空间。作为食品生产者,尤其是生产蔬菜、瓜果的农民,他们对食品安全认识的程度普遍较低,他们大多不知道什么是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所以,就更谈不上如何去生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了。

  4.监管职能分散,协调难的问题依然存在。从“农田到餐桌”的安全食物链分属工商、卫生、质监、农牧等多个部门监管,由于这些部门管理体制不同,人、财、物的主管部门各有其主,有的在该唱主角时却当了配角,有的在该当配角时却唱了主角。通辽市食品安全工作协调委员会自20xx年11月成立以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各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但在整合执法力量、协同执法步调、密切配合作战、信息互通等方面仍然存在问题。

  5.食品安全监管执法难度较大。目前下岗失业人员较多,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使得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同时由于从事小规模的食品生产经营投入少、见效快,因此开小商店、小吃部、小作坊就成为就业的首选。这些人大多心理不平衡,在不办理任何证照的情况下,就理直气壮地开业,而且又不懂法律和政策,因此在执法时常常遭到他们的阻挠和抵触,有时还出现“暴力抗法”;有些经营户流动性大,加之所售食品来源不明,进货渠道乱,索证索票难,而且极易反弹,执法难度较大,给食品安全带来了严重隐患,特别是私屠乱宰等问题在一些地区还比较突出。

  八、根据调查情况,特别提醒消费者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一定要多听、多看、多问,获取更多的商品信息。请到正规的大型商业企业购买知名厂家的知名品牌商品,切忌为图方便,图省事、图省钱,误买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产生不必要经济损失和影响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通过这次问卷调查分析,我们认识到:

  (1)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广大消费者对食品消费有了新的认识,对食品消费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消费者的消费意识逐步向科学化、理性化、绿色化方向发展;生产企业要生存,求发展,仅靠食品外观的花哨包装

  是不够的,应该向物美价廉、干净卫生、味道鲜美、提高服务质量等方向努力,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提高竞争力和适应力,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2)加强对食品市场监管力度。由于市场上部分食品存在安全隐患及假冒伪劣食品的大量泛滥,这就要求工商、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督、卫生等行政执法部门加大对食品消费市场的监管措施和力度,净化食品市场,查处打击食品消费中侵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做到惩一儆百,处理一批,教育一片,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消费安全。对消费者反应比较集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要采取全方位联动的形式合力解决,有些突出问题、重点案例可以联合新闻媒体对其进行曝光,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维护和促进社会的稳定,为我省广大消费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消费环境。

  (3)由于部分消费者对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有关法律、法规概念模糊及维权意识不强等情况,普及《消法》和《湖北省实施〈消法〉办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工作仍是今后的重点。这也要求政府各有关部门、各级消费者委员会要进一步深入宣传《消法》和《湖北省实施〈消法〉办法》,让广大消费者都能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帮助广大消费者树立食品安全意识,提高对有害食品的防范、识别能力。

  而作为食品专业的大学生能做的就是学习好专业知识,用自己的一些专业素养去影响身边的人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理解,将来能为我们食品行业向更安全、更和谐、更营养的方向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食品安全的调查报告 篇6

  为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力争使主题教育与市场监管中心工作“两手抓、两促进”,杭锦旗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开展秋季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监督检查的基础上,通过听取学校各方面的工作情况介绍,实地检查学校食堂、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开展了专题调研。从总体情况看,我旗学校食堂安全总体状况良好。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旗学校食堂分布情况

  杭锦旗有29所学校,学校食堂28家(实验小学不提供就餐),其中伊和乌素所辖区内3家,锡尼一所辖区内8家,锡尼二所辖区内8家,独贵塔拉所辖区内3家,吉日嘎朗图所辖区内2家,巴拉贡所辖区内4家。校园内有小食杂店6家。其中9所学校周边有食品经营户。

  二、学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与成效

  (一)成立专门的工作组,强化学校食品安全监管。为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监管,在监管人员中精心挑选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人员,组建学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组,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杜绝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二)引入食品安全综合评价机制。每学期联合教体局对所有学校、幼儿园开展一次食品安全综合评价。从主体责任落实、场所环境、设施设备、采购储存、加工制作、快检开展情况等方面对学校食堂的软、硬件、管理工作进行量化打分,并按分值情况对学校食堂进行分类排名,排名情况以文件形式上报旗委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加强校(园)长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视,督促其按要求落实主体责任,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全力做好学校食堂的管理工作。

  (三)在学校推行进货来源公开和陪餐制度。利用公共信息平台、在学校显著位置张贴食品原辅料进货来源公示表等方式向师生家长公开食品进货来源信息,组织学校相关负责人、部分学生家长与学生共同用餐,让其参与学校食品安全的监督与管理。

  (四)开展“你承诺,我监督”活动。根据校园周边食品安全整治重点,让校园周边的食品经营户公开承诺,并将承诺书公示于显著位置,时刻提醒经营户规范经营行为。监管人员不定时对承诺的内容进行监督,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经营过期变质和“三无”食品等违法行为。

  (五)推进“互联网+监管”机制,促进校园食品安全。为学校(幼儿园)食堂安装了“互联网+明厨亮灶”视频系统,监管人员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对其操作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督促学校(幼儿园)食堂全面规范操作过程,保障师生饮食安全。

  (六)加大“严管街”的整治力度。根据学生的饮食喜好和校园周边的餐饮单位的特点,严格加强对辖区学校及幼儿园周边的小餐馆、饮食流动摊贩、小加工点、小作坊等场所。制作了《食品安全温馨提示牌》悬挂于校园门口,引导校园周边的食品经营户自觉规范经营行为,配合城市管理部门取缔学校校门外道路两旁100米范围内的食品摊贩。

  三、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旗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旗的校园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存在很大的食品安全隐患。

  (一)学校管理机制不健全。个别学校没有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没有配备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食品安全工作制度不完善或者落实不到位,安全隐患增大。

  (二)学校食堂管理工作不到位。部分农村中小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低。采购食品及原料把关不严,没有严格执行食品采购索证索票和查验等管理制度;食堂生熟容器及用具虽然作了明显标志,但在操作过程中不能做到分类存放;食品留样不规范,个别学校未落实留样工作制度,虽做到专柜存放和专人管理,但钥匙存放于柜顶。

  (三)食堂从业人员素质差。一是人员整体素质不强。二是管理水平低,对餐饮服务从业人员要求不严格,从业人员操作随意,安全操作意识差,责任心不强。三是从业人员卫生意识淡薄,个别餐饮从业人员没有严格执行从业人员管理要求,操作过程中带手饰。

  四、措施和建议

  (一)突出领导重视是前提。领导重视可以实现经费、设备的保障,机构的组建、责任的落实,并通过协调与组织解决全局性问题。为此,要建立健全机构,明确食安办、教育、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相关乡镇和学校的职责,层层落实责任,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落实工作责任是关键。在地方政府负总责这一原则下,教育体育部门要高度重视和全面负责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明确学校法人是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加大对学校食堂硬件设施设备建设的投入,建立完善、科学的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各项考核、奖惩办法,强化学校食堂管理。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学校食堂的日常监管,强化对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确保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政府要充发挥抓手作用,充分发挥目标考核、责任追究等制度的促进作用,及早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纳入职能部门和相关乡镇的目标考核体系中,实行“一票否决”,从而确保工作责任的落实到位。

  (三)抓好宣传培训是保障。一是加大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对食品有关的法律法规、食品安全常识等内容,采取集中培训与现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校园周边食品经营户的负责人、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自律意识和诚信守法意识。二是强化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在学校及周边的张贴宣传资料,向学生和家长宣传食品安全常识,指导学生科学饮食、理性消费,不断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完善长效机制是根本。一要建立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通过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督考核,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学校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实行严格的食品安全一票否决制。二要建立健全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岗位责任制与卫生管理制度。学校分管领导、后勤负责人、采购员、库管以及厨师均要有明细的岗位工作职责与操作规程。三要鼓励学校制订相应的考核要求与奖惩办法。

  食品安全的调查报告 篇7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今年8月,在陆华英副局长的领导下,教育、文化、卫生、少数民族华侨工作委员会对我区进行了食品安全调查。本次调查走访了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农业局、区卫生局、刘杰街、双浦镇等单位,听取了各方面的介绍、意见和建议。我们还听取了区教育局关于校园食品安全的书面报告和区住建局关于建筑工地食堂管理的书面报告。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评价

  近年来,区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围绕实施《食品安全法》、《浙江省实施〈食品安全法〉办法》和上级有关加强食品安全的规定,切实加强综合协调,落实监管责任,突出重点环节,强化监督管理。他们在保障食品安全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整个地区的食品安全形势保持稳定。

  (一)领导层高度重视新监管体系的初步形成

  一是机构改革有序推进。5月26日,XX区市场监督局正式成立。原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西湖分局、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区、市质监局西湖分局的职责并入新成立的区市场监管局,与XX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枝江分局合署办公。对食品安全的直接监管已经从原来的六个部门减少到现有的农业和市场监管两个部门。

  二是监管网络基本建立。按照“地方政府负总责、部门各司其职、企业为第一责任人”的监管原则,围绕食品安全目标责任要求,将食品安全纳入区政府年度综合评价内容。在所辖城镇和街道成立了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向乡村和社区派驻了食品安全协调员(联络官),并在各级签署了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

  三是加强环节监管。根据监管工作的不同环节,不断完善农产品养殖、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消费等环节的相应监管措施,注重从源头入手,加强全过程监管。

  (2)积极履行职责,人大建议得到落实

  第一,落实监管责任。落实省、市、区人大2012年食品安全“一法两规”执法检查和2013年“回望”工作中提出的“加强监管责任机制建设,消除监管缺口,加强宣传教育”等建议,不断完善监管体系建设,始终保持强监管的高压态势。

  第二,特别关注过渡期的工作秩序。做好功能调整前后的整合衔接工作。落实区人大常委会提出的“机构改革职能调整到位前,各有关部门将继续按原职责分工实施监督”的要求,确保过渡期工作不松散、不连续、不混乱。机构调整后,新成立的市场监管局迅速制定了《改革过渡时期内部管理条例》,对全体员工进行了专业培训,稳定了过渡时期的工作秩序。

  三是推进议案的实际办理,认真办理20XX年区人大二号议案和区政府三号实际项目。目前,相关农贸市场改造升级正在按计划进行,完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的设备采购已基本到位,检验室升级改造工程正在进行,食品安全信息公示系统建设、食品检验批次和人员培训如期完成。

  (3)大力整顿和不断净化市场环境

  第一,积极开展专项行动。开展食品安全百日严打,积极营造氛围,实施严打整改,实现难点突破。开始现场销售,在农贸市场销售食品。对重点场所和品种进行检查,约谈违法企业,依法查处违法行为。有的乡镇街道结合全村拆迁,建立无违章建筑的村庄,建设美丽乡村等。,大力开展无证和无照小餐馆的整治。留下试点工商营业执照、食品流通许可证和餐饮服务许可证“三证联办”,方便群众办事情。

  第二,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媒体报道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后,迅速成立专项行动小组,启动“检查涉案单位、筛选重点单位、调查相关行业”的应急处理程序。查处包装食品问题,封存问题原料,类比完善管理机制。

  第三,积极整改突出问题。按照2013-2017年学生饮食放心工程三年规划要求,对辖区内各类学校219个食堂进行了监督检查,加强了施工现场食堂管理,加强了学校饮用水质量安全监管,并对水样进行了连续检测。开展校园及周边地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查处无证小餐饮(食品)店,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监管。

  二、困难和问题

  (1)监管要求执行情况仍有差距。

  第一,部分功能没有调整到位。虽然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得到了有效优化,但一些单位的职能没有移交,人员和技术力量没有移交,导致监管领域空白。比如监管职能调整后,农业部门的监管职能增加了农产品储运、生猪定点屠宰、乱宰查处等新职能,但具体措施和保障力度还没有相应到位。

  二是部分处置程序不明确。比如食物中毒事件本来是由卫生部门处理的,但是经过机构调整,在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和处置中,谁该接受消费者举报电话,谁该调查涉案人员和就餐场所,相关程序和程序至今尚未明确;再比如,由于职能调整,目前餐饮牌照发放前对员工的培训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不清楚这种必要的训练工作是否应该抓,应该由谁来抓,现在应该用什么方法抓。

  第三,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不够。虽然相关部门在区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统一指导下和谐沟通合作,但机构职能调整后,当出现一些程序不清、标准不清、职责难以落实、需要各部门配合的事项时,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统一领导和综合协调力度仍然较弱,分配的主动性和权威性仍然不足。

  (二)监管机构和技术力量仍然薄弱

  一是区级专业监理队伍实力不足。区食品药品监督大队仍处于组建阶段,单位未通过公务员管理审批,人事关系未完成,执法主体资格未确立,执法人员严重不足;到目前为止,我区没有独立从事农业行政执法的机构和人员。面对农业违法行为,执法效率低下,难以形成威慑力量;区市场监管局成立后,计划在区内11个镇、街道设立11个市场监管办公室,目前仍在进行中。

  第二,基层网络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虽然区、镇街、村层层签订了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但镇街食品安全评估细则在区一级不够明确,镇街、村对这项工作不够重视。基层食品安全管理力量多为兼职,工作变动频繁,相应的工作职责不够明确,落实不到位,工作还比较被动。

  第三,检测体系不完善。随着新技术在食品生产经营中的加速应用,特别是假冒伪劣的隐蔽性和技术水平越来越高,原有的“眼、鼻、手”的传统监管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我区的农业、市场监管、疾病控制、农贸市场、农产品生产基地都负责检测任务。各部门专注于逐年快速增长的检测任务,但人员和资金没有相应增加;我区没有专业的农产品检测机构,委托检验的资金没有完全落实,委托检验期限为15-20天。但蔬菜、对虾等农产品采收期短,批次多,往往导致出具检测报告时出现不合格批次农产品已售罄的现象。

  (3)食品安全风险依然很多

  第一,无证经营仍然是社会强烈反映的问题。市里的村子里,要拆迁的地区,我们区的一些校区,还是有大量无证无照经营的餐馆。根据调查数据,校园周边有700多家不正规牌照的食品经营门店;郊区和农村仍有相当数量的无证农贸市场和小蔬菜摊难以取缔。比如枝江地区有14个无证经营的村办农贸市场,其中4个几乎都是露天市场;虽然有关部门开展了多次专项整治行动,查处无证食品生产经营,但由于各种原因,效果仍然不明显。第

  二,“低、小、散”食品生产者的管理没有根本改变。全区农产品农民在小型农资商店和流动摊贩购买不符合要求的农药、兽药的现象依然存在;水产养殖中,农民自拟饲料较多,添加剂成分难以掌握;死猪乌龟的处理还是比较随意的;在我区的食品生产企业中,80%是从业人员不足10人的小企业,还有大量的家庭作坊式食品生产加工户。目前,这些地方的监管仍然难以实施,存在重复和集中的问题。

  三是网络食品经营行为成为新的监管难点。随着网上购物的兴起,利用互联网从事食品经营的逐年增多,虚假宣传、无证无照、无地址等现象屡见不鲜,给监管工作带来新的挑战。比如最近媒体报道的翠园街九连庄地下快餐“黑作坊”,一些无牌小餐馆利用监管漏洞在网上订餐,大量出售没有质量保证的快餐。

  第三,一些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构建顺畅有序的监管体系

  第一,加强对机构改革的领导。要牢牢把握这次机构调整的机遇,认真贯彻国务院和各省市的指导意见,做好调查研究,结合西湖实际,注重创新,努力构建平稳有序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要研究详细改革的总体方案,参与机构调整、职能调整和人员调动的单位要从三套方案中重新界定职能,以适应新的工作要求。目前,市场监管局的机构职能已经明确。农业部门承担新的监管职能后,应明确机构设置和人员安排。

  二是认真落实监管责任。监管体系调整后,监管部门要主动适应,创新方式,加强培训,落实各部门监管责任和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加强风险预警,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各种机制;要按照无缝对接的原则,密切部门之间的合作与联动,建立农产品产地管理与市场准入管理之间的联系;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形成与监管部门紧密配合的联动机制,严格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食品安全风险。

  第三,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食品安全委员会食品安全办“统筹兼顾、协调各方”的作用,实现各部门统一指挥,加强工作保障,落实工作经费,从制度和机制上保证食品安全办的协调效率和协调权限;要畅通食品安全投诉举报渠道,完善投诉举报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作用,建立健全督促生产经营者履行主体责任的长效机制;要认真总结150平方米以下小型餐饮场所工商营业执照、食品流通许可证、餐饮服务许可证“三证联办”取得的经验,适时在全区推广;要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严厉打击食品犯罪。

  (2)加强资源配置,实施专业高效的监管保障

  第一,加强监管力量的整合。加强人才力量普遍不足的对策研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不到位的核号要尽快落实到位;工作职能转移,人员编制同步转移,做到“人随事变”;利用职能调整的契机,整合各部门人员,集中专业人员,开展针对性培训,提高监管团队的综合监管能力;原工商、质监、卫生等部门应及时整理食品监管档案信息,统一归档,确保信息和资料的完整性,实现信息共享,提高监管效率。

  二是加强基层网络建设。按照重心转移、前移的原则,理顺乡镇、街道、村基层监管体制,明确基层食品安全管理(共管)的职责、工作要求和考核规则,提高乡镇、街道、村队伍素质,形成横向到横向、纵向到底的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网络。

  第三,加强检测体系建设。针对我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不完善、检测资源分散的情况,应加强各种资源的统筹协调和整合,完善检验检测手段,充实专业技术人员,避免重复采样,增强综合检验检测能力;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等。,及时将不具备区级检测能力的产品送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并给予资金保障;监督和指导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加强检验检测设施建设,确保源头安全。

  (3)加强困难治理,维护安全规范的监管秩序

  一是加强对“无证无照”的监管。以农村、郊区、周边校区为重点,以小规模、劣质无证食品生产经营场所为重点,以群众举报多、反响大的食品为重点,结合“三改一拆”、“美丽乡村”、“无违法建设”等。,联合开展专项整治和执法检查;对于无照经营的业户(如小区商户、违章建筑、拆迁街区等。)认为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认证,短期内难以取缔的,要提出更加科学、合理、可操作的对策和管理对策;将现有的不能取缔、难以规范、必须保留的“无照农贸市场”和“小菜店”纳入食品抽检和日常巡查范围,引导和规范其购销的各个环节,加强监管;进一步规范注册农贸市场经营管理行为,突出公益性,增强竞争力。

  二是加强对“低、小、散”食品生产者的监管。深化食品安全示范创建活动,提高农业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和销售的引导能力;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基地示范效果,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为主要载体,提高养殖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加大创建食品安全示范镇(街道)、示范村(社区)、示范店和食品安全管理示范单位的力度,按照创建标准和要求落实创建措施,扩大覆盖面;创新思路,发挥基层网络作用,注重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重点加强对不配合监管的生产经营户的动态监督检查,督促其自觉按照食品安全要求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第三,加强对“网购食品”的监管。加强对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适应时代变化,将网上订购等一些新兴业态纳入管理范围,督促食品安全相关网络平台配合监管部门,加强对食品供应商资质和经营环境的审核评估。同时,加大对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明确更具可操作性的制度和更严厉的处罚,防止食品安全事件发生。

  食品安全的调查报告 篇8

  一、调查目的

  当今世界,食品不安全的风险源不断增加,人们对食品不安全风险的认识逐步提高。尤其是现代农业生产对化学投入物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极端气候频繁出现,污染物不断增多,都使食品不安全风险上升。我国食品加工业和餐饮业多数为小作坊、小企业。他们对食品卫生安全比较漠视,往往又在政府监管之外。因此,关注食品安全,人人有责。通过对食品安全的调查,关注食品安全,开展食品安全的知识宣传,加强人们对食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健全食品质量监督体系,逐步改善食品安全严峻的现状。

  二、调查方法、时间、对象

  调查方法:通过对XX县下各乡镇的的农贸市场的实地考察,食品加工企业生产环节的参观调查,发出问卷调查调查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了解。问卷回收率90%。

  调查时间:20**年8月10日至20**年8月21日

  调查对象:农贸市场小贩,食品加工厂,普通消费群众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根据调查显示,我县17.8%的居民民对食品安全状况表示放心,62.2%表示部分品种不放心;84.1%的市民在采购食品过程中最关注的是食品安全性;48.6%的市民认为食品安全最大的隐患在生产加工环节,27.3%认为在餐饮消费环节,18.8%认为在流通环节。可见,虽然近几年在食品安全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市民对食品安全还不是很放心,食品安全总体形势仍比较严峻,食品安全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食品安全问题仍较突出。经过政府的规范和整治,食品案件多发的势头得到了遏制,但我县食品安全隐患和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一是初级农产品(水产品)源头污染仍然严重。工业“三废’和城乡垃圾污染以及水体严重劣化,致使农产品受到重金属和有毒物质污染的问题仍不容忽视,有些化工厂还建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附近,容易造成附近水域和土壤的工业污染,群众反响比较强烈。同时由于尚未形成对农业生产者有约束力的科学用药和安全用药制度,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和使用时间随意性较大,不到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就采收上市现象尚有存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需引起高度重视。二是食品生产单位多为家庭作坊式经营,具有多、小、散的特点,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部分生产单位的生产原料和卫生条件无法保障,添加剂滥用使得食品安全存有重大隐患。据权威显示,有关部门上半年检测显示,糕点类产品抽检合格率只有40%;豆制品合格率极低,有较大安全隐患,第一季度全区抽检豆制品10批次,合格率为0。三是流通环节经营秩序不够规范,经销农产品和食品的集贸市场、企业、个体户大多缺乏必要的设施和规范的管理,出售过期或变质食品现象仍有发生。四是消费领域城乡差异大,各种整治活动主要集中在城区开展,而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力量相对薄弱,致使大量假劣食品流向农村,农村食品安全形势令人堪忧。同时餐饮业还存在餐具消毒不彻底、熟食操作不规范、流动摊点监管难等问题。

  (二)食品安全监管合力还需增强。由于现行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还不完善,难以保障食品安全执法工作。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建设滞后,人员缺乏,难以适应食品安全监管的实际需要;食品安全监管环节众多,涉及的主管部门有农林、渔业、工商、贸粮、卫生、质技监、食药监等单位,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也不够完善,容易造成多头管理或监管不力现象,致使有些问题监管难以到位,影响了食品安全执法工作。

  (三)食品安全基础设施薄弱。食品安全监测量多面广,但技术检测工作滞后,食品检测设备相对不足,检测力量跟不上检测需求。财政投入不足,执法装备和检测设施比较匮乏。另外,食品安全信息来源不足,食品市场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涉及的种类繁多,单靠单个部门的例行抽查,很难全面控制当前市场的所有食品质量。社会举报、投诉和村居食品安全协管员制度是一个信息来源的途径,但是当前食品类的举报和投诉较少,协管员受知识水平和工作精力限制所反馈的信息也比较有限,况且所投诉、举报和反映的问题多数已成后果、造成危害,只能事后算账,难以做到事前把关。

  (四)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一些农民对于农药残留问题认识不够,群众识别假劣食品能力较低,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对于食品安全事件,消费者一方面存在麻痹思想,对有些危害性估计不足,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另一方面又受生活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制约,有些无可奈何,抱着听之任之的态度。另外,由于经济、文化知识等方面的原因,不少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知识了解不多,特别是不少“新路桥人”购买食品时大多只看价钱,一味要求价廉而忽视物美,一些价低质次的食品成为主打食品,甚至成为部分儿童手中的美味。

  四、改善食品安全的建议

  (一)要全面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加强食品不安全源危害健康的宣传;强化信息披露管理,由合法的机构定期公布食品安全状况,

  及时提示消费者应注意的食品不安全风险源,在全社会形成良好风气,坚决杜绝消费高风险食品,科学对待食品不安全的事件。

  (二)要增强食品不安全风险意识。必须开展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尤其要加强对一些高风险的食品消费进行评估。高污染地区生产的农产品、小作坊加工的食品、地摊经营的食品等应成为评估的重点。

  (三)要引入市场机制,让食品安全的风险状况成为影响食品需求及其价格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食品安全具有隐蔽性。为引起食品生产者重视食品安全性,需要加强认证工作,建立可追溯制度,做好日常监测,及时公示信息,发挥品牌效应,便于消费者辨别。当消费者把安全性作为食品需求的优先决策因素时,政府监管、食品生产和消费三者之间就形成了推进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的良性循环机制。

  食品安全的调查报告 篇9

  一、调查原因

  如果你从中小学门前经过,你会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中午休息或者放学后,大部分同学不是向家的方向走去,而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如饿虎扑食般地朝学校对面的小卖部或者周边的小摊点冲去。他们掏出家长给的零花钱,买了一些色彩鲜艳、包装简易,还赠小玩具的食品或者买了一些“吸足”了灰尘的“串”食品,它们到底是什么?你们吃过它吗?你们喜欢它们吗?于是,我们就此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地调查。

  二、调查对象

  这次有关食品安全的社会调查以全校以及周边小学生为调查对象。

  三、调查时间

  20XX年7月 ——20XX年8月

  四、调查方法

  第一种是网络调查(在家长的帮助下,制作成网络版调查问卷,通过qq群发动调查)

  第二种是利用双休日到公园、社区、文化宫、图书馆等地方进行随机调查。

  第三种是利用学校召集日对校内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五、调查的结果

  我们就对于这些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的喜欢程度,调查了60名同学。情况如下:40名同学经常吃,18名同学曾经吃过,2名从没吃过或很少吃。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经常到学校周边小卖部买这类食品吃的同学比较多。在问到原因时,同学们有的说“好吃”,有的说“因为好玩”,还有的说“便宜”。这些便宜的食品,真的那么好吃吗?它们卫生吗?经常吃这些食品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影响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更加细致的调查。

  我们暗访了学校的周边的小店以及街摊,而且特意购买了一些食品进行分析。来回的路上,我们看到很多小朋友把这些街摊围得水泄不通,都抢着购买。我们亲眼看见了营业者用刚抓了钱的黑乎乎的手剥香肠,因为反复利用,锅里的油已经变了颜色,就连马路边上交通安全也成了隐患……我们将买回的食品,经过仔细观察、分析,发现这些食品的安全不合格,如糖果的色彩过于鲜艳,明显是色素超标;薯片属于典型的“三无”产品,既没有生产厂家,也没有生产日期和任何的安全合格标志;那些油炸食品制作相当粗糙,根本谈不上卫生……

  带着调查的结果,回来后我们上网查找了相关资料。据网上资料表明,这些小店里出售的食品主要存在色素超标、重金属含量超标、防腐剂超标、卫生指标不合格等多项问题。一些生产厂家为了追求食品的颜色、口感、新奇等,在生产小食品过程中不按国家食品标准使用添加剂,或滥用不合格、不允许使用的添加剂,致使大量不合格甚至有害的食品损害我们的健康。因此我们为了自身的安全着想,不要再去购买那些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危害的小食品。

  六、调查分析

  1、因为同学们中午挑食或者不好好吃饭,直接导致同学们下午放学时,饥饿难忍。

  2、这些食品中添加了一些添加剂,使得食品颜色鲜艳、“口感较好”,因此会吸引很多的学生们。

  3、很多食品中附带一些小玩具,有的同学为了攒这些玩具,于是就来购买。

  4、同学们互相攀比,也有学生请客的情况。

  七、调查建议

  从上面的结果与分析可以看出,多数同学还是注重食品安全的,极少数同学有时会忘记一些食品安全的问题。为了我们的健康,为了我们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在这里我要提几个建议:

  1、 请各位家长叮嘱自己的孩子注意食品安全问题;

  2、 请同学们时刻告诉自己要注意食品安全问题,坚决不要购买学校周边质量不过关的小食品,吃好正餐,多吃水果。

  3、 各班同学和老师将食品注意事项写于纸上,贴于教室醒目的地方;

  4、 学校可让一位老师站在小店前,告诉学生不要购买零食;

  5、 学校应当加强伙食管理,让同学们中午能够真正吃饱、吃好。

  6、 食品安全部门应当加强对学校周边商店的检查,使同学们免受这些垃圾食品的危害。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消除不安全隐患,切实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0xx年,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对全市开展学校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工作做了具体安排,集中时间对全市各类学校的食堂食品安全进行了监督检查。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保障师生身心健康,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高度重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局领导亲自抓,以对广大师生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依法行政,坚持突出工作重点,以点带面,坚持明确工作目标,科学部署各项工作。同时,积极与教育行政部门取得联系,联合下发了《韶关市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检查方案》,采取食堂自查与集中检查等措施,确保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的各项监管任务落实到位、责任到人,进一步提高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水平。

  (二)加大宣传教育,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一是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食品安全知识问答片等方式方法大张旗鼓地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基本常识,期间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问答卡3500多份。同时,在局政务网站及时公布《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及新出台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饮食安全常识,食品安全预警信息等内容,并公布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完善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制度,全方位营造校园食品安全环境。

  二是结合日常监管工作深入到学校中去开展食品安全指导和监督工作,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引导师生形成科学、安全、合理的饮食习惯,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三是加强与教育行政部门联系,主动向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通报对学校食品安全状况监督的结果,联合教育行政部门从提高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和食品安全常识入手,不断强化学校食堂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增强有关从业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

  (三)突出重点,严格整治

  专项检查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坚持食堂自律与强化监管、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有机结合。利用9月中旬两周的时间,抽调食品安全监管人员与市教育局工作人员联合组成多路检查组,集中对市区大、中、小学校、幼儿园进行了集中整治检查,同时按照全市各类学校分布情况,结合日常核发《餐饮服务许可证》工作,不断加强对各类学校、幼儿园的日常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1、督促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责任制。把督促学校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制作为学校食堂日常监管重点,要求学校将食堂食品安全工作作为学校日常管理重要内容,学校要与从业人员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凡是对外承包食堂的学校,必须把保证食堂食品安全作为承包合同的主要内容,严格要求承包方把好食品安全准入关,切实加强监督检查,督促承包人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

  2、进一步细化监督措施,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学校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一是严查从业人员健康查体档案。核查是否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查体和培训档案,从业人员是否持有效健康合格证明和经过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教育。

  二是严查索证索票制度和进货台账。核查学校食堂采购食品及原料、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是否验收,是否建立进货台账,库存食品是否在保质期内,原料贮存是否符合管理要求。重点检查食品及原料、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是否存在国家禁止使用或来源不明的情况,严查食用油脂、散装食品、一次性餐盒和筷子的进货渠道和索证索票情况。

  三是严查清洗消毒落实情况。严格核查学校食堂配备有效消毒设施,消毒池是否与其他水池混用,消毒人员掌握基本知识,餐饮具消毒是否符合相关要求等情况,对不符合要求的学校均出具了监督意见,要求其限期整改到位。

  四是严查执行加工管理制度和留样制度。核查原料清洗是否彻底,粗加工是否达到要求,是否生熟分开,是否存在交叉污染;操作人员是否佩戴口罩。严查是否按规定留样,是否具有留样设备,留样设备是否正常运转。对未达到要求的学校,检查人员均要求学校立即予以整改

  五是严查食品添加剂使用行为。认真核查食品添加剂采购和使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使用品种和用量是否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是否达到专店采购、专柜存放、专人负责、专用计量工具、专用台账的要求。

  六是严查环境卫生整洁情况。核查学校食堂环境是否定期清洁和保持良好,“三防”设施是否完善,措施是否得力,防护效果是否达到要求。对还未达到要求的学校,执法人员均要求其马上整改,并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复查。

  二、存在问题及困难

  从整体情况看,全市各类学校食品安全管理状况良好,学校对食品安全管理均十分重视,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了相关食品安全管理和应急制度,从业人员责任明确管理到位。部分对外承包食堂的学校均能严格制定准入要求。

  食品安全的调查报告 篇10

  一、前言

  当前,国内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使得“食品安全”已成为了一个社会热点词汇,是人们谈论的重点话题。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学校食品安全更是重中之重,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工作、学习、生活秩序,也直接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因此,我们展开了这一次关于校园食品安全的调查。希望通过这次调查,可以让一些潜在的校园食品安全隐患暴露出来,也借此提高同学们的食品安全意识。

  二、课题的展开

  本次调查以问卷法为主,实地考察、访谈法为辅。我们对学校的一些饮食场所进行了实地考察,来了解那些广大师生常去的主要餐饮场所在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的方面所做的具体措施以及他们对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态度,并希望借助我们的问卷调查反馈结果,使他们了解到目前师生们对他们的举措提出的建议和看法,并且在未来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此外,我们还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同学们对我校食品安全现状的认识和评价。另外为了保证结果的客观性与准确性,我们还采用了观察法与文献法。观察法主要是我们结合身边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的所见所闻,来进行一个情况研究。除此之外,我们还用到文献法,在浏览一些资料,文献,尤其是网络资源、报刊等二手资料,甚至直接查找了一些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话题调查活动及论文作为参考。

  三、调查的结果及分析

  调查问卷总结: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强化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健全校园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推进校园食品安全文化建设,建设和谐校园。针对目前校园食品安全现状及学生的消费特点,制作了关于校园食品安全问题调查表,于2月底3月初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84份,收回84份,有效问卷84份。

  根据问卷表所反映的内容,有以下一些情况:

  1、有74.6%的学生一般选择在食堂就餐,22%的学生在学校周边的小摊点或小餐馆就餐。对学校食堂的的食品安全的总体评价满意的学生占53.2%,不满意的占30.7%。觉得食堂提供的餐具安全性一般的占80%,不安全的占10.2%;觉得食堂的就餐环境、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满意的占72.9%,不满意的占10.3%;觉得食堂的食材一般新鲜的占65.5%,不新鲜的占30.2%。

  2、认为学校周边的小摊点或小餐馆卫生状况一般的学生占58.7%,认为较差占27.2%。认为学校周边有存在不卫生的餐饮摊点的学生占89.8%。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未关注小摊点是否有卫生许可证,看到哪儿有好吃的就坐下吃。许多学生同时还反映学校周边摊点存在碗筷较油腻、不卫生、好像没有消毒等现象;蔬菜没洗干净、有黄叶;工作人员未穿工作服帽、指甲未剪、戴手饰等情况也比较多;基本卫生设施不够完善、操作不规范、管理不到位、饭菜质量不高。

  3、对于购买可存放的食品大多数同学会到比较正规的商店购买,并注意商品的价格、生产日期、厂名、保质期等事项。也有少数学生并不重视商品质量,走到哪里买到哪里图个方便。由于大型超市有着相对比较严格的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所销售的食品在安全方面有比较好的保障,成为消费者购买食品的首选场所。所以在大超市购物相对比较放心,大部分学生会注意保质期和不去购买“三无”食品,但有部分学生人不知道“三无”是哪三无;对散装食品的质量问题还是比较疏忽,大多数学生不会注意,说明学生对散装或裸装食品仍然缺乏足够的辨识能力,好在国家已经对散装或裸装食品采取措施(国家质监总局、卫生部等部门规定,散装速冻食品等十类食品必须加贴“质量安全(英文简称QS)”标志才能上市销售。)。这样更能保障食品安全。

  4、大多数学生认为目前应该采取舆论监督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大多数学生很少关注到食品卫生方面的新闻报道,说明舆论的宣传力度不够。毕竟广播电视和家长对学生的宣传教育还是主要手段,通过这些媒介虽然对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和维权意识有提高,但是仍然比较薄弱,毕竟这些知识的来源有限。足以说明有关部门对于食品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不大,消费维权观念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调查反映的校园食品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学校周边小饭店、商店和小杂货摊点屡禁不绝

  部分中小学校的管理不严格,有些学校食堂供应能力不足,默许就餐的学生到学校周边的小吃店就餐,这些地方的食品质量参差不齐,有些根本不具备经营加工食品的资质,食品卫生情况不能令人满意,增加了学生群体食物中毒的隐患。还有些学生课间到校外的杂货摊点购买一些三无食品,这些摊点的食品卫生情形极差,食品安全根本得不到保证。

  2、进货渠道混乱,食品质量得不到保证

  校园周边食品经营者进货渠道主要有自购和配送两种形式。从食品来源看,有的是从小食品市场批发的,甚至还有个别经营者直接从小作坊或者小加工厂购进“三无”产品、过期食品和假冒伪劣食品。经营者在进货过程中只考虑价格因素,不注重对食品质量和生产者资质条件的审查,只要便宜就收,有利就卖,食品质量难保证。

  3、部分学校食堂承包后管理不善

  目前,我市学校食堂均为市场运作,承包给个人经营。个别承包人受利益驱动,在采购食品原辅料时追求,忽视食品卫生问题,特别是在购买食用油、调味品时多为无商标散装的不合格产品;采购索证意识不强,大部分学校食品采购三证不全,即:食品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出厂合格检验报告不齐全,个别采购人员对食品索证有关规定甚至一无所知,导致不合格食品流入学校食堂。有些学校食堂操作设施陈旧,餐具配备落后,加工过程中生熟用具、容器混用现象时有发生,不规范使用甚至不使用消毒设施和消毒药品,食品加工过程中存在交叉污染。还存在原料随意堆放,防蝇防鼠防尘设施不能正常使用或有损坏,操作人员卫生意识不足等多种问题。

  五、校园食品安全问题突出的原因分析

  1、学校周边经营户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不高。不少经营户为了获取盈利,购进一些三无产品,以鲜艳的外包装或附带小卡片、小玩具吸引学生购买,严重影响学生身体健康,成为校园食品安全的隐患。

  2、一些流动摊贩由于经营场所不固定性,常常“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为工商部门执法、监管造成一定的难度。 流动摊贩经营设备简陋成本低,执法部门即使没收了经营工具,短时间内他们又会“卷土重来”,长效整治和彻底取缔难度大。

  3、学校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一是某些学校领导对学校食品卫生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把确保学校食品卫生工作纳入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不能有效地履行食品卫生校长负责制。二是有的学校没有建立食品安全责任制,没有做到层层把关,责任到人,对食品的采购、储存、加工等环节不能做到有效监控。三是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处理机制不健全。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没有切实可行的食品安全应急预案,无法进行及时、有序、有效的处置。四是未建立完善规范的食品留样制度。

  4、学生消费安全意识比较薄弱。据“某文具店”店主介绍,该店内出售鸡翅、麻辣豆干、膨化食品等各种小食品,每袋只卖5角钱,极受学生欢迎。在检查中,看到几个小学生拿着刚买的麻辣小吃围在一起边吃边聊,当问及“这个是不是很好吃”时,孩子们笑嘻嘻地说:“可好吃了,辣辣的香香的,我们班的同学都爱吃。”当问到这些是不是卫生时,他们一脸茫然说:“不知道。”由于广大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薄弱,又贪图便宜和好奇心,往往都是买很便宜的食品,经营者往往投其所好,这也是流动摊点屡禁不止的一个原因。

  5、政府的治理和处罚的力度不够。缺乏部门之间的协调和综合整治。学校的食品安全问题牵涉到卫生、工商、教育及学校等部门单位,单一部门、单一手段的整治很难有明显的成效。甚至很多部门在相互推委责任,不履行本部门的职责,更谈不上各部门联合治理学校周边环境。

  6、社会、学校对食品安全的宣传力度不够。学校没有开展经常性的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多数学生不具备食品安全自我保护常识。

  六、针对调查结果提出的建议

  1、加强消费安全教育,提高守法经营意识。一方面,要加大法规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等形式,宣传与食品有关的法律法规、卫生知识、消费常识等内容,加强对校园及周边食品经营者的宣传,提高他们的自律意识和诚信守法意识。另一方面,要开辟维权法制课堂,要让工商执法人员走进校园,大力开展消费维权宣传,开辟校园“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栏”,指导师生科学饮食、营养消费,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形成“食品安全人人讲,食品安全人人防”的良好氛围。

  2、落实食品安全培训,加强食品安全健康教育。由基层卫生部门牵头,要求学校食堂工作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测试,测试不合格者坚决不予发放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合格证明。同时对学校师生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健康教育,组织专业人员走进学校,采取讲课、传单、广播、黑板报等形式,大力宣传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3、是加强与相关部门的配合,齐抓共管,加大联合整治力度,形成整治合力。加强与质监、城管等相关部门的沟通、配合,不断规范校园周边的食品摊贩的经营,各部门加强联系和协调,开展联合整治和统一治理,对学校及周边的食品商店、餐饮店进行专项整治,对销售假冒伪劣、过期变质食品的经营者,对情节严重的进行立案查处,违法轻微的责令改正,对无证照的责令限期办理,取缔校园周边的流动摊点,净化校园及周边消费环境,共建安全、和谐的校园消费环境。

  4、学校应加强学生在学校的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对学生进行食品卫生知识、维权法律等知识的教育,增强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和维权意识,提高维权能力,切实维护学生的合法利益。学生们若在校内外发现不卫生的食品,可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若物品发现价格不合理,可以向消费者权益协会举报。

  5、完善“三位一体”机制,强化社会监管合力。要建立学校、经营者、相关职能部门“三位一体”监管机制,促进监管职能到位。

  一是学校负责日常监督。学校主要领导为食品消费安全第一责任人,成立校园食品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对食品经营者的日常经营行为负责监督,发现经营者违法经营及时向有关职能部门联系,及时制止食品消费安全隐患。

  二是经营者强化自律监管。积极开展“诚信经营户”及优秀“校园放心店”评比活动,引导校园食品经营者树立“文明诚信光荣、欺诈失信可耻”的经营理念,树立经营者自我监管意识和自律意识。

  三是加强部门协作,用活职能平台,铸造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利器。要加大与教育部门的协助,形成工商、校园共建形式,强化业主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诚信意识。

  食品安全的调查报告 篇11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为生存的基本物质,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在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食物,为了生存,我们离不开食品。而正因为食品市场的巨大潜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几年来我国的食品加工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食品工业一跃成为我国的一大产业,各种新式食品层出不穷。与此同时,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增加,频频出现的重大食品安全问题,一次次地伤害了民众的生命健康,也一次次地损坏了公众对食品市场的信心。这严重制约了中国食品工业的发展,更对我国的食品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浪费。因此,如何保障食品安全问题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出调查问卷25份,实际收回25份,调查人数为100人,回收率100% 。

  调查对象:

  xx医学院2011级学生

  调查内容及调查结果:

  1. 请问你平常比较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有哪些方面?(多选)

  A.食品中药物残留超标 (76%) B.食品中违规使用添加剂 (93%)

  C.非食用原料加工食品 (73%) D.生产与存储过程中的卫生状况(61%) E.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 (20%) F.激素问题(28%)

  G.相关检验证明(25%)

  2.选购食品时关心:

  A.价格(17%) B.品牌、生产家及厂址 (27%) C.生产日期、保质期、有效期(56%)

  3.对当前食品安全形势的看法:

  A.问题太多,令人失望 (86%) B.形势向好发展( 0%) C.有些问题,但可以解决(14%) D.问题不大,无所谓(0%)

  4.你所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有:

  A.包装不合格(21%) B.虚假或错误标签标识(36%) C.三无产品 (39%) D.无产品图案(3%) E.其他(1%)

  5.是否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A.非常关注(60%) B.一般(35%) C.从不关注(5%) D.无所谓(0%)

  6.从什么渠道获得辨别问题商品的方法?

  A.电视媒体(78%) B.政府公共教育(12.5%) C.杂志、报刊等(9%)

  D.亲人朋友等(0.5%)

  7.你认为政府该如何减少食品问题的发生?

  A.提高市民的食品安全意识(14%) B.加强对商家产品抽查、监控(35%) C.严格处理食品安全的问题(32%) D.严格限制食品行业的准入资格(19%)

  8.你认为出现那么多食品安全问题最大责任在于谁?

  A.食监局(47%) B.公司厂家(47%) C.群众(6%)

  9.目前,最令你感到不安全的是哪类食品?(多选)

  A.奶、豆制品(36%) B.海鲜(42%) C.腌制品(78%) D.速食、膨化食品(69%) E.蔬菜水果(22%) F.饮料(41%)

  10.是否会有想吃而却不敢吃的现象?

  A.有(77%) B.没有(23%)

  11.是否关注相关食品安全的新闻?

  A.经常(48%) B.偶尔(44.6%) C.很少(7%) D.从不(0.4%)

  调查分析:

  在上述调查数据中我们可以知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愈来愈关注,绝大数人都会关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现在食品安全的各种各样问题,已到了相当严峻的程度,令大部分市民失望。电视媒体的揭露成为打击问题食品的重要工具。人们对食品进行选择时更多的是食品本身的安全问题,而不会去进行盲目采购。大多数人认为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责任在于食监局的监督不力与商家自身不自觉。

  调查总结:

  商家

  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事件中,不法产商及商人是最大的驱动者。这暴露了这些不法分子的不诚信及只为谋取私利等不道德行为。若要控制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则须先把这些不法分子的道德拉入正途。每位经营者在从事经营前应签订诚信规则以一种硬手段的方式要求自己不出售有问题产品,更为甚者,经营者需将每位顾客当成自己的家人那样珍惜,而不是只把盈利放在眼中,只顾吸取顾客的金钱,而将他人的生命安全及健康置之度外,倘若他们制造或出售的问题商品回流到他们家人的手中,当事故发生后,他们会有如消费者般经历的万分痛苦。这循环的道理及弊处,相信每位商人都懂,因此,他们都应该将这把警惕量尺放在自己心中以时刻提醒着自己。当食品安全问题不再发生时,这一切就变得两全其美,消费者买得值,吃得安心,商家得到更多信任,更多顾客,更多利润。

  政府

  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政府及其其他机关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他们是为了给人民谋取利益,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存在的。因此,只有政府把食品安全问题放在高度重视的位置上,且各职人员明确职务,尽职尽责,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努力协调好各有关部门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要加强监管工作,提高食品监管的准确性及增强食品监管的权威性。对于那些不作为或乱作为的人员要严肃处理,同时也要听听百姓们的声音,对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多进行一些真正有益的反馈,要积极宣传及传播食品科普知识,使大家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我们该如何处理解决,也要开展一些食品安全教育活动,使食品安全意识能更深入民心。只有这样做,才有可能更好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当然,作为国家强硬的手段及体现公民权利的法律,那是不可缺的,为的就是能够通过这强硬的手段将那因一己私利而谋取暴利而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违法生产者和经营者得以绳之于法,并且打击那些欲违法犯罪的犯罪分子和在执法过程中的腐败官员,才可让那些食品安全问题远离咱们的生活圈。

  唯有政府及其人员与法律相辅相成,才能使执行制度真正的履行而不是一种监督执行的过程,才能使政府做得更好、执法更有力、管理更严,食品安全问题才更少。

  而人的观念也是影响此类问题的一大因素,因此当人们观念意识更高时,政府及法律更好地运作时,食品安全问题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此类问题才会越来越少。

  消费者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严峻化,以食为天的我们对问题食品的恐惧也逐步加深,对厂商的信任度也江河日下,甚至发展到对众多的食品都出现不敢吃、不敢买的程度。同时我们也希望食监局能加大对问题食品打击的力度,与厂商能够用良心与信用去制造商品。因为从调查中看出,我们对食监局抱有很高的期望,但却总有失望的情况,对于厂商我们尽是痛斥他们对食品对人民生命安全的不负责。所以广大的消费者都希望食监局与厂商能归还一个既安全又有保障的食品市场给我们。除了对食监局与厂商的期望,我们消费者也应该加强对问题食品的辨别能力,多关注食品方面的新闻,了解多一些食品添加剂的限量及其作用与副作用。进而从自身的知识层面上减少对问题商品的购买,同时也减少了问题商品的销售。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配合食监局的整理,遇到问题商品时尽快举报,以尽早扼杀问题商品的进一步泛滥。

  总而言之,我们消费者不但要加强自我对问题食品的防范意识,而且还要配合食监局的治理方案。

  食品安全的调查报告 篇12

  一、调查项目:

  食品添加剂调查

  二、调查目的:

  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现代人的生活对饮食起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民以食为天”,食品有关的问题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近来媒体曝光了多家食品生产商的食品存在不安全的因素,得到了各界党组织以及广大群众高度重视,食品安全被推到了风口浪尖的地位。群众已经认识到的不安全食品主要有:注水猪肉;农药残留较多的蔬菜水果;市场上的假酒、假饮料、假油、假米、假调料;对人有致癌危险的商品;经过现代技术加工的膨化食品、方便面、果冻和很多零食;抗生素、色素残留超标的食品;各种过期的、防腐剂、添加剂含量超高的食品;没有保鲜措施的贮藏品,不卫生的散装食品等。

  这次主要了解各种食品的食品添加剂添加情况,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基本知识;增强食品安全意识。

  三、调查过程:

  1. 到超市副食品,查看食品包装袋上标注的有哪些食品添加剂;

  2. 记录食品添加剂的名称;主要有稳定剂、柠檬酸、乳酸、甜味剂、综合香料、附加剂、甜蜜素、糖精钠、安赛蜜、阿斯巴甜等,基本每一种食品中都含有添加剂。

  3. 采购样本:根据的种类,采购了肉食、饮料、速冻食品和休闲零食四类食品。

  4. 利用网络了解食品添加剂和相关知识:

  (1)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合理使用可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保持或增强食品的营养,改善或丰富食物的色,香,味等。

  (2)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必要性:如不使用防腐剂,则变质的食物会引起食物中毒。另外,防腐剂还可以杀灭曲霉素菌等产毒微生物,这无疑是有益于人体健康的。

  (3)食品添加剂的安全用量:对健康无任何毒性作用或不良影响的食品添加剂用量,用每千克每天摄入的质量(mg)来表示,即mg/kg。

  (4)不使用有毒的添加剂:如新闻中报道的瘦肉精、人工合成色素(做染色馒头)、吊白块(做有毒腐竹)等。

  四、调查收获:

  1.要养成正确认识和防范食品添加剂的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买东西务必养成翻过来看包装背面“配料表”的习惯。尽量买含添加剂少的食品。

  3.选择加工程度低的食品,加工度越高,添加剂也就越多。如购买的速冻类的馒头、薯条、鳕鱼片等,标注的添加剂就很少。

  4.不要贪图便宜货。俗话说“贱钱无好货”,事实上在小摊上买的零食,含的添加剂很多。

  5.要树立“简单的怀疑”精神。“为什么这种蛋糕的颜色这么漂亮?”“为什么这种零食会这么便宜?”具备了“简单的怀疑”精神,在挑选加工食品的时候,真相自然而然就会出现。

  五、调查总结

  这些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提高了安全消费能力。大多数人还是很关注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的,可见近年来食品安全方面出现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大部分人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并采取了一定的行动,但应有少数人还没有重视到食品安全的问题,对此我觉得可以有针对性的对食品安全问题做一定的宣传。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食品安全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饮食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因此食品的安全问题也是十分重要,而且也已经得到广泛的关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这也让我们看到了食品专业的发展前途和任重道远,希望城市政府能够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方面向民众散发食品安全知识。

  六、大学生暑期社会社会实践调查意义重大,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这支庞大的队伍中来。

  我们通过大学学习后,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调查,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做一定的准备。

  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实践已充分证明,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调查,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得到增强。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真诚的希望更多的大学生积极参与到这支光荣而庞大的实践队伍中来。

  食品安全的调查报告 篇13

  一、调查目的

  1、了解大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

  2、提高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华东交通大学在校大学生

  2、资料收集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方法

  3、调查方法:随机向同学们发放50份问卷,然后不记名回收

  三、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附在最后一页)

  四、调查结果分析

  76%的人对报道的危害食品表示愤怒,24%的人对其表示习以为常;而对于食品的生产日期,有80%的人会看或偶尔看,只有一小部分不看,76%的人对报道的危害食品表示愤怒,24%的人对其表示习以为常;而对于食品的生产日期,有80%的人会看或偶尔看,只有一小部分不看,有部分男生会因产品而定;如果同学们买到过期或劣质产品大约44%的人会选择与经营者交涉,而其余的都选择自认倒霉;66%的同学会偶尔关注食品安全问题,24%的同学会经常关注,极少部分同学从不关注;对于品牌食品80%的人表示信任,也有超过10%的同学表示不信任;对于食品添加剂方面,大多数同学只是偶尔看看,也有同学根本不看;向街头小吃这样的快餐,同学们则显得比较理智,44%的同学会考虑其安全问题,44%的同学会综合考虑其价格安全美味,当然也有一小部分同学看重其美味;几乎所有的同学对我们国家的食品安全制度都不满意,甚至有30%的同学认为非常糟糕;关于促销产品的购买,20%的同学会经常买,70%的同学偶尔会买,其他的从来不买;65%的女生喜欢吃零食(如饼干、腊肠等),36.7%的男生喜欢吃零食,其他的大学都不喜欢吃,10%的男生不喜欢;最后关于学校1罗俊,男,1992生,江西抚州人,华东交通大学机电学院机械电子专业11—4班,电话:151791X4768电子邮件:694X83010@qq.com。

  食堂的饭菜,60%的同学感觉一般,16%的同学感觉还行,其他的同学则表示有点糟糕,不出所料没人觉得餐厅的菜很好。

  五、调查结果总结

  从结果分析可得,同学们对食品安全问题比较关注。然而同学们在自身利益受到侵害的时候,不会选用正确的方式处理,大多数同学选择“忍”字当头,没有人会选择向有关部门诉讼或求助,这种现象无疑会助长非法制造商的邪恶之风。而同学们在购买食品的时候一般的也会注意像生产日期等安全问题,但同学们的食品安全意识还远远不够,像购买促销产品,尤其是食品都快过期了,这可能与同学们的个人经济水平有关(生活费不多,能省就省)。另外,不管是从调查还是从社会现象都可以看出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尽如人意。由于调查对象的限制,通过问卷只能得出学生这一个群体对食品问题的态度这一个方面。但是我认为要分析下导致食品问题的其他具体原因,让人有所了解。这也是此报告的目的所在。上面分析提到许多,这里再作下总结。具体有:

  1、个体商户利益熏心,违法成本低,利益巨大。

  2、法规不健全,食品指标不全。添加剂种类繁多,没有全面定义和规定,无法统一监管

  3、政府宣传力度还有待加强,处罚力度不够大。

  4、消费者还需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鉴别真与假,好与劣。

  大学生作为即将踏入社会而不断了解社会现状的人群,了解社会现象和热点问题持有各自的度。如何具有相对客观的见解,如何在辨别真假时具有相对准确的意识是我们应该反思的。本报告综合大学生对于食品安全的态度和针对性的日常饮食习惯进行调查,从正文分析可见,权威媒体与机构在宣传上具有较强感染力与影响力,而我校调查的大学生对于食品安全的意识并不是很强烈。从报告本身来看,特别关乎日常生活的问题有如烫手山芋,分支多,管理难,学生群体在不了解具体事实原委是常情,但是提高自身保护意识却是应当关注的地方。联系社会环境等因素,从政府机构到管理部门,到运营厂家再到顾客本身,每一个环节都会涉及很多问题,就各个层面做出何种调配安排与分工从而最优化我们现有的制度,改善食品安全的现状才是我们,包括大学生在内,去分析实践的根源所在

  六、针对这些问题,国家应采取什么措施

  从整体上看,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有很大的改进,但要进一步解决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要从源头上加强管理,加强食品安全检测

  (2)集中整治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严厉打击“黑窝点”,坚决取缔无证无照生产加工食品行为,取缔无卫生许可证,无经营执照、无生产条件的生产加工企业。

  (3)构建食品安全评估评价体系和食品安全信息体系

  (4)完善食品相关标准和相关认证

  (5)加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和重大事故应急体系建设

  ( 6 )续开展品安全专项整治

  (7)加强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此外还要提高食品安全科技支撑能力;完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开展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

  七、作为大学生应该怎么做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提高自身素质,坚决抵制假冒伪劣产品、有害食品,用我们所学的知识维护我们自身的利益,增强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识,同时也呼吁社会增强食品安全意识,让不法分子无地嚣张。

  为增强我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应牢记的一些生活上的安全小常识:

  1、常吃宵夜会得胃癌,因为胃得不到休息。

  2、一个星期只能吃四颗蛋,吃太多对身体不好。

  3、鸡屁股含有致癌物,不要吃较好。

  4、饭后吃水果是错误的观念,应是饭前吃水果。

  5、喝豆浆时不要加鸡蛋及糖,也不要喝太多

  6、早上醒来先喝一杯水,预防结石,天天喝水八大杯,对身体有益,白天多喝水,晚上少喝水

  7、睡前三小时不要吃东西,会胖。

  8、少喝奶茶,因为高热量、高油,没有营养价值可言。长期饮用易患高血压、糖尿病等。

  9、远离充电座,人体应远离30公分以上,因此切忌放在床边。

【食品安全的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精选食品安全的调查报告11-03

食品安全的调查报告12-04

食品安全调查报告11-27

食品安全调查报告06-10

对食品安全的调查报告范文10-07

食品安全调查报告范例11-14

食品安全状况的调查报告11-24

全国食品安全调查报告10-11

食品安全调查报告精选范文11-30

有关食品安全的调查报告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