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实习报告

2021-07-12 报告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城市实习报告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城市实习报告 篇1

  2月19日,我在盐城市明达中学开始了实习教师的生涯。一个多月的实习,我受益匪浅。

  实习内容主要是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此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工作。既然是实习教师,语文教学自然是重点。

  我实习的班级——高二(10)班,是一个很优秀的班级,他们的语文老师,也就是我的指导老师同时还是校长办公室的主任,颇受关注,他们使用的又是我所不熟悉的新教材,这些都让我颇感压力,因为我作为他们的实习老师,总是要给他们上课的。怎样才能上好课,怎样才能教好他们,正是我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迫切的问题。

  思考之后,我决定先从指导老师的上课风格入手。既然指导老师教的这么成功,学习他的方法、吸收他的经验自然是一条捷径。实习开始的两周,我便专心听指导老师的课,揣摩他的教学风格。指导老师也很负责,很热心地告诉我怎么听课,在课堂上如何观察学生,如何针对不同的情况作出适当的反应,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总的来说呢,指导老师的教学风格是把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用他的话说就是一节课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在听都能听明白都能学到东西,这堂课就算成功了。至于如何把话语权交给学生,主要就是采用教师点拨法,即设问析疑。所谓设问析疑,是教师首先由一篇课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分析疑问并由此转入另一问题,最后把学生引导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中。通过这种设问析疑,在加上适当的讨论,某些课文再结合文体特点,采用品味法、朗读法进行教学。法国教育学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怎么去激励、唤醒、鼓舞听课者呢?让他们参与课堂,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惟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的融入课堂,惟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才会有所提高。设问析疑无疑是一个较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的一种的教学模式。经过多次实践,我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颇多好处,具体的说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鼓励学生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总的说来设问析疑可充分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学生的主动性。

  在听课的同时,我也对班上学生语文水平进行了调查。通过作文的批改再加上自习时间和课下时间的了解,得知这个班的语文水平还可以,且全班的学习氛围很好,课堂纪律和作文上交情况都很好,学生课前预习也很自觉,更重要的是他们讨厌传统的语文教学,他们不喜欢老师垄断课堂。显然,指导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十分适合他们的。

  新教材也是我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新课改强调的是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无疑,新教材的指导思想肯定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指导老师在课余还教我如何去研究教材,如何去备课。他要求我先熟悉课本,然后在课本中挑选几篇我认为对学生有帮助,或者与高考相关的文章,去编写教学案。要挑选对学生有帮助的,或者与高考相关,这就要求我了解学生的需要,了解高考的要求和趋势,工程量可谓浩大,但不可否认这是必须的。好的教学当然是能够满足学生需要的教学,这种需要可能是现实的参加高考的需要,也可能是解决学生关于生活、关于人生的迷惑的需要,而满足后面一种需要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是很重要的,当然,前一种需要也是不可忽视的,毕竟这是一个极其现实的问题,不是单单一个“应试教育”的指责所能逃避的。了解了学生的需要,高考的形势之后,便开始着手编写教学案。指导老师告诉我,教学案是教师和学生一起使用的,不同于一般的备课,除了要体现教学思路,还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教学案中的问题应该是具有启发性的,对理解课文、感受作者写作意图起关键作用的。教学思路不是大问题,这些启发性问题的设置就大有学问了,不仅要对教材十分熟悉,有透彻的理解,还要有自己的独特感悟,十分地费脑筋。

  在备课方面,指导老师也给了我讲述了一些注意事项。备课时,不要巨细无遗,那样在上课的时候可能很难找到要讲的东西,最好只是提纲挈领的一些东西,再补充一些重要的关键性的知识,具体的用到的知识,自己应该十分熟悉,记在脑中。上课的时候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根据课堂的进展情况,适时调整教学。

  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我在语文教学这个方面的实习可以说还是成功的。

  班主任工作也是实习的一个重要方面。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教育者,也是一个班级的设计者,除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外,还负责沟通协调好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可谓任重道远。班主任的工作真的是十分烦琐的,事无巨细,都要过问。早上要很早到班级检查早读情况,还要做好考勤工作,在别的老师上课期间,还要不时到班级外面转上一圈,检查学生的上课情况,有时候还要帮助任课教师维持班级秩序,这些都是班主任每日必修的

  功课。此外,班主任还要指导班干组织班会活动,指导班级活动的开展,同时也起着沟通学校和学生的桥梁作用。在实习期间,我除了学习、实习那些每日的必修课,也曾指导组织过一次班会活动,主题就是“感动中国20xx”。首先是让大家观看cctv“感动中国20xx”的视频录像,然后由学生发言,谈谈他们的感想,然后让他们把自己的感想写成文章。看着他们交上来的作文,我想这次班会是成功的,每个同学都得到了一些感动,受到了触动。

  因为指导老师是校长办公室主任,我的办公桌也被安排在校长办公室里。没课的时候,也会帮忙做一些工作,比如复印、传达一些文件,办公室里没人的时候帮着接接电话,遇到工作繁忙的时候,也帮着接待来访的人,布置会场等。虽然都是很琐碎的,没有什么实质技术含量的工作,但我却在这些工作中学到很多实际有用的东西,可以算是我实习的意外收获吧。

城市实习报告 篇2

  尊敬的XX领导:

  实习题目:学习规划设计单位实际工作项目设计过程

  实习目的:运用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来了解城市规划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加深对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认识,将理论联系于实践,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为成功走向社会做准备。于是,本学期我们进入了实习阶段:

  1、通过这次实习,使我们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城市规划相关工作的意义,熟悉现行业单位方案设计方法和规划实务操作技能,使学生对城市规划相关工作实践有较全面的感性认识。

  2、通过这次实习,使我们进一步消化和掌握已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检查我们对学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也检查了我们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和应变能力。

  3、通过这次实习,培养了我们实践中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和计算机绘图技能,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为今后较为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4、通过此次实习,不仅提高我们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还培养了我们事实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踏实、谨慎、认真的工作态度,给帮助我们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组织纪律观念。

  实习时间:20xx年2月—20xx年7月

  实习地点:上海理想空间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实习的部门或岗位:规划设计部规划实习生

  实习的内容和过程:

  一、实习概述:

  对于学习了差不多四年城市规划专业的我们,可以说对城市规划设计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所有有关城市规划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们基本也都有所涉猎。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做些实际项目,那我们也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

  以前,我总以为自己的规划设计理论知识扎实较强,计算机绘图能力比较熟练,设计也如所有工作一样,掌握了规律,照芦葫画瓢准没错,规划设计时可以借鉴一些成功的案例,那么,当一名合格的城市规划设计人员应该没问题了。现在才发现,城市规划设计其实更讲究的是它与实际紧密结合性和可操作性。离开现场实际情况,其它一切都为零,设计不只是一味的绘图,更不是一味的照抄照搬。

  自从20xx年2月开始,我在上海先后进入两家公司进行工作,均是在规划设计部以实习生的职位在岗工作。在了解城市规划设计的基础工作后,对城市规划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接触,也使我意识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

  其实刚出去实习的心态是浮躁的。过完年第一次到上海,也是我第一次出去找工作过独立的生活。或许是因为自己简历准备充足,工作找起来并不麻烦,第一家面试就可以直接工作。但是“得到的不知道珍贵,失去了才知道其价值”。我只是想多面试几家公司看看待遇和公司情况,这样就和几个差不多的公司失之交臂。

  我第一份工作是在中联城建筑规划设计事务所开始的。面试的时候,我们BOSS亲自面试,问了很多关于专业的问题后,开始了一个重要的环节——两小时快题设计。其实手绘是自己的弱项,这个我也很清楚,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表达不好,我就尽量用语言来说服他。规划设计,其实并不完全在于你是否会手绘,好的设计思路也是一个亮点,但是需要的是能够表达出来并且让对方接受这才是一个不错的方案。否则,也只有自己的水平,跟着BOSS也只能绘图(手绘和语言表达都不怎么样的)。

  周三上午,我提前到达面试地点,但是由于公司没有到上班时间,我就一个人在工作单位所在的那个社区——杨浦SOHO转了一圈,熟悉了一下环境。而我所做的快题设计题目则正是一个综合社区的设计。于是,比葫芦画瓢,我就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三里屯SOHO社区中的地上地下设计模式,借鉴了其中可取之处,不到一个小时,就画出了草图方案。我并没有太过深化细部,只是表达了设计图纸的基本信息和所设计建筑的体块与造型。然后找到BOSS说出了自己的设计构思以及借鉴本社区的一些精华之处,也许借鉴这才是真正的亮点。善于观察和借鉴已有的成功案例,对设计专业工作人员是必须的能力,也是我们在以后工作中经常采用的方法。

  工作一开始,或许是浮躁,感觉自己学不到想要学习的东西,整天接触的只不过是一些没人干的杂务工,整天没有老板和总工安排任务,只是从其他地方要过来一些案例和PPT,整天的浏览,然后看看网页。工作的心是焦急的,耐性也是经不起考验的。情急之下,就再次的开始了寻找工作的历程,到第二家公司——上海匠人建筑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工作。通过找工作,换工作,接触实际工作,我认为“放低姿态,放平心态,提高要求”,才能真正的在自己的岗位上持之以恒,干出成就。

  二、实习过程:

  刚开始的时候,由于自己对规划实务不是很了解,虽然在校期间跟着老师做了一段实际规划项目,但是对于单位的一些程序和BOSS的一些想法不是很了解。所以刚开始的工作进度是比较慢的,但是在总工的带领指导下,同事的帮助下,很快的对需要做的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实习过程中,我们公司做的主要都是内蒙古的一些项目,而我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用计算机修改图纸和把其他的一些手绘图纸的矢量化。规划设计本身就是一个反复修改的过程,甲方不断的提出修改意见,公司不断的调整设计方案,而我也就是在不断的重复修改工作。总工一般不上机操作,指导我们把他的手绘方案在电脑中用最好的效果表达出来。我找了很多参考图片,也让其他同学帮我找了很多比较不错的图片作为参考。因为自己本身不知道什么好看,那就只能找一些公认比较漂亮的图片作为参考,开始就模仿别人的效果。

  我们的工作过程中主要是用CAD,PS,AI,SketchUp,湘源控规等绘图软件。经过工作之后,才知道什么叫天外有天,我们总工的软件操作熟练程度比我们要快上好多倍,而且他在外企已有三年的工作经验,工作期间也是和我们一样从基本开始。他不仅能够熟练的运用多种常用的绘图软件,还给我们介绍了几种我们以前根本没有听说过的英文软件和操作技能。用他的话说:“规划设计本身就是一个在积累经验的过程,开始时候都是从基本工开始的,等真正有了工作经验自己的身价也就上去了。”这句话虽然朴实无华,但却是事实,同时也让我对自己产生了反思,对第一次换工作的冲动感到后悔。一个人的认知程度,本身就是在随着我们逐渐的成长在不断的加深。而一个人取得的成就也是在不断的付出之后不知不觉的积累出来的。

  在我们这个行业工作,如果不加班就不算是真正的规划设计行业人员。当然,我们实习生也不例外,经常加班,有时候能干到夜里两三点,周末基本没有双休。刚去的时候比较关注的就是工作强度,一位老员工告诉我说:“加班是正常的,熬夜是必须的,只有在不正常的情况下才有双休日。”我听过之后,感觉到有点恐怖。当然开始时候感觉不太适应,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慢慢的适应了也就习惯了。有辛酸也有欢乐,我们加班时候老板统一买饭,大火一起有说有笑,公司的会议桌就是我们的餐桌,一起分享我们工作过程中的苦与乐,探讨困难与收获。实习生任务本身也不是很重,在没事的时候,看看书,查查资料,帮助助理浇浇我们办公室的花,其乐无穷。

  特此报告

  XXX

  日期:20xx年X月XX日

城市实习报告 篇3

  一、实习概况

  1. 实习目的: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同当地居民或公园游客的交流, 增进我们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以及了解人们对于环境的真正需求。

  2. 实习路线及内容:20xx年4月5日,早八点,在北大逸夫二楼前集合出发,经图书馆至燕南园,停留进行观察调查;经静园至翻尾石鱼;从北大西门出至蔚秀园及承泽园,解散进行调查;在海淀公园调查后,经六郎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京密引水渠,从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沿昆明湖南岸、颐和园北岸、万寿山北坡一路观察,听取老师讲解;约14:30实习结束。

  3. 实习达到的目标: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自己的观察,将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同实际联系起来,发现原来我们身边有许多细节都被我们忽略了,一些习以为常的事情背后还有大文章。通过实习,也认识了一些动植物,增加了知识。

  二、实习记录

  1. 逸夫二楼经图书馆至燕南园途中: 在图书馆前回望,通往东门的那条路,左边是繁忙的建筑工地,右边是教学楼,仅有的那片可怜的草坪是看不到的。虽还是春天的早上,但还是给人一种热的感觉。也许因为是新建不久的,路两旁几乎没有一棵树。北京春季多风,有时还会夹杂着工地上的土,形成一个小型“沙尘暴”,令这条路有些让人望而却步,尤其是在夏天,大家都要低头疾走,当然这种情况在出了东门以后也没有得到缓解。缺乏绿色,也使这条路让人感到很暗淡,有些过于严肃。不能说这条路上完全没有绿色,还有一片草坪。关于它我问了问周围的同学,有的说没什么感觉,有的说它晚上还不错,还有的说刚来的时候觉得绿油油的挺好,后来就没注意了。我觉得这和人的心情有关,刚入学当然觉得什么都好,后来也就没心情注意了,还是“低头疾走”要紧。晚上其实是草坪里的灯好看。这么说来它存在的意义似乎不大,不如种些树,因为在地学楼前,我觉得弄成一个小型的实习场地,大家可以分辨分辨岩石,认识认识植物,比在屋子里印象要深刻。老师还提到如何设计这条路以配合图书馆及周围景物的问题。

  2.“世外桃源”——燕南园:(1)老师在园内一片草地中讲解:了解并认识了一些植物,如耐践踏的车前草,开着紫色小花的二月兰,堇菜和蒲公英等。这些野生的植物不需要人们特殊的照顾,自生自灭,但是生生不息,二月兰谢了,三月兰花开,种类更加丰富。(2)自己在园中的观察:与园外相比,园中的人工雕琢很少。墙角,路边都长着野花。注意到园中很少有铁栅栏,草地的边界都是由一种植物,再在上面简单的架一根竹竿组成的。植物都是活的,长叶开花后应该很漂亮。我想这个效果是铁栅栏无法拥有的。在里面还看到三只野猫,两白一黄。(3)同园内居民的交流:有一位40多岁的叔叔在自家门前的地里给玉簪花分株,访问中他说这一小片地里的植物都是他种的。问他住在这里同住在楼房哪个好,他说当然是这里好,因为这里人的密度小,活动空间大,还可以种花草。在询问一位住在园中30多年的老大爷时,他指着园中的一个花坛说,那里以前是一个游乐场,现在修了反而少了个娱乐的地方。在问及住在此处还有什么不如意的时候,被访的人一致对园内的公厕表示不满,说不仅环境差了,而且人也杂了。有一位50年代就居住在这里的老奶奶说这里的植被乱七八糟的,自己想种点花,又会被人折走。

  3.静园:据老师介绍,这里以前是一片苹果树林,但为修草坪被砍掉了。静园的草坪可以任人践踏,目前黄绿相间,野草为绿。

  4.未名湖:有一个插曲令我印象深刻。一个人正在湖边的长椅上看书,突然身边开始喷水,吓的差点跳起来,原来是给草坪浇水的时间到了。我觉得这是设计的一大失败。设计要处处为处在其中的人着想,也许坐椅与喷头不是一起建的,但后来添加的应考虑到整体,不能将一个一个设施隔离起来。

  5.蔚秀园:主要是同居民进行交流。大家似乎还是抱怨的比较多,都反映小区中的一个死水沟蚊蝇滋生,臭气熏天,垃圾成堆。据了解,这个水沟以前水是清的,水源是地下的自来井,居民也不多,后来盖房子,把水填了,把山推了,自来井不出水了,活水变成死水了,清水自然也混了,臭了。当问及对小区内的植物有何看法的时候,大家的意见也是出奇的一致,说现在太乱,草乱七八糟的,还是要搞搞绿化,弄利落点好。问她们野花难道不好吗,回答是花期太短,不象种的花那样开的长,也没有那么多种类,而且也没有种的花花朵大,好看。 居民的观点似乎与老师自然即是美的观点有些矛盾,这种情况在燕南园中也有发生,人们还是需要整齐的草坪和人工栽种的花朵。是因为我们访问的都是些老人家,她们见了太多的荒芜与嘈杂,现在渴望一种整齐的美吗?

  6.海淀公园:还是以自己观察和同别人的交流为主。在公园中没呆多久就感到很晒,问在公园中健身的人,也反映这里的树阴太少了,夏天只能很早或傍晚来。一个看着孩子玩耍的阿姨说,这里虽说很晒,但离家比较近,有一些健身设施,孩子也爱到这里玩,有总比没有要好。我观察到,这里树少,天空比较空旷,反而成了放风筝的好地方,公园也因地制宜,门口就有卖风筝的。其实没树也有别样的乐趣。公园中有残疾人康复区,儿童区和老年人健身区,区内都有适合不同人群的健身设施。而且每区的地都是用橡胶铺的,软而不滑,这是在很多小区或公园里面被忽视掉的。

  7.去往颐和园的路上:在万泉河边,被眼前景象惊呆,河床中已没有水,只有一层散发恶臭的淤泥。固化的河道,水的匮乏,使其没有了生机。经老师讲解,路上那些穿着“铠甲”的树木是皮很名贵的杜仲。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把这种树种在路边,给树木的养护添加麻烦。是为了让路人认识新植物吗?树上没有挂牌,而且让人认识到它的珍贵之处,树就更危险了。是它适合种在此处,或是它长成后别有一番景象吗?到了所谓的绿化隔离带,是将“京西稻田”除掉后的产物,觉得还没有路边的树多,土倒是不少。老师介绍一种名为灰藜的一年生植物,该种先锋植物,无人管理,也可茁壮成长。

  8.颐和园南如意门:门前就是昆玉河,又称京密引水渠,岸边已被固化。该条河流同八一湖相连,构成了所谓的京城水系,已经成了人们游北京的一条水上路线。驶过两条游船,但均没有按照当初开通此路线时所说的,为保护水体,将窗子封住,不知会给河水带来多少垃圾。采访中,得知以前的岸边满是树,水里鱼也不少,但为了修路,树砍了,岸修了,现在鱼不见了,由于来往的车辆很多,又没有树,土也很大。我仔细观察河水,发现水中有不少水草,靠近岸边处还有垃圾。

  9.颐和园内:颐和园主要由昆明湖和万寿山两部分构成,两者均为自然形成。沿西堤六桥而行,一路杨柳依依,桃花盛开,同门外相比,简直就是两个世界。在同游客的交流中,大家都很喜欢这里的风景,觉得“没白花门票钱”,反面的声音没有听到。湖边老师讲解由芦苇和茭白组成的湿地系统,这种滨水系统,净生产力高,不仅美化环境,还可以造福环境。我夏天来游园的时候,绿色的芦苇配上蓝色的湖水,再加上湖面波光粼粼,是很漂亮,但当时不了解它原来还有这么多生态功能。对一些景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也是此次实习的一大收获。公园中正在进行整修,一圈印有花草树木的围帐将工地与游览区隔开,从远处看,围帐和园中的花草融为一体,不仔细看,简直无法分辨。这比起那些路边常见的突兀的围帐,更让人觉得舒服。但不幸的是我们还是看到有一条管道从工地延伸到湖边,乌黑的水正排到湖里。围帐很高,无法看到里面,不知这水是施工后的废水,还是将需要整修的湖段排空时,湖底含有淤泥的水,要是后者,还是情有可原的。在山上我们看到了几百年前的水土保持工程,很不显眼,老师不讲,我是不可能发现的。工程对山体的改变不大,只是将山坡改造成鱼鳞状,有点象阶地,这样可以加强下渗,减缓水流的速度,从而预防了水土流失。但我想这只适用于水量不大的时候。在山上还看到一些丢了脑袋的佛像,对取走佛祖脑袋的人颇不理解,这是一种亵渎,也是一种低素质的表现。约下午两点在山上解散,实习结束。

  三、分析与讨论注意到这次实习中不论是老师的讲解,自己的观察还是进行访问的过程中,都提到了不少关于植物的问题,因此这一部分想着重探讨周围环境中植物的选择,以及对实习过程中想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1. 关于居民对周围植被看法的问题在调查中,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应该对环境进行修理,而对野生的植物则有一些深恶痛绝,这与老师的一些观点有些背道而驰。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自然环境能让人觉得舒服,使人产生深刻的体验呢?

  研究表明

  首先,要看人是否对自然环境感兴趣;其次,要看自然环境的物理特征。例如,一片矮树林旁边是一片绿草如茵的草地,人们从矮树林中一条小路穿过,坐在草地上玩耍,会产生一种摆脱都市枯燥、乏味、紧张工作压力的感觉,心情愉快;而在另一种情况下,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无法通过的灌木丛,这类自然景色往往失去对人类的吸引力。因此,我想整齐修剪过的草地,花园,还是有它们存在的心理基础的。我们在学这门课之前不也是对一些人工修剪,设计过的园艺作品赞不绝口吗?这似乎是很多人的心理需求。我们不能完全否定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市中心的花坛,绿地,在心理学上,能够有较高的清晰度,更能够吸引人。当然,任何改造都要有一个限度,适可而止。老师是从生态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的,自然生长的植物有诸如,种类丰富,无需太多人工管理等优点。从城市整体的角度来讲,还是要以自然植物为主,这样对资源和环境都有益处。但处处都是这样,未免让人产生荒芜杂乱的感觉。居民的不满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当然这又引出另一个问题,是人们的心理需求重要,还是环境生态重要?设计要以人为本,又要以环境为基础,两者兼顾似乎很有难度。如何处理,改变人的观念?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改变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寻求一种合适的立足点,将二者有效的调和起来。但,这立足点在哪里呢?

  2. 关于路边种植杜仲树的问题前面提到,在去往颐和园的路上,对路旁种植穿“铠甲”的杜仲树不理解,回来后特意查了一下该树的特征,发现自己当时的看法过于简单,是错误的。当时看到的树,因为是刚移植过来的,树干很细,也没有枝叶,再加上那圈铁衣,觉得不是很美观。其实,据查得的资料②,杜仲干形直,枝繁叶茂,树冠多呈圆形或圆锥形,遮萌面积大,且树体抗性强,病虫害很少,不需喷洒农药,是城市园林绿化非常理想的树种。北京、南京,杭州、洛阳等城市利用杜仲作行道树或进行公园、庭院绿化,均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而且由于杜仲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也是广大山丘地区理想的水土保持树种。杜仲树耐旱,耐寒,耐碱,却不喜湿热,在北京种植非常理想。 杜仲树的药用价值也很高,可以说浑身都是宝,尤其是它的树皮,这也是给它穿衣的原因。但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杜仲树的树皮具有再生的特性,即使对主干某一区段树皮进行全部环剥,只要及时采取保护措施,短期内在剥掉皮的木质部上又可长出新的树皮,3~4年后即可赶上未剥皮部分树皮的厚度。通过环剥皮还可以促进树株直径的生长。杜仲不管幼树或老树都存在树皮再生能力,但其中以幼、壮龄树再生能力最强。所说的保护措施,简单来说就是用有网眼塑料薄膜包裹树干。我想,既然剥皮不会给树造成太大的损伤,反而在一定意义上说还对树有好处,何苦要把树围起来呢。而且我看那铁圈很小,没有给树留生长的空间,不如没有。希望这是因为树还没完全长好,进行保护的缘故,以后能看到小树解脱枷锁。那我们要怎样选择种植的植物呢?我觉得首先要了解植物的特性,以及当地的环境,因地制宜。不能将人的意志强加给环境。正如在实习中看到的,针叶树的落针有一定酸性,会使周围的土壤酸化,因此树下的植被很少,我们强种上草也没有用;还有在颐和园山坡上看到的侧柏,它本是一种耐旱,耐碱的植物,所生长的地方往往植被不多,公园如果片面的追求绿化效果,铺上草坪,为保养草坪又浇灌很多的水,反而会对侧柏的生长不利。还有前几年,北京提出要给杨树做“节育手术”,因为每年一到春天,杨絮就铺天盖地,无孔不钻,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不便,这是当初种植时所没想到的。这些都是由于设计者不了解植物的习性造成的。形式不是我们追求的一切,和谐才是基础。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乡土植物的应用。所谓“乡土植物”是指未经人类作用引进的那些植物。“在乡土植物中包括不少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材料,它们生长繁茂,管理粗放,无需对土壤作特殊的处理,可供选择用于公园、娱乐场所和庭院中的湖泊、溪流、池塘及喷泉花坛等处的镶边栽种。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William Robinson)。应用乡土植物种植可为城市居民区提供一个近似于自然林地和开阔田野的环境。孩子们在这里可以自由地攀爬树木,摘取花朵和进行其他活动,而这正是现在很多设计没有考虑到的。乡土树种还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当地的季节变化,而引入的外来树种却不能反映季节的特点。在当前迅速发展变化的世界中。乡土植物以其使人感到熟悉而又持久的风貌,也许更能引起人们对过去的怀念从而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尤其是在土壤和其他条件不良的地段,乡土植物可以依靠其较强的抗性来维持正常生长。在不具备表土的地段,更可显现出其特殊的栽培价值。许多乡土植物并不需要优良的表土。贫瘠的土壤反而可以防止其过量生长,并减少相应的管理问题,而且这些植物在贫瘠土壤中生长的寿命往往比在优质土中更长。燕南园中几乎遍及各处的二月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墙角,土坑都成为它生长的场所。前面也有提到关于人们对修剪得很好的花坛,绿地的需求。鉴于以上所说的乡土植物的优点,我们可以考虑以其作为园林设计,城市美化的主要原材料。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生态和人们心理需求的统一。最后,我想到静园被砍掉的苹果树,也想到高中校园里的那排柿子树,那是我们学校的一道风景,一到秋天树上挂满了柿子,但没有人去摘它。长满果实的树木能给人一种成就感,一种满足与欣喜。在校园等地种植一些适宜当地环境的果树,让人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应该被提倡。四、收获与问题实习是一次用自己的眼和耳去感受环境的机会,在实习的过程中,经老师的讲解,我体会到“生态无处不在”这句话。同时通过提出与解决问题,增进了知识,加深了理解,纠正了自己的一些错误认识。在这次实习中,我感觉的最大的困惑就是,人们的需求或者愿望与生态的矛盾。要改变人的认识,但这绝非我们短暂的一生所能实现的,我们不能把全部的精力全放在纠正人的意识上面,还要努力去寻找协调二者的方法,而这个方法,应该就是我们要探索的问题。与之相关的还有植物选择,尤其是在城市中的问题,这虽在前面有所讨论,但由于缺乏足够的植物知识,显然还是不全面的,需要更加深入的探讨。在海淀公园发现树少反而成为人们放风筝的好地方,所以不应该仅仅以树木的多少来衡量公园的好坏,还要看植物的分布以及其在人类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但究竟应该怎样安排园中的植物,当然最好应该沿用其原有的状态,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再根据不同地方的特点来设计。而究竟具体应该怎样做,还待讨论。五、资料来源及参考资料

城市实习报告 篇4

  我们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美丽的滨海城市—大连,开始了为期一周的认知实习,城市建筑认识实习报告。

  城市建筑风格是城市的魂魄。大连作为沿海城市,由于历史因素而形成的城市建筑风格,以及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建筑风格追求中的美学意义和人文观念,都值得我们学习与研究。“不求最大,但求最佳”和建筑风格“欧式化”的理念和实践,是大连建筑风格中最崇高最优美的主题。

  大连市区的建筑风格多姿多彩,它既有古罗马式建筑;也有圆穹顶式建筑;还有俄罗斯式的建筑;既有中国古典式的建筑;亦有日本别墅式建筑.使得大连市区的建筑形成古老与现代、典雅与浪漫、传统与西洋式的完美结合。

  由于大连受到沙俄和日本的殖民统治大约50年之久,所以,这两个国家把自己的建筑风格也带到了大连。最明显的是雕花建筑,集欧式和中国现代元素于一体,这样风格的建筑在大连市内有不少,好多还是大连市的重点保护建筑。作为一个移民城市,大连的建筑风格中有着海派的兼收并蓄,合而不同的特色,如果一定要强调特色的话,更多强调的是一种融合,从各种流派中汲取营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整合的特质。加上这座城市,本身具有的异域风采,所以无论目前流行的强调阳光、健康、亲切主题的西班牙风格,还是以往风行的简约大气的欧式建筑风格在这里都有着自然的基础。

  建筑是有生命的,它既可以形成城市,也可以灵动环境,更可以折射一个城市的精神。

  下面是我所参观和学习过的地方,从中可以大致了解大连的建筑风格,及其概貌。

  俄罗斯风情街

  俄罗斯风情街是大连市重点项目之一,是全国第一条具有俄罗斯十九、二十世纪风格的风情街。

  俄罗斯风情街全长430米,总占地面积3.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由20栋俄式、欧式建筑组成,实习报告《城市建筑认识实习报告》。俄罗斯风情街所连通的上海路距大连金融商贸——每日客流量最大达80万人的天津街中山广场咫尺之遥,为火车站、大连港必经之路。

  俄罗斯风情街配套齐全的服务项目,原汁原味的异国风情,林林总总的商业店铺,吸引着中外游人来此观光游览、购物留念、消费休闲,使你不必远涉国外,尽情享受魅力万千。

  中山广场

  中山广场初建于沙俄占领时期,当时称尼古拉耶夫广场,是用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名字命名的。日本占领时期称大广场。解放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名为中山广场。

  中山广场呈圆形,直径168米,有十条大道从这里通向四面八方,玉石铺装的中心圆台典雅醒目。周围建筑大多建于本世纪初,多是日俄时期修建,有罗马式的、哥特式的、文艺复兴风格和折衷主义等,欧味很浓。这些建筑现大部分被金融机构使用,所以也是大连市的金融中心。

  中山广场不但建筑美,而且还有优美的音乐。每天定时播放世界名曲,所以又称中山音乐广场。广场最美的景色当属晚上。夜幕下的广场在各色灯光的辉映下,更显楚楚动人。成百上千的市民在这里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场面欢乐祥和。

  在晴朗的日子,人们坐在绿草茵茵的广场内沐浴着阳光、吮吸着绿草的清香;或三五成群的踢毽子、或用小米悠闲的喂着鸽子,尽享闲情逸致。

  星海广场

  大连星海广场,面积比两个天安门广场还要大,广场设计与建设的诸多方面均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巧妙结合:广场内圆直径199.9米,寓意公元1999年大连市建市100周年;外圆直径239.9米,指2399年时大连将迎来建市500周年;矗立广场中央的全国最大的汉白玉华表,高19.97米,直径1.997米——以此表达人们在97那年的喜悦心情;华表底座饰面雕有8条龙,柱身雕有1条巨龙,意指中国古有九州,华夏儿女都是龙的传人;广场中心部分借鉴北京天坛圜丘的设计理念,由999块大理石铺装而成,红色大理石的外围饰以黄色大五角星——有星有海,是“星海湾”的象征,红黄两色更象征着炎黄子孙;大理石面分别雕刻着天干地支、二十四节气、十二生肖等图案,还雕有9只造型各异的大鼎,每只鼎上各有一个魏碑体的大字,共同组成”中华民族大团结万岁”;广场周边的5盏大型宫灯,各高12.34米,由汉白玉柱托起,光华璀璨,与华表交相辉映……广场北部是现代化的星海会展中心,南部临海是百年城雕所在。100双脚印寓意大连刚刚走过的沧桑百年,天真的儿童雕像寄托着大连人民的希望,面向大海蓝天敞开的大“书”则彰显这座城市开放向上的胸怀;城雕不远屹立着百年灯塔和新停泊的奥丽安娜游轮。

城市实习报告 篇5

  参观上海市人民广场,上海市博物馆,上市规划展示馆,上海市美术馆,南京路步行街,外滩,同济大学老校区,上海体育场,上海体育馆,徐家汇商业区,静安寺广场,静安寺公园,上海金茂大厦,东方明珠,上海科技馆。

  实习目的

  1、 了解城市设计,博览建筑特点,步行街景观设计;

  2、 了解校园规划特点,教育建筑特点,体育建筑特点,分析其功能分区,平面组合特点,体型组合及结构方案;

  3、 分析商业建筑特点;

  4、 了解城市交通换乘系统设计、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及共享空间;

  5、 归纳分析超高层建筑特点,城市大型商业广场布局及平面组成特点。

  实习意义

  通过此次实习,使我们了解了城市体系在现有体制下规划和管理开发区达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使我们对城市和区域规划有了初步的了解。结合城市现状,对城市总体布局和总体规划有了深刻的认识。并了解到不同类型建筑在发展战略和实际开发所考虑因素的众多不同,了解了不同的规划特点,建筑特点。更深刻的人了建筑的功能分区,平面组合,体型组合等因素对建筑的功能,美感和使用的重要性。

  实习结果与分析

  上海市国际化的大都市,它的城市规划,建筑结构在上海的宏观规划和其文化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了解上海自身建筑的特点,规划方案以及与周边环境城市的关系,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有极大的帮助。

  1、 校园规划特点及教育建筑特点

  通过对同济大学的各建筑教学楼的参观与分析,总结出,对于教育建筑的功能分区主要在于其佛那个能使用的要求,并根据他们之间的密切程度按区段加以划分,同时还对主与此。内与外,闹与静等方面的关系合理安排。教学部分居于主要部分,置于主要地位也是有利地位,办公室次之,辅助部分再次之,三者在功能区分,有明确的划分,以防止干扰。但这三部分之间,还保持一定联系,而这种关系,在按功能区分明确的基础上加以考虑。在建筑体型组合上多为立方体与长方体等简单几何体的组合,内部空间在一定的次序中灵活多变。体型简洁,外形质朴而内部布局自由又不失严整。建筑功能和交通流线明确。平面采用分隔性的空间组合形式。

  2、 体育建筑特点

  在上海参观的主要体育类建筑为上海体育馆和上海体育场。从这两幢建筑的外观上对体育类建筑的造型有了初步的认识,主要是以圆形,椭圆形,方形等平面为基本形体向外扩张,给人壮观、严肃、朝气、活力、蓬勃向上的积极感受。体育馆的席位,常沿着比赛四周布置,有利于群周沿观众厅周围疏散。而规模较大的体育肩周,常常设有分区入场、分区疏散、集中或分区设置出入口的方式、在体育建筑这种需要重视人流疏散问题的建筑,常采用平面或立面两种方式的体系组织疏散。体育建筑,有的平面采用综合大厅组合形式,摆脱建筑空间的封闭性和建筑空间的开放性,具有环境开敞通透,使用机动灵活,空间利用紧凑,流动方形自然等特色。有才蚕蛹观演性的空间组合方式,以大型空间为主,穿插组合辅助空间。

  3、 商业建筑特点

  商业建筑在造型上活泼多变,富有创造性和娱乐性,色彩鲜明,造型优美,在空间的组合上复杂多变,内部空间紧凑合理,注重交通空间与商业空间的穿插和隔离;功能分区上主次关系明确、合理并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商业建筑的空间里更能体现空间与空间之间的联系与分割的对立统一的观念。现代商业建筑外观的审美从外装修材料、立面形势、比例、色彩等都有所体现,比较强调人参与意识。

  4、 超高层建筑特点

  高层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反映在交通组织上,是以垂直交通系统为主为整个布局的关键。同时高层公共建筑具备一定抵抗水平推力的刚度、高层建筑常用类型有板式和塔式两种。高层建筑在造型上比较简洁大方,体型组合多为简单的方体。整体造型上给人压迫感和庄严感,比较有气势。在较高层建筑里,多分为两部上下电梯,有利于缩短人们上下楼的时间。

  5、 上海城市设计

  上海的中心城区空间布局结构为“中心、开放”。规则按照现状自然地形和主要公共中心的分布以对资源化配置的要求,合理调整分区布局。

  ⑴公共绿地系统

  ① 公共绿地系统在布局上主要是由三个层次组成:一纵两横:一纵----黄浦江沿岸;两横----延安路,苏州河沿线;三环----外水环。通过这几条城市重要道路河道沿线形成的绿化构成中心的`城市绿化主轴。

  ② 绿色廊道,绿色网络,依托城市主要道路,水系等沿线的绿化,联系和沟通中心城各类型的点状、绿状绿化以及土型片林,建立起中心绿化网络系统。

  规划这三个层次的绿化系统形成“一纵两横三环”为骨架,一一“多片多园”为基础,一“绿色廊道”为网络,互为交融,有机联系了中心城绿地布局结构。

  ⑵城市设计

  上海城市公共空间是一个有机的、多彩宜人的、有吸引力的空间环境,具有丰富的生活特征:

  ① 重视城市空间的整体性和艺术性;

  ② 重视连贯性,新老并存,渐进发展;

  ③ 重视人的尺度,长早舒适,亲切宜人的不行空间,并且注重空间的比例;

  ④ 易识别性,重视城市标志、信号,这是联系人与空间的媒介;

  ⑤ 适用性,即建筑和城市空间的功能,适应市民生活不断的需要。

  通过对上海城市的实习,了解到城市设计使以长早一个有没的城市形态提高城市空间环境质量为目的,其研究重点在于构成城市空间的基本要素的组合 ----即对城市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社会环境、建筑环境、人们行为、空间视觉的研究。城市设计渗透在城市规划的每个阶段,使多学科,多专业的三维空间的整体规划。

  实习心得与总结

  实习结束了,但我并没有就此而松懈下来,恰恰相反,这次的实习时我意识到了自己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强大的挑战。作为一名大学生,想要在日新月异的高科技现代化的社会里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就要刻苦努力学习,将自己 理论知识应用的实践过程中,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产业能够为一名真正的现代社会科技型人才。实习,为我们打开了通往社会的大门,也为我们铺就了踏上社会的路,给我们提供了将书本上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机会,让我们更深刻的了解的只懂理论的比顿和理论与实践的不可分割性。更重要的是,它给了我们展望世界展望未来的窗,给了我们责任与希望。这种责任与希望,促使我更加的努力学习,努力的充实自己,用科学知识武装子,以求尽快的投入到现代化建设中。

城市实习报告 篇6

  目录:

  1实习概况

  2实习记录

  3分析与讨论

  4实习心得

  5参考书目

  6对实习的建议

  1实习概况:

  1.1 实习目的:

  增进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增强对城市的感性认识,发现城市中不合理的地方并能将课本中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城市生态课实习报告。

  1.2 实习时间以及内容:

  时间:XX年4月5日

  路线:从北大地学楼出发,沿着燕南园,翻尾石鱼,从北大西门出到蔚秀园,穿过承泽园到海淀公园,经六郎庄,直至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从颐和园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沿昆明湖南岸到万寿山北坡。沿途观察当地的建筑,植被,动物,土地以及人的活动,并向遇到的人展开一些调查,获取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1.3 实习效果和教训:

  1.3.1实习效果:

  总结实习的所得,实习的主要目的都达到了。这次实习使我对于城市中人与环境,与其他生物的关系有了感性的更进一步的认识,并因此使得自己以后思考问题能站在一个更为全面的角度 。

  1.3.2实习教训:

  但由于是第一次实习,实习经验还不是很足,特别是到了颐和园后,由于颐和园的秀丽风光并且有些累了,有些放松,所以遗漏了许多细节,使得这次实习并不是很圆满。同时这个教训也应该谨记,争取在下次实习时能做得更好!

  2 实习记录

  本部分将以路线和我所见所闻为线索,详细的概括在实习中所见到的各个方面。

  2.1燕南园:

  燕南园是北京大学的“世外桃源”,我们去时正好是在春天“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时候,燕南园一片绿色。其中的楼房大都建于50年代,带有西方建筑的风格。在一个垃圾周围,我们看到了一种叫做车前草的耐践踏的植物。在燕南园里我还看到了一片在这嘈杂的城市中难以见到的一片绿地,里面自然生长着的植物,说得出名的说不出得名的大概有十多种,这与我们在公园中所见到的人工的单一的草坪是截然不同的,实习报告《城市生态课实习报告》。而在这绿地中我还同时看到了蚯蚓粪。在园中,我访问了一位正在修剪树枝的女士。当问及对住在燕南园的感受时,她的语气充满了自豪,她说到:“这么好的地方,有这么多的古树,这么多的植物,有时候还有许多小鸟,在哪找的到?!”同时她还表示在燕南与别墅中,她愿意选择燕南。也许别墅中也会有树,然而她认为那里的环境过于人工化远不及燕南的自然环境舒服。在离开燕南的时候,我回头看到这处于一片碧绿的楼房中有些的墙壁上爬满了一种我叫不上名字的植物,与这古香古色的建筑形成了对照,给人以一种古朴之感,这的确是一个“世外桃源”!

  2.2 静园及其附近:

  静园的草还带有些黄色,静园原来是一片苹果园,因为修盖新图书馆而将这苹果园该成现在的样子,以给学生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地方。然而不知道什么原因,静园中的人并不多,不大的静园反而给人一种空旷的感觉。静园后面的园子到是已经呈现出一片绿色,高大的雪松形成一片绿荫,给人一种与静园不同的感觉。然而很遗憾的是,由于是人工草坪所以不许践踏。在南北阁的屋檐下,我们发现了小鸟以及它们所筑造的窝。

  2.3 未名湖及其附近:

  从静园出来,我们沿着小山坡间的路到未名湖。这条路很安静,偶尔可以看到一两个人在这静谧的山坡上大树下看书。未名湖边的柳树已经发芽,随风飘舞,给人以“杨柳依依”之美感。粉红的桃树也已经开花,夹杂于万绿之中。在未名湖旁,老师带我们去看了在翻尾石鱼旁边的一块小沙滩,沙滩上有着许多小草,中间有一条路。这个沙滩与翻尾石鱼连成一体,是未名湖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然而老师告诉我们小沙滩上原有一块介绍翻尾石鱼的碑,是后来才移到沙滩前面。

  2.4 蔚秀园:

  我们从西门出直接进入蔚秀园。进入蔚秀园,我看到的是有些萧条的景色,还有一个充满脏水的河,河边有些野草。在这小河旁边,我访问了一位老太太。老太太告诉我,她还是喜欢住在这里面,虽然水很臭。在臭河的一边,我们看到了一个自然的小山包,上面有一个亭子。走上小山包,便看到了一幅在城市中及其难见到的画面,一群老太太在剪野菜,还有两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亭子中是一对情侣在看书。此时大概已经9点半,太阳已经有些大了,然而,由于山包上的大树遮挡了阳光,使得这里成为了一个极好的乘凉之地。那两个小男孩告诉我,他们觉得挖野菜挺好玩的,觉得住在这里面有这么一个其他地方没有的小山包,他们玩的东西玩的花样比其他人更为丰富。当我走近这些老太太时,却诧异地发现她们竟然是将这些野菜连根拔起,而她们并不认为这会对这小山包造成破坏。而矛盾的是,这些老太太告诉我们她们都很喜欢这个天然的而非人工的小山。

  2.5 万泉文化公园:

  进入万泉文化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小型儿童游乐场以及其后的一片草地。因为是周末,玩的小朋友比较多。但是,也有不少父母带着他们的孩子在草地上玩。一对带着孩子在草地上玩耍的父母告诉我他们经常带他们的孩子来这玩,因为这视野开阔,空间大,空气新鲜,而他们更为喜欢带孩子在草地上玩,因为游乐场的器械容易使孩子摔伤,而他们的孩子也更喜欢在草地上玩。但让他们不满意的是,广场中的树太少了,亭子也很少,在夏天的时候没有足够的乘凉的地方。告别了快乐的一家子,我却发现在离他们不远处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请勿践踏”四个大字。

城市实习报告 篇7

  一.实训目的

  考察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实践动手能力以及现场适应能力。通过本次综合实习,使学生能够充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现场认知能力和专业综合能力。

  二、实训时间和地点

  实训时间:20xx年6月10日

  实训地点:郑州铁路局洛阳工务段职工培训基地

  三、实训内容

  学生们于6月10日下午抵达洛阳工务段职工实训基地,受到工务段职教科的热烈欢迎,欢迎我们在基地学习。基地为我们安排了丰盛的晚餐和舒适的住宿。

  通过一晚上的修正后,开始了实习的第一天,早上起来杨老师和高老师还有工务段职教科为我们安排的是安全教育,职教科的老师为我们就实训现场安全上了一课,他强调出行安全是第一,纪律是安全的保障,做好各项工作。在工务段学习,首先是安全,安全是最基本的前提保障,有了安全,才能做好工作;上岗前,严禁饮酒,喝酒误事。

  当天下午,我们被安排参观洛阳工务段洛阳桥隧工区,现场师傅就铁路桥给我们做了讲解,给我们讲解了铁路桥与公路桥的区别,桥梁养护方面的知识,在现场老师的指导下上到了桥梁支座出听老师讲解。

  第二天,我们的实训科目是起道、拨道和捣固。早晨,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实训基地,现场师傅已经在基地演练场等我们了。

  实训任务一:拨道作业。

  一)作业方法

  (一)准备工作

  1.确定基本轨:直线地段如两股方向误差不大时,一般以顺里程方向的左股为基本股;如一股方向好,则以较好的一股为基本股;曲线地段应以上股为基本股。

  2.曲线地段应事先调查现场正矢,并计算拨道量。

  3.拨道量大或道床特别坚实时,应在拨道前将轨枕头的道碴挖开一些,必要时还须进行荒拨。拨道量不大,可用镐尖将轨枕头的道碴刨松即可。曲线上有鹅

  头时,应将鹅头先消灭。

  4.轨缝大小不匀,如有连续瞎缝或大缝,曲线地段向外拨而轨缝过大,向里拨而轨缝过小时,要计算其影响量,预先做好调整,以5扃胀轨跑道。

  5.轨枕盒内设有防爬支撑而拨道量又较大时,应扒开靠防爬支撑拨动方向一侧的道碴。

  (二)拨道

  拨道作业可使用撬棍、起道机或拨道器。

  1.拨道由工班长或技术熟练工人担任指挥,指挥人员距拨道人员一般不少于50m(拨大甩弯时·距离以100m左右为宜)。指挥人员以手势指挥拨道,通用的手势为:

  (1)拨接头:两手握拳高举头上相碰隔一个接头,则两拳相碰两次。

  (2)拨大腰:两手高举,食姆指张开作大圆弧形。

  (3)拨小腰:两手放胸前,食姆指张开作小圆弧形。

  (4)交叉拨动:两手在胸腹前交叉。

  (5)用力拨:两手下垂·在体前向拨动方向快速用力摆动。

  (6)向左拨或向右拨:向那一边拨动,就用那一边的手臂侧向平伸。

  (7)往前去或往回来:右手或左手张开举起与头齐,手心向外作推送动作为往前去,手心向内作招唤动作为往回来。

  (8)暂停:两手左右平伸。

  (9)全部拨完:右或左手在头部前方自上而下划圆圈。

  2.拨道人员分成左右股或上下股两组,如在曲线用撬棍拨道,上股可多设几人(中间放力气大的)。在直线上拨道,前边的人可多些。拨道应按统一口令进行。为了正确决定撬位,在指挥人员这股最前面拿撬棍的人,要用撬棍在钢轨上点撬;当往回倒撬时,靠指挥人方面的第一人,将撬棍担在钢轨上,轻轻拖着走代替点撬。

  3.准备插撬棍或拨道器时,上手握在撬棍嘴的一端,另一手握在邻近重心处,双脚站在道床上,按拨道方向,前脚距轨底约250mm,两脚相距约300~400mm,成60度角;BD一60型自动调整支座液压拨道器;它的最大拨道力为75kN,最大拨道量为100mm。

  4.开始插撬棍时,上身稍向前倾.将撬棍或拨道器斜插到钢轨底下,按垂直深度不少于100mm,并与道床成45~60度角.插入后要轻试一下。

  5.拨道时,上手握在撬棍嘴一端,另一手相距200~300mm握住撬棍,腰要直,前膝弯曲,身体向拨道方向倾斜10~20度角,目视指挥者,一人喊口号,按指挥者手示姿势进行拨道,如拨小弯时,撬棍要插正、集中,防止插偏或撬位过长,以防拨道量一头够一头不够或中央够两头过多,造成反撬。如拨大甩弯时,要一撬接着一撬往前倒;每撬中间可隔三四个轨枕空,但接头一定要插撬;每一撬距离要插匀,否则反撬要多。

  6.使用起道机拨道,因为力量较大,可以减少拨道人员,但容易抬起轨道。一般混凝土枕线路,可使用起道机拨道,每次拨道量不宜超过20mm。使用拨道器拨道,每次拨道量不宜超过40mm,并须在列车到达前及时做好顺撬。

  7.拨道后,必须回填轨枕头、防爬支撑旁及撬窝的道碴,并加以夯实。曲线地段应回检正矢,并及时填写曲线正矢登记薄。

  二、注意事项

  1.拨道量在40mm以下时,用作业标防护;41~1OOmm时,用减速信号防护;1OOmm以上时,用停车信号防护。

  2.使用拨道器拨道时,拨道器应不少于3台,即前二后一。

  3.前后转移时,拨道人员要在同一侧用两手握住撬棍,棍头朝前并紧靠身体,做到动作一致。

  4.拨动量较大地段,在拨正后,还要进行找细。

  5.对拨后过车容易变化还原处所,曲线拨道量不大时,要适当留有回弹量,一般为5~6mm。

  6.计算拨道量及拨道时,应注意各种建筑物及信号机的接近限界。并注意不使桥梁造成偏心。

  实训任务二:起道作业

  一)作业方法

  1.准备:打浮起道钉或拧紧螺栓,消灭空吊板。确定标准股;直线上,以水平高的一股为标准股,普遍起道时则以左股为标准股;曲线地段,则以下股为标准股,以免因反超高而造成下股落道或上股超高不足的缺点。

  2.看道:看道者俯身在标准股上,距起道机20~30m处,看轨头外侧下颚水平线,找出坑洼,指挥起道机放置位置和起道高度。当起平和起顺一段线路后,必须以三点作依据,根据前标准点和后标准点起平中间点。

  3.起道:拿起道机的人,要密切注视看道者的指挥,正确的放置起道机,动作要敏捷。全起全捣时,起道机的放置位置?一般在接头中间放一次,两端距接头八根轨枕处各放一次,并顺次向前;重起全捣或重起重捣时,陡坑在坑底处放一次,漫坑则要放置2~3次。起道机必须放平放稳,直线放在钢轨里口,曲线上股放在外口,接头处应放在中间,以防胀轨和影响方向。

  4.打塞(砸撬):当轨道起到要求高度后,打塞者即将轨枕下道碴串实,保证撤出起道机后,轨道不回落。在混凝土轨枕线路起道时,打塞者应协助拿起道机者抬起线路,并将起道机两侧轨枕底串实。

  5.找平:标准股起平后,再用水平道尺找平另一股,道尺要放在起道机的起道始点,尽可能靠近起道机;找平曲线外股时.按超高度垫上高度板。

  6.复查长平:两股起平后,在前一节钢轨回看长平,对于拱腰或死坑,应在钢轨上作加强捣固或减弱捣固的符号(加强为“++”,减弱为“——”)。

  道岔起道:单开道岔 以直向外股为标准股,最好从尖轨前接头开始向后起。看水平时,道尺应放在尖轨前接头、尖轨尖端、共轨跟、辙叉前接头、导曲线中间。看两内股水平时,应放在导轨接头上。对一股过车多、另一股过车少的道岔,起完道后,对过车少的一股只用镐串一串即可,以列车通过后水平合适为准,宁低勿高。

  (二)注意事项

  1.机手必须熟悉起道机性能和操作方法,严格执行《防止工务惯性事故七项措施》第六项第14点有关规定。起道机走行轮必须随起道机同时下道。

  2.看道者要切实掌握列车间隔时间,尽量做到起好捣完,减少重复作业。

  3.起道时应用专用撬棍作手把,并不许以起道机蹬钢轨或轨枕头。

  4.确定起道量,必须考虑现有道碴量,要防止盲目起高道造成缺碴。

  实训任务三:捣固作业

  一)手工捣固

  (一)操作方法

  手工捣固,分右手镐(也叫正面镐)、左手镐(也叫反面镐)两种。右手镐拿镐时,右手在前,左手在后,站立时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左手镐手脚位置与右手镐相反。

  站脚位置:前脚站在被捣固轨枕上,与钢轨成5度角,在距钢轨中心约250~400没mm范围内移动(顺镐序自然移动),但脚尖不准伸出轨枕边缘。后脚站在两根轨枕中间,两脚跟前后相距约250mm,并成70度角,后脚踏在钢轨底边处,不要伸入轨底。

  2.捣固姿式:

  举镐时,前手必须向镐把中央移动,将镐向身体前方举起;举起后,身体直立,挺胸抬头,目向前视,此时体重全部放在后脚上。落镐时,自头顶向前倾斜约15度角时,开始用力加速打,体重由后脚移于前脚.目视落镐地点;当镐头打到道碴,而且前手向右手移动约距1OOmm 时,双手用力握住镐把,防止镐头摆动,并用力向后带镐,将道碴闷住。

  3.排镐顺序:

  自钢轨中心起各向两侧400~460mm为捣固范围,先由轨底向外排,再由外向轨底排。目前,镐头标准宽度为70mm,因此混凝土轨枕打7个镐窝,木枕线路打6个镐窝。每镐有4~5mm重叠量。

  4.打镐数量:

  起道量在5mm以内或不起道捣固时,打16镐;起道量在6~14mm时打18镐;起道量在15~20mm时打20镐;起道量超过20mm时,打22镐;必要时应串镐或塞锹。打镐速度不应过快,一般每分钟24~26镐为宜。

  5.落镐位置和角度:

  落镐点应在轨枕底边前方,第一排镐落在距轨枕边10~20mm,第二排镐适当填些道碴,落在距轨枕底边20~30mm处。这样可避免击伤轨枕,又能把轨枕底部道碴打成阶梯形的稳固基础。

城市实习报告 篇8

  引言

  人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类总是在不断地改造环境,创造不仅使用,而且美观的环境空间。城市所意味的,不仅仅是建筑、街道、商店等人工建构物的堆积,而蕴涵着在诸多功能性设施及硬质景观相伴下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和城市居民多姿多彩的生活。从外在的视觉影像来看,城市是由其平面结构、天际轮廓、各色建筑、街市设施、区域地标、开放的空间、植栽园林及穿梭不定的交通工具所构成,然而这些都是城市人在选择和被选择的行为方式下形成的物质形态,其间蕴涵着深厚的自然法则、社会心理、人文情感及历史沧桑。

  20世纪著名的城市学和建筑学学者刘易斯·芒福德在其代表性著作《城市发展史》中指出:“如果城市所实现的生活不是它自身的一种褒奖,那么为城市的发展形成而付出的全部牺牲就将毫无代价。无论扩大的权力还是有限的物质财富,都不能抵偿哪怕是一天丧失了的美、欢乐和亲情的享受。”“当我们漫步于城市中时却可发现这种现象是无初步在的,周围的建筑物仿佛能够讲话、能够行动,正像居住在其中的居民一样;而且通过城市的物质结构,过去的事件、很久以前做出的决定、久已形成的价值观念等,都继续存活下来并且散发着影响。”

  正是为了充分认识到城市环境与在建构城市环境的过程中人的作用,作为城市生态学的学习者,我们于20xx年4月5日进行了一次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实习。

  一、实习概况

  我们于早晨8:00从北大逸夫二楼前出发,经过光华楼、图书馆、燕南园、李大钊铜像、蔡元培铜像,到达未名湖南岸,看到翻尾石鱼,出北大西门,穿过蔚秀园、承泽园、海淀公园、柳浪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到达颐和园南如意门,观看门外的京密引水渠,之后从颐和园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到达昆明湖南岸,沿西堤到达万寿山和东宫门,结束实习。沿途就绿化、建筑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做了一定的调查,获得了一定的资料,也得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结论。

  二、实习内容及分析

  1、关于一条有争议的路

  走进北大东门,可以看到的是一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作为北大少有的几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之一,它是一条争议颇多的路,路边整齐的人工保养得很好的草坪宣告着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全新的北大。这条路周围集聚着北京大学比较现代化的建筑群——理科一号楼、二号楼、逸夫一楼、逸夫二楼、逸夫苑、理科教学楼等等。而在这条路的尽头又是富有传统韵味的仿古式楼群。

  很多人认为,路面的宽阔与笔直与周围建筑的仿古式屋顶不大协调。除了整齐的人工草坪,路的两面是栽种得整齐得近乎过分的小树,而路的尽头则是生长多年的高大而遮荫的大树,不协调的感受更加强烈。

  这大概就涉及到了所谓的“视觉适应性”。在很多时候,我们很少考虑特定的环境,只是单纯地去套用一种种看上去很好很先进的模式,而忽略了特定环境对建筑等人为设施的特殊要求。

  也许这也是规划中的一个问题。就如同北大校园中随处可见的新式建筑与老式建筑的交相辉映,也许不能算是完美的选择。

  2、校园里的世外桃源——燕南园

  燕南园是北京大学燕园众多园林中较小的一个,园中只错落着十几幢精致经典哦雅洁的二层小楼和平房小院,这里是北大教授一个住宅区。

【城市实习报告模板合集8篇】相关文章:

1.城市实习报告合集6篇

2.城市实习报告三篇

3.城市实习报告4篇

4.城市实习报告汇编5篇

5.精选城市实习报告4篇

6.【精品】城市实习报告4篇

7.城市实习报告集锦五篇

8.建筑与城市认知实习报告

上一篇:跟单员实习报告 下一篇:翻译实践报告
城市实习报告模板合集8篇

城市实习报告

2021-07-12 报告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城市实习报告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城市实习报告 篇1

  2月19日,我在盐城市明达中学开始了实习教师的生涯。一个多月的实习,我受益匪浅。

  实习内容主要是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此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工作。既然是实习教师,语文教学自然是重点。

  我实习的班级——高二(10)班,是一个很优秀的班级,他们的语文老师,也就是我的指导老师同时还是校长办公室的主任,颇受关注,他们使用的又是我所不熟悉的新教材,这些都让我颇感压力,因为我作为他们的实习老师,总是要给他们上课的。怎样才能上好课,怎样才能教好他们,正是我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迫切的问题。

  思考之后,我决定先从指导老师的上课风格入手。既然指导老师教的这么成功,学习他的方法、吸收他的经验自然是一条捷径。实习开始的两周,我便专心听指导老师的课,揣摩他的教学风格。指导老师也很负责,很热心地告诉我怎么听课,在课堂上如何观察学生,如何针对不同的情况作出适当的反应,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总的来说呢,指导老师的教学风格是把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用他的话说就是一节课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在听都能听明白都能学到东西,这堂课就算成功了。至于如何把话语权交给学生,主要就是采用教师点拨法,即设问析疑。所谓设问析疑,是教师首先由一篇课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分析疑问并由此转入另一问题,最后把学生引导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中。通过这种设问析疑,在加上适当的讨论,某些课文再结合文体特点,采用品味法、朗读法进行教学。法国教育学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怎么去激励、唤醒、鼓舞听课者呢?让他们参与课堂,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惟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的融入课堂,惟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才会有所提高。设问析疑无疑是一个较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的一种的教学模式。经过多次实践,我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颇多好处,具体的说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鼓励学生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总的说来设问析疑可充分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学生的主动性。

  在听课的同时,我也对班上学生语文水平进行了调查。通过作文的批改再加上自习时间和课下时间的了解,得知这个班的语文水平还可以,且全班的学习氛围很好,课堂纪律和作文上交情况都很好,学生课前预习也很自觉,更重要的是他们讨厌传统的语文教学,他们不喜欢老师垄断课堂。显然,指导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十分适合他们的。

  新教材也是我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新课改强调的是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无疑,新教材的指导思想肯定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指导老师在课余还教我如何去研究教材,如何去备课。他要求我先熟悉课本,然后在课本中挑选几篇我认为对学生有帮助,或者与高考相关的文章,去编写教学案。要挑选对学生有帮助的,或者与高考相关,这就要求我了解学生的需要,了解高考的要求和趋势,工程量可谓浩大,但不可否认这是必须的。好的教学当然是能够满足学生需要的教学,这种需要可能是现实的参加高考的需要,也可能是解决学生关于生活、关于人生的迷惑的需要,而满足后面一种需要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是很重要的,当然,前一种需要也是不可忽视的,毕竟这是一个极其现实的问题,不是单单一个“应试教育”的指责所能逃避的。了解了学生的需要,高考的形势之后,便开始着手编写教学案。指导老师告诉我,教学案是教师和学生一起使用的,不同于一般的备课,除了要体现教学思路,还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教学案中的问题应该是具有启发性的,对理解课文、感受作者写作意图起关键作用的。教学思路不是大问题,这些启发性问题的设置就大有学问了,不仅要对教材十分熟悉,有透彻的理解,还要有自己的独特感悟,十分地费脑筋。

  在备课方面,指导老师也给了我讲述了一些注意事项。备课时,不要巨细无遗,那样在上课的时候可能很难找到要讲的东西,最好只是提纲挈领的一些东西,再补充一些重要的关键性的知识,具体的用到的知识,自己应该十分熟悉,记在脑中。上课的时候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根据课堂的进展情况,适时调整教学。

  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我在语文教学这个方面的实习可以说还是成功的。

  班主任工作也是实习的一个重要方面。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教育者,也是一个班级的设计者,除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外,还负责沟通协调好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可谓任重道远。班主任的工作真的是十分烦琐的,事无巨细,都要过问。早上要很早到班级检查早读情况,还要做好考勤工作,在别的老师上课期间,还要不时到班级外面转上一圈,检查学生的上课情况,有时候还要帮助任课教师维持班级秩序,这些都是班主任每日必修的

  功课。此外,班主任还要指导班干组织班会活动,指导班级活动的开展,同时也起着沟通学校和学生的桥梁作用。在实习期间,我除了学习、实习那些每日的必修课,也曾指导组织过一次班会活动,主题就是“感动中国20xx”。首先是让大家观看cctv“感动中国20xx”的视频录像,然后由学生发言,谈谈他们的感想,然后让他们把自己的感想写成文章。看着他们交上来的作文,我想这次班会是成功的,每个同学都得到了一些感动,受到了触动。

  因为指导老师是校长办公室主任,我的办公桌也被安排在校长办公室里。没课的时候,也会帮忙做一些工作,比如复印、传达一些文件,办公室里没人的时候帮着接接电话,遇到工作繁忙的时候,也帮着接待来访的人,布置会场等。虽然都是很琐碎的,没有什么实质技术含量的工作,但我却在这些工作中学到很多实际有用的东西,可以算是我实习的意外收获吧。

城市实习报告 篇2

  尊敬的XX领导:

  实习题目:学习规划设计单位实际工作项目设计过程

  实习目的:运用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来了解城市规划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加深对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认识,将理论联系于实践,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为成功走向社会做准备。于是,本学期我们进入了实习阶段:

  1、通过这次实习,使我们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城市规划相关工作的意义,熟悉现行业单位方案设计方法和规划实务操作技能,使学生对城市规划相关工作实践有较全面的感性认识。

  2、通过这次实习,使我们进一步消化和掌握已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检查我们对学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也检查了我们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和应变能力。

  3、通过这次实习,培养了我们实践中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和计算机绘图技能,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为今后较为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4、通过此次实习,不仅提高我们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还培养了我们事实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踏实、谨慎、认真的工作态度,给帮助我们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组织纪律观念。

  实习时间:20xx年2月—20xx年7月

  实习地点:上海理想空间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实习的部门或岗位:规划设计部规划实习生

  实习的内容和过程:

  一、实习概述:

  对于学习了差不多四年城市规划专业的我们,可以说对城市规划设计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所有有关城市规划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们基本也都有所涉猎。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做些实际项目,那我们也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

  以前,我总以为自己的规划设计理论知识扎实较强,计算机绘图能力比较熟练,设计也如所有工作一样,掌握了规律,照芦葫画瓢准没错,规划设计时可以借鉴一些成功的案例,那么,当一名合格的城市规划设计人员应该没问题了。现在才发现,城市规划设计其实更讲究的是它与实际紧密结合性和可操作性。离开现场实际情况,其它一切都为零,设计不只是一味的绘图,更不是一味的照抄照搬。

  自从20xx年2月开始,我在上海先后进入两家公司进行工作,均是在规划设计部以实习生的职位在岗工作。在了解城市规划设计的基础工作后,对城市规划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接触,也使我意识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

  其实刚出去实习的心态是浮躁的。过完年第一次到上海,也是我第一次出去找工作过独立的生活。或许是因为自己简历准备充足,工作找起来并不麻烦,第一家面试就可以直接工作。但是“得到的不知道珍贵,失去了才知道其价值”。我只是想多面试几家公司看看待遇和公司情况,这样就和几个差不多的公司失之交臂。

  我第一份工作是在中联城建筑规划设计事务所开始的。面试的时候,我们BOSS亲自面试,问了很多关于专业的问题后,开始了一个重要的环节——两小时快题设计。其实手绘是自己的弱项,这个我也很清楚,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表达不好,我就尽量用语言来说服他。规划设计,其实并不完全在于你是否会手绘,好的设计思路也是一个亮点,但是需要的是能够表达出来并且让对方接受这才是一个不错的方案。否则,也只有自己的水平,跟着BOSS也只能绘图(手绘和语言表达都不怎么样的)。

  周三上午,我提前到达面试地点,但是由于公司没有到上班时间,我就一个人在工作单位所在的那个社区——杨浦SOHO转了一圈,熟悉了一下环境。而我所做的快题设计题目则正是一个综合社区的设计。于是,比葫芦画瓢,我就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三里屯SOHO社区中的地上地下设计模式,借鉴了其中可取之处,不到一个小时,就画出了草图方案。我并没有太过深化细部,只是表达了设计图纸的基本信息和所设计建筑的体块与造型。然后找到BOSS说出了自己的设计构思以及借鉴本社区的一些精华之处,也许借鉴这才是真正的亮点。善于观察和借鉴已有的成功案例,对设计专业工作人员是必须的能力,也是我们在以后工作中经常采用的方法。

  工作一开始,或许是浮躁,感觉自己学不到想要学习的东西,整天接触的只不过是一些没人干的杂务工,整天没有老板和总工安排任务,只是从其他地方要过来一些案例和PPT,整天的浏览,然后看看网页。工作的心是焦急的,耐性也是经不起考验的。情急之下,就再次的开始了寻找工作的历程,到第二家公司——上海匠人建筑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工作。通过找工作,换工作,接触实际工作,我认为“放低姿态,放平心态,提高要求”,才能真正的在自己的岗位上持之以恒,干出成就。

  二、实习过程:

  刚开始的时候,由于自己对规划实务不是很了解,虽然在校期间跟着老师做了一段实际规划项目,但是对于单位的一些程序和BOSS的一些想法不是很了解。所以刚开始的工作进度是比较慢的,但是在总工的带领指导下,同事的帮助下,很快的对需要做的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实习过程中,我们公司做的主要都是内蒙古的一些项目,而我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用计算机修改图纸和把其他的一些手绘图纸的矢量化。规划设计本身就是一个反复修改的过程,甲方不断的提出修改意见,公司不断的调整设计方案,而我也就是在不断的重复修改工作。总工一般不上机操作,指导我们把他的手绘方案在电脑中用最好的效果表达出来。我找了很多参考图片,也让其他同学帮我找了很多比较不错的图片作为参考。因为自己本身不知道什么好看,那就只能找一些公认比较漂亮的图片作为参考,开始就模仿别人的效果。

  我们的工作过程中主要是用CAD,PS,AI,SketchUp,湘源控规等绘图软件。经过工作之后,才知道什么叫天外有天,我们总工的软件操作熟练程度比我们要快上好多倍,而且他在外企已有三年的工作经验,工作期间也是和我们一样从基本开始。他不仅能够熟练的运用多种常用的绘图软件,还给我们介绍了几种我们以前根本没有听说过的英文软件和操作技能。用他的话说:“规划设计本身就是一个在积累经验的过程,开始时候都是从基本工开始的,等真正有了工作经验自己的身价也就上去了。”这句话虽然朴实无华,但却是事实,同时也让我对自己产生了反思,对第一次换工作的冲动感到后悔。一个人的认知程度,本身就是在随着我们逐渐的成长在不断的加深。而一个人取得的成就也是在不断的付出之后不知不觉的积累出来的。

  在我们这个行业工作,如果不加班就不算是真正的规划设计行业人员。当然,我们实习生也不例外,经常加班,有时候能干到夜里两三点,周末基本没有双休。刚去的时候比较关注的就是工作强度,一位老员工告诉我说:“加班是正常的,熬夜是必须的,只有在不正常的情况下才有双休日。”我听过之后,感觉到有点恐怖。当然开始时候感觉不太适应,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慢慢的适应了也就习惯了。有辛酸也有欢乐,我们加班时候老板统一买饭,大火一起有说有笑,公司的会议桌就是我们的餐桌,一起分享我们工作过程中的苦与乐,探讨困难与收获。实习生任务本身也不是很重,在没事的时候,看看书,查查资料,帮助助理浇浇我们办公室的花,其乐无穷。

  特此报告

  XXX

  日期:20xx年X月XX日

城市实习报告 篇3

  一、实习概况

  1. 实习目的: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同当地居民或公园游客的交流, 增进我们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以及了解人们对于环境的真正需求。

  2. 实习路线及内容:20xx年4月5日,早八点,在北大逸夫二楼前集合出发,经图书馆至燕南园,停留进行观察调查;经静园至翻尾石鱼;从北大西门出至蔚秀园及承泽园,解散进行调查;在海淀公园调查后,经六郎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京密引水渠,从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沿昆明湖南岸、颐和园北岸、万寿山北坡一路观察,听取老师讲解;约14:30实习结束。

  3. 实习达到的目标: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自己的观察,将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同实际联系起来,发现原来我们身边有许多细节都被我们忽略了,一些习以为常的事情背后还有大文章。通过实习,也认识了一些动植物,增加了知识。

  二、实习记录

  1. 逸夫二楼经图书馆至燕南园途中: 在图书馆前回望,通往东门的那条路,左边是繁忙的建筑工地,右边是教学楼,仅有的那片可怜的草坪是看不到的。虽还是春天的早上,但还是给人一种热的感觉。也许因为是新建不久的,路两旁几乎没有一棵树。北京春季多风,有时还会夹杂着工地上的土,形成一个小型“沙尘暴”,令这条路有些让人望而却步,尤其是在夏天,大家都要低头疾走,当然这种情况在出了东门以后也没有得到缓解。缺乏绿色,也使这条路让人感到很暗淡,有些过于严肃。不能说这条路上完全没有绿色,还有一片草坪。关于它我问了问周围的同学,有的说没什么感觉,有的说它晚上还不错,还有的说刚来的时候觉得绿油油的挺好,后来就没注意了。我觉得这和人的心情有关,刚入学当然觉得什么都好,后来也就没心情注意了,还是“低头疾走”要紧。晚上其实是草坪里的灯好看。这么说来它存在的意义似乎不大,不如种些树,因为在地学楼前,我觉得弄成一个小型的实习场地,大家可以分辨分辨岩石,认识认识植物,比在屋子里印象要深刻。老师还提到如何设计这条路以配合图书馆及周围景物的问题。

  2.“世外桃源”——燕南园:(1)老师在园内一片草地中讲解:了解并认识了一些植物,如耐践踏的车前草,开着紫色小花的二月兰,堇菜和蒲公英等。这些野生的植物不需要人们特殊的照顾,自生自灭,但是生生不息,二月兰谢了,三月兰花开,种类更加丰富。(2)自己在园中的观察:与园外相比,园中的人工雕琢很少。墙角,路边都长着野花。注意到园中很少有铁栅栏,草地的边界都是由一种植物,再在上面简单的架一根竹竿组成的。植物都是活的,长叶开花后应该很漂亮。我想这个效果是铁栅栏无法拥有的。在里面还看到三只野猫,两白一黄。(3)同园内居民的交流:有一位40多岁的叔叔在自家门前的地里给玉簪花分株,访问中他说这一小片地里的植物都是他种的。问他住在这里同住在楼房哪个好,他说当然是这里好,因为这里人的密度小,活动空间大,还可以种花草。在询问一位住在园中30多年的老大爷时,他指着园中的一个花坛说,那里以前是一个游乐场,现在修了反而少了个娱乐的地方。在问及住在此处还有什么不如意的时候,被访的人一致对园内的公厕表示不满,说不仅环境差了,而且人也杂了。有一位50年代就居住在这里的老奶奶说这里的植被乱七八糟的,自己想种点花,又会被人折走。

  3.静园:据老师介绍,这里以前是一片苹果树林,但为修草坪被砍掉了。静园的草坪可以任人践踏,目前黄绿相间,野草为绿。

  4.未名湖:有一个插曲令我印象深刻。一个人正在湖边的长椅上看书,突然身边开始喷水,吓的差点跳起来,原来是给草坪浇水的时间到了。我觉得这是设计的一大失败。设计要处处为处在其中的人着想,也许坐椅与喷头不是一起建的,但后来添加的应考虑到整体,不能将一个一个设施隔离起来。

  5.蔚秀园:主要是同居民进行交流。大家似乎还是抱怨的比较多,都反映小区中的一个死水沟蚊蝇滋生,臭气熏天,垃圾成堆。据了解,这个水沟以前水是清的,水源是地下的自来井,居民也不多,后来盖房子,把水填了,把山推了,自来井不出水了,活水变成死水了,清水自然也混了,臭了。当问及对小区内的植物有何看法的时候,大家的意见也是出奇的一致,说现在太乱,草乱七八糟的,还是要搞搞绿化,弄利落点好。问她们野花难道不好吗,回答是花期太短,不象种的花那样开的长,也没有那么多种类,而且也没有种的花花朵大,好看。 居民的观点似乎与老师自然即是美的观点有些矛盾,这种情况在燕南园中也有发生,人们还是需要整齐的草坪和人工栽种的花朵。是因为我们访问的都是些老人家,她们见了太多的荒芜与嘈杂,现在渴望一种整齐的美吗?

  6.海淀公园:还是以自己观察和同别人的交流为主。在公园中没呆多久就感到很晒,问在公园中健身的人,也反映这里的树阴太少了,夏天只能很早或傍晚来。一个看着孩子玩耍的阿姨说,这里虽说很晒,但离家比较近,有一些健身设施,孩子也爱到这里玩,有总比没有要好。我观察到,这里树少,天空比较空旷,反而成了放风筝的好地方,公园也因地制宜,门口就有卖风筝的。其实没树也有别样的乐趣。公园中有残疾人康复区,儿童区和老年人健身区,区内都有适合不同人群的健身设施。而且每区的地都是用橡胶铺的,软而不滑,这是在很多小区或公园里面被忽视掉的。

  7.去往颐和园的路上:在万泉河边,被眼前景象惊呆,河床中已没有水,只有一层散发恶臭的淤泥。固化的河道,水的匮乏,使其没有了生机。经老师讲解,路上那些穿着“铠甲”的树木是皮很名贵的杜仲。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把这种树种在路边,给树木的养护添加麻烦。是为了让路人认识新植物吗?树上没有挂牌,而且让人认识到它的珍贵之处,树就更危险了。是它适合种在此处,或是它长成后别有一番景象吗?到了所谓的绿化隔离带,是将“京西稻田”除掉后的产物,觉得还没有路边的树多,土倒是不少。老师介绍一种名为灰藜的一年生植物,该种先锋植物,无人管理,也可茁壮成长。

  8.颐和园南如意门:门前就是昆玉河,又称京密引水渠,岸边已被固化。该条河流同八一湖相连,构成了所谓的京城水系,已经成了人们游北京的一条水上路线。驶过两条游船,但均没有按照当初开通此路线时所说的,为保护水体,将窗子封住,不知会给河水带来多少垃圾。采访中,得知以前的岸边满是树,水里鱼也不少,但为了修路,树砍了,岸修了,现在鱼不见了,由于来往的车辆很多,又没有树,土也很大。我仔细观察河水,发现水中有不少水草,靠近岸边处还有垃圾。

  9.颐和园内:颐和园主要由昆明湖和万寿山两部分构成,两者均为自然形成。沿西堤六桥而行,一路杨柳依依,桃花盛开,同门外相比,简直就是两个世界。在同游客的交流中,大家都很喜欢这里的风景,觉得“没白花门票钱”,反面的声音没有听到。湖边老师讲解由芦苇和茭白组成的湿地系统,这种滨水系统,净生产力高,不仅美化环境,还可以造福环境。我夏天来游园的时候,绿色的芦苇配上蓝色的湖水,再加上湖面波光粼粼,是很漂亮,但当时不了解它原来还有这么多生态功能。对一些景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也是此次实习的一大收获。公园中正在进行整修,一圈印有花草树木的围帐将工地与游览区隔开,从远处看,围帐和园中的花草融为一体,不仔细看,简直无法分辨。这比起那些路边常见的突兀的围帐,更让人觉得舒服。但不幸的是我们还是看到有一条管道从工地延伸到湖边,乌黑的水正排到湖里。围帐很高,无法看到里面,不知这水是施工后的废水,还是将需要整修的湖段排空时,湖底含有淤泥的水,要是后者,还是情有可原的。在山上我们看到了几百年前的水土保持工程,很不显眼,老师不讲,我是不可能发现的。工程对山体的改变不大,只是将山坡改造成鱼鳞状,有点象阶地,这样可以加强下渗,减缓水流的速度,从而预防了水土流失。但我想这只适用于水量不大的时候。在山上还看到一些丢了脑袋的佛像,对取走佛祖脑袋的人颇不理解,这是一种亵渎,也是一种低素质的表现。约下午两点在山上解散,实习结束。

  三、分析与讨论注意到这次实习中不论是老师的讲解,自己的观察还是进行访问的过程中,都提到了不少关于植物的问题,因此这一部分想着重探讨周围环境中植物的选择,以及对实习过程中想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1. 关于居民对周围植被看法的问题在调查中,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应该对环境进行修理,而对野生的植物则有一些深恶痛绝,这与老师的一些观点有些背道而驰。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自然环境能让人觉得舒服,使人产生深刻的体验呢?

  研究表明

  首先,要看人是否对自然环境感兴趣;其次,要看自然环境的物理特征。例如,一片矮树林旁边是一片绿草如茵的草地,人们从矮树林中一条小路穿过,坐在草地上玩耍,会产生一种摆脱都市枯燥、乏味、紧张工作压力的感觉,心情愉快;而在另一种情况下,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无法通过的灌木丛,这类自然景色往往失去对人类的吸引力。因此,我想整齐修剪过的草地,花园,还是有它们存在的心理基础的。我们在学这门课之前不也是对一些人工修剪,设计过的园艺作品赞不绝口吗?这似乎是很多人的心理需求。我们不能完全否定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市中心的花坛,绿地,在心理学上,能够有较高的清晰度,更能够吸引人。当然,任何改造都要有一个限度,适可而止。老师是从生态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的,自然生长的植物有诸如,种类丰富,无需太多人工管理等优点。从城市整体的角度来讲,还是要以自然植物为主,这样对资源和环境都有益处。但处处都是这样,未免让人产生荒芜杂乱的感觉。居民的不满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当然这又引出另一个问题,是人们的心理需求重要,还是环境生态重要?设计要以人为本,又要以环境为基础,两者兼顾似乎很有难度。如何处理,改变人的观念?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改变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寻求一种合适的立足点,将二者有效的调和起来。但,这立足点在哪里呢?

  2. 关于路边种植杜仲树的问题前面提到,在去往颐和园的路上,对路旁种植穿“铠甲”的杜仲树不理解,回来后特意查了一下该树的特征,发现自己当时的看法过于简单,是错误的。当时看到的树,因为是刚移植过来的,树干很细,也没有枝叶,再加上那圈铁衣,觉得不是很美观。其实,据查得的资料②,杜仲干形直,枝繁叶茂,树冠多呈圆形或圆锥形,遮萌面积大,且树体抗性强,病虫害很少,不需喷洒农药,是城市园林绿化非常理想的树种。北京、南京,杭州、洛阳等城市利用杜仲作行道树或进行公园、庭院绿化,均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而且由于杜仲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也是广大山丘地区理想的水土保持树种。杜仲树耐旱,耐寒,耐碱,却不喜湿热,在北京种植非常理想。 杜仲树的药用价值也很高,可以说浑身都是宝,尤其是它的树皮,这也是给它穿衣的原因。但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杜仲树的树皮具有再生的特性,即使对主干某一区段树皮进行全部环剥,只要及时采取保护措施,短期内在剥掉皮的木质部上又可长出新的树皮,3~4年后即可赶上未剥皮部分树皮的厚度。通过环剥皮还可以促进树株直径的生长。杜仲不管幼树或老树都存在树皮再生能力,但其中以幼、壮龄树再生能力最强。所说的保护措施,简单来说就是用有网眼塑料薄膜包裹树干。我想,既然剥皮不会给树造成太大的损伤,反而在一定意义上说还对树有好处,何苦要把树围起来呢。而且我看那铁圈很小,没有给树留生长的空间,不如没有。希望这是因为树还没完全长好,进行保护的缘故,以后能看到小树解脱枷锁。那我们要怎样选择种植的植物呢?我觉得首先要了解植物的特性,以及当地的环境,因地制宜。不能将人的意志强加给环境。正如在实习中看到的,针叶树的落针有一定酸性,会使周围的土壤酸化,因此树下的植被很少,我们强种上草也没有用;还有在颐和园山坡上看到的侧柏,它本是一种耐旱,耐碱的植物,所生长的地方往往植被不多,公园如果片面的追求绿化效果,铺上草坪,为保养草坪又浇灌很多的水,反而会对侧柏的生长不利。还有前几年,北京提出要给杨树做“节育手术”,因为每年一到春天,杨絮就铺天盖地,无孔不钻,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不便,这是当初种植时所没想到的。这些都是由于设计者不了解植物的习性造成的。形式不是我们追求的一切,和谐才是基础。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乡土植物的应用。所谓“乡土植物”是指未经人类作用引进的那些植物。“在乡土植物中包括不少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材料,它们生长繁茂,管理粗放,无需对土壤作特殊的处理,可供选择用于公园、娱乐场所和庭院中的湖泊、溪流、池塘及喷泉花坛等处的镶边栽种。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William Robinson)。应用乡土植物种植可为城市居民区提供一个近似于自然林地和开阔田野的环境。孩子们在这里可以自由地攀爬树木,摘取花朵和进行其他活动,而这正是现在很多设计没有考虑到的。乡土树种还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当地的季节变化,而引入的外来树种却不能反映季节的特点。在当前迅速发展变化的世界中。乡土植物以其使人感到熟悉而又持久的风貌,也许更能引起人们对过去的怀念从而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尤其是在土壤和其他条件不良的地段,乡土植物可以依靠其较强的抗性来维持正常生长。在不具备表土的地段,更可显现出其特殊的栽培价值。许多乡土植物并不需要优良的表土。贫瘠的土壤反而可以防止其过量生长,并减少相应的管理问题,而且这些植物在贫瘠土壤中生长的寿命往往比在优质土中更长。燕南园中几乎遍及各处的二月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墙角,土坑都成为它生长的场所。前面也有提到关于人们对修剪得很好的花坛,绿地的需求。鉴于以上所说的乡土植物的优点,我们可以考虑以其作为园林设计,城市美化的主要原材料。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生态和人们心理需求的统一。最后,我想到静园被砍掉的苹果树,也想到高中校园里的那排柿子树,那是我们学校的一道风景,一到秋天树上挂满了柿子,但没有人去摘它。长满果实的树木能给人一种成就感,一种满足与欣喜。在校园等地种植一些适宜当地环境的果树,让人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应该被提倡。四、收获与问题实习是一次用自己的眼和耳去感受环境的机会,在实习的过程中,经老师的讲解,我体会到“生态无处不在”这句话。同时通过提出与解决问题,增进了知识,加深了理解,纠正了自己的一些错误认识。在这次实习中,我感觉的最大的困惑就是,人们的需求或者愿望与生态的矛盾。要改变人的认识,但这绝非我们短暂的一生所能实现的,我们不能把全部的精力全放在纠正人的意识上面,还要努力去寻找协调二者的方法,而这个方法,应该就是我们要探索的问题。与之相关的还有植物选择,尤其是在城市中的问题,这虽在前面有所讨论,但由于缺乏足够的植物知识,显然还是不全面的,需要更加深入的探讨。在海淀公园发现树少反而成为人们放风筝的好地方,所以不应该仅仅以树木的多少来衡量公园的好坏,还要看植物的分布以及其在人类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但究竟应该怎样安排园中的植物,当然最好应该沿用其原有的状态,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再根据不同地方的特点来设计。而究竟具体应该怎样做,还待讨论。五、资料来源及参考资料

城市实习报告 篇4

  我们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美丽的滨海城市—大连,开始了为期一周的认知实习,城市建筑认识实习报告。

  城市建筑风格是城市的魂魄。大连作为沿海城市,由于历史因素而形成的城市建筑风格,以及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建筑风格追求中的美学意义和人文观念,都值得我们学习与研究。“不求最大,但求最佳”和建筑风格“欧式化”的理念和实践,是大连建筑风格中最崇高最优美的主题。

  大连市区的建筑风格多姿多彩,它既有古罗马式建筑;也有圆穹顶式建筑;还有俄罗斯式的建筑;既有中国古典式的建筑;亦有日本别墅式建筑.使得大连市区的建筑形成古老与现代、典雅与浪漫、传统与西洋式的完美结合。

  由于大连受到沙俄和日本的殖民统治大约50年之久,所以,这两个国家把自己的建筑风格也带到了大连。最明显的是雕花建筑,集欧式和中国现代元素于一体,这样风格的建筑在大连市内有不少,好多还是大连市的重点保护建筑。作为一个移民城市,大连的建筑风格中有着海派的兼收并蓄,合而不同的特色,如果一定要强调特色的话,更多强调的是一种融合,从各种流派中汲取营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整合的特质。加上这座城市,本身具有的异域风采,所以无论目前流行的强调阳光、健康、亲切主题的西班牙风格,还是以往风行的简约大气的欧式建筑风格在这里都有着自然的基础。

  建筑是有生命的,它既可以形成城市,也可以灵动环境,更可以折射一个城市的精神。

  下面是我所参观和学习过的地方,从中可以大致了解大连的建筑风格,及其概貌。

  俄罗斯风情街

  俄罗斯风情街是大连市重点项目之一,是全国第一条具有俄罗斯十九、二十世纪风格的风情街。

  俄罗斯风情街全长430米,总占地面积3.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由20栋俄式、欧式建筑组成,实习报告《城市建筑认识实习报告》。俄罗斯风情街所连通的上海路距大连金融商贸——每日客流量最大达80万人的天津街中山广场咫尺之遥,为火车站、大连港必经之路。

  俄罗斯风情街配套齐全的服务项目,原汁原味的异国风情,林林总总的商业店铺,吸引着中外游人来此观光游览、购物留念、消费休闲,使你不必远涉国外,尽情享受魅力万千。

  中山广场

  中山广场初建于沙俄占领时期,当时称尼古拉耶夫广场,是用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名字命名的。日本占领时期称大广场。解放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名为中山广场。

  中山广场呈圆形,直径168米,有十条大道从这里通向四面八方,玉石铺装的中心圆台典雅醒目。周围建筑大多建于本世纪初,多是日俄时期修建,有罗马式的、哥特式的、文艺复兴风格和折衷主义等,欧味很浓。这些建筑现大部分被金融机构使用,所以也是大连市的金融中心。

  中山广场不但建筑美,而且还有优美的音乐。每天定时播放世界名曲,所以又称中山音乐广场。广场最美的景色当属晚上。夜幕下的广场在各色灯光的辉映下,更显楚楚动人。成百上千的市民在这里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场面欢乐祥和。

  在晴朗的日子,人们坐在绿草茵茵的广场内沐浴着阳光、吮吸着绿草的清香;或三五成群的踢毽子、或用小米悠闲的喂着鸽子,尽享闲情逸致。

  星海广场

  大连星海广场,面积比两个天安门广场还要大,广场设计与建设的诸多方面均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巧妙结合:广场内圆直径199.9米,寓意公元1999年大连市建市100周年;外圆直径239.9米,指2399年时大连将迎来建市500周年;矗立广场中央的全国最大的汉白玉华表,高19.97米,直径1.997米——以此表达人们在97那年的喜悦心情;华表底座饰面雕有8条龙,柱身雕有1条巨龙,意指中国古有九州,华夏儿女都是龙的传人;广场中心部分借鉴北京天坛圜丘的设计理念,由999块大理石铺装而成,红色大理石的外围饰以黄色大五角星——有星有海,是“星海湾”的象征,红黄两色更象征着炎黄子孙;大理石面分别雕刻着天干地支、二十四节气、十二生肖等图案,还雕有9只造型各异的大鼎,每只鼎上各有一个魏碑体的大字,共同组成”中华民族大团结万岁”;广场周边的5盏大型宫灯,各高12.34米,由汉白玉柱托起,光华璀璨,与华表交相辉映……广场北部是现代化的星海会展中心,南部临海是百年城雕所在。100双脚印寓意大连刚刚走过的沧桑百年,天真的儿童雕像寄托着大连人民的希望,面向大海蓝天敞开的大“书”则彰显这座城市开放向上的胸怀;城雕不远屹立着百年灯塔和新停泊的奥丽安娜游轮。

城市实习报告 篇5

  参观上海市人民广场,上海市博物馆,上市规划展示馆,上海市美术馆,南京路步行街,外滩,同济大学老校区,上海体育场,上海体育馆,徐家汇商业区,静安寺广场,静安寺公园,上海金茂大厦,东方明珠,上海科技馆。

  实习目的

  1、 了解城市设计,博览建筑特点,步行街景观设计;

  2、 了解校园规划特点,教育建筑特点,体育建筑特点,分析其功能分区,平面组合特点,体型组合及结构方案;

  3、 分析商业建筑特点;

  4、 了解城市交通换乘系统设计、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及共享空间;

  5、 归纳分析超高层建筑特点,城市大型商业广场布局及平面组成特点。

  实习意义

  通过此次实习,使我们了解了城市体系在现有体制下规划和管理开发区达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使我们对城市和区域规划有了初步的了解。结合城市现状,对城市总体布局和总体规划有了深刻的认识。并了解到不同类型建筑在发展战略和实际开发所考虑因素的众多不同,了解了不同的规划特点,建筑特点。更深刻的人了建筑的功能分区,平面组合,体型组合等因素对建筑的功能,美感和使用的重要性。

  实习结果与分析

  上海市国际化的大都市,它的城市规划,建筑结构在上海的宏观规划和其文化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了解上海自身建筑的特点,规划方案以及与周边环境城市的关系,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有极大的帮助。

  1、 校园规划特点及教育建筑特点

  通过对同济大学的各建筑教学楼的参观与分析,总结出,对于教育建筑的功能分区主要在于其佛那个能使用的要求,并根据他们之间的密切程度按区段加以划分,同时还对主与此。内与外,闹与静等方面的关系合理安排。教学部分居于主要部分,置于主要地位也是有利地位,办公室次之,辅助部分再次之,三者在功能区分,有明确的划分,以防止干扰。但这三部分之间,还保持一定联系,而这种关系,在按功能区分明确的基础上加以考虑。在建筑体型组合上多为立方体与长方体等简单几何体的组合,内部空间在一定的次序中灵活多变。体型简洁,外形质朴而内部布局自由又不失严整。建筑功能和交通流线明确。平面采用分隔性的空间组合形式。

  2、 体育建筑特点

  在上海参观的主要体育类建筑为上海体育馆和上海体育场。从这两幢建筑的外观上对体育类建筑的造型有了初步的认识,主要是以圆形,椭圆形,方形等平面为基本形体向外扩张,给人壮观、严肃、朝气、活力、蓬勃向上的积极感受。体育馆的席位,常沿着比赛四周布置,有利于群周沿观众厅周围疏散。而规模较大的体育肩周,常常设有分区入场、分区疏散、集中或分区设置出入口的方式、在体育建筑这种需要重视人流疏散问题的建筑,常采用平面或立面两种方式的体系组织疏散。体育建筑,有的平面采用综合大厅组合形式,摆脱建筑空间的封闭性和建筑空间的开放性,具有环境开敞通透,使用机动灵活,空间利用紧凑,流动方形自然等特色。有才蚕蛹观演性的空间组合方式,以大型空间为主,穿插组合辅助空间。

  3、 商业建筑特点

  商业建筑在造型上活泼多变,富有创造性和娱乐性,色彩鲜明,造型优美,在空间的组合上复杂多变,内部空间紧凑合理,注重交通空间与商业空间的穿插和隔离;功能分区上主次关系明确、合理并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商业建筑的空间里更能体现空间与空间之间的联系与分割的对立统一的观念。现代商业建筑外观的审美从外装修材料、立面形势、比例、色彩等都有所体现,比较强调人参与意识。

  4、 超高层建筑特点

  高层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反映在交通组织上,是以垂直交通系统为主为整个布局的关键。同时高层公共建筑具备一定抵抗水平推力的刚度、高层建筑常用类型有板式和塔式两种。高层建筑在造型上比较简洁大方,体型组合多为简单的方体。整体造型上给人压迫感和庄严感,比较有气势。在较高层建筑里,多分为两部上下电梯,有利于缩短人们上下楼的时间。

  5、 上海城市设计

  上海的中心城区空间布局结构为“中心、开放”。规则按照现状自然地形和主要公共中心的分布以对资源化配置的要求,合理调整分区布局。

  ⑴公共绿地系统

  ① 公共绿地系统在布局上主要是由三个层次组成:一纵两横:一纵----黄浦江沿岸;两横----延安路,苏州河沿线;三环----外水环。通过这几条城市重要道路河道沿线形成的绿化构成中心的`城市绿化主轴。

  ② 绿色廊道,绿色网络,依托城市主要道路,水系等沿线的绿化,联系和沟通中心城各类型的点状、绿状绿化以及土型片林,建立起中心绿化网络系统。

  规划这三个层次的绿化系统形成“一纵两横三环”为骨架,一一“多片多园”为基础,一“绿色廊道”为网络,互为交融,有机联系了中心城绿地布局结构。

  ⑵城市设计

  上海城市公共空间是一个有机的、多彩宜人的、有吸引力的空间环境,具有丰富的生活特征:

  ① 重视城市空间的整体性和艺术性;

  ② 重视连贯性,新老并存,渐进发展;

  ③ 重视人的尺度,长早舒适,亲切宜人的不行空间,并且注重空间的比例;

  ④ 易识别性,重视城市标志、信号,这是联系人与空间的媒介;

  ⑤ 适用性,即建筑和城市空间的功能,适应市民生活不断的需要。

  通过对上海城市的实习,了解到城市设计使以长早一个有没的城市形态提高城市空间环境质量为目的,其研究重点在于构成城市空间的基本要素的组合 ----即对城市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社会环境、建筑环境、人们行为、空间视觉的研究。城市设计渗透在城市规划的每个阶段,使多学科,多专业的三维空间的整体规划。

  实习心得与总结

  实习结束了,但我并没有就此而松懈下来,恰恰相反,这次的实习时我意识到了自己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强大的挑战。作为一名大学生,想要在日新月异的高科技现代化的社会里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就要刻苦努力学习,将自己 理论知识应用的实践过程中,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产业能够为一名真正的现代社会科技型人才。实习,为我们打开了通往社会的大门,也为我们铺就了踏上社会的路,给我们提供了将书本上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机会,让我们更深刻的了解的只懂理论的比顿和理论与实践的不可分割性。更重要的是,它给了我们展望世界展望未来的窗,给了我们责任与希望。这种责任与希望,促使我更加的努力学习,努力的充实自己,用科学知识武装子,以求尽快的投入到现代化建设中。

城市实习报告 篇6

  目录:

  1实习概况

  2实习记录

  3分析与讨论

  4实习心得

  5参考书目

  6对实习的建议

  1实习概况:

  1.1 实习目的:

  增进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增强对城市的感性认识,发现城市中不合理的地方并能将课本中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城市生态课实习报告。

  1.2 实习时间以及内容:

  时间:XX年4月5日

  路线:从北大地学楼出发,沿着燕南园,翻尾石鱼,从北大西门出到蔚秀园,穿过承泽园到海淀公园,经六郎庄,直至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从颐和园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沿昆明湖南岸到万寿山北坡。沿途观察当地的建筑,植被,动物,土地以及人的活动,并向遇到的人展开一些调查,获取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1.3 实习效果和教训:

  1.3.1实习效果:

  总结实习的所得,实习的主要目的都达到了。这次实习使我对于城市中人与环境,与其他生物的关系有了感性的更进一步的认识,并因此使得自己以后思考问题能站在一个更为全面的角度 。

  1.3.2实习教训:

  但由于是第一次实习,实习经验还不是很足,特别是到了颐和园后,由于颐和园的秀丽风光并且有些累了,有些放松,所以遗漏了许多细节,使得这次实习并不是很圆满。同时这个教训也应该谨记,争取在下次实习时能做得更好!

  2 实习记录

  本部分将以路线和我所见所闻为线索,详细的概括在实习中所见到的各个方面。

  2.1燕南园:

  燕南园是北京大学的“世外桃源”,我们去时正好是在春天“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时候,燕南园一片绿色。其中的楼房大都建于50年代,带有西方建筑的风格。在一个垃圾周围,我们看到了一种叫做车前草的耐践踏的植物。在燕南园里我还看到了一片在这嘈杂的城市中难以见到的一片绿地,里面自然生长着的植物,说得出名的说不出得名的大概有十多种,这与我们在公园中所见到的人工的单一的草坪是截然不同的,实习报告《城市生态课实习报告》。而在这绿地中我还同时看到了蚯蚓粪。在园中,我访问了一位正在修剪树枝的女士。当问及对住在燕南园的感受时,她的语气充满了自豪,她说到:“这么好的地方,有这么多的古树,这么多的植物,有时候还有许多小鸟,在哪找的到?!”同时她还表示在燕南与别墅中,她愿意选择燕南。也许别墅中也会有树,然而她认为那里的环境过于人工化远不及燕南的自然环境舒服。在离开燕南的时候,我回头看到这处于一片碧绿的楼房中有些的墙壁上爬满了一种我叫不上名字的植物,与这古香古色的建筑形成了对照,给人以一种古朴之感,这的确是一个“世外桃源”!

  2.2 静园及其附近:

  静园的草还带有些黄色,静园原来是一片苹果园,因为修盖新图书馆而将这苹果园该成现在的样子,以给学生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地方。然而不知道什么原因,静园中的人并不多,不大的静园反而给人一种空旷的感觉。静园后面的园子到是已经呈现出一片绿色,高大的雪松形成一片绿荫,给人一种与静园不同的感觉。然而很遗憾的是,由于是人工草坪所以不许践踏。在南北阁的屋檐下,我们发现了小鸟以及它们所筑造的窝。

  2.3 未名湖及其附近:

  从静园出来,我们沿着小山坡间的路到未名湖。这条路很安静,偶尔可以看到一两个人在这静谧的山坡上大树下看书。未名湖边的柳树已经发芽,随风飘舞,给人以“杨柳依依”之美感。粉红的桃树也已经开花,夹杂于万绿之中。在未名湖旁,老师带我们去看了在翻尾石鱼旁边的一块小沙滩,沙滩上有着许多小草,中间有一条路。这个沙滩与翻尾石鱼连成一体,是未名湖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然而老师告诉我们小沙滩上原有一块介绍翻尾石鱼的碑,是后来才移到沙滩前面。

  2.4 蔚秀园:

  我们从西门出直接进入蔚秀园。进入蔚秀园,我看到的是有些萧条的景色,还有一个充满脏水的河,河边有些野草。在这小河旁边,我访问了一位老太太。老太太告诉我,她还是喜欢住在这里面,虽然水很臭。在臭河的一边,我们看到了一个自然的小山包,上面有一个亭子。走上小山包,便看到了一幅在城市中及其难见到的画面,一群老太太在剪野菜,还有两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亭子中是一对情侣在看书。此时大概已经9点半,太阳已经有些大了,然而,由于山包上的大树遮挡了阳光,使得这里成为了一个极好的乘凉之地。那两个小男孩告诉我,他们觉得挖野菜挺好玩的,觉得住在这里面有这么一个其他地方没有的小山包,他们玩的东西玩的花样比其他人更为丰富。当我走近这些老太太时,却诧异地发现她们竟然是将这些野菜连根拔起,而她们并不认为这会对这小山包造成破坏。而矛盾的是,这些老太太告诉我们她们都很喜欢这个天然的而非人工的小山。

  2.5 万泉文化公园:

  进入万泉文化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小型儿童游乐场以及其后的一片草地。因为是周末,玩的小朋友比较多。但是,也有不少父母带着他们的孩子在草地上玩。一对带着孩子在草地上玩耍的父母告诉我他们经常带他们的孩子来这玩,因为这视野开阔,空间大,空气新鲜,而他们更为喜欢带孩子在草地上玩,因为游乐场的器械容易使孩子摔伤,而他们的孩子也更喜欢在草地上玩。但让他们不满意的是,广场中的树太少了,亭子也很少,在夏天的时候没有足够的乘凉的地方。告别了快乐的一家子,我却发现在离他们不远处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请勿践踏”四个大字。

城市实习报告 篇7

  一.实训目的

  考察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实践动手能力以及现场适应能力。通过本次综合实习,使学生能够充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现场认知能力和专业综合能力。

  二、实训时间和地点

  实训时间:20xx年6月10日

  实训地点:郑州铁路局洛阳工务段职工培训基地

  三、实训内容

  学生们于6月10日下午抵达洛阳工务段职工实训基地,受到工务段职教科的热烈欢迎,欢迎我们在基地学习。基地为我们安排了丰盛的晚餐和舒适的住宿。

  通过一晚上的修正后,开始了实习的第一天,早上起来杨老师和高老师还有工务段职教科为我们安排的是安全教育,职教科的老师为我们就实训现场安全上了一课,他强调出行安全是第一,纪律是安全的保障,做好各项工作。在工务段学习,首先是安全,安全是最基本的前提保障,有了安全,才能做好工作;上岗前,严禁饮酒,喝酒误事。

  当天下午,我们被安排参观洛阳工务段洛阳桥隧工区,现场师傅就铁路桥给我们做了讲解,给我们讲解了铁路桥与公路桥的区别,桥梁养护方面的知识,在现场老师的指导下上到了桥梁支座出听老师讲解。

  第二天,我们的实训科目是起道、拨道和捣固。早晨,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实训基地,现场师傅已经在基地演练场等我们了。

  实训任务一:拨道作业。

  一)作业方法

  (一)准备工作

  1.确定基本轨:直线地段如两股方向误差不大时,一般以顺里程方向的左股为基本股;如一股方向好,则以较好的一股为基本股;曲线地段应以上股为基本股。

  2.曲线地段应事先调查现场正矢,并计算拨道量。

  3.拨道量大或道床特别坚实时,应在拨道前将轨枕头的道碴挖开一些,必要时还须进行荒拨。拨道量不大,可用镐尖将轨枕头的道碴刨松即可。曲线上有鹅

  头时,应将鹅头先消灭。

  4.轨缝大小不匀,如有连续瞎缝或大缝,曲线地段向外拨而轨缝过大,向里拨而轨缝过小时,要计算其影响量,预先做好调整,以5扃胀轨跑道。

  5.轨枕盒内设有防爬支撑而拨道量又较大时,应扒开靠防爬支撑拨动方向一侧的道碴。

  (二)拨道

  拨道作业可使用撬棍、起道机或拨道器。

  1.拨道由工班长或技术熟练工人担任指挥,指挥人员距拨道人员一般不少于50m(拨大甩弯时·距离以100m左右为宜)。指挥人员以手势指挥拨道,通用的手势为:

  (1)拨接头:两手握拳高举头上相碰隔一个接头,则两拳相碰两次。

  (2)拨大腰:两手高举,食姆指张开作大圆弧形。

  (3)拨小腰:两手放胸前,食姆指张开作小圆弧形。

  (4)交叉拨动:两手在胸腹前交叉。

  (5)用力拨:两手下垂·在体前向拨动方向快速用力摆动。

  (6)向左拨或向右拨:向那一边拨动,就用那一边的手臂侧向平伸。

  (7)往前去或往回来:右手或左手张开举起与头齐,手心向外作推送动作为往前去,手心向内作招唤动作为往回来。

  (8)暂停:两手左右平伸。

  (9)全部拨完:右或左手在头部前方自上而下划圆圈。

  2.拨道人员分成左右股或上下股两组,如在曲线用撬棍拨道,上股可多设几人(中间放力气大的)。在直线上拨道,前边的人可多些。拨道应按统一口令进行。为了正确决定撬位,在指挥人员这股最前面拿撬棍的人,要用撬棍在钢轨上点撬;当往回倒撬时,靠指挥人方面的第一人,将撬棍担在钢轨上,轻轻拖着走代替点撬。

  3.准备插撬棍或拨道器时,上手握在撬棍嘴的一端,另一手握在邻近重心处,双脚站在道床上,按拨道方向,前脚距轨底约250mm,两脚相距约300~400mm,成60度角;BD一60型自动调整支座液压拨道器;它的最大拨道力为75kN,最大拨道量为100mm。

  4.开始插撬棍时,上身稍向前倾.将撬棍或拨道器斜插到钢轨底下,按垂直深度不少于100mm,并与道床成45~60度角.插入后要轻试一下。

  5.拨道时,上手握在撬棍嘴一端,另一手相距200~300mm握住撬棍,腰要直,前膝弯曲,身体向拨道方向倾斜10~20度角,目视指挥者,一人喊口号,按指挥者手示姿势进行拨道,如拨小弯时,撬棍要插正、集中,防止插偏或撬位过长,以防拨道量一头够一头不够或中央够两头过多,造成反撬。如拨大甩弯时,要一撬接着一撬往前倒;每撬中间可隔三四个轨枕空,但接头一定要插撬;每一撬距离要插匀,否则反撬要多。

  6.使用起道机拨道,因为力量较大,可以减少拨道人员,但容易抬起轨道。一般混凝土枕线路,可使用起道机拨道,每次拨道量不宜超过20mm。使用拨道器拨道,每次拨道量不宜超过40mm,并须在列车到达前及时做好顺撬。

  7.拨道后,必须回填轨枕头、防爬支撑旁及撬窝的道碴,并加以夯实。曲线地段应回检正矢,并及时填写曲线正矢登记薄。

  二、注意事项

  1.拨道量在40mm以下时,用作业标防护;41~1OOmm时,用减速信号防护;1OOmm以上时,用停车信号防护。

  2.使用拨道器拨道时,拨道器应不少于3台,即前二后一。

  3.前后转移时,拨道人员要在同一侧用两手握住撬棍,棍头朝前并紧靠身体,做到动作一致。

  4.拨动量较大地段,在拨正后,还要进行找细。

  5.对拨后过车容易变化还原处所,曲线拨道量不大时,要适当留有回弹量,一般为5~6mm。

  6.计算拨道量及拨道时,应注意各种建筑物及信号机的接近限界。并注意不使桥梁造成偏心。

  实训任务二:起道作业

  一)作业方法

  1.准备:打浮起道钉或拧紧螺栓,消灭空吊板。确定标准股;直线上,以水平高的一股为标准股,普遍起道时则以左股为标准股;曲线地段,则以下股为标准股,以免因反超高而造成下股落道或上股超高不足的缺点。

  2.看道:看道者俯身在标准股上,距起道机20~30m处,看轨头外侧下颚水平线,找出坑洼,指挥起道机放置位置和起道高度。当起平和起顺一段线路后,必须以三点作依据,根据前标准点和后标准点起平中间点。

  3.起道:拿起道机的人,要密切注视看道者的指挥,正确的放置起道机,动作要敏捷。全起全捣时,起道机的放置位置?一般在接头中间放一次,两端距接头八根轨枕处各放一次,并顺次向前;重起全捣或重起重捣时,陡坑在坑底处放一次,漫坑则要放置2~3次。起道机必须放平放稳,直线放在钢轨里口,曲线上股放在外口,接头处应放在中间,以防胀轨和影响方向。

  4.打塞(砸撬):当轨道起到要求高度后,打塞者即将轨枕下道碴串实,保证撤出起道机后,轨道不回落。在混凝土轨枕线路起道时,打塞者应协助拿起道机者抬起线路,并将起道机两侧轨枕底串实。

  5.找平:标准股起平后,再用水平道尺找平另一股,道尺要放在起道机的起道始点,尽可能靠近起道机;找平曲线外股时.按超高度垫上高度板。

  6.复查长平:两股起平后,在前一节钢轨回看长平,对于拱腰或死坑,应在钢轨上作加强捣固或减弱捣固的符号(加强为“++”,减弱为“——”)。

  道岔起道:单开道岔 以直向外股为标准股,最好从尖轨前接头开始向后起。看水平时,道尺应放在尖轨前接头、尖轨尖端、共轨跟、辙叉前接头、导曲线中间。看两内股水平时,应放在导轨接头上。对一股过车多、另一股过车少的道岔,起完道后,对过车少的一股只用镐串一串即可,以列车通过后水平合适为准,宁低勿高。

  (二)注意事项

  1.机手必须熟悉起道机性能和操作方法,严格执行《防止工务惯性事故七项措施》第六项第14点有关规定。起道机走行轮必须随起道机同时下道。

  2.看道者要切实掌握列车间隔时间,尽量做到起好捣完,减少重复作业。

  3.起道时应用专用撬棍作手把,并不许以起道机蹬钢轨或轨枕头。

  4.确定起道量,必须考虑现有道碴量,要防止盲目起高道造成缺碴。

  实训任务三:捣固作业

  一)手工捣固

  (一)操作方法

  手工捣固,分右手镐(也叫正面镐)、左手镐(也叫反面镐)两种。右手镐拿镐时,右手在前,左手在后,站立时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左手镐手脚位置与右手镐相反。

  站脚位置:前脚站在被捣固轨枕上,与钢轨成5度角,在距钢轨中心约250~400没mm范围内移动(顺镐序自然移动),但脚尖不准伸出轨枕边缘。后脚站在两根轨枕中间,两脚跟前后相距约250mm,并成70度角,后脚踏在钢轨底边处,不要伸入轨底。

  2.捣固姿式:

  举镐时,前手必须向镐把中央移动,将镐向身体前方举起;举起后,身体直立,挺胸抬头,目向前视,此时体重全部放在后脚上。落镐时,自头顶向前倾斜约15度角时,开始用力加速打,体重由后脚移于前脚.目视落镐地点;当镐头打到道碴,而且前手向右手移动约距1OOmm 时,双手用力握住镐把,防止镐头摆动,并用力向后带镐,将道碴闷住。

  3.排镐顺序:

  自钢轨中心起各向两侧400~460mm为捣固范围,先由轨底向外排,再由外向轨底排。目前,镐头标准宽度为70mm,因此混凝土轨枕打7个镐窝,木枕线路打6个镐窝。每镐有4~5mm重叠量。

  4.打镐数量:

  起道量在5mm以内或不起道捣固时,打16镐;起道量在6~14mm时打18镐;起道量在15~20mm时打20镐;起道量超过20mm时,打22镐;必要时应串镐或塞锹。打镐速度不应过快,一般每分钟24~26镐为宜。

  5.落镐位置和角度:

  落镐点应在轨枕底边前方,第一排镐落在距轨枕边10~20mm,第二排镐适当填些道碴,落在距轨枕底边20~30mm处。这样可避免击伤轨枕,又能把轨枕底部道碴打成阶梯形的稳固基础。

城市实习报告 篇8

  引言

  人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类总是在不断地改造环境,创造不仅使用,而且美观的环境空间。城市所意味的,不仅仅是建筑、街道、商店等人工建构物的堆积,而蕴涵着在诸多功能性设施及硬质景观相伴下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和城市居民多姿多彩的生活。从外在的视觉影像来看,城市是由其平面结构、天际轮廓、各色建筑、街市设施、区域地标、开放的空间、植栽园林及穿梭不定的交通工具所构成,然而这些都是城市人在选择和被选择的行为方式下形成的物质形态,其间蕴涵着深厚的自然法则、社会心理、人文情感及历史沧桑。

  20世纪著名的城市学和建筑学学者刘易斯·芒福德在其代表性著作《城市发展史》中指出:“如果城市所实现的生活不是它自身的一种褒奖,那么为城市的发展形成而付出的全部牺牲就将毫无代价。无论扩大的权力还是有限的物质财富,都不能抵偿哪怕是一天丧失了的美、欢乐和亲情的享受。”“当我们漫步于城市中时却可发现这种现象是无初步在的,周围的建筑物仿佛能够讲话、能够行动,正像居住在其中的居民一样;而且通过城市的物质结构,过去的事件、很久以前做出的决定、久已形成的价值观念等,都继续存活下来并且散发着影响。”

  正是为了充分认识到城市环境与在建构城市环境的过程中人的作用,作为城市生态学的学习者,我们于20xx年4月5日进行了一次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实习。

  一、实习概况

  我们于早晨8:00从北大逸夫二楼前出发,经过光华楼、图书馆、燕南园、李大钊铜像、蔡元培铜像,到达未名湖南岸,看到翻尾石鱼,出北大西门,穿过蔚秀园、承泽园、海淀公园、柳浪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到达颐和园南如意门,观看门外的京密引水渠,之后从颐和园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到达昆明湖南岸,沿西堤到达万寿山和东宫门,结束实习。沿途就绿化、建筑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做了一定的调查,获得了一定的资料,也得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结论。

  二、实习内容及分析

  1、关于一条有争议的路

  走进北大东门,可以看到的是一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作为北大少有的几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之一,它是一条争议颇多的路,路边整齐的人工保养得很好的草坪宣告着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全新的北大。这条路周围集聚着北京大学比较现代化的建筑群——理科一号楼、二号楼、逸夫一楼、逸夫二楼、逸夫苑、理科教学楼等等。而在这条路的尽头又是富有传统韵味的仿古式楼群。

  很多人认为,路面的宽阔与笔直与周围建筑的仿古式屋顶不大协调。除了整齐的人工草坪,路的两面是栽种得整齐得近乎过分的小树,而路的尽头则是生长多年的高大而遮荫的大树,不协调的感受更加强烈。

  这大概就涉及到了所谓的“视觉适应性”。在很多时候,我们很少考虑特定的环境,只是单纯地去套用一种种看上去很好很先进的模式,而忽略了特定环境对建筑等人为设施的特殊要求。

  也许这也是规划中的一个问题。就如同北大校园中随处可见的新式建筑与老式建筑的交相辉映,也许不能算是完美的选择。

  2、校园里的世外桃源——燕南园

  燕南园是北京大学燕园众多园林中较小的一个,园中只错落着十几幢精致经典哦雅洁的二层小楼和平房小院,这里是北大教授一个住宅区。

【城市实习报告模板合集8篇】相关文章:

1.城市实习报告合集6篇

2.城市实习报告三篇

3.城市实习报告4篇

4.城市实习报告汇编5篇

5.精选城市实习报告4篇

6.【精品】城市实习报告4篇

7.城市实习报告集锦五篇

8.建筑与城市认知实习报告

上一篇:跟单员实习报告 下一篇:翻译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