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市场调研报告

2021-05-17 报告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蔬菜市场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蔬菜市场调研报告1

  一、太谷县发展蔬菜产业取得的成效

  20xx年,行政推动在全县设施蔬菜连片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有力、有效的行政推动及时破解了设施蔬菜发展中有关成本、土地、观念、连片、标准等难题。同时,县财政继续拿出2000万元作为设施蔬菜发展专项资金,县政府重点支持连片面积200亩以上的设施蔬菜园区(棚内净面积70亩以上)。

  200亩以上的园区,每完成新建100亩,县政府补助10万元。补贴标准:每建设1亩日光温室(棚内净面积),县政府补助2000元。按规定标准,每配套完成一个管理房,县政府补助2000元。各项补助款由乡镇设立专账,专款专用,统筹使用。县政府及各乡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多次组织乡村干部群众到新绛、祁县西六支、山东寿光和青州参观考察,进一步拓宽思路,解放思想。20xx年,我县先后有8个乡镇、21个村、1246人外出参观学习。同时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提高了群众的思想认识,从而把设施蔬菜的发展确实转变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

  20xx年,该县主要规划了“孟王线万亩设施农业园区”,该园区是太谷县设施农业规划建设的一个重点园区,涉及胡村镇、任村乡、范村镇3个乡镇,孟高、布袋庄、段村、冀村、闫村、范村7个村,共规划建设设施农业11206亩,园区已建设施面积6671亩,总投资2。2亿元。

  一年来,依托山西农大、省果树所、省农科院蔬菜所成立了设施蔬菜技术顾问团,为全县设施蔬菜的发展把脉。依托县蔬菜中心组建的蔬菜科技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依托县蔬菜中心聘请的农民土专家组建的土专家服务队定期进行田间指导。依托县乡村现有的科技服务组织、合作社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实践证明,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为全县设施蔬菜的健康发展和农民群众持续增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太谷县发展蔬菜产业的主要优势

  1、雄厚的资源优势

  太谷是全省闻名的蔬菜生产基地县之一,2009年,全县蔬菜瓜类面积达24.5万亩,总产量116万吨,总产值10.4亿元,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达到4.5万亩,产值6.4亿元,大田蔬菜播种面积20.2万亩,产量71.3万吨,产值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蔬菜一项就达到3000多元,蔬菜种植成为太谷农民增收的“摇钱树”。

  2、独特的发展模式

  坚持“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模式,以点带面,规模效益和规模优势逐步体现。也因此,太谷县从去年开始,抓住山西晋中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的重大契机

  全力实施农业“四个一”工程,仅2009年就新发展设施蔬菜1.07万亩,全县设施蔬菜总面积达到了4.6万亩,产量50万吨,产值达到了6亿元,全县人均设施蔬菜收入达到了2850元。蔬菜生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各具特色,孟王线、南循环线、榆长线三个万亩设施农业区带雏形基本形成。

  3、财政扶持力度的不断增加

  为支持蔬菜基地建设,促进农民增收,今年以来,太谷县财政局采取直接补贴和间接扶持的方式,支持大棚建设。先是拨付支农资金20万元对67个蔬菜大棚、5个拱棚土建工程给予补贴。再是对大棚周围的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进行改善。目前,太谷县蔬菜基地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逐步增加。

  4、技术优势

  充分发挥山西农业大学、省果树所的科技优势,搞好农科教结合,聘请专家教授为太谷蔬菜种植发展建言献策,加强科技合作,使先进的科研成果及时在太谷推广应用。聘请专家对蔬菜种植大棚户进行集中培训,现场指导,跟踪服务,教大棚户如何兴建大棚、如何选择品种、如何防治病虫害。同时依托新型农民培训、阳光工程、科技入户三大培训工程,组织农业各类技术培训10万人次。开展万户农民网上行工程,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有150个村接通宽带。农业中介机构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利用互联网开展网上业务。围绕全县五大优势产业,成立了五支科技惠农服务队,深入农村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广大农民。

  三、太谷县蔬菜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1、有助于通过发展设施农业,加快农民增收

  2、有助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

  3、对社会的示范带头的作用

  通过针对蔬菜种植模式转变项目的实施,采取以项目带动、以点带动的方法,可以极大地促进全县蔬菜产业的'提升和农民生产观念的更新,带动全县以每年新建5000亩温室、大拱棚的速度加快蔬菜产业的开发和蔬菜产品的升级,带动全县农业的整体发展,进一步促进“太谷拱棚”的生产技术在全市乃至全省的进一步推广。

  4、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

  5、对于经济的影响

  (1)将近一步增强相关产品加工企业的竞争力。

  (2)进一步形成农业产业一体化格局。

  四、太谷县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模式过于单一

  生产经营粗放,产品质量不高。蔬菜的生产、流通仍处于粗放型的发展阶段,仍在按照数量规模型的发展模式惯性增长,还没有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优势主导产品未见端倪。虽然品种多,但大宗菜、低档菜品种面积大,而名特优新品种、高档精细菜面积小,没有形成质量优势和规模优势,特别是没有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外销品种优势。包装、保鲜、冷藏和加工数量小,延伸增值能力低,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名优拳头产品少,缺乏市场竞争力。

  2、市场信息不灵,流通不畅

  (1)供求矛盾转化快,产销价格、信息应及时汇总、交流才能实现宏观指导。

  (2)市场发育程度、流通秩序和信息服务等还不够完善,批发零售市场基础设施落后,信息不灵,渠道不畅,与省外大市场街接不紧,影响批量外销。

  (3)季节性过剩,盲目跟风生产导致菜价的下跌。

  3、产业经营化程度不高

  (1)蔬菜生产基本上仍以单家独户生产经营为主,缺乏必要的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检查,各家各户的蔬菜产品直接进入市场,难以保证市场蔬菜商品的一致性,也难以创名牌产品。

  (2)菜农卖菜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致使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不好解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蔬菜产业的升级

  (3)产业化经营处于初始阶段,龙头企业规模偏小、数量偏少,带动能力弱。

  4、蔬菜基地建设规模小,集约化生产水平低

  (1)虽然建设了一批蔬菜生产基地,且初具规模,但基地较分散,生产设施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始终未能形成拳头产品和集约化生产,直接影响到蔬菜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2)蔬菜的商品质量、包装及营销手段处于初级阶段,新鲜蔬菜目前尚无商品标准,无包装或包装简易,运输车辆不具备保鲜和远途运输条件。

  (3)加工产品单一,加工技术和产品没有突破。

  5、生产过程当中安全意识不强

  在蔬菜生产上滥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过量施用化学肥料以及工业“三废”污染而导致蔬菜中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残留超标的现象仍然存在。

  6、扶持力度不够,资金投放不足

  日光温室、大棚等设施简陋,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蔬菜生产基本处于粗放经营状态。

  7、管理体制不健全

  县内尚无蔬菜行政管理或推广部门,不利于蔬菜产业市场经济的综合调控,影响管理效率、政策效率的发挥,严重阻碍了蔬菜产业的协调发展。

  五、太谷蔬菜发展过程基本思路及对策

  1、坚持科技兴菜,全面提高产品质量

  (1)利用现有的优势要充实技术队伍,健全科技服务体系。

  (2)要继续加大蔬菜种植技术,特别是设施栽培技术的推广力度,继续扩大拱棚菜、日光温室、地膜菜、轮作菜面积;

  (3)重视新品种的培育和引进,尤其要尽快筛选出适合新田的拳头品种,形成地方特色菜。

  (4)大蔬菜产品的贮藏保鲜研究,改进优化贮藏设施,延长贮藏保鲜期,增强市场调控能力,实现市场均衡供应。

  (5)不断提高集约化种植水平,形成大宗骨干产品生产全面推广高产高效模式。

  2、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品竞争力

  3、增强加工转化能力,提高产业化水平

  加工转化量小,加工产品档次低,品种少,蔬菜产业综合效益流失巨大。应积极组织有关科研、管理、生产部门联合攻关,尽快开发和推广蔬菜采后处理技术,开发和生产适销对路的蔬菜加工产品,满足市场需求,促进蔬菜产品增值、加工增效,提高蔬菜产业的经济效益。要根据市场需要,制定出主要蔬菜产品质量标准,研制采后处理措施及相应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开展加工、运销技术研究。通过研究与开发,提高产品加工和贮运质量,以此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发展蔬菜加工企业,不仅对蔬菜生产带动作用大,辐射面广,而且发展潜力巨大。加强蔬菜产品加工的根本任务是把企业做大,培育龙头,提高其加工转化增值和带动生产发展的能力。

  4、建立信息网络,增强和改善市场功能

  (1)制定全县蔬菜市场体系建设规划,合理布点,分类建设,有效调控。

  (2)要因地制宜建立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和产地集散市场,便于产品集散、分级包装及转运。

  (3)加强蔬菜批发市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完善中心市场和区域市场,建立城乡销售网点,街接周边县市市场,发挥市场中枢作用和龙头作用,扩大市场覆盖面。

  (4)组建蔬菜产业联合会和菜农专业协会,对外开拓市场,建立起稳固可靠的营销网络;对内组织生产、筹措资金、协调关系、规范行为。

  5、合理规划布局,推进规模化、专业化生产。

  6、加大政策扶持,确保蔬菜产业稳定发展。

  一是要科学选定项目,认真制订蔬菜产业发展规划,以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二是应结合自身实际,制订相应的扶持政策,

  三是要广辟投资渠道,组织扶贫开发、以工代赈等有关方面的资金支持蔬菜产业建设。建立财政专项资金,强化导向调控手段。

  四是完善投入机制,以财政资金作引导,以农民、企业等经营者投资为主体,以金融部门支持为依托,以社会资金及市外资金为补充。

  蔬菜市场调研报告2

  一、菜市场总体情况

  除县城的4个菜市场外,我县其余的菜市场全部分布在各乡镇,我们统称为农村市场,这些农村市场中规模较大的有型市场有洋溪、槎溪、水车、孟公、白溪、圳上等6个中心市场,他们的营业面积在到5000平方米之间,摊位个数在100到300之间;都是每天营业的日日场。除此之外,其余的农村市场都是4至5天才赶场营业一次的墟场,并且一般都是没有固定地点的马路市场,每逢赶场日便人流拥挤,交通阻塞,脏、乱、差现象相当严重。

  二、菜市场管理体制

  我县80来个菜市场当中,属国有所有制的只有城区的城南、永兴两个城区市场以及26个农村墟场,其余的都是一些私人股份市场或村办市场。国有所有制市场由县市场服务中心管理,按理说县市场服务中心应是管理全县市场的公益事业单位,但当初却定性为自收自支、自负盈亏,实行企业化管理的单位,这种体制对市场建设与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一是由于市场服务中心是事业单位性质,到银行贷不到一分钱,而无法搞市场建设;二是市场服务中心实行企业化管理而没纳入财政执行收支两条线,财政无任何拨款,但税费却五花八六,负担重,职工工资毫无保障;三是由于市场服务中心只有服务职责,没有管理职能,导致平时的收费工作和市场规范管理工作难度很大,就连自己管辖市场的周边冒市也无法规范整顿,而更何况对其余市场进行规范管理。

  因此,目前市场服务中心只能在自己管辖市场内履行服务职责,无法进行市场的规范管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市场的监管力度也不到位,至于那些私人股份市场与村办市场,则在管理体制上没有统一模式,各作其主,随心所欲,从而导致我县农贸市场的管理体制混乱不堪。

  三、摊位租金收取情况

  我县城区各菜市场对摊位租金的收取一般是采取年收的方式,就是先定好摊位的年租金,然后由经营户一次性交清,而在农村市场,由于收费难度更大,加之都是墟场,因此也采取月收或季收的方式收取摊位租金。从收取的数目来看,由于受单位体制的限制,县市场服务中心对摊位租金的收取一般很难按政策及物价局核定的收费标准足额收取到位,农村市场更是廖廖无几。

  四、菜市场经营的财务情况分析

  五、县政府在加强市场建设和管理方面所做的工作和投入

  近几年来,县委、政府在加强对农贸市场建设管理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特别是去年我县开展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文明城市以来,对农贸市场的建设管理更加重视。

  1、加强马路市场的整顿。

  马路市场是我县普遍存在的一大现象,90%的农村市场都是马路市场,五里一市、十里一场,各个乡镇都有。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历史根源造成的,这些市场一般都是解放前选址开业的,人们在这里经营购物已有几十上百年的历史习惯。马路市场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这些市场很多都选在省道、国道两边经营,每逢赶场日便人山人海,菜担子、流动车辆、地摊到处都是,加上吆喝声、叫喊声,杂七杂八,交通严重受阻,市场的脏、乱、差特别严重,过往人群与当地群众都怨声载道。这些马路市场严重损害了我县的城市品位,曾经在人大、政协两会上许多委员代表纷纷提出整顿马路市场的建议提案。近几年,引起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县政府每年组织交通、工商、商务、公安、城管、公路、建设、规划等职能部门,对全县马路市场进行专门整治,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历史习惯根深蒂固和市场建设的硬件设施难以跟上,我县马路市场仍然存在还是难以根除。

  2、加强市场投入。

  自我县开展创建省级卫生文明城市以来,县政府对农贸市场的建设投入加大了力度,近两年,先后对永兴市场和城南市场的农改超改造工程投入220余万元。经过改造后的永兴与城南两市场,从下水沟到地面、从墙面到顶面都装修一新,市场摊位都是标准化净菜市场摊位,活禽区与水产区都是相对独立的销售区域,市场设置了监控中心、信息发布中心及农药残留检验检测用房,整个市场的硬件设施完全符合标准化净菜市场的要求,场内布局规范合理,商品摆放整齐美观,完全改变了改造前那种乱拉乱扯、乱堆乱放、乱吐乱丢的现象。可以说,通过政府投资改造后的永兴与城南两市场是一个完全实行全封闭式管理的农贸市场,既整洁美观、方便适用,又显档次品位,是我县城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加强对市场的规范管理。

  在这次双创工作中,县政府将县市场服务中心列入创建单位,要求对全县农贸市场进行规范管理,并且针对市场的布局、商品的摆放、卫生保洁、健康教育、经营秩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对各项工作进行了细化。按理说这确实是有利于各农贸市场的规范管理,但由于实施主体是县市场服务中心,而市场服务中心受自身体制的制约,没有职能去管理其余的私办市场,所以只能在自管市场中按照县政府的要求和标准去规范管理市场,其余的私办市场却仍然我行我素。为此,目前县政府正在研究准备成立新化县市场管理办公室,加强对全县各类市场的规范管理。

  六、我县在创新农产品零售方式方面所做的工作

  自从对城南、永兴两市场进行标准化改造后,我们将农产品的价格行情在信息发布屏上予以宣传,同时对市场的农产品进行农药残留的检测,以便消费者明白市场行情,买得称心、吃得放心。此外,农户和商家实行农超对接,直接从菜农基地进菜,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这些举措都大大也加快推动了农产品的营销。

  七、对进一步加强菜市场建设、完善农产品零售网络的建议

  1、尽快成立全县市场的专门管理机构,赋予其管理职能。以便规范管理各类市场,搞好我县菜篮子工程,提高我县城市品位。

  2、进一步加大对农贸市场的建设与投入力度。目前我县县城仅4个农贸市场,这对于20多万县城人口来说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梅苑开发区仅一个市场。因此,请政府行政划拨土地,加大市场建设力度,方便群众购物,搞活农产品流通,美化我县市容市貌,保障双创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蔬菜市场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1.蔬菜市场调研报告范文

2.市场调研报告

3.烧烤市场调研报告

4.药品市场调研报告

5.婚庆市场调研报告

6.咖啡市场调研报告

7.采购市场调研报告

8.广告市场调研报告

上一篇:餐饮离职报告 下一篇:服装市场调研报告
蔬菜市场调研报告

蔬菜市场调研报告

2021-05-17 报告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蔬菜市场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蔬菜市场调研报告1

  一、太谷县发展蔬菜产业取得的成效

  20xx年,行政推动在全县设施蔬菜连片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有力、有效的行政推动及时破解了设施蔬菜发展中有关成本、土地、观念、连片、标准等难题。同时,县财政继续拿出2000万元作为设施蔬菜发展专项资金,县政府重点支持连片面积200亩以上的设施蔬菜园区(棚内净面积70亩以上)。

  200亩以上的园区,每完成新建100亩,县政府补助10万元。补贴标准:每建设1亩日光温室(棚内净面积),县政府补助2000元。按规定标准,每配套完成一个管理房,县政府补助2000元。各项补助款由乡镇设立专账,专款专用,统筹使用。县政府及各乡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多次组织乡村干部群众到新绛、祁县西六支、山东寿光和青州参观考察,进一步拓宽思路,解放思想。20xx年,我县先后有8个乡镇、21个村、1246人外出参观学习。同时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提高了群众的思想认识,从而把设施蔬菜的发展确实转变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

  20xx年,该县主要规划了“孟王线万亩设施农业园区”,该园区是太谷县设施农业规划建设的一个重点园区,涉及胡村镇、任村乡、范村镇3个乡镇,孟高、布袋庄、段村、冀村、闫村、范村7个村,共规划建设设施农业11206亩,园区已建设施面积6671亩,总投资2。2亿元。

  一年来,依托山西农大、省果树所、省农科院蔬菜所成立了设施蔬菜技术顾问团,为全县设施蔬菜的发展把脉。依托县蔬菜中心组建的蔬菜科技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依托县蔬菜中心聘请的农民土专家组建的土专家服务队定期进行田间指导。依托县乡村现有的科技服务组织、合作社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实践证明,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为全县设施蔬菜的健康发展和农民群众持续增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太谷县发展蔬菜产业的主要优势

  1、雄厚的资源优势

  太谷是全省闻名的蔬菜生产基地县之一,2009年,全县蔬菜瓜类面积达24.5万亩,总产量116万吨,总产值10.4亿元,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达到4.5万亩,产值6.4亿元,大田蔬菜播种面积20.2万亩,产量71.3万吨,产值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蔬菜一项就达到3000多元,蔬菜种植成为太谷农民增收的“摇钱树”。

  2、独特的发展模式

  坚持“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模式,以点带面,规模效益和规模优势逐步体现。也因此,太谷县从去年开始,抓住山西晋中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的重大契机

  全力实施农业“四个一”工程,仅2009年就新发展设施蔬菜1.07万亩,全县设施蔬菜总面积达到了4.6万亩,产量50万吨,产值达到了6亿元,全县人均设施蔬菜收入达到了2850元。蔬菜生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各具特色,孟王线、南循环线、榆长线三个万亩设施农业区带雏形基本形成。

  3、财政扶持力度的不断增加

  为支持蔬菜基地建设,促进农民增收,今年以来,太谷县财政局采取直接补贴和间接扶持的方式,支持大棚建设。先是拨付支农资金20万元对67个蔬菜大棚、5个拱棚土建工程给予补贴。再是对大棚周围的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进行改善。目前,太谷县蔬菜基地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逐步增加。

  4、技术优势

  充分发挥山西农业大学、省果树所的科技优势,搞好农科教结合,聘请专家教授为太谷蔬菜种植发展建言献策,加强科技合作,使先进的科研成果及时在太谷推广应用。聘请专家对蔬菜种植大棚户进行集中培训,现场指导,跟踪服务,教大棚户如何兴建大棚、如何选择品种、如何防治病虫害。同时依托新型农民培训、阳光工程、科技入户三大培训工程,组织农业各类技术培训10万人次。开展万户农民网上行工程,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有150个村接通宽带。农业中介机构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利用互联网开展网上业务。围绕全县五大优势产业,成立了五支科技惠农服务队,深入农村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广大农民。

  三、太谷县蔬菜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1、有助于通过发展设施农业,加快农民增收

  2、有助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

  3、对社会的示范带头的作用

  通过针对蔬菜种植模式转变项目的实施,采取以项目带动、以点带动的方法,可以极大地促进全县蔬菜产业的'提升和农民生产观念的更新,带动全县以每年新建5000亩温室、大拱棚的速度加快蔬菜产业的开发和蔬菜产品的升级,带动全县农业的整体发展,进一步促进“太谷拱棚”的生产技术在全市乃至全省的进一步推广。

  4、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

  5、对于经济的影响

  (1)将近一步增强相关产品加工企业的竞争力。

  (2)进一步形成农业产业一体化格局。

  四、太谷县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模式过于单一

  生产经营粗放,产品质量不高。蔬菜的生产、流通仍处于粗放型的发展阶段,仍在按照数量规模型的发展模式惯性增长,还没有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优势主导产品未见端倪。虽然品种多,但大宗菜、低档菜品种面积大,而名特优新品种、高档精细菜面积小,没有形成质量优势和规模优势,特别是没有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外销品种优势。包装、保鲜、冷藏和加工数量小,延伸增值能力低,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名优拳头产品少,缺乏市场竞争力。

  2、市场信息不灵,流通不畅

  (1)供求矛盾转化快,产销价格、信息应及时汇总、交流才能实现宏观指导。

  (2)市场发育程度、流通秩序和信息服务等还不够完善,批发零售市场基础设施落后,信息不灵,渠道不畅,与省外大市场街接不紧,影响批量外销。

  (3)季节性过剩,盲目跟风生产导致菜价的下跌。

  3、产业经营化程度不高

  (1)蔬菜生产基本上仍以单家独户生产经营为主,缺乏必要的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检查,各家各户的蔬菜产品直接进入市场,难以保证市场蔬菜商品的一致性,也难以创名牌产品。

  (2)菜农卖菜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致使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不好解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蔬菜产业的升级

  (3)产业化经营处于初始阶段,龙头企业规模偏小、数量偏少,带动能力弱。

  4、蔬菜基地建设规模小,集约化生产水平低

  (1)虽然建设了一批蔬菜生产基地,且初具规模,但基地较分散,生产设施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始终未能形成拳头产品和集约化生产,直接影响到蔬菜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2)蔬菜的商品质量、包装及营销手段处于初级阶段,新鲜蔬菜目前尚无商品标准,无包装或包装简易,运输车辆不具备保鲜和远途运输条件。

  (3)加工产品单一,加工技术和产品没有突破。

  5、生产过程当中安全意识不强

  在蔬菜生产上滥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过量施用化学肥料以及工业“三废”污染而导致蔬菜中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残留超标的现象仍然存在。

  6、扶持力度不够,资金投放不足

  日光温室、大棚等设施简陋,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蔬菜生产基本处于粗放经营状态。

  7、管理体制不健全

  县内尚无蔬菜行政管理或推广部门,不利于蔬菜产业市场经济的综合调控,影响管理效率、政策效率的发挥,严重阻碍了蔬菜产业的协调发展。

  五、太谷蔬菜发展过程基本思路及对策

  1、坚持科技兴菜,全面提高产品质量

  (1)利用现有的优势要充实技术队伍,健全科技服务体系。

  (2)要继续加大蔬菜种植技术,特别是设施栽培技术的推广力度,继续扩大拱棚菜、日光温室、地膜菜、轮作菜面积;

  (3)重视新品种的培育和引进,尤其要尽快筛选出适合新田的拳头品种,形成地方特色菜。

  (4)大蔬菜产品的贮藏保鲜研究,改进优化贮藏设施,延长贮藏保鲜期,增强市场调控能力,实现市场均衡供应。

  (5)不断提高集约化种植水平,形成大宗骨干产品生产全面推广高产高效模式。

  2、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品竞争力

  3、增强加工转化能力,提高产业化水平

  加工转化量小,加工产品档次低,品种少,蔬菜产业综合效益流失巨大。应积极组织有关科研、管理、生产部门联合攻关,尽快开发和推广蔬菜采后处理技术,开发和生产适销对路的蔬菜加工产品,满足市场需求,促进蔬菜产品增值、加工增效,提高蔬菜产业的经济效益。要根据市场需要,制定出主要蔬菜产品质量标准,研制采后处理措施及相应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开展加工、运销技术研究。通过研究与开发,提高产品加工和贮运质量,以此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发展蔬菜加工企业,不仅对蔬菜生产带动作用大,辐射面广,而且发展潜力巨大。加强蔬菜产品加工的根本任务是把企业做大,培育龙头,提高其加工转化增值和带动生产发展的能力。

  4、建立信息网络,增强和改善市场功能

  (1)制定全县蔬菜市场体系建设规划,合理布点,分类建设,有效调控。

  (2)要因地制宜建立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和产地集散市场,便于产品集散、分级包装及转运。

  (3)加强蔬菜批发市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完善中心市场和区域市场,建立城乡销售网点,街接周边县市市场,发挥市场中枢作用和龙头作用,扩大市场覆盖面。

  (4)组建蔬菜产业联合会和菜农专业协会,对外开拓市场,建立起稳固可靠的营销网络;对内组织生产、筹措资金、协调关系、规范行为。

  5、合理规划布局,推进规模化、专业化生产。

  6、加大政策扶持,确保蔬菜产业稳定发展。

  一是要科学选定项目,认真制订蔬菜产业发展规划,以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二是应结合自身实际,制订相应的扶持政策,

  三是要广辟投资渠道,组织扶贫开发、以工代赈等有关方面的资金支持蔬菜产业建设。建立财政专项资金,强化导向调控手段。

  四是完善投入机制,以财政资金作引导,以农民、企业等经营者投资为主体,以金融部门支持为依托,以社会资金及市外资金为补充。

  蔬菜市场调研报告2

  一、菜市场总体情况

  除县城的4个菜市场外,我县其余的菜市场全部分布在各乡镇,我们统称为农村市场,这些农村市场中规模较大的有型市场有洋溪、槎溪、水车、孟公、白溪、圳上等6个中心市场,他们的营业面积在到5000平方米之间,摊位个数在100到300之间;都是每天营业的日日场。除此之外,其余的农村市场都是4至5天才赶场营业一次的墟场,并且一般都是没有固定地点的马路市场,每逢赶场日便人流拥挤,交通阻塞,脏、乱、差现象相当严重。

  二、菜市场管理体制

  我县80来个菜市场当中,属国有所有制的只有城区的城南、永兴两个城区市场以及26个农村墟场,其余的都是一些私人股份市场或村办市场。国有所有制市场由县市场服务中心管理,按理说县市场服务中心应是管理全县市场的公益事业单位,但当初却定性为自收自支、自负盈亏,实行企业化管理的单位,这种体制对市场建设与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一是由于市场服务中心是事业单位性质,到银行贷不到一分钱,而无法搞市场建设;二是市场服务中心实行企业化管理而没纳入财政执行收支两条线,财政无任何拨款,但税费却五花八六,负担重,职工工资毫无保障;三是由于市场服务中心只有服务职责,没有管理职能,导致平时的收费工作和市场规范管理工作难度很大,就连自己管辖市场的周边冒市也无法规范整顿,而更何况对其余市场进行规范管理。

  因此,目前市场服务中心只能在自己管辖市场内履行服务职责,无法进行市场的规范管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市场的监管力度也不到位,至于那些私人股份市场与村办市场,则在管理体制上没有统一模式,各作其主,随心所欲,从而导致我县农贸市场的管理体制混乱不堪。

  三、摊位租金收取情况

  我县城区各菜市场对摊位租金的收取一般是采取年收的方式,就是先定好摊位的年租金,然后由经营户一次性交清,而在农村市场,由于收费难度更大,加之都是墟场,因此也采取月收或季收的方式收取摊位租金。从收取的数目来看,由于受单位体制的限制,县市场服务中心对摊位租金的收取一般很难按政策及物价局核定的收费标准足额收取到位,农村市场更是廖廖无几。

  四、菜市场经营的财务情况分析

  五、县政府在加强市场建设和管理方面所做的工作和投入

  近几年来,县委、政府在加强对农贸市场建设管理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特别是去年我县开展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文明城市以来,对农贸市场的建设管理更加重视。

  1、加强马路市场的整顿。

  马路市场是我县普遍存在的一大现象,90%的农村市场都是马路市场,五里一市、十里一场,各个乡镇都有。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历史根源造成的,这些市场一般都是解放前选址开业的,人们在这里经营购物已有几十上百年的历史习惯。马路市场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这些市场很多都选在省道、国道两边经营,每逢赶场日便人山人海,菜担子、流动车辆、地摊到处都是,加上吆喝声、叫喊声,杂七杂八,交通严重受阻,市场的脏、乱、差特别严重,过往人群与当地群众都怨声载道。这些马路市场严重损害了我县的城市品位,曾经在人大、政协两会上许多委员代表纷纷提出整顿马路市场的建议提案。近几年,引起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县政府每年组织交通、工商、商务、公安、城管、公路、建设、规划等职能部门,对全县马路市场进行专门整治,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历史习惯根深蒂固和市场建设的硬件设施难以跟上,我县马路市场仍然存在还是难以根除。

  2、加强市场投入。

  自我县开展创建省级卫生文明城市以来,县政府对农贸市场的建设投入加大了力度,近两年,先后对永兴市场和城南市场的农改超改造工程投入220余万元。经过改造后的永兴与城南两市场,从下水沟到地面、从墙面到顶面都装修一新,市场摊位都是标准化净菜市场摊位,活禽区与水产区都是相对独立的销售区域,市场设置了监控中心、信息发布中心及农药残留检验检测用房,整个市场的硬件设施完全符合标准化净菜市场的要求,场内布局规范合理,商品摆放整齐美观,完全改变了改造前那种乱拉乱扯、乱堆乱放、乱吐乱丢的现象。可以说,通过政府投资改造后的永兴与城南两市场是一个完全实行全封闭式管理的农贸市场,既整洁美观、方便适用,又显档次品位,是我县城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加强对市场的规范管理。

  在这次双创工作中,县政府将县市场服务中心列入创建单位,要求对全县农贸市场进行规范管理,并且针对市场的布局、商品的摆放、卫生保洁、健康教育、经营秩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对各项工作进行了细化。按理说这确实是有利于各农贸市场的规范管理,但由于实施主体是县市场服务中心,而市场服务中心受自身体制的制约,没有职能去管理其余的私办市场,所以只能在自管市场中按照县政府的要求和标准去规范管理市场,其余的私办市场却仍然我行我素。为此,目前县政府正在研究准备成立新化县市场管理办公室,加强对全县各类市场的规范管理。

  六、我县在创新农产品零售方式方面所做的工作

  自从对城南、永兴两市场进行标准化改造后,我们将农产品的价格行情在信息发布屏上予以宣传,同时对市场的农产品进行农药残留的检测,以便消费者明白市场行情,买得称心、吃得放心。此外,农户和商家实行农超对接,直接从菜农基地进菜,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这些举措都大大也加快推动了农产品的营销。

  七、对进一步加强菜市场建设、完善农产品零售网络的建议

  1、尽快成立全县市场的专门管理机构,赋予其管理职能。以便规范管理各类市场,搞好我县菜篮子工程,提高我县城市品位。

  2、进一步加大对农贸市场的建设与投入力度。目前我县县城仅4个农贸市场,这对于20多万县城人口来说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梅苑开发区仅一个市场。因此,请政府行政划拨土地,加大市场建设力度,方便群众购物,搞活农产品流通,美化我县市容市貌,保障双创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蔬菜市场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1.蔬菜市场调研报告范文

2.市场调研报告

3.烧烤市场调研报告

4.药品市场调研报告

5.婚庆市场调研报告

6.咖啡市场调研报告

7.采购市场调研报告

8.广告市场调研报告

上一篇:餐饮离职报告 下一篇:服装市场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