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结题报告

2021-07-28 报告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学结题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学结题报告1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展开后,语文教师开始深入思考自己的教学观念与行为,逐步认识到语文教学根本任务在于“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可见,要实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总目标,离不开学生亲身参与语文实践活动,感悟语言材料中的人文内涵,积累、内化语言,从而获得提高。在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感悟、积累、运用能力的发展,已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研究方向。

  但实际教学中,语文课堂存在两种倾向:

  1、把语文课上成语言分析文字训练课。

  2、架空语言材料,一味“创新”。

  无论哪种倾向,学生多难于真正感受语言的美。究其原因,可思考几方面因素:教师是否准确把握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否认识到学生必须成为语言学习的主体,以及实施“感悟、积累、运用”语文教学模式与方法等。

  从语文教育的特点看,语文课程人文内涵丰富和实践性强,并对识字写字、思维发展等多方面形成影响。《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语言、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语言的认识是一个“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在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中,要避免繁琐多余的内容分析,转向“感悟、积累、运用”——这个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途径。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能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情感是语文教学的根”,在情移心动的前提下,易于他们自觉进行知识、情感积累、语言内化。有积累作为基础,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才可能得到更快的提高。由此也看出,“感悟、积累、运用”具有学习的层递性,构成了语文教学中逐级推进的课堂教学“三层次”。

  课改关注教学中的三个纬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语文教学中的“感悟、积累、运用”不仅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同时也在尊重学习者主体地位这一点上与三个纬度是相同的。能力是以知识为基础,知识的点滴积累,决定着能力的逐步形成:知识塔基的宽度和厚度,决定着能力金字塔的高度和强度。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华晔”(韩愈《答李翊书》)说的是同一道理。学生在对文本积累、感悟、运用的同时,文本中那鲜活的“生命形象”又促使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发展。传统语文教学非常重视学生对精点书面语言的感受和积累,在大量感受和积累的基础上才“开讲”。开讲,即对语言材料作些点评,旨在帮助学生领悟语言运用之妙。在讲的过程中,还重视学生的自悟,引导他们借助吟咏,从而“披文入情,缘情语文”。现代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的背诵量达到了课本的4、5倍时,才有可能形成语文教学的一条途径,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

  我校语文教研组因而提出了《关于“感悟、积累、运用”语文教学三层次研究》这样一个顺应时代潮流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主要概念的阐释和界定

  1、研究的主要内容:

  ①、如何通过科研促进教师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提高教师的素质。

  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构建乐学机制,使学生从苦学变为乐学语文。

  ③、从大量的阅读入手,探索促进学生感悟、积累的方法并规范学生语言积累,为内化和迁移语言打下基础。

  ④、探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增强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多种途径。

  ⑤、探索“感悟、积累、运用”的交合点及交合方式,构建有理论支撑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2、主要概念的阐释和界定

  ①、 “感悟”、“积累”和“运用”的内容:

  感悟,即感受领悟。“恍然大悟”、“涵咏品味,妙由心悟”是对感悟的形象描述。在教学中就是让学生知有所获,情有所感,理有所悟。

  积累,指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语言积累两方面。

  运用,指学生能把积累的语言在生活、学习中灵活的运用

  ②、 “感悟”、“积累”和“运用”的相互关系:

  感悟语言是基础,是前提;积累语言是准备,是保证;而运用语言才是终极目的。我们只有把语言的感悟、语言的积累、语言的运用有机地融和于阅读教学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教育教学公理、《纲要》《课标》的有关论述以及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丁有宽的“读写结合”,江苏李尊栋和李郭忠两位老师研究的“四读、四培养”等作为主要的理论依据。

  4、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对语文教学“三层次”的研究,主要目的就是要凸显语文本色,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注重对文本语言的“感悟”——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加强语言和知识的“积累”——厚实学生的底蕴;强化感悟积累后的“运用”——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说写能力。

  二、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一)、研究的基本方法

  1、研究的对象

  研究对象原为我校8个教学班,即本课题组8位执研教师所在的教学班。中途三位教师调离我校,又有一位教师参入研究,一年后,这位教师也调离我校。20xx年课题组横向发展,把研究成果向全校语文教师推广,课题研究普及全校。

  2、研究方法的运用

  本课题定位在对“感悟、积累、运用”语文教学三层次的研究,所以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为文献查阅为基础,实验法为主,调查法为辅,通过研究过程中的个案分析、实验数据统计、经验总结等手段进行研究。

  3、变量及其操作定义的具体界定:

  (1)、自变量

  ①、在实验教师中进行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具体方式:每月收集一定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名言警句,并熟记在心;每月开展课题小组的学习活动;上科研研讨课;参加实验设计等。

  ②、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精心设计并开展各种的教学活动。具体方式:

  鼓励学生进行摘抄、写读后感、做手抄报等,上用于交流展示的语文实践活动课,进行各种主题的语文竞赛等。

  (2)、因变量

  ①、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及教学能力的提高。

  ②、学生感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品词、品句、品读的能力;语言、生活积累;说写结合)

  ③、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语文学习能力。

  (二)、研究的主要过程

  1、参加本课题实验的人员:庾群若(副校长)、曾海霞(副教导主任、语文教研大组长)、彭素香(副教导主任)、江冰(语文教研组长)、黄彩琼(语文教师)。

  2、实验程序

  ①、研究实施前期阶段(20xx年9月——20xx年8月)

  召开课题开题,参加总课题组组织的培训班、观摩学习活动,转变执研教师教学观念;研究具体的研究目标,制定详细务实的实施方案;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原始资料;进行第一阶段相关内容的研究。

  ②、研究实施的中期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知识,结合教师自身课堂教学活动,结合学科教研活动,结合学校举办的课堂教学研讨、展示、竞赛等活动,积累研究事例和资料,根据研究的进展,进行阶段性总结。

  a、立足以人为本,构建课题管理机制。

  课题组以学校主管教学副校长为组长,按照“教导处——课题组——教师”的运行体系,层层分工,责任到人,制定完善的课题实施方案。

  b、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和知识。

  在调查中发现课题组成员对课题内容认识不足,为此,我们印发资料,采用组织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教师提升对“感悟、积累、运用”的理论认识,开拓视野,放飞思想,丰富研究的方法与途径,使课题研究深入、有机地展开。帮助教师提升科研理论水平,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为课题研究提供技术性的支持。

  科研结题报告·德育结题报告·课题结题报告·怎样写结题报告

  c、结合校本教研活动,开展课题研究

  近两年来我们结合校本教研活动,开展课题研究。促使教师能从平时课堂教育中反思,习以为常的工作状态,在课堂中带着研究的眼光,带着全新的理念走进新课程,实现由职业向专业的转变。

  ③、研究的总结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8月)

  整理各种资料,撰写结题报告,迎接结题工作。

  在课题研究中,多次组织教师到拉堡实验小学参观学习,吸取经验指导课题组开展研究;积极参加每一次总课题组举办的活动,活动结束之后写学习体会,或者开展“沙龙”研讨等等。

  三、研究的成果

  (一)、教师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课题实验使实验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不断更新,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他们在学校举办的各类赛教课中分获一、二、三等奖,彭素香老师获柳北区青年教师赛教课二等奖,董燕老师获柳州市的赛教课二等奖。同时,实验教师的教学理论和经验也不断丰富,撰写的十几篇论文、案例、教案分获国、省、市级一、二、三等奖。

  (二)、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语文学习能力得到长足的提高

  四年来,学生的阅读兴趣明显增强,阅读方法得当,阅读面及阅读量有了极大的提高。前测中,有50%的学生阅读兴趣不大,阅读是父母逼着读,为了完成作业而读;60%的学生只阅读卡通故事、动画故事、武侠小说、战斗故事等,而且只看情节,不重文采;70%的学生一、二个星期只看一本书,也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90%的学生没有阅读方法。而后测中,100%的学生都喜欢主动阅读,阅读面广泛,几乎涵盖所有体裁的文学作品,阅读量达到每周三本以上课外书籍;而且学生都能有意识地感悟生活、感悟文学作品、感悟名家名篇的表达方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养成了做读书笔记的习惯。通过“说真话、抒真情”系列训练,写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实验班学生的习作质量高,每学期作文比赛都能获前三名,远远超出对比班的习作水平。20xx年参加全国创新杯作文赛有四十多人获奖。

  (三)“教研”、“科研”一体化

  教师科研源于常规教学,因此,近两年课题研究向全校语文教师铺开,与常规教学水乳相融,同步进行。课题组还聘请原教科所副所长黄耀光老师做专业引领,开展了“周五研讨日”活动。全体语文教师围绕专题“语文教学的三层次感悟、积累、运用”进行教研,每一教研组先在组内备课——大组备课,专家指引——小组反思,再次备课——执教老师上课、听评课、反思——修改教案——在同行班内继续执教,反思——形成精品教案。例如《梅兰芳学艺》、《小露珠》、《乌鸦喝水》、《伊索寓言》等已形成我校的精品教案。“周五研讨日”受到老师们的极大欢迎和兄弟学校的关注。

语文教学结题报告2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针对低段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这一特点,教师的教学就应尽可能有趣味性,更多地吸引学生的眼球。纵观一些学校低段的语文教学,往往将重心过分集中于对字、词、句语言文字的训练,忽视比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而且教学方法形式单一,缺少趣味。这与低段学生最具模仿性,可塑性大的心理、生理特征不相适应,学生在幼儿园以游戏为主,在游戏中学习。而一进入小学,他们的学习活动急剧地转变为以纯学习方式进行。尤其是语文学习,入学第一课碰到的就是抽象、枯燥、难懂的汉语拼音,对于六七岁的学生来说难以识记,不少学生在幼儿园已接触过汉语拼音,因此大部分老师开展复习性的教学,这枯燥的拼音教学要持续一个月。学生学习缺少兴趣,常常处于被动接受。尽管老师借助各种媒体来吸引他们,还是难以让大部分学生在被动状态下达到或接近教学要求。

  因此让低年级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如果仅仅依靠多种媒体与各种方法显然无法达到这一目的。基于以上的现状,我们提出了“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渗透游戏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即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游戏教学,其关键在于建立开放的语文教学环境,实质则是着眼于人的发展,尊重学生主体性的需求。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还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此外,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由于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教师年龄偏大,教学设备不齐全,课堂存在着教学目标比较单一的现状——认知目标几乎成了教学的唯一目标,忽视了情意目标,以及指向学生的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和交往意识诸方面的目标,忽视了教学目标的素质化。教学过程比较简单——教师教的过程总是占据着大部分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学的过程少得可怜或只是形式而已,教师仍然顽强地固守着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语文教育的过程也便成了学生跟着教师去构建完整的知识系统的过程,语文的应用能力、学习语文的态度被粗暴地淡化了、忽略了、抹杀了。加上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预设各种自认为合理的环节和问题去填满一堂课,粗暴地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许多有价值的发现被埋没了,思想的火花被掐灭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发言的热情逐步丧失,各种语文能力也随之下降,使学生产生厌倦甚至抗拒。

  三、研究的目标与思路

  (一)、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诵读、收集、创编儿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 探索游戏与语文教学的最佳结合点,让语文课堂成为有趣的课堂,让乐学进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语文是快乐的。

  3.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研究的思路

  1.随课教学。根据低年级语文新教材安排了大量儿歌、韵文,我们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诵读感受儿歌语言美。

  2.专项训练。虽然低年级语文新教材安排了大量儿歌、韵文,但教材里这些内容低段学

  生不能及时的掌握,我们应采取游戏教学,尽量创造各种环境,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游戏角色中去。在教法上应多样化,用富于情趣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游戏兴趣,以达到游戏教学的目的。

  3.搭建平台。游戏教学能把基本的教学过程和孩子在游戏中体验到的快乐情感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任务和内容通过多样化游戏活动表现出来,这就激发了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为他们的认知提供了阶梯,为孩子们不同的爱好、特长及其他潜力的表现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四、观点的展开

  (一)、利用儿歌、巧解拼音难点

  儿歌有一定的情趣,而且节奏明快,能克服拼音学习中的枯燥和单调。在教学中让孩子们编唱儿歌,不仅使学生的口齿得到锻炼,纠正了错误的读音,提高了发音的质量,而且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并在无意中认识了汉字,学起来也比较轻松。

  1、“ei”的联想

  小朋友们刚接触拼音,对复韵母既难记住又显得枯燥,所以在拼音教学中,把儿歌引入课堂,记忆变得容易,教学也变得有趣味。如教“ei”这个复韵母,学生一时难以把握它的读音及音形,就编了这样一首儿歌:

  小鸟飞飞,爱喝咖啡(fei)。

  e 前i后,干了一杯 (bei)。

  这样一编,学生不但易记,而且学得快活。

  2、“ing”的故事

  虽然教材安排了大量的彩色情境图,有利于学生的形象思维,但终究所及有限,特别是浙江方言前后鼻音不分等问题无法解决,所以教学要在重点、难点处下功夫。譬如“ing”这个后鼻韵母的教学,容易与“in”混淆,我们就写了这首儿歌:

  天上一颗星(xing),树上一只鹰(ying),

  墙上一颗钉(ding),地上一块冰(bing)。

  学生一读就记住了ing的读音,也知道了这几个常用字都是后鼻韵母ing。

  通过儿歌教学,学生不仅可以记住拼音字母的音、形,而且还创设了一种充满韵律的课堂氛围,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说唱,在流动的节奏感中不但感受了美,培养了语感,而且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巧用儿歌、理顺字词形义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为主,识字量大,内容也较为枯燥。因而,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辛苦,又很快进入遗忘曲线的定率。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根据低段学生的注意规律和爱玩、好动、做事没耐心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儿歌教学这块阵地,采用一些富有童趣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中愉快识字。

  1、单字“拆拆拆”

  新教材仅一、二年级就要求学生掌握1200多个汉字,占小学识字量的一半,有的字还很难,在老教材要三、四年级才会出现。怎么让学生较快地记住这些方块字呢我采用了生字跟生动形象的儿歌相结合的方法:

  如“爽”字:大字腰身四把叉

  “品”字,上下左右全是嘴

  一个人什么字(大);两个人呢(从或天)

  上十对下十,日头对月亮(朝)

  二小二小,头上长草(蒜)

  如此富有想象与充满乐趣的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自学生字的兴趣,而且丰富了他们的语言,训练了他们的思维。

  2、生字“串串串”

  有时一篇课文生字较多,为了让学生更快掌握所学生字,就把整篇课文的生字串编成一首儿歌,学生学起来就轻松多了。如一年级下册《识字2》中的生字有:洗、认、扫、真、父、母共六个,小结时编了这么一首儿歌:

  小朋友,有诚心,帮同学,可认真;

  小朋友,真乖巧,听父母,记得牢;

  小朋友,爱劳动,洗衣裤,把地扫。

  要自强,先自立,个人事,宜自理。

  这样教学不但让孩子掌握了生字,同时也进行了情感熏陶。

  (三)、妙用儿歌、助推阅读深入

  在整个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积累语文知识的保证,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更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但对于低段孩子来说,要掌握文本中所有的生字,把握好文本的内涵,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为了学习的实效性,我把儿歌与文本相结合,效果不错。

  1、教学中的“放大镜”

  有位教育家说过:“低年级的课文只是为了识字创造更广阔的语言环境。”因而,教师要注重在文本情境中识字。文本情境识字就是把同样的字放在不同的语境中,反复呈现,让学生多次认读,正所谓:一回生,二回熟。一年级下册《识字4》中的动物名称是需要学生掌握的,为了巩固识字教学,我把这些小动物串编成一首韵语:

  虫字旁,昆虫多:

  小蜻蜓,像飞机;小蝴蝶,穿花衣。

  虫字旁,有动物:

  小蝌蚪,水中游;小蚯蚓,地里钻;

  小蚂蚁,爱劳动;小蜘蛛,忙结网。

  通过对这则韵语的学习,学生不但知道了虫字旁的字表示昆虫,而且也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美。

  2、教学中的“三棱镜”

  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慢慢地可以对学生进行概括能力的培养,为中高段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在教学《棉鞋里的阳光》时,本文的中心是尊敬长辈,孝敬老人,体贴父母,要让学生真正体会是非常难的。怎样才能让孩子感性地去领会,并做到呢在课终结时,我们师生共同编了一首这样的儿歌:

  小小手,爱劳动,能写算,会画图,

  帮爸妈,做家务,好孩子,人人夸。

  学生只要读一读,不需老师花大力气进行讲解,就能领悟文本的中心。

  五、课题研究成果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渗透游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进行一年多来,在反复的学习、实践、研究、探索、总结中,在游戏教学内容的拓展,指导方法的创新,课堂模式的构建等领域,获得了不少的经验和体会,老师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语文教学中渗透游戏的无穷魅力。

  (一)、拓宽了语文教学的内容空间

  设计出符合语文游戏教学特点的,既让学生喜欢又能给学生提供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是做好语文教学的前提。一年多来,随着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渗透游戏的实践研究的开展,

  语文各种教学内容的游戏活动也开展起来,积累了很多的语文游戏教学方案:

  1、竞赛游戏类

  学生争强好胜,喜欢斗志斗勇,在竞赛活动中,不仅有学生的团队合作,还有胜利后的兴奋,失败后的沮丧。这种竞赛有语文识字课中开展,如:男生与女生进行比赛、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同学与同学之间进行比赛等等。比赛内容如看看在相同时间内看谁记住的'生字多、看谁的记字的方法好

  2、趣味游戏类

  游戏是小学生的最喜欢的活动

  之一,生动有趣的游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玩的积极性,进而调动学生极大的说的积极性和写的积极性。在游戏过程中,学生是快乐的,自由的,体验是真切的,语言是流畅的。游戏往往简单易玩、参与面广,这种竞赛有语文口语交际课开展,如:吹气球(羽毛)、画鼻子、传话、组词成句、当模特

  3、标调游戏类

  标调游戏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标调方法,而且还创设了一种充满韵律的课堂氛围,学生一边拍手,一边念标调儿歌,在流动的节奏感中不但感受了美,培养了语感,而且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因此在教学拼音标调时我们就设计 “标调游戏”。如教师把ɑ、o、e、i、u、ü这六个单韵母卡片发给学生,学生每人持一个韵母按顺序排好,老师指着它们教儿歌:“ɑ,o,e,i,u,ü,他们是六兄弟,标声要找老大,老大不在找老二,一直找到小弟弟。”再教给一段顺口溜:“iu字母真特殊,标声标调找小u。”

  (二)、总结了语文游戏教学的基本操作要领

  1、人人参与游戏

  教师要设计学生乐于参加的语文教学游戏。把所有学生引入语文游戏教学中来,让所有学生投身游戏,在游戏中学习拼音,学习生字、掌握难以记忆的知识,获得真切的体验,接受游戏的馈赠。

  2、人人获得体验

  语文游戏教学以情感体验为中介,使学生在也游戏中获得快乐、愉悦,享受到快慰和满足,获得充分的情感渲泄。使诸多情感体验成为学生乐于游戏乐于学习语文的内驱力。

  3、人人展示自己

  低段语文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主要目标,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感受作品中的生动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同时在实验班教室里布置两块“儿歌飘香”专栏,定期展示孩子课外搜集或创编的儿歌,让他们读读、背背。给孩子们搭建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

  (三)、建立了“游戏为主”的语文教学课堂

  由于我们关注到游戏是儿童认知思维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的课堂,不再是纯语文知识的技术操练,不再简单地传授语文知识。而是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拼音、识字等教学的指导新形式。

  1、快乐游戏,活跃课堂

  心理学研究证明:当学生对学习感到心里自由时,其思想上的压抑负担就会减少,学习就能排除外界干扰,处于积极能动的状态。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教师可以精细设计一些游戏,努力创设让学生感到轻松的学习情境,寓教于趣。

  如在拼音教学时,采取多种游戏方法进行教学。“拍苍蝇”游戏:让学生手拿教师自制的拍子,两人比赛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拍到老师、或同学所指出的音节或字母;“找朋友”游戏:教师将制好的声母卡片和韵母卡片发给学生,老师念出音节后,拿着组成这个音节声韵母卡片的两名学生,迅速的将音节拼在一起。如;一个说:“我是声母x,”另一个说:“我是韵母ing ,”齐说:“我们合起来是xing.”。拼的对,说的对,全班同学就有节奏地鼓掌表示祝贺。

  如在教学《棉鞋里的阳光》时,本文的中心是尊敬长辈,孝敬老人,体贴父母,要让学生真正体会是非常难的。怎样才能让孩子感性地去领会,并做到呢在课终结时,我们师生共同编了一首这样的儿歌:

  小小手,爱劳动,能写算,会画图,

  帮爸妈,做家务,好孩子,人人夸。

  学生只要读一读,不需老师花大力气进行讲解,就能领悟文本的中心。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不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掌握了知识,而且也使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导编儿歌、活跃课堂

  根据低段学生活泼好动,最具模仿性的这一特点,我们尝试着用“赏读—模仿—创编”三步在低段学生中开展创编儿歌活动。

  a、善编儿歌

  新课标中提到语文教学要“教结构,用结构”,学完课文后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试编,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如学了《夸家乡》这篇课文,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的编写欲望很高,编的儿歌生动活泼,富有创意。不信,你读一读吧!

  家乡风光无限好,听我把她表一表。

  溪水清清鱼儿游,鲜花朵朵蜜蜂恋,

  四季果蔬样样有,绿色产品放心吃。

  乡村大门永远开,欢迎您到衢州来。

  编好后小朋友可高兴啦!这是他们智慧的结晶,他们体验到了成功带来的快乐,对创作童谣充满了热情,同时增强了学好语文的信心。

  b、乐编儿歌

  写作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在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动物,美好的情感,充满生机的春天,在地上爬行的西瓜虫,飞进教室的蝴蝶,一次精彩的比赛,借东西给同学点点滴滴,都在学生的心理装着。教师要善于发现,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把有趣的人、事、物编成儿歌。

  有一次,我们正在上课,一只小鸟在窗外的树上叫个不停,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一下子就把视线转移到了窗外,对我所教的内容毫无兴趣可言。面对此景,我灵机一动,叫大家就鸟叫编一首儿歌,看谁编得好。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凑成了现在班里孩子喜欢唱的《小鸟、小鸟》:

  小鸟小鸟,请你不要吵,我们上课了。

  小鸟小鸟,请你轻一点儿,千万别打搅。

  小鸟小鸟,请你快睡觉,我们学习很重要。

  还挺不错的呢!平时,我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及时编成儿歌记录下来。有位小朋友,看到下着的大雨,编了这样一首有趣的儿歌:

  雨娃娃,闯祸啦!

  把雷公公的宝贝打碎啦!

  雷公公扯起了嗓门,举起了大锤,

  轰隆隆,吓坏了雨娃娃,噼噼啪啪往下砸。

  你瞧,一首首明快、动听有韵律的儿歌充满了童趣,充满了生机,多有意思呀!

  (四)、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

  课题组成员均是一线老师,他们是教育教学实践者,他们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有着切身的体会,因此课题组老师将课题研究与常规教学相结合,带着科研的意识、态度、方法进课堂,首先组织的教学内容尽可能适合班级学生,为学生发展提供较为广阔的空间。

【语文教学结题报告2篇】相关文章:

1.语文教学结题报告

2.中学语文结题报告

3.初中语文结题报告

4.语文课题结题报告

5.【荐】初中语文结题报告

6.科研结题报告

7.小学数学结题报告

8.结题工作报告格式

上一篇:建筑工程专业社会实践报告 下一篇:基层团组织建设自查报告
语文教学结题报告2篇

语文教学结题报告

2021-07-28 报告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学结题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学结题报告1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展开后,语文教师开始深入思考自己的教学观念与行为,逐步认识到语文教学根本任务在于“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可见,要实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总目标,离不开学生亲身参与语文实践活动,感悟语言材料中的人文内涵,积累、内化语言,从而获得提高。在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感悟、积累、运用能力的发展,已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研究方向。

  但实际教学中,语文课堂存在两种倾向:

  1、把语文课上成语言分析文字训练课。

  2、架空语言材料,一味“创新”。

  无论哪种倾向,学生多难于真正感受语言的美。究其原因,可思考几方面因素:教师是否准确把握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否认识到学生必须成为语言学习的主体,以及实施“感悟、积累、运用”语文教学模式与方法等。

  从语文教育的特点看,语文课程人文内涵丰富和实践性强,并对识字写字、思维发展等多方面形成影响。《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语言、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语言的认识是一个“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在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中,要避免繁琐多余的内容分析,转向“感悟、积累、运用”——这个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途径。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能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情感是语文教学的根”,在情移心动的前提下,易于他们自觉进行知识、情感积累、语言内化。有积累作为基础,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才可能得到更快的提高。由此也看出,“感悟、积累、运用”具有学习的层递性,构成了语文教学中逐级推进的课堂教学“三层次”。

  课改关注教学中的三个纬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语文教学中的“感悟、积累、运用”不仅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同时也在尊重学习者主体地位这一点上与三个纬度是相同的。能力是以知识为基础,知识的点滴积累,决定着能力的逐步形成:知识塔基的宽度和厚度,决定着能力金字塔的高度和强度。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华晔”(韩愈《答李翊书》)说的是同一道理。学生在对文本积累、感悟、运用的同时,文本中那鲜活的“生命形象”又促使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发展。传统语文教学非常重视学生对精点书面语言的感受和积累,在大量感受和积累的基础上才“开讲”。开讲,即对语言材料作些点评,旨在帮助学生领悟语言运用之妙。在讲的过程中,还重视学生的自悟,引导他们借助吟咏,从而“披文入情,缘情语文”。现代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的背诵量达到了课本的4、5倍时,才有可能形成语文教学的一条途径,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

  我校语文教研组因而提出了《关于“感悟、积累、运用”语文教学三层次研究》这样一个顺应时代潮流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主要概念的阐释和界定

  1、研究的主要内容:

  ①、如何通过科研促进教师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提高教师的素质。

  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构建乐学机制,使学生从苦学变为乐学语文。

  ③、从大量的阅读入手,探索促进学生感悟、积累的方法并规范学生语言积累,为内化和迁移语言打下基础。

  ④、探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增强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多种途径。

  ⑤、探索“感悟、积累、运用”的交合点及交合方式,构建有理论支撑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2、主要概念的阐释和界定

  ①、 “感悟”、“积累”和“运用”的内容:

  感悟,即感受领悟。“恍然大悟”、“涵咏品味,妙由心悟”是对感悟的形象描述。在教学中就是让学生知有所获,情有所感,理有所悟。

  积累,指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语言积累两方面。

  运用,指学生能把积累的语言在生活、学习中灵活的运用

  ②、 “感悟”、“积累”和“运用”的相互关系:

  感悟语言是基础,是前提;积累语言是准备,是保证;而运用语言才是终极目的。我们只有把语言的感悟、语言的积累、语言的运用有机地融和于阅读教学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教育教学公理、《纲要》《课标》的有关论述以及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丁有宽的“读写结合”,江苏李尊栋和李郭忠两位老师研究的“四读、四培养”等作为主要的理论依据。

  4、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对语文教学“三层次”的研究,主要目的就是要凸显语文本色,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注重对文本语言的“感悟”——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加强语言和知识的“积累”——厚实学生的底蕴;强化感悟积累后的“运用”——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说写能力。

  二、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一)、研究的基本方法

  1、研究的对象

  研究对象原为我校8个教学班,即本课题组8位执研教师所在的教学班。中途三位教师调离我校,又有一位教师参入研究,一年后,这位教师也调离我校。20xx年课题组横向发展,把研究成果向全校语文教师推广,课题研究普及全校。

  2、研究方法的运用

  本课题定位在对“感悟、积累、运用”语文教学三层次的研究,所以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为文献查阅为基础,实验法为主,调查法为辅,通过研究过程中的个案分析、实验数据统计、经验总结等手段进行研究。

  3、变量及其操作定义的具体界定:

  (1)、自变量

  ①、在实验教师中进行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具体方式:每月收集一定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名言警句,并熟记在心;每月开展课题小组的学习活动;上科研研讨课;参加实验设计等。

  ②、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精心设计并开展各种的教学活动。具体方式:

  鼓励学生进行摘抄、写读后感、做手抄报等,上用于交流展示的语文实践活动课,进行各种主题的语文竞赛等。

  (2)、因变量

  ①、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及教学能力的提高。

  ②、学生感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品词、品句、品读的能力;语言、生活积累;说写结合)

  ③、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语文学习能力。

  (二)、研究的主要过程

  1、参加本课题实验的人员:庾群若(副校长)、曾海霞(副教导主任、语文教研大组长)、彭素香(副教导主任)、江冰(语文教研组长)、黄彩琼(语文教师)。

  2、实验程序

  ①、研究实施前期阶段(20xx年9月——20xx年8月)

  召开课题开题,参加总课题组组织的培训班、观摩学习活动,转变执研教师教学观念;研究具体的研究目标,制定详细务实的实施方案;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原始资料;进行第一阶段相关内容的研究。

  ②、研究实施的中期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知识,结合教师自身课堂教学活动,结合学科教研活动,结合学校举办的课堂教学研讨、展示、竞赛等活动,积累研究事例和资料,根据研究的进展,进行阶段性总结。

  a、立足以人为本,构建课题管理机制。

  课题组以学校主管教学副校长为组长,按照“教导处——课题组——教师”的运行体系,层层分工,责任到人,制定完善的课题实施方案。

  b、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和知识。

  在调查中发现课题组成员对课题内容认识不足,为此,我们印发资料,采用组织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教师提升对“感悟、积累、运用”的理论认识,开拓视野,放飞思想,丰富研究的方法与途径,使课题研究深入、有机地展开。帮助教师提升科研理论水平,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为课题研究提供技术性的支持。

  科研结题报告·德育结题报告·课题结题报告·怎样写结题报告

  c、结合校本教研活动,开展课题研究

  近两年来我们结合校本教研活动,开展课题研究。促使教师能从平时课堂教育中反思,习以为常的工作状态,在课堂中带着研究的眼光,带着全新的理念走进新课程,实现由职业向专业的转变。

  ③、研究的总结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8月)

  整理各种资料,撰写结题报告,迎接结题工作。

  在课题研究中,多次组织教师到拉堡实验小学参观学习,吸取经验指导课题组开展研究;积极参加每一次总课题组举办的活动,活动结束之后写学习体会,或者开展“沙龙”研讨等等。

  三、研究的成果

  (一)、教师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课题实验使实验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不断更新,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他们在学校举办的各类赛教课中分获一、二、三等奖,彭素香老师获柳北区青年教师赛教课二等奖,董燕老师获柳州市的赛教课二等奖。同时,实验教师的教学理论和经验也不断丰富,撰写的十几篇论文、案例、教案分获国、省、市级一、二、三等奖。

  (二)、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语文学习能力得到长足的提高

  四年来,学生的阅读兴趣明显增强,阅读方法得当,阅读面及阅读量有了极大的提高。前测中,有50%的学生阅读兴趣不大,阅读是父母逼着读,为了完成作业而读;60%的学生只阅读卡通故事、动画故事、武侠小说、战斗故事等,而且只看情节,不重文采;70%的学生一、二个星期只看一本书,也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90%的学生没有阅读方法。而后测中,100%的学生都喜欢主动阅读,阅读面广泛,几乎涵盖所有体裁的文学作品,阅读量达到每周三本以上课外书籍;而且学生都能有意识地感悟生活、感悟文学作品、感悟名家名篇的表达方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养成了做读书笔记的习惯。通过“说真话、抒真情”系列训练,写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实验班学生的习作质量高,每学期作文比赛都能获前三名,远远超出对比班的习作水平。20xx年参加全国创新杯作文赛有四十多人获奖。

  (三)“教研”、“科研”一体化

  教师科研源于常规教学,因此,近两年课题研究向全校语文教师铺开,与常规教学水乳相融,同步进行。课题组还聘请原教科所副所长黄耀光老师做专业引领,开展了“周五研讨日”活动。全体语文教师围绕专题“语文教学的三层次感悟、积累、运用”进行教研,每一教研组先在组内备课——大组备课,专家指引——小组反思,再次备课——执教老师上课、听评课、反思——修改教案——在同行班内继续执教,反思——形成精品教案。例如《梅兰芳学艺》、《小露珠》、《乌鸦喝水》、《伊索寓言》等已形成我校的精品教案。“周五研讨日”受到老师们的极大欢迎和兄弟学校的关注。

语文教学结题报告2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针对低段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这一特点,教师的教学就应尽可能有趣味性,更多地吸引学生的眼球。纵观一些学校低段的语文教学,往往将重心过分集中于对字、词、句语言文字的训练,忽视比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而且教学方法形式单一,缺少趣味。这与低段学生最具模仿性,可塑性大的心理、生理特征不相适应,学生在幼儿园以游戏为主,在游戏中学习。而一进入小学,他们的学习活动急剧地转变为以纯学习方式进行。尤其是语文学习,入学第一课碰到的就是抽象、枯燥、难懂的汉语拼音,对于六七岁的学生来说难以识记,不少学生在幼儿园已接触过汉语拼音,因此大部分老师开展复习性的教学,这枯燥的拼音教学要持续一个月。学生学习缺少兴趣,常常处于被动接受。尽管老师借助各种媒体来吸引他们,还是难以让大部分学生在被动状态下达到或接近教学要求。

  因此让低年级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如果仅仅依靠多种媒体与各种方法显然无法达到这一目的。基于以上的现状,我们提出了“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渗透游戏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即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游戏教学,其关键在于建立开放的语文教学环境,实质则是着眼于人的发展,尊重学生主体性的需求。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还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此外,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由于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教师年龄偏大,教学设备不齐全,课堂存在着教学目标比较单一的现状——认知目标几乎成了教学的唯一目标,忽视了情意目标,以及指向学生的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和交往意识诸方面的目标,忽视了教学目标的素质化。教学过程比较简单——教师教的过程总是占据着大部分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学的过程少得可怜或只是形式而已,教师仍然顽强地固守着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语文教育的过程也便成了学生跟着教师去构建完整的知识系统的过程,语文的应用能力、学习语文的态度被粗暴地淡化了、忽略了、抹杀了。加上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预设各种自认为合理的环节和问题去填满一堂课,粗暴地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许多有价值的发现被埋没了,思想的火花被掐灭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发言的热情逐步丧失,各种语文能力也随之下降,使学生产生厌倦甚至抗拒。

  三、研究的目标与思路

  (一)、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诵读、收集、创编儿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 探索游戏与语文教学的最佳结合点,让语文课堂成为有趣的课堂,让乐学进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语文是快乐的。

  3.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研究的思路

  1.随课教学。根据低年级语文新教材安排了大量儿歌、韵文,我们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诵读感受儿歌语言美。

  2.专项训练。虽然低年级语文新教材安排了大量儿歌、韵文,但教材里这些内容低段学

  生不能及时的掌握,我们应采取游戏教学,尽量创造各种环境,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游戏角色中去。在教法上应多样化,用富于情趣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游戏兴趣,以达到游戏教学的目的。

  3.搭建平台。游戏教学能把基本的教学过程和孩子在游戏中体验到的快乐情感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任务和内容通过多样化游戏活动表现出来,这就激发了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为他们的认知提供了阶梯,为孩子们不同的爱好、特长及其他潜力的表现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四、观点的展开

  (一)、利用儿歌、巧解拼音难点

  儿歌有一定的情趣,而且节奏明快,能克服拼音学习中的枯燥和单调。在教学中让孩子们编唱儿歌,不仅使学生的口齿得到锻炼,纠正了错误的读音,提高了发音的质量,而且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并在无意中认识了汉字,学起来也比较轻松。

  1、“ei”的联想

  小朋友们刚接触拼音,对复韵母既难记住又显得枯燥,所以在拼音教学中,把儿歌引入课堂,记忆变得容易,教学也变得有趣味。如教“ei”这个复韵母,学生一时难以把握它的读音及音形,就编了这样一首儿歌:

  小鸟飞飞,爱喝咖啡(fei)。

  e 前i后,干了一杯 (bei)。

  这样一编,学生不但易记,而且学得快活。

  2、“ing”的故事

  虽然教材安排了大量的彩色情境图,有利于学生的形象思维,但终究所及有限,特别是浙江方言前后鼻音不分等问题无法解决,所以教学要在重点、难点处下功夫。譬如“ing”这个后鼻韵母的教学,容易与“in”混淆,我们就写了这首儿歌:

  天上一颗星(xing),树上一只鹰(ying),

  墙上一颗钉(ding),地上一块冰(bing)。

  学生一读就记住了ing的读音,也知道了这几个常用字都是后鼻韵母ing。

  通过儿歌教学,学生不仅可以记住拼音字母的音、形,而且还创设了一种充满韵律的课堂氛围,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说唱,在流动的节奏感中不但感受了美,培养了语感,而且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巧用儿歌、理顺字词形义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为主,识字量大,内容也较为枯燥。因而,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辛苦,又很快进入遗忘曲线的定率。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根据低段学生的注意规律和爱玩、好动、做事没耐心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儿歌教学这块阵地,采用一些富有童趣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中愉快识字。

  1、单字“拆拆拆”

  新教材仅一、二年级就要求学生掌握1200多个汉字,占小学识字量的一半,有的字还很难,在老教材要三、四年级才会出现。怎么让学生较快地记住这些方块字呢我采用了生字跟生动形象的儿歌相结合的方法:

  如“爽”字:大字腰身四把叉

  “品”字,上下左右全是嘴

  一个人什么字(大);两个人呢(从或天)

  上十对下十,日头对月亮(朝)

  二小二小,头上长草(蒜)

  如此富有想象与充满乐趣的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自学生字的兴趣,而且丰富了他们的语言,训练了他们的思维。

  2、生字“串串串”

  有时一篇课文生字较多,为了让学生更快掌握所学生字,就把整篇课文的生字串编成一首儿歌,学生学起来就轻松多了。如一年级下册《识字2》中的生字有:洗、认、扫、真、父、母共六个,小结时编了这么一首儿歌:

  小朋友,有诚心,帮同学,可认真;

  小朋友,真乖巧,听父母,记得牢;

  小朋友,爱劳动,洗衣裤,把地扫。

  要自强,先自立,个人事,宜自理。

  这样教学不但让孩子掌握了生字,同时也进行了情感熏陶。

  (三)、妙用儿歌、助推阅读深入

  在整个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积累语文知识的保证,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更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但对于低段孩子来说,要掌握文本中所有的生字,把握好文本的内涵,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为了学习的实效性,我把儿歌与文本相结合,效果不错。

  1、教学中的“放大镜”

  有位教育家说过:“低年级的课文只是为了识字创造更广阔的语言环境。”因而,教师要注重在文本情境中识字。文本情境识字就是把同样的字放在不同的语境中,反复呈现,让学生多次认读,正所谓:一回生,二回熟。一年级下册《识字4》中的动物名称是需要学生掌握的,为了巩固识字教学,我把这些小动物串编成一首韵语:

  虫字旁,昆虫多:

  小蜻蜓,像飞机;小蝴蝶,穿花衣。

  虫字旁,有动物:

  小蝌蚪,水中游;小蚯蚓,地里钻;

  小蚂蚁,爱劳动;小蜘蛛,忙结网。

  通过对这则韵语的学习,学生不但知道了虫字旁的字表示昆虫,而且也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美。

  2、教学中的“三棱镜”

  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慢慢地可以对学生进行概括能力的培养,为中高段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在教学《棉鞋里的阳光》时,本文的中心是尊敬长辈,孝敬老人,体贴父母,要让学生真正体会是非常难的。怎样才能让孩子感性地去领会,并做到呢在课终结时,我们师生共同编了一首这样的儿歌:

  小小手,爱劳动,能写算,会画图,

  帮爸妈,做家务,好孩子,人人夸。

  学生只要读一读,不需老师花大力气进行讲解,就能领悟文本的中心。

  五、课题研究成果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渗透游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进行一年多来,在反复的学习、实践、研究、探索、总结中,在游戏教学内容的拓展,指导方法的创新,课堂模式的构建等领域,获得了不少的经验和体会,老师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语文教学中渗透游戏的无穷魅力。

  (一)、拓宽了语文教学的内容空间

  设计出符合语文游戏教学特点的,既让学生喜欢又能给学生提供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是做好语文教学的前提。一年多来,随着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渗透游戏的实践研究的开展,

  语文各种教学内容的游戏活动也开展起来,积累了很多的语文游戏教学方案:

  1、竞赛游戏类

  学生争强好胜,喜欢斗志斗勇,在竞赛活动中,不仅有学生的团队合作,还有胜利后的兴奋,失败后的沮丧。这种竞赛有语文识字课中开展,如:男生与女生进行比赛、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同学与同学之间进行比赛等等。比赛内容如看看在相同时间内看谁记住的'生字多、看谁的记字的方法好

  2、趣味游戏类

  游戏是小学生的最喜欢的活动

  之一,生动有趣的游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玩的积极性,进而调动学生极大的说的积极性和写的积极性。在游戏过程中,学生是快乐的,自由的,体验是真切的,语言是流畅的。游戏往往简单易玩、参与面广,这种竞赛有语文口语交际课开展,如:吹气球(羽毛)、画鼻子、传话、组词成句、当模特

  3、标调游戏类

  标调游戏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标调方法,而且还创设了一种充满韵律的课堂氛围,学生一边拍手,一边念标调儿歌,在流动的节奏感中不但感受了美,培养了语感,而且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因此在教学拼音标调时我们就设计 “标调游戏”。如教师把ɑ、o、e、i、u、ü这六个单韵母卡片发给学生,学生每人持一个韵母按顺序排好,老师指着它们教儿歌:“ɑ,o,e,i,u,ü,他们是六兄弟,标声要找老大,老大不在找老二,一直找到小弟弟。”再教给一段顺口溜:“iu字母真特殊,标声标调找小u。”

  (二)、总结了语文游戏教学的基本操作要领

  1、人人参与游戏

  教师要设计学生乐于参加的语文教学游戏。把所有学生引入语文游戏教学中来,让所有学生投身游戏,在游戏中学习拼音,学习生字、掌握难以记忆的知识,获得真切的体验,接受游戏的馈赠。

  2、人人获得体验

  语文游戏教学以情感体验为中介,使学生在也游戏中获得快乐、愉悦,享受到快慰和满足,获得充分的情感渲泄。使诸多情感体验成为学生乐于游戏乐于学习语文的内驱力。

  3、人人展示自己

  低段语文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主要目标,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感受作品中的生动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同时在实验班教室里布置两块“儿歌飘香”专栏,定期展示孩子课外搜集或创编的儿歌,让他们读读、背背。给孩子们搭建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

  (三)、建立了“游戏为主”的语文教学课堂

  由于我们关注到游戏是儿童认知思维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的课堂,不再是纯语文知识的技术操练,不再简单地传授语文知识。而是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拼音、识字等教学的指导新形式。

  1、快乐游戏,活跃课堂

  心理学研究证明:当学生对学习感到心里自由时,其思想上的压抑负担就会减少,学习就能排除外界干扰,处于积极能动的状态。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教师可以精细设计一些游戏,努力创设让学生感到轻松的学习情境,寓教于趣。

  如在拼音教学时,采取多种游戏方法进行教学。“拍苍蝇”游戏:让学生手拿教师自制的拍子,两人比赛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拍到老师、或同学所指出的音节或字母;“找朋友”游戏:教师将制好的声母卡片和韵母卡片发给学生,老师念出音节后,拿着组成这个音节声韵母卡片的两名学生,迅速的将音节拼在一起。如;一个说:“我是声母x,”另一个说:“我是韵母ing ,”齐说:“我们合起来是xing.”。拼的对,说的对,全班同学就有节奏地鼓掌表示祝贺。

  如在教学《棉鞋里的阳光》时,本文的中心是尊敬长辈,孝敬老人,体贴父母,要让学生真正体会是非常难的。怎样才能让孩子感性地去领会,并做到呢在课终结时,我们师生共同编了一首这样的儿歌:

  小小手,爱劳动,能写算,会画图,

  帮爸妈,做家务,好孩子,人人夸。

  学生只要读一读,不需老师花大力气进行讲解,就能领悟文本的中心。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不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掌握了知识,而且也使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导编儿歌、活跃课堂

  根据低段学生活泼好动,最具模仿性的这一特点,我们尝试着用“赏读—模仿—创编”三步在低段学生中开展创编儿歌活动。

  a、善编儿歌

  新课标中提到语文教学要“教结构,用结构”,学完课文后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试编,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如学了《夸家乡》这篇课文,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的编写欲望很高,编的儿歌生动活泼,富有创意。不信,你读一读吧!

  家乡风光无限好,听我把她表一表。

  溪水清清鱼儿游,鲜花朵朵蜜蜂恋,

  四季果蔬样样有,绿色产品放心吃。

  乡村大门永远开,欢迎您到衢州来。

  编好后小朋友可高兴啦!这是他们智慧的结晶,他们体验到了成功带来的快乐,对创作童谣充满了热情,同时增强了学好语文的信心。

  b、乐编儿歌

  写作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在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动物,美好的情感,充满生机的春天,在地上爬行的西瓜虫,飞进教室的蝴蝶,一次精彩的比赛,借东西给同学点点滴滴,都在学生的心理装着。教师要善于发现,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把有趣的人、事、物编成儿歌。

  有一次,我们正在上课,一只小鸟在窗外的树上叫个不停,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一下子就把视线转移到了窗外,对我所教的内容毫无兴趣可言。面对此景,我灵机一动,叫大家就鸟叫编一首儿歌,看谁编得好。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凑成了现在班里孩子喜欢唱的《小鸟、小鸟》:

  小鸟小鸟,请你不要吵,我们上课了。

  小鸟小鸟,请你轻一点儿,千万别打搅。

  小鸟小鸟,请你快睡觉,我们学习很重要。

  还挺不错的呢!平时,我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及时编成儿歌记录下来。有位小朋友,看到下着的大雨,编了这样一首有趣的儿歌:

  雨娃娃,闯祸啦!

  把雷公公的宝贝打碎啦!

  雷公公扯起了嗓门,举起了大锤,

  轰隆隆,吓坏了雨娃娃,噼噼啪啪往下砸。

  你瞧,一首首明快、动听有韵律的儿歌充满了童趣,充满了生机,多有意思呀!

  (四)、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

  课题组成员均是一线老师,他们是教育教学实践者,他们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有着切身的体会,因此课题组老师将课题研究与常规教学相结合,带着科研的意识、态度、方法进课堂,首先组织的教学内容尽可能适合班级学生,为学生发展提供较为广阔的空间。

【语文教学结题报告2篇】相关文章:

1.语文教学结题报告

2.中学语文结题报告

3.初中语文结题报告

4.语文课题结题报告

5.【荐】初中语文结题报告

6.科研结题报告

7.小学数学结题报告

8.结题工作报告格式

上一篇:建筑工程专业社会实践报告 下一篇:基层团组织建设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