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开题报告

2021-06-28 报告

  转眼间充满意义的大学生活就即将结束,毕业前学生们都要写毕业设计,在做毕业设计前指导老师都会要求先写开题报告,那么应当如何写开题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研究生开题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研究生开题报告1

  【摘 要】计算机辅助设计是门技术性较强的学科,能更为直观地表达设计结果,因而成为多数设计公司的主要设计表达方式。本文通过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该课程的教学目前状况进行分析,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理由提出调整性倡议。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设计表现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将艺术设计领域带入了数字化时代,越来越多的设计公司开始将计算机绘图作为主要的设计表达方式,因此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教学成为加强环艺设计专业基础性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但由于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操作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导致相同设计方案的生成可以有多种方式,使用者在选择时,若对技术理论了解不够透彻,即便实现了最终设计结果,但也可能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更加便捷且直观地表达设计结果是教学深思的重点。

  一、 传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理由

  (一)教学资源配备不足

  教材的单一性。目前大多数软件教材多以讲授菜单、命令为主,以“填鸭”的方式将该软件所涉及的命令都加以交代,但忽略了本专业的独特性;其次,设计软件的更新换代快,导致部分院校电脑硬件配置上无法与时俱进,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会出现运转速度过慢、死机,或导致文件丢失的现象,从而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教学进度受到影响。

  (二)教学形式单一

  由于该课程的传统教学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策略,大多数按部就班地讲述软件中各种工具的性能及其用法,学生主要以“模仿”为主。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是主角,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跟随老师制作一些基本实例,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容易造成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厚的状态。

  (三)思想存在误区

  学生对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认识与理解存在偏差,将重点放在计算机表现技术上,一味地追求画面逼真而忽略了设计的创新性,最终虽可以通过临摹的方式得到较为逼真的画面效果,但学生自己去做创意设计时,往往得到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二、环艺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改革方案

  (一)教学内容与策略

  1.结合教学大纲要求,以市场需求为依据来选择教学内容。许多计算机软件功能极其庞大,如果将软件中所有命令都讲述一遍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学生在短时间之内也无法消化,因此只需要选择软件中与本专业相关的命令来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也能减少授课教师的备课压力,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2.精讲理论,重在操作,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本课程的理论知识易于理解,但在掌握操作技巧的方面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穿插大量的实例制作分析与上机实训相结合,来提高学生在环艺设计中的实践应用能力,并可利用实景图片、二维图纸与模型的对比,用以提高学生的三维想象能力,将学生更好地引入设计情景之中,使其更加深刻地了解二维与三维空间的转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根据学生的需要不断改善和更新教学方式。当今社会形势不断发生变化,人们的意识也逐渐多元化,学生也是单独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思维模式,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也有强有弱,因此,除了统一讲授以外,对于无法自行操作的学生,可实行一对一的讲解模式,这样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并可利用多媒体录制视频,便于学生课后巩固,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求知欲,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灵活性与自主性。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在知识点讲完一段时间后进行测试,根据学生反馈出来的理由及时从教学上加以改善,并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理由的发现与讨论,针对所发现的理由提出改正意见和倡议,从而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建立教学网站。由于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学习需要一个巩固与加深记忆的过程,单靠课堂上的练习是完全不够的,因此可以通过建立教学网站,将教学视频与相关的设计资料、素材上传,便于学生随时查阅与调取,也可以在网站中开通教师答疑项目,让学生在课后也能与教师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二)学生方面

  1.正确定位。让学生正确认识在计算机软件课程中学习的仅仅只是个应用操作过程,它是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辅助操作工具,从而把该课程所涉及的软件知识作为一种手段来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避开走入学习的误区。同时,可鼓励学生自行在网上进行优秀素材的收集,以扩展学生的创作视野,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2.主动性学习。实训课程讲解之后,可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针对实训练习中出现的设计和所运用到的操作命令来进行分析,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不同的设计与制作策略,教师加以指导并参与最后的总结工作,让学生的被动学习过程变为主动,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三)考核方式

  1.采取阶段性考试手段。每完成一小段的知识点讲解就进行一次测验,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测试中所反映出的学生欠缺的知识面,在后面的课程讲述过程中加以强调与改善。

  2.用实例图纸考量学生对知识理解的灵活性。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学科,单纯的计算机软件技能的掌握无法适应设计行业市场的要求,需要学生同时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知识与实际应用能力。通过二维图纸转化三维效果图的绘制,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在巩固之前相关的专业课程知识的同时,也增加了技能性的考核目标,在不指定步骤和策略的情况下,学生可通过所学知识来绘制,以考核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理由的能力及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实战技能以应对竞争激烈的市场需求。

  三、结语

  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要紧密结合市场实际人才培养需要,从以往的单一教学模式改为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增强授课内容的实用性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与创新能力,为培养高层次技术性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释:

  *基金项目:湖南文理学院《环境艺术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教改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GYB1423)。

  参考文献:

  [1] 田鹏.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J].福建电脑,20xx(5).

  [2] 王正刚.3d Max教学应用的深思 [J].装饰,20xx(7).

  [3] 严雪怡.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xx(13).

研究生开题报告2

  1. 本文研究的背景

  目前,绩效管理已成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实现战略发展目标的重要管理手段。随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地位的日益重要,如何建立完善卓有成效的绩效管理和考核体系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油田企业要想在世界经济舞台中获得生存空间,就要具备足够强的竞争力,尤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与跨国能源企业或是国内先进企业相比,部分油田企业还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企业绩效考核观念落后、对绩效考核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足、制度建设不完善、绩效考核指标设计不尽科学合理、考核程序不尽完善、过程监督缺失、考评制度执行不严格、正面引导作用难以发挥、绩效考核方法不科学、量化考核指标比重较低、绩效考核中缺乏必要的沟通、绩效管理目标不明确、在企业层面的KPI设计往往考虑当期的多,长远的少、在绩效管理体系向基层延伸过程中,绩效考核指标与EVA关联度低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严重制约油田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油田企业要切实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充分发挥绩效管理作用,最大限度挖掘员工的潜能,最大限度增强团队组织战斗力,使关键绩效指标不断得以改进和提高,确保“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以增强企业竞争实力,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20xx年,中国石化提出利用十至十五年时间着力打造世界一流能源化工企业的战略目标,西北油田是中石化第二大油田,国内陆上10大油田之一,目前年产725万吨,储量达到12亿吨;人均原油产量1750吨,排名中石化第一;投资资本回报率、营业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等多项重要经济效益指标连续三年在中石化上游板块排名第一。集团公司对西北油田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上产增效”提出了很高的期望:产量更上一个台阶,年产冲击1000万吨;在增储上产的同时将盈利能力保持在目前的高水平,同时显著提高勘探效率和探井成功率,缩短建井周期,进一步提高“油公司”的整体竞争力。因此新的使命、新的任务对完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2. 本文研究的目的

  基于西北油田绩效考核现状和特点,通过分析研究如何选择绩效考核方法、如何设计关键绩效指标、如何设计指标权重、如何保障绩效考核的有效运行、如何充分运用考核结果、如何实现绩效考核的信息化等,以期设立了一套相对科学、系统、全面、有效的适合西北油田企业特点的绩效考核体系,有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率先打造一流油公司奠定基础,也为国内其他油田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3. 本文研究的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绩效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如何真实评估组织的工作状况和绩效表现,引导和激励员工提高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组织战略目标实现,已成为各级管理者的主要任务。尽管国内各油田企业在建立健全绩效管理制度,全面推行绩效管理和生产经营目标责任制考核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在实践中体现出的水平却参差不齐,效果也大不一样。如果能成功实施绩效管理,目前企业管理方面的诸多问题都将逐步化解。面对来自市场各个方面的竞争和挑战,油田企业如不能尽快解决这个问题,研究探索更好的对组织绩效进行管理的途径与工具,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必将受到严重制约。因此,如何解决油田企业的绩效管理问题,已成为当前油田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绩效管理理论的发展和进步,绩效管理方法的完善和创新,为我们解决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拓展了管理思路,增添了提升组织绩效的手段,也必将为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推行绩效管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更是企业谋求发展的需要,对于引导广大干部员工集中精力创造更佳业绩,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研究生开题报告3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背景:

  长期以来,很多教师总是以自己的眼光来欣赏学生的作品,来要求学生,对学生的要求期望太高,不相信学生能自己评改习作。习作评改只是教师单方面的行为,与儿童心灵感受之间存在多重阻隔,不符合儿童的接受心理。教师的批语总是大众化、成人化、模式化,如 语句较通顺,叙述较清楚,中心不够明确 等,这样对于学生,他们既不愿看,也看不懂,就更不用说去自觉修改了。

  意义:

  习作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习作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新课程标准》在习作评改方面指出:重视习作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 新课标还要求: 作文批改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有效引导学生通过自改、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课题名称的解读和界定

  界定:

  习作评改承接在习作指导课后,是师生为提高习作水平所进行的又一次具体的双边教学活动。它一方面可以使教师准确了解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总结本次习作教学的得失,下一步完善、修改习作。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欣赏、评价、修改自己和别人的习作,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解读:

  新课标指出 重视对学生习作修改的评价,不仅要考察学生修改习作内容的情况,还要关注学生修改习作中的态度、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评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叶圣陶曾提出: 改 与 作 关系密切, 改 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本人。

  本次《小学生习作评改》课题的研究就是要探索出一条作文评改的模式,培养学生习作的修改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欣赏、评价习作的能力,在修改中提高习作水平,增强学生的写在兴趣。与此同时,转变教师批改作文的理念,减轻教师工作量。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9月 11月)

  撰写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等。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xx年12月 20xx年4月)

  探索、构建多样化的习作修改方法。

  第二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5月 20xx年6月)

  举措:

  教师范改。

  教学评改课上,结合本次作文的重点要求,教给学生方法。

  学生自己修改。

  学生互相修改。

  (1)读文,写出主要内容,明确文章作者要表达什么的情感。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案例分析:

  认真分析传统习作评改中的方法及存在问题,并针对评改方法与内容进行分析与研究。

  论文:

  研究撰写小学生习作评改教学模式的相关论文,探索出小学习作评改教学的基本模式。

  结题报告

  完成《小学生习作评改》课题的结题报告。

研究生开题报告4

  教育

  硕士学位论文选题报

  姓名 黄传平 学

  号

  学位类别 教育硕士 学科专业 体育学科教育 培养单位 西南大学 校内导师 付道领 校外导师 朱海川

  西南大学研究生院 20xx年 1月 11 日填

  告

  1

  2

  3

  4

研究生开题报告5

  一.题 目:居住空间设计——别墅设计

  二.课题意义:随着社会发展,中国在各个方面都与世界接轨,人们生活水平也 在不断提高。别墅也成为了一部分人群生活品味的一种体现。更多的人在选择居住空间时,会选择别墅,更加的注重居住空间的内在和文化。本次课题选择别墅,重点突出生活的空间性,利用空间的交错和变化,体现新时代别墅的多元化。

  三.课题目的:通过本次课题,从多个方面了解别墅,从中获得其优点,从建筑 外观到室内设计再到家具运用,更加深入别墅的多元化和空间性设计,结合目前社会人群需求特点,设计更加舒适高档具有设计感的生活环境。

  四.设计内容:本次课题从别墅的建筑外观,室内装潢,功能展示,家具设计与 运用,园林设计,生活习性与特点等多个方面来对别墅进行分析和设计。

  五.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围绕选题广泛收集资料和素材整理,以及户型选择。

  1.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

  a.建筑的历史和人文

  b.别墅的外形特征

  c.别墅的室内空间布局特点

  d.别墅的园林特色

  e.别墅家具运用的特点

  2.选择户型以及地理位置,方位朝向:

  a.选择指定户型

  b.确定地理位置分布朝向

  c.确定建筑外围环境因素

  3.考虑建筑使用人群以及相关调查:

  a.规定建筑使用人群,以及对该人 群的生活特性进行分析

  第二阶段——开始以草图形式简单设计

  1. 以手绘草图形式确定别墅外观,室内局部特征,大致功能。

  2. 户型图设计

  3. 确定其功能性,空间性,绘制别墅特点,进行详细分析

  第三阶段——方案的制作与说明

  1. 完成所有规定的平面,立面,剖面的规整图

  2. 对局部特征进行效果图制作

  3. 对部分特性家具进行设计

  4. 对园林进行效果图展示

  5. 对其特性功能进行详细介绍与说明

  6. 编制设计概预算(包含市场调查,整体预算)

  7. 编制材料表

  第四阶段——制作展示部分

  1. 对效果图等进行展板制作

  2. 对设计制作成册

  3. 模型制作

  六.预期成果:

  一整套别墅设计方案(包含所需图表,展板,手册,模型等)

  指导教师意见,对课题设计内容的深度、广度及设计方案的意见和对毕业设计结果的预测等。

研究生开题报告6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

  为了进一步规范研究生教育,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新疆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暂行规定》、《新疆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暂行规定》、《新疆大学攻读全日制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新疆大学攻读全日制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新疆大学攻读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新疆大学攻读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新疆大学攻读“少数民族语言高层次专门人才特培计划”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及《新疆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规定》中的有关规定,现将20xx级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 20xx级博士生

  20xx年10月10日前将开题报告时间、地点安排及开题工作小组名单交研究生院学位办,开题工作应在20xx年10月31日前完成。

  2.20xx级全日制硕士生(含3年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 20xx年12月1日前将开题报告时间、地点安排及开题工作小组名单交研究生院学位办,开题工作应在20xx年12月31日前完成。

  3.20xx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2年制)

  20xx年10月10日前将开题报告时间、地点安排及开题工作小组名单交研究生院学位办,开题工作应在20xx年10月31日前完成。

  4.20xx级在职研究生

  20xx年10月10日前将开题报告时间、地点安排及开题工作小组名单交研究生院学位办,开题工作应在20xx年10月31日前完成。

  5.《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文工作计划书》均为一式两份,均用A4纸打印,在结束开题后一周内交研究生秘书保管,研究生秘书同时将开题报告结果以书面形式(见附件)交研究生院学位办备案,研究生院将不定期对各学院开题报告进行抽检。

  博士、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结果

  学院:培养层次:博士、硕士、专业学位硕士(含在职)

  开题小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研究生开题报告7

  1.论文(含开题报告和文献翻译)用A4纸单面打印,页面设置:左边距、右边距、下边距均为2.5厘米;上边距为2.8厘米。页眉、页脚均为2厘米。论文(含任务书)及附件装订成一册,一式两份。

  2.页眉从正文开始。页眉左端顶格为论文标题,论文标题用宋体五号字。若为开题报告或文献翻译则在标题后面加上“/开题报告或/文献翻译”。右端右对齐为页码,用五号阿拉伯数字。

  3.正文(含开题报告和文献翻译)用宋体小四号,应当达到15000个字左右。非汉字均用Times New Roman体。字间距设置为“标准”,段落设置为“单倍行距”,所有段落开头均缩进2个字。数学公式用斜体,按章节编号,如第2章第3个公式为(2-3),并与段落右边线对齐。

  45.每一章另起一页,章节采用三级标题,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例:1,1.1,1.1.1)。章名为一级标题,位于一页的首行居中,用黑体小二号,段前距为0磅,与紧接其后的文字或二级标题间距为12磅。二级标题用宋体四号,左对齐,断前距12磅,段后距0磅。三级标题用黑体小四号,左对齐,段前距12磅,段后距0磅。

  5.图表要有名称,表名位于表的正上方,用宋体小五号粗体。图名位于图的正下方,用宋体小五号粗体;图表按章节编号。例如:表2.7为第2章第7个图表;图3-1为第3章第1个图。图表不要跨页。凡引用的图表,需在图表名后用相应的中括号〔 〕加以标注,(如:〔1〕)。这里的标注号应与参考文献的序号为同一个号。

  6.封面及任务书等由学生到(校图书馆一楼)装订处购买,封面不得复印。并在装订处装订论文。

  7.除封面外,第一页是任务书,任务书下达时间是:按申请写作时间。

  第二页是中文摘要(至少150字)。“摘要” 两字为黑体小二号,居中,设置段前为102磅,段后为12磅。内容用宋体五号字。 “关键词”三个字用黑体小五号,缩进2个字,后面的内容用宋体五号,一般用3-5个词组即可,中间用逗号分隔,结束时不用标点符号。关键词与摘要相距12磅(即设置段前12磅)。中文摘要用罗马数字编制页码,位于页面下方居中。

  第三页是Abstract(至少500印刷字符),“Abstract” (用Times New Roman 粗体小二号),内容用Times New Roman 五号。Keywords用Times New Roman 粗体小五号,后面的内容用Times New Roman五号,与英文摘要内容同样相距12磅。英文摘要顺延“中文摘要”页用罗马数字编制页码,位于页面下方居中。

  第四页为目录。“目录” 居中,用黑体小二号,段前设置为0磅,段后设置为12磅。目录页顺延“Abstract”页用罗马数字编制页码,位于页面下方居中。

  目录依次为:摘要、Abstract、正文(要求列出一、二级标题,一级标题用黑体四号,二级标题用黑体小四号)、参考文献、致谢、附件1:开题报告、附件2:文献翻译(中、英文)。页码数字用小四号。

  说明:中英文摘要和目录并非正文,不要设置页眉!

  8.参考文献位于正文后另起一页,与正文连续编页码。“参考文献”居中,用黑体小二号,段前设置为0磅,段后设置为12磅。参考文献主要格式如下:

  书籍:[序号]作者名(用逗号分隔).书名.版本号(初版不写).出版社名,出版年,引用页码

  提示:结束处不要加句号!

  例:〔1〕胡玉明,高级管理会计,厦门大学出版社,20xx年,第51页

  期刊:[序号]作者名(用逗号分隔).题名.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特别提示:凡论文中引用过的参考文献须按照顺序依次在正文引用处进行标注,标注方法:位于引用处最后一句话的句号内,具体操作:在工具栏打开格式-字体-上标。(例:如〔1〕)。

  9.致谢页位于参考文献之后,与正文连续编页码,“致谢”居中,用黑体小二号,段前设置为0磅,段后设置为12磅。内容为宋体小四号字。

  10.附件1:开题报告(包括研究背景、文献综述、技术路线、进度安排和参考文献五部分,各部分之间不需另起一页)

  开题报告的标题居中,用黑体小二号粗体,段前距和段后距均为0磅。标题下为:专业、(准考证号)、姓名,均为黑体四号并居中。

  说明:开题报告的标题应为论文题目,而不是开题报告四个字!

  开题报告中紧接着是摘要(只需中文)和关键词。“摘要”和“关键词”用黑体小四号,“摘要”内容用宋体小四号,“关键词”包含3至5个词组,中间用逗号分隔,结束时不用标点符号。这里摘要和关键词均不需要开头缩进。然后是正文,正文与关键词之间的距离为12磅。

  开题报告和文献翻译中,一级标题不需要另起页,一级标题设置段前、段后均为12磅,其余格式与正文同。

  注意:开题报告和文献翻译的页码要根据正文的页码进行连续编码。

  11.附件2:文献翻译(中、英文)25000个字符左右,先中文(可比照论文格式),标题应为所翻译文章的标题,用黑体小二号粗体,居中。这里文献翻译标题下面是原文作者的(英文)姓名,用小三号Times New Roman体加粗,居中。中文译稿结束后空两行注明外文资料来源,文字内容为“外文资料来源:书籍/期刊(按参考文献格式)”,资料来源结束处不要点句号!空2格写:某某译。字体用宋体小四号加粗(非汉字均用Times New Roman体加粗)右对齐。

  关于舞蹈的论文范文

  摘要:舞蹈教育作为当今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不仅是艺术教育的主要课题,也是教育独特性和文化内涵的重要表现方式。本文结合我国舞蹈教育,对舞蹈教育中的舞蹈艺术表演原则以及内容设置进行了简要的探讨和阐述。

  舞蹈教育;舞蹈艺术表演;原则;内容设置

  作者简介:顾忱, 性别:女, 学校:沈阳音乐学院20xx年-20xx年沈阳音乐学院,舞蹈教育系学习20xx年至今沈阳音乐学院应用舞蹈教育系任教。

  【中图分类号】S73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xx)12-0073-01

  舞蹈作为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它不仅生动的描绘了人类的精神内涵,还体现了生命以及文明的律动。通过生活提炼以及加工,从而构造出真、善、美的美妙动感形象,激发人体情感活动,丰富群众精神世界,让人在情感愉悦的同时,净化思想,陶冶情操,搭建教育效果。舞蹈作为美与雅的独特艺术结合体,在社会文化发展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舞蹈教育不仅能让学生掌握舞蹈理论、技能以及知识,还能塑造学生形体,让外在更有气质和美。同时,通过舞蹈教育还能开拓青少年的鉴赏能力、审美情趣以及艺术气质,通过舞蹈艺术表演,能促进文化交流以及身心发展。

  1舞蹈教育的重要作用

  舞蹈作为人类历史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起源于劳动,和音乐、文学、美术相伴相生,在欣赏愉悦的同时,陶冶情操。俄罗斯文艺理论家雪夫斯基层说“优秀的艺术品,不仅能引导人们追求崇高的生活理解,还能提高情操;读他们的作品,会让我们变得更加高尚、善良、美好。”同理,当积极、优秀的作品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内心深处的高尚品质和善良会油然而生,通过蔓延,转化成推动学生良好素质品德以及内涵形成发展的途径。

  不同民族拥有不同的舞蹈风格,其中,民间舞蹈在舞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人民群众在时代变迁下的不断加工创造,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民族风格特点以及时代特点,在民间广为流传。民间舞蹈主要产生于斗争生活和人民劳动,根据不同的历史、自然条件、风俗习惯以及人民生活形成风格迥异的舞蹈特色。通过舞蹈教育,可以了解民族舞蹈、音乐、历史文化,不仅可以了解文化遗产、民间艺术,在老师指导和讲评中,还能了解中国精湛的艺术文化以及人文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促进爱国、爱民、爱家的素质情操。

  中国舞蹈在世界舞蹈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文化资源以及历史轨迹,通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舞蹈教育行为,不仅能引导青年人心理层面和精神文化成长,对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世界观、价值观,调整青年心理和情感变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搭建良好氛围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舞蹈不仅是单纯的艺术教学,更是文化传承、素质教育、审美价值的重要桥梁,它能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保持人性最真、最美、最善的完整,从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自由的发展。

  2舞蹈艺术表演原则

  舞蹈艺术作为心理艺术表演活动,不仅仅是传达和再现,更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它需要表演者全身心的投入。表演活动作为“二度创作”的表现形式,不仅是一种感觉艺术,更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积累。在舞蹈教育中,艺术表演不仅要让学生感知、认识、体验他们面对的舞蹈作品,从而真正的展现自我。舞蹈艺术表演是一种表情观、表意观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艺术表演的过程中,必须遵循舞蹈表演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在表演过程中,既要有舞蹈,更要有表演,表演和舞蹈是相辅相成的。通过舞蹈语言、综合音乐以及舞台美术等手段表达人物内心情感以及作品主题思想,从而生动的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舞蹈的具体含义,描绘出生动鲜明的艺术形态,给人以无限遐想和美好。

  同时,舞蹈艺术表演还是一项双修的技艺,它要求教学活动中,表演和教学必须同时兼顾。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舞蹈艺术表演具有鲜明的特殊性,必须遵循:点滴渗透和协调发展的原则。点滴渗透主要指舞蹈艺术表演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渗透舞蹈表现力的培养和训练,从而适应学生对舞蹈艺术表演的认知以及发展,促进舞蹈教学进程。协调发展原则主要指舞蹈艺术表演不仅是学生掌握技能表演的过程,更是学生学习文化,涵养发展的过程。因此,在舞蹈教育以及舞蹈艺术表演中,舞蹈艺术表演方式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必须协调均衡发展。

  3舞蹈艺术表演内容设置

  在舞蹈教学中,舞蹈教育必须服务于素质教育总目标,传统舞蹈教育是一种完全重复前人经验,没有想象和创造性,只需要领悟舞蹈意蕴和标准动作。现代舞蹈教育,不仅需要领悟舞蹈内涵,还必须运用现代的思维方式,在现代人接受的条件下,进行学习教学。因此,在现代舞蹈教学中,不仅需要大量的知识内涵,更需要宽广丰富的技能。

  俄国芭蕾前辈古雪夫曾经说过:“我们可以完成一项规定项目,但是我们的选手缺乏其他知识层面的熏陶,从而,缺乏音乐和文学修养,从而导致创作人物缺乏深度和内涵。”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综合利用舞蹈知识,培养舞蹈艺术表演型人才,从而发挥出舞蹈教育的最大作用,将舞蹈教育面向更广大的受教者。舞蹈艺术表演的内容主要有:舞蹈艺术表演基础、表演技能技巧以及审美体验等。

  2.1舞蹈艺术内容表演基础理论。 为了更好的组织以及实施舞蹈教育,舞蹈艺术内容表演必须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联系起来。例如:多才多艺的达芬奇曾经说过:“热忠实践,缺乏理论的人就像一个水手没有罗盘的船,不知道该往哪里航行。”实践作为理论的重要依据,舞蹈艺术应该充分结合表演基础和实践理论。透视学作为争取理论的门径和向导,必须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在理论基础上,加强课堂教学专业讲授,将舞蹈艺术表演教学实践和舞蹈欣赏有机的连接起来,从而更好的组织教学过程和方法,在学科内部各项教学内容协调、渗透的同时,做好各类学科学术的交融和沟通。

  2.2舞蹈艺术表演技能技巧。 舞蹈艺术表演节能技巧作为演员以及受教者进行表演的主要方式,是舞蹈语言和思想感情的综合体现,包括:面部、眼睛、肢体等训练。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眼睛作为心灵的窗户,眉目传情,舞蹈意蕴应该通过眼睛,将情感具体的传递和表达出来。在舞蹈艺术表演中,眼睛表演技巧觉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古人云:“眼灵睛用力,面壮心中生”,以及《明心签》的“凡作各种状态,必须用眼先行”具体的说明了面部表情不能离开眼睛的主导主用。 同时,在舞蹈艺术表演中,面部表情作为舞蹈艺术形象动作美感凝聚的重要焦点,有“观其舞,看其功,察其色,鉴其貌”的特点。因此,在实际舞蹈表演中,脸上会呈现春、夏、秋、冬的内容。舞蹈教学中,必须注重艺术功底以及审美特征培养和把握。在学习过程中,受教者应该根据具体的艺术表演,学会组织和创造动作,将具体情感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出来。

  审美体验作为舞蹈教学艺术的重要方式,主要由欣赏、评论、创作等三位一体的活动过程组成。因此,在实际舞蹈艺术表演中,必须搭建良好的审美体验,将欣赏具体的运用到表演中。

  4结束语

  舞蹈艺术表演作为整个舞蹈教育的重要部分,必须和舞蹈实践紧密的联系起来,将基础和理论,技能技巧和舞蹈审美情感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受教者在领略舞蹈语言的同时,提高艺术表现力,增强艺术表演效果。随着社会不断进步,舞蹈艺术教育不断的发展着,因此,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随着文明进程,不断加强国际国内交流合作,推动我国舞蹈教育以及演艺发展,从而开设更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教育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李静.浅谈舞蹈教育中的舞蹈艺术表演[J].山东文学(下半月),20xx,(9)

  [2]孙延泽.浅谈舞蹈教育中的舞蹈艺术表演[J].中国科技博览,20xx,(12)

  [3]宋宝平.舞蹈教育漫议[J].青海社会科学,20xx,(5)

  [4]李庆华.浅谈高校舞蹈教育如何在民间舞蹈艺术传承保护中发挥作用[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xx,(10)

研究生开题报告8

  一、课题名称

  农村小学数学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当今时代竞争与合作是发展的主流,竞争的成败取决于合作的程度。合作学习的能力体现了个人的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基础教育课堂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交流与协作能力。新课标要求:“小学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恰好能体现课标的这一要求,他能给不同个性的学生提供展示与互补的平台,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尊重的学习氛围。它不仅减轻学习压力,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关系由竞争转为有效合作,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营造轻松愉快、平等尊重的数学学习环境,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2、建立和谐的“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的新型良好合作关系。

  3、让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的习惯、方法,学会创新学习。

  4、教师熟练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建立成功合作下的高效课堂。

  四、预计解决的问题

  1、提高学生对课堂小组合作有效性的认识。

  2、学生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包括学生在合作预习、听课、 练习、作业的有效性把握等方面。

  3、课堂合作学习活动的有效性。

  五、采取的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调查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因素,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提高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使师生形成一定的技能。

  (2)实验观察法:在小学数学传统低效的课堂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开展研究活动,积极试验尝试,在实验中观察,在实验中提升,探究出经验和规律。

  (3)个案总结法:通过个案的调查研究,进行对比总结,反思交流,形成相关的调查报告论文。

  六、课题研究人员分工:

  梁顺国,负责课题的指导研究,协调分工

  王安锁:负责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落实

  赵柳霞:负责课题研究相关调查资料的设计

  冯 雨:负责课题研究的实验、调查和数据统计

  米绘新:负责资料的整理,归档,报告的撰写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与计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1月)

  形成课题研究小组,开展问卷调查,分析研究的对象和课题现状,收集学习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制定本课题的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xx年2月-20xx年8月)

  围绕课题目标,采用调查研究,实验观察和个案总结等方法,探究“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的方法策略,提高师生的合作能力,建立健全各项操作方案。

  第三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1月)

  课题研究总结工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论文,结题并整理相关研究成果及资料,申请结题。

研究生开题报告9

各导师、研究生:

  按照研究所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培养的必修环节。为做好该项工作,现将20xx级博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的.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20xx级博士研究生(包括硕博连读生)的开题报告应在第二学期开始(即20xx年3月)前完成。由学科组组织的评审组进行方案论证,导师和评审组对开题内容做出评价,写出评语,并报到研究生部备案。

  二、开题报告按学科组为单位统一进行。本所研究生应通过国科大研究生教育管理平台Http://sep.ucas.ac.cn 进行统一填写,导师通过网上审核后研究生方能做开题报告。联合培养研究生应安排学籍高校的相应要求执行。博士研究生答辩报告时间初定为20xx年3月下旬,具体时间、议程另行通知。

  三、博士研究生开题报告不得少于5000字,并以此作为开题报告答辩提纲,答辩时间为20分钟,专家提问10分钟。

  四、为规范研究生培养,请研究生填写并提交《研究生培养计划》。原则上入学后三个月内导师与研究生共同制定,通过教育管理平台填写,并打印研究生部备案,作为学籍材料存档,并以此审核毕业必要条件。

  研究生部

  20xx年3月4日

研究生开题报告10

  一、 研究背景

  中医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它在其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疾病和养病护人的经验,还形成了自己一套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中医所强调的重要一点便是三份治、七分养。医护不分家,所以,我们认为,中医的基本理论便是护理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现代医院中的整体护理模 式与中医护理极为相似,所以,现代医院应该充分重视中医护理的重要价值,使其在医院中发挥出其应有的潜力和作用。

  二、 研究目的

  1、了解中医护理的发展现状。

  2、分析影响中医护理发展的因素。

  3、中医护理在未来临床中的应用及发展方向。

  三、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1)总体:全国的中医医院的护士

  (2)样本:廊坊中医医院的病护士

  2、研究工具 问卷调查法

  2技术路线

  3、收集资料 问卷

  (1)编制调查问卷:查阅文献-自行设计问卷,请5位专家审阅修改问卷,对15-20名样本测试调查问卷的信度(2周重测)。

  (2)收集资料:样本约100例

  问卷:在护士集中时间采用不记名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当场收回

  5、统计方法 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秩和检验,X2检验,如果条件允许采用回归路径分析。

  6、进度安排

  8月:设计问卷请专家评议,随机抽取15-20例样本填写问卷,1-2周后进行重测(信度检测)

  9-10月:发放问卷调查,并在2-3周内收回整理资料

  11-12月份:统计学处理

  次年1-3月份:撰写论文

  四、 预期结果出

  1、通过统计分析出中医护理在临床应用的重要价值

  2、撰写1-2篇学术论文

  3、完成科研论文

  五、 创新点及可行性分析

  创新点 :样本涉及范围较广,文献检索提示近5-10年无人研究 可行性分析:全国各省市都有中医院分布,可以通过各医院护士进行调查

  六、 参考文献

  [1] 江伟珣,临床实用营养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1

  [2] 段功香,李恩华.护理学基础—基本知识和技能.北京:科学出版社,20xx

  [3 吴锡信.复方大黄灌肠液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的临床研究新中中医,1994(6):24

  [4] 顾美仪.试论高护毕业生在护理学科建设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4,10(7): 401—403.

  [5] 丁富平,何燕萍,陈佩仪,等.中医护理科研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xx,14(6):626-28

  [6] 霍玉华.中医护理在临床上的应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xx,17(3):298

  [7] 李璐彤,毋琪渝,王艳杰,么金红.中医护理的特点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xx,32(28):6020-6023

  [8] 张幕珍,刘燕玲.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实践[J].齐鲁护理杂志,20xx,11(6):617

研究生开题报告11

  能力与知识的关系,相信大家都很清楚。知识不是能力,但却是获得能力的前提与基础。而要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个体的社会实践。

  第一步,选题。

  即选择研究课题,确定主攻方向,是撰写论文的第一步,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选题必须符合选题原则。选题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研究成果的质量水平。选题有导师命题分配和学生自拟自定两种方法。题目选择恰当,等于论文成功了一半。

  第二步,搜集与阅读整理。

  论文题目选好以后,接着就要搜集资料,知识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资料就无法进行科学研究。搜集资料要发挥高度的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资料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文献资料;二是科学实验,调查。

  先谈谈文献资料的问题,文献资料是前人从事科学研究的总结。科学研究总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有着继承性和连续性。要了解本课题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掌握动向、吸取经验教训、开扩思路、进行比较、做出判断等等,都需要参考资料,从中得到借鉴、印证、补充和依据。这些都是写作论文的必要素材。

  再谈谈搜集科学实验、观察、调查材料的问题。科学实验是人们为暴露内部矛盾,揭示事物本质及其规律,发现其内部的矛盾而进行的变革研究对象的一种操作和活动。由于实验是在受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的,将尽量排除外界的影响,因此,人们有可能对研究对象做细致、周密的观察,从而找出事物内部的联系。我们要取得实验的第一手材料,就要进行科学观察。科学观察应具有客观性、系统性和保密性。客观性,是指不要先入为主,戴有色眼镜看待事物,而要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系统性,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连续、完整地观察事物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而不至于漏掉重要的细节。严密性,是指观察要一丝不拘,注意任何微小的变化。在观察中,往往会发现意外的情况,这种偶然的发现叫机遇,这种机遇我们不要轻易放过,在其中可能蕴藏着重大的科学发现。观察要及时、准确地把观察到的现象、数据、结果记录下来,这些都是我们写论文的素材,科学实验必须借助实验原料、仪器、设备等才能进行,不同的材料、设备,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因此,这些科学实验使用的器材,同样属于写论文需要体现的素材。

研究生开题报告12

  1、选题目的

  选择林业投融资作为研究的主题,主要是出于对福建必须加快林业建设背景下林业建设由于融资渠道狭窄造成资金短缺问题的思考。

  从投资市场发育的程度来看,较为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投资机制至少应有如下特征:①有足够数量的自由投资者,包括政府、企业、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投资目的明确,投资行为不受其它投资者行为的影响;②具有与一定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较为成熟的投资方式与投资工具;③要有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机制,包括调节、引导投资方向,调整和修订有关参数。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资金不足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投资需求不足,二是投资来源不足,而福建林业建设资金的短缺问题,并不属于上述两点原因的任何一种,而是没有利用好资金,没有建立有效的剩余资金向林业投资转化的渠道,即造成福建林业建设资金短缺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资金利用效率的问题,这里涉及如何从林业建设的性质、政府的长远发展目标、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以确定林业的最佳融资模式;二是融资渠道不畅、融资方式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林业产业金融工具创新较少,林业产业金融工具创新相当薄弱。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借鉴投融资理论研究的现有成果,针对福建林业发展过程中融资渠道狭窄,林业投入不足的问题,从全社会资金的所有供给主体或融资来源的角度出发,力求通过对林业产业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通过对公共财政投入和银行融资等方式的研究和创新,构建福建林业融资多层次发展的格局,即通过金融衍生工具的运用,根据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金融的不同功能和地位,实现多种融资方式的组合,真正建立能够合理满足各类主体融资需要的福建林业融资体系。

  2、选题意义

  2.1理论意义

  林业资金运行的研究是福建林业发展研究中重要的内容,尤其是在林业可持续发展模式下,通过林业不同性质生产过程中资金来源、使用管理的研究对促进福建林业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协调发挥具有重要意义。林业的产出离不开对林业的投入,处在转型期的福建林业,其发展过程受到多方面影响,从传统林业转向现代林业,从低效林业转向高效林业,从单目标林业转向多目标林业,从资源依赖性林业转向产业型林业,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推动。

  2.2 现实意义

  大量的历史归纳和历史演绎都表明,福建林业的现代成长是一种投资增长过程或资本积累过程。在全国范围来看,林业投资不足是造成林业发展滞缓和经济低水平运行的重要原因,福建林业的发展也一直受到投资不足的制约。做为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要一环的林业,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都将是福建经济发展政府应予以重点关注的产业部门,而林业无论是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还是其增长方式的转变,都要求有大量的资金注入为其提供动力源泉。林业是全社会的林业,建设现代林业,必须有大量的投入,如果继续延续非市场化体制的发展道路,则必须主要依靠政府投入,但随着福建财政主导型经济向金融主导型经济的转变,财政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宽松,仅仅依赖财政,将很难满足福建林业建设的融资需要。同时,由于长期以来只重视国有林业的发展,各种经济成份进入林业领域在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未能充分享受国民待遇,林业市场准入门槛过高,也影响了各类社会资本投资福建林业的积极性。深化福建林业投融资体制的改革,拓宽融资渠道,特别是继续提高林业投资的社会化程度,有效引导、调动和集聚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投资,在保证公共财政对林业供给的同时,形成政府、企业和个人并存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和多种融资渠道的林业投入机制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加快福建林业建设的现实选择。因此,分析和研究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林业投融资体制、模式及其有关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研究福建林业投融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国内外研究现状

  3.1 国外研究现状

  林业的投融资问题是一个国际性的重大课题。西方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主要在发展市场经济和构建相应的财政体系方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西方先后经历了“历史学派”、“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公共选择”的兴衰,矛盾的焦点从干预与反干预转向在承认的前提下,讨论干预的程度,并将政府的职能限定在弥补市场失灵而言。

  (1)关于公益性森林资金来源

  西方经济理论在研究公益性森林经营资金来源时,主要有两大派别。一部分是以庇古为代表的旧福利经济学,主张利用税收来实现森林资源外部效应的内部化,以解决投入问题。他认为在国民经济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具有外部型的活动因从市场交换中得不到应有的补偿而受到抑制,这种外部型的消除只有通过国家干预,以财政税收凡是给与补偿,才能维系其活动的持续。这种通过财政机制,以经济手段补偿或征税方式解决外部经济性的方式被统称为庇古税。旧福利经济学进一步认为,通过财政机制建立森林生态效益税,解决生态效益生产中所需的资金投入是最佳选择。即通过财政的积累和再分配替代具有外部型的生态林业的生产基金积累机制。

  而另一派别的经济学家则坚持认为市场机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包括经济的外部性,有代表性的是科斯的环境产权理论。科斯认为如果交易成本为零,只要产权明确,则无论最初产权是如何分配的,通过交易总能达到帕累托最优,外部性也就可以消除。依照这一理论,如果森林资源的权属明确,则森林资源的培育可以获得额外的赔偿,森林环境资源的受益者有义务对所获得的良好生态环境进行补偿,即在产权明确,森林生态效益量化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市场交换实现其生产成本的密布,保证资金通过市场形成投入与补偿的完整循环。

  (2)关于社会资金对林业的投入

  随着社会林业的兴起,人们开始对社会资金投入林业进行探讨。马来西亚林业部官员福克斯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要在林业企业中扩大社会公众的持股比例”。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格雷林在分析林业扶持问题时指出,世界多数国家在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进行造林的,政府都给与扶持:如果个人进行造林活动,社会收益大于个人;如果个人进行造林,社会和个人得益相同,而社会支出的费用低于个人。在这两种情况下,如果政府不对其活动的外在性损失给与补偿,个人将不会进行投资。那么,林业整体上的发展就会受阻,增加林业资源总量、调解两大需求的目的就会落空。

  (3)关于新的林业发展途径

  由于对林业的要求增多,很多国家的林业都发生了亏损问题。因此人们开始探求新的林业发展途径。德国哥廷根大学伯拉贝得尔教授主张:“社会应该与林主就发挥林业的多种效益和支付报酬方面达成协议,以使林主感到有利可图,使他们为了林业的多种效益理所当然地去保护森林,培育森林。”他反对对个体林主实行国家资助补贴的方法,认为:“这种资助体系越大,就会越快地陷入计划经济,再分配的效果也不会很好”。欧共体原森林司司长胡迈尔认为:“扶持林业就是要为改进森林生产率而努力,并通过这些努力逐步做到降低成本、财政独立,从而能自我补偿、自我完善”。这些都为林业财政体系的新走向奠定了基础。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国家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内的作用日益强大,新凯恩斯主义开始在西方居于主流,他们从不完全竞争、市场价格调整、协调市场失灵以及劳动、信贷、商品等方面出发,论证了市场处于非均衡条件下国家干预经济的作用;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里茨提出的“目前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实行混和经济”,为林业投资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基点。

  美国弗吉尼亚州立大学教授阿玛彻((Amacher)在其《林业税制设计》一文中指出“应在充分考虑林业资本流动性、森林权属、林业与非林业市场竞争的基础上,分别进行林业税制设计,财政应该支持并在预算收入上加以体现”。

  日本学者康登认为“社会支持林业发展可以通过投入货币或者自愿劳动来实现,两者的目标是相同的,只是个人偏好不同”。

  法国的巴塞尔达在20xx年《政府对林业投资改革》一文中,阐述了“除了传统的造林、更新、伐区道路、改造等林业投资外,当前还必须考虑社会的环境需求。“取消专门的政府林业基金预算项目,建立财政补助金制度”。

  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亚大学教授sinko的观点是“造林以及私有林管护应由政府和社会共同出资,取代全部造林成本由财政负担的做法。州预算在林业上主要用于管理、计划、以及林业服务,政府在林业方面的扶持引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葡萄牙的Carvalho的观点则是“公共资金来源不稳定,而造林和更新的速度不足以使林业具有竞争力,也不足以弥补每年森林火灾所造成的损失。因此,增加财政对私有林业的扶持是一个长期趋势。”

  3.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政府对林业十分重视,率先制定、编制了《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标志着我国林业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发展模式。我国把“封山植树,退耕还林“作为重要措施,实施分类经营改革,大力推进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于1998年开始启动天保工程,并逐步加大了对林业的投入,尤其是向西北重点林区倾斜。并相继开展了林价、林业基金、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林业税费等课题的研究,但这些是立足于林业本身的、比较侧重于单项研究,没有以客观的角度去调整林业财政的整体运作与机制。

  李周在《关于我国林业资金问题的思索》中,将现阶段筹集和利用林业资金的状况概括为三难:(l)林业部门吸引资金难;(2)林业资金在周转过程中收敛于新的生产始点难;(3)林业资金形成有效投资难。研究林业资金问题,必须在观念上来一个转变,由林业的自我设计观上升为林业的社会设计观;要根据现实的经济环境,探寻能够实行的优惠政策和办法;要将研究的重点,从资金筹集转移到资金运行机制上。

  陈玲芳、金德凌在其《公共财政支持下的生态林业投融资体制》一文中指出,应确立公共财政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生态林业是以发挥生态效益为主导功能,属于公共物品,理所当然是公共财政要努力确保和重点支持的领域。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主渠道作用。按照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融资为辅的投资原则,确立公共财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加大对重点林区和贫困地区林业生态建设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田明华在其《中国森林资源投入产出及纳入市场运作体系的研究》一文中指出,制度创新对推进商品林发展有着现实的意义,进行必要的制度变革,减少投资商品林建设的社会成本,或者降低投资商品林经营的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提高商品林投资的回报率,就会增加该行业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

  陈晓倩在其《可持续生态林业融资论》一文中,认为生态林业在生产过程中也需要投入货币资本,“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一个有效克服市场失灵、解决其生产资金补偿的融资机制”。“但生态林业建设全部依赖于财政的思想不可取”。

  吴素珊在其《构建融资长效机制为林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一文中指出,应探索构建符合林业特点的多种融资模式,探索符合林业生产与产业发展特点的多种信贷模式,建立林木保险机制,降低贷款风险,推动林业经济与金融的协调发展,通过培育市场,引导林木资产的规范流转与信用建设,促进林业中小企业的结构调整。

  张桦在其《信托在林业投资中的应用一非公有制商品林投资运行机制创新研究》一文中指出,非公有制商品林的投资者可以利用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是非常有限的,还局限于单纯的资金注人,在解决其资金需求的同时,要求一种投资运行机制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而实践的发展和要求是领先于理论的研究和制度的安排的,因此应对林业投资运行机制进行创新研究。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对林业的投入来源、财政对林业的扶持范围等方面的观点不尽相同,但对林业予以扶持却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通过增加对林业的投入,提高各种补助标准,设立林业专项资金,实行税费减免、低息及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促进林业发展,是国内外学者的共识。

  国内关于“融资”方面的研究主要可以概括为两类:一是侧重于对我国投融资体制的演进与改革的研究,他们主要是从宏观角度考察我国投融资体制演进的历史、取向、效率及条件等等;二是对林业投融资渠道的研究多局限于从林业本身挖潜,这些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之上。但是,己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就是,往往只是侧重对某一种融资方式和行为的探讨,而缺乏对融资行为的通盘、全局考虑,而且对于充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拓展融资渠道的研究还十分薄弱,这也是是林业界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

研究生开题报告13

  一、问题与方法

  (一)选题缘由

  之所以选择蔡元培美育思想作为论文的研究主题,是受我的导师的启发。直觉告诉我,这一选题与当前现实教育热点问题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素质教育问题。深入认识蔡元培美育思想有助于指引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有一个正确的方向。同时在董标老师的课堂中我获得了一种认识,那就是:不要轻易地讲思想创造,教育变革等主张,因为对很多的问题前人早已有了深邃的思考,并已形成了成熟的思想体系,作为后人更多的是继承与挖掘前人的思想。因此,我想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应从对前人思想的认识开始。基于这种认识,我非常认同导师给我的建议,以蔡元培美育思想作为我的研究方向。

  从何种角度研究蔡元培美育思想,我做了多种尝试。通过认真[微软用户2]阅读1979至20xx间国内发表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我发现虽然对于蔡元培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的命题研究较多,但有一些结论似乎与美育或宗教存在的现实出入较大,这促使我对这一问题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如果仅仅凭兴趣进行一些了解倒是饶有趣味,但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破解自己的疑问并加以论证我感到信心不足。在导师的启发之下,我开始有了一些思路,于是,最终我决定以‘论“以美育代宗教”的可能’作为我的论文选题。

  (二)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假设

  “以美育代宗教”这一命题提出至今已近百年,尽管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这一命题一直受到大多数人的赞同。有学者认为中国教育界内部把这个口号当作了真理。然而,反对者的观点也异常尖锐。如许崇清发表在《学艺》第1卷第3号中的一篇文章中就指出:主张“以美育代宗教”说者有两大谬误,他们曲解了美之普遍性与静观性,遂至混淆美之意识与宗教意识,又复混淆美之意识与道德意识[①]。其实,与其说人们赞同的是“以美育代宗教”说,还不如说人们更愿意相信存在这样的真理:其一,宗教一定是落后的、愚昧的。或者说宗教是一切落后愚昧的代表。宗教的主要功能是教育,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宗教必然走向衰亡,其教育功能必然被取代。其二,美育具有普遍性,它是无利害、超功利的,因此,美育可以去除人我的差别,使人无利害得失之计较。对此,笔者心存疑虑。笔者以为:

  (1)宗教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纵观当今世界,宗教并没有式微,就是很好的证明。

  (2)康德在他著名的《判断力批判》一书中提出了鉴赏判断的四个契机。回答了“审美是什么?”,“美感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人们普遍的理解是审美是无利害的,或者说,是超功利的,因而美感具有普遍性。但是审美不等同于美育,审美的无利害,超功利如何能赋之于美育呢?

  (3)美育与宗教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宗教也并不一定是美育的对立面,两者应该可以各自同时独立存在。

  以上观点将作为本研究的假设在本文中加以论证。[微软用户3]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历史研究法。

  论文第一部分采用“历史研究”的方法。笔者通过收集国内不同时期的相关文献,以时间为线索,对材料加以比对,归纳,整理,以期整体展示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以美育代宗教”说的种种认识。

  论文第二部分采用“历史研究”的方法。在第一部分的工作基础上,审思“以美育代宗教”说的立论点是否成立,从而论证“以美育代宗教”的不可能性。

  二、研究的意义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人们普遍对物质层面的东西关注太多,反映在教育上就是人们的功利意识增强,认为接受教育仅仅是为了将来有个好工作,好收入,好前途,否则读书有何用?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这一现象,教育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时代的教育主题。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深入了解美育在素质教育中有可能存在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对蔡元培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说从某些角度进行一些反思。

  三、文献综述

  (一)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

  国内学者研究“以美育代宗教”说主要是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的。

  1.挖掘“以美育代宗教”说的本质内涵

  感性启蒙论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观点。杜卫在《“感性启蒙”:“以美育代宗教说”新解》一文中提出:蔡元培从他的教育即启蒙观念出发,提出了著名的“以美育代宗教说”,其实质是在感性领域建立启蒙理性的精神,即“感性启蒙”。这种美育思想为20世纪中国美育理论铸就了理论模式和思想方法[②]。为什么要进行“感性启蒙?杜卫解释道:一般讲启蒙都是指理性启蒙,而现代性审美范畴中的“感性”是针对着“理性”来说的。但是,这是西方的传统。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知识分子面对的现实问题与西方不同,思想文化界的核心任务是感性启蒙;而且,当时中国美学家所处的语境与康德、席勒、尼采所处的语境不同,他们并没有感受到启蒙理性的专制和压抑,而是急切地需要以启蒙感性来反抗传统,重建中国的新思想、新文化、新艺术。因此,围绕着启蒙这个中心课题,不仅哲学家关注启蒙感性的建立,而且美学家也是如此。这就不足为奇了。胡健在他的《以美育代宗教— — 蔡元培美育思想新论》也提出了启蒙观点。不过他的启蒙有另一层含义,即“以美育代宗教”的实质就是试图通过审美教育来培养有高尚情与趣味的独立的人,改造教育,美化人生,美化生活。

  有学者认为“以美育代宗教”说蕴含了某种精神,这种精神是西方近代的理性主义,审美主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体现了对人的完善的价值追求,为中国现代社会变革提供了审美主义转变和审美主义道路。[③]

  还有的学者认为“以美育代宗教”说与“审美救赎论”如出一则。理由是宗教的衰落,意味着某些超自然源泉提供的意义和价值正被疏离,人类已经承担了创造自己的意义和价值的任务。原来并非只有宗教才可以救赎,并非只有宗教才可引人向善。艺术在摆脱了神缚之后,赋予了人类全新的审美的救赎方式[④]。

  2.揭示“以美育代宗教”说的现实意义

  情感慰籍论得到普遍的赞同。赞同者认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的繁荣,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然而人们的精神却进入了荒原。而美育重在陶养人的纯正感情,其影响力较之其他活动更纯洁、更平和、更持久、更深刻。是现代人慰籍情感的最佳选择[⑤]。随后的学者,把“以美育代宗教”上升到很高的高度。如,赵惠霞就认为:美育担负起现代人建构心灵家园的重任。因为它是一种情理自由结合的形式。在认识论中,理性排除感性,才达到正确认识;在伦理学中,理性主宰感性,才成为道德意志;只有在审美中,理性和感性才自由交融、自由把握、自由观赏,从而构成审美心理结构。当这种审美心理建立以后,就成为人的一种内在需求,人就可以超越现实的功利,享受这种精神的快乐。建立在人类感情活动规律之上的美育,对感情之陶冶,如引水之趋下、驱鸟之归林,自然而然,无需强迫。它本身就是人的需要,是人的生活目的。美育建构心灵家园,是一个培植有益感情、消除有害感情的过程[⑥]。在同一时期,这一观点大行其道。如李丕显也有类似的观点。他说:以美育代宗教,通过艺术和审美活动建构人的感性生命和情感寄托,是对现代世界课题的积极回应,是对宗教双重性格的辩证扬弃,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在今天仍具有实践的和理论的双重意义[⑦]。

  3.对“以美育代宗教”说的反思

  当代的学者对于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也有持不赞同的。冉铁星认为:在目标上,蔡元培是企图用美育取代宗教的情感教育,然而在具体实施的途径上,则注重的是外在的、形式的熏陶和感染,缺乏内在的宗教或美学式的修炼或省悟。其结果可想而知,要么放任自流、形同儿戏、可有可无,要么只能进行一些常规的艺术教育和礼仪教育。对于后一点,不客气地讲,中国古代的《礼记》要比蔡元培的设计深刻、丰富、完备得不知多多少。如此看来,在当时的中国,此种美育是无论如何也取代不了宗教的。[⑧]潘知常认为:事实上,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在逻辑上、学理上根本无法成立,只要人类最为深层的生命困惑存在,宗教就必然存在。[⑨]他还认为:一般而言,美育与宗教存在两种关系:其一是实质的统一;其二是层次上的递进。作为两种不同形态,又往往存在着从宗教向审美、艺术和从审美、艺术向宗教的演进。而在这两种关系中,都无“取代”与“排斥”可言。[⑩]有学者针对“以美育代宗教”成为研究热点现象提出来说:今日之重提“以美育代宗教”者,大多只是想强调美育的重要性而已,他们只是将蔡先生的主张当作一个有关美育的话头,而对这一主张的内在理路则未加深思。审美、美育诚然重要,但发展美育却不一定非要代替宗教不可[11]。充分意识到审美在人类精神生活中之重要性是必要的,但进而发展到要“以美育代宗教”则大可不必。这是一个充分平民化了的文化共和时代,人类的整个存在都是有限的,其某一精神领域的文化功能当然就更是有限。谁也没本事包打天下,谁也当不了人类心灵的救主。因此,人类各种精神文化活动———科学、哲学、宗教、审美等,还是和平共处、通力合作的好。其实,“以美育代宗教”说从它被提出的那一刻就引起了激烈的论争,存在着完全相反的观点。姚全兴先生专门对五四时期“以美育代宗教”说之争作了归纳总结。通过姚先生的研究我们发现,前辈学者对“以美育代宗教”说的质疑是多角度的。既有界说与对象的角度,又有异同与范围和借重和利用的角度。

  从以上列举的不同观点可以看出,这场争论不会平息,重要的不是得到确定的答案,而是争论本身,因为从中我们能全方位地知晓“以美育代宗教”说的精神内涵,把握其实质。

  (二)文献综述小结

  以蔡元培先生的声望和地位,“以美育代宗教”说一经提出立刻被许多的学者当成是一个教育命题。然而命题总是具有一个确定的值,要么真,要么假。不同的学者依据各自的学识,背景,从不同的角度对“以美育代宗教”说加以判断,争议不可避免。从1917年蔡元培在北京神州学会的演讲上首次系统地阐明了“以美育代宗教”说开始至今,有过两次争论的高峰。一次在五四运动时期;一次是在1998年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政策之时。五四运动时期的学者着眼于文化的变革来审视“以美育代宗教”说,正反观点碰撞激烈,而当代学者主要以历史的眼光和从现实需求的角度去诠释“以美育代宗教”说的新内涵,挖掘“以美育代宗教”说的现实意义,观点大多趋同,且较多持肯定态度。但无论如何,每一次的争议都反映了相应的时代在文化,教育,价值观等领域的诉求。

  四、研究的难点

  一是有关外围的或细节资料的不足。比如当时别的学者对蔡元培美育主张发表的观点、认识或批判等。

  二是进行本研究需要一个宽广的视野和丰富的相关知识背景。它深入到美学、伦理学、宗教、艺术、教育等等知识领域。如果没有这些知识背景的话,势必使本研究缺乏深度。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补充大量的相关知识,对笔者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三是到目前为止,笔者对“以美育代宗教”可能性的论证还没有形成完整的逻辑链条,有待进一步的思考、学习、请教。

  五、论文的基本框架

  导论

  第一节 问题与方法

  一、选题的缘由

  二、问题的提出[微软用户6]

  三、研究方法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意义[微软用户7]

  第一部分 “以美育代宗教”的争议

  第一节五四时期关于“以美育代宗教”说的论争

  第二节当代学者关于“以美育代宗教”的分歧

  第二部分 “以美育代宗教”可能吗?

  第一节宗教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第二节对美育具有普遍性且无利害、超功利的的质疑

  第三节美育与宗教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吗?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六、进度计划

  1. 20xx年2-4月搜索整理资料。

  2. 20xx年5—6月拟定论文框架,准备开题报告。

  3. 20xx年7月-9月分析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4. 20xx年10月-20xx年2月完成论文初稿。

  5. 20xx年3月—20xx年5月修改并定稿,准备论文答辩。

  七、参考文献:

  (一) 中文专著类

  1.高叔平.蔡元培美育论集[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2.周天度.蔡元培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3.陈学恂,田正平.中国教育史研究:近代分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4.[德] 康德著,邓晓芒译.判断力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xx.

  5.[德] 叔本华著,韦启昌译.叔本华美学随笔[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xx.

  6.陈桂生.教育实话[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7.杨荣国.中国古代思想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8.蒋百里.欧洲文艺复兴史[M].北京:东方出版社,20xx.

  9.陈元晖,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教育思想[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

  10.蔡元培.蔡元培教育论著选[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7.

  11.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2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4.

  12.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3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4.

  13.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4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4..

  14..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5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4

  15.汝信. 西方美学史论丛续编.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3. 171.

  16.林中泽.宗教史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二)中文期刊类

  1.季水河.“品性”塑造与“人性”解放:中西不同的美育观念[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5

  2.杨伶.蔡元培美育思想述略[J].高校理论战线,20xx.

  3.伊春.对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再探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xx,.

  4.潘必新.论美育的使命[J].哲学研究,20xx,6.

  5.张红.蔡元培美育思想及其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4.

  6.杜卫.中国现代美育理论的本土意义和历史局限[J].学习与探索,20xx,6.

  7.杜卫.“感性启蒙”:“以美育代宗教说”新解[J].浙江社会科学,20xx,5.

  8.杜卫.我国美育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前瞻[J].社会科学评论,1995,3.

  9.彭公亮.论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的精神内涵[J].培训与研究,20xx,12.

  10.冉铁星.试论“以美育代宗教” [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xx,5.

  11.潘知常.“以美育代宗教”:中国美学的百年迷途[J].学术月刊,20xx,1.

  12.宫成波.“以美育代宗教”的历史文化价值及其当代意义[J].文史哲,20xx,5

  13.谭好哲.中国现代美育的历史进程与目标取向[J].山东社会科学,20xx,1.

  14.张家.美育的价值[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xx,3.

  15.王毅.仍需追问的选择:美育还是宗教?[J].天涯,1998,4.

  16.王元骧.美育并非只是“美”的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xx,7.

  17.檀传宝,美育三议题[J].江西教育科研,1997,5.

  18.徐碧辉. 美育:一种生命和情感的教育[J] .哲学研究,1996,12.

  19.卢善庆. 简论蔡元培的美育思想[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3.

  20.沈鹏.美育的渴求与纯化[J].美术,1998,7.

  21.古风.蔡元培美育思想三题[J].人文杂志,1994,2.

  22.李祥林.中国近代美育体系的创导者蔡元培[J].文史杂志,1990,2.

  23.姚全兴.“五四时期关于以美育代宗教说的论争” [J].美与时代(下半月),20xx,

  24.程镇海.蔡元培美学选择和美育实践的当代性[J].文学研究,20xx.9

  25.程镇海.蔡元培美学选择和美育实践的传统生成性[J].宁夏社会科学,20xx.6

  26.张雁.从国立北京艺专论蔡元培的美育实践[J].美术研究,20xx,1.

  27.陈瑶.论艺术教育在美育中的作用[J].艺术百家,20xx,4.

  28.罗筠筠.蔡元培:说美育到死方休的教育家[J]. 现代哲学,20xx,2.

  29.梁柱.论蔡元培注重美感教育的美育思想[J].高校理论战线,20xx,3.

  (三)硕博士论文类

  1.张正江.中华人民共和国美育的命运[D]. 华东师范大学,20xx年博士论文.

  2.陈彬.20世纪早期中国美育思想探析[D].华南师范大学,20xx年硕士论文.

  3.马春影.蔡元培美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安徽大学,20xx年硕士论文.

  4.刘晓峰.王国维与蔡元培美育思想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xx年硕士论文.

  5.陈剑旄.蔡元培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xx年硕士论文.

  6.罗红.简论蔡元培美育思想[D].华中师范大学,20xx年教育硕士论文.

研究生开题报告14

  1、课题来源

  1.1内容

  本次规划设计用地位于重庆市永川区光彩大道368号,总用地面积约1100亩。其中现有校园用地面积约700亩,新征用地约400亩。

  使用对象主要为在校学生和教职工人员,其中规划校园远期办学规模为18000人左右,规划校园远期教职工人数到1200人左右。学院远期规划为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建筑管理学院、电气信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文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外国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十个学院组成。 因此应有供满足教学、办公、餐饮、住宿、体育、阅览等多种不同功能需求的区域空间。如何结合地形处理好不同功能需求上的矛盾,同时充分解决好老校区的旧建筑改造及更新与新建片区的建筑达到总体协调融洽关系,整合建筑内外空间,让不同年代的建筑生动的融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生动而舒适的校园环境,将是本设计要重点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1研究目的

  该课题重在建设一个 “具有新时代特色的一流校园”。让学校成为学生生活的家园、精神的乐园。树立“厚德、博学、求是、创新”的办学理念,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培养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创建可持续发展的校区,探求适应本地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特征,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2.2研究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设计与研究,力求提供一个可以适应国际化先进教学方式的教学空间。提供一个还可以为周边人群服务的社会型校园。同时,通过深入的实地考察与调研分析、相关资料的检索与利用,以及随着方案的不断深化,我们将触到有关学校设计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不但可以运用和发挥所学理论,而且将会大大拓展我们的知识层面和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设计能力、表现技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另外,通过该课题的综合性训练也将为走上工作岗位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需要打下良好基础。

  3、国内外研究现状

  3.1欧美大学校园规划现状

  欧洲和美国的高等教育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其校园规划设计方面历来也有较多的理论与实践。二战后,其在大学校园的功能布局,形态组合,空间关系,环境营建等理论方面有了更新和完善。

  3.1.1校园形态集中化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学科的综合交叉,学科间的信息交流成为现代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物质环境提出了要求,即创造一个空间网络和服务系统为各个学科领域的交流提供机会和场所。集中型校园不受专业学科的限制,使校园在功能和空间上紧密联系从而形成了统一的的完整体系,这是与高等教育发展综合化相适适应的。另一方面,建筑技术的发展也给集中布局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3.1.2功能建筑综合化

  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使大学本身成了一个高度组织化的综合体,校园中的一切活动,都成了教育过程中相互渗透、不可缺少的因素,难以简单地区分。物质环境的设计应通过精心的布局与设计鼓励人们能无拘束的接触与交往,在建筑空间与人的活动间建立起自然而协调的联系。

  3.1.3校园空间的灵活化多样化

  现代高等学校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机体,其物质设施都有较长的技术寿命,而它提供的功能寿命却相对的短得多。学校发展的不确定性,要求学校的物质环境技能提供目前所需要的功能,又能适应将来的扩展,满足新的需求。因此,校园规划设计具有较大灵活性,不但建筑单体要有充分的灵活性,如格网型,鱼脊型的建筑组合,更重要的是总体结构上的灵活性,如线型、网格型、分子型、辐射型,这几种发展规划的主要类型在总体结构上有相当的灵活性,且创造了多种校园空间环境。

  3.2国内大学校园规划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2.1规划建设速度与品质之间存在矛盾

  超常速度建设超大规模校园是当前大学校园建设的突出特点。短期大规模的扩张,使许多大学的管理者对于大学未来的发展方向缺乏清晰的认识,对新校区的定位容量和运作特点 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设计人员创作的空间、机会极度压缩,使设计方案批量生产,重复使用,缺乏方案经济比较。建设周期短,难以保证校园环境的品质。

  3.2.2空间尺度超常,校园功能分区盲目,彼此分离,相互孤立

  某些大学校园规划布局盲目地沿用传统的功能分区模式将校内各个功能沿平面展开,造成尺度失真,因而出现相关院系联系不密切,教学区、学生宿舍区、体育运动区之间距离远,彼此分离,相互孤立。对科研机构区、后勤服务区的忽视,不利于其与社会保持方便的联系,并且造成了大学校园土地的浪费。

  3.2.3过分注重形象气派,求大求新,忽略了经济适用的原则

  过分讲究二维平面构图形式,追求平面轴线和形体视觉效果忽视环境场所与校园特色的创造,而追求所谓“门脸”形象,普遍追求大空间、大轴线,而忽视了校园使用主题师生的交流活动需要,学生和教师在其中活动,感觉并不舒服,这与校园环境空间所需要的安宁、亲切、宜人的氛围相悖。而正是它们构成校园文化的主要空间场所,是体现校园特色的基本载体。更有些构成式大学校园注重校园的终极状态,却忽视了校园的时间因素与变化的不确定性,企图做到“一劳永逸”,缺乏弹性发 展的可能,从而限制了校园的持续发展。不够重视建筑群的围合界面、院落空间层次、环境场所的氛围营造。

  3.2.4忽视环境场所要素与校园特色的创造

  在新校园建设中往往对原有生态保护利用不足,山地,林地,水泊等,忽视建筑与景观环境的整合及持续的营造,规划中难以顾及校园在节约、实用、人文、审美等方面的调适。

  4、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成果形式

  4.1主要内容

  4.2技术要求

  4.3成果形式

  最后的成果展示,我们首先要完成任务书所要求的所有图纸和文本,并且充分把我们所想所做的,从设计的最初阶段包括场地的调研、现状分析、功能分析、空间分析到我们的设计理念如何的产生、转变、衍生、最后的确立和对我们的方案所做的阐述完全表达出来。对于我们的方案最后成果,希望它不只是一摞图纸,更多的是可以让我们所想要表达的东西可以生动的展现出来。

  5、研究方法

  5.1对校园规划前期调查

  在地形图和实地勘察的基础上充分认识本次设计的地形、交通、周边环境和已有建筑。按照功能需要划分功能分区,制定扩建建筑面积表。认真考虑相关因素对本次设计的影响,对已有建筑空间进行解析,总结建筑空间特征和历史文脉,确定设计入手角度:

  5.1.1.尊重自然,结合地域特色

  根据用地现状的地形特点,尽可能利用现有丰富的水系和山形绿背,遵循因地就势的原则,尊重环境,保护生态敏感区,保留原始地景,营造出青山绿水环绕的校园景色,同时满足校园规划中所需的功能要求和丰富的空间关系。

  5.1.2.人性设计,适宜空间尺度

  强调适宜校园的人性尺度与空问,追求自然景观和生态风貌,以蜿蜒崎岖的小径、自然流畅的水系、移步易景的空间塑造人性化、适宜空间尺度下的校园风貌。

  5.1.3.与时俱进,坚持文脉延续

  建筑单体设计与空间环境塑造都讲究时代性与历史感并存。校园不仅要与时俱进,突显个性,还要体现丰富的人文气息,延续原有校园建筑的主体风格与历史文脉,孕育健康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5.1.4.整体规划,长远发展

  实施分期建设,长远规划与发展,对整个校园规划进行整体考虑,以循序渐进的发展模式行成良性循环、滚动开发的机制。

  5.2总结校园规划期望目标

  5.2.1.能够促进周边区位繁荣,推动经济的发展。

  5.2.2.在设计上应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使其营造国际化的教学环境。

  5.2.3.提高本地区的建筑形象,优化周边的整体环境,使规划不仅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而且力求其合理化及实用性,提供使用者创造优美的休息环境。

  5.2.4.将学校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高度统一,建设成具有高品质教学环境。针对规划地块控制性规划要求,营造具有“高品质教学环境,居民学生一家亲”的新型校区。围绕人性化(易达、舒适、安全、卫生、美观、经济)、生态化、现代化等宗旨,从总体布局、公建设施配置、交通组织与道路场地设计、绿化设计、与无障碍设计、等多角度、全方位统筹兼顾,建立有机联系,系统解决设计中的复杂矛盾。

  5.3拟在设计过程运用的手法

  当代的建筑规划设计亟需要创新的手法,在校园规划中,我们不仅要在原有的规划中突破创新,同时也要让新建区和旧校区达到高度的统一,建筑规划设计的方法不是单一存在,而是多种方法的相互融合。如,功能和形式的结合考虑,环境和空间的相呼应,流线组织和功能的满足等。设计工作也要做到从粗到细,从局部到整体再回归于局部,深入推敲。

  5.4采用的设计工具

  设计的初期阶段以手绘草图为主、借助计算机进行整体分析研究,优化设计:包括Sketch Up 方案草图分析和建模的模型分析;绘制正式图的阶段,用计算机完成全套图纸:包括 CAD绘制线形图、Sketch Up建模及渲染效果图、PhotoShop的后期处理。如果条件允许,将做适当比例的沙盘模型。

  6、研究进度与步骤

  第1周3.3~3.9

  开题准备与论证。熟悉设计课题的内容与要求。查阅相关资料。

  第2周3.10~3.16

  开题报告。

  第3~4周3.17~3.30

  针对毕业设计题目进行调研实习。撰写调研报告。对基地环境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初步的构思方案(包括场地设计与总体布置)。

  第5~6周3.31~4.13

  设计一草阶段。期间主要是加强对环境体量、功能的设计分析,用手绘的形式勾勒出校园规划总平面图。绘出一草,并进行过程的阶段性答辩。

  第7~8周4.14~4.27

  设计的二草阶段。在一草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协调相关专业之间的关系,用计算机与模型对建筑的形式进一步完善。

  第9~10周4.28~5.11

  设计的三草阶段。主要加强细部设计内容,并将各专业的协调内容(如结构和设备布置)纳入到细部设计中。

  第11~12周5.12~5.25

  绘制正式图阶段。采用计算机完成全套图纸,提高计算机的绘图能力,以便适应今后实际工作的需要。使用CAD完成平面的绘制工作完成建模和渲染,最后利用Photoshop完成后期处理

  第13周 5.25~6.1

  交图,准备毕业答辩。撰写3000字左右的设计说明书及完成毕业论文,并配有相关的内容摘要及外文翻译。

  第14~15周 6.2~6.15

  进行最后的毕业答辩。

  7、现有条件及需采取的措施

  学院现有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学生公寓、食堂、体育场等教育教学基础设施,仅能勉强满足师生的基本学习工作生活需要。同时,由于条件限制,现有校园存在以下问题:

  7.1.部分建筑老旧,使用不便,难以满足功能要求,亟待更新。

  7.2.由于地形限制,部分地块竖向处理不当。

  7.3.建筑分期建设时未考虑风貌统一,建筑文脉不清晰。

研究生开题报告15

  培养目标

  总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植物营养学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在政治上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服从分配,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身体健康。

  学习年限

  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4年。

  研究方向

  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需要,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有10个:

  植物营养生理学

  主要研究植物对养分的吸收运输分配和调控;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及其缺乏和过剩的症状和发生机理,以及这些过程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重点研究植物在旱涝盐碱高温冷害病虫害通气不良营养缺乏或毒害等环境胁迫条件下的植物营养生理学及适应性变化规律,新无机营养元素和有机化合物的生理功能及营养机理等,为合理施肥提供依据。

  植物营养遗传学特征

  应用植物营养遗传学原理,采用营养动力学,酶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开展高产作物耐缺氮磷钾锌及其它营养元素的营养遗传特征,作物品种筛选及调控营养机理研究,为高效节肥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复合肥料及各种新型肥料的肥效机理及施用技术研究

  结合化工和农业部门以及生产需要对复合肥及新型肥料的肥效及作用机理进行研究,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依据。主要包括:三元复合肥肥效增产机理;钙镁硫硅,微量元素稀土及SeGeCo等元素肥料作用机理环境效应施用方法和技术研究;商品有机肥有机-无机复合肥生产工艺肥效机理以及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及新型肥料进行试验研究。为肥料生产和施用提供依据。

  提高肥料利用率技术研究

  土壤生物量氮与氮素循环及调节作用

  主要研究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生物量氮的动态及其周转的氮量,微生物周转氮与作物吸收关系,土壤养分养分的生物有效性,肥料中氮利用率以及在土壤-作物系统循环和施肥调控。

  新型高效缓效肥料研制及工业废渣农业利用

  结合各种材料特点和作物营养规律,开展长效肥控效肥缓效肥磁性肥叶面肥药肥以及有机无机复合肥等的配方及生产技术研究。充分利用我国自然资源和工业废物开展研究,如锌硼铁锰钼等工业矿渣钢渣草碳褐煤等资源利用与开发。

  组织培养与无土栽培营养配方(组合)及应用技术

  组织培养及无土栽培成功的关键技术之一是优化营养配方的筛选,应用植物营养学原理,对一些经济类植物进行营养液组合研究,是植物营养学研究的内容之一。几年来已经建立了一些研究实验室手段并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

  根据植物营养失调症特征和叶片颜色变化规律进行定性和定量诊断施肥;土壤作物化学诊断方法;精准农业及施肥技术;土壤植株营养快速诊断方法及速测仪应用;DRIS技术营养图谱信息系统及诊断应用技术。

  施肥对环境质量影响及良性生态循环施肥技术研究

  在长期肥料定位试验基础上,开展施肥对土壤环境质量影响,施肥对土壤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影响,施肥与温室效应等研究,为合理施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质量和生态农业提供依据。

  土壤氮的MIT过程

  结合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开展 不同有机物料中氮在土壤中的矿化过程(氨化作用硝化作用),矿化氮的微生物和矿物固持作用(微生物体氮矿物固定态铵),长期不同施肥对土壤氮的矿化势(N0)有机氮组成及其作物有效性的影响,不同矿化阶段的净矿化率净残留率及影响土壤氮MIT过程的因素的研究。

  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跨学科(指跨二级学科)入学的研究生,以及入学前是专科毕业的研究生,须补本科主干课程,考试或考核成绩合格不计学分。

  必修课(学位课)

  (1)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及自然辨证法概论) 4学分

  (2)外国语(包括专业外语) 6学分

  (3)高级植物营养学 3学分

  (4)植物营养的土壤化学 3学分

  (5)植物营养与施肥专题 3学分

  (6)植物营养遗传与分子生物学 3学分

  选修课

  (1)高级植物生理学 4学分

  (2)生物化学实验技术 3学分

  (3)第二外国语 2学分

  (4)植物营养研究技术 2学分

  (5)植物营养诊断与管理 2学分

  (6)施肥与环境保护 2学分

  (7)土壤-植物-动物体系中的微量元素 1、5学分

  (8)微量元素分析技术 2学分

【研究生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1.生物研究生开题报告

2.研究生开题报告怎么写

3.研究生开题报告15篇

4.心理学研究生开题报告

5.教育学研究生开题报告

6.企业管理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7.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8.心理学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上一篇:英语专业开题报告 下一篇:项目化团队式设计开题报告
研究生开题报告

研究生开题报告

2021-06-28 报告

  转眼间充满意义的大学生活就即将结束,毕业前学生们都要写毕业设计,在做毕业设计前指导老师都会要求先写开题报告,那么应当如何写开题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研究生开题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研究生开题报告1

  【摘 要】计算机辅助设计是门技术性较强的学科,能更为直观地表达设计结果,因而成为多数设计公司的主要设计表达方式。本文通过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该课程的教学目前状况进行分析,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理由提出调整性倡议。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设计表现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将艺术设计领域带入了数字化时代,越来越多的设计公司开始将计算机绘图作为主要的设计表达方式,因此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教学成为加强环艺设计专业基础性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但由于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操作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导致相同设计方案的生成可以有多种方式,使用者在选择时,若对技术理论了解不够透彻,即便实现了最终设计结果,但也可能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更加便捷且直观地表达设计结果是教学深思的重点。

  一、 传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理由

  (一)教学资源配备不足

  教材的单一性。目前大多数软件教材多以讲授菜单、命令为主,以“填鸭”的方式将该软件所涉及的命令都加以交代,但忽略了本专业的独特性;其次,设计软件的更新换代快,导致部分院校电脑硬件配置上无法与时俱进,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会出现运转速度过慢、死机,或导致文件丢失的现象,从而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教学进度受到影响。

  (二)教学形式单一

  由于该课程的传统教学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策略,大多数按部就班地讲述软件中各种工具的性能及其用法,学生主要以“模仿”为主。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是主角,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跟随老师制作一些基本实例,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容易造成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厚的状态。

  (三)思想存在误区

  学生对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认识与理解存在偏差,将重点放在计算机表现技术上,一味地追求画面逼真而忽略了设计的创新性,最终虽可以通过临摹的方式得到较为逼真的画面效果,但学生自己去做创意设计时,往往得到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二、环艺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改革方案

  (一)教学内容与策略

  1.结合教学大纲要求,以市场需求为依据来选择教学内容。许多计算机软件功能极其庞大,如果将软件中所有命令都讲述一遍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学生在短时间之内也无法消化,因此只需要选择软件中与本专业相关的命令来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也能减少授课教师的备课压力,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2.精讲理论,重在操作,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本课程的理论知识易于理解,但在掌握操作技巧的方面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穿插大量的实例制作分析与上机实训相结合,来提高学生在环艺设计中的实践应用能力,并可利用实景图片、二维图纸与模型的对比,用以提高学生的三维想象能力,将学生更好地引入设计情景之中,使其更加深刻地了解二维与三维空间的转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根据学生的需要不断改善和更新教学方式。当今社会形势不断发生变化,人们的意识也逐渐多元化,学生也是单独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思维模式,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也有强有弱,因此,除了统一讲授以外,对于无法自行操作的学生,可实行一对一的讲解模式,这样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并可利用多媒体录制视频,便于学生课后巩固,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求知欲,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灵活性与自主性。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在知识点讲完一段时间后进行测试,根据学生反馈出来的理由及时从教学上加以改善,并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理由的发现与讨论,针对所发现的理由提出改正意见和倡议,从而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建立教学网站。由于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学习需要一个巩固与加深记忆的过程,单靠课堂上的练习是完全不够的,因此可以通过建立教学网站,将教学视频与相关的设计资料、素材上传,便于学生随时查阅与调取,也可以在网站中开通教师答疑项目,让学生在课后也能与教师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二)学生方面

  1.正确定位。让学生正确认识在计算机软件课程中学习的仅仅只是个应用操作过程,它是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辅助操作工具,从而把该课程所涉及的软件知识作为一种手段来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避开走入学习的误区。同时,可鼓励学生自行在网上进行优秀素材的收集,以扩展学生的创作视野,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2.主动性学习。实训课程讲解之后,可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针对实训练习中出现的设计和所运用到的操作命令来进行分析,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不同的设计与制作策略,教师加以指导并参与最后的总结工作,让学生的被动学习过程变为主动,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三)考核方式

  1.采取阶段性考试手段。每完成一小段的知识点讲解就进行一次测验,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测试中所反映出的学生欠缺的知识面,在后面的课程讲述过程中加以强调与改善。

  2.用实例图纸考量学生对知识理解的灵活性。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学科,单纯的计算机软件技能的掌握无法适应设计行业市场的要求,需要学生同时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知识与实际应用能力。通过二维图纸转化三维效果图的绘制,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在巩固之前相关的专业课程知识的同时,也增加了技能性的考核目标,在不指定步骤和策略的情况下,学生可通过所学知识来绘制,以考核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理由的能力及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实战技能以应对竞争激烈的市场需求。

  三、结语

  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要紧密结合市场实际人才培养需要,从以往的单一教学模式改为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增强授课内容的实用性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与创新能力,为培养高层次技术性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释:

  *基金项目:湖南文理学院《环境艺术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教改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GYB1423)。

  参考文献:

  [1] 田鹏.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J].福建电脑,20xx(5).

  [2] 王正刚.3d Max教学应用的深思 [J].装饰,20xx(7).

  [3] 严雪怡.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xx(13).

研究生开题报告2

  1. 本文研究的背景

  目前,绩效管理已成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实现战略发展目标的重要管理手段。随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地位的日益重要,如何建立完善卓有成效的绩效管理和考核体系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油田企业要想在世界经济舞台中获得生存空间,就要具备足够强的竞争力,尤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与跨国能源企业或是国内先进企业相比,部分油田企业还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企业绩效考核观念落后、对绩效考核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足、制度建设不完善、绩效考核指标设计不尽科学合理、考核程序不尽完善、过程监督缺失、考评制度执行不严格、正面引导作用难以发挥、绩效考核方法不科学、量化考核指标比重较低、绩效考核中缺乏必要的沟通、绩效管理目标不明确、在企业层面的KPI设计往往考虑当期的多,长远的少、在绩效管理体系向基层延伸过程中,绩效考核指标与EVA关联度低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严重制约油田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油田企业要切实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充分发挥绩效管理作用,最大限度挖掘员工的潜能,最大限度增强团队组织战斗力,使关键绩效指标不断得以改进和提高,确保“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以增强企业竞争实力,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20xx年,中国石化提出利用十至十五年时间着力打造世界一流能源化工企业的战略目标,西北油田是中石化第二大油田,国内陆上10大油田之一,目前年产725万吨,储量达到12亿吨;人均原油产量1750吨,排名中石化第一;投资资本回报率、营业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等多项重要经济效益指标连续三年在中石化上游板块排名第一。集团公司对西北油田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上产增效”提出了很高的期望:产量更上一个台阶,年产冲击1000万吨;在增储上产的同时将盈利能力保持在目前的高水平,同时显著提高勘探效率和探井成功率,缩短建井周期,进一步提高“油公司”的整体竞争力。因此新的使命、新的任务对完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2. 本文研究的目的

  基于西北油田绩效考核现状和特点,通过分析研究如何选择绩效考核方法、如何设计关键绩效指标、如何设计指标权重、如何保障绩效考核的有效运行、如何充分运用考核结果、如何实现绩效考核的信息化等,以期设立了一套相对科学、系统、全面、有效的适合西北油田企业特点的绩效考核体系,有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率先打造一流油公司奠定基础,也为国内其他油田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3. 本文研究的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绩效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如何真实评估组织的工作状况和绩效表现,引导和激励员工提高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组织战略目标实现,已成为各级管理者的主要任务。尽管国内各油田企业在建立健全绩效管理制度,全面推行绩效管理和生产经营目标责任制考核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在实践中体现出的水平却参差不齐,效果也大不一样。如果能成功实施绩效管理,目前企业管理方面的诸多问题都将逐步化解。面对来自市场各个方面的竞争和挑战,油田企业如不能尽快解决这个问题,研究探索更好的对组织绩效进行管理的途径与工具,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必将受到严重制约。因此,如何解决油田企业的绩效管理问题,已成为当前油田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绩效管理理论的发展和进步,绩效管理方法的完善和创新,为我们解决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拓展了管理思路,增添了提升组织绩效的手段,也必将为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推行绩效管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更是企业谋求发展的需要,对于引导广大干部员工集中精力创造更佳业绩,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研究生开题报告3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背景:

  长期以来,很多教师总是以自己的眼光来欣赏学生的作品,来要求学生,对学生的要求期望太高,不相信学生能自己评改习作。习作评改只是教师单方面的行为,与儿童心灵感受之间存在多重阻隔,不符合儿童的接受心理。教师的批语总是大众化、成人化、模式化,如 语句较通顺,叙述较清楚,中心不够明确 等,这样对于学生,他们既不愿看,也看不懂,就更不用说去自觉修改了。

  意义:

  习作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习作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新课程标准》在习作评改方面指出:重视习作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 新课标还要求: 作文批改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有效引导学生通过自改、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课题名称的解读和界定

  界定:

  习作评改承接在习作指导课后,是师生为提高习作水平所进行的又一次具体的双边教学活动。它一方面可以使教师准确了解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总结本次习作教学的得失,下一步完善、修改习作。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欣赏、评价、修改自己和别人的习作,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解读:

  新课标指出 重视对学生习作修改的评价,不仅要考察学生修改习作内容的情况,还要关注学生修改习作中的态度、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评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叶圣陶曾提出: 改 与 作 关系密切, 改 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本人。

  本次《小学生习作评改》课题的研究就是要探索出一条作文评改的模式,培养学生习作的修改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欣赏、评价习作的能力,在修改中提高习作水平,增强学生的写在兴趣。与此同时,转变教师批改作文的理念,减轻教师工作量。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9月 11月)

  撰写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等。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xx年12月 20xx年4月)

  探索、构建多样化的习作修改方法。

  第二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5月 20xx年6月)

  举措:

  教师范改。

  教学评改课上,结合本次作文的重点要求,教给学生方法。

  学生自己修改。

  学生互相修改。

  (1)读文,写出主要内容,明确文章作者要表达什么的情感。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案例分析:

  认真分析传统习作评改中的方法及存在问题,并针对评改方法与内容进行分析与研究。

  论文:

  研究撰写小学生习作评改教学模式的相关论文,探索出小学习作评改教学的基本模式。

  结题报告

  完成《小学生习作评改》课题的结题报告。

研究生开题报告4

  教育

  硕士学位论文选题报

  姓名 黄传平 学

  号

  学位类别 教育硕士 学科专业 体育学科教育 培养单位 西南大学 校内导师 付道领 校外导师 朱海川

  西南大学研究生院 20xx年 1月 11 日填

  告

  1

  2

  3

  4

研究生开题报告5

  一.题 目:居住空间设计——别墅设计

  二.课题意义:随着社会发展,中国在各个方面都与世界接轨,人们生活水平也 在不断提高。别墅也成为了一部分人群生活品味的一种体现。更多的人在选择居住空间时,会选择别墅,更加的注重居住空间的内在和文化。本次课题选择别墅,重点突出生活的空间性,利用空间的交错和变化,体现新时代别墅的多元化。

  三.课题目的:通过本次课题,从多个方面了解别墅,从中获得其优点,从建筑 外观到室内设计再到家具运用,更加深入别墅的多元化和空间性设计,结合目前社会人群需求特点,设计更加舒适高档具有设计感的生活环境。

  四.设计内容:本次课题从别墅的建筑外观,室内装潢,功能展示,家具设计与 运用,园林设计,生活习性与特点等多个方面来对别墅进行分析和设计。

  五.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围绕选题广泛收集资料和素材整理,以及户型选择。

  1.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

  a.建筑的历史和人文

  b.别墅的外形特征

  c.别墅的室内空间布局特点

  d.别墅的园林特色

  e.别墅家具运用的特点

  2.选择户型以及地理位置,方位朝向:

  a.选择指定户型

  b.确定地理位置分布朝向

  c.确定建筑外围环境因素

  3.考虑建筑使用人群以及相关调查:

  a.规定建筑使用人群,以及对该人 群的生活特性进行分析

  第二阶段——开始以草图形式简单设计

  1. 以手绘草图形式确定别墅外观,室内局部特征,大致功能。

  2. 户型图设计

  3. 确定其功能性,空间性,绘制别墅特点,进行详细分析

  第三阶段——方案的制作与说明

  1. 完成所有规定的平面,立面,剖面的规整图

  2. 对局部特征进行效果图制作

  3. 对部分特性家具进行设计

  4. 对园林进行效果图展示

  5. 对其特性功能进行详细介绍与说明

  6. 编制设计概预算(包含市场调查,整体预算)

  7. 编制材料表

  第四阶段——制作展示部分

  1. 对效果图等进行展板制作

  2. 对设计制作成册

  3. 模型制作

  六.预期成果:

  一整套别墅设计方案(包含所需图表,展板,手册,模型等)

  指导教师意见,对课题设计内容的深度、广度及设计方案的意见和对毕业设计结果的预测等。

研究生开题报告6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

  为了进一步规范研究生教育,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新疆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暂行规定》、《新疆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暂行规定》、《新疆大学攻读全日制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新疆大学攻读全日制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新疆大学攻读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新疆大学攻读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新疆大学攻读“少数民族语言高层次专门人才特培计划”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及《新疆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规定》中的有关规定,现将20xx级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 20xx级博士生

  20xx年10月10日前将开题报告时间、地点安排及开题工作小组名单交研究生院学位办,开题工作应在20xx年10月31日前完成。

  2.20xx级全日制硕士生(含3年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 20xx年12月1日前将开题报告时间、地点安排及开题工作小组名单交研究生院学位办,开题工作应在20xx年12月31日前完成。

  3.20xx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2年制)

  20xx年10月10日前将开题报告时间、地点安排及开题工作小组名单交研究生院学位办,开题工作应在20xx年10月31日前完成。

  4.20xx级在职研究生

  20xx年10月10日前将开题报告时间、地点安排及开题工作小组名单交研究生院学位办,开题工作应在20xx年10月31日前完成。

  5.《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文工作计划书》均为一式两份,均用A4纸打印,在结束开题后一周内交研究生秘书保管,研究生秘书同时将开题报告结果以书面形式(见附件)交研究生院学位办备案,研究生院将不定期对各学院开题报告进行抽检。

  博士、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结果

  学院:培养层次:博士、硕士、专业学位硕士(含在职)

  开题小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研究生开题报告7

  1.论文(含开题报告和文献翻译)用A4纸单面打印,页面设置:左边距、右边距、下边距均为2.5厘米;上边距为2.8厘米。页眉、页脚均为2厘米。论文(含任务书)及附件装订成一册,一式两份。

  2.页眉从正文开始。页眉左端顶格为论文标题,论文标题用宋体五号字。若为开题报告或文献翻译则在标题后面加上“/开题报告或/文献翻译”。右端右对齐为页码,用五号阿拉伯数字。

  3.正文(含开题报告和文献翻译)用宋体小四号,应当达到15000个字左右。非汉字均用Times New Roman体。字间距设置为“标准”,段落设置为“单倍行距”,所有段落开头均缩进2个字。数学公式用斜体,按章节编号,如第2章第3个公式为(2-3),并与段落右边线对齐。

  45.每一章另起一页,章节采用三级标题,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例:1,1.1,1.1.1)。章名为一级标题,位于一页的首行居中,用黑体小二号,段前距为0磅,与紧接其后的文字或二级标题间距为12磅。二级标题用宋体四号,左对齐,断前距12磅,段后距0磅。三级标题用黑体小四号,左对齐,段前距12磅,段后距0磅。

  5.图表要有名称,表名位于表的正上方,用宋体小五号粗体。图名位于图的正下方,用宋体小五号粗体;图表按章节编号。例如:表2.7为第2章第7个图表;图3-1为第3章第1个图。图表不要跨页。凡引用的图表,需在图表名后用相应的中括号〔 〕加以标注,(如:〔1〕)。这里的标注号应与参考文献的序号为同一个号。

  6.封面及任务书等由学生到(校图书馆一楼)装订处购买,封面不得复印。并在装订处装订论文。

  7.除封面外,第一页是任务书,任务书下达时间是:按申请写作时间。

  第二页是中文摘要(至少150字)。“摘要” 两字为黑体小二号,居中,设置段前为102磅,段后为12磅。内容用宋体五号字。 “关键词”三个字用黑体小五号,缩进2个字,后面的内容用宋体五号,一般用3-5个词组即可,中间用逗号分隔,结束时不用标点符号。关键词与摘要相距12磅(即设置段前12磅)。中文摘要用罗马数字编制页码,位于页面下方居中。

  第三页是Abstract(至少500印刷字符),“Abstract” (用Times New Roman 粗体小二号),内容用Times New Roman 五号。Keywords用Times New Roman 粗体小五号,后面的内容用Times New Roman五号,与英文摘要内容同样相距12磅。英文摘要顺延“中文摘要”页用罗马数字编制页码,位于页面下方居中。

  第四页为目录。“目录” 居中,用黑体小二号,段前设置为0磅,段后设置为12磅。目录页顺延“Abstract”页用罗马数字编制页码,位于页面下方居中。

  目录依次为:摘要、Abstract、正文(要求列出一、二级标题,一级标题用黑体四号,二级标题用黑体小四号)、参考文献、致谢、附件1:开题报告、附件2:文献翻译(中、英文)。页码数字用小四号。

  说明:中英文摘要和目录并非正文,不要设置页眉!

  8.参考文献位于正文后另起一页,与正文连续编页码。“参考文献”居中,用黑体小二号,段前设置为0磅,段后设置为12磅。参考文献主要格式如下:

  书籍:[序号]作者名(用逗号分隔).书名.版本号(初版不写).出版社名,出版年,引用页码

  提示:结束处不要加句号!

  例:〔1〕胡玉明,高级管理会计,厦门大学出版社,20xx年,第51页

  期刊:[序号]作者名(用逗号分隔).题名.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特别提示:凡论文中引用过的参考文献须按照顺序依次在正文引用处进行标注,标注方法:位于引用处最后一句话的句号内,具体操作:在工具栏打开格式-字体-上标。(例:如〔1〕)。

  9.致谢页位于参考文献之后,与正文连续编页码,“致谢”居中,用黑体小二号,段前设置为0磅,段后设置为12磅。内容为宋体小四号字。

  10.附件1:开题报告(包括研究背景、文献综述、技术路线、进度安排和参考文献五部分,各部分之间不需另起一页)

  开题报告的标题居中,用黑体小二号粗体,段前距和段后距均为0磅。标题下为:专业、(准考证号)、姓名,均为黑体四号并居中。

  说明:开题报告的标题应为论文题目,而不是开题报告四个字!

  开题报告中紧接着是摘要(只需中文)和关键词。“摘要”和“关键词”用黑体小四号,“摘要”内容用宋体小四号,“关键词”包含3至5个词组,中间用逗号分隔,结束时不用标点符号。这里摘要和关键词均不需要开头缩进。然后是正文,正文与关键词之间的距离为12磅。

  开题报告和文献翻译中,一级标题不需要另起页,一级标题设置段前、段后均为12磅,其余格式与正文同。

  注意:开题报告和文献翻译的页码要根据正文的页码进行连续编码。

  11.附件2:文献翻译(中、英文)25000个字符左右,先中文(可比照论文格式),标题应为所翻译文章的标题,用黑体小二号粗体,居中。这里文献翻译标题下面是原文作者的(英文)姓名,用小三号Times New Roman体加粗,居中。中文译稿结束后空两行注明外文资料来源,文字内容为“外文资料来源:书籍/期刊(按参考文献格式)”,资料来源结束处不要点句号!空2格写:某某译。字体用宋体小四号加粗(非汉字均用Times New Roman体加粗)右对齐。

  关于舞蹈的论文范文

  摘要:舞蹈教育作为当今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不仅是艺术教育的主要课题,也是教育独特性和文化内涵的重要表现方式。本文结合我国舞蹈教育,对舞蹈教育中的舞蹈艺术表演原则以及内容设置进行了简要的探讨和阐述。

  舞蹈教育;舞蹈艺术表演;原则;内容设置

  作者简介:顾忱, 性别:女, 学校:沈阳音乐学院20xx年-20xx年沈阳音乐学院,舞蹈教育系学习20xx年至今沈阳音乐学院应用舞蹈教育系任教。

  【中图分类号】S73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xx)12-0073-01

  舞蹈作为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它不仅生动的描绘了人类的精神内涵,还体现了生命以及文明的律动。通过生活提炼以及加工,从而构造出真、善、美的美妙动感形象,激发人体情感活动,丰富群众精神世界,让人在情感愉悦的同时,净化思想,陶冶情操,搭建教育效果。舞蹈作为美与雅的独特艺术结合体,在社会文化发展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舞蹈教育不仅能让学生掌握舞蹈理论、技能以及知识,还能塑造学生形体,让外在更有气质和美。同时,通过舞蹈教育还能开拓青少年的鉴赏能力、审美情趣以及艺术气质,通过舞蹈艺术表演,能促进文化交流以及身心发展。

  1舞蹈教育的重要作用

  舞蹈作为人类历史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起源于劳动,和音乐、文学、美术相伴相生,在欣赏愉悦的同时,陶冶情操。俄罗斯文艺理论家雪夫斯基层说“优秀的艺术品,不仅能引导人们追求崇高的生活理解,还能提高情操;读他们的作品,会让我们变得更加高尚、善良、美好。”同理,当积极、优秀的作品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内心深处的高尚品质和善良会油然而生,通过蔓延,转化成推动学生良好素质品德以及内涵形成发展的途径。

  不同民族拥有不同的舞蹈风格,其中,民间舞蹈在舞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人民群众在时代变迁下的不断加工创造,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民族风格特点以及时代特点,在民间广为流传。民间舞蹈主要产生于斗争生活和人民劳动,根据不同的历史、自然条件、风俗习惯以及人民生活形成风格迥异的舞蹈特色。通过舞蹈教育,可以了解民族舞蹈、音乐、历史文化,不仅可以了解文化遗产、民间艺术,在老师指导和讲评中,还能了解中国精湛的艺术文化以及人文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促进爱国、爱民、爱家的素质情操。

  中国舞蹈在世界舞蹈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文化资源以及历史轨迹,通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舞蹈教育行为,不仅能引导青年人心理层面和精神文化成长,对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世界观、价值观,调整青年心理和情感变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搭建良好氛围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舞蹈不仅是单纯的艺术教学,更是文化传承、素质教育、审美价值的重要桥梁,它能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保持人性最真、最美、最善的完整,从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自由的发展。

  2舞蹈艺术表演原则

  舞蹈艺术作为心理艺术表演活动,不仅仅是传达和再现,更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它需要表演者全身心的投入。表演活动作为“二度创作”的表现形式,不仅是一种感觉艺术,更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积累。在舞蹈教育中,艺术表演不仅要让学生感知、认识、体验他们面对的舞蹈作品,从而真正的展现自我。舞蹈艺术表演是一种表情观、表意观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艺术表演的过程中,必须遵循舞蹈表演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在表演过程中,既要有舞蹈,更要有表演,表演和舞蹈是相辅相成的。通过舞蹈语言、综合音乐以及舞台美术等手段表达人物内心情感以及作品主题思想,从而生动的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舞蹈的具体含义,描绘出生动鲜明的艺术形态,给人以无限遐想和美好。

  同时,舞蹈艺术表演还是一项双修的技艺,它要求教学活动中,表演和教学必须同时兼顾。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舞蹈艺术表演具有鲜明的特殊性,必须遵循:点滴渗透和协调发展的原则。点滴渗透主要指舞蹈艺术表演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渗透舞蹈表现力的培养和训练,从而适应学生对舞蹈艺术表演的认知以及发展,促进舞蹈教学进程。协调发展原则主要指舞蹈艺术表演不仅是学生掌握技能表演的过程,更是学生学习文化,涵养发展的过程。因此,在舞蹈教育以及舞蹈艺术表演中,舞蹈艺术表演方式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必须协调均衡发展。

  3舞蹈艺术表演内容设置

  在舞蹈教学中,舞蹈教育必须服务于素质教育总目标,传统舞蹈教育是一种完全重复前人经验,没有想象和创造性,只需要领悟舞蹈意蕴和标准动作。现代舞蹈教育,不仅需要领悟舞蹈内涵,还必须运用现代的思维方式,在现代人接受的条件下,进行学习教学。因此,在现代舞蹈教学中,不仅需要大量的知识内涵,更需要宽广丰富的技能。

  俄国芭蕾前辈古雪夫曾经说过:“我们可以完成一项规定项目,但是我们的选手缺乏其他知识层面的熏陶,从而,缺乏音乐和文学修养,从而导致创作人物缺乏深度和内涵。”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综合利用舞蹈知识,培养舞蹈艺术表演型人才,从而发挥出舞蹈教育的最大作用,将舞蹈教育面向更广大的受教者。舞蹈艺术表演的内容主要有:舞蹈艺术表演基础、表演技能技巧以及审美体验等。

  2.1舞蹈艺术内容表演基础理论。 为了更好的组织以及实施舞蹈教育,舞蹈艺术内容表演必须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联系起来。例如:多才多艺的达芬奇曾经说过:“热忠实践,缺乏理论的人就像一个水手没有罗盘的船,不知道该往哪里航行。”实践作为理论的重要依据,舞蹈艺术应该充分结合表演基础和实践理论。透视学作为争取理论的门径和向导,必须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在理论基础上,加强课堂教学专业讲授,将舞蹈艺术表演教学实践和舞蹈欣赏有机的连接起来,从而更好的组织教学过程和方法,在学科内部各项教学内容协调、渗透的同时,做好各类学科学术的交融和沟通。

  2.2舞蹈艺术表演技能技巧。 舞蹈艺术表演节能技巧作为演员以及受教者进行表演的主要方式,是舞蹈语言和思想感情的综合体现,包括:面部、眼睛、肢体等训练。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眼睛作为心灵的窗户,眉目传情,舞蹈意蕴应该通过眼睛,将情感具体的传递和表达出来。在舞蹈艺术表演中,眼睛表演技巧觉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古人云:“眼灵睛用力,面壮心中生”,以及《明心签》的“凡作各种状态,必须用眼先行”具体的说明了面部表情不能离开眼睛的主导主用。 同时,在舞蹈艺术表演中,面部表情作为舞蹈艺术形象动作美感凝聚的重要焦点,有“观其舞,看其功,察其色,鉴其貌”的特点。因此,在实际舞蹈表演中,脸上会呈现春、夏、秋、冬的内容。舞蹈教学中,必须注重艺术功底以及审美特征培养和把握。在学习过程中,受教者应该根据具体的艺术表演,学会组织和创造动作,将具体情感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出来。

  审美体验作为舞蹈教学艺术的重要方式,主要由欣赏、评论、创作等三位一体的活动过程组成。因此,在实际舞蹈艺术表演中,必须搭建良好的审美体验,将欣赏具体的运用到表演中。

  4结束语

  舞蹈艺术表演作为整个舞蹈教育的重要部分,必须和舞蹈实践紧密的联系起来,将基础和理论,技能技巧和舞蹈审美情感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受教者在领略舞蹈语言的同时,提高艺术表现力,增强艺术表演效果。随着社会不断进步,舞蹈艺术教育不断的发展着,因此,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随着文明进程,不断加强国际国内交流合作,推动我国舞蹈教育以及演艺发展,从而开设更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教育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李静.浅谈舞蹈教育中的舞蹈艺术表演[J].山东文学(下半月),20xx,(9)

  [2]孙延泽.浅谈舞蹈教育中的舞蹈艺术表演[J].中国科技博览,20xx,(12)

  [3]宋宝平.舞蹈教育漫议[J].青海社会科学,20xx,(5)

  [4]李庆华.浅谈高校舞蹈教育如何在民间舞蹈艺术传承保护中发挥作用[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xx,(10)

研究生开题报告8

  一、课题名称

  农村小学数学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当今时代竞争与合作是发展的主流,竞争的成败取决于合作的程度。合作学习的能力体现了个人的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基础教育课堂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交流与协作能力。新课标要求:“小学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恰好能体现课标的这一要求,他能给不同个性的学生提供展示与互补的平台,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尊重的学习氛围。它不仅减轻学习压力,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关系由竞争转为有效合作,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营造轻松愉快、平等尊重的数学学习环境,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2、建立和谐的“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的新型良好合作关系。

  3、让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的习惯、方法,学会创新学习。

  4、教师熟练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建立成功合作下的高效课堂。

  四、预计解决的问题

  1、提高学生对课堂小组合作有效性的认识。

  2、学生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包括学生在合作预习、听课、 练习、作业的有效性把握等方面。

  3、课堂合作学习活动的有效性。

  五、采取的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调查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因素,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提高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使师生形成一定的技能。

  (2)实验观察法:在小学数学传统低效的课堂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开展研究活动,积极试验尝试,在实验中观察,在实验中提升,探究出经验和规律。

  (3)个案总结法:通过个案的调查研究,进行对比总结,反思交流,形成相关的调查报告论文。

  六、课题研究人员分工:

  梁顺国,负责课题的指导研究,协调分工

  王安锁:负责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落实

  赵柳霞:负责课题研究相关调查资料的设计

  冯 雨:负责课题研究的实验、调查和数据统计

  米绘新:负责资料的整理,归档,报告的撰写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与计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1月)

  形成课题研究小组,开展问卷调查,分析研究的对象和课题现状,收集学习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制定本课题的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xx年2月-20xx年8月)

  围绕课题目标,采用调查研究,实验观察和个案总结等方法,探究“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的方法策略,提高师生的合作能力,建立健全各项操作方案。

  第三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1月)

  课题研究总结工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论文,结题并整理相关研究成果及资料,申请结题。

研究生开题报告9

各导师、研究生:

  按照研究所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培养的必修环节。为做好该项工作,现将20xx级博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的.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20xx级博士研究生(包括硕博连读生)的开题报告应在第二学期开始(即20xx年3月)前完成。由学科组组织的评审组进行方案论证,导师和评审组对开题内容做出评价,写出评语,并报到研究生部备案。

  二、开题报告按学科组为单位统一进行。本所研究生应通过国科大研究生教育管理平台Http://sep.ucas.ac.cn 进行统一填写,导师通过网上审核后研究生方能做开题报告。联合培养研究生应安排学籍高校的相应要求执行。博士研究生答辩报告时间初定为20xx年3月下旬,具体时间、议程另行通知。

  三、博士研究生开题报告不得少于5000字,并以此作为开题报告答辩提纲,答辩时间为20分钟,专家提问10分钟。

  四、为规范研究生培养,请研究生填写并提交《研究生培养计划》。原则上入学后三个月内导师与研究生共同制定,通过教育管理平台填写,并打印研究生部备案,作为学籍材料存档,并以此审核毕业必要条件。

  研究生部

  20xx年3月4日

研究生开题报告10

  一、 研究背景

  中医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它在其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疾病和养病护人的经验,还形成了自己一套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中医所强调的重要一点便是三份治、七分养。医护不分家,所以,我们认为,中医的基本理论便是护理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现代医院中的整体护理模 式与中医护理极为相似,所以,现代医院应该充分重视中医护理的重要价值,使其在医院中发挥出其应有的潜力和作用。

  二、 研究目的

  1、了解中医护理的发展现状。

  2、分析影响中医护理发展的因素。

  3、中医护理在未来临床中的应用及发展方向。

  三、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1)总体:全国的中医医院的护士

  (2)样本:廊坊中医医院的病护士

  2、研究工具 问卷调查法

  2技术路线

  3、收集资料 问卷

  (1)编制调查问卷:查阅文献-自行设计问卷,请5位专家审阅修改问卷,对15-20名样本测试调查问卷的信度(2周重测)。

  (2)收集资料:样本约100例

  问卷:在护士集中时间采用不记名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当场收回

  5、统计方法 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秩和检验,X2检验,如果条件允许采用回归路径分析。

  6、进度安排

  8月:设计问卷请专家评议,随机抽取15-20例样本填写问卷,1-2周后进行重测(信度检测)

  9-10月:发放问卷调查,并在2-3周内收回整理资料

  11-12月份:统计学处理

  次年1-3月份:撰写论文

  四、 预期结果出

  1、通过统计分析出中医护理在临床应用的重要价值

  2、撰写1-2篇学术论文

  3、完成科研论文

  五、 创新点及可行性分析

  创新点 :样本涉及范围较广,文献检索提示近5-10年无人研究 可行性分析:全国各省市都有中医院分布,可以通过各医院护士进行调查

  六、 参考文献

  [1] 江伟珣,临床实用营养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1

  [2] 段功香,李恩华.护理学基础—基本知识和技能.北京:科学出版社,20xx

  [3 吴锡信.复方大黄灌肠液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的临床研究新中中医,1994(6):24

  [4] 顾美仪.试论高护毕业生在护理学科建设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4,10(7): 401—403.

  [5] 丁富平,何燕萍,陈佩仪,等.中医护理科研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xx,14(6):626-28

  [6] 霍玉华.中医护理在临床上的应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xx,17(3):298

  [7] 李璐彤,毋琪渝,王艳杰,么金红.中医护理的特点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xx,32(28):6020-6023

  [8] 张幕珍,刘燕玲.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实践[J].齐鲁护理杂志,20xx,11(6):617

研究生开题报告11

  能力与知识的关系,相信大家都很清楚。知识不是能力,但却是获得能力的前提与基础。而要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个体的社会实践。

  第一步,选题。

  即选择研究课题,确定主攻方向,是撰写论文的第一步,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选题必须符合选题原则。选题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研究成果的质量水平。选题有导师命题分配和学生自拟自定两种方法。题目选择恰当,等于论文成功了一半。

  第二步,搜集与阅读整理。

  论文题目选好以后,接着就要搜集资料,知识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资料就无法进行科学研究。搜集资料要发挥高度的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资料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文献资料;二是科学实验,调查。

  先谈谈文献资料的问题,文献资料是前人从事科学研究的总结。科学研究总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有着继承性和连续性。要了解本课题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掌握动向、吸取经验教训、开扩思路、进行比较、做出判断等等,都需要参考资料,从中得到借鉴、印证、补充和依据。这些都是写作论文的必要素材。

  再谈谈搜集科学实验、观察、调查材料的问题。科学实验是人们为暴露内部矛盾,揭示事物本质及其规律,发现其内部的矛盾而进行的变革研究对象的一种操作和活动。由于实验是在受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的,将尽量排除外界的影响,因此,人们有可能对研究对象做细致、周密的观察,从而找出事物内部的联系。我们要取得实验的第一手材料,就要进行科学观察。科学观察应具有客观性、系统性和保密性。客观性,是指不要先入为主,戴有色眼镜看待事物,而要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系统性,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连续、完整地观察事物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而不至于漏掉重要的细节。严密性,是指观察要一丝不拘,注意任何微小的变化。在观察中,往往会发现意外的情况,这种偶然的发现叫机遇,这种机遇我们不要轻易放过,在其中可能蕴藏着重大的科学发现。观察要及时、准确地把观察到的现象、数据、结果记录下来,这些都是我们写论文的素材,科学实验必须借助实验原料、仪器、设备等才能进行,不同的材料、设备,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因此,这些科学实验使用的器材,同样属于写论文需要体现的素材。

研究生开题报告12

  1、选题目的

  选择林业投融资作为研究的主题,主要是出于对福建必须加快林业建设背景下林业建设由于融资渠道狭窄造成资金短缺问题的思考。

  从投资市场发育的程度来看,较为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投资机制至少应有如下特征:①有足够数量的自由投资者,包括政府、企业、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投资目的明确,投资行为不受其它投资者行为的影响;②具有与一定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较为成熟的投资方式与投资工具;③要有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机制,包括调节、引导投资方向,调整和修订有关参数。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资金不足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投资需求不足,二是投资来源不足,而福建林业建设资金的短缺问题,并不属于上述两点原因的任何一种,而是没有利用好资金,没有建立有效的剩余资金向林业投资转化的渠道,即造成福建林业建设资金短缺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资金利用效率的问题,这里涉及如何从林业建设的性质、政府的长远发展目标、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以确定林业的最佳融资模式;二是融资渠道不畅、融资方式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林业产业金融工具创新较少,林业产业金融工具创新相当薄弱。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借鉴投融资理论研究的现有成果,针对福建林业发展过程中融资渠道狭窄,林业投入不足的问题,从全社会资金的所有供给主体或融资来源的角度出发,力求通过对林业产业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通过对公共财政投入和银行融资等方式的研究和创新,构建福建林业融资多层次发展的格局,即通过金融衍生工具的运用,根据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金融的不同功能和地位,实现多种融资方式的组合,真正建立能够合理满足各类主体融资需要的福建林业融资体系。

  2、选题意义

  2.1理论意义

  林业资金运行的研究是福建林业发展研究中重要的内容,尤其是在林业可持续发展模式下,通过林业不同性质生产过程中资金来源、使用管理的研究对促进福建林业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协调发挥具有重要意义。林业的产出离不开对林业的投入,处在转型期的福建林业,其发展过程受到多方面影响,从传统林业转向现代林业,从低效林业转向高效林业,从单目标林业转向多目标林业,从资源依赖性林业转向产业型林业,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推动。

  2.2 现实意义

  大量的历史归纳和历史演绎都表明,福建林业的现代成长是一种投资增长过程或资本积累过程。在全国范围来看,林业投资不足是造成林业发展滞缓和经济低水平运行的重要原因,福建林业的发展也一直受到投资不足的制约。做为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要一环的林业,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都将是福建经济发展政府应予以重点关注的产业部门,而林业无论是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还是其增长方式的转变,都要求有大量的资金注入为其提供动力源泉。林业是全社会的林业,建设现代林业,必须有大量的投入,如果继续延续非市场化体制的发展道路,则必须主要依靠政府投入,但随着福建财政主导型经济向金融主导型经济的转变,财政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宽松,仅仅依赖财政,将很难满足福建林业建设的融资需要。同时,由于长期以来只重视国有林业的发展,各种经济成份进入林业领域在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未能充分享受国民待遇,林业市场准入门槛过高,也影响了各类社会资本投资福建林业的积极性。深化福建林业投融资体制的改革,拓宽融资渠道,特别是继续提高林业投资的社会化程度,有效引导、调动和集聚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投资,在保证公共财政对林业供给的同时,形成政府、企业和个人并存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和多种融资渠道的林业投入机制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加快福建林业建设的现实选择。因此,分析和研究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林业投融资体制、模式及其有关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研究福建林业投融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国内外研究现状

  3.1 国外研究现状

  林业的投融资问题是一个国际性的重大课题。西方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主要在发展市场经济和构建相应的财政体系方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西方先后经历了“历史学派”、“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公共选择”的兴衰,矛盾的焦点从干预与反干预转向在承认的前提下,讨论干预的程度,并将政府的职能限定在弥补市场失灵而言。

  (1)关于公益性森林资金来源

  西方经济理论在研究公益性森林经营资金来源时,主要有两大派别。一部分是以庇古为代表的旧福利经济学,主张利用税收来实现森林资源外部效应的内部化,以解决投入问题。他认为在国民经济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具有外部型的活动因从市场交换中得不到应有的补偿而受到抑制,这种外部型的消除只有通过国家干预,以财政税收凡是给与补偿,才能维系其活动的持续。这种通过财政机制,以经济手段补偿或征税方式解决外部经济性的方式被统称为庇古税。旧福利经济学进一步认为,通过财政机制建立森林生态效益税,解决生态效益生产中所需的资金投入是最佳选择。即通过财政的积累和再分配替代具有外部型的生态林业的生产基金积累机制。

  而另一派别的经济学家则坚持认为市场机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包括经济的外部性,有代表性的是科斯的环境产权理论。科斯认为如果交易成本为零,只要产权明确,则无论最初产权是如何分配的,通过交易总能达到帕累托最优,外部性也就可以消除。依照这一理论,如果森林资源的权属明确,则森林资源的培育可以获得额外的赔偿,森林环境资源的受益者有义务对所获得的良好生态环境进行补偿,即在产权明确,森林生态效益量化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市场交换实现其生产成本的密布,保证资金通过市场形成投入与补偿的完整循环。

  (2)关于社会资金对林业的投入

  随着社会林业的兴起,人们开始对社会资金投入林业进行探讨。马来西亚林业部官员福克斯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要在林业企业中扩大社会公众的持股比例”。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格雷林在分析林业扶持问题时指出,世界多数国家在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进行造林的,政府都给与扶持:如果个人进行造林活动,社会收益大于个人;如果个人进行造林,社会和个人得益相同,而社会支出的费用低于个人。在这两种情况下,如果政府不对其活动的外在性损失给与补偿,个人将不会进行投资。那么,林业整体上的发展就会受阻,增加林业资源总量、调解两大需求的目的就会落空。

  (3)关于新的林业发展途径

  由于对林业的要求增多,很多国家的林业都发生了亏损问题。因此人们开始探求新的林业发展途径。德国哥廷根大学伯拉贝得尔教授主张:“社会应该与林主就发挥林业的多种效益和支付报酬方面达成协议,以使林主感到有利可图,使他们为了林业的多种效益理所当然地去保护森林,培育森林。”他反对对个体林主实行国家资助补贴的方法,认为:“这种资助体系越大,就会越快地陷入计划经济,再分配的效果也不会很好”。欧共体原森林司司长胡迈尔认为:“扶持林业就是要为改进森林生产率而努力,并通过这些努力逐步做到降低成本、财政独立,从而能自我补偿、自我完善”。这些都为林业财政体系的新走向奠定了基础。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国家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内的作用日益强大,新凯恩斯主义开始在西方居于主流,他们从不完全竞争、市场价格调整、协调市场失灵以及劳动、信贷、商品等方面出发,论证了市场处于非均衡条件下国家干预经济的作用;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里茨提出的“目前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实行混和经济”,为林业投资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基点。

  美国弗吉尼亚州立大学教授阿玛彻((Amacher)在其《林业税制设计》一文中指出“应在充分考虑林业资本流动性、森林权属、林业与非林业市场竞争的基础上,分别进行林业税制设计,财政应该支持并在预算收入上加以体现”。

  日本学者康登认为“社会支持林业发展可以通过投入货币或者自愿劳动来实现,两者的目标是相同的,只是个人偏好不同”。

  法国的巴塞尔达在20xx年《政府对林业投资改革》一文中,阐述了“除了传统的造林、更新、伐区道路、改造等林业投资外,当前还必须考虑社会的环境需求。“取消专门的政府林业基金预算项目,建立财政补助金制度”。

  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亚大学教授sinko的观点是“造林以及私有林管护应由政府和社会共同出资,取代全部造林成本由财政负担的做法。州预算在林业上主要用于管理、计划、以及林业服务,政府在林业方面的扶持引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葡萄牙的Carvalho的观点则是“公共资金来源不稳定,而造林和更新的速度不足以使林业具有竞争力,也不足以弥补每年森林火灾所造成的损失。因此,增加财政对私有林业的扶持是一个长期趋势。”

  3.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政府对林业十分重视,率先制定、编制了《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标志着我国林业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发展模式。我国把“封山植树,退耕还林“作为重要措施,实施分类经营改革,大力推进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于1998年开始启动天保工程,并逐步加大了对林业的投入,尤其是向西北重点林区倾斜。并相继开展了林价、林业基金、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林业税费等课题的研究,但这些是立足于林业本身的、比较侧重于单项研究,没有以客观的角度去调整林业财政的整体运作与机制。

  李周在《关于我国林业资金问题的思索》中,将现阶段筹集和利用林业资金的状况概括为三难:(l)林业部门吸引资金难;(2)林业资金在周转过程中收敛于新的生产始点难;(3)林业资金形成有效投资难。研究林业资金问题,必须在观念上来一个转变,由林业的自我设计观上升为林业的社会设计观;要根据现实的经济环境,探寻能够实行的优惠政策和办法;要将研究的重点,从资金筹集转移到资金运行机制上。

  陈玲芳、金德凌在其《公共财政支持下的生态林业投融资体制》一文中指出,应确立公共财政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生态林业是以发挥生态效益为主导功能,属于公共物品,理所当然是公共财政要努力确保和重点支持的领域。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主渠道作用。按照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融资为辅的投资原则,确立公共财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加大对重点林区和贫困地区林业生态建设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田明华在其《中国森林资源投入产出及纳入市场运作体系的研究》一文中指出,制度创新对推进商品林发展有着现实的意义,进行必要的制度变革,减少投资商品林建设的社会成本,或者降低投资商品林经营的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提高商品林投资的回报率,就会增加该行业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

  陈晓倩在其《可持续生态林业融资论》一文中,认为生态林业在生产过程中也需要投入货币资本,“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一个有效克服市场失灵、解决其生产资金补偿的融资机制”。“但生态林业建设全部依赖于财政的思想不可取”。

  吴素珊在其《构建融资长效机制为林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一文中指出,应探索构建符合林业特点的多种融资模式,探索符合林业生产与产业发展特点的多种信贷模式,建立林木保险机制,降低贷款风险,推动林业经济与金融的协调发展,通过培育市场,引导林木资产的规范流转与信用建设,促进林业中小企业的结构调整。

  张桦在其《信托在林业投资中的应用一非公有制商品林投资运行机制创新研究》一文中指出,非公有制商品林的投资者可以利用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是非常有限的,还局限于单纯的资金注人,在解决其资金需求的同时,要求一种投资运行机制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而实践的发展和要求是领先于理论的研究和制度的安排的,因此应对林业投资运行机制进行创新研究。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对林业的投入来源、财政对林业的扶持范围等方面的观点不尽相同,但对林业予以扶持却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通过增加对林业的投入,提高各种补助标准,设立林业专项资金,实行税费减免、低息及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促进林业发展,是国内外学者的共识。

  国内关于“融资”方面的研究主要可以概括为两类:一是侧重于对我国投融资体制的演进与改革的研究,他们主要是从宏观角度考察我国投融资体制演进的历史、取向、效率及条件等等;二是对林业投融资渠道的研究多局限于从林业本身挖潜,这些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之上。但是,己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就是,往往只是侧重对某一种融资方式和行为的探讨,而缺乏对融资行为的通盘、全局考虑,而且对于充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拓展融资渠道的研究还十分薄弱,这也是是林业界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

研究生开题报告13

  一、问题与方法

  (一)选题缘由

  之所以选择蔡元培美育思想作为论文的研究主题,是受我的导师的启发。直觉告诉我,这一选题与当前现实教育热点问题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素质教育问题。深入认识蔡元培美育思想有助于指引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有一个正确的方向。同时在董标老师的课堂中我获得了一种认识,那就是:不要轻易地讲思想创造,教育变革等主张,因为对很多的问题前人早已有了深邃的思考,并已形成了成熟的思想体系,作为后人更多的是继承与挖掘前人的思想。因此,我想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应从对前人思想的认识开始。基于这种认识,我非常认同导师给我的建议,以蔡元培美育思想作为我的研究方向。

  从何种角度研究蔡元培美育思想,我做了多种尝试。通过认真[微软用户2]阅读1979至20xx间国内发表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我发现虽然对于蔡元培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的命题研究较多,但有一些结论似乎与美育或宗教存在的现实出入较大,这促使我对这一问题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如果仅仅凭兴趣进行一些了解倒是饶有趣味,但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破解自己的疑问并加以论证我感到信心不足。在导师的启发之下,我开始有了一些思路,于是,最终我决定以‘论“以美育代宗教”的可能’作为我的论文选题。

  (二)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假设

  “以美育代宗教”这一命题提出至今已近百年,尽管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这一命题一直受到大多数人的赞同。有学者认为中国教育界内部把这个口号当作了真理。然而,反对者的观点也异常尖锐。如许崇清发表在《学艺》第1卷第3号中的一篇文章中就指出:主张“以美育代宗教”说者有两大谬误,他们曲解了美之普遍性与静观性,遂至混淆美之意识与宗教意识,又复混淆美之意识与道德意识[①]。其实,与其说人们赞同的是“以美育代宗教”说,还不如说人们更愿意相信存在这样的真理:其一,宗教一定是落后的、愚昧的。或者说宗教是一切落后愚昧的代表。宗教的主要功能是教育,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宗教必然走向衰亡,其教育功能必然被取代。其二,美育具有普遍性,它是无利害、超功利的,因此,美育可以去除人我的差别,使人无利害得失之计较。对此,笔者心存疑虑。笔者以为:

  (1)宗教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纵观当今世界,宗教并没有式微,就是很好的证明。

  (2)康德在他著名的《判断力批判》一书中提出了鉴赏判断的四个契机。回答了“审美是什么?”,“美感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人们普遍的理解是审美是无利害的,或者说,是超功利的,因而美感具有普遍性。但是审美不等同于美育,审美的无利害,超功利如何能赋之于美育呢?

  (3)美育与宗教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宗教也并不一定是美育的对立面,两者应该可以各自同时独立存在。

  以上观点将作为本研究的假设在本文中加以论证。[微软用户3]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历史研究法。

  论文第一部分采用“历史研究”的方法。笔者通过收集国内不同时期的相关文献,以时间为线索,对材料加以比对,归纳,整理,以期整体展示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以美育代宗教”说的种种认识。

  论文第二部分采用“历史研究”的方法。在第一部分的工作基础上,审思“以美育代宗教”说的立论点是否成立,从而论证“以美育代宗教”的不可能性。

  二、研究的意义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人们普遍对物质层面的东西关注太多,反映在教育上就是人们的功利意识增强,认为接受教育仅仅是为了将来有个好工作,好收入,好前途,否则读书有何用?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这一现象,教育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时代的教育主题。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深入了解美育在素质教育中有可能存在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对蔡元培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说从某些角度进行一些反思。

  三、文献综述

  (一)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

  国内学者研究“以美育代宗教”说主要是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的。

  1.挖掘“以美育代宗教”说的本质内涵

  感性启蒙论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观点。杜卫在《“感性启蒙”:“以美育代宗教说”新解》一文中提出:蔡元培从他的教育即启蒙观念出发,提出了著名的“以美育代宗教说”,其实质是在感性领域建立启蒙理性的精神,即“感性启蒙”。这种美育思想为20世纪中国美育理论铸就了理论模式和思想方法[②]。为什么要进行“感性启蒙?杜卫解释道:一般讲启蒙都是指理性启蒙,而现代性审美范畴中的“感性”是针对着“理性”来说的。但是,这是西方的传统。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知识分子面对的现实问题与西方不同,思想文化界的核心任务是感性启蒙;而且,当时中国美学家所处的语境与康德、席勒、尼采所处的语境不同,他们并没有感受到启蒙理性的专制和压抑,而是急切地需要以启蒙感性来反抗传统,重建中国的新思想、新文化、新艺术。因此,围绕着启蒙这个中心课题,不仅哲学家关注启蒙感性的建立,而且美学家也是如此。这就不足为奇了。胡健在他的《以美育代宗教— — 蔡元培美育思想新论》也提出了启蒙观点。不过他的启蒙有另一层含义,即“以美育代宗教”的实质就是试图通过审美教育来培养有高尚情与趣味的独立的人,改造教育,美化人生,美化生活。

  有学者认为“以美育代宗教”说蕴含了某种精神,这种精神是西方近代的理性主义,审美主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体现了对人的完善的价值追求,为中国现代社会变革提供了审美主义转变和审美主义道路。[③]

  还有的学者认为“以美育代宗教”说与“审美救赎论”如出一则。理由是宗教的衰落,意味着某些超自然源泉提供的意义和价值正被疏离,人类已经承担了创造自己的意义和价值的任务。原来并非只有宗教才可以救赎,并非只有宗教才可引人向善。艺术在摆脱了神缚之后,赋予了人类全新的审美的救赎方式[④]。

  2.揭示“以美育代宗教”说的现实意义

  情感慰籍论得到普遍的赞同。赞同者认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的繁荣,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然而人们的精神却进入了荒原。而美育重在陶养人的纯正感情,其影响力较之其他活动更纯洁、更平和、更持久、更深刻。是现代人慰籍情感的最佳选择[⑤]。随后的学者,把“以美育代宗教”上升到很高的高度。如,赵惠霞就认为:美育担负起现代人建构心灵家园的重任。因为它是一种情理自由结合的形式。在认识论中,理性排除感性,才达到正确认识;在伦理学中,理性主宰感性,才成为道德意志;只有在审美中,理性和感性才自由交融、自由把握、自由观赏,从而构成审美心理结构。当这种审美心理建立以后,就成为人的一种内在需求,人就可以超越现实的功利,享受这种精神的快乐。建立在人类感情活动规律之上的美育,对感情之陶冶,如引水之趋下、驱鸟之归林,自然而然,无需强迫。它本身就是人的需要,是人的生活目的。美育建构心灵家园,是一个培植有益感情、消除有害感情的过程[⑥]。在同一时期,这一观点大行其道。如李丕显也有类似的观点。他说:以美育代宗教,通过艺术和审美活动建构人的感性生命和情感寄托,是对现代世界课题的积极回应,是对宗教双重性格的辩证扬弃,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在今天仍具有实践的和理论的双重意义[⑦]。

  3.对“以美育代宗教”说的反思

  当代的学者对于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也有持不赞同的。冉铁星认为:在目标上,蔡元培是企图用美育取代宗教的情感教育,然而在具体实施的途径上,则注重的是外在的、形式的熏陶和感染,缺乏内在的宗教或美学式的修炼或省悟。其结果可想而知,要么放任自流、形同儿戏、可有可无,要么只能进行一些常规的艺术教育和礼仪教育。对于后一点,不客气地讲,中国古代的《礼记》要比蔡元培的设计深刻、丰富、完备得不知多多少。如此看来,在当时的中国,此种美育是无论如何也取代不了宗教的。[⑧]潘知常认为:事实上,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在逻辑上、学理上根本无法成立,只要人类最为深层的生命困惑存在,宗教就必然存在。[⑨]他还认为:一般而言,美育与宗教存在两种关系:其一是实质的统一;其二是层次上的递进。作为两种不同形态,又往往存在着从宗教向审美、艺术和从审美、艺术向宗教的演进。而在这两种关系中,都无“取代”与“排斥”可言。[⑩]有学者针对“以美育代宗教”成为研究热点现象提出来说:今日之重提“以美育代宗教”者,大多只是想强调美育的重要性而已,他们只是将蔡先生的主张当作一个有关美育的话头,而对这一主张的内在理路则未加深思。审美、美育诚然重要,但发展美育却不一定非要代替宗教不可[11]。充分意识到审美在人类精神生活中之重要性是必要的,但进而发展到要“以美育代宗教”则大可不必。这是一个充分平民化了的文化共和时代,人类的整个存在都是有限的,其某一精神领域的文化功能当然就更是有限。谁也没本事包打天下,谁也当不了人类心灵的救主。因此,人类各种精神文化活动———科学、哲学、宗教、审美等,还是和平共处、通力合作的好。其实,“以美育代宗教”说从它被提出的那一刻就引起了激烈的论争,存在着完全相反的观点。姚全兴先生专门对五四时期“以美育代宗教”说之争作了归纳总结。通过姚先生的研究我们发现,前辈学者对“以美育代宗教”说的质疑是多角度的。既有界说与对象的角度,又有异同与范围和借重和利用的角度。

  从以上列举的不同观点可以看出,这场争论不会平息,重要的不是得到确定的答案,而是争论本身,因为从中我们能全方位地知晓“以美育代宗教”说的精神内涵,把握其实质。

  (二)文献综述小结

  以蔡元培先生的声望和地位,“以美育代宗教”说一经提出立刻被许多的学者当成是一个教育命题。然而命题总是具有一个确定的值,要么真,要么假。不同的学者依据各自的学识,背景,从不同的角度对“以美育代宗教”说加以判断,争议不可避免。从1917年蔡元培在北京神州学会的演讲上首次系统地阐明了“以美育代宗教”说开始至今,有过两次争论的高峰。一次在五四运动时期;一次是在1998年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政策之时。五四运动时期的学者着眼于文化的变革来审视“以美育代宗教”说,正反观点碰撞激烈,而当代学者主要以历史的眼光和从现实需求的角度去诠释“以美育代宗教”说的新内涵,挖掘“以美育代宗教”说的现实意义,观点大多趋同,且较多持肯定态度。但无论如何,每一次的争议都反映了相应的时代在文化,教育,价值观等领域的诉求。

  四、研究的难点

  一是有关外围的或细节资料的不足。比如当时别的学者对蔡元培美育主张发表的观点、认识或批判等。

  二是进行本研究需要一个宽广的视野和丰富的相关知识背景。它深入到美学、伦理学、宗教、艺术、教育等等知识领域。如果没有这些知识背景的话,势必使本研究缺乏深度。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补充大量的相关知识,对笔者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三是到目前为止,笔者对“以美育代宗教”可能性的论证还没有形成完整的逻辑链条,有待进一步的思考、学习、请教。

  五、论文的基本框架

  导论

  第一节 问题与方法

  一、选题的缘由

  二、问题的提出[微软用户6]

  三、研究方法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意义[微软用户7]

  第一部分 “以美育代宗教”的争议

  第一节五四时期关于“以美育代宗教”说的论争

  第二节当代学者关于“以美育代宗教”的分歧

  第二部分 “以美育代宗教”可能吗?

  第一节宗教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第二节对美育具有普遍性且无利害、超功利的的质疑

  第三节美育与宗教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吗?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六、进度计划

  1. 20xx年2-4月搜索整理资料。

  2. 20xx年5—6月拟定论文框架,准备开题报告。

  3. 20xx年7月-9月分析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4. 20xx年10月-20xx年2月完成论文初稿。

  5. 20xx年3月—20xx年5月修改并定稿,准备论文答辩。

  七、参考文献:

  (一) 中文专著类

  1.高叔平.蔡元培美育论集[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2.周天度.蔡元培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3.陈学恂,田正平.中国教育史研究:近代分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4.[德] 康德著,邓晓芒译.判断力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xx.

  5.[德] 叔本华著,韦启昌译.叔本华美学随笔[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xx.

  6.陈桂生.教育实话[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7.杨荣国.中国古代思想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8.蒋百里.欧洲文艺复兴史[M].北京:东方出版社,20xx.

  9.陈元晖,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教育思想[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

  10.蔡元培.蔡元培教育论著选[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7.

  11.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2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4.

  12.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3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4.

  13.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4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4..

  14..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5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4

  15.汝信. 西方美学史论丛续编.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3. 171.

  16.林中泽.宗教史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二)中文期刊类

  1.季水河.“品性”塑造与“人性”解放:中西不同的美育观念[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5

  2.杨伶.蔡元培美育思想述略[J].高校理论战线,20xx.

  3.伊春.对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再探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xx,.

  4.潘必新.论美育的使命[J].哲学研究,20xx,6.

  5.张红.蔡元培美育思想及其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4.

  6.杜卫.中国现代美育理论的本土意义和历史局限[J].学习与探索,20xx,6.

  7.杜卫.“感性启蒙”:“以美育代宗教说”新解[J].浙江社会科学,20xx,5.

  8.杜卫.我国美育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前瞻[J].社会科学评论,1995,3.

  9.彭公亮.论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的精神内涵[J].培训与研究,20xx,12.

  10.冉铁星.试论“以美育代宗教” [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xx,5.

  11.潘知常.“以美育代宗教”:中国美学的百年迷途[J].学术月刊,20xx,1.

  12.宫成波.“以美育代宗教”的历史文化价值及其当代意义[J].文史哲,20xx,5

  13.谭好哲.中国现代美育的历史进程与目标取向[J].山东社会科学,20xx,1.

  14.张家.美育的价值[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xx,3.

  15.王毅.仍需追问的选择:美育还是宗教?[J].天涯,1998,4.

  16.王元骧.美育并非只是“美”的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xx,7.

  17.檀传宝,美育三议题[J].江西教育科研,1997,5.

  18.徐碧辉. 美育:一种生命和情感的教育[J] .哲学研究,1996,12.

  19.卢善庆. 简论蔡元培的美育思想[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3.

  20.沈鹏.美育的渴求与纯化[J].美术,1998,7.

  21.古风.蔡元培美育思想三题[J].人文杂志,1994,2.

  22.李祥林.中国近代美育体系的创导者蔡元培[J].文史杂志,1990,2.

  23.姚全兴.“五四时期关于以美育代宗教说的论争” [J].美与时代(下半月),20xx,

  24.程镇海.蔡元培美学选择和美育实践的当代性[J].文学研究,20xx.9

  25.程镇海.蔡元培美学选择和美育实践的传统生成性[J].宁夏社会科学,20xx.6

  26.张雁.从国立北京艺专论蔡元培的美育实践[J].美术研究,20xx,1.

  27.陈瑶.论艺术教育在美育中的作用[J].艺术百家,20xx,4.

  28.罗筠筠.蔡元培:说美育到死方休的教育家[J]. 现代哲学,20xx,2.

  29.梁柱.论蔡元培注重美感教育的美育思想[J].高校理论战线,20xx,3.

  (三)硕博士论文类

  1.张正江.中华人民共和国美育的命运[D]. 华东师范大学,20xx年博士论文.

  2.陈彬.20世纪早期中国美育思想探析[D].华南师范大学,20xx年硕士论文.

  3.马春影.蔡元培美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安徽大学,20xx年硕士论文.

  4.刘晓峰.王国维与蔡元培美育思想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xx年硕士论文.

  5.陈剑旄.蔡元培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xx年硕士论文.

  6.罗红.简论蔡元培美育思想[D].华中师范大学,20xx年教育硕士论文.

研究生开题报告14

  1、课题来源

  1.1内容

  本次规划设计用地位于重庆市永川区光彩大道368号,总用地面积约1100亩。其中现有校园用地面积约700亩,新征用地约400亩。

  使用对象主要为在校学生和教职工人员,其中规划校园远期办学规模为18000人左右,规划校园远期教职工人数到1200人左右。学院远期规划为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建筑管理学院、电气信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文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外国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十个学院组成。 因此应有供满足教学、办公、餐饮、住宿、体育、阅览等多种不同功能需求的区域空间。如何结合地形处理好不同功能需求上的矛盾,同时充分解决好老校区的旧建筑改造及更新与新建片区的建筑达到总体协调融洽关系,整合建筑内外空间,让不同年代的建筑生动的融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生动而舒适的校园环境,将是本设计要重点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1研究目的

  该课题重在建设一个 “具有新时代特色的一流校园”。让学校成为学生生活的家园、精神的乐园。树立“厚德、博学、求是、创新”的办学理念,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培养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创建可持续发展的校区,探求适应本地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特征,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2.2研究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设计与研究,力求提供一个可以适应国际化先进教学方式的教学空间。提供一个还可以为周边人群服务的社会型校园。同时,通过深入的实地考察与调研分析、相关资料的检索与利用,以及随着方案的不断深化,我们将触到有关学校设计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不但可以运用和发挥所学理论,而且将会大大拓展我们的知识层面和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设计能力、表现技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另外,通过该课题的综合性训练也将为走上工作岗位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需要打下良好基础。

  3、国内外研究现状

  3.1欧美大学校园规划现状

  欧洲和美国的高等教育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其校园规划设计方面历来也有较多的理论与实践。二战后,其在大学校园的功能布局,形态组合,空间关系,环境营建等理论方面有了更新和完善。

  3.1.1校园形态集中化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学科的综合交叉,学科间的信息交流成为现代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物质环境提出了要求,即创造一个空间网络和服务系统为各个学科领域的交流提供机会和场所。集中型校园不受专业学科的限制,使校园在功能和空间上紧密联系从而形成了统一的的完整体系,这是与高等教育发展综合化相适适应的。另一方面,建筑技术的发展也给集中布局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3.1.2功能建筑综合化

  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使大学本身成了一个高度组织化的综合体,校园中的一切活动,都成了教育过程中相互渗透、不可缺少的因素,难以简单地区分。物质环境的设计应通过精心的布局与设计鼓励人们能无拘束的接触与交往,在建筑空间与人的活动间建立起自然而协调的联系。

  3.1.3校园空间的灵活化多样化

  现代高等学校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机体,其物质设施都有较长的技术寿命,而它提供的功能寿命却相对的短得多。学校发展的不确定性,要求学校的物质环境技能提供目前所需要的功能,又能适应将来的扩展,满足新的需求。因此,校园规划设计具有较大灵活性,不但建筑单体要有充分的灵活性,如格网型,鱼脊型的建筑组合,更重要的是总体结构上的灵活性,如线型、网格型、分子型、辐射型,这几种发展规划的主要类型在总体结构上有相当的灵活性,且创造了多种校园空间环境。

  3.2国内大学校园规划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2.1规划建设速度与品质之间存在矛盾

  超常速度建设超大规模校园是当前大学校园建设的突出特点。短期大规模的扩张,使许多大学的管理者对于大学未来的发展方向缺乏清晰的认识,对新校区的定位容量和运作特点 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设计人员创作的空间、机会极度压缩,使设计方案批量生产,重复使用,缺乏方案经济比较。建设周期短,难以保证校园环境的品质。

  3.2.2空间尺度超常,校园功能分区盲目,彼此分离,相互孤立

  某些大学校园规划布局盲目地沿用传统的功能分区模式将校内各个功能沿平面展开,造成尺度失真,因而出现相关院系联系不密切,教学区、学生宿舍区、体育运动区之间距离远,彼此分离,相互孤立。对科研机构区、后勤服务区的忽视,不利于其与社会保持方便的联系,并且造成了大学校园土地的浪费。

  3.2.3过分注重形象气派,求大求新,忽略了经济适用的原则

  过分讲究二维平面构图形式,追求平面轴线和形体视觉效果忽视环境场所与校园特色的创造,而追求所谓“门脸”形象,普遍追求大空间、大轴线,而忽视了校园使用主题师生的交流活动需要,学生和教师在其中活动,感觉并不舒服,这与校园环境空间所需要的安宁、亲切、宜人的氛围相悖。而正是它们构成校园文化的主要空间场所,是体现校园特色的基本载体。更有些构成式大学校园注重校园的终极状态,却忽视了校园的时间因素与变化的不确定性,企图做到“一劳永逸”,缺乏弹性发 展的可能,从而限制了校园的持续发展。不够重视建筑群的围合界面、院落空间层次、环境场所的氛围营造。

  3.2.4忽视环境场所要素与校园特色的创造

  在新校园建设中往往对原有生态保护利用不足,山地,林地,水泊等,忽视建筑与景观环境的整合及持续的营造,规划中难以顾及校园在节约、实用、人文、审美等方面的调适。

  4、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成果形式

  4.1主要内容

  4.2技术要求

  4.3成果形式

  最后的成果展示,我们首先要完成任务书所要求的所有图纸和文本,并且充分把我们所想所做的,从设计的最初阶段包括场地的调研、现状分析、功能分析、空间分析到我们的设计理念如何的产生、转变、衍生、最后的确立和对我们的方案所做的阐述完全表达出来。对于我们的方案最后成果,希望它不只是一摞图纸,更多的是可以让我们所想要表达的东西可以生动的展现出来。

  5、研究方法

  5.1对校园规划前期调查

  在地形图和实地勘察的基础上充分认识本次设计的地形、交通、周边环境和已有建筑。按照功能需要划分功能分区,制定扩建建筑面积表。认真考虑相关因素对本次设计的影响,对已有建筑空间进行解析,总结建筑空间特征和历史文脉,确定设计入手角度:

  5.1.1.尊重自然,结合地域特色

  根据用地现状的地形特点,尽可能利用现有丰富的水系和山形绿背,遵循因地就势的原则,尊重环境,保护生态敏感区,保留原始地景,营造出青山绿水环绕的校园景色,同时满足校园规划中所需的功能要求和丰富的空间关系。

  5.1.2.人性设计,适宜空间尺度

  强调适宜校园的人性尺度与空问,追求自然景观和生态风貌,以蜿蜒崎岖的小径、自然流畅的水系、移步易景的空间塑造人性化、适宜空间尺度下的校园风貌。

  5.1.3.与时俱进,坚持文脉延续

  建筑单体设计与空间环境塑造都讲究时代性与历史感并存。校园不仅要与时俱进,突显个性,还要体现丰富的人文气息,延续原有校园建筑的主体风格与历史文脉,孕育健康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5.1.4.整体规划,长远发展

  实施分期建设,长远规划与发展,对整个校园规划进行整体考虑,以循序渐进的发展模式行成良性循环、滚动开发的机制。

  5.2总结校园规划期望目标

  5.2.1.能够促进周边区位繁荣,推动经济的发展。

  5.2.2.在设计上应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使其营造国际化的教学环境。

  5.2.3.提高本地区的建筑形象,优化周边的整体环境,使规划不仅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而且力求其合理化及实用性,提供使用者创造优美的休息环境。

  5.2.4.将学校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高度统一,建设成具有高品质教学环境。针对规划地块控制性规划要求,营造具有“高品质教学环境,居民学生一家亲”的新型校区。围绕人性化(易达、舒适、安全、卫生、美观、经济)、生态化、现代化等宗旨,从总体布局、公建设施配置、交通组织与道路场地设计、绿化设计、与无障碍设计、等多角度、全方位统筹兼顾,建立有机联系,系统解决设计中的复杂矛盾。

  5.3拟在设计过程运用的手法

  当代的建筑规划设计亟需要创新的手法,在校园规划中,我们不仅要在原有的规划中突破创新,同时也要让新建区和旧校区达到高度的统一,建筑规划设计的方法不是单一存在,而是多种方法的相互融合。如,功能和形式的结合考虑,环境和空间的相呼应,流线组织和功能的满足等。设计工作也要做到从粗到细,从局部到整体再回归于局部,深入推敲。

  5.4采用的设计工具

  设计的初期阶段以手绘草图为主、借助计算机进行整体分析研究,优化设计:包括Sketch Up 方案草图分析和建模的模型分析;绘制正式图的阶段,用计算机完成全套图纸:包括 CAD绘制线形图、Sketch Up建模及渲染效果图、PhotoShop的后期处理。如果条件允许,将做适当比例的沙盘模型。

  6、研究进度与步骤

  第1周3.3~3.9

  开题准备与论证。熟悉设计课题的内容与要求。查阅相关资料。

  第2周3.10~3.16

  开题报告。

  第3~4周3.17~3.30

  针对毕业设计题目进行调研实习。撰写调研报告。对基地环境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初步的构思方案(包括场地设计与总体布置)。

  第5~6周3.31~4.13

  设计一草阶段。期间主要是加强对环境体量、功能的设计分析,用手绘的形式勾勒出校园规划总平面图。绘出一草,并进行过程的阶段性答辩。

  第7~8周4.14~4.27

  设计的二草阶段。在一草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协调相关专业之间的关系,用计算机与模型对建筑的形式进一步完善。

  第9~10周4.28~5.11

  设计的三草阶段。主要加强细部设计内容,并将各专业的协调内容(如结构和设备布置)纳入到细部设计中。

  第11~12周5.12~5.25

  绘制正式图阶段。采用计算机完成全套图纸,提高计算机的绘图能力,以便适应今后实际工作的需要。使用CAD完成平面的绘制工作完成建模和渲染,最后利用Photoshop完成后期处理

  第13周 5.25~6.1

  交图,准备毕业答辩。撰写3000字左右的设计说明书及完成毕业论文,并配有相关的内容摘要及外文翻译。

  第14~15周 6.2~6.15

  进行最后的毕业答辩。

  7、现有条件及需采取的措施

  学院现有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学生公寓、食堂、体育场等教育教学基础设施,仅能勉强满足师生的基本学习工作生活需要。同时,由于条件限制,现有校园存在以下问题:

  7.1.部分建筑老旧,使用不便,难以满足功能要求,亟待更新。

  7.2.由于地形限制,部分地块竖向处理不当。

  7.3.建筑分期建设时未考虑风貌统一,建筑文脉不清晰。

研究生开题报告15

  培养目标

  总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植物营养学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在政治上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服从分配,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身体健康。

  学习年限

  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4年。

  研究方向

  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需要,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有10个:

  植物营养生理学

  主要研究植物对养分的吸收运输分配和调控;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及其缺乏和过剩的症状和发生机理,以及这些过程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重点研究植物在旱涝盐碱高温冷害病虫害通气不良营养缺乏或毒害等环境胁迫条件下的植物营养生理学及适应性变化规律,新无机营养元素和有机化合物的生理功能及营养机理等,为合理施肥提供依据。

  植物营养遗传学特征

  应用植物营养遗传学原理,采用营养动力学,酶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开展高产作物耐缺氮磷钾锌及其它营养元素的营养遗传特征,作物品种筛选及调控营养机理研究,为高效节肥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复合肥料及各种新型肥料的肥效机理及施用技术研究

  结合化工和农业部门以及生产需要对复合肥及新型肥料的肥效及作用机理进行研究,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依据。主要包括:三元复合肥肥效增产机理;钙镁硫硅,微量元素稀土及SeGeCo等元素肥料作用机理环境效应施用方法和技术研究;商品有机肥有机-无机复合肥生产工艺肥效机理以及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及新型肥料进行试验研究。为肥料生产和施用提供依据。

  提高肥料利用率技术研究

  土壤生物量氮与氮素循环及调节作用

  主要研究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生物量氮的动态及其周转的氮量,微生物周转氮与作物吸收关系,土壤养分养分的生物有效性,肥料中氮利用率以及在土壤-作物系统循环和施肥调控。

  新型高效缓效肥料研制及工业废渣农业利用

  结合各种材料特点和作物营养规律,开展长效肥控效肥缓效肥磁性肥叶面肥药肥以及有机无机复合肥等的配方及生产技术研究。充分利用我国自然资源和工业废物开展研究,如锌硼铁锰钼等工业矿渣钢渣草碳褐煤等资源利用与开发。

  组织培养与无土栽培营养配方(组合)及应用技术

  组织培养及无土栽培成功的关键技术之一是优化营养配方的筛选,应用植物营养学原理,对一些经济类植物进行营养液组合研究,是植物营养学研究的内容之一。几年来已经建立了一些研究实验室手段并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

  根据植物营养失调症特征和叶片颜色变化规律进行定性和定量诊断施肥;土壤作物化学诊断方法;精准农业及施肥技术;土壤植株营养快速诊断方法及速测仪应用;DRIS技术营养图谱信息系统及诊断应用技术。

  施肥对环境质量影响及良性生态循环施肥技术研究

  在长期肥料定位试验基础上,开展施肥对土壤环境质量影响,施肥对土壤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影响,施肥与温室效应等研究,为合理施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质量和生态农业提供依据。

  土壤氮的MIT过程

  结合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开展 不同有机物料中氮在土壤中的矿化过程(氨化作用硝化作用),矿化氮的微生物和矿物固持作用(微生物体氮矿物固定态铵),长期不同施肥对土壤氮的矿化势(N0)有机氮组成及其作物有效性的影响,不同矿化阶段的净矿化率净残留率及影响土壤氮MIT过程的因素的研究。

  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跨学科(指跨二级学科)入学的研究生,以及入学前是专科毕业的研究生,须补本科主干课程,考试或考核成绩合格不计学分。

  必修课(学位课)

  (1)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及自然辨证法概论) 4学分

  (2)外国语(包括专业外语) 6学分

  (3)高级植物营养学 3学分

  (4)植物营养的土壤化学 3学分

  (5)植物营养与施肥专题 3学分

  (6)植物营养遗传与分子生物学 3学分

  选修课

  (1)高级植物生理学 4学分

  (2)生物化学实验技术 3学分

  (3)第二外国语 2学分

  (4)植物营养研究技术 2学分

  (5)植物营养诊断与管理 2学分

  (6)施肥与环境保护 2学分

  (7)土壤-植物-动物体系中的微量元素 1、5学分

  (8)微量元素分析技术 2学分

【研究生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1.生物研究生开题报告

2.研究生开题报告怎么写

3.研究生开题报告15篇

4.心理学研究生开题报告

5.教育学研究生开题报告

6.企业管理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7.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8.心理学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上一篇:英语专业开题报告 下一篇:项目化团队式设计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