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调研报告

2021-06-16 报告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环境调研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环境调研报告1

  一、XX区人居环境基本情况

  作为我市中心城区的田家庵,人居环境整体上得天独厚,依山傍水,风景秀丽。舜耕山像一块祖母绿横亘城区正中,淮河水像一条龙脉滋润着两岸人民。改革开放以来,田家庵的建成区面积已从十几平方公里发展到近90平方公里,城市高楼林立,市容整洁美观,生活方便快捷,群众安居乐业。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区内房地产建设规模不断增大,建设标准不断提高,中高档居民区越来越多。城市道路网建设加快,改造后的山北城区道路更加宽阔,新建的山南新区道路布局更加合理,XX区小街小巷得到全面整修改造,困扰田东居民多年的301路段铁路道口正在贯通,赢得了民心。城市绿化工作进一步加强,城市道路、公园、居民区和建筑庭院绿化组成的城市绿化体系逐步建立,XX区荣获了市委、市政府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突出贡献奖。城市环境卫生得到长足进步,市、区两级大量投入,环卫机械化程度全省第一,现已形成机械化清扫、全天候保洁格局,道路洁净,环境舒适。体育娱乐设施不断完善,市体育中心、新体育馆和龙湖公园、舜耕山森林公园成为居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各种体育健身器材遍布居民小区,社区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1、旧城改造需要加强。田家庵XX区尤其是田东、新淮、淮滨、国庆等地,人口密集,房屋破旧,道路狭窄,电线凌乱,排污、防灾存在较大缺陷,人居环境较差。企事业单位的自建楼房,普遍缺少物业管理,水、电、气等无人过问,造成居民生活不便。“城中村”没有纳入城市管理体系,市政设施简陋,缺乏有效管理,影响了城市形象。

  2、违法建设较为突出。受利益驱使,我区违法建设数量较大、范围较广。全区已经摸排的违法建设面积207万平方米,覆盖各乡镇街道,涉及城中村、经济开发区、重点项目周围、主要道路两侧、城乡结合部、居民小区等区域,“楼上楼”、“握手楼”、“贴面楼”随处可见。大部分违建安全隐患严重,没有安全通道,缺乏消防设施,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3、城区防洪排涝需要重视。随着城市的迅速扩张,城区防洪排涝能力不足,与城市发展不够协调。主要水系中龙王沟流经的居仁村、朝阳帝堡、金地国际城等小区建成后,原有调蓄水面丧失,造成地表径流加大,汇水加快;洞化截洪沟侵占、淤积、堵塞严重,江庄和洞山的两处溢洪道被废弃,削弱了排洪能力。去年8月和今年7月的暴雨,造成主城区部分路段和有些居民区出现不同程度的积水。

  4、交通拥堵较为严重。目前,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约20万辆,并且还在不断攀升。这些车辆相当部分都集中在XX区内,造成交通拥堵。特别是高峰时段的国庆路、朝阳路、龙湖路、人民南路等主要干道,堵车现象严重。XX区的部分道路,如淮舜路、淮滨路、湖滨中路等由于道路狭窄,堵车现象经常发生,尤其是淮舜中路,白天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堵车,拥堵现象十分严重。随着山南新区建设不断加快,来往于山南和山北的车流量不断加大,陈洞路立交桥和洞山隧道将逐渐成为交通瓶颈。

  5、城区污染问题需要逐步解决。位于我区泉山地区的淮化集团是城区主要污染源之一,周边空气质量较差,安成、泉山等地10万多居民生活在烟尘和异味之中。少数企业不注重环保,存在偷排、超标排污等违法行为,个别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无证无照非法经营的小作坊污染严重。城市噪音问题也逐渐凸显,建筑施工和生产噪声短时间内难以消除。

  6、城市管理工作需要加强。城区基本解决了道路硬化问题,但绿化和亮化问题有些未能及时跟进,如国庆西路两侧缺乏绿化,路边绿化带无人管理,杂草丛生,有的甚至种上了农作物。饮食摊群、流动摊点产生垃圾随处乱扔,施工车辆的抛洒滴漏等现象依然存在。公厕、垃圾中转站数量不足。XX区现有常住人口54万,仅有16座垃圾中转站,远远不能满足日常垃圾处理,而且布局不合理,应规划建设的生活小区垃圾转运站大多没有建,如整个朝阳西路数十个小区无一处垃圾中转站。全区108座免费公厕主要分布在XX区,越是繁华路段越是缺少公厕,作为城市主干道的国庆路仅一座免费公厕,龙湖路、淮河大道、人民路等多数主要道路两边都缺少公厕。

  7、小区环境卫生和治安问题需要改善。我区除极少数高档社区外,大部分居民小区居住环境不佳,乱搭乱建、乱贴乱画、垃圾遍地现象突出。物业工作不到位,导致物业与居民矛盾大,社区与物业关系差。近年来,我区流动人口急剧增加,小区治安问题特别是入室盗窃问题比较严重。城市中无业人员闲散于社会,增加了不稳定因素,去年淮南“41”抢劫杀人案的犯罪嫌疑人周某便是在上湖社区租住的无业人员。社区警务人员不足,1名警员联系1个社区的工作机制,造成警员在工作时间和精力上明显不足。

  三、改善城区人居环境的几点建议

  XX区打造“宜居、宜游、宜学、宜业”之区的目标,与生态文明建设息息相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环境友好型发展之路,是大势所趋,亦是民心所向。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改善人居环境,为建设“幸福田家庵”奉献力量。

  1、规划先行,加快旧城改造步伐。认真做好旧城改造规划,按照市场运作、成片开发、自求平衡、公开透明、政策支持的路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项目、统一拆迁、统一收储、统一出让;按照“就近、就业、就好”的原则进行安置。严格土地使用管理,杜绝未审批先建设和先拆迁后安置现象。加强“城中村”治理,将其纳入城市管理体系,强化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确保居民正常生产生活不受影响,彻底改善“城中村”人居环境差的现状。

  2、突出重点,强化城市管理工作。围绕市委、市政府“三改造”、“三整治”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抓好整治违法建设工作,从根本上有效遏制违法建设行为的发生。推进城市绿化、亮化工程,增加绿地面积,美化城市环境,努力形成城在林中、路在绿中、住在园中的美好风景。根据实际需求新增建设免费公厕,合理设置垃圾中转站,切实解决居民如厕难问题和疏通垃圾收运的瓶颈问题。强化市容管理,落实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制,通过城管、税务和工商联合制定经济激励和惩罚措施,推行社会责任认定,将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制作为社会责任的一项内容。

  3、未雨绸缪,提高防洪排涝能力。完善城市防洪规划和管理制度,加强水利、规划、建设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健全防洪排涝保障体系。加大防洪资金投入,依托XX市城市水系综合治理工程亚行贷款项目,对现有的防洪排涝设施进行优化升级,清理排洪沟淤泥和阻塞物,拆除非法占用排洪沟的建筑,推动水系整治工作进一步完善,城市防洪能力进一步提高。

  4、优化布局,缓解交通拥堵现象。合理规划新建、新修道路,优化道路网络布局,科学设置单行道、分流通道,缓解主干道的通行压力。规划建设专用停车场,在繁华路段增加停车位,解决道路两边停车位过多,侵占主干道,影响车辆正常行驶的问题。根据公共交通设施承载能力,研究审批新增机动车辆,严格执行超期服役车辆报废规定,控制机动车保有量增速。加强绿色出行宣传,提倡“能步行不骑车、能骑车不坐车、能坐公交车不开私家车”的出行方式。

  5、标本兼治,狠抓环境污染治理。加强污染源头管控,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设备,新建项目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准入条件、清洁生产标准和排放标准。加强环境污染整治,对违规排污的企业和噪音扰民的单位加大处罚力度,限期整改,情节特别严重的依法取缔。对已受污染的.区域进行生态修复和生态补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淮化集团迁出城区。

  6、以人为本,改善社区居住状况。加强社区公共管理与服务,完善社区内生活、文化、体育、卫生、教育等各类配套设施。积极推进物业管理制度化,新建小区全部实行物业管理,旧小区全面整治后推行物业管理。要进一步明确街道社区、物业、居民各自承担的责任,推进三位一体,推动小区文明创建工作长期开展。强化社区治安管理,增加更新监控设备,充实社区治安力量,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和重点人群的安置帮教工作,构建完善的社区治安防范体系。

  环境调研报告2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扎实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加强村庄规划布局,引导农村社区建设,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建设,把村容整洁摆在了十分重要位置,明确要求大力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

  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始终把土地整治工作与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土地置换安置小区建设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抓手,注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村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一些试点示范村镇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但也有不少乡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其城管局所驻的镇村也不例外,村有4259人,1065户,16个村民小组卫生脏、乱、差较为突出的小组有:河边、学堂下、胡屋坪、老安置地、新屋、老屋、火车站及邱屋、杨屋等。虽然工作队进驻后与镇、村一起不定期进行装运,但由于经费、人员等问题的困扰及村民素质的问题有待提高等客观因素制约着多项工作的总体推进。“三送”工作队就此开展专题调研活动,现报告如下:

  一、当前农村环境卫生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生活污染不断加剧。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随之生活污水和垃圾数量也持续增多。现场观察到,农民生活污水和垃圾,大部分未经处理,就随意倾倒、随意排放,日积月累,垃圾越堆越多,污染越来越重,局部地区沟渠淤塞,污水横流。本村河边小组(老一中对面)有一个村委的简易垃圾池,周边300多户的生活垃圾全部倾倒在河边,大雨来时直接被大水冲走,由于车子进不去,给周边的村民带来很大的健康隐患。

  (二)公共设施配套不齐全。

  大多数村只注意农民住房主体工程建设,而对新村道路、供电、供水、排污、卫生、绿化、美化、亮化、垃圾和污水处理等附属设施大多没有同步建设、及时配套。

  (三)管理机制缺失。

  一是部分村级卫生队伍不健全,环卫设施不配套;二是大部分村缺乏公共卫生管理机构,环境卫生长期处于无人抓、无人管、放任自流状态;三是没有形成村环境卫生工作机制,收集、处理垃圾(污水)的责任没有落实到位。

  (四)饮用水安全难以保障。

  目前村自来水水源大多为地表水,极易受到各类污染源的侵蚀,水质差,且大部分无处理设备;不少地方供水能力不足,严重影响农民生活用水。村处于城乡结合部,部分村民还未安装自来水,问题比较突出的如老屋小组黄日春等25户,要求安装自来水问题多次与工作队联系,但由于目前火车站的自来水压力不够,只能等到206国道改建后,新增自来水新管线方能解决。

  二、主要原因分析

  当前统筹城乡发展的环境污染问题,是由多种因素长期累积所致,其根源在于发展不足或发展不当。

  一是重视不够。长期以来,城乡分治的二元结构使得环境整治的重心几乎全部放在了城市,对农村环保工作重视不够,广大农民的生存环境权益未能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城市和工业污染防治相比,农村污染防治工作,既无全面系统的措施,也无强有力的管理手段,使得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基础十分薄弱,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技术支撑、监督考核等方面亟需进一步加强。

  二是投入不足。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欠帐较多,加上缺乏有效的公共服务投融资机制和政策,导致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虽然每年村有5000元的环卫经费,但到现在一直未到位,每次的垃圾装运都要村委及“三送”工作队先行垫付。

  三是意识不强。不少群众对环境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日常生产生活行为缺乏必要的环卫知识作指导,尚未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相关部门环卫宣传教育力度不大,未能达到进村入户、家喻户晓,导致农民参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统筹城乡发展的主体作用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加快推进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几点建议

  目前我统筹城乡发展环境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已经成为影响各地扎实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突出问题,应引起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为此建议:

  (一)将农村清洁工程列为市政府民生工程,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统筹发展,造福百姓的基础工程。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实现村容整洁势在必行。建议各级党委、政府以统筹城乡发展和苏区振兴发展为契机,进一步重视抓好农村的环境卫生整治,将农村清洁工程纳入各级政府的民生工程,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工作推进机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改善农民人居环境。

  (二)坚持规划先行,研究制定农村环境保护规划。

  要科学编制乡镇、村庄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建设村镇基础设施,推进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区域共建共享。要以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基础,认真编制农村环保规划和垃圾处理等专项规划,明确农村环境整治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推进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向农村覆盖延伸。

  (三)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农村环境整治投入力度。

  在积极争取国家、省项目资金支持的同时,市、县政府应从城市建设维护费和土地出让金中安排一定的比例,用于乡(镇)、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中转补助;市、乡财政应对垃圾运输和养护保洁经费予以保证;村庄清扫保洁费用可适当由村集体(置换土地收益,建立部分集体房用于卫生所、超市等公益收益,部分土地出让所得)和农民自筹,也可设立“村卫生保洁基金”。从长远看,各级政府应将农村环保和环境卫生整治项目纳入各级财政预算,逐年提高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建立农村环保长期、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

  (四)重视抓好项目资源整合。

  目前,国家和地方对农村环境整治投入有限且涉及多个部门,建议在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以市(县)为单位,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涉农环保奖金,将农村环保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程、村村通工程、农村饮用水工程、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农村清洁工程、文明村镇建设、农村改水改厕、农网改造、村卫生室建设等有机结合,聚合有限财力,集中区域,统筹使用,抓好试点示范,从而产生集聚效应。

  (五)注重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建设。

  各级党委、政府应把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纳入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总体安排,抓紧制定农村环境整治规划和农村清洁工程实施方案,将环境整治纳入市县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加强乡村环卫队伍建设,制定和完善环境卫生管理村规民约,加大对环境整治的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逐步建立适应农村环保工作需要的监管体系和环境卫生保洁运行管理的长效机制。

  (六)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环境整治。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当前,应锁定有限目标,在统筹规划建筑垃圾、污水和粪便处理设施的同时,把垃圾集中处理作为新农村环境整治的切入点,加快推进覆盖市乡村三级生活垃圾收集、中转和处理网络建设,因地制宜建立各具特色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有条件的地方,应建立完善收运系统,将农村生活垃圾转运到城镇垃圾处理场处理或实行垃圾分片划区集中处理;在缺乏垃圾处理场的地方,鼓励农民开展简易、有效方式处理。

  环境调研报告3

  一、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气候气象平乐镇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日照时间1104小时,全年无霜期280天,年平均降雨量1136mm。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年平均风速1.65m/s。地形地貌平乐镇属浅丘型地貌,镇城内山、丘、坝兼有,各占三分之一,山势挺拔,丘陵起伏,境内最高海拔841m,最低海拔520m。

  土壤平乐镇土质为黄壤土。酸性土壤占47,中性土壤占19,碱性土壤占34。土地肥沃,最低土层厚0.5m以上。

  水资源平乐镇地表水资源为穿镇而过的白沫江,多年最枯月流量为10m3s,丰水期流量为1000m3/s。地下水资源丰富,镇区内白沫江两岸为第四世纪冲积层,但夹有粘土及亚粘土和砾石层,水文地质情况较复杂。

  植被平乐镇植被是较好的,20xx年森林面积已达22250亩,森林覆盖率达45。森林大部分分布在山坡上。主要树木有茨竹、楠竹、松树、柏树等,国家一二级树种有红豆木、香樟、楠木和柏果等。除14655亩耕地上是农作物植被外,其余(除5000亩山坡地被开垦外)土地上均生长着灌木和草本植物。因此平乐镇的植被覆盖率是比较高的。

  动物由于平乐镇的植被良好,所以野生动物数量较多,野生动物种主要有野鸡、野兔、野鸭、野猪、蛇及成千上万的白鸽。无国家珍稀动物。动物主要生存在森林内。

  农业生态平乐镇共有耕地面积14655亩,人均耕地0.76亩,其中田9605亩,地5050亩。种植传统农作物1万6千余亩(其中水稻7605亩,玉米4050亩,小麦4500亩),种植经济作物1万余亩(油菜6550亩,蔬菜1500亩,茶叶1500亩,西瓜1000亩)。副业主要是养殖生猪和鸡。

  水土流失平乐镇由于植被良好,加之没有大型的土木工程修建,所以水土流失不严重,该区水土流失模数为2488t/km2·年,属轻度侵蚀。全年水土流失量在6万吨左右,水土流失面积约25km2,主要分布在耕地、森林未覆盖的山坡地上。水土流失的原因是农作物的耕种和森林覆盖未达到要求。

  生态系统多样性平乐镇主要的生态系统有农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城镇生态系统。

  植物多样性平乐镇生长的植物主要有竹类、松树、柏树及红豆木、香樟、楠木、柏果、黄桷树等及其它灌木。

  动物多样性平乐镇生存的动物有野鸡、野兔、野鸭、野猎、白鸽、蛇等。

  二、环境保护情况

  (一)生态保护:平乐镇严格执行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政策,禁止乱砍乱伐、毁林开荒、毁林开矿和采石现象发生,杜绝了人为破环生态系统的现象。

  (二)固体废气物排放、噪声污染控制:平乐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工业企业很少,植被覆盖率又高,所以环境空气质量较好,农村地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建成区中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平乐镇因工业企业少,同时工业企业中产噪设备也几乎没有,所以建成区噪声主要来源于交通噪声,但车流量不大,所以环境声学质量良好。

  (三)生态环境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尤其是植被)保护较好,植被覆盖率已达95,森林覆盖率也达到45,水土流失不严重,属轻度侵蚀。人为破坏生态的现象基本杜绝。国家一二级珍稀植物保护完好。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较好。

  (四)环境指标:除白沫江水质在枯水期个别指标超标外,环境空气、环境噪声质量均是比较好的。环境空气质量在城镇区达到二级,农村区域达到一级。环境噪声城镇区达到国家1类(夜晚)和2类(白天)标准,农村区域达到国家0类(夜晚)和1类(白天)标准。

  (五)基础设施建设:

  ①道路平乐镇道路发达,通外有土平路、卧夹路,距省道成雅路仅有9公里。镇区内村村通公路,各风景区、风景点也有公路相连。

  ②住房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满意标准(12m2)。

  ③给排水给水厂和给排水管道有一定基础。

  ④街道绿化普及率98,人均工艺绿地面积为112m2。

  三、目前存在困难

  (一)经济环境:农业产业结构还需进一步调整,传统农作物(水稻、玉米、小麦)种植面积过大;农副业欠发达,尤其养殖业发展力度不大;农产品加工业太少,也未上规模。第三产业开发力度不够,虽然有众多旅游资源存在,但来旅游观光的人太少;第三产业的从业种类太少。工业经济不强大。

  (二)社会环境:人口文化素质偏低,导致三种产业科技含量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

  (三)基础设施建设:

  ①城镇建设总体规划不当。

  ②风景区部分道路和乡村道路未硬化。

  ③给水厂供水量偏小,城镇供水管道服务范围不够。污水采用边沟方式收集不恰当,排水管道远远不够;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对白沫江水质影响较大。

  ④公共设施(市场、商场、停车场、环卫设施、路灯、标语、广告牌)未规范化建设。

  ⑤城区消防存在隐患。

  ⑥历史文化遗迹未能维修和维护,有的甚至成危房,有的甚至即将消失。

  (四)能源:城镇居民仍有80的住户采用蜂窝煤作为能源、乡村农民仍有部分住户采用薪柴。

  (五)生态环境:森林覆盖率还要继续提高。

  (六)环境质量:工业污染源还未达标排放;地表水环境质量有待改善。

  总的说来,平乐镇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做到了较大成绩,但还存在一定差距。

  四、下一步打算

  1、严厉打击对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的行为,对于滥砍滥筏严令禁止,大力宣传退耕还林政策,保护农村环境;

  2、对于招商企业,严格限制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之企业;

  3、按照镇环境综合整治方案改善城镇居民、农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4、严格按照平乐镇环境规划进行环境保护及建设。

【环境调研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1.环境调研报告

2.学校环境的调研报告范文

3.教育环境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4.优化环境调研报告

5.优化营商环境调研报告范文

6.生猪养殖环境调研报告

7.校园环境调研报告

8.营商环境调研报告

上一篇:校园调研报告 下一篇:学校体育的调研报告
环境调研报告范文

环境调研报告

2021-06-16 报告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环境调研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环境调研报告1

  一、XX区人居环境基本情况

  作为我市中心城区的田家庵,人居环境整体上得天独厚,依山傍水,风景秀丽。舜耕山像一块祖母绿横亘城区正中,淮河水像一条龙脉滋润着两岸人民。改革开放以来,田家庵的建成区面积已从十几平方公里发展到近90平方公里,城市高楼林立,市容整洁美观,生活方便快捷,群众安居乐业。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区内房地产建设规模不断增大,建设标准不断提高,中高档居民区越来越多。城市道路网建设加快,改造后的山北城区道路更加宽阔,新建的山南新区道路布局更加合理,XX区小街小巷得到全面整修改造,困扰田东居民多年的301路段铁路道口正在贯通,赢得了民心。城市绿化工作进一步加强,城市道路、公园、居民区和建筑庭院绿化组成的城市绿化体系逐步建立,XX区荣获了市委、市政府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突出贡献奖。城市环境卫生得到长足进步,市、区两级大量投入,环卫机械化程度全省第一,现已形成机械化清扫、全天候保洁格局,道路洁净,环境舒适。体育娱乐设施不断完善,市体育中心、新体育馆和龙湖公园、舜耕山森林公园成为居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各种体育健身器材遍布居民小区,社区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1、旧城改造需要加强。田家庵XX区尤其是田东、新淮、淮滨、国庆等地,人口密集,房屋破旧,道路狭窄,电线凌乱,排污、防灾存在较大缺陷,人居环境较差。企事业单位的自建楼房,普遍缺少物业管理,水、电、气等无人过问,造成居民生活不便。“城中村”没有纳入城市管理体系,市政设施简陋,缺乏有效管理,影响了城市形象。

  2、违法建设较为突出。受利益驱使,我区违法建设数量较大、范围较广。全区已经摸排的违法建设面积207万平方米,覆盖各乡镇街道,涉及城中村、经济开发区、重点项目周围、主要道路两侧、城乡结合部、居民小区等区域,“楼上楼”、“握手楼”、“贴面楼”随处可见。大部分违建安全隐患严重,没有安全通道,缺乏消防设施,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3、城区防洪排涝需要重视。随着城市的迅速扩张,城区防洪排涝能力不足,与城市发展不够协调。主要水系中龙王沟流经的居仁村、朝阳帝堡、金地国际城等小区建成后,原有调蓄水面丧失,造成地表径流加大,汇水加快;洞化截洪沟侵占、淤积、堵塞严重,江庄和洞山的两处溢洪道被废弃,削弱了排洪能力。去年8月和今年7月的暴雨,造成主城区部分路段和有些居民区出现不同程度的积水。

  4、交通拥堵较为严重。目前,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约20万辆,并且还在不断攀升。这些车辆相当部分都集中在XX区内,造成交通拥堵。特别是高峰时段的国庆路、朝阳路、龙湖路、人民南路等主要干道,堵车现象严重。XX区的部分道路,如淮舜路、淮滨路、湖滨中路等由于道路狭窄,堵车现象经常发生,尤其是淮舜中路,白天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堵车,拥堵现象十分严重。随着山南新区建设不断加快,来往于山南和山北的车流量不断加大,陈洞路立交桥和洞山隧道将逐渐成为交通瓶颈。

  5、城区污染问题需要逐步解决。位于我区泉山地区的淮化集团是城区主要污染源之一,周边空气质量较差,安成、泉山等地10万多居民生活在烟尘和异味之中。少数企业不注重环保,存在偷排、超标排污等违法行为,个别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无证无照非法经营的小作坊污染严重。城市噪音问题也逐渐凸显,建筑施工和生产噪声短时间内难以消除。

  6、城市管理工作需要加强。城区基本解决了道路硬化问题,但绿化和亮化问题有些未能及时跟进,如国庆西路两侧缺乏绿化,路边绿化带无人管理,杂草丛生,有的甚至种上了农作物。饮食摊群、流动摊点产生垃圾随处乱扔,施工车辆的抛洒滴漏等现象依然存在。公厕、垃圾中转站数量不足。XX区现有常住人口54万,仅有16座垃圾中转站,远远不能满足日常垃圾处理,而且布局不合理,应规划建设的生活小区垃圾转运站大多没有建,如整个朝阳西路数十个小区无一处垃圾中转站。全区108座免费公厕主要分布在XX区,越是繁华路段越是缺少公厕,作为城市主干道的国庆路仅一座免费公厕,龙湖路、淮河大道、人民路等多数主要道路两边都缺少公厕。

  7、小区环境卫生和治安问题需要改善。我区除极少数高档社区外,大部分居民小区居住环境不佳,乱搭乱建、乱贴乱画、垃圾遍地现象突出。物业工作不到位,导致物业与居民矛盾大,社区与物业关系差。近年来,我区流动人口急剧增加,小区治安问题特别是入室盗窃问题比较严重。城市中无业人员闲散于社会,增加了不稳定因素,去年淮南“41”抢劫杀人案的犯罪嫌疑人周某便是在上湖社区租住的无业人员。社区警务人员不足,1名警员联系1个社区的工作机制,造成警员在工作时间和精力上明显不足。

  三、改善城区人居环境的几点建议

  XX区打造“宜居、宜游、宜学、宜业”之区的目标,与生态文明建设息息相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环境友好型发展之路,是大势所趋,亦是民心所向。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改善人居环境,为建设“幸福田家庵”奉献力量。

  1、规划先行,加快旧城改造步伐。认真做好旧城改造规划,按照市场运作、成片开发、自求平衡、公开透明、政策支持的路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项目、统一拆迁、统一收储、统一出让;按照“就近、就业、就好”的原则进行安置。严格土地使用管理,杜绝未审批先建设和先拆迁后安置现象。加强“城中村”治理,将其纳入城市管理体系,强化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确保居民正常生产生活不受影响,彻底改善“城中村”人居环境差的现状。

  2、突出重点,强化城市管理工作。围绕市委、市政府“三改造”、“三整治”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抓好整治违法建设工作,从根本上有效遏制违法建设行为的发生。推进城市绿化、亮化工程,增加绿地面积,美化城市环境,努力形成城在林中、路在绿中、住在园中的美好风景。根据实际需求新增建设免费公厕,合理设置垃圾中转站,切实解决居民如厕难问题和疏通垃圾收运的瓶颈问题。强化市容管理,落实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制,通过城管、税务和工商联合制定经济激励和惩罚措施,推行社会责任认定,将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制作为社会责任的一项内容。

  3、未雨绸缪,提高防洪排涝能力。完善城市防洪规划和管理制度,加强水利、规划、建设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健全防洪排涝保障体系。加大防洪资金投入,依托XX市城市水系综合治理工程亚行贷款项目,对现有的防洪排涝设施进行优化升级,清理排洪沟淤泥和阻塞物,拆除非法占用排洪沟的建筑,推动水系整治工作进一步完善,城市防洪能力进一步提高。

  4、优化布局,缓解交通拥堵现象。合理规划新建、新修道路,优化道路网络布局,科学设置单行道、分流通道,缓解主干道的通行压力。规划建设专用停车场,在繁华路段增加停车位,解决道路两边停车位过多,侵占主干道,影响车辆正常行驶的问题。根据公共交通设施承载能力,研究审批新增机动车辆,严格执行超期服役车辆报废规定,控制机动车保有量增速。加强绿色出行宣传,提倡“能步行不骑车、能骑车不坐车、能坐公交车不开私家车”的出行方式。

  5、标本兼治,狠抓环境污染治理。加强污染源头管控,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设备,新建项目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准入条件、清洁生产标准和排放标准。加强环境污染整治,对违规排污的企业和噪音扰民的单位加大处罚力度,限期整改,情节特别严重的依法取缔。对已受污染的.区域进行生态修复和生态补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淮化集团迁出城区。

  6、以人为本,改善社区居住状况。加强社区公共管理与服务,完善社区内生活、文化、体育、卫生、教育等各类配套设施。积极推进物业管理制度化,新建小区全部实行物业管理,旧小区全面整治后推行物业管理。要进一步明确街道社区、物业、居民各自承担的责任,推进三位一体,推动小区文明创建工作长期开展。强化社区治安管理,增加更新监控设备,充实社区治安力量,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和重点人群的安置帮教工作,构建完善的社区治安防范体系。

  环境调研报告2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扎实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加强村庄规划布局,引导农村社区建设,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建设,把村容整洁摆在了十分重要位置,明确要求大力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

  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始终把土地整治工作与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土地置换安置小区建设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抓手,注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村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一些试点示范村镇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但也有不少乡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其城管局所驻的镇村也不例外,村有4259人,1065户,16个村民小组卫生脏、乱、差较为突出的小组有:河边、学堂下、胡屋坪、老安置地、新屋、老屋、火车站及邱屋、杨屋等。虽然工作队进驻后与镇、村一起不定期进行装运,但由于经费、人员等问题的困扰及村民素质的问题有待提高等客观因素制约着多项工作的总体推进。“三送”工作队就此开展专题调研活动,现报告如下:

  一、当前农村环境卫生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生活污染不断加剧。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随之生活污水和垃圾数量也持续增多。现场观察到,农民生活污水和垃圾,大部分未经处理,就随意倾倒、随意排放,日积月累,垃圾越堆越多,污染越来越重,局部地区沟渠淤塞,污水横流。本村河边小组(老一中对面)有一个村委的简易垃圾池,周边300多户的生活垃圾全部倾倒在河边,大雨来时直接被大水冲走,由于车子进不去,给周边的村民带来很大的健康隐患。

  (二)公共设施配套不齐全。

  大多数村只注意农民住房主体工程建设,而对新村道路、供电、供水、排污、卫生、绿化、美化、亮化、垃圾和污水处理等附属设施大多没有同步建设、及时配套。

  (三)管理机制缺失。

  一是部分村级卫生队伍不健全,环卫设施不配套;二是大部分村缺乏公共卫生管理机构,环境卫生长期处于无人抓、无人管、放任自流状态;三是没有形成村环境卫生工作机制,收集、处理垃圾(污水)的责任没有落实到位。

  (四)饮用水安全难以保障。

  目前村自来水水源大多为地表水,极易受到各类污染源的侵蚀,水质差,且大部分无处理设备;不少地方供水能力不足,严重影响农民生活用水。村处于城乡结合部,部分村民还未安装自来水,问题比较突出的如老屋小组黄日春等25户,要求安装自来水问题多次与工作队联系,但由于目前火车站的自来水压力不够,只能等到206国道改建后,新增自来水新管线方能解决。

  二、主要原因分析

  当前统筹城乡发展的环境污染问题,是由多种因素长期累积所致,其根源在于发展不足或发展不当。

  一是重视不够。长期以来,城乡分治的二元结构使得环境整治的重心几乎全部放在了城市,对农村环保工作重视不够,广大农民的生存环境权益未能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城市和工业污染防治相比,农村污染防治工作,既无全面系统的措施,也无强有力的管理手段,使得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基础十分薄弱,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技术支撑、监督考核等方面亟需进一步加强。

  二是投入不足。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欠帐较多,加上缺乏有效的公共服务投融资机制和政策,导致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虽然每年村有5000元的环卫经费,但到现在一直未到位,每次的垃圾装运都要村委及“三送”工作队先行垫付。

  三是意识不强。不少群众对环境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日常生产生活行为缺乏必要的环卫知识作指导,尚未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相关部门环卫宣传教育力度不大,未能达到进村入户、家喻户晓,导致农民参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统筹城乡发展的主体作用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加快推进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几点建议

  目前我统筹城乡发展环境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已经成为影响各地扎实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突出问题,应引起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为此建议:

  (一)将农村清洁工程列为市政府民生工程,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统筹发展,造福百姓的基础工程。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实现村容整洁势在必行。建议各级党委、政府以统筹城乡发展和苏区振兴发展为契机,进一步重视抓好农村的环境卫生整治,将农村清洁工程纳入各级政府的民生工程,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工作推进机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改善农民人居环境。

  (二)坚持规划先行,研究制定农村环境保护规划。

  要科学编制乡镇、村庄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建设村镇基础设施,推进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区域共建共享。要以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基础,认真编制农村环保规划和垃圾处理等专项规划,明确农村环境整治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推进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向农村覆盖延伸。

  (三)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农村环境整治投入力度。

  在积极争取国家、省项目资金支持的同时,市、县政府应从城市建设维护费和土地出让金中安排一定的比例,用于乡(镇)、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中转补助;市、乡财政应对垃圾运输和养护保洁经费予以保证;村庄清扫保洁费用可适当由村集体(置换土地收益,建立部分集体房用于卫生所、超市等公益收益,部分土地出让所得)和农民自筹,也可设立“村卫生保洁基金”。从长远看,各级政府应将农村环保和环境卫生整治项目纳入各级财政预算,逐年提高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建立农村环保长期、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

  (四)重视抓好项目资源整合。

  目前,国家和地方对农村环境整治投入有限且涉及多个部门,建议在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以市(县)为单位,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涉农环保奖金,将农村环保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程、村村通工程、农村饮用水工程、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农村清洁工程、文明村镇建设、农村改水改厕、农网改造、村卫生室建设等有机结合,聚合有限财力,集中区域,统筹使用,抓好试点示范,从而产生集聚效应。

  (五)注重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建设。

  各级党委、政府应把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纳入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总体安排,抓紧制定农村环境整治规划和农村清洁工程实施方案,将环境整治纳入市县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加强乡村环卫队伍建设,制定和完善环境卫生管理村规民约,加大对环境整治的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逐步建立适应农村环保工作需要的监管体系和环境卫生保洁运行管理的长效机制。

  (六)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环境整治。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当前,应锁定有限目标,在统筹规划建筑垃圾、污水和粪便处理设施的同时,把垃圾集中处理作为新农村环境整治的切入点,加快推进覆盖市乡村三级生活垃圾收集、中转和处理网络建设,因地制宜建立各具特色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有条件的地方,应建立完善收运系统,将农村生活垃圾转运到城镇垃圾处理场处理或实行垃圾分片划区集中处理;在缺乏垃圾处理场的地方,鼓励农民开展简易、有效方式处理。

  环境调研报告3

  一、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气候气象平乐镇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日照时间1104小时,全年无霜期280天,年平均降雨量1136mm。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年平均风速1.65m/s。地形地貌平乐镇属浅丘型地貌,镇城内山、丘、坝兼有,各占三分之一,山势挺拔,丘陵起伏,境内最高海拔841m,最低海拔520m。

  土壤平乐镇土质为黄壤土。酸性土壤占47,中性土壤占19,碱性土壤占34。土地肥沃,最低土层厚0.5m以上。

  水资源平乐镇地表水资源为穿镇而过的白沫江,多年最枯月流量为10m3s,丰水期流量为1000m3/s。地下水资源丰富,镇区内白沫江两岸为第四世纪冲积层,但夹有粘土及亚粘土和砾石层,水文地质情况较复杂。

  植被平乐镇植被是较好的,20xx年森林面积已达22250亩,森林覆盖率达45。森林大部分分布在山坡上。主要树木有茨竹、楠竹、松树、柏树等,国家一二级树种有红豆木、香樟、楠木和柏果等。除14655亩耕地上是农作物植被外,其余(除5000亩山坡地被开垦外)土地上均生长着灌木和草本植物。因此平乐镇的植被覆盖率是比较高的。

  动物由于平乐镇的植被良好,所以野生动物数量较多,野生动物种主要有野鸡、野兔、野鸭、野猪、蛇及成千上万的白鸽。无国家珍稀动物。动物主要生存在森林内。

  农业生态平乐镇共有耕地面积14655亩,人均耕地0.76亩,其中田9605亩,地5050亩。种植传统农作物1万6千余亩(其中水稻7605亩,玉米4050亩,小麦4500亩),种植经济作物1万余亩(油菜6550亩,蔬菜1500亩,茶叶1500亩,西瓜1000亩)。副业主要是养殖生猪和鸡。

  水土流失平乐镇由于植被良好,加之没有大型的土木工程修建,所以水土流失不严重,该区水土流失模数为2488t/km2·年,属轻度侵蚀。全年水土流失量在6万吨左右,水土流失面积约25km2,主要分布在耕地、森林未覆盖的山坡地上。水土流失的原因是农作物的耕种和森林覆盖未达到要求。

  生态系统多样性平乐镇主要的生态系统有农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城镇生态系统。

  植物多样性平乐镇生长的植物主要有竹类、松树、柏树及红豆木、香樟、楠木、柏果、黄桷树等及其它灌木。

  动物多样性平乐镇生存的动物有野鸡、野兔、野鸭、野猎、白鸽、蛇等。

  二、环境保护情况

  (一)生态保护:平乐镇严格执行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政策,禁止乱砍乱伐、毁林开荒、毁林开矿和采石现象发生,杜绝了人为破环生态系统的现象。

  (二)固体废气物排放、噪声污染控制:平乐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工业企业很少,植被覆盖率又高,所以环境空气质量较好,农村地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建成区中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平乐镇因工业企业少,同时工业企业中产噪设备也几乎没有,所以建成区噪声主要来源于交通噪声,但车流量不大,所以环境声学质量良好。

  (三)生态环境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尤其是植被)保护较好,植被覆盖率已达95,森林覆盖率也达到45,水土流失不严重,属轻度侵蚀。人为破坏生态的现象基本杜绝。国家一二级珍稀植物保护完好。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较好。

  (四)环境指标:除白沫江水质在枯水期个别指标超标外,环境空气、环境噪声质量均是比较好的。环境空气质量在城镇区达到二级,农村区域达到一级。环境噪声城镇区达到国家1类(夜晚)和2类(白天)标准,农村区域达到国家0类(夜晚)和1类(白天)标准。

  (五)基础设施建设:

  ①道路平乐镇道路发达,通外有土平路、卧夹路,距省道成雅路仅有9公里。镇区内村村通公路,各风景区、风景点也有公路相连。

  ②住房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满意标准(12m2)。

  ③给排水给水厂和给排水管道有一定基础。

  ④街道绿化普及率98,人均工艺绿地面积为112m2。

  三、目前存在困难

  (一)经济环境:农业产业结构还需进一步调整,传统农作物(水稻、玉米、小麦)种植面积过大;农副业欠发达,尤其养殖业发展力度不大;农产品加工业太少,也未上规模。第三产业开发力度不够,虽然有众多旅游资源存在,但来旅游观光的人太少;第三产业的从业种类太少。工业经济不强大。

  (二)社会环境:人口文化素质偏低,导致三种产业科技含量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

  (三)基础设施建设:

  ①城镇建设总体规划不当。

  ②风景区部分道路和乡村道路未硬化。

  ③给水厂供水量偏小,城镇供水管道服务范围不够。污水采用边沟方式收集不恰当,排水管道远远不够;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对白沫江水质影响较大。

  ④公共设施(市场、商场、停车场、环卫设施、路灯、标语、广告牌)未规范化建设。

  ⑤城区消防存在隐患。

  ⑥历史文化遗迹未能维修和维护,有的甚至成危房,有的甚至即将消失。

  (四)能源:城镇居民仍有80的住户采用蜂窝煤作为能源、乡村农民仍有部分住户采用薪柴。

  (五)生态环境:森林覆盖率还要继续提高。

  (六)环境质量:工业污染源还未达标排放;地表水环境质量有待改善。

  总的说来,平乐镇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做到了较大成绩,但还存在一定差距。

  四、下一步打算

  1、严厉打击对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的行为,对于滥砍滥筏严令禁止,大力宣传退耕还林政策,保护农村环境;

  2、对于招商企业,严格限制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之企业;

  3、按照镇环境综合整治方案改善城镇居民、农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4、严格按照平乐镇环境规划进行环境保护及建设。

【环境调研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1.环境调研报告

2.学校环境的调研报告范文

3.教育环境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4.优化环境调研报告

5.优化营商环境调研报告范文

6.生猪养殖环境调研报告

7.校园环境调研报告

8.营商环境调研报告

上一篇:校园调研报告 下一篇:学校体育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