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实习报告

2021-05-30 报告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质实习报告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质实习报告 篇1

  1、实习概况:

  20xx年xx月,我们土木工程专业进行了工程地质实习,工程地质实习是整个工程地质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深化课程理论,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有关地质资料打下一定的基础。

  2、实习目的

  理解基本的地址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通过简短的野外地址实习,巩固学过的《工程地质》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此外,通过实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随地址科学的兴趣:同时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实地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联系。

  3、实习内容:

  昌乐火山口

  昌乐火山口,距今1800万年是新生代第三纪玄武岩火山口。火山口呈圆锥形,石头呈红褐色,气势极为壮观,数万根六棱石柱,由山底到山顶,直插云天。

  此火山口是火山筒内充填的玄武岩栓,经过200多万年的长期风化剥蚀,被剥露出地面,岩栓柱状节理发育,呈辐射状,向上收敛,向下散开,形象地记录了当时火山喷发的自然景观,展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据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考证认定,该火山口为第三纪玄武岩火山口,距今约1800多万年,它的发现,对地求物理和地震科学研究都有很大参考介值。一色的红褐圆棱柱石,竖指苍天,凡经开凿者皆显露出明显的喷发纹理,表明其成因于火山喷发,近百平方公里内的几十座山包构成了蔚为壮观的远古火山群。

  山东山旺国家地质公园

  山东山旺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山东省临朐县城东约22公里处,面积约13平方公里。地质公园地处鲁中隆起区中的临朐凹陷,公园内总体由两个次级小盆地组成,即解家河盆地和包家河盆地,其外围均为由玄武岩组成的低山丘陵,地形起伏较大。为季节性河流。地质公园以闻名世界的山旺古生物化石及反映其形成环境的火山地貌为特色。

  公园内各种地质遗迹丰富,一是第三纪中新世时期距今1800万年山旺玛珥湖沉积岩层(科学上划分为山旺组地层---硅藻土),沉积厚度25米左右,具有标准的层型剖面,现已成为国际上中新世生物建阶的重要依据。由于层薄如纸,稍加风化即层层翘起,宛若书页,被古人形象地比喻为"万卷书"。大量古生物化石含在其中。尤其是山旺地层层型剖面所处位置,是由早期的牛山组玄武岩、第三纪中新世时期湖相沉积岩(山旺组)、第四纪黄土和晚期的火山岩浸入等地质现象组合而成。二是新生代时期(距今XX万年)火山作用形成的古火山锥、熔岩流动特征等各种火山地质现象,如黄山、尧山、擦马山、灵山等都是典型的古火山口,因此亦是研究新生代火山岩区的理想场所。特别是擦马山玄武岩柱状节理,直径近于80cm,规模宏大,气势壮观。尧山西侧,火山作用形成了高高的台地,经长时间风化剥蚀,形成了自然景观,人们称之为"石楼"。

  山旺组地层中的化石,形成于距今1800万年的第三纪中新世时期。目前已发现的动、植物化石有xx几个门类700多种,其中大部分是已绝灭的物种。植物化石包括真菌、硅藻、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及藻类。动物化石有昆虫、鱼、两栖、爬行、鸟及哺乳动物。特别是山旺山东鸟、齐鲁泰山鸟等鸟类化石的发现,填补了中新世时期的空白,山旺成为我国鸟化石丰富的产地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鹿类化石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化石产地。新发现的带胚胎的犀牛化石是世界上唯一的,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轰动。植物化石枝叶最多,花、果实和种子也保存得非常完美。

  山旺古生物化石主要保存于中新世山旺组硅藻土层中(距今约1千4百万年),其种类之多、保存之完整为世界罕见,目前已发现的化石有十几个门类600多种。动物化石包括昆虫、鱼、蜘蛛、两栖、爬行、鸟及哺乳动物。昆虫化石翅脉清晰,保存完整,有的还保留绚丽的色彩,已研究鉴定的有11目46科xx0属182种。山旺鸟类化石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完整鸟化石最丰富的产地,三角远古鹿化石和东方祖熊化石是世界上中新世该化石保存最完整的标本。植物化石有苔藓、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及藻类。除xx0种藻类外,其它植物有46科98属143种。它们在世界上研究古生态、古气候、动植物演化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被中外专家誉为研究中新世的“综合实验室”。

  山东地下大峡谷

  高峡深涧,鬼斧神工。飞瀑流泉,溅玉喷珠。天赋幻境,兆年孕育。暗河漂流,惊险刺激。管轨滑道,激越航程。江北溶洞,魅力所在。

  山东地下大峡谷位于沂水县城西南8公里龙岗山下,是一座风貌奇特的溶洞王国,洞体长度6xx0米,是江北第一长洞,中国特大型著名溶洞之一。洞穴沿290-320度方向延伸,由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巨大喀斯特裂隙发育而成,形成于约0.65亿年至2.3亿年前。

  特点:

  一气势雄伟壮丽,峡谷深切近百米、两壁如削、宽处百余米、窄处仅可容身,成具体而微之地下三峡。洞内有一河、九泉、九宫、十二瀑、十二峡等景观xx0余处,构成了一幅气势恢宏的洞中峡谷雄奇画卷,令人叹为观止。

  二地下暗河漫长而曲折,水量充沛,四季长流,地下河瀑布十分壮观,在我国北方溶洞内实属罕见。

  三利用暗河水势开发的xx00米漂流项目,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记录总部认证为“中国最长的溶洞漂流”项目。漂流道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溶洞内的幽深莫测,起伏高下,波激浪涌,抑扬顿挫的特点。将地下河漂流的原生野始,惊险刺激演绎的淋漓尽致。

  4、实习总结:

  短短一天野外实习很快结束了,不过我们从中实在学到了不少东西,在实习过程中能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理解。增加我们对工程地质学这门课程新的认识。实际观察到各种地理特征。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学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地质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知识从感性认训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学习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了解了工程地质对实际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在这里深深的感谢老师在的认真指导。在实习中学会了一定的观察地质地貌的方法要领和细节。例如,出外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一些考察的细节,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地理和各地典型地质地貌的兴趣。同时,懂得和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地质实习报告 篇2

  一、实习目的:

  本次实习是地质课程的野外认识实习,其目的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是同学们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巩固和掌握地质科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初步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址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主要目的有三:

  (1)认识各类地质现象,了解华北地台基本地层层序。

(2)了解各种内外力地质作用。

(3)初步掌握一般的野外地质技能,从野外观察、记录、描述罗盘仪的使用。此外,通过实习是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于地质学科的重要性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从而逐步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求实精神。

  二、实习时间:20xx年x月x日到20xx年x月x日

  三、实习地点:xx岛石门寨地质实习基地

  四、实习内容:

  本实习区出露地层属华北地台型(包括前古生界及古生界)。除较普通缺失中上奥陶统至下石炭统、下中三叠统、白垩系、第三系外,就华北型地层而言,该区地层出露较全,化石较丰富,各单位地层划分标志清楚,地层特征具有一定代表性。全区范围内所有出露的地层有元古界的青白口群,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下奥陶统,上古生界的中石炭统至二叠,中生界的上三叠统至侏罗系、新生界的第四系。

  (一)元古界青白口群

  (1)龙山组:分布于张崖子至东部落,南部鸡冠山等地。由两个沉积韵律组成。不整合于下元古代之前形成的绥中黄岗岩之上。主要是紫红色、黄绿色、灰黑色及蛋清色等杂色页岩,底部为砂岩。属典型滨海相沉积,与下伏的绥中花岗岩呈沉积接触关系。厚91米。

  (2)景儿峪组:主要分布在区内的东部地区,出露最好剖面在李庄北沟,在黄土营村东也有出露。岩性由粗至细,由碎屑岩—粘土岩—碳酸岩,构成一个完整的韵律,具有海侵沉积的特点。与龙山组呈整合接触关系。其分界标志是其底部黄褐色或铁锈色的中细粒铁质石英砂岩,其中含大量海绿石,其底部的中细粒长石石英净砂岩具大型海成风暴波痕。本组地层属滨海相至浅海相沉积。厚38m。

  (二)寒武纪

  (1)馒头组:该组由于岩体的侵入破坏和构造破坏,出露零星,东部落的北部和西部都有出露,可作为标准剖面。本组上下界限明显,与毛庄组的分界是以顶部的鲜红色泥岩作为标志层的。岩性特征是鲜红色泥岩、页岩为主,页岩中含石盐假晶,并夹有白云质灰岩。没有发现可靠的化石依据。与下伏的府君山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与上覆毛庄组为整合接触。厚 71m。

  (2)徐庄组:分布较广,东部落西剖面出露较好,化石十分丰富,本组地层上下界限清楚,可作为标准剖面。岩性为浅海相的黄绿色含云母质粉砂岩,夹暗紫色粉砂岩、细砂岩和少量鲕状灰岩透镜体或扁豆体。含有三叶虫化石。与下伏毛庄组的分界是以黄绿色粉砂岩与暗紫色粉砂岩互层为标志。厚101m。

  (3)张夏组:受到覆盖和破坏较少,是寒武系地层在区内分布最广的地层之一,几乎盆地周围都有分布,在揣庄北 288高地以东的山脊上出露最好,是区内较好的标准剖面。下部为鲕状灰岩夹黄绿色页岩;上部以鲕状灰岩为主,夹藻灰岩、泥质条带灰岩。三叶虫化石最丰富。本组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厚13m。

  (4)崮山组:本组与张夏组在区内的分布相仿,比较好的有288高地上的剖面,可为标准剖面。下部和上部都以紫色砾屑灰岩及紫色粉砂岩为主;中部则是灰色的灰岩与张夏组界限明显,接触部位两者岩性差别很大。化石十分丰富,几乎每层都可以采到。主要三叶虫化石有:蝙蝠虫未定种、帕氏蝴蝶虫。厚102m。

  (5)长山组:出露较好的剖面在揣庄北288高地,为标准剖面。岩性为紫色砾屑灰岩、粉砂岩与页岩互层,夹有藻灰岩及生物碎灰岩。三叶虫化石主要有:蒿里山虫未定种、长山虫未定种、状氏虫未定种。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两者分界清楚。本组在区内出露厚度较小,只有18m左右。

  (6)凤山组:本组分布与崮山组、长山组相同,出露较好的揣庄北288高地可作为标准剖面。主要岩性为黄灰色泥灰岩夹砾屑泥灰岩。黄绿色钙质页岩及薄层状泥质条带状灰岩。泥质成分增多,容易被风化,风化往往形成黄色土状物。化石丰富三叶虫化石垂直分带明显。砾屑形成小团块,本组与下伏长山组为整合接触,分界是以底部的青灰色砾屑泥灰岩为标志层。厚92m。

  五、实习总结:

  短短五天的野外实习很快结束了,我们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增加我们对工程地质学这门课程的认识,了解了工程地质对实际工程建设的重要性。本次实习亲眼见到了很多课本中描述过的地质构造以及岩石,学会了罗盘的使用方法,练习了利用地形图使用后方交会法确定自己的位置,练习了通过读地质图来判断当地岩层的年代、产状等,深刻地感受了仅有课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还要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地将知识化为己用。本次实习真的收获了很多,感谢两位老师一路辛苦的教导。

  六、实习心得

  对我来说,这次实习是一个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过程,这样的一个过程给了我无限的启迪,在这个过程中我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加强我们对这门课程的了解,从之前的感性认识上升为如今的理性认识,这种质的飞跃,应该归功于实践的作用。而不论我们以后从事怎么样的工作,我们的的人生应该是不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这是一次完美的体会。同时在实习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古语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便是这样一种情况。最后在这里我还要感谢学院给我们提供的这次实习机会,感谢老师在实习过程中的细心指导。

地质实习报告 篇3

  一、实习概况

  1、实习目的与任务

  地质地貌实习是我们专业基本教学实习环节。通过此次实习,使同学们进一步巩固地质地貌学的基本原理,学习并掌握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同学们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理论教学体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使学生对地质地貌学有一个感性直观地认识,锻炼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和野外勘查实验的能力。

  通过对各种地质地貌的观察,认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质地貌特征,能对野外的地质地貌构象作出基本的解释,并能做出合理的推算当地的地质演变历史。

  2、实习概况

  实习地点:xx自然保护区

  xx自然保护区位于青岛即墨市城区西侧,总面积7·74平方公里,公园内以海拔231米的xx为最高主峰,大山、宝安山、团山及长岭等几个侧峰拱卫在周围。山虽不云高,峰虽不属秀,然而这里丰富而又独特的地质现象,却使其在地质保护、科研、旅游等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

  实习单位: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20xx级

  实习时间:20xx—12—31

  二、实习内容

  1、xx自然保护区概况

  xx自然保护区是1994年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岛即墨市城西4公里处,总面积7。74平方公里。它集科学地质文化、民族宗教文化和民风民俗文化于一体,充分体现了xx文化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一处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

  xx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面积最小的一个,但区内含有柱状理石柱群、硅化木群、沉积构造、接触变质带及古脊椎动物化石等丰富的地质遗迹,被地质界称为“袖珍式地质博物馆”。区内地质遗迹不仅丰富,而且十分独特,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浅粗面火山岩柱状节理石柱群是世界“三大石群”之一,高26米,宽150米,单株独立、巍巍壮观,可与英国的“巨人堤”、美国的“魔鬼塔”相媲美;硅化木,现已发现并保存完好的有26处,最大的一株长16米、平均直径0。8米硅化完全、年轮清晰实属罕见;维妙维肖的沉积岩包卷层理和交错层理胜似一幅山水画,妖娆多姿的接触变质岩,展现了火山爆发的烈焰对地质的改变,给人留下了对大自然的感叹。

  2、xx地质地貌概况

  xx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燕山运动晚期的火山运动奠定了xx的基础。通过一系列的造山运动,形成了xx复杂的地形地貌和独特的地质构造,特别是xx独特的地质遗迹,较全面的揭示了胶东半岛及山东的白垩纪古地理的原貌及其发展过程。

  xx地层的形成为早白垩纪早期,其区域地层划分属莱阳群曲格庄组。其岩石类型分别由沉积岩和火山岩组成,其中蕴藏着较丰富的硅化木和独特的安山岩柱状节理,从而形成了一个集沉积岩、火山岩、接触变质岩、古生物化石等多种地质现象为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宝库。

  xx自然保护区由主峰xx(海拔233。1米)、西峰大山(海拔211。1米)、小峰宝安山(海拔I45米)、团山(海拔I26米)和长岭组成。自南、北两侧遥望,xx、大山二峰并峙状似马鞍,其地貌类型属剥蚀准平原上的残丘地貌,山体圆凸,坡度在20度至25度之间,最高部位在保护区南侧,海拔300米左有,相对高度达200米。山北坡延至埠南一带,山西坡延至信村岭,山前坡延至店子山及西流峰山(又名小龙山),山东坡延至陈家河东岭,均属低洼不平的平原兼低丘地形,残丘周围之冲沟多呈V字型和U字型。保护区范围内无较大河流,只有数条季节河及山北坡截沟堵流形成的几个小型水库,以增加其自身景色。由于xx潜粗面火山岩结构构造特征,使其具有较强的抗风化能力,再加上断裂构造等因素,在周围沉积岩层逐渐侵蚀夷平的状态下形成孤立残丘地貌,使之具有山虽不高却有拔地突起之感。

  保护区内地层单一,出露地层为白垩系莱阳群,主要岩性为紫红、黄绿色中细粒长砂岩、含砾砂岩夹砂砾岩、钙质粉砂岩、偶夹砂岩。特别是经多年采石,开挖揭露出了xx绿色次火山岩柱状节理,形成了若干笔直挺拔柱状节理形态的人工露头景观,俗称“石柱群”。同时xx山体是一个集沉积岩、火山岩、接触变质岩、动植物化石等多种地质现象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地质宝库”,是丰富的地质资源集中于一地,世界上少有的“天然地质博物馆”。

  3、实习内容

  xx硅化木

  我们的站就是xx极富盛名的——xx硅化木。

  目前在xx四周发现而且保存完好的硅化木有26处,这些远古时代的树木经过硅化反应形成了现在的化石。早在1·3亿年前,xx地区曾为“古莱阳湖”的一部分,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生长有大量树木,其中部分树木死亡后在本地或异地被掩埋起来,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发生硅化反应形成了硅化木化石。在xx西北麓发现的最大的一株被鉴定为南洋杉,树干长13米,平均直径0·8米,树根、疤节、年轮清晰可见,非常罕见。中生代地层中形体硕大、保存完好的硅化木群落是xx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重要保护对象。尽管国内有不少有关硅化木的报道,但在这样特殊的地质结构条件下,分布如此密集、保存如此完整的大型硅化木群尚不多见。此外,古脊椎动物化石在本区内也有零星发现。

  xx石林

  xx盛产安山玢岩,多为灰绿、灰褐色,是约1亿年前岩浆涌出地表冷凝而成,为优质建筑雕饰石料。山之西南部因岩浆冷凝,均匀收缩,形成四方柱状的节理,柱体截面直径约1米左右,高约30余米,笔直挺拔,排列紧密,恰似一片密林,蔚为壮观,故名“xx石林”。

  据专家考证,xx石林一亿多年前由火山喷溢的安山岩浆冷凝收缩而成。安山岩呈灰绿色,结构均匀,质地纯净,是一种高级建筑雕饰材料。山之西南因岩浆冷凝,均匀收缩,形成四方形柱状节理,柱体截面直径一般在1.0-1.5米间,柱体长30米,柱体笔直挺拔,排列整齐,恰似一片密林,景色蔚为壮观。此类柱状石林多发育于玄武岩中,一般呈六棱或五棱柱状,而xx石林可发育于安山岩中,且呈四方形,这在地质学上较为罕见。就其价值而言,xx石林规模比南京六合县石柱规模更大,亦更宏伟壮丽,可与美国著名“魔鬼之塔”的柱状节理玄武岩体相媲美。

  站在由大片柱状节理石柱群组成的xx石林前面,人们似乎能从中探寻出发生在1·1亿年前的火山活动的场景。在遥远的中生代白垩纪时期,即墨地区火山活动强烈,以即墨城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破火山口,破火山口晚期形成了许多火山锥,火山喷发出的大量岩浆经冷却收缩形成了现在蔚为壮观的xx石林,这片高26米、宽150米的石柱群与英国的“巨人堤”、美国的“魔鬼塔”并称为世界“三大石柱群”。

  沉积构造

  在xx山体上随处可见的沉积构造也是远古时期地壳活动留下的印记。当时湖泊流水中携带的大量泥沙一层层沉积下来,形成现在的岩石,不同的层理交织在一起,看上去好像一幅幅浑然天成的山水画。早期形成的沉积岩与火山喷发的岩浆接触后,在高温高压的环境条件下发生变质,又形成了颜色丰富、妖娆多姿的

  接触变质岩。

  xx区域内的沉积岩层属中生代白垩纪莱阳群曲格庄组,为莱阳群的最上层部位。该组为河流相,山麓洪积相粗碎屑堆积,一般以中、粗粒砂岩、砂砾岩为主、兼有漫滩相或局部浅湖相的细碎屑沉积。区域沉积岩之沉积构造特征,属较典型的网状河流相沉积。大型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及斜层理随处可见。在山之北坡各采石场中沿坑壁可观察到极好的垂直剖面,如大型泄水构造、抱卷层理、大型交错层理等。另在xx东坡还可以同时见到向上变细和向上变粗两种沉积层序。测量岩层产状可以断定,xx地区当年有一古水流,方向为自北向南。各种沉积构造宛若一幅幅山水画,遍布于山林之间,给旅游、地质教学提供了一处理想场所。

  接触变质带

  由于岩浆的入侵及对围岩的烘烤诸因素,在接触带部位沉积岩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接触变质作用。在xx极顶东麓可见紫色、灰色粉砂岩及细砂岩发生角化,但尚未形成角岩,以及沉岩体边缘不规则分布的黑色角岩。在火山岩中也可见到砂砾岩捕虏体。长达几百米的接触变质岩,将火山岩与沉积岩截然分开,宛如一条“黑色长龙”,极其壮观,具有非常高的观赏及科研价值。

  其他

  xx是即墨西部平原地区的一座孤山,且范围较小,故形不成其独立的气候特征,它与城区及中西部地区的气候状况无大的差异。由于xx地区地势较高,水资源相对贫乏,其主要水源为天然降水。

  xx因受地貌、岩性之影响,土壤类型及分布也不尽相同,大体分为山体土壤和山周土壤两种类型。

  xx的山体植被由于地形及土壤状况,大致可分林木植被、灌木植被、草甸植被、作物植被四种类型。

  xx的的自然资源包括地质遗迹在内的矿产资源及植被资源、土地资源等。有的极其珍贵,闻名于全国乃至于全球有的非常丰富,蕴藏于整个xx区域中。

  xx山体间的林木主要有黑松、雪松、侧柏、水杉、刺槐、合欢、火炬、拓树及其它林木。就目前统计,它的综合面积可达3000余亩,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尽管这些各类林木尚在幼年时朋,但它不但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而且可起到防止水土流失和调节气候的重要作用。

  三、实习心得

  此次教学实习我们在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教学实习的安排,达到了实习的目地和要求。为我们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提供了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

  通过此次教学实习,我们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极大的锻炼了我们的实习操作能力。实习中有许多知识课本上是没有的,我们学到了更加明确可行的操作技术和应用理论。如何充分灵活利用自己课堂知识进行实际操作,锻炼自己的实习操作能力,这次教学实习给了我们一个充分锻炼的自己的机会。

  通过着此次教学实习,我们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极大的锻炼了我们的实习操作能力。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次野外实习我们不但欣赏了xx秀美的自然景色,调查了解马地质地貌的类型和地质变化,而且学习并掌握了野外地质地貌实习的一些调查研究方法,提高了我们的知识应用与实习能力。在野外实习的过程中,虽然非常的劳累,但看到如此的美丽的自然景色,实习后的成果心里还是非常愉悦。这次教学实习让我们受益匪浅。

  但同时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xx旅游开发一些不合理现象,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北部的大山,南部的、宝安山、团山,由于长期垦殖,过度放牧及人类经济活动综合影响,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干旱贫瘠,岩石裸露,原生植被破坏殆尽,只有赤松、栎类稀疏分布,河流及山沟两侧有零星枫杨、槐树等等。因此如何充分利用xx天然的资源优势,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大丰收是开发者应慎重考虑的。

  目前xx的旅游开发刚刚拉开了序幕,我们相信开发者会充分合理利用xx的天然自然资源和人类的智慧,让xx自然保护区焕发出新的乐章,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和谐发展,造福人类。

地质实习报告 篇4

  尊敬的XX领导: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我们对工程地质与土力学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了解,掌握了关于工程地质与土力学中的基本知识,但是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情况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为了更好点的认识地质现象,加深对其了解,我们08级土木工程专业在六月三号在刘传孝老师的带领下开始我们的地质实习。

  一、地质实习的目的

  1、学会对岩石的肉眼判别

  2、了解馒头山沉积岩的每一层的岩石组成及其颜色、厚度等

  3、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4、用地质罗盘测量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

  5、掌握褶皱的基本知识和判断背斜、向斜的能力

  6、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

  二、地质实习的过程

  我们的实习分为两天(六月三、四号),六月三号实习地点是长清张夏镇满寿山和灵岩寺,实习项目是满寿山的岩层构成和滑坡、断层现象,六月四号的实习地点是苏庄,实习项目是背斜构造和地质罗盘的实习,六月四号下午我们结束地质实习,返回学校。

  三、实习的内容

  1、认识满寿山的岩层

  馒头山,海拔408米,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当地老百姓习惯称此山为“馍馍山”、“满寿山”,或者高雅的称为“曼寿山“。20xx年,馒头山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第三地质名山,当年又被列入省级地质自然遗迹保护区。馒头组主要由紫红色、黄绿色等杂色页岩及泥质、白云质灰岩组成。底部不整合于泰山杂岩的肉红色片麻状花岗岩之上。下部灰岩中含磁石结核和条带,上部页岩中具微细水平层理,中部页岩含有三叶虫化石~中华莱德利基虫。厚度119米。

  在开始实习前,刘老师将此次实习分为三组-馒头组(十层)、毛庄组(六层)、徐庄组(五层)。

  一、馒头组

  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两米,岩层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灰色,风化程度非常的严重,裂隙发育大,我们在工程中应尽量避开

  第二层是由石灰岩组成,该层岩石深入山体,厚约四米,岩石呈灰绿色,此处的裂隙极有可能发育成溶洞,所以工程中应注意勘探。

  第三层是页岩,厚约八米,岩石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褐色

  第四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十三米,颜色显紫色

  第五层是由石灰岩组成,厚度约六米,颜色呈现土黄色,裂隙发育轻微,有利于工程实施,

  第六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四米,颜色呈现黄绿色。

  第七层是由石灰岩组成,厚度约两米,颜色呈现绿色,空隙发育,石灰岩表面覆盖物为填充在裂隙中的杂质。

  第八层为页岩,厚度约七米,颜色为紫红色风化程度比较大

  第九层为石灰岩,厚度约两米,颜色为灰白色,纵向裂隙发育比较大,但是横向裂隙发育小,前度较高。

  第十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五米,颜色呈鲜红色,由于该层位于山顶,所以此处岩石风化严重。

  二、毛庄组

  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四米,颜色为紫红色,页岩中含有云母

  第二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为十三米,颜色呈现紫红色

  第三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为四米,颜色为紫红色,由于该处地势高以及各种外力因素,使得该岩层水土流失严重,表面基本无植被覆盖

  第四层:灰色鲕状石灰岩,厚零点八米。

  第五层:灰色石灰岩,厚零点二米。

  第六层:灰色鲕状石灰岩,厚零点三米。

  二、徐庄组

  由于徐庄组地势陡峭,我们不能继续前行,所以未能近距离观察徐庄组的岩层组成。

  2、认识滑坡与断层

  下午我们到达灵岩寺附近,开始下午的实习,主要是认识滑坡,断层以及一块花岗岩。

  首先老师将我们带到实习地点,指着远处的山体让我们找出断层的上盘,下盘,断层线,断层面以及滑坡体,然后详细讲解了该处滑坡和短层,在山路的一边同学们边听边记,最后老师带我们去看了一块花岗頒岩,三号的实习结束,

  3、认识苏庄断层

  六月四号,我们开始了第二天实习,首先是一处断层,这处断层比昨天的更有价值与意义,因为该处断层断距小,我们能看的很清楚上盘,下盘等,而且该处断层低。加深了对断层的认识。

  4、地质罗盘的实习及背斜的判定

  地质罗盘仪是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观察点的所在位置,测出任何一个观察面的空间位置(如岩层层面、褶皱轴面、断层面、节理面……等构造面的空间位置),以及测定火成岩的各种构造要素,矿体的产状。

  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

  背斜是褶皱的一种,为岩层向上拱起的拱形褶皱,经风化,剥蚀后露出地面的底层,分别向两侧成对称出现,老地层在中间,新地层在两侧,另外褶皱也包括向斜,其为岩层向下弯曲的槽型褶皱,经风化、剥蚀后,露出地面的地层分别向两侧成对称出现,新地层在中间,老地层在两侧。自然界的背斜和向斜相互连接、相间排列,常是多个连续出现。正常情况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皱的两种基本形式。

  褶皱要素:褶皱要素是指褶皱的各个组成部分,主要有:核、翼、转折端、枢纽、轴迹、脊线和槽线、褶轴。

  结束断层的实习,我们继续登山,开始褶曲的认识与实习,首先,老师将我们带到一个牙口让我们判断一下该处是向斜还是背斜,同学都说是向斜,老师说过一会就知道答案了,咱们慢慢的揭露它,然后我们在刘老师的指导下对地质罗盘进行了实习,同学们分组测量,我所测得岩石产状如下:走向NE35,倾向NE360,倾角45。

  在结束了罗盘的实习,我们继续上行,在途中老师不时停下给我们讲解背斜与向斜的判定方法,我们从中知道背斜与向斜不能简单通过直观的感觉来判断,就像这个山他就是一个背斜构造,虽然在途中非常像向斜,当我们走到最后一个山头的时候,结果就出来了,这就是一个背斜构造,是由于地质运动的时候,两侧受力不均造成背斜的一翼陡峭,而另一翼缓,所直观看上去容易造成错误判断。

  在看完了,这个背斜构造后,我们的实习全部结束,下午返校。

  四、实习的结论

  1、我们在实习过程中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缩小了书本与实际的差距

  2、学会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测得岩层产状,

  3、掌握了背斜与向斜的基本判定

  4、对断层与滑坡等地质现象有了进一步认识,理论联系实际。

  5、了解了馒头山的岩层构造,对沉积岩有了更深的认识。

地质实习报告 篇5

  姓 名:

  学 校:

  专 业:

  班 级:

  一、实习目的

  通过在白龙煤矿综二队10#下-3121工作面的实习,使我对综掘工作面的工程施工、作业标准、安全管理和作业组织,有了一次全面的感性认识,加深了我们对所学课程知识的理解,使学习和实践相结合。

  二、实习时间

  20xx年6月26日至20xx年7月16日

  三、实习地点

  山西焦煤白龙煤矿有限责任公司

  四、实习单位和部门

  山西焦煤白龙煤矿有限责任公司综二队

  五、实习内容:

  一、矿井基本概况

  第一节 自然属性

  一、地里位置,企业性质,隶属关系,地形地貌,交通情况:

  地理位置:白龙矿平峒位于山西省霍州市白龙镇白龙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7′--111°42′,北纬36°36′--36°31′。企业性质为省属国有企业,隶属于山西焦煤集团霍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地形地貌:白龙井田地势西高东低向汾河河谷倾斜,汾河属黄河水系,自北向南流经井田东侧,井田内几条较大的沟谷也由西向东汇集汾河,井田地处低山丘陵地带。最高地形标高837米,最低地形标高540米。

  交通情况:白龙矿距汾河东岸的南同蒲铁路霍州站4公里,有铁路专用线与南同蒲铁路圣佛站接轨,与南同蒲铁路相平行的还有大(同)—运(城)公路和霍(州)—侯(马)一级公路,交通便利。

  二、井田地质情况,地层,含煤地层,构造:

  井田地质情况:白龙井田位于吕梁山和霍山两个隆起带之间,西南部出露煤系的基底——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石灰岩,东北依次零星出露中、上石炭统本溪组、太原组,下二迭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二迭统上石盒子组。太原组、山西组为主要含煤岩系,新生界上第三系及第四系不整合覆于上述各不同时期的地层之上。太原组主要含煤5层,至上而下有6#、9#、10#、10#下、11#煤。

  井田构造:井田南部地层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倾角平缓,一般在10°以下。北部地层走向为北北西至北北东,向东倾斜,地层倾角10°左右。中部F9、F24、F28断层之间局部地层倾角较大,在25°-28°左右。断层是井田内主要构造,包括井田边界断层在内共见落差大于5米的断层45条。地面观察和钻孔控制以及在矿井生产过程中发现的褶曲有5个,即贾垣背斜、牛腰向斜、后马岭背斜、燕南庄向斜、郑家庄背斜。白龙矿井柱状陷落十分发育,生产中已揭露柱状陷落532个。井田内无岩浆岩。

  三、主要可采煤层情况,煤层赋存条件、煤层层数、厚度,资源储量,煤质,煤种:

  主要可采煤层情况:平峒的主要含煤地层为上石炭统太原组。太原组主要可采煤层10#、11#煤层。6#、9#、10#下平均厚度在0.7米,局部可采煤层暂不可开采。主要可采煤层特征如下:

  10#煤层是个独立的单一煤层。煤层厚度为0.8-3.0米,平均厚度为1.84米,含夹石1-2层。10#煤煤岩类型以条带状镜煤、亮煤质和木质、丝炭质的亮煤为主。煤层风氧化比较严重,在风化带内,不仅煤质恶劣,厚度也显著变化。

  10#煤原煤含硫较高,范围也广,平均值为3.7%,属高硫煤。

  11#煤层厚度为1.58-3.19米,平均厚度为2.34米,含夹石1-3层,结构比较复杂。11#煤则为连续的条状全亮的镜煤质和半亮的丝炭木质暗煤质的亮煤。本区的变质程度属于II阶段。煤层风氧化比较严重,在风化带内,不仅煤质恶劣,厚度也显著变化。

  煤中硫、磷含量,各煤层差别较大。11#煤原煤硫分含量在0.36-1.46%,平均0.82%,有个别高达2.59-2.38%之间,属低硫煤到中硫煤。

  四、水文地质情况,开采技术条件:

  本井田含水层大体划分为5套,自上而下为:第四系砂砾岩层孔隙潜水中等含水层、第三系泥灰岩砂砾岩层裂隙承压中等含水层、二叠系砂岩层裂隙弱含水层、石炭系石灰岩裂隙溶隙承压极弱含水层、奥陶系石灰岩层裂隙溶洞承压强含水层。

  井田内主要含水层为山西组K8砂岩、太原组K2灰岩和奥陶系O2含水层,O2水的静水位标高区为+520m,矿井生产水平+525,在静水位以上,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

  根据矿井采掘布置及开采情况,结合矿井生产地质报告,平硐正常涌水量80m3/h,最大涌水量180m3/h。

  第二节 矿井建设情况

  一、设计时间及单位

  白龙煤矿是我国同罗马尼亚两国政府以补偿贸易形式合作开发霍西煤田的项目之一,是中罗合资的第一座大型矿井。1981年11月,由罗马尼亚彼德罗山设计院进行了初步设计,1983年5月国家计委、煤炭部在太原组织山西煤炭设计院等单位,对罗方提供的初初步设计进行了技术审查。

  二、立项、批准时间及单位,建设期及投产期,设计生产能力,原批准的核定生产能力

  1984年1月3日国家计委以计签字(1984)003号文批准白龙矿井的初步设计,设计能力120万吨/年[平硐60万吨/年、斜井60万吨/年(现已关闭)],服务年限44年。1985年6月15日由白龙建井工程处施工,正式开工建设。

  三、技术改造、改扩建矿井设计能力及有关立项、开竣工、投产验收情况

  1983年9月原霍县大沟、柏木沟两个地方煤矿接受后进行改扩建,1985年6月15日正式开工建设,矿井1988年12月23日投产。

  第三节 煤矿生产现状

  一、开拓方式和开采方法,水平、采区划分

  矿井采用平峒开拓,集中工业广场的生产方式。现井田沿倾斜方向划分为:+525一个生产水平,主要开采10#煤层。

  矿井目前3个井口,其中工业广场内布置平峒1个井口,平峒承担525水平的进风,二号风井为回风井,一号风井为进风井。具体如下:

  白 龙 矿 井 各 井 口

  井口名称标高(底板)

  (m)断面

  (m2)坡度长度

  (m)支护

  方式

  平峒561.3910.043‰1400砌碹

  二号风井6807.0713.5°605锚网喷

  一号风井766.757.06立井200混凝土碹 矿井不存在下山开采、剃头开采。

  采掘工艺

  采、掘、开采用“三·八”制作业,交叉班检修,全部实现正规循环,从达到均衡生产的目的,每班实行定人员、定任务、定岗位、定时间的工种岗位责任制,合理进行劳动组织。

  采煤工艺为综采:采煤→拉架→移溜

  开掘工艺:

  1、炮掘:准备工作→打眼→瓦检→装药→洒水→瓦检→放炮→瓦检→临时支护→洒水→装渣运输→永久支护

  2、综掘: 准备工作→破、装煤→临时支护→支护

  实现正规循环为目的的劳动组织中工作面最多人数,在各队采掘开作业规程中均进行了明确规定。

  二、机电主要系统

  白龙平硐井上、下变电所均采用双回路电源供电,地面有一座35KV变电站,一趟电源引自李雅庄矸石电厂35KV变电所;另一趟引自圣佛110KV变电站,35KV变电站安设两台主变压器,型号为SFZ-16000/35。从35KV变电站分别向平峒2#风井主风机、井下和地面变电所供电。35KV变电站降压至6KV供地面2#、3#、6#、平峒整流室变电所用电。平峒2趟供电线路由35KV变电站沿575水平运输大巷到一采区变电所,再从一采变电所103#、104#高开引出双回路,沿525轨道巷到三采区变电所供采掘开以及辅助系统用电。其中3#、6#变电所供电地面生产和生活用电。目前井下共有3个变电所,为平峒一采区1#变电所、三采区1#、2#变电所,电源引自地面35KV变电站6823、6824、6812、6819柜,担负平峒生产供电。

  平峒主通机设在地面2#风井,电源从35KV变电站沿山体架空线2×185 mm2铝芯钢绞线,长度2.8Km,到2#风井地面变电所专供平峒主通风机。

  二、通风系统:

  白龙煤矿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边界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1#风井和平硐为进行井,2#风井为回风井,风井安装两套同功率主扇,其型号为FBCDZ-8-№27,功率为电机功率2×450Kw,主扇叶片角度为142220,排风量5706m3/min,负压3600Pa,等积孔为1.82m2。井下所有分区都实现独立通风,可满足矿井生产供风需求。

  二、10﹟下-3121掘进工作面

  第一章 地质概况

  一、概况:

  10﹟下-312工作面位于平峒525皮带巷前进方向右翼,其东北部以+520m静止水位为界,北为10﹟下-314工作面采空区,西南部以525皮带巷保安柱为界,本工作面顺槽长750—820m,地面无任何建筑设施。地面标高:+755m—+835.4m;煤层底板标高+520m— +558m;盖山厚度:245m—292m。

  二﹑煤层情况:

  10﹟下-312工作面回采10﹟下煤,10﹟下煤层厚度2.2m~3.0m,均厚2.6m。煤层倾角4°~14°,顶板为灰色泥岩,厚1.5m,块状,易冒落。老顶为灰白色细砂岩,厚6~8m。煤层地板为灰色泥岩,厚2.5m。具体见顶底板岩性柱状图。(见附图1)

  三、煤质情况:

  本工作面10﹟下煤层为1/3JM,煤质光泽为半亮型.

  Mad(%):1.03 Ad(%):28.6 Vdaf(%):30.9

  Std(%):0.64 Qgrd(kcal/kg)7942

  四、地质构造情况

  从本工作面邻近揭露的地质构造情况,推测在本工作面正巷、副巷及切巷将遇落差为H=0.5~3m断层约10条,其走向为N15°~14°E,倾向NW.在10﹟下-3121巷口前195m和320m处将分别遇No82、No89无炭柱,以上无炭柱内充填有砂岩及泥岩碎屑,胶结松散。当掘进以上各构造位置工作面煤层及顶板破碎,给顶板生产造成困难。

  五﹑水文地质情况:

  本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简单,主要水源为煤层上部砂岩裂隙水,局部低洼处有淋水,预计涌水量为Q正=10m3/h,最大涌水量50m3/h。

  六、影响掘进的其他地质情况:

  10﹟下-3121工作面瓦斯相对涌出量一般为1.75m3/t,绝对涌出量为2.35m3/min,属低瓦斯;煤尘具有爆炸性,爆炸性指数为32.78,属Ⅱ类自燃。

  本工作面掘进过程中严格执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探水放时,要严格贯彻执行《10#下-3121探水放设计安全技术措施》。

  第二章 工程概况

  第一节 巷道用途及工程量

  一、 巷道用途及工程量:

  巷道名称巷道用途工程量

  10﹟下-3121联巷用于10﹟下-3121工作面进料、行人60m

  10﹟下-3121巷回采工作面正巷,用于运煤﹑进风750-820m

  10﹟下-312切巷回采工作面开切眼55-120m 第二节 巷道平面布置图(见附图2)

  第三节 工程施工安排

  1、先自525皮带巷10-3111巷口正对面施工10﹟下-3121联巷,开口平走10m后,以坡度13°2′52″下山追煤,见煤后,沿煤层顶板向前施工10m。工程量为60m。

  2、先施工10﹟下-3121联巷,待10﹟下-3121联巷下山追到煤,沿煤层顶板施工10m后右拐以(巷道内帮)方位角224°18′29″施工10﹟下-3121巷,右拐平走5m,再以坡度10°47′53″上山施工20m后,再平走15m与525皮带巷贯通。贯通后,将原10-3111联巷密闭后,再以方位角44°18′29″施工10﹟下-3121巷。工程量为750—820m。

  3、10﹟下-312切巷沿10﹟下煤顶板施工,工程量为55-120m。

  第四节 矿压观测

  10#下-3121掘进工作面锚杆巷道每50m建立一个监测站,在顶板上安装一组顶板离层检测仪和液压枕,对顶板进行监测。要求验收员每班汇报监测数据,并填写上验收表,每天汇总报生产科监测组分析顶板情况。每施工50m打眼分析直接顶顶板岩性。

  第三章 巷道断面及支护形式

  第一节 巷道断面

  一、巷道特征表

  巷道名称支护形式断面

  形式掘进

  断面净断面备注

  10﹟下-3121联巷金属梯形棚支护梯形10.89m29m2顶板完整时,采用锚网、锚索支护;顶板破碎及过构造时,采用全断面铺网架支金属梯形棚支护

  10﹟下-3121巷锚网梁、锚索联合支护矩形10m29.10m2

  10﹟下-312切巷W钢带、桁架、锚索、锚杆、锚网梁联合支护 矩形10m29.10m2 二、 巷道断面特征说明书:

  巷道名称矩形断面(m)

  宽高

  毛净毛净

  10﹟下-3121联巷上宽3.42上宽3.02.82.6

  下宽4.35下宽3.92

  10﹟下-3121巷3.73.52.72.6

  10﹟下-312切巷3.73.52.72.6 三、 工作面巷道断面图:见(附图3-1,附图3-2,附图3-3, 附图3-4)。

  第二节 临时支护

  一、临时支护形式:

  10﹟下-3121掘进工作面综掘锚杆、架棚巷道临时支护采用两根π梁前探临时支护或两根钢管前探临时支护,或采用ZLJ-10/21机载临时支护。

  10﹟下-3121掘进工作面炮掘锚杆、架棚巷道临时支护采用两根π梁前探临时支护或两根钢管前探临时支护。

  二、材料规格及数量(炮掘)

  1、前探梁专用π梁:宽×高×长=105mm×90mm×3600mm

  前探专用钢管:3寸钢管套2.5寸钢管,长度6000mm。

  2、前探梁专用吊盒

  锚杆巷道采用四寸法兰盘螺丝固定而成,共需法兰盘四个。

  架棚巷道用两个框架用螺柱联接为一个双盒,共需双盒四个。

  3、前探梁专用板梁

  前探梁专用板梁采用规格为:长×厚×宽=2200mm×50mm×200mm,各需12块。

  4、构木、木楔若干。

  三、前探梁支护操作:

  1、锚杆支护时,在紧靠工作面迎头第一排和第四排(锚杆排距为0.8m)的锚杆上,用前探吊环固定两钢管,两钢管间距1.7m随着工作面向前掘进并将前探梁端头顶在煤〈岩〉壁上,并用专用板梁、构木构紧背实。

  2、架棚支护时,在紧靠工作面迎头第一架和第三架(架棚排距为1.0m)的棚梁上,采用前探梁专用吊盒把前探π梁固定好,两π梁间距1.7m,随着工作面向前掘进,将前探π梁及时移至工作面煤〈岩〉壁上,并用专用板梁构紧背实。

  3、巷道开口采用短掘短支,开口6米后采用前探临时支护,上、下山巷道不能采用临时支护时,必须采用短掘短支。

  4、在掘进过程中每完成一个循环后,采用永久支护前,必须立即将前探梁前移。严禁在空顶下作业。操作如下:

  ①备齐所需质量合格的支护材料,摆放到位。

  ②前移前探π梁或钢管时,先进行敲帮问顶,处理活矸危岩。

  ③把棚梁或联好的金属网、桁架(在金属网下面)放到前探π梁或钢管上,并摆放在支护规定的排距位置。

  ④人工前移前探π梁或钢管,顶到迎头煤壁上,并对金属网、桁架或棚梁进行修正。

  ⑤把金属网固定、拉紧后,用专用板梁、构木构紧背实。

  ⑥在前探梁临时支护有效的情况下进行永久支护。

  四、工作面最大、最小控顶距

  1、综掘最大、最小控顶距

  锚杆支护时,工作面最大控顶距为1.2m,最小控顶距为0.4m;

  架棚支护时,工作面最大控顶距为1.2m,最小控顶距为0.2m。

  2、炮掘最大、最小控顶距

  锚杆支护时,工作面最大控顶距为1.2m,最小控顶距为0.4m;

  架棚支护时,工作面最大控顶距为1.2m, 最小控顶距为0.2m。

  第三节 永久支护

  一、永久支护形式:

  10﹟下-3121掘进工作面永久支护形式为锚网梁锚索联合支护,如顶板破碎、有淋水或过构造时,采用全断面铺网架支金属梯形棚支护。

  二、锚网梁锚索联合支护:

  10﹟下-3121联巷、10﹟下-3121巷、10﹟下-312切巷锚网梁、锚索联合支护技术参数见附表

  三、金属棚支护:

  当10﹟下-3121掘进工作面顶板破碎﹑有淋水及过构造时,锚网梁、锚索联合支护不能满足支护要求,方可采用全断面铺网架支金属梯形棚支护。

  1、10﹟下-3121巷采用3.22m×3.0m金属梯形棚支护,其棚距1.0m,柱窝深200mm,采用1.2m木背板梁花背,盘帮构顶。

  2、金属棚采用11#矿用“工”字钢加工制作,棚子的接口、挡板、垫片均要符合设计要求。

  3、采用金属棚支护时,每架撑木为六根,两个梁头各一根,棚腿距上口1m、2m处各一根。

  第四章 掘进方式

  第一节 中腰线标定

  1、开口掘进时,地测科按工作面设计图及时标定中腰线,并有醒目标记,队组严格按线施工。

  2、巷道拐弯时,地测科提前20m(炮掘)或50m(机掘)下达通知书。

  3、地测科给定中腰线时,要在顶板上打眼,将木塞打入眼中背牢,将线钉在木塞上。

  4、过构造(1米以上断层及陷落柱)时,应标定腰线。

  5、激光仪使用过程中,由验收员每班进行核实,确保中线正确使用。如发现激光仪中线偏离,及时通知地测科进行调校。

  第二节 施工方法

  一、施工方法:

  10#下-3121工作面开口及过构造时,采用钻爆法,采用炮掘的方式进行掘进,开口内前10m采用开小炮配合人工扩刷的方式进行掘进。具备上综掘条件时,采用综掘机掘进。全部采用掘支一次成巷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

  二、工艺流程:

  (一)综掘工艺:

  综掘工艺流程图:

  交接班检查(延长皮带、质量检查)→机组进刀割煤装煤→退机停机→敲帮问顶→支设临时支护→永久支护→开机清理浮煤→机组进刀割煤进入下一循环

  (二)炮掘工艺:

  炮掘工艺流程图:

  准备工作→ 打眼→ 瓦检→ 装药→ 洒水→ 瓦检

  ↑ ↓

  永久支护←装渣运输←洒水←临时支护←瓦检←放炮

  三、综掘正规作业循环图表

  四、炮掘正规作业循环图表

  五、施工机具

  1、煤巷掘进时,采用MZ—1.5G型湿式煤电钻打眼,使用2台,备用1台, FD-10风动锚头,使用2台,备用1台,1.5m麻花钻杆配用∮43mm两翼钻头。

  2、岩巷掘进时,采用风钻打眼,六棱钻杆配一字钎头。

  3﹑顶部安装锚杆时,采用MQT—85型风动打眼机,钻杆使用配套的锚杆专用钻杆,钻头为∮28mm两翼岩石钻头。

  4、机掘采用EBJ-120TP型综掘机施工。

  六、装运设备的选择

  ①综掘时:

  EBJ-120TP综掘机 ;SPJ﹣1000皮带运输机

  ②炮掘时:

  P-60B耙煤机 ;SGW﹣40T刮板运输机;SPJ﹣800皮带运输机

  第四节 作业方式及施工操作技术要求

  作业方式:

  采用“四班”制。综掘每个班循环三次,循环进度0.8m,原班循环进度7.2m,正规循环率80%。炮掘每班循环两次,循环进度1.6m,原班循环进度4.8m,正规循环率80%。

  第五章 运输方式及管理

  第一节 运输方式及运输线路

  一、运输方式和设备型号

  10﹟下-3121掘进工作面综掘时采用BEJ-120TP综掘机(开口时,采用P-60B耙煤机)装渣,经SPJ-1000皮带作业线转采区皮带。

  10﹟下-3121掘进工作面炮掘时采用P-60B耙煤机装渣经SPJ-800皮带作业线(开口时,联巷贯通前采用SGW-40T刮板输送机)转采区皮带。

  二、运输系统:

  1、10﹟下-3121巷材料及设备和行人的运输路线:

  地面→575大巷→一采区上部车场绕道→525轨道巷→10﹟下-3142巷→10﹟下-3121联巷→10﹟下-3121巷→工作面(10﹟下-3121联巷贯通后)。

  地面→575大巷 →一采区上部车场绕道→525轨道巷→10﹟下-3142巷→工作面。

  2、10﹟下-3121联巷材料及设备的运输路线:

  地面→575大巷→一采区上部车场绕道→525轨道巷→10﹟下-3142巷 →10﹟下-3121联巷工作面。

  3、10﹟下-312切巷材料及设备的运输路线:

  地面→575大巷→一采区上部车场绕道→525轨道巷→10﹟下-3142巷 →10﹟下-3121联巷→10﹟下-3121巷→10﹟下-312切巷工作面。

  4、10﹟下-3121巷运煤路线:

  工作面→10﹟下-3121皮带→525皮带→一采区煤库→ 575装煤绕道 →575大巷→地面

  5、10﹟下-312联巷运煤路线:

  工作面→10﹟下-3121皮带→525皮带→一采区煤库→ 575装煤绕道 →575大巷→地面

  6、10﹟下-312切巷运煤路线:

  工作面→10﹟下-3121皮带→525皮带→一采区煤库→575装煤绕道 →575大巷→地面(10﹟下-3121联巷贯通后)

  工作面→10﹟下-3121联巷→10-3111巷→10-3111巷溜煤眼→一采区煤库→ 575装煤绕道→575大巷→地面

  三、 运输系统图:见(附图7、附图8)

  第六章 通风管理

  第一节 通风计算

  一、通风方式

  10﹟下-3121掘进工作面通风采用压入式通风。

  二、配风量计算

  (1)按照瓦斯(或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

  =100×0.15×1.5

  =22.5m3/min

  式中:Q掘——单个掘进工作面需要风量,m3/min;

  q掘——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或二氧化碳)的最大绝对涌出量。瓦斯最大绝对涌出量取0.15m3/min;

  K掘通——瓦斯涌出不均衡通风系数,参考值可取1.5-2,取1.5。

  (2)按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人数计算需要风量:

  每人供风≮4m3/min

  Q掘>4N

  >4×17

  >68m3/min

  式中:N——掘进工作面最多人数,取17人。

  (3)按风速要求对工作面风量进行计算:

  煤巷掘进最低风量 Q煤掘>15S掘m3/min

  式中:S掘——掘进工作面为煤巷,实际断面(10﹟下-3121巷、10﹟下-312切巷为9.10m2,10﹟下-312联巷为10.89m2,当计算最低风速时取10.89m2,当计算最高风速时取9.10m2。

  最低风速

  Q煤掘>15×10.89

  >163.35m3/min

  最高风速

  Q煤掘﹤240×9.10

  ﹤2184m3/min

  根据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不低于163.35m3/min,选用2×15kw高效对旋局部通风机,其额定吸风量为280m3/min,符合实际供风需求。

  (4)局扇安装地点配风量计算:

  Q扇= Q吸+15S=280+15×9.10=416.5m3/min

  式中: Q吸——局扇实际吸风量,10﹟下-3121掘进工作面使用2×15kw风机可满足掘进风量需求,取280m3/min;

  15——安设局部通风机的巷道中的风量,除了满足局部通风机的吸风量而外,还应保证局部通风机吸入口至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之间的风速岩巷不小于0.15m/s、煤巷和半煤巷不小于0.25m/s;巷道为煤巷,风速取0.25 m/s。

  S——局扇吸入口至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之间的巷道断面,取9.10m2。

  三、局部通风系统:

  1、10﹟下-3121通风系统

  新鲜风流:

  575大巷→主副暗斜井→525皮带巷

  地面 10﹟下-3121局扇 1#进风井

  →工作面

  污风风流:工作面→10﹟下-3121巷→10﹟下-3121联巷→10﹟下-3142巷→525轨道巷→三采区回风巷→2#风井

  2、10﹟下-312联巷通风系统

  新鲜风流:地面→575大巷→主副暗斜井→525皮带巷→10-3111溜煤眼→10-3111局扇→10﹟下-3121联巷工作面

  污风风流:工作面→10﹟下-3121联巷→10﹟下-3142巷→525轨道巷→三采区回风巷→2#风井

  3、10﹟下-312切巷通风系统

  新鲜风流:地面→575大巷→主副暗斜井→525皮带巷→10﹟下-3121局扇→10﹟下-312切巷工作面

  污风风流:工作面→10﹟下-3121巷→10﹟下-3121联巷→10﹟下-3142巷 →525轨道巷→三采区回风巷→2#风井

  通风系统图:见附图9

  第七章 机电管理

  第一节 设备配备表

  设备配备表:

  名称型号台数功率(KW)

  局扇FBD-2-No522×15

  皮带运输机SPJ-80012×40

  皮带运输机SPJ-100012×90

  耙煤机P-60B130

  综掘机EBJ-120TP1203

  刮板运输机SGW﹣40T140

  煤电钻MZ-1.544×1.5

  除尘风机CZFJ-7.517.5

  第二节 供电系统

  一、变压器的选择

  1、综掘机变压器的选择

  式中:Sb:变压器的计算容量,KVA

  Pe:综掘机额定功率,203+203KW

  cosφ:综掘机额定功率因数,0.7

  ∴综掘机变压器选用KSBGZY-500/6/1140移变,能够满足要求。

  2、皮带机、刮板机、煤电钻、水泵、变压器选择

  式中:

  cosφ取0.7

  ∴皮带机、水泵、刮板机、煤电钻变压器选用KSBGZY-400/6/660V移变能满足要求。

  3、局扇变压器的选择

  式中:Sb:变压器的计算容量,KVA

  Pe:局扇额定功率,15×2KW

  cosφ:局扇额定功率因数取0.7

  ∴局扇变压器选用KSBGZY-200/6/660移变,能够满足要求。

  4、电缆的选择

  已知:各种矿缆长时允许负荷电流

  ①综掘机电源线,选用3×70+1×10mm2电缆供电。

  ②从三采一号配电点到10下-3121皮带机头馈电采用3×70+1×25mm2电缆。

  ③水泵电缆选用3×50+1×10mm2。

  ④局扇电缆选用3×16+1×6mm2。

  一、 供电系统图(见附图)

  第八章 劳动组织

  第一节 综掘劳动组织

  一、 劳动组织图表:

  序号工种10﹟下-3121联巷、10﹟下-3121巷、10﹟下-312切巷

  小班人员圆班人员

  1副队长02

  2安全员13

  3带班长16

  4打眼支护工313

  5材料员02

  6皮带司机26

  7综掘机司机26

  8大班机电维护工05

  9机电维护工15

  10防尘工01

  11下料工04

  合计 1053 全队所需人员=圆班人数÷出勤率+队干=53÷85%+4=67(人)

  二、循环图表:

  1、循环进度及班循环次数

  巷道名称作业方式循环进尺班循环个数小班进尺圆班进尺月单进〈m〉备注

  10﹟下-3121巷四班制

  0.8m

  32.4m

  7.2m

  172.8m

  正规循环率80%

  10﹟下-3121联巷

  10﹟下-3121切巷 2、正规循环作业图表

  第二节 炮掘劳动组织

  一、 劳动组织图表:

  序号工种10﹟下-3121联巷、10﹟下-3121巷、10﹟下-312切巷

  小班人员圆班人员

  1副队长02

  2安全员13

  3材料员02

  4带班长26

  5打眼支护工312

  6耙煤机司机13

  7皮带司机26

  8溜子司机26

  9大班机电维护工05

  10机电维护工13

  11防尘工01

  合计 1249 全队所需人员=圆班人数÷出勤率+队干=49÷85%+4=62(人)

  二、循环图表

  循环进度及班循环次数

  巷道名称作业方式循环进尺班循环个数小班进尺圆班进尺月单进〈m〉备注

  10﹟下-3121联巷

  四班制

  0.8m

  2

  1.6m

  4.8m

  115.2m

  正规循环率

  为80%

  10﹟下-3121巷

  10﹟下-312切巷

  第九章 避灾路线

  当井下顶板、瓦斯、煤尘、水、火灾害事故发生后,事故地点附近的人员应尽量了解或判断事故性质、地点和灾害程度,并迅速地利用最近处的电话或其他方式向矿调度室汇报,并迅速向事故可能波及的区域发出警报,使其他工作人员尽快知道灾情。在汇报灾情时,要将看到的异常情况如实汇报,不能凭主关想象判断事故性质,以免给领导造成错觉,影响救灾。

  1、避灾原则:

  安全员、带班长沉着、冷静,组织职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灾情发展,并向调度室、安全值班室及时汇报。情况危急时,组织职工以最快的速度撤向进风巷,逆风流撤向地面。以最快的速度,最近的路线撤向地面。

  2、发生水灾时的避灾路线:

  10﹟下-3121工作面→10﹟下-3121联巷→10﹟下-3142巷→ 525轨道巷→575大巷→ 地面

  10﹟下-312联巷工作面→10﹟下-3121联巷→10﹟下-3142巷→ 525轨道巷→575大巷→ 地面

  10﹟下-312切工作面→10﹟下-3121巷→10﹟下-3142巷→ 525轨道巷→575大巷→ 地面

  3、避灾路线附图

  三、实习总结

  通过这次现场实习,使我更加了解了矿井采矿作业流程,特别是掘进作业的工艺流程、施工组织、通风供电避灾要求和劳动组织等实际工作,能够让我深刻领会理论知识在实际生产工作中的应用,为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应用和实践书本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地质实习报告 篇6

  一、引言

  1、实习时间:20xx年5月30日 星期天

  2、实习地点:北京市昌平区虎峪村的虎峪风景区

  3、组成人员:老师带领下的资源勘查工程(固体矿产)的0、1班同学及2、3班部分同学七十人左右。

  4、实习目的:通过本学期对专业基础知识

  的学习,我们已经建立了系统的关于地球科学知识的理论认识。此次虎峪的实习是我们的第一次野外实习,通过本次的实习,我们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在巩固完善课堂上所讲地球科学知识的同时,也使我们初步掌握了野外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技能。另外,我们对野外基本的地质构造褶皱和断裂有更深刻的认识。更进一步地分析三大类岩石,地质地貌,形成环境等。初步接触罗盘,了解罗盘的使用方法及使用目的。秉承地大优良传统:艰苦朴素,求真务实。培养我们热爱地质工作。为以后的北戴河实习和周口店实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以后更好地从事地质事业而服务。

  5、地理位置: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虎峪村

  6、虎峪概况:虎峪地带处于华北平原与燕山山脉的交接处。风景区内山峦起伏交错,山谷曲折幽深,最高峰磨盘山海拔1060米。

  虎峪自然风景区是京郊最具野趣的景区,其中黑龙潭 白龙潭 羊尾巴湖 百仙神洞 良心池 天桥石洞 通天池 等36处极具特色的自然景点让您流连忘返,虎峪金辉更是古燕京八景之一。虎峪景区是集旅游、娱乐、康体、商务、度假于一体的国家A级景区。

  7、实习路线: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从学校到虎峪旅游景点,然后进行我们的野外实习。第一个观测点距离大门50米处,北纬40°16′16.2″ 东经116°8′39.1″;第二个观测点北纬40°16′17.8″ 东经116°8′40.5″;第三个观测点北纬 东经 ;第四个观测点北纬40°16′19.5″ 东经116°8′42.8″;第五个观测点北纬 东经 ;第六个观测点北纬40°16′23.4″ 东经116°8′42.7″;第七个观测点北纬40°16′25.8″ 东经116°8′44.0″;第八个观测点北纬40°16′36.1″ 东经116°8′44.5″;第九个观测点北纬40°16′37.6″ 东经116°8′44.4″。

  二、地层及沉积岩

  地层是一定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层状岩石。其中,沉积岩地层往往是在一定的地表沉积环境(如浅海、滨海、湖泊、河流等)中形成的。

  虎峪风景区主要可见层状岩石,所以主要是沉积岩。比如观测点一可见的长城系高余庄组的碳酸盐岩及白云(一般情况下白云岩有刀砍纹,碳酸盐岩没有。)在第六个观测点可看到沉积岩的上部,有泥裂,现在已经被石英脉所填充。 实习过程中老师所

  讲的还有常沟组,主要是石英砂岩;串岭沟组,薄层石英砂岩、泥岩;团山子组,碳酸盐岩岩层;大红峪组,厚层石英砂岩;雾迷山组,白云岩。

  三、岩浆作用及岩浆岩

  岩浆形成以后,沿着构造软弱带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喷溢出地表,在上升、运移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岩浆的成分又不断发生变化,最后冷凝为岩石,这一复杂的作用称为岩浆作用,形成的岩石称为岩浆岩。实习过程中可在老虎洞附近看到辉绿玢岩岩墙,属于浅层侵入岩。

  四、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变质作用是指在地下特定的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使原有岩石基本上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物质成分与结构、构造变化而形成新岩石的地质作用。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变质岩可分为:接触变质岩、区域变质岩、动力变质岩。上图中可以看到被岩浆烘烤过的接触变质岩,第三个图中有混合岩化作用,有石英脉体穿插。

  五、地质构造

  岩石变形是构造运动的重要表现和结果,沉积岩形成时基本上是水平产出的,而且在一定范围是连续的;岩浆岩具有原生的整体性,但是经过构造运动,岩石可由水平变为倾斜或弯曲,连续岩层被断开活搓动,完整的岩体被破碎等。根据演示变形的特征可以分析构造运动的性质、强度及时代等。岩石变形的产物称为地质构造。最常见的地质构造为褶皱和断裂。古构造运动是第三纪以前发生的构造运动, 新构造运动是第三纪以后发生的构造运动。

地质实习报告 篇7

  实习地点: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广州番禺莲花山

  实习内容:

  1、观看影像资料—不良地质现象

  2、地质图阅读,工程勘察讲座,阅读收集整理资料

  3、野外实习:莲花山矿岩、构造及地貌参观

  4、编写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报告 篇8

  一、前言

  通过这六天的实习,加深了我对工程地质这门课的认识,让我从书本中走了出来,亲眼见到了真实的地质现象,了解了断层、背斜和滑坡等重要的地质现象,亲自观察了和体验了各种岩石的分布和形态,让我从本质上对三大岩石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实习让我们在自然中更好的理解了原来抽象的概念,使知识具体化,印象更深刻。实习丰富了我们的学习生活,为我们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实习的过程激发了我在将来学习的热情。所以,实习对我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我们对这次实习也做了缜密的部署:

  1.时间:20xx年5月4日—20xx年5月9日

  2.地点:河北省秦皇岛市柳江盆地国家地质公园

  3.路线:

  1).秦皇岛市石门寨镇

  2).秦皇岛市祖山东门

  3).秦皇岛市北戴河区鸽子窝公园海滩

  4.目的:

  1).使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和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在野外识别各种地质现象的能力同时增加感性认识,扩大视野,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鉴别和观察常见的岩石,矿物特征及工程性质。

  3).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年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以及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和冲刷成河谷的过程。

  4).学习运用罗盘仪器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二、实习地区概况

  1.柳江盆地地质概况

  柳江盆地为我们在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的主要区域。它位于秦皇岛市区北侧,其中心距秦皇岛市28Km,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管辖。

  区内有纵贯南北的公路及地方窄铁路与秦皇岛市区相通,交通极为方便。 该盆地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其北、东、西三面为陡峻的高山所包围。贯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自西北流向东南,出盆地后在山海关的南侧入渤海。盆地内丘陵一般海拔200—300m,最高的山为老君顶,海拔493.7m。 本区年降水量为400—1000mm,其中70%集中于7、8月份,所以山洪也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

  2祖山国家地质公园概况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地质公园和国家级稀有植物及濒危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西北部。京沈高速秦皇岛西出口沿秦青公路北行12公里即到,距秦皇岛市区23公里。属原始森林峡谷型自然风景区。因燕山以东、渤海以北诸峰均以它的分支延绵而成,故名“祖山”。1996年开发至今,形成五大景区,100余处自然景点,是淮河以北少有的南派山水。

  祖山原始森林峡谷总面积118平方公里,主峰(天女峰)海拔1428米,区内千米以上高峰20多座,植被覆盖率96%以上。象形奇石、云海、日出、古洞、原始丛林、溪流、飞瀑、奇花、高山天然草原、树挂构成景区十大景观。祖山原始森林峡谷是侏罗纪至白垩纪末地壳运动而成。在长期风化剥蚀和流水冲击下,形成了多处绝壁幽谷和造型地貌。

  祖山,山势跌宕,峰峦陡峻,因渤海以北、燕山以东诸峰都是由她的分支盘拨而成,故以“群山之祖”名之。她立峭岩作脊梁,以瀑流注血脉,搽娇花饰容颜,披葱茏为秀发。景区内山势陡峻,溪水跌宕,可谓立峭岩作脊梁、注瀑布为血脉、披茂林作秀发,裁白云作霓裳,集雄奇妩媚于一体。峰奇水异,洞幽石美,林丰草茂,历史渊源,是观光旅游、避暑度假、科普考察的绝好场所。

  3.鸽子窝公园海滩概况

  鸽子窝公园又称鹰角公园。由于地层断裂所形成的临海悬崖上,有一巨石形似雄鹰屹立,故名鹰角石。该石高20余米,过去常有成群的鸽子或朝暮相聚或窝于石缝之中,因此得名鸽子窝。鸽子窝公园是观赏海上日出的最佳之处,每逢夏日清晨,这里云集数万名游客观赏“红日浴海”的奇景。

  三、实习内容

  1.柳江盆地保护区石门寨西门180米处

  该处岩石以沉积岩居多,由地质构造形成。亦有石灰岩,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经长期风化作用,裸露在外表的部分呈深灰色,岩层 为中厚型,中间夹有薄的灰岩。灰岩呈竹叶状,较破碎,属碎屑结构,这些碎屑物质经胶结后形成灰岩。此处岩石约5亿年前形成,属下奥陶世纪,粘土矿物发黄,岩石经强烈的构造运动,由水平变为倾斜,产生背斜现象,并有正断层出现。用地质罗盘测该处岩石的产状,走向为北偏东10°,倾向为北偏东100°,倾角为30°。

  由此处向西约200米处岩石出露于地表,经验证为砂岩,其结构为碎屑结构,此处不整合现象明显,由砂岩和灰岩组成,属沉积接触,砂岩约2亿年前形成,灰岩约5亿年前形成,由于形成年代不同,说明为不整合。此现象说明秦皇岛地区至今至少经历了2次地壳运动,因为3亿年间隔形成的不整合面应在海平面下形成,至少经历2个循环,而该处岩石现在又出露在地表。在不整合面上有矿物,是地质学家发现地下矿物的依据。不整合面处强度差,不适合在此面上施工。

  2).砂锅店东北200米处

  该处为石灰窑产石场,观察此处岩石,岩溶现象明显,有溶沟、石芽、天生桥等。其原因是地壳运动抬升到潜水地表以下,潜水地表共同作用形成的岩溶现象,因岩石中有裂缝,有空间且水有径流通道。岩溶现象是因为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岩石经长期化学反应,使岩石具有可溶性。该处向西北走约100米处,发现大面积的岩石间侵入接触现象,石灰岩中夹有岩浆岩,说明此处经历过火山喷发。该处亦发现有岩墙,较长,宽约3-4米,其走向为南北方向320°,由花岗岩、长石、石英、云母组成。靠近地表的岩石经长期风化,产物为第四纪土,岩石中还发现有岩洞。此处向东南方向约200米处,有大量石灰岩形成的岩层,呈单斜,基本走向为南偏北。在砂锅店东等地,发现石英斑岩,它是花岗斑岩的又一种变种,具隐基斑状结构,石英斑晶特多,普遍具有熔蚀现象。此处也有闪长玢岩,呈岩墙状产出,具隐基斑状结构,斑晶主要是斜长石,有时含角闪石较多,有的基质中含少量石英,有的可见球粒结构和流线结构等。

  2. 秦皇岛市祖山东门

  祖山为早白垩纪形成,为响山岩基的一部分,此处沉积岩中有破碎带,火山爆发时岩浆从中冒出,冷凝成岩浆岩。祖山占地217平方公里,平面形段呈椭圆形,长轴长25公里,短轴长15公里,南北方向,岩石中以花岗岩居多,占65%左右,为中粗粒,成分主要是成肉红色的正长石,又称甲长石。石英其次,占20%-25%左右,透明发亮。此外,还有云母、斜长石。斜长石呈灰白色,由于长石含量不同,云母颜色也不尽相同,云母占整个岩石的5%-10%。较黑的岩石中,云母含量不超过5%。在此处观察,长石颗粒大小在1厘米左右,晶体颗粒,为结晶结构。山体构造为原生结理构造,山体中有裂缝,都为竖直方向,有原生孔洞,又称之为晶洞构造,而形状不规则的孔隙是水晶的成长地。此处地貌陡峭,险峻,构造为原生结理,由于长期的风化作用及地表水的侵蚀作用,岩石部分竖直掉落,形成深谷奇峰。此处岩石倾角较大,岩体破碎。山体中有河流,称为石河,发源于祖山响山山脉,山上有明长城,由元朝徐达修建,1967年,戚继光重修,基本走向为南北方向,直达青龙。祖山最高峰为响山,海拔为1421米。

地质实习报告 篇9

  地质地貌学综合实习报告,普通地质实验室实习

  实习一、矿物(一)

  认识矿物的形态及主要物理性质,学习肉眼识别矿物物理性质的方法。

  实习二、矿物(二)

  观察认识常见矿物的特征,初步掌握矿物的鉴定描述方法。

  实习三、风化作用

  在校园后山观察、认识风化作用产生的地质现象,观察风化壳剖面特征并画素描图;初步掌握野外观察分析地质现象及地质素描的方法。

  实习四、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

  通过教师提供的图片、录像,观察认识地面流水的种类及产生的地质现象;初步掌握冲沟、河谷的特征及河床、河漫滩的沉积物特征;观察分析河流阶地的形成和类型。

  实习五、常见的沉积岩

  观察认识常见沉积岩的矿物成分、颜色、结构和构造,初步掌握岩石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沉积岩。

  实习六、地质构造与阅读地质图

  1.通过构造模块认识褶皱、断层的类型,以及在平面上、剖面上的表现特征;

  2.通过阅读一幅地质图,掌握地质图读图步骤与方法。

  实习七、常见的岩浆岩

  观察认识常见岩浆岩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初步掌握岩浆岩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岩浆岩。

  实习八、常见的变质岩

  观察认识常见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等鉴别特征,初步掌握变质岩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变质岩。

  实习九、参观认识古生物(化石)

  通过参观地质陈列室,初步认识地壳历史中各代主要古生物(化石),理解生物演化规律及在地质学中的研究价值。

  普通地质野外认识实习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学生在完成普通地质室内教学之后,将进行为期三周的野外认识实习。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地质综合思维能力以及实际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初步的野外地质调查能力。

  (一)实习任务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常见的地质现象,分析其相关的地质作用和形成机制,这是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

  2.认识实习区内常见的矿物、岩石、古生物、地层、构造及矿产,分析它们形成的作用。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掌握地质罗盘和手持GPS的使用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初步掌握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记录方法;编写地质实习报告。

  (二)实习内容及要求

  实习的主要内容(重点)是观察和分析内、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在实习中必须学习并初步掌握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难点是有关地质作用与地质现象的因果分析。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

  1.观察认识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

  (1)xx市湖边石灰山地质观察路线 一天

  通过石炭系地层剖面的参观,初步了解实习区内的主要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地层单位名称、地层厚度、主要岩性特征及构造变动。初步掌握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的类型,沉积岩野外识别描述方法,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同时能初步辨认几种常见的古生物化石。学习绘制信手剖面图。

  通过参观煤矿、石灰岩矿,了解外生矿床的一般特征及沼泽的生物沉积与成矿作用。

  普通地质实验室实习

  实习一、矿物(一)

  认识矿物的形态及主要物理性质,学习肉眼识别矿物物理性质的方法。

  实习二、矿物(二)

  观察认识常见矿物的特征,初步掌握矿物的鉴定描述方法。

  实习三、风化作用

  在校园后山观察、认识风化作用产生的地质现象,观察风化壳剖面特征并画素描图;初步掌握野外观察分析地质现象及地质素描的方法。

  实习四、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

  通过教师提供的图片、录像,观察认识地面流水的种类及产生的地质现象;初步掌握冲沟、河谷的特征及河床、河漫滩的沉积物特征;观察分析河流阶地的形成和类型。

  实习五、常见的沉积岩

  观察认识常见沉积岩的矿物成分、颜色、结构和构造,初步掌握岩石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沉积岩。

  实习六、地质构造与阅读地质图

  1.通过构造模块认识褶皱、断层的类型,以及在(!)平面上、剖面上的表现特征;

  2.通过阅读一幅地质图,掌握地质图读图步骤与方法。

  实习七、常见的岩浆岩

  观察认识常见岩浆岩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初步掌握岩浆岩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岩浆岩。

  实习八、常见的变质岩

  观察认识常见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等鉴别特征,初步掌握变质岩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变质岩。

  实习九、参观认识古生物(化石)

  通过参观地质陈列室,初步认识地壳历史中各代主要古生物(化石),理解生物演化规律及在地质学中的研究价值。

  普通地质野外认识实习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学生在完成普通地质室内教学之后,将进行为期三周的野外认识实习。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地质综合思维能力以及实际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初步的野外地质调查能力。

  (一)实习任务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常见的地质现象,分析其相关的地质作用和形成机制,这是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

  2.认识实习区内常见的矿物、岩石、古生物、地层、构造及矿产,分析它们形成的作用。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掌握地质罗盘和手持GPS的使用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初步掌握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记录方法;编写地质实习报告。

  (二)实习内容及要求

  实习的主要内容(重点)是观察和分析内、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在实习中必须学习并初步掌握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难点是有关地质作用与地质现象的因果分析。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

  地质地貌学综合实习报告,

  1.观察认识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

  (1)xx市湖边石灰山地质观察路线 一天

  通过石炭系地层剖面的参观,初步了解实习区内的主要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地层单位名称、地层厚度、主要岩性特征及构造变动。初步掌握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的类型,沉积岩野外识别描述方法,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同时能初步辨认几种常见的古生物化石。学习绘制信手剖面图。

  通过参观煤矿、石灰岩矿,了解外生矿床的一般特征及沼泽的生物沉积与成矿作用。

  2.观察认识内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

  (1)xx峰山滴水岩地质观察路线 一天

  观察认识寒武系变质岩、震旦系混合岩的岩石特征,初步掌握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的因素;观察认识峰山花岗岩体(黑云母花岗岩)的岩石特征及细晶岩脉的穿插关系,了解岩浆侵入作用的机制;观察认识峰山岩体与寒武系变质岩的侵入接触关系,以及接触带附近岩体结晶颗粒的变化,地层受热接触变质作用产生的角岩化、斑点化现象;初步掌握断层的识别描述方法,学习断层素描图的绘制。

  (2) xx峰山电视台地质观察路线 一天

  观察认识峰山花岗岩体的岩石特征及细晶岩脉、石英脉、煌斑岩脉的穿插关系;观察认识峰山岩体与寒武系变质岩的侵入接触关系及花岗岩的粒度变化,分析峰顶处的变质岩(残余顶盖)的形成机制;观察认识花岗岩中的“X”次生节理,学会节理的产状测量与记录。

  (3)赣县江口木材厂地质观察路线 一天

  观察认识燕山晚期玄武岩的岩性特征及产出状态,初步掌握岩浆喷出作用及喷出岩的野外鉴定特征。学习断层特征的判别与产状测量。

  (4) xx市蛤湖地质观察路线 一天

  观察认识笔架山岩体(花岗斑岩)的岩性特征及中细粒花岗岩脉的穿插关系;通过参观莹石矿,了解气水-热液成矿作用的机制,初步掌握莹石矿的鉴定特征及形成条件。

  3. 编写地质实习报告 三天

  第一部分 前言:实习的目的任务、要求、时间、地点等;

  第二部分 实习路线中主要地质特征:按照地层、岩浆岩、变质岩、构造、矿产的顺序进行概括性地总结;

  第三部分 几种地质现象的认识与探讨:选择地质实习路线中最有兴趣、感想最深的两种以上地质现象,对其作用方式、形成过程、产物及特征作较深刻、有见地的分析与探讨。

  第四部分 结束语:通过实习的收获、体会及建议。

  地质实习报告要求实事求是、逻辑清楚、言简意骇、图文并茂。

  4.通过实习,要求对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是:

  (1)学会用手持GPS定点。

  (2)能掌握地质罗盘测量岩层(构造面)的产状。

  (3)初步学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矿物、岩石并描述其主要特征。

  (4)学会绘制地质信手剖面图,学会绘制地质现象示意图、素描图。

  (5)基本掌握地质观察点的记录格式和描述方法,以及编写地质路线小结。

  (6)初步学习标本采集的一般方法和有关知识。

  (7)学习编写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报告集合九篇】相关文章:

1.地质实习报告

2.地质专业实习报告集合8篇

3.地质认识实习报告集合七篇

4.基础地质实习报告

5.地质实习总结报告

6.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7.地质实习报告10篇

8.地质实习报告3篇

上一篇:厨师辞职报告 下一篇:管理毕业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报告集合九篇

地质实习报告

2021-05-30 报告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质实习报告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质实习报告 篇1

  1、实习概况:

  20xx年xx月,我们土木工程专业进行了工程地质实习,工程地质实习是整个工程地质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深化课程理论,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有关地质资料打下一定的基础。

  2、实习目的

  理解基本的地址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通过简短的野外地址实习,巩固学过的《工程地质》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此外,通过实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随地址科学的兴趣:同时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实地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联系。

  3、实习内容:

  昌乐火山口

  昌乐火山口,距今1800万年是新生代第三纪玄武岩火山口。火山口呈圆锥形,石头呈红褐色,气势极为壮观,数万根六棱石柱,由山底到山顶,直插云天。

  此火山口是火山筒内充填的玄武岩栓,经过200多万年的长期风化剥蚀,被剥露出地面,岩栓柱状节理发育,呈辐射状,向上收敛,向下散开,形象地记录了当时火山喷发的自然景观,展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据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考证认定,该火山口为第三纪玄武岩火山口,距今约1800多万年,它的发现,对地求物理和地震科学研究都有很大参考介值。一色的红褐圆棱柱石,竖指苍天,凡经开凿者皆显露出明显的喷发纹理,表明其成因于火山喷发,近百平方公里内的几十座山包构成了蔚为壮观的远古火山群。

  山东山旺国家地质公园

  山东山旺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山东省临朐县城东约22公里处,面积约13平方公里。地质公园地处鲁中隆起区中的临朐凹陷,公园内总体由两个次级小盆地组成,即解家河盆地和包家河盆地,其外围均为由玄武岩组成的低山丘陵,地形起伏较大。为季节性河流。地质公园以闻名世界的山旺古生物化石及反映其形成环境的火山地貌为特色。

  公园内各种地质遗迹丰富,一是第三纪中新世时期距今1800万年山旺玛珥湖沉积岩层(科学上划分为山旺组地层---硅藻土),沉积厚度25米左右,具有标准的层型剖面,现已成为国际上中新世生物建阶的重要依据。由于层薄如纸,稍加风化即层层翘起,宛若书页,被古人形象地比喻为"万卷书"。大量古生物化石含在其中。尤其是山旺地层层型剖面所处位置,是由早期的牛山组玄武岩、第三纪中新世时期湖相沉积岩(山旺组)、第四纪黄土和晚期的火山岩浸入等地质现象组合而成。二是新生代时期(距今XX万年)火山作用形成的古火山锥、熔岩流动特征等各种火山地质现象,如黄山、尧山、擦马山、灵山等都是典型的古火山口,因此亦是研究新生代火山岩区的理想场所。特别是擦马山玄武岩柱状节理,直径近于80cm,规模宏大,气势壮观。尧山西侧,火山作用形成了高高的台地,经长时间风化剥蚀,形成了自然景观,人们称之为"石楼"。

  山旺组地层中的化石,形成于距今1800万年的第三纪中新世时期。目前已发现的动、植物化石有xx几个门类700多种,其中大部分是已绝灭的物种。植物化石包括真菌、硅藻、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及藻类。动物化石有昆虫、鱼、两栖、爬行、鸟及哺乳动物。特别是山旺山东鸟、齐鲁泰山鸟等鸟类化石的发现,填补了中新世时期的空白,山旺成为我国鸟化石丰富的产地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鹿类化石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化石产地。新发现的带胚胎的犀牛化石是世界上唯一的,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轰动。植物化石枝叶最多,花、果实和种子也保存得非常完美。

  山旺古生物化石主要保存于中新世山旺组硅藻土层中(距今约1千4百万年),其种类之多、保存之完整为世界罕见,目前已发现的化石有十几个门类600多种。动物化石包括昆虫、鱼、蜘蛛、两栖、爬行、鸟及哺乳动物。昆虫化石翅脉清晰,保存完整,有的还保留绚丽的色彩,已研究鉴定的有11目46科xx0属182种。山旺鸟类化石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完整鸟化石最丰富的产地,三角远古鹿化石和东方祖熊化石是世界上中新世该化石保存最完整的标本。植物化石有苔藓、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及藻类。除xx0种藻类外,其它植物有46科98属143种。它们在世界上研究古生态、古气候、动植物演化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被中外专家誉为研究中新世的“综合实验室”。

  山东地下大峡谷

  高峡深涧,鬼斧神工。飞瀑流泉,溅玉喷珠。天赋幻境,兆年孕育。暗河漂流,惊险刺激。管轨滑道,激越航程。江北溶洞,魅力所在。

  山东地下大峡谷位于沂水县城西南8公里龙岗山下,是一座风貌奇特的溶洞王国,洞体长度6xx0米,是江北第一长洞,中国特大型著名溶洞之一。洞穴沿290-320度方向延伸,由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巨大喀斯特裂隙发育而成,形成于约0.65亿年至2.3亿年前。

  特点:

  一气势雄伟壮丽,峡谷深切近百米、两壁如削、宽处百余米、窄处仅可容身,成具体而微之地下三峡。洞内有一河、九泉、九宫、十二瀑、十二峡等景观xx0余处,构成了一幅气势恢宏的洞中峡谷雄奇画卷,令人叹为观止。

  二地下暗河漫长而曲折,水量充沛,四季长流,地下河瀑布十分壮观,在我国北方溶洞内实属罕见。

  三利用暗河水势开发的xx00米漂流项目,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记录总部认证为“中国最长的溶洞漂流”项目。漂流道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溶洞内的幽深莫测,起伏高下,波激浪涌,抑扬顿挫的特点。将地下河漂流的原生野始,惊险刺激演绎的淋漓尽致。

  4、实习总结:

  短短一天野外实习很快结束了,不过我们从中实在学到了不少东西,在实习过程中能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理解。增加我们对工程地质学这门课程新的认识。实际观察到各种地理特征。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学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地质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知识从感性认训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学习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了解了工程地质对实际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在这里深深的感谢老师在的认真指导。在实习中学会了一定的观察地质地貌的方法要领和细节。例如,出外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一些考察的细节,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地理和各地典型地质地貌的兴趣。同时,懂得和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地质实习报告 篇2

  一、实习目的:

  本次实习是地质课程的野外认识实习,其目的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是同学们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巩固和掌握地质科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初步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址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主要目的有三:

  (1)认识各类地质现象,了解华北地台基本地层层序。

(2)了解各种内外力地质作用。

(3)初步掌握一般的野外地质技能,从野外观察、记录、描述罗盘仪的使用。此外,通过实习是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于地质学科的重要性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从而逐步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求实精神。

  二、实习时间:20xx年x月x日到20xx年x月x日

  三、实习地点:xx岛石门寨地质实习基地

  四、实习内容:

  本实习区出露地层属华北地台型(包括前古生界及古生界)。除较普通缺失中上奥陶统至下石炭统、下中三叠统、白垩系、第三系外,就华北型地层而言,该区地层出露较全,化石较丰富,各单位地层划分标志清楚,地层特征具有一定代表性。全区范围内所有出露的地层有元古界的青白口群,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下奥陶统,上古生界的中石炭统至二叠,中生界的上三叠统至侏罗系、新生界的第四系。

  (一)元古界青白口群

  (1)龙山组:分布于张崖子至东部落,南部鸡冠山等地。由两个沉积韵律组成。不整合于下元古代之前形成的绥中黄岗岩之上。主要是紫红色、黄绿色、灰黑色及蛋清色等杂色页岩,底部为砂岩。属典型滨海相沉积,与下伏的绥中花岗岩呈沉积接触关系。厚91米。

  (2)景儿峪组:主要分布在区内的东部地区,出露最好剖面在李庄北沟,在黄土营村东也有出露。岩性由粗至细,由碎屑岩—粘土岩—碳酸岩,构成一个完整的韵律,具有海侵沉积的特点。与龙山组呈整合接触关系。其分界标志是其底部黄褐色或铁锈色的中细粒铁质石英砂岩,其中含大量海绿石,其底部的中细粒长石石英净砂岩具大型海成风暴波痕。本组地层属滨海相至浅海相沉积。厚38m。

  (二)寒武纪

  (1)馒头组:该组由于岩体的侵入破坏和构造破坏,出露零星,东部落的北部和西部都有出露,可作为标准剖面。本组上下界限明显,与毛庄组的分界是以顶部的鲜红色泥岩作为标志层的。岩性特征是鲜红色泥岩、页岩为主,页岩中含石盐假晶,并夹有白云质灰岩。没有发现可靠的化石依据。与下伏的府君山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与上覆毛庄组为整合接触。厚 71m。

  (2)徐庄组:分布较广,东部落西剖面出露较好,化石十分丰富,本组地层上下界限清楚,可作为标准剖面。岩性为浅海相的黄绿色含云母质粉砂岩,夹暗紫色粉砂岩、细砂岩和少量鲕状灰岩透镜体或扁豆体。含有三叶虫化石。与下伏毛庄组的分界是以黄绿色粉砂岩与暗紫色粉砂岩互层为标志。厚101m。

  (3)张夏组:受到覆盖和破坏较少,是寒武系地层在区内分布最广的地层之一,几乎盆地周围都有分布,在揣庄北 288高地以东的山脊上出露最好,是区内较好的标准剖面。下部为鲕状灰岩夹黄绿色页岩;上部以鲕状灰岩为主,夹藻灰岩、泥质条带灰岩。三叶虫化石最丰富。本组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厚13m。

  (4)崮山组:本组与张夏组在区内的分布相仿,比较好的有288高地上的剖面,可为标准剖面。下部和上部都以紫色砾屑灰岩及紫色粉砂岩为主;中部则是灰色的灰岩与张夏组界限明显,接触部位两者岩性差别很大。化石十分丰富,几乎每层都可以采到。主要三叶虫化石有:蝙蝠虫未定种、帕氏蝴蝶虫。厚102m。

  (5)长山组:出露较好的剖面在揣庄北288高地,为标准剖面。岩性为紫色砾屑灰岩、粉砂岩与页岩互层,夹有藻灰岩及生物碎灰岩。三叶虫化石主要有:蒿里山虫未定种、长山虫未定种、状氏虫未定种。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两者分界清楚。本组在区内出露厚度较小,只有18m左右。

  (6)凤山组:本组分布与崮山组、长山组相同,出露较好的揣庄北288高地可作为标准剖面。主要岩性为黄灰色泥灰岩夹砾屑泥灰岩。黄绿色钙质页岩及薄层状泥质条带状灰岩。泥质成分增多,容易被风化,风化往往形成黄色土状物。化石丰富三叶虫化石垂直分带明显。砾屑形成小团块,本组与下伏长山组为整合接触,分界是以底部的青灰色砾屑泥灰岩为标志层。厚92m。

  五、实习总结:

  短短五天的野外实习很快结束了,我们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增加我们对工程地质学这门课程的认识,了解了工程地质对实际工程建设的重要性。本次实习亲眼见到了很多课本中描述过的地质构造以及岩石,学会了罗盘的使用方法,练习了利用地形图使用后方交会法确定自己的位置,练习了通过读地质图来判断当地岩层的年代、产状等,深刻地感受了仅有课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还要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地将知识化为己用。本次实习真的收获了很多,感谢两位老师一路辛苦的教导。

  六、实习心得

  对我来说,这次实习是一个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过程,这样的一个过程给了我无限的启迪,在这个过程中我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加强我们对这门课程的了解,从之前的感性认识上升为如今的理性认识,这种质的飞跃,应该归功于实践的作用。而不论我们以后从事怎么样的工作,我们的的人生应该是不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这是一次完美的体会。同时在实习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古语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便是这样一种情况。最后在这里我还要感谢学院给我们提供的这次实习机会,感谢老师在实习过程中的细心指导。

地质实习报告 篇3

  一、实习概况

  1、实习目的与任务

  地质地貌实习是我们专业基本教学实习环节。通过此次实习,使同学们进一步巩固地质地貌学的基本原理,学习并掌握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同学们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理论教学体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使学生对地质地貌学有一个感性直观地认识,锻炼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和野外勘查实验的能力。

  通过对各种地质地貌的观察,认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质地貌特征,能对野外的地质地貌构象作出基本的解释,并能做出合理的推算当地的地质演变历史。

  2、实习概况

  实习地点:xx自然保护区

  xx自然保护区位于青岛即墨市城区西侧,总面积7·74平方公里,公园内以海拔231米的xx为最高主峰,大山、宝安山、团山及长岭等几个侧峰拱卫在周围。山虽不云高,峰虽不属秀,然而这里丰富而又独特的地质现象,却使其在地质保护、科研、旅游等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

  实习单位: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20xx级

  实习时间:20xx—12—31

  二、实习内容

  1、xx自然保护区概况

  xx自然保护区是1994年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岛即墨市城西4公里处,总面积7。74平方公里。它集科学地质文化、民族宗教文化和民风民俗文化于一体,充分体现了xx文化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一处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

  xx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面积最小的一个,但区内含有柱状理石柱群、硅化木群、沉积构造、接触变质带及古脊椎动物化石等丰富的地质遗迹,被地质界称为“袖珍式地质博物馆”。区内地质遗迹不仅丰富,而且十分独特,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浅粗面火山岩柱状节理石柱群是世界“三大石群”之一,高26米,宽150米,单株独立、巍巍壮观,可与英国的“巨人堤”、美国的“魔鬼塔”相媲美;硅化木,现已发现并保存完好的有26处,最大的一株长16米、平均直径0。8米硅化完全、年轮清晰实属罕见;维妙维肖的沉积岩包卷层理和交错层理胜似一幅山水画,妖娆多姿的接触变质岩,展现了火山爆发的烈焰对地质的改变,给人留下了对大自然的感叹。

  2、xx地质地貌概况

  xx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燕山运动晚期的火山运动奠定了xx的基础。通过一系列的造山运动,形成了xx复杂的地形地貌和独特的地质构造,特别是xx独特的地质遗迹,较全面的揭示了胶东半岛及山东的白垩纪古地理的原貌及其发展过程。

  xx地层的形成为早白垩纪早期,其区域地层划分属莱阳群曲格庄组。其岩石类型分别由沉积岩和火山岩组成,其中蕴藏着较丰富的硅化木和独特的安山岩柱状节理,从而形成了一个集沉积岩、火山岩、接触变质岩、古生物化石等多种地质现象为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宝库。

  xx自然保护区由主峰xx(海拔233。1米)、西峰大山(海拔211。1米)、小峰宝安山(海拔I45米)、团山(海拔I26米)和长岭组成。自南、北两侧遥望,xx、大山二峰并峙状似马鞍,其地貌类型属剥蚀准平原上的残丘地貌,山体圆凸,坡度在20度至25度之间,最高部位在保护区南侧,海拔300米左有,相对高度达200米。山北坡延至埠南一带,山西坡延至信村岭,山前坡延至店子山及西流峰山(又名小龙山),山东坡延至陈家河东岭,均属低洼不平的平原兼低丘地形,残丘周围之冲沟多呈V字型和U字型。保护区范围内无较大河流,只有数条季节河及山北坡截沟堵流形成的几个小型水库,以增加其自身景色。由于xx潜粗面火山岩结构构造特征,使其具有较强的抗风化能力,再加上断裂构造等因素,在周围沉积岩层逐渐侵蚀夷平的状态下形成孤立残丘地貌,使之具有山虽不高却有拔地突起之感。

  保护区内地层单一,出露地层为白垩系莱阳群,主要岩性为紫红、黄绿色中细粒长砂岩、含砾砂岩夹砂砾岩、钙质粉砂岩、偶夹砂岩。特别是经多年采石,开挖揭露出了xx绿色次火山岩柱状节理,形成了若干笔直挺拔柱状节理形态的人工露头景观,俗称“石柱群”。同时xx山体是一个集沉积岩、火山岩、接触变质岩、动植物化石等多种地质现象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地质宝库”,是丰富的地质资源集中于一地,世界上少有的“天然地质博物馆”。

  3、实习内容

  xx硅化木

  我们的站就是xx极富盛名的——xx硅化木。

  目前在xx四周发现而且保存完好的硅化木有26处,这些远古时代的树木经过硅化反应形成了现在的化石。早在1·3亿年前,xx地区曾为“古莱阳湖”的一部分,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生长有大量树木,其中部分树木死亡后在本地或异地被掩埋起来,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发生硅化反应形成了硅化木化石。在xx西北麓发现的最大的一株被鉴定为南洋杉,树干长13米,平均直径0·8米,树根、疤节、年轮清晰可见,非常罕见。中生代地层中形体硕大、保存完好的硅化木群落是xx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重要保护对象。尽管国内有不少有关硅化木的报道,但在这样特殊的地质结构条件下,分布如此密集、保存如此完整的大型硅化木群尚不多见。此外,古脊椎动物化石在本区内也有零星发现。

  xx石林

  xx盛产安山玢岩,多为灰绿、灰褐色,是约1亿年前岩浆涌出地表冷凝而成,为优质建筑雕饰石料。山之西南部因岩浆冷凝,均匀收缩,形成四方柱状的节理,柱体截面直径约1米左右,高约30余米,笔直挺拔,排列紧密,恰似一片密林,蔚为壮观,故名“xx石林”。

  据专家考证,xx石林一亿多年前由火山喷溢的安山岩浆冷凝收缩而成。安山岩呈灰绿色,结构均匀,质地纯净,是一种高级建筑雕饰材料。山之西南因岩浆冷凝,均匀收缩,形成四方形柱状节理,柱体截面直径一般在1.0-1.5米间,柱体长30米,柱体笔直挺拔,排列整齐,恰似一片密林,景色蔚为壮观。此类柱状石林多发育于玄武岩中,一般呈六棱或五棱柱状,而xx石林可发育于安山岩中,且呈四方形,这在地质学上较为罕见。就其价值而言,xx石林规模比南京六合县石柱规模更大,亦更宏伟壮丽,可与美国著名“魔鬼之塔”的柱状节理玄武岩体相媲美。

  站在由大片柱状节理石柱群组成的xx石林前面,人们似乎能从中探寻出发生在1·1亿年前的火山活动的场景。在遥远的中生代白垩纪时期,即墨地区火山活动强烈,以即墨城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破火山口,破火山口晚期形成了许多火山锥,火山喷发出的大量岩浆经冷却收缩形成了现在蔚为壮观的xx石林,这片高26米、宽150米的石柱群与英国的“巨人堤”、美国的“魔鬼塔”并称为世界“三大石柱群”。

  沉积构造

  在xx山体上随处可见的沉积构造也是远古时期地壳活动留下的印记。当时湖泊流水中携带的大量泥沙一层层沉积下来,形成现在的岩石,不同的层理交织在一起,看上去好像一幅幅浑然天成的山水画。早期形成的沉积岩与火山喷发的岩浆接触后,在高温高压的环境条件下发生变质,又形成了颜色丰富、妖娆多姿的

  接触变质岩。

  xx区域内的沉积岩层属中生代白垩纪莱阳群曲格庄组,为莱阳群的最上层部位。该组为河流相,山麓洪积相粗碎屑堆积,一般以中、粗粒砂岩、砂砾岩为主、兼有漫滩相或局部浅湖相的细碎屑沉积。区域沉积岩之沉积构造特征,属较典型的网状河流相沉积。大型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及斜层理随处可见。在山之北坡各采石场中沿坑壁可观察到极好的垂直剖面,如大型泄水构造、抱卷层理、大型交错层理等。另在xx东坡还可以同时见到向上变细和向上变粗两种沉积层序。测量岩层产状可以断定,xx地区当年有一古水流,方向为自北向南。各种沉积构造宛若一幅幅山水画,遍布于山林之间,给旅游、地质教学提供了一处理想场所。

  接触变质带

  由于岩浆的入侵及对围岩的烘烤诸因素,在接触带部位沉积岩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接触变质作用。在xx极顶东麓可见紫色、灰色粉砂岩及细砂岩发生角化,但尚未形成角岩,以及沉岩体边缘不规则分布的黑色角岩。在火山岩中也可见到砂砾岩捕虏体。长达几百米的接触变质岩,将火山岩与沉积岩截然分开,宛如一条“黑色长龙”,极其壮观,具有非常高的观赏及科研价值。

  其他

  xx是即墨西部平原地区的一座孤山,且范围较小,故形不成其独立的气候特征,它与城区及中西部地区的气候状况无大的差异。由于xx地区地势较高,水资源相对贫乏,其主要水源为天然降水。

  xx因受地貌、岩性之影响,土壤类型及分布也不尽相同,大体分为山体土壤和山周土壤两种类型。

  xx的山体植被由于地形及土壤状况,大致可分林木植被、灌木植被、草甸植被、作物植被四种类型。

  xx的的自然资源包括地质遗迹在内的矿产资源及植被资源、土地资源等。有的极其珍贵,闻名于全国乃至于全球有的非常丰富,蕴藏于整个xx区域中。

  xx山体间的林木主要有黑松、雪松、侧柏、水杉、刺槐、合欢、火炬、拓树及其它林木。就目前统计,它的综合面积可达3000余亩,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尽管这些各类林木尚在幼年时朋,但它不但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而且可起到防止水土流失和调节气候的重要作用。

  三、实习心得

  此次教学实习我们在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教学实习的安排,达到了实习的目地和要求。为我们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提供了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

  通过此次教学实习,我们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极大的锻炼了我们的实习操作能力。实习中有许多知识课本上是没有的,我们学到了更加明确可行的操作技术和应用理论。如何充分灵活利用自己课堂知识进行实际操作,锻炼自己的实习操作能力,这次教学实习给了我们一个充分锻炼的自己的机会。

  通过着此次教学实习,我们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极大的锻炼了我们的实习操作能力。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次野外实习我们不但欣赏了xx秀美的自然景色,调查了解马地质地貌的类型和地质变化,而且学习并掌握了野外地质地貌实习的一些调查研究方法,提高了我们的知识应用与实习能力。在野外实习的过程中,虽然非常的劳累,但看到如此的美丽的自然景色,实习后的成果心里还是非常愉悦。这次教学实习让我们受益匪浅。

  但同时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xx旅游开发一些不合理现象,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北部的大山,南部的、宝安山、团山,由于长期垦殖,过度放牧及人类经济活动综合影响,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干旱贫瘠,岩石裸露,原生植被破坏殆尽,只有赤松、栎类稀疏分布,河流及山沟两侧有零星枫杨、槐树等等。因此如何充分利用xx天然的资源优势,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大丰收是开发者应慎重考虑的。

  目前xx的旅游开发刚刚拉开了序幕,我们相信开发者会充分合理利用xx的天然自然资源和人类的智慧,让xx自然保护区焕发出新的乐章,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和谐发展,造福人类。

地质实习报告 篇4

  尊敬的XX领导: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我们对工程地质与土力学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了解,掌握了关于工程地质与土力学中的基本知识,但是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情况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为了更好点的认识地质现象,加深对其了解,我们08级土木工程专业在六月三号在刘传孝老师的带领下开始我们的地质实习。

  一、地质实习的目的

  1、学会对岩石的肉眼判别

  2、了解馒头山沉积岩的每一层的岩石组成及其颜色、厚度等

  3、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4、用地质罗盘测量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

  5、掌握褶皱的基本知识和判断背斜、向斜的能力

  6、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

  二、地质实习的过程

  我们的实习分为两天(六月三、四号),六月三号实习地点是长清张夏镇满寿山和灵岩寺,实习项目是满寿山的岩层构成和滑坡、断层现象,六月四号的实习地点是苏庄,实习项目是背斜构造和地质罗盘的实习,六月四号下午我们结束地质实习,返回学校。

  三、实习的内容

  1、认识满寿山的岩层

  馒头山,海拔408米,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当地老百姓习惯称此山为“馍馍山”、“满寿山”,或者高雅的称为“曼寿山“。20xx年,馒头山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第三地质名山,当年又被列入省级地质自然遗迹保护区。馒头组主要由紫红色、黄绿色等杂色页岩及泥质、白云质灰岩组成。底部不整合于泰山杂岩的肉红色片麻状花岗岩之上。下部灰岩中含磁石结核和条带,上部页岩中具微细水平层理,中部页岩含有三叶虫化石~中华莱德利基虫。厚度119米。

  在开始实习前,刘老师将此次实习分为三组-馒头组(十层)、毛庄组(六层)、徐庄组(五层)。

  一、馒头组

  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两米,岩层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灰色,风化程度非常的严重,裂隙发育大,我们在工程中应尽量避开

  第二层是由石灰岩组成,该层岩石深入山体,厚约四米,岩石呈灰绿色,此处的裂隙极有可能发育成溶洞,所以工程中应注意勘探。

  第三层是页岩,厚约八米,岩石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褐色

  第四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十三米,颜色显紫色

  第五层是由石灰岩组成,厚度约六米,颜色呈现土黄色,裂隙发育轻微,有利于工程实施,

  第六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四米,颜色呈现黄绿色。

  第七层是由石灰岩组成,厚度约两米,颜色呈现绿色,空隙发育,石灰岩表面覆盖物为填充在裂隙中的杂质。

  第八层为页岩,厚度约七米,颜色为紫红色风化程度比较大

  第九层为石灰岩,厚度约两米,颜色为灰白色,纵向裂隙发育比较大,但是横向裂隙发育小,前度较高。

  第十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五米,颜色呈鲜红色,由于该层位于山顶,所以此处岩石风化严重。

  二、毛庄组

  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四米,颜色为紫红色,页岩中含有云母

  第二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为十三米,颜色呈现紫红色

  第三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为四米,颜色为紫红色,由于该处地势高以及各种外力因素,使得该岩层水土流失严重,表面基本无植被覆盖

  第四层:灰色鲕状石灰岩,厚零点八米。

  第五层:灰色石灰岩,厚零点二米。

  第六层:灰色鲕状石灰岩,厚零点三米。

  二、徐庄组

  由于徐庄组地势陡峭,我们不能继续前行,所以未能近距离观察徐庄组的岩层组成。

  2、认识滑坡与断层

  下午我们到达灵岩寺附近,开始下午的实习,主要是认识滑坡,断层以及一块花岗岩。

  首先老师将我们带到实习地点,指着远处的山体让我们找出断层的上盘,下盘,断层线,断层面以及滑坡体,然后详细讲解了该处滑坡和短层,在山路的一边同学们边听边记,最后老师带我们去看了一块花岗頒岩,三号的实习结束,

  3、认识苏庄断层

  六月四号,我们开始了第二天实习,首先是一处断层,这处断层比昨天的更有价值与意义,因为该处断层断距小,我们能看的很清楚上盘,下盘等,而且该处断层低。加深了对断层的认识。

  4、地质罗盘的实习及背斜的判定

  地质罗盘仪是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观察点的所在位置,测出任何一个观察面的空间位置(如岩层层面、褶皱轴面、断层面、节理面……等构造面的空间位置),以及测定火成岩的各种构造要素,矿体的产状。

  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

  背斜是褶皱的一种,为岩层向上拱起的拱形褶皱,经风化,剥蚀后露出地面的底层,分别向两侧成对称出现,老地层在中间,新地层在两侧,另外褶皱也包括向斜,其为岩层向下弯曲的槽型褶皱,经风化、剥蚀后,露出地面的地层分别向两侧成对称出现,新地层在中间,老地层在两侧。自然界的背斜和向斜相互连接、相间排列,常是多个连续出现。正常情况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皱的两种基本形式。

  褶皱要素:褶皱要素是指褶皱的各个组成部分,主要有:核、翼、转折端、枢纽、轴迹、脊线和槽线、褶轴。

  结束断层的实习,我们继续登山,开始褶曲的认识与实习,首先,老师将我们带到一个牙口让我们判断一下该处是向斜还是背斜,同学都说是向斜,老师说过一会就知道答案了,咱们慢慢的揭露它,然后我们在刘老师的指导下对地质罗盘进行了实习,同学们分组测量,我所测得岩石产状如下:走向NE35,倾向NE360,倾角45。

  在结束了罗盘的实习,我们继续上行,在途中老师不时停下给我们讲解背斜与向斜的判定方法,我们从中知道背斜与向斜不能简单通过直观的感觉来判断,就像这个山他就是一个背斜构造,虽然在途中非常像向斜,当我们走到最后一个山头的时候,结果就出来了,这就是一个背斜构造,是由于地质运动的时候,两侧受力不均造成背斜的一翼陡峭,而另一翼缓,所直观看上去容易造成错误判断。

  在看完了,这个背斜构造后,我们的实习全部结束,下午返校。

  四、实习的结论

  1、我们在实习过程中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缩小了书本与实际的差距

  2、学会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测得岩层产状,

  3、掌握了背斜与向斜的基本判定

  4、对断层与滑坡等地质现象有了进一步认识,理论联系实际。

  5、了解了馒头山的岩层构造,对沉积岩有了更深的认识。

地质实习报告 篇5

  姓 名:

  学 校:

  专 业:

  班 级:

  一、实习目的

  通过在白龙煤矿综二队10#下-3121工作面的实习,使我对综掘工作面的工程施工、作业标准、安全管理和作业组织,有了一次全面的感性认识,加深了我们对所学课程知识的理解,使学习和实践相结合。

  二、实习时间

  20xx年6月26日至20xx年7月16日

  三、实习地点

  山西焦煤白龙煤矿有限责任公司

  四、实习单位和部门

  山西焦煤白龙煤矿有限责任公司综二队

  五、实习内容:

  一、矿井基本概况

  第一节 自然属性

  一、地里位置,企业性质,隶属关系,地形地貌,交通情况:

  地理位置:白龙矿平峒位于山西省霍州市白龙镇白龙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7′--111°42′,北纬36°36′--36°31′。企业性质为省属国有企业,隶属于山西焦煤集团霍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地形地貌:白龙井田地势西高东低向汾河河谷倾斜,汾河属黄河水系,自北向南流经井田东侧,井田内几条较大的沟谷也由西向东汇集汾河,井田地处低山丘陵地带。最高地形标高837米,最低地形标高540米。

  交通情况:白龙矿距汾河东岸的南同蒲铁路霍州站4公里,有铁路专用线与南同蒲铁路圣佛站接轨,与南同蒲铁路相平行的还有大(同)—运(城)公路和霍(州)—侯(马)一级公路,交通便利。

  二、井田地质情况,地层,含煤地层,构造:

  井田地质情况:白龙井田位于吕梁山和霍山两个隆起带之间,西南部出露煤系的基底——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石灰岩,东北依次零星出露中、上石炭统本溪组、太原组,下二迭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二迭统上石盒子组。太原组、山西组为主要含煤岩系,新生界上第三系及第四系不整合覆于上述各不同时期的地层之上。太原组主要含煤5层,至上而下有6#、9#、10#、10#下、11#煤。

  井田构造:井田南部地层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倾角平缓,一般在10°以下。北部地层走向为北北西至北北东,向东倾斜,地层倾角10°左右。中部F9、F24、F28断层之间局部地层倾角较大,在25°-28°左右。断层是井田内主要构造,包括井田边界断层在内共见落差大于5米的断层45条。地面观察和钻孔控制以及在矿井生产过程中发现的褶曲有5个,即贾垣背斜、牛腰向斜、后马岭背斜、燕南庄向斜、郑家庄背斜。白龙矿井柱状陷落十分发育,生产中已揭露柱状陷落532个。井田内无岩浆岩。

  三、主要可采煤层情况,煤层赋存条件、煤层层数、厚度,资源储量,煤质,煤种:

  主要可采煤层情况:平峒的主要含煤地层为上石炭统太原组。太原组主要可采煤层10#、11#煤层。6#、9#、10#下平均厚度在0.7米,局部可采煤层暂不可开采。主要可采煤层特征如下:

  10#煤层是个独立的单一煤层。煤层厚度为0.8-3.0米,平均厚度为1.84米,含夹石1-2层。10#煤煤岩类型以条带状镜煤、亮煤质和木质、丝炭质的亮煤为主。煤层风氧化比较严重,在风化带内,不仅煤质恶劣,厚度也显著变化。

  10#煤原煤含硫较高,范围也广,平均值为3.7%,属高硫煤。

  11#煤层厚度为1.58-3.19米,平均厚度为2.34米,含夹石1-3层,结构比较复杂。11#煤则为连续的条状全亮的镜煤质和半亮的丝炭木质暗煤质的亮煤。本区的变质程度属于II阶段。煤层风氧化比较严重,在风化带内,不仅煤质恶劣,厚度也显著变化。

  煤中硫、磷含量,各煤层差别较大。11#煤原煤硫分含量在0.36-1.46%,平均0.82%,有个别高达2.59-2.38%之间,属低硫煤到中硫煤。

  四、水文地质情况,开采技术条件:

  本井田含水层大体划分为5套,自上而下为:第四系砂砾岩层孔隙潜水中等含水层、第三系泥灰岩砂砾岩层裂隙承压中等含水层、二叠系砂岩层裂隙弱含水层、石炭系石灰岩裂隙溶隙承压极弱含水层、奥陶系石灰岩层裂隙溶洞承压强含水层。

  井田内主要含水层为山西组K8砂岩、太原组K2灰岩和奥陶系O2含水层,O2水的静水位标高区为+520m,矿井生产水平+525,在静水位以上,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

  根据矿井采掘布置及开采情况,结合矿井生产地质报告,平硐正常涌水量80m3/h,最大涌水量180m3/h。

  第二节 矿井建设情况

  一、设计时间及单位

  白龙煤矿是我国同罗马尼亚两国政府以补偿贸易形式合作开发霍西煤田的项目之一,是中罗合资的第一座大型矿井。1981年11月,由罗马尼亚彼德罗山设计院进行了初步设计,1983年5月国家计委、煤炭部在太原组织山西煤炭设计院等单位,对罗方提供的初初步设计进行了技术审查。

  二、立项、批准时间及单位,建设期及投产期,设计生产能力,原批准的核定生产能力

  1984年1月3日国家计委以计签字(1984)003号文批准白龙矿井的初步设计,设计能力120万吨/年[平硐60万吨/年、斜井60万吨/年(现已关闭)],服务年限44年。1985年6月15日由白龙建井工程处施工,正式开工建设。

  三、技术改造、改扩建矿井设计能力及有关立项、开竣工、投产验收情况

  1983年9月原霍县大沟、柏木沟两个地方煤矿接受后进行改扩建,1985年6月15日正式开工建设,矿井1988年12月23日投产。

  第三节 煤矿生产现状

  一、开拓方式和开采方法,水平、采区划分

  矿井采用平峒开拓,集中工业广场的生产方式。现井田沿倾斜方向划分为:+525一个生产水平,主要开采10#煤层。

  矿井目前3个井口,其中工业广场内布置平峒1个井口,平峒承担525水平的进风,二号风井为回风井,一号风井为进风井。具体如下:

  白 龙 矿 井 各 井 口

  井口名称标高(底板)

  (m)断面

  (m2)坡度长度

  (m)支护

  方式

  平峒561.3910.043‰1400砌碹

  二号风井6807.0713.5°605锚网喷

  一号风井766.757.06立井200混凝土碹 矿井不存在下山开采、剃头开采。

  采掘工艺

  采、掘、开采用“三·八”制作业,交叉班检修,全部实现正规循环,从达到均衡生产的目的,每班实行定人员、定任务、定岗位、定时间的工种岗位责任制,合理进行劳动组织。

  采煤工艺为综采:采煤→拉架→移溜

  开掘工艺:

  1、炮掘:准备工作→打眼→瓦检→装药→洒水→瓦检→放炮→瓦检→临时支护→洒水→装渣运输→永久支护

  2、综掘: 准备工作→破、装煤→临时支护→支护

  实现正规循环为目的的劳动组织中工作面最多人数,在各队采掘开作业规程中均进行了明确规定。

  二、机电主要系统

  白龙平硐井上、下变电所均采用双回路电源供电,地面有一座35KV变电站,一趟电源引自李雅庄矸石电厂35KV变电所;另一趟引自圣佛110KV变电站,35KV变电站安设两台主变压器,型号为SFZ-16000/35。从35KV变电站分别向平峒2#风井主风机、井下和地面变电所供电。35KV变电站降压至6KV供地面2#、3#、6#、平峒整流室变电所用电。平峒2趟供电线路由35KV变电站沿575水平运输大巷到一采区变电所,再从一采变电所103#、104#高开引出双回路,沿525轨道巷到三采区变电所供采掘开以及辅助系统用电。其中3#、6#变电所供电地面生产和生活用电。目前井下共有3个变电所,为平峒一采区1#变电所、三采区1#、2#变电所,电源引自地面35KV变电站6823、6824、6812、6819柜,担负平峒生产供电。

  平峒主通机设在地面2#风井,电源从35KV变电站沿山体架空线2×185 mm2铝芯钢绞线,长度2.8Km,到2#风井地面变电所专供平峒主通风机。

  二、通风系统:

  白龙煤矿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边界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1#风井和平硐为进行井,2#风井为回风井,风井安装两套同功率主扇,其型号为FBCDZ-8-№27,功率为电机功率2×450Kw,主扇叶片角度为142220,排风量5706m3/min,负压3600Pa,等积孔为1.82m2。井下所有分区都实现独立通风,可满足矿井生产供风需求。

  二、10﹟下-3121掘进工作面

  第一章 地质概况

  一、概况:

  10﹟下-312工作面位于平峒525皮带巷前进方向右翼,其东北部以+520m静止水位为界,北为10﹟下-314工作面采空区,西南部以525皮带巷保安柱为界,本工作面顺槽长750—820m,地面无任何建筑设施。地面标高:+755m—+835.4m;煤层底板标高+520m— +558m;盖山厚度:245m—292m。

  二﹑煤层情况:

  10﹟下-312工作面回采10﹟下煤,10﹟下煤层厚度2.2m~3.0m,均厚2.6m。煤层倾角4°~14°,顶板为灰色泥岩,厚1.5m,块状,易冒落。老顶为灰白色细砂岩,厚6~8m。煤层地板为灰色泥岩,厚2.5m。具体见顶底板岩性柱状图。(见附图1)

  三、煤质情况:

  本工作面10﹟下煤层为1/3JM,煤质光泽为半亮型.

  Mad(%):1.03 Ad(%):28.6 Vdaf(%):30.9

  Std(%):0.64 Qgrd(kcal/kg)7942

  四、地质构造情况

  从本工作面邻近揭露的地质构造情况,推测在本工作面正巷、副巷及切巷将遇落差为H=0.5~3m断层约10条,其走向为N15°~14°E,倾向NW.在10﹟下-3121巷口前195m和320m处将分别遇No82、No89无炭柱,以上无炭柱内充填有砂岩及泥岩碎屑,胶结松散。当掘进以上各构造位置工作面煤层及顶板破碎,给顶板生产造成困难。

  五﹑水文地质情况:

  本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简单,主要水源为煤层上部砂岩裂隙水,局部低洼处有淋水,预计涌水量为Q正=10m3/h,最大涌水量50m3/h。

  六、影响掘进的其他地质情况:

  10﹟下-3121工作面瓦斯相对涌出量一般为1.75m3/t,绝对涌出量为2.35m3/min,属低瓦斯;煤尘具有爆炸性,爆炸性指数为32.78,属Ⅱ类自燃。

  本工作面掘进过程中严格执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探水放时,要严格贯彻执行《10#下-3121探水放设计安全技术措施》。

  第二章 工程概况

  第一节 巷道用途及工程量

  一、 巷道用途及工程量:

  巷道名称巷道用途工程量

  10﹟下-3121联巷用于10﹟下-3121工作面进料、行人60m

  10﹟下-3121巷回采工作面正巷,用于运煤﹑进风750-820m

  10﹟下-312切巷回采工作面开切眼55-120m 第二节 巷道平面布置图(见附图2)

  第三节 工程施工安排

  1、先自525皮带巷10-3111巷口正对面施工10﹟下-3121联巷,开口平走10m后,以坡度13°2′52″下山追煤,见煤后,沿煤层顶板向前施工10m。工程量为60m。

  2、先施工10﹟下-3121联巷,待10﹟下-3121联巷下山追到煤,沿煤层顶板施工10m后右拐以(巷道内帮)方位角224°18′29″施工10﹟下-3121巷,右拐平走5m,再以坡度10°47′53″上山施工20m后,再平走15m与525皮带巷贯通。贯通后,将原10-3111联巷密闭后,再以方位角44°18′29″施工10﹟下-3121巷。工程量为750—820m。

  3、10﹟下-312切巷沿10﹟下煤顶板施工,工程量为55-120m。

  第四节 矿压观测

  10#下-3121掘进工作面锚杆巷道每50m建立一个监测站,在顶板上安装一组顶板离层检测仪和液压枕,对顶板进行监测。要求验收员每班汇报监测数据,并填写上验收表,每天汇总报生产科监测组分析顶板情况。每施工50m打眼分析直接顶顶板岩性。

  第三章 巷道断面及支护形式

  第一节 巷道断面

  一、巷道特征表

  巷道名称支护形式断面

  形式掘进

  断面净断面备注

  10﹟下-3121联巷金属梯形棚支护梯形10.89m29m2顶板完整时,采用锚网、锚索支护;顶板破碎及过构造时,采用全断面铺网架支金属梯形棚支护

  10﹟下-3121巷锚网梁、锚索联合支护矩形10m29.10m2

  10﹟下-312切巷W钢带、桁架、锚索、锚杆、锚网梁联合支护 矩形10m29.10m2 二、 巷道断面特征说明书:

  巷道名称矩形断面(m)

  宽高

  毛净毛净

  10﹟下-3121联巷上宽3.42上宽3.02.82.6

  下宽4.35下宽3.92

  10﹟下-3121巷3.73.52.72.6

  10﹟下-312切巷3.73.52.72.6 三、 工作面巷道断面图:见(附图3-1,附图3-2,附图3-3, 附图3-4)。

  第二节 临时支护

  一、临时支护形式:

  10﹟下-3121掘进工作面综掘锚杆、架棚巷道临时支护采用两根π梁前探临时支护或两根钢管前探临时支护,或采用ZLJ-10/21机载临时支护。

  10﹟下-3121掘进工作面炮掘锚杆、架棚巷道临时支护采用两根π梁前探临时支护或两根钢管前探临时支护。

  二、材料规格及数量(炮掘)

  1、前探梁专用π梁:宽×高×长=105mm×90mm×3600mm

  前探专用钢管:3寸钢管套2.5寸钢管,长度6000mm。

  2、前探梁专用吊盒

  锚杆巷道采用四寸法兰盘螺丝固定而成,共需法兰盘四个。

  架棚巷道用两个框架用螺柱联接为一个双盒,共需双盒四个。

  3、前探梁专用板梁

  前探梁专用板梁采用规格为:长×厚×宽=2200mm×50mm×200mm,各需12块。

  4、构木、木楔若干。

  三、前探梁支护操作:

  1、锚杆支护时,在紧靠工作面迎头第一排和第四排(锚杆排距为0.8m)的锚杆上,用前探吊环固定两钢管,两钢管间距1.7m随着工作面向前掘进并将前探梁端头顶在煤〈岩〉壁上,并用专用板梁、构木构紧背实。

  2、架棚支护时,在紧靠工作面迎头第一架和第三架(架棚排距为1.0m)的棚梁上,采用前探梁专用吊盒把前探π梁固定好,两π梁间距1.7m,随着工作面向前掘进,将前探π梁及时移至工作面煤〈岩〉壁上,并用专用板梁构紧背实。

  3、巷道开口采用短掘短支,开口6米后采用前探临时支护,上、下山巷道不能采用临时支护时,必须采用短掘短支。

  4、在掘进过程中每完成一个循环后,采用永久支护前,必须立即将前探梁前移。严禁在空顶下作业。操作如下:

  ①备齐所需质量合格的支护材料,摆放到位。

  ②前移前探π梁或钢管时,先进行敲帮问顶,处理活矸危岩。

  ③把棚梁或联好的金属网、桁架(在金属网下面)放到前探π梁或钢管上,并摆放在支护规定的排距位置。

  ④人工前移前探π梁或钢管,顶到迎头煤壁上,并对金属网、桁架或棚梁进行修正。

  ⑤把金属网固定、拉紧后,用专用板梁、构木构紧背实。

  ⑥在前探梁临时支护有效的情况下进行永久支护。

  四、工作面最大、最小控顶距

  1、综掘最大、最小控顶距

  锚杆支护时,工作面最大控顶距为1.2m,最小控顶距为0.4m;

  架棚支护时,工作面最大控顶距为1.2m,最小控顶距为0.2m。

  2、炮掘最大、最小控顶距

  锚杆支护时,工作面最大控顶距为1.2m,最小控顶距为0.4m;

  架棚支护时,工作面最大控顶距为1.2m, 最小控顶距为0.2m。

  第三节 永久支护

  一、永久支护形式:

  10﹟下-3121掘进工作面永久支护形式为锚网梁锚索联合支护,如顶板破碎、有淋水或过构造时,采用全断面铺网架支金属梯形棚支护。

  二、锚网梁锚索联合支护:

  10﹟下-3121联巷、10﹟下-3121巷、10﹟下-312切巷锚网梁、锚索联合支护技术参数见附表

  三、金属棚支护:

  当10﹟下-3121掘进工作面顶板破碎﹑有淋水及过构造时,锚网梁、锚索联合支护不能满足支护要求,方可采用全断面铺网架支金属梯形棚支护。

  1、10﹟下-3121巷采用3.22m×3.0m金属梯形棚支护,其棚距1.0m,柱窝深200mm,采用1.2m木背板梁花背,盘帮构顶。

  2、金属棚采用11#矿用“工”字钢加工制作,棚子的接口、挡板、垫片均要符合设计要求。

  3、采用金属棚支护时,每架撑木为六根,两个梁头各一根,棚腿距上口1m、2m处各一根。

  第四章 掘进方式

  第一节 中腰线标定

  1、开口掘进时,地测科按工作面设计图及时标定中腰线,并有醒目标记,队组严格按线施工。

  2、巷道拐弯时,地测科提前20m(炮掘)或50m(机掘)下达通知书。

  3、地测科给定中腰线时,要在顶板上打眼,将木塞打入眼中背牢,将线钉在木塞上。

  4、过构造(1米以上断层及陷落柱)时,应标定腰线。

  5、激光仪使用过程中,由验收员每班进行核实,确保中线正确使用。如发现激光仪中线偏离,及时通知地测科进行调校。

  第二节 施工方法

  一、施工方法:

  10#下-3121工作面开口及过构造时,采用钻爆法,采用炮掘的方式进行掘进,开口内前10m采用开小炮配合人工扩刷的方式进行掘进。具备上综掘条件时,采用综掘机掘进。全部采用掘支一次成巷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

  二、工艺流程:

  (一)综掘工艺:

  综掘工艺流程图:

  交接班检查(延长皮带、质量检查)→机组进刀割煤装煤→退机停机→敲帮问顶→支设临时支护→永久支护→开机清理浮煤→机组进刀割煤进入下一循环

  (二)炮掘工艺:

  炮掘工艺流程图:

  准备工作→ 打眼→ 瓦检→ 装药→ 洒水→ 瓦检

  ↑ ↓

  永久支护←装渣运输←洒水←临时支护←瓦检←放炮

  三、综掘正规作业循环图表

  四、炮掘正规作业循环图表

  五、施工机具

  1、煤巷掘进时,采用MZ—1.5G型湿式煤电钻打眼,使用2台,备用1台, FD-10风动锚头,使用2台,备用1台,1.5m麻花钻杆配用∮43mm两翼钻头。

  2、岩巷掘进时,采用风钻打眼,六棱钻杆配一字钎头。

  3﹑顶部安装锚杆时,采用MQT—85型风动打眼机,钻杆使用配套的锚杆专用钻杆,钻头为∮28mm两翼岩石钻头。

  4、机掘采用EBJ-120TP型综掘机施工。

  六、装运设备的选择

  ①综掘时:

  EBJ-120TP综掘机 ;SPJ﹣1000皮带运输机

  ②炮掘时:

  P-60B耙煤机 ;SGW﹣40T刮板运输机;SPJ﹣800皮带运输机

  第四节 作业方式及施工操作技术要求

  作业方式:

  采用“四班”制。综掘每个班循环三次,循环进度0.8m,原班循环进度7.2m,正规循环率80%。炮掘每班循环两次,循环进度1.6m,原班循环进度4.8m,正规循环率80%。

  第五章 运输方式及管理

  第一节 运输方式及运输线路

  一、运输方式和设备型号

  10﹟下-3121掘进工作面综掘时采用BEJ-120TP综掘机(开口时,采用P-60B耙煤机)装渣,经SPJ-1000皮带作业线转采区皮带。

  10﹟下-3121掘进工作面炮掘时采用P-60B耙煤机装渣经SPJ-800皮带作业线(开口时,联巷贯通前采用SGW-40T刮板输送机)转采区皮带。

  二、运输系统:

  1、10﹟下-3121巷材料及设备和行人的运输路线:

  地面→575大巷→一采区上部车场绕道→525轨道巷→10﹟下-3142巷→10﹟下-3121联巷→10﹟下-3121巷→工作面(10﹟下-3121联巷贯通后)。

  地面→575大巷 →一采区上部车场绕道→525轨道巷→10﹟下-3142巷→工作面。

  2、10﹟下-3121联巷材料及设备的运输路线:

  地面→575大巷→一采区上部车场绕道→525轨道巷→10﹟下-3142巷 →10﹟下-3121联巷工作面。

  3、10﹟下-312切巷材料及设备的运输路线:

  地面→575大巷→一采区上部车场绕道→525轨道巷→10﹟下-3142巷 →10﹟下-3121联巷→10﹟下-3121巷→10﹟下-312切巷工作面。

  4、10﹟下-3121巷运煤路线:

  工作面→10﹟下-3121皮带→525皮带→一采区煤库→ 575装煤绕道 →575大巷→地面

  5、10﹟下-312联巷运煤路线:

  工作面→10﹟下-3121皮带→525皮带→一采区煤库→ 575装煤绕道 →575大巷→地面

  6、10﹟下-312切巷运煤路线:

  工作面→10﹟下-3121皮带→525皮带→一采区煤库→575装煤绕道 →575大巷→地面(10﹟下-3121联巷贯通后)

  工作面→10﹟下-3121联巷→10-3111巷→10-3111巷溜煤眼→一采区煤库→ 575装煤绕道→575大巷→地面

  三、 运输系统图:见(附图7、附图8)

  第六章 通风管理

  第一节 通风计算

  一、通风方式

  10﹟下-3121掘进工作面通风采用压入式通风。

  二、配风量计算

  (1)按照瓦斯(或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

  =100×0.15×1.5

  =22.5m3/min

  式中:Q掘——单个掘进工作面需要风量,m3/min;

  q掘——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或二氧化碳)的最大绝对涌出量。瓦斯最大绝对涌出量取0.15m3/min;

  K掘通——瓦斯涌出不均衡通风系数,参考值可取1.5-2,取1.5。

  (2)按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人数计算需要风量:

  每人供风≮4m3/min

  Q掘>4N

  >4×17

  >68m3/min

  式中:N——掘进工作面最多人数,取17人。

  (3)按风速要求对工作面风量进行计算:

  煤巷掘进最低风量 Q煤掘>15S掘m3/min

  式中:S掘——掘进工作面为煤巷,实际断面(10﹟下-3121巷、10﹟下-312切巷为9.10m2,10﹟下-312联巷为10.89m2,当计算最低风速时取10.89m2,当计算最高风速时取9.10m2。

  最低风速

  Q煤掘>15×10.89

  >163.35m3/min

  最高风速

  Q煤掘﹤240×9.10

  ﹤2184m3/min

  根据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不低于163.35m3/min,选用2×15kw高效对旋局部通风机,其额定吸风量为280m3/min,符合实际供风需求。

  (4)局扇安装地点配风量计算:

  Q扇= Q吸+15S=280+15×9.10=416.5m3/min

  式中: Q吸——局扇实际吸风量,10﹟下-3121掘进工作面使用2×15kw风机可满足掘进风量需求,取280m3/min;

  15——安设局部通风机的巷道中的风量,除了满足局部通风机的吸风量而外,还应保证局部通风机吸入口至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之间的风速岩巷不小于0.15m/s、煤巷和半煤巷不小于0.25m/s;巷道为煤巷,风速取0.25 m/s。

  S——局扇吸入口至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之间的巷道断面,取9.10m2。

  三、局部通风系统:

  1、10﹟下-3121通风系统

  新鲜风流:

  575大巷→主副暗斜井→525皮带巷

  地面 10﹟下-3121局扇 1#进风井

  →工作面

  污风风流:工作面→10﹟下-3121巷→10﹟下-3121联巷→10﹟下-3142巷→525轨道巷→三采区回风巷→2#风井

  2、10﹟下-312联巷通风系统

  新鲜风流:地面→575大巷→主副暗斜井→525皮带巷→10-3111溜煤眼→10-3111局扇→10﹟下-3121联巷工作面

  污风风流:工作面→10﹟下-3121联巷→10﹟下-3142巷→525轨道巷→三采区回风巷→2#风井

  3、10﹟下-312切巷通风系统

  新鲜风流:地面→575大巷→主副暗斜井→525皮带巷→10﹟下-3121局扇→10﹟下-312切巷工作面

  污风风流:工作面→10﹟下-3121巷→10﹟下-3121联巷→10﹟下-3142巷 →525轨道巷→三采区回风巷→2#风井

  通风系统图:见附图9

  第七章 机电管理

  第一节 设备配备表

  设备配备表:

  名称型号台数功率(KW)

  局扇FBD-2-No522×15

  皮带运输机SPJ-80012×40

  皮带运输机SPJ-100012×90

  耙煤机P-60B130

  综掘机EBJ-120TP1203

  刮板运输机SGW﹣40T140

  煤电钻MZ-1.544×1.5

  除尘风机CZFJ-7.517.5

  第二节 供电系统

  一、变压器的选择

  1、综掘机变压器的选择

  式中:Sb:变压器的计算容量,KVA

  Pe:综掘机额定功率,203+203KW

  cosφ:综掘机额定功率因数,0.7

  ∴综掘机变压器选用KSBGZY-500/6/1140移变,能够满足要求。

  2、皮带机、刮板机、煤电钻、水泵、变压器选择

  式中:

  cosφ取0.7

  ∴皮带机、水泵、刮板机、煤电钻变压器选用KSBGZY-400/6/660V移变能满足要求。

  3、局扇变压器的选择

  式中:Sb:变压器的计算容量,KVA

  Pe:局扇额定功率,15×2KW

  cosφ:局扇额定功率因数取0.7

  ∴局扇变压器选用KSBGZY-200/6/660移变,能够满足要求。

  4、电缆的选择

  已知:各种矿缆长时允许负荷电流

  ①综掘机电源线,选用3×70+1×10mm2电缆供电。

  ②从三采一号配电点到10下-3121皮带机头馈电采用3×70+1×25mm2电缆。

  ③水泵电缆选用3×50+1×10mm2。

  ④局扇电缆选用3×16+1×6mm2。

  一、 供电系统图(见附图)

  第八章 劳动组织

  第一节 综掘劳动组织

  一、 劳动组织图表:

  序号工种10﹟下-3121联巷、10﹟下-3121巷、10﹟下-312切巷

  小班人员圆班人员

  1副队长02

  2安全员13

  3带班长16

  4打眼支护工313

  5材料员02

  6皮带司机26

  7综掘机司机26

  8大班机电维护工05

  9机电维护工15

  10防尘工01

  11下料工04

  合计 1053 全队所需人员=圆班人数÷出勤率+队干=53÷85%+4=67(人)

  二、循环图表:

  1、循环进度及班循环次数

  巷道名称作业方式循环进尺班循环个数小班进尺圆班进尺月单进〈m〉备注

  10﹟下-3121巷四班制

  0.8m

  32.4m

  7.2m

  172.8m

  正规循环率80%

  10﹟下-3121联巷

  10﹟下-3121切巷 2、正规循环作业图表

  第二节 炮掘劳动组织

  一、 劳动组织图表:

  序号工种10﹟下-3121联巷、10﹟下-3121巷、10﹟下-312切巷

  小班人员圆班人员

  1副队长02

  2安全员13

  3材料员02

  4带班长26

  5打眼支护工312

  6耙煤机司机13

  7皮带司机26

  8溜子司机26

  9大班机电维护工05

  10机电维护工13

  11防尘工01

  合计 1249 全队所需人员=圆班人数÷出勤率+队干=49÷85%+4=62(人)

  二、循环图表

  循环进度及班循环次数

  巷道名称作业方式循环进尺班循环个数小班进尺圆班进尺月单进〈m〉备注

  10﹟下-3121联巷

  四班制

  0.8m

  2

  1.6m

  4.8m

  115.2m

  正规循环率

  为80%

  10﹟下-3121巷

  10﹟下-312切巷

  第九章 避灾路线

  当井下顶板、瓦斯、煤尘、水、火灾害事故发生后,事故地点附近的人员应尽量了解或判断事故性质、地点和灾害程度,并迅速地利用最近处的电话或其他方式向矿调度室汇报,并迅速向事故可能波及的区域发出警报,使其他工作人员尽快知道灾情。在汇报灾情时,要将看到的异常情况如实汇报,不能凭主关想象判断事故性质,以免给领导造成错觉,影响救灾。

  1、避灾原则:

  安全员、带班长沉着、冷静,组织职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灾情发展,并向调度室、安全值班室及时汇报。情况危急时,组织职工以最快的速度撤向进风巷,逆风流撤向地面。以最快的速度,最近的路线撤向地面。

  2、发生水灾时的避灾路线:

  10﹟下-3121工作面→10﹟下-3121联巷→10﹟下-3142巷→ 525轨道巷→575大巷→ 地面

  10﹟下-312联巷工作面→10﹟下-3121联巷→10﹟下-3142巷→ 525轨道巷→575大巷→ 地面

  10﹟下-312切工作面→10﹟下-3121巷→10﹟下-3142巷→ 525轨道巷→575大巷→ 地面

  3、避灾路线附图

  三、实习总结

  通过这次现场实习,使我更加了解了矿井采矿作业流程,特别是掘进作业的工艺流程、施工组织、通风供电避灾要求和劳动组织等实际工作,能够让我深刻领会理论知识在实际生产工作中的应用,为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应用和实践书本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地质实习报告 篇6

  一、引言

  1、实习时间:20xx年5月30日 星期天

  2、实习地点:北京市昌平区虎峪村的虎峪风景区

  3、组成人员:老师带领下的资源勘查工程(固体矿产)的0、1班同学及2、3班部分同学七十人左右。

  4、实习目的:通过本学期对专业基础知识

  的学习,我们已经建立了系统的关于地球科学知识的理论认识。此次虎峪的实习是我们的第一次野外实习,通过本次的实习,我们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在巩固完善课堂上所讲地球科学知识的同时,也使我们初步掌握了野外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技能。另外,我们对野外基本的地质构造褶皱和断裂有更深刻的认识。更进一步地分析三大类岩石,地质地貌,形成环境等。初步接触罗盘,了解罗盘的使用方法及使用目的。秉承地大优良传统:艰苦朴素,求真务实。培养我们热爱地质工作。为以后的北戴河实习和周口店实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以后更好地从事地质事业而服务。

  5、地理位置: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虎峪村

  6、虎峪概况:虎峪地带处于华北平原与燕山山脉的交接处。风景区内山峦起伏交错,山谷曲折幽深,最高峰磨盘山海拔1060米。

  虎峪自然风景区是京郊最具野趣的景区,其中黑龙潭 白龙潭 羊尾巴湖 百仙神洞 良心池 天桥石洞 通天池 等36处极具特色的自然景点让您流连忘返,虎峪金辉更是古燕京八景之一。虎峪景区是集旅游、娱乐、康体、商务、度假于一体的国家A级景区。

  7、实习路线: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从学校到虎峪旅游景点,然后进行我们的野外实习。第一个观测点距离大门50米处,北纬40°16′16.2″ 东经116°8′39.1″;第二个观测点北纬40°16′17.8″ 东经116°8′40.5″;第三个观测点北纬 东经 ;第四个观测点北纬40°16′19.5″ 东经116°8′42.8″;第五个观测点北纬 东经 ;第六个观测点北纬40°16′23.4″ 东经116°8′42.7″;第七个观测点北纬40°16′25.8″ 东经116°8′44.0″;第八个观测点北纬40°16′36.1″ 东经116°8′44.5″;第九个观测点北纬40°16′37.6″ 东经116°8′44.4″。

  二、地层及沉积岩

  地层是一定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层状岩石。其中,沉积岩地层往往是在一定的地表沉积环境(如浅海、滨海、湖泊、河流等)中形成的。

  虎峪风景区主要可见层状岩石,所以主要是沉积岩。比如观测点一可见的长城系高余庄组的碳酸盐岩及白云(一般情况下白云岩有刀砍纹,碳酸盐岩没有。)在第六个观测点可看到沉积岩的上部,有泥裂,现在已经被石英脉所填充。 实习过程中老师所

  讲的还有常沟组,主要是石英砂岩;串岭沟组,薄层石英砂岩、泥岩;团山子组,碳酸盐岩岩层;大红峪组,厚层石英砂岩;雾迷山组,白云岩。

  三、岩浆作用及岩浆岩

  岩浆形成以后,沿着构造软弱带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喷溢出地表,在上升、运移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岩浆的成分又不断发生变化,最后冷凝为岩石,这一复杂的作用称为岩浆作用,形成的岩石称为岩浆岩。实习过程中可在老虎洞附近看到辉绿玢岩岩墙,属于浅层侵入岩。

  四、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变质作用是指在地下特定的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使原有岩石基本上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物质成分与结构、构造变化而形成新岩石的地质作用。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变质岩可分为:接触变质岩、区域变质岩、动力变质岩。上图中可以看到被岩浆烘烤过的接触变质岩,第三个图中有混合岩化作用,有石英脉体穿插。

  五、地质构造

  岩石变形是构造运动的重要表现和结果,沉积岩形成时基本上是水平产出的,而且在一定范围是连续的;岩浆岩具有原生的整体性,但是经过构造运动,岩石可由水平变为倾斜或弯曲,连续岩层被断开活搓动,完整的岩体被破碎等。根据演示变形的特征可以分析构造运动的性质、强度及时代等。岩石变形的产物称为地质构造。最常见的地质构造为褶皱和断裂。古构造运动是第三纪以前发生的构造运动, 新构造运动是第三纪以后发生的构造运动。

地质实习报告 篇7

  实习地点: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广州番禺莲花山

  实习内容:

  1、观看影像资料—不良地质现象

  2、地质图阅读,工程勘察讲座,阅读收集整理资料

  3、野外实习:莲花山矿岩、构造及地貌参观

  4、编写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报告 篇8

  一、前言

  通过这六天的实习,加深了我对工程地质这门课的认识,让我从书本中走了出来,亲眼见到了真实的地质现象,了解了断层、背斜和滑坡等重要的地质现象,亲自观察了和体验了各种岩石的分布和形态,让我从本质上对三大岩石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实习让我们在自然中更好的理解了原来抽象的概念,使知识具体化,印象更深刻。实习丰富了我们的学习生活,为我们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实习的过程激发了我在将来学习的热情。所以,实习对我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我们对这次实习也做了缜密的部署:

  1.时间:20xx年5月4日—20xx年5月9日

  2.地点:河北省秦皇岛市柳江盆地国家地质公园

  3.路线:

  1).秦皇岛市石门寨镇

  2).秦皇岛市祖山东门

  3).秦皇岛市北戴河区鸽子窝公园海滩

  4.目的:

  1).使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和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在野外识别各种地质现象的能力同时增加感性认识,扩大视野,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鉴别和观察常见的岩石,矿物特征及工程性质。

  3).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年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以及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和冲刷成河谷的过程。

  4).学习运用罗盘仪器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二、实习地区概况

  1.柳江盆地地质概况

  柳江盆地为我们在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的主要区域。它位于秦皇岛市区北侧,其中心距秦皇岛市28Km,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管辖。

  区内有纵贯南北的公路及地方窄铁路与秦皇岛市区相通,交通极为方便。 该盆地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其北、东、西三面为陡峻的高山所包围。贯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自西北流向东南,出盆地后在山海关的南侧入渤海。盆地内丘陵一般海拔200—300m,最高的山为老君顶,海拔493.7m。 本区年降水量为400—1000mm,其中70%集中于7、8月份,所以山洪也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

  2祖山国家地质公园概况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地质公园和国家级稀有植物及濒危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西北部。京沈高速秦皇岛西出口沿秦青公路北行12公里即到,距秦皇岛市区23公里。属原始森林峡谷型自然风景区。因燕山以东、渤海以北诸峰均以它的分支延绵而成,故名“祖山”。1996年开发至今,形成五大景区,100余处自然景点,是淮河以北少有的南派山水。

  祖山原始森林峡谷总面积118平方公里,主峰(天女峰)海拔1428米,区内千米以上高峰20多座,植被覆盖率96%以上。象形奇石、云海、日出、古洞、原始丛林、溪流、飞瀑、奇花、高山天然草原、树挂构成景区十大景观。祖山原始森林峡谷是侏罗纪至白垩纪末地壳运动而成。在长期风化剥蚀和流水冲击下,形成了多处绝壁幽谷和造型地貌。

  祖山,山势跌宕,峰峦陡峻,因渤海以北、燕山以东诸峰都是由她的分支盘拨而成,故以“群山之祖”名之。她立峭岩作脊梁,以瀑流注血脉,搽娇花饰容颜,披葱茏为秀发。景区内山势陡峻,溪水跌宕,可谓立峭岩作脊梁、注瀑布为血脉、披茂林作秀发,裁白云作霓裳,集雄奇妩媚于一体。峰奇水异,洞幽石美,林丰草茂,历史渊源,是观光旅游、避暑度假、科普考察的绝好场所。

  3.鸽子窝公园海滩概况

  鸽子窝公园又称鹰角公园。由于地层断裂所形成的临海悬崖上,有一巨石形似雄鹰屹立,故名鹰角石。该石高20余米,过去常有成群的鸽子或朝暮相聚或窝于石缝之中,因此得名鸽子窝。鸽子窝公园是观赏海上日出的最佳之处,每逢夏日清晨,这里云集数万名游客观赏“红日浴海”的奇景。

  三、实习内容

  1.柳江盆地保护区石门寨西门180米处

  该处岩石以沉积岩居多,由地质构造形成。亦有石灰岩,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经长期风化作用,裸露在外表的部分呈深灰色,岩层 为中厚型,中间夹有薄的灰岩。灰岩呈竹叶状,较破碎,属碎屑结构,这些碎屑物质经胶结后形成灰岩。此处岩石约5亿年前形成,属下奥陶世纪,粘土矿物发黄,岩石经强烈的构造运动,由水平变为倾斜,产生背斜现象,并有正断层出现。用地质罗盘测该处岩石的产状,走向为北偏东10°,倾向为北偏东100°,倾角为30°。

  由此处向西约200米处岩石出露于地表,经验证为砂岩,其结构为碎屑结构,此处不整合现象明显,由砂岩和灰岩组成,属沉积接触,砂岩约2亿年前形成,灰岩约5亿年前形成,由于形成年代不同,说明为不整合。此现象说明秦皇岛地区至今至少经历了2次地壳运动,因为3亿年间隔形成的不整合面应在海平面下形成,至少经历2个循环,而该处岩石现在又出露在地表。在不整合面上有矿物,是地质学家发现地下矿物的依据。不整合面处强度差,不适合在此面上施工。

  2).砂锅店东北200米处

  该处为石灰窑产石场,观察此处岩石,岩溶现象明显,有溶沟、石芽、天生桥等。其原因是地壳运动抬升到潜水地表以下,潜水地表共同作用形成的岩溶现象,因岩石中有裂缝,有空间且水有径流通道。岩溶现象是因为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岩石经长期化学反应,使岩石具有可溶性。该处向西北走约100米处,发现大面积的岩石间侵入接触现象,石灰岩中夹有岩浆岩,说明此处经历过火山喷发。该处亦发现有岩墙,较长,宽约3-4米,其走向为南北方向320°,由花岗岩、长石、石英、云母组成。靠近地表的岩石经长期风化,产物为第四纪土,岩石中还发现有岩洞。此处向东南方向约200米处,有大量石灰岩形成的岩层,呈单斜,基本走向为南偏北。在砂锅店东等地,发现石英斑岩,它是花岗斑岩的又一种变种,具隐基斑状结构,石英斑晶特多,普遍具有熔蚀现象。此处也有闪长玢岩,呈岩墙状产出,具隐基斑状结构,斑晶主要是斜长石,有时含角闪石较多,有的基质中含少量石英,有的可见球粒结构和流线结构等。

  2. 秦皇岛市祖山东门

  祖山为早白垩纪形成,为响山岩基的一部分,此处沉积岩中有破碎带,火山爆发时岩浆从中冒出,冷凝成岩浆岩。祖山占地217平方公里,平面形段呈椭圆形,长轴长25公里,短轴长15公里,南北方向,岩石中以花岗岩居多,占65%左右,为中粗粒,成分主要是成肉红色的正长石,又称甲长石。石英其次,占20%-25%左右,透明发亮。此外,还有云母、斜长石。斜长石呈灰白色,由于长石含量不同,云母颜色也不尽相同,云母占整个岩石的5%-10%。较黑的岩石中,云母含量不超过5%。在此处观察,长石颗粒大小在1厘米左右,晶体颗粒,为结晶结构。山体构造为原生结理构造,山体中有裂缝,都为竖直方向,有原生孔洞,又称之为晶洞构造,而形状不规则的孔隙是水晶的成长地。此处地貌陡峭,险峻,构造为原生结理,由于长期的风化作用及地表水的侵蚀作用,岩石部分竖直掉落,形成深谷奇峰。此处岩石倾角较大,岩体破碎。山体中有河流,称为石河,发源于祖山响山山脉,山上有明长城,由元朝徐达修建,1967年,戚继光重修,基本走向为南北方向,直达青龙。祖山最高峰为响山,海拔为1421米。

地质实习报告 篇9

  地质地貌学综合实习报告,普通地质实验室实习

  实习一、矿物(一)

  认识矿物的形态及主要物理性质,学习肉眼识别矿物物理性质的方法。

  实习二、矿物(二)

  观察认识常见矿物的特征,初步掌握矿物的鉴定描述方法。

  实习三、风化作用

  在校园后山观察、认识风化作用产生的地质现象,观察风化壳剖面特征并画素描图;初步掌握野外观察分析地质现象及地质素描的方法。

  实习四、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

  通过教师提供的图片、录像,观察认识地面流水的种类及产生的地质现象;初步掌握冲沟、河谷的特征及河床、河漫滩的沉积物特征;观察分析河流阶地的形成和类型。

  实习五、常见的沉积岩

  观察认识常见沉积岩的矿物成分、颜色、结构和构造,初步掌握岩石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沉积岩。

  实习六、地质构造与阅读地质图

  1.通过构造模块认识褶皱、断层的类型,以及在平面上、剖面上的表现特征;

  2.通过阅读一幅地质图,掌握地质图读图步骤与方法。

  实习七、常见的岩浆岩

  观察认识常见岩浆岩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初步掌握岩浆岩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岩浆岩。

  实习八、常见的变质岩

  观察认识常见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等鉴别特征,初步掌握变质岩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变质岩。

  实习九、参观认识古生物(化石)

  通过参观地质陈列室,初步认识地壳历史中各代主要古生物(化石),理解生物演化规律及在地质学中的研究价值。

  普通地质野外认识实习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学生在完成普通地质室内教学之后,将进行为期三周的野外认识实习。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地质综合思维能力以及实际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初步的野外地质调查能力。

  (一)实习任务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常见的地质现象,分析其相关的地质作用和形成机制,这是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

  2.认识实习区内常见的矿物、岩石、古生物、地层、构造及矿产,分析它们形成的作用。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掌握地质罗盘和手持GPS的使用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初步掌握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记录方法;编写地质实习报告。

  (二)实习内容及要求

  实习的主要内容(重点)是观察和分析内、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在实习中必须学习并初步掌握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难点是有关地质作用与地质现象的因果分析。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

  1.观察认识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

  (1)xx市湖边石灰山地质观察路线 一天

  通过石炭系地层剖面的参观,初步了解实习区内的主要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地层单位名称、地层厚度、主要岩性特征及构造变动。初步掌握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的类型,沉积岩野外识别描述方法,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同时能初步辨认几种常见的古生物化石。学习绘制信手剖面图。

  通过参观煤矿、石灰岩矿,了解外生矿床的一般特征及沼泽的生物沉积与成矿作用。

  普通地质实验室实习

  实习一、矿物(一)

  认识矿物的形态及主要物理性质,学习肉眼识别矿物物理性质的方法。

  实习二、矿物(二)

  观察认识常见矿物的特征,初步掌握矿物的鉴定描述方法。

  实习三、风化作用

  在校园后山观察、认识风化作用产生的地质现象,观察风化壳剖面特征并画素描图;初步掌握野外观察分析地质现象及地质素描的方法。

  实习四、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

  通过教师提供的图片、录像,观察认识地面流水的种类及产生的地质现象;初步掌握冲沟、河谷的特征及河床、河漫滩的沉积物特征;观察分析河流阶地的形成和类型。

  实习五、常见的沉积岩

  观察认识常见沉积岩的矿物成分、颜色、结构和构造,初步掌握岩石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沉积岩。

  实习六、地质构造与阅读地质图

  1.通过构造模块认识褶皱、断层的类型,以及在(!)平面上、剖面上的表现特征;

  2.通过阅读一幅地质图,掌握地质图读图步骤与方法。

  实习七、常见的岩浆岩

  观察认识常见岩浆岩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初步掌握岩浆岩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岩浆岩。

  实习八、常见的变质岩

  观察认识常见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等鉴别特征,初步掌握变质岩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变质岩。

  实习九、参观认识古生物(化石)

  通过参观地质陈列室,初步认识地壳历史中各代主要古生物(化石),理解生物演化规律及在地质学中的研究价值。

  普通地质野外认识实习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学生在完成普通地质室内教学之后,将进行为期三周的野外认识实习。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地质综合思维能力以及实际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初步的野外地质调查能力。

  (一)实习任务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常见的地质现象,分析其相关的地质作用和形成机制,这是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

  2.认识实习区内常见的矿物、岩石、古生物、地层、构造及矿产,分析它们形成的作用。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掌握地质罗盘和手持GPS的使用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初步掌握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记录方法;编写地质实习报告。

  (二)实习内容及要求

  实习的主要内容(重点)是观察和分析内、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在实习中必须学习并初步掌握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难点是有关地质作用与地质现象的因果分析。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

  地质地貌学综合实习报告,

  1.观察认识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

  (1)xx市湖边石灰山地质观察路线 一天

  通过石炭系地层剖面的参观,初步了解实习区内的主要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地层单位名称、地层厚度、主要岩性特征及构造变动。初步掌握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的类型,沉积岩野外识别描述方法,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同时能初步辨认几种常见的古生物化石。学习绘制信手剖面图。

  通过参观煤矿、石灰岩矿,了解外生矿床的一般特征及沼泽的生物沉积与成矿作用。

  2.观察认识内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

  (1)xx峰山滴水岩地质观察路线 一天

  观察认识寒武系变质岩、震旦系混合岩的岩石特征,初步掌握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的因素;观察认识峰山花岗岩体(黑云母花岗岩)的岩石特征及细晶岩脉的穿插关系,了解岩浆侵入作用的机制;观察认识峰山岩体与寒武系变质岩的侵入接触关系,以及接触带附近岩体结晶颗粒的变化,地层受热接触变质作用产生的角岩化、斑点化现象;初步掌握断层的识别描述方法,学习断层素描图的绘制。

  (2) xx峰山电视台地质观察路线 一天

  观察认识峰山花岗岩体的岩石特征及细晶岩脉、石英脉、煌斑岩脉的穿插关系;观察认识峰山岩体与寒武系变质岩的侵入接触关系及花岗岩的粒度变化,分析峰顶处的变质岩(残余顶盖)的形成机制;观察认识花岗岩中的“X”次生节理,学会节理的产状测量与记录。

  (3)赣县江口木材厂地质观察路线 一天

  观察认识燕山晚期玄武岩的岩性特征及产出状态,初步掌握岩浆喷出作用及喷出岩的野外鉴定特征。学习断层特征的判别与产状测量。

  (4) xx市蛤湖地质观察路线 一天

  观察认识笔架山岩体(花岗斑岩)的岩性特征及中细粒花岗岩脉的穿插关系;通过参观莹石矿,了解气水-热液成矿作用的机制,初步掌握莹石矿的鉴定特征及形成条件。

  3. 编写地质实习报告 三天

  第一部分 前言:实习的目的任务、要求、时间、地点等;

  第二部分 实习路线中主要地质特征:按照地层、岩浆岩、变质岩、构造、矿产的顺序进行概括性地总结;

  第三部分 几种地质现象的认识与探讨:选择地质实习路线中最有兴趣、感想最深的两种以上地质现象,对其作用方式、形成过程、产物及特征作较深刻、有见地的分析与探讨。

  第四部分 结束语:通过实习的收获、体会及建议。

  地质实习报告要求实事求是、逻辑清楚、言简意骇、图文并茂。

  4.通过实习,要求对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是:

  (1)学会用手持GPS定点。

  (2)能掌握地质罗盘测量岩层(构造面)的产状。

  (3)初步学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矿物、岩石并描述其主要特征。

  (4)学会绘制地质信手剖面图,学会绘制地质现象示意图、素描图。

  (5)基本掌握地质观察点的记录格式和描述方法,以及编写地质路线小结。

  (6)初步学习标本采集的一般方法和有关知识。

  (7)学习编写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报告集合九篇】相关文章:

1.地质实习报告

2.地质专业实习报告集合8篇

3.地质认识实习报告集合七篇

4.基础地质实习报告

5.地质实习总结报告

6.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7.地质实习报告10篇

8.地质实习报告3篇

上一篇:厨师辞职报告 下一篇:管理毕业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