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实习报告

2021-04-07 报告

  在现在社会,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地质实习报告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地质实习报告 篇1

  在王翠芝李晓敏刘羽等老师的带领下,自6月9日起,开始了为期18天的野外地质实习活动,在这几天当中我们去了福州大写旗山校区感受了岩浆的地质作用,在闽江下游感受了河流的地质作用,参观风景游览区,去观察了那里的复式岩体,在五虎山感受大自然亲切的同时体味了火山沉积地质作用,在山水游乐之间学习到了课本上未曾发现到的知识,轻轻抚摸岩石的那种真实触感深深的刻在我的心中,我从未如此的热爱资源勘查专业。

  七次实习去了七个不同的实习点,有山有水,有文物,这和我想象当中艰苦的实习生活还是有相当大的差别。第一天我们去了福州大学旗山校区的方镜桥头,虽然来上大学一年了但是学校好多地方都还没去过呢,听到方镜桥头还是一头的雾水,和室友一起背上紫金矿业学院的灰黄色小包,一手地质锤一手罗盘,便出发了。因为是在校园内所以大家走路15分钟便到达了集合地点。第一天老师交了我们如何记录野外记录薄,我也画下了人生第一张地质素描图。也在野外记住了第一种岩石??霏细岩。在霏细岩表面发现了大量的模树石。这是一种风化产物,因为其形象似柏树树叶,犹如植物化石的印痕而得名假化石。个人感觉这种模树石应该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简单加工以后可做艺术品出售。之后我们又去了南长安山山顶,因为刚下过小雨的缘故地面上显得有些泥泞,但是没有一位同学抱怨泥水弄脏了自己的衣服。在茂密的植物中穿梭不一会儿,越过几个小水沟。经过一条湿滑小道。在山顶鸟瞰校园。在远处雾气弥漫下,福州大学是那么的迷人。除了美丽的风景,还可以清晰的看到霏细岩与闪长岩的接触面及霏细岩的流纹构造。向四周望去,不管是规模走向还是分支复合现象都看的清清楚楚。

  之后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自行搭公交车,去了金山寺周围观察了河流的地质作用以及岩浆的流动构造。在蜿蜒山中小道旁,偶然发现了一座隐藏在山路旁的清代古墓,依山傍水,鸟语花香为伴。金山寺是一座明代古建筑,坐落于乌龙江江面。要坐船才能近距离参观这座水中楼阁。在等待渡船的过程中,好多同学按不住寂寞下河去抓小河蟹,貌似有点不太安全。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鼓山之行。因为我们小组选择的徒步爬山。虽说鼓山不算艰险,在将近四十度的气温下背着一大包吃喝去爬山还是非常辛苦的,但是我们成员小组坚持发扬的地质人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喊苦不怕累,尽管汗水打湿了全身的衣服,尽管一次次精疲力尽的倒在山路上,但小组成员互帮互助不抛弃不放弃。最终全部顺利安全的抵达了鼓山山顶。

  最后一站便是壶江岛了,六点钟开始就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爬起来洗脸刷牙,在老师组织的大巴车的运送下,经过20分钟的船程。我们登上了紧紧0.8平方公里的壶江岛。岛虽小,但却隐藏了巨大的民族文化。见识了巨大的紫水晶和妈祖佛像。在江边大家依依不舍的照了合影。短短的实习生活也就此结束。

  在经历了两周的野外实习生活,我觉得不仅学到许多野外鉴别矿物分析矿物的能力,更是学到了地质人艰苦朴素的精神,只有不怕苦不怕累才能在地质这条道路上长远的走下去。

地质实习报告 篇2

  庆安水库位于睢宁县城北15km,废黄河南堤下,库区东、南、西三面筑坝,北面紧靠废黄河南堤,是一座中型平原水库,地处8°地震烈度区,设计最高调蓄洪水位29.6m,汛限水位27.5m,兴利水位28.5m。总库容6030万m3,其中调洪库容2190万m3,兴利库容4770万m3,死库容30万m3。该库于1958年3月兴建,1959年建成。设计灌溉面积10000公顷,实际灌溉面积7467公顷。水源为废黄河滩面降雨径流和古邳抽水站抽引民便河之水,水库建成以来,改善了睢宁县庆安、姚集、梁集、魏集、睢城、古邳等镇的水利条件,实现灌溉水源的年调节,缓解了睢宁县用水矛盾,且能在大旱之年为全县大部提供抗旱水源,结合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方面,都发挥了很大作用。

  (一)地质条件

  根据1997年7月徐州市水利建筑设计研究院提供的《庆安水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勘探深度内各土层自上而下大致可分为4层,各土层分述如下:

  (1)、粉砂:黄色粉砂、粉土,砂壤土,层底高程18.2~18.3m,中间夹2~3层黄褐色薄层粘土,上部松散,中下部稍密~中密,厚13.0m,水闸基底25.7m,该层为持力层,建议承载力标准值100kPa,但该层防渗抗冲能力较差。 (2)、粉砂:灰色粉砂,稍密~中密,厚2.5m,层底高程15.6~15.7m,建议承载力标准值130kPa。 (3)、重壤土:黄色、褐黄色重壤土、粘土,可塑,厚2.3m,层底高程13.3m,建议承载力标准180kPa。 (4)、粉质粘土:黄色、褐黄色粉质粘土,重壤土,可塑~硬塑,含砂礓,揭露厚度2.7m,建议承载力标准值310kPa。

  о

  回填土资料:γ自然=19.5kN/m3,γm=20kN/m3, C=0kPa,Φ=26。 (二)水文气象

  睢宁县地处北温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春夏秋冬四季分明,降水量较为充沛。春季:3至5月,气温回升快,以冷干风为主,蒸发强,常出现旱情;夏季:6至8月,天气炎热,降雨其中,多暴雨,易形成洪涝;秋季:9至11月,晴朗少雨,光照少,气候宜人;冬季:12至2月,寒冷少雨。

  日照:近40年,全境年均日照2366小时,为可照时数的54%。

  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4.30C,其中1月份平均气温-0.50C,7月份平均气温27.10C,极端最高气温40.10C,发生在1955年6月19日,极端最低气温-23.30C,发生在1969年2月6日。

  霜期:多年平均无霜期206天,最多无霜期246天,发生在1977年,最少无霜期180天,发生在1962年。初霜期一般在10月30日左右出现,最早出现的初霜期是1962年10月15日。终霜期一般发生在4月6日前后,最早终霜期发生在1967年3月10日,最迟终霜期为5月4日。

  风:夏季多东南风,春秋冬三季多东北风。多年平均风速2.4米/秒左右。5月中旬至6月上旬常发生干热风,每年平均2.6次,4.1天,对小麦后期正常灌浆影响较大。

  降水:根据睢宁县气象站1951年至1990年降水资料统计,40年年平均降水量852.6毫米(多年平均869毫米),最大降水年份发生在1963年,降水量为1360毫米,最少降水年份发生在1988年,降水量为568.4毫米。40年中年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的年份有8年,占20%,平均5年一遇;低于600毫米的有2年,占5%,平均20年一遇;低于700毫米的有11年,占27.5%,平均4年一遇。40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月份为7月,平均月降水量209.8毫米,占40年年平均降水量的24.6%,其中月降水量最多的为1982年的7月,月降水量522毫米,占全年降水量1048.7毫米的49.8%。

  蒸发量:根据睢宁县14年E601型水面蒸发资料,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043.3毫米,年蒸发量最大值为1371.6毫米,出现在1976年,年蒸发量最小值为898.1毫米,出现在1991

  年。

  水文地质:庆安水库所在区域内地下水共有5个含水层,地下水埋深一般在3.5米左右,地下水位平均高程27.4米。 2.2.2水位资料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xx)的规定,水库工程等别为Ⅲ级。相应建筑物按Ⅲ建筑物考虑。

  (一)闸底地下轮廓线的布置

  1、防渗设计的目的

  防止闸基渗透变形;减小闸基渗透压力;减少水量损失;合理选用地下轮廓尺寸。 2、布置原则

  防渗设计一般采用防渗和排水相结合的原则,即在高水位侧采用铺盖、板桩、齿墙等防渗设施,用以延长渗径减小渗透坡降和闸底板下的渗透压力;在低水位侧设置排水设施,如面层排水、排水孔排水或减压井与下游连通,使地下渗水尽快排出,以减小渗透压力,并防止在渗流出口附近发生渗透变形。

  3、地下轮廓线布置

  (1)闸基防渗长度的确定。根据公式L≥CH式中:L--水闸的防渗长度,H--上、下游水位差,C--允许渗径系数值,依地基的性质而定,因为地基土质为粉砂,查表取9,计算闸基理论防渗长度为8.73m。。

  L=9×(30.28-29.31)=8.73m

  (2)防渗设备 由于闸基土质以粉砂为主,防渗设备采用混凝土铺盖,闸底板上、下游侧设置齿墙,并且设置板桩。

  (二)排水设备的细部构造

  1、排水设备的作用

  采用排水设备,可降低渗透水压力,排除渗水,避免渗透变形,增加下游的稳定性。排水的位置直接影响渗透压力的大小和分布,应根据闸基土质情况和水闸的工作条件,做到即减少渗压又避免渗透变形。

  2、排水设备的设计

  (1)水平排水 水平排水为加厚反滤层中的大颗粒层,形成平铺式。反滤层一般是由2~3层不同粒径的砂和砂砾石组成的。层次排列应尽量与渗流的方向垂直,各层次的粒径则按渗流方向逐层增大。

  反滤层的材料应该是能抗风化的砂石料,并满足:被保护土壤的颗粒不得穿过反滤层;各层的颗粒不得发生移动;相邻两层间,较小一层的颗粒不得穿过较粗一层的空隙;反滤层不能被阻塞,应具有足够的透水性,以保证排水通畅;同时还应保证耐久、稳定,其工作性能和效果应不随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改变而变差。

  本次设计中的反滤层由碎石,中砂和细砂组成,其中上部为20cm厚的碎石,中间为10cm厚的中砂,下部为10cm厚的细砂。

  图2 反滤层构造图(单位:cm)

  (2)铅直排水设计 本工程在护坦的中后部设排水孔,孔距为2m,孔径为10cm,呈梅花形布置,孔下设反滤层。

  (3)侧向排水设计 侧向防渗排水布置(包括刺墙、板桩、排水井等)应根据上、下游水位,墙体材料和墙后土质以及地下水位变化等情况综合考虑,并应与闸基的防渗排水布置相适应,在空间上形成防渗整体。

  在消力池两岸翼墙设2~3层排水孔,呈梅花形布置,孔后设反滤层,排出墙后的侧向绕渗水流。

  3、止水设计

  凡具有防渗要求的缝,都应设止水设备。止水分铅直和水平止水两种。前者设在闸墩中间,边墩与翼墙间以及上游翼墙铅直缝中;后者设在粘土铺盖保护层上的温度沉陷缝、消力池与底板温度沉陷缝、翼墙、消力池本身的温度沉降缝内。在粘土铺盖与闸底板沉陷缝中设置沥青麻袋止水。

  图3止水详图(单位:cm)

  (三)防渗计算

  1、渗流计算的目的:计算闸底板各点渗透压力;验算地基土在初步拟定的地下轮廓线下的渗透稳定性。

  2、计算方法有直线比例法、流网法和改进阻力系数法,由于改进阻力系数法计算结果精确,采用此种方法进行渗流计算。

  3、计算渗透压力

  (1)地基有效深度的计算。

  L0

  23.25

  T根据公式(3)判断 S0,地基有效深度 e为

  Te0.5l00.55829m,大于实际的地基透水层深度8m,所以取小值

  Te8m。

  (2)分段阻力系数的计算。通过地下轮廓的各角点和尖端将渗流区域分成9个典型段,如图4所示。其中1、9段为进出口段,用式(4)计算阻力系数;3、5、7段为内部垂直段,用式(5)计算相应的阻力系数;2、4、6、8段为水平段,用式6计算相应的阻力系数。各典型段的水头损失用式(7)计算。结果列入(表1)中。 对于进出口段的阻力系数修正,按公式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图4渗流区域分段图(单位:m)

地质实习报告 篇3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而实习正是理论知识与实地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从理论到实际,用哲学的观点来看,这是一次飞跃。我们有了理论知识,并不等于我们可以很高的分析实际眼前的问题,只有把学到的理论应验于实地,用理论来知道实践,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才能真正了解地貌学。这种从理论上的认识到真正亲临现场去分析问题,就是一次飞跃。因此,应该把实习看成是从理论到实际的过程,把自己对每一种地貌类型的认识看成是自己在认识论上的一次飞跃。

  通过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地质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锻炼我们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地质精神。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习的思想和决心。煤矿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应用学科分支,是采矿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前必修的一门课程。地质学不仅是一门科学理论知识,同时也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无论是进行地质研究还是地质知识应用几乎都离不开野外地质观察。通过野外地质观察和取样,获取地质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和实物材料,经室内进一步研究,进而最终获得地质知识。 这次实习无疑巩固了地质学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习的质量与热诚,让同学们学以致用,能够用书本的知识来解决实际上的一些问题,提高同学们的野外作业能力和分析能力,并学会了一些外出实习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 本次实习是以获得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野外综合观察能力,地质思维能力,野外地质工作基本能力,启发创新意识为目标的地质启蒙教学实践。

  第二节 实习安排和进度

  我们本次的地质认识实习工安排了两天的时间。实习开始以20xx/9/9号,8号晚上我们领来了实习所要的工具,9号早上开始了第一天的实习。本次实习安排了两天时间,所以实习也分为两条实习路线。第一天的实习路线是西山实习路线,首先我们观看了西山大断裂,然后沿西山向上爬,在爬上的过程中观察了西山大断裂的地层剖面,到了望海亭,又对滇池进行了观察。第二天的实习开始于10号,也就是第二条实习路线,澄江实习路线。早上我们到了抚仙湖,,对抚仙湖的几个点进行了观察和了解,对抚仙湖的形成和水环境特征有了大体了解。下午我们去了帽天山澄江动物群,在澄江动物群参观了化石博物馆,还看了澄江动物群的宣传片,之后就返回学校。实习结束。

  第三节 实习地的地理与交通概况

  昆明西山古称碧鸡山.为碧蛲山,华亭山,太华山,罗汉山的总称.西山位于昆明西郊,滇池西岸,距市区15公里,隔滇池与金马山遥遥相对。北起碧鸡关,南至海口,绵延35公里.最高峰罗汉峰,海拔2 511米。山峦起伏,彤似卧佛,故也称卧佛山。隔水相望宛如—丰盈的女子躺卧滇池岸边,有“睡美人”山之美称.三清阁上凿有龙门石窟.为昆明地区第一胜景.西山之名最早见与明天顺六年(1462年),敕赐华庭山,大园觉禅寺圣旨碑“云南府昆明县海西山”。 滇池,亦称昆明湖、昆明池,中国云南省大湖,在昆明市西南。有盘龙江等河流注入,湖面海拔1886米,面积33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米,最深8米。湖水在西南海口洩出,称螳螂川,为金沙江支流普渡河上源。西山和滇池位于昆明主城区靠西,交通便利。我们本次实习是学校的交通大巴送去的,回来也是。

  澄江抚仙湖位于云南省玉溪南部,湖面海拔1721米,总面积为212平方公里,仅次于滇池和大理洱海,是云南省第三大湖。平均深度为87米,最深处有157米,是云南省第一深水湖,也是我国第二大深水湖,也是云南旅游景点中较为特殊的一个。湖容量达189亿立方米,相当于12个滇池的水量,6倍的洱海水量,蓄水量是云南省第一大湖。抚仙湖水清澈纯净,透明度平均为8米,最大可达12.5米,是我国内陆淡水湖中水质最好的湖泊之一,居云南省湖泊之最。澄江抚仙湖名声鹊起是因为1992年在湖底发现“水下古城文明”,“扁形人面图案、类似母系氏族分娩的图腾、类似于阿拉伯数字、古罗马字母的“0”、“1”、“Y”、“I”的符号,以及那些横七竖八的猜不出功能与用途的刻痕、颇似青铜器一角的金属碎片,高达19米、底长30米的五层世纪坛式建筑”等等古代文明迹象,神秘的澄江抚仙湖水下建筑与古

  滇文明相距不远,在历史上它们有何关联?为何两处繁华的文明都先后神秘消失这些“未解之谜”和玛雅文明、百慕大之谜一样,引发着人类永远在追求。但愿通过抚仙湖水下古城遗址的一次次科学和严谨的探秘行动,能早日复原抚仙湖一带在当时的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城镇村落、祭祀活动等,让又一个中华文明千古流芳。

  沿澄江抚仙湖山川秀丽,胜景很多。西面的尖山平地拔起,状如玉笋,雄伟峻峭,被称为“玉笋擎天”;东部有温泉,当地叫热水塘,热水塘位于澄江县海口镇,泉口甚多,从山脚一直延伸到湖底,涌水量大,水温一般在40℃左右,水质含硫,是沐浴、疗养的理想之地;东北面的回龙山如大象长鼻,故称象鼻岭;南面山间的海门河,仅长一公里多,隔山连江川的星云湖,河中段有一堵伸到水面的赧色石壁,称“界鱼石”,其旁还有一块石碑。碑上有诗:星云湖栖息之大头鱼,抚仙湖生长的糠蒗鱼,以石为界,不相往来。古往今来,“界鱼石”曾吸引无数游人,现已辟为公园,供人们游览。离“界鱼石”西侧100多米处,还有一座始建于明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的海门桥,无桅杆的木船可从桥下过往于[1]星云湖、抚仙湖间,桥身精雕细刻,美观大方。

  帽天山,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城东边6公里处。距昆明市56公里,距玉溪市87公里,因化石而闻名,所谓地球生命的“寒武纪大爆发”指的就是这里。这里埋藏着距今5.41亿年的帽天山化石群,该动物化石群再现了距今5.41亿年前海洋生物的真实面貌,为揭示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的奥秘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证据。帽天山化石带,呈带状蜿蜒分布,这条分布带长20公里,宽4.5公里,埋藏深度在50米以上。

  第二章 西山实习路线

  第一节 西山地理地貌特征

  昆明西山森林公园位于昆明西郊有“高原明珠”之称的滇池湖畔,距市区15公里,北起碧鸡关,南达灰湾,由碧鸡山、华亭山、太华山、太平山、罗汉山等山峰组成,由北向南逶迤升高,最高峰海拔2507.5米,最高的罗汉山高出滇池水面约620多米。西山公园东濒滇池,西迤长坡,占地约889公顷。西山峰峦起伏,林木苍翠,百鸟争鸣,涧壑流泉,云蒸霞蔚,景色秀丽。远眺西山群峰,既像一尊庞大的睡佛,又似一个仰卧的少女,故称“卧佛山”,又称“睡美人”。明嘉靖年间杨慎在《云南山 川志》中赞美西山“苍崖万丈,绿水千寻,月印澄波,云横绝顶,滇中一佳境也。”在明代,昆明西山与通海秀山、巍山巍宝山、宾川鸡足山,合称“云南四大风景名山”。 全山除岩石嶙峋的罗汉崖外,均为繁茂的原始次生林,随高度变化森林垂直带谱十分明显。山体下部有以栎类为主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体上部是云南松、华山松为主的针叶林,在海拔2150米以上 的石灰岩地带,分布有冲天柏林和多种落叶阔叶林。西山植物多而集中,分布有167个科、594个属、1086种灌乔木和其他植物,药用植物也多达九十余种。还生长了一些珍稀树种,如台桧、鹅耳枥、化 香树、八角枫、滇紫荆、云南樟、长柄桢楠等四季常青的树木。1998年起,公园致力于恢复“碧鸡秋色”工程,连年持续栽种漆树、红枫树等彩色树木。

  第二节 滇池地理环境现状

  滇池在昆明市西南,连同湖西侧的西山是著名游览、疗养胜地。由构造陷落而成。有盘龙江等河流注入。湖面海拔1,886公尺,面积33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公尺,最深8公尺。湖水在西南海口泄出,称螳螂川,为金沙江支流普渡河上源。过去环湖地区常有洪涝水患,早在1262年就在盘龙江上建松华坝,1268年又开凿海口河,加大滇池的出流量,减轻环湖涝灾。1955年以后在湖的上游各个河流上先后修建十馀座大中型水库,沿湖修建几十座电力排灌站,解除洪涝灾害,并确保农田灌溉和城市工业、生活用水。湖内产鲤、鲫、金钱鱼等。

地质实习报告 篇4

  从5月30号到6月1号,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分别在肇庆七星岩,黄埔区蟹山公园,华农树木林及教三附近进行了地质地貌学的实习。

  5月30日肇庆七星岩

  石灰岩山峰

  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七星岩由风岩、玉屏岩、石室岩、天柱岩、蟾蜍岩、仙掌岩、阿坡岩七座石灰岩山峰组成,排列就像北斗七星般撒落在碧波如镜的近600公顷湖面上。

  从表面观察,七座山峰为灰色与少量白色相夹杂,可以初步判断为石灰质岩石;由于此地区雨量多、气温高,侵蚀严重,灰岩山表面有许多较大的裂痕。通过这些裂痕,可观察到其解理完整。

  实习指南上对七星岩的形成过程的图解,可知为先由于地质运动,在七星岩附近形成了一个褶皱背斜山脉,正是由于肇庆地处亚热带,雨量多、气温高,侵蚀严重,尤其是流水侵蚀,这些岩石的抗蚀力都比较弱,因此背斜被破坏,部分岩石受风化成土,最终土山出露和石山形成当地低矮的地形。再由于进一步流水侵蚀,成排的背斜谷地两侧开始形成今天的七座石灰岩山峰。

  溶洞

  肇庆七星岩地区另一个特色之处就是其岩洞。实习过程中,老师指出溶洞形成之处是位于地表水层的水平流动带,由于流水侵蚀而形成的洞穴,这些洞穴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地下河的通道。由于地质运动,这些溶洞慢慢上升出了地表,出现在了人们视线。我们在一溶洞入口处观察时,老师还指出在我们所在的这个溶洞经历过4次发育,可是我们观察到洞内顶部都比较平滑相连,是因为再溶洞露出地面的漫长时间里,由外力作用使得洞内每个发育的连接处发生岩石的掉落,使得顶较为平滑,而在地上,还可以见到坍塌下来的大石块。

  我们进入溶洞,里面到处都有石钟乳。而石钟乳的成因是:由于洞顶部渗入的地下水CO2含量很高,对石灰岩具有较强的溶蚀力,呈饱和碳酸钙水溶液。溶液下渗时失去部分CO2而处于过饱和状态,于是碳酸钙在水滴表面结晶成为极薄的钙膜,水滴落下时钙膜破裂,残留下来的碳酸钙与顶板连接成为钙环。下渗水滴不断提供碳酸钙,钙环不断外下延伸形成细长中空的石钟乳。七星岩溶洞内喀斯特地貌极其发育,石钟乳随处可见,并被加以人工遐想,成为千姿百态的景观。

  平原

  在往返肇庆的路上,我们并没有发现高楼大厦,而且听身边的同学说,肇庆没有高过20层的大楼。一开始我们觉得很奇怪,后来仔细想了想,还是有原因的。肇庆位于西江附近,其陆地为冲积平原。地面可见河漫滩相红黄、红黄白花斑色粘性土占踞了肇庆冲积平原大部分面积。这样的土地不易于建太高层的楼宇。

  5月31日黄埔区蟹山公园

  进入蟹山公园后,我们对这里的岩石和地质进行了观察。蟹山从表面上看,出去植物和人工建筑后,其泥土和岩石主要为红褐色。我们对这里的岩石进行了分析。

  这里的岩石主要是砂岩、粉砂岩,此外还有泥岩和页岩。在一处多岩石碎块的地方进行了观察,发现这里的岩石碎块硬度较低,用手指就可以揉碎,揉碎后的颗粒非常细,应属粉砂岩。老师讲解的时候告诉我们,这里的物理风化相当强烈,因此形成的碎屑非常细小。通过对某一大石块观察见到,石块明显分为好几层,每层之间有一条约5厘米后的、由鹅卵石排成的一个面。由此可以知道,这个地区为河流冲击成的平原,经过多次沉积下来的泥土经过物理变化又形成了沉积岩。老师后来还说到,这里的岩石固结时,气候非常稳定,为类似扬沙的天气。而这里的岩石为红色,是因为岩石形成时,主要胶结物含有3价铁离子。

  6月1日华农

  老师带我们去了树木园看已经风化完全了的花岗岩。我们发现,这里的花岗岩风化之后的.层黄色为主,夹杂了红色及白色。用手对风化了的花岗岩搓揉,可感到里面有许多细小颗粒。经过较完全风化后的花岗岩,只剩下透明细小的石英,因为花岗岩的成分中,石英最不易分解。花岗岩的风化为化学风化,主要由肉红色的正长石,白色的斜长石,黑色的黑云母和透明无色的石英组成。在华农教三附近的花岗岩化学风化得非常好,用手就可以从石头上弄下写石块。而华农教三附近的花岗岩有呈椭圆的,也有呈片状的。老师解释,这是因为由于某些花岗岩本身有裂缝,而有的却没有,通过流水侵蚀,有裂缝的花岗岩裂缝越来越大,使花岗岩不断侵蚀形成片状;没有裂缝的,由流水侵蚀使形状越来越趋向球状。

  结束语

  我们这次的实习尽管只有短短三天,不过我们从中实在学到了不少东西,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习中更使我们提高了继续学习的热情。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地貌学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地质地貌学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并且学会了一定的考察地质地貌的方法要领和细节。

地质实习报告 篇5

  一、实习目的

  通过对崂山仰口、马山毛公山等地的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可以使课堂内容不再空洞,有助于我们培养社会实践能力。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地质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习的思想和决心。通过对马山等地的实习研究,对周围环境的地质地貌有了更深的观察,了解各地的地形、岩性等,对以后预防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有了一定的帮助。对我们今后的就业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提高了我们实际操作的能力。

  二、实习要求

  1、实习中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讲解。

  2、认真细致观察马山、崂山、毛公山等的地质现象,作好记录。

  3、学会分析地质地貌的方法,培养地址分析能力。

  4、采集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或化石标本。

  5、实习结束后,编写一份地质学实习报告。

  三、实习任务

  1、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2、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马山、崂山等地的分布状况。

  3、初步观察崂山、马山的地貌环境特征,学习分析地貌特征的方法。

  四、实习安排

  5月10日至5月23日

  指导老师:*

  五、实习地点马山崂山仰口毛公山

  六、实习概况

  (一)马山马山石林自然保护区位于山东省即墨市区以西4公里处,由5个山丘组成,经长期风化剥蚀,形成了中部 高,四周低,呈一凸起山顶浑圆的丘陵地带,面积约800公顷,1993年11月正式通过专家评审,1994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即墨市马山石林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浅剖面火山岩柱状节理石柱石林群、硅化木及古生物化石等地质自然遗迹。该保护区地貌特征,由四个山丘组成,经长期风化剥蚀,形成了中部高,四周低,呈一凸起山顶浑圆的丘陵地形。该地已有多年的采石历史,开挖揭露出了马山绿色安山玢岩的柱状节理,通过近十几年来的开采,已经开采出数个具有笔直挺拔柱状节理人工露头景观。专家们一致认为,马山不仅有被人们称为"石林"的柱状节理,而且是一个集沉积岩、火山岩、接触变质岩、动植物化石等多种地质现象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地质宝库"。

  目前在马山四周发现而且保存完好的硅化木有26处,这些远古时代的树木经过硅化反应形成了现在的化石。早在1·3亿年前,马山地区曾为"古莱阳湖"的一部分,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生长有大量树木,其中部分树木死亡后在本地或异地被掩埋起来,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发生硅化反应形成了硅化木化石。在马山西北麓发现的最大的一株被鉴定为南洋杉,树干长13米,平均直径0·8米,树根、疤节、年轮清晰可见,非常罕见。中生代地层中形体硕大、保存完好的硅化木群落是马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重要保护对象。尽管国内有不少有关硅化木的报道,但在这样特殊的地质结构条件下,分布如此密集、保存如此完整的大型硅化木群尚不多见。

  此外,古脊椎动物化石在本区内也有零星发现。马山盛产安山玢岩,多为灰绿、灰褐色,是约1亿年前岩浆涌出地表冷凝而成,为优质建筑雕饰石料。山之西南部因岩浆冷凝,均匀收缩,形成四方柱状的节理,柱体截面直径约1米左右,高约30余米,笔直挺拔,排列紧密,恰似一片密林,蔚为壮观,故名"马山石林"。马山区域内的沉积岩层属中生代白垩纪莱阳群曲格庄组,为莱阳群的最上层部位。该组为河流相,山麓洪积相粗碎屑堆积,一般以中、粗粒砂岩、砂砾岩为主、兼有漫滩相或局部浅湖相的细碎屑沉积。区域沉积岩之沉积构造特征,属较典型的网状河流相沉积。大型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及斜层理随处可见。在山之北坡各采石场中沿坑壁可观察到极好的垂直剖面,据考证,马山石林一亿多年前由火山喷溢的安山岩浆冷凝收缩而成。安山岩呈灰绿色,结构均匀,质地纯净,是一种高级建筑雕饰材料。山之西南因岩浆冷凝,均匀收缩,形成四方形柱状节理,柱体截面直径一般在1.0—1.5米间,柱体长30米(地表以下可延伸至60米),柱体笔直挺拔,排列整齐,恰似一片密林,景色蔚为壮观。

  此类柱状石林多发育于玄武岩中,一般呈六棱或五棱柱状,而马山石林可发育于安山岩中,且呈四方形,这在地质学上较为罕见。就其价值而言,马山石林规模比南京六合县石柱规模更大,亦更宏伟壮丽,可与美国著名"魔鬼之塔"的柱状节理玄武岩体相媲美。站在由大片柱状节理石柱群组成的马山石林前面,人们似乎能从中探寻出发生在1·1亿年前的火山活动的场景。在遥远的中生代白垩纪时期,即墨地区火山活动强烈,以即墨城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破火山口,破火山口晚期形成了许多火山锥,火山喷发出的大量岩浆经冷却收缩形成了现在蔚为壮观的马山石林,这片高26米、宽150米的石柱群与英国的"巨人堤"、美国的"魔鬼塔"并称为世界"三大石柱群"。

  马山石林自然保护区内地层单一,出露地层为白垩系莱阳群,主要岩性为紫红、黄绿色中细粒长砂岩、含砾砂岩夹砂砾岩、钙质粉砂岩、偶夹砂岩。特别是经多年采石,开挖揭露出了马山绿色次火山岩柱状节理,形成了若干笔直挺拔柱状节理形态的人工露头景观,俗称"石柱群"、"石林"。同时马山山体是一个集沉积岩、火山岩、接触变质岩、动植物化石等多种地质现象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地质宝库",是丰富的地质资源集中于一地,世界上少有的"天然地质博物馆"。

  除地质遗迹外,保护区内还有云皇殿、白云庵、千佛洞等人文古迹。马山石林已揭露的团山和长岭两座低山全部由粗面英安岩柱状节理分割成的巨大石柱群组成,柱体直径一般在1。0—1。5m之间,柱体长25m(地表以下延深可达60m),形态以四边形为主,也有五边形、六边形的。团山主体笔立挺拔,长岭柱体呈扇形展布,犹如孔雀开屏。这些蔚为壮观的景象,可与英国已列为世界保护遗迹的"魔鬼堤"和美国已列为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魔鬼塔"相媲美。中国古代哲人孟子在二千年前曾有"吾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作为他的后代,齐鲁儿女或许可以添上一句"登马山而奇造化"的感慨。马山这一自然遗迹不仅是宝贵的地质地貌景观,也是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研究对象。本区列为第二的自然保护对象,是中生代地层中形体硕大、保存完好的硅化木群落。

  目前在马山已发现二十多株硅化木。其中较大且保存完整的有十多株,最大的树干长13m,横径0。8m,其年轮十分清晰。尽管国内有不少有关硅化木的报道,但在这样特殊的地质结构条件下,分布如此密集、保存如此完整的大型硅化木群尚不多见。此外,古脊椎动物化石在本区内也有零星发现。在人文历史上,马山曾是庙宇鼎盛、香客云集的风水宝地。据清雍正年间(1734年撰写的《马山志》记载,马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山上树木茂盛,寺宇宏阔,有玉皇殿、圣母殿、大士庵等15处殿堂,颇具规模。山凹处有一眼"丹泉井",也称"济公井",泉水清澈甘甜,"醒脾爽气,甲于诸水",任凭大旱,泉水长年不涸,故有赞曰:"窟中疑滚千层浪,地底遥通一线天"。

  (二)崂山崂山的主体山脉,为花岗岩石质耸拔成山,气势雄伟,千峰竞秀,贵为华夏滨海第一高山。花岗岩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三分子所组成,石色白净,石质坚硬,是建筑行业的优质石料。花岗岩经千古风化酥蚀以后,淤积在河道海滩上的白沙,所含石英石占到很大的比例数,是建筑上的优质沙料。崂山在中生代燕山晚期造山运动以前,这里的"老坐地户"有沉积岩和岩浆岩,在崂山高处的九水和明道观一带的山谷里,还残存有这些岩石的踪迹。崂山的花岗岩热熔岩浆在地层深处冷凝成石后,耸拔抬升成山,巨大的鼎力将地表的原有岩石推的四分五裂,局促屯集于周边。在花岗岩高温强力挤压的崂山成山过程中,周边的围岩发生热熔烘烤变质,许多变异成了变质岩。譬如仰口丰山一带的崂山绿石,就是泥灰岩经过高温变质后,形成的细腻变质岩石。和崂山花岗岩纠结在一起的岩石,主要有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三大类。

  石老人和登瀛半岛一带的低山岩石,主要为沉积砂岩,石质呈灰褐色,作建筑石料容易酥蚀风化。这种石质的沙砾石滩,也呈深褐色,石茬尖利。流清河海湾的东半部一小部分,也是这一类砂岩的海滩,颜色非常明显。流清河以东到太清湾的西半部一带,崂山的主体山峰直插大海,没有杂色岩石掺杂。而从太清湾到垭口,以沟谷为界,除了垭口以东一座山峰是花岗岩石以外,再往东直抵八仙墩,就尽是沉积岩和变质岩了。特别是崂山头一带,几乎尽为沉积砂岩,层层叠叠像千层饼一样,很是壮观。

【地质实习报告锦集5篇】相关文章:

1.地质实习报告锦集10篇

2.地质实习报告锦集8篇

3.地质工程实习报告模板锦集8篇

4.地质实习报告

5.基础地质实习报告

6.地质实习总结报告

7.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8.地质实习报告10篇

上一篇:汽车市场调研报告 下一篇:奶茶市场调研报告
地质实习报告锦集5篇

地质实习报告

2021-04-07 报告

  在现在社会,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地质实习报告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地质实习报告 篇1

  在王翠芝李晓敏刘羽等老师的带领下,自6月9日起,开始了为期18天的野外地质实习活动,在这几天当中我们去了福州大写旗山校区感受了岩浆的地质作用,在闽江下游感受了河流的地质作用,参观风景游览区,去观察了那里的复式岩体,在五虎山感受大自然亲切的同时体味了火山沉积地质作用,在山水游乐之间学习到了课本上未曾发现到的知识,轻轻抚摸岩石的那种真实触感深深的刻在我的心中,我从未如此的热爱资源勘查专业。

  七次实习去了七个不同的实习点,有山有水,有文物,这和我想象当中艰苦的实习生活还是有相当大的差别。第一天我们去了福州大学旗山校区的方镜桥头,虽然来上大学一年了但是学校好多地方都还没去过呢,听到方镜桥头还是一头的雾水,和室友一起背上紫金矿业学院的灰黄色小包,一手地质锤一手罗盘,便出发了。因为是在校园内所以大家走路15分钟便到达了集合地点。第一天老师交了我们如何记录野外记录薄,我也画下了人生第一张地质素描图。也在野外记住了第一种岩石??霏细岩。在霏细岩表面发现了大量的模树石。这是一种风化产物,因为其形象似柏树树叶,犹如植物化石的印痕而得名假化石。个人感觉这种模树石应该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简单加工以后可做艺术品出售。之后我们又去了南长安山山顶,因为刚下过小雨的缘故地面上显得有些泥泞,但是没有一位同学抱怨泥水弄脏了自己的衣服。在茂密的植物中穿梭不一会儿,越过几个小水沟。经过一条湿滑小道。在山顶鸟瞰校园。在远处雾气弥漫下,福州大学是那么的迷人。除了美丽的风景,还可以清晰的看到霏细岩与闪长岩的接触面及霏细岩的流纹构造。向四周望去,不管是规模走向还是分支复合现象都看的清清楚楚。

  之后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自行搭公交车,去了金山寺周围观察了河流的地质作用以及岩浆的流动构造。在蜿蜒山中小道旁,偶然发现了一座隐藏在山路旁的清代古墓,依山傍水,鸟语花香为伴。金山寺是一座明代古建筑,坐落于乌龙江江面。要坐船才能近距离参观这座水中楼阁。在等待渡船的过程中,好多同学按不住寂寞下河去抓小河蟹,貌似有点不太安全。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鼓山之行。因为我们小组选择的徒步爬山。虽说鼓山不算艰险,在将近四十度的气温下背着一大包吃喝去爬山还是非常辛苦的,但是我们成员小组坚持发扬的地质人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喊苦不怕累,尽管汗水打湿了全身的衣服,尽管一次次精疲力尽的倒在山路上,但小组成员互帮互助不抛弃不放弃。最终全部顺利安全的抵达了鼓山山顶。

  最后一站便是壶江岛了,六点钟开始就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爬起来洗脸刷牙,在老师组织的大巴车的运送下,经过20分钟的船程。我们登上了紧紧0.8平方公里的壶江岛。岛虽小,但却隐藏了巨大的民族文化。见识了巨大的紫水晶和妈祖佛像。在江边大家依依不舍的照了合影。短短的实习生活也就此结束。

  在经历了两周的野外实习生活,我觉得不仅学到许多野外鉴别矿物分析矿物的能力,更是学到了地质人艰苦朴素的精神,只有不怕苦不怕累才能在地质这条道路上长远的走下去。

地质实习报告 篇2

  庆安水库位于睢宁县城北15km,废黄河南堤下,库区东、南、西三面筑坝,北面紧靠废黄河南堤,是一座中型平原水库,地处8°地震烈度区,设计最高调蓄洪水位29.6m,汛限水位27.5m,兴利水位28.5m。总库容6030万m3,其中调洪库容2190万m3,兴利库容4770万m3,死库容30万m3。该库于1958年3月兴建,1959年建成。设计灌溉面积10000公顷,实际灌溉面积7467公顷。水源为废黄河滩面降雨径流和古邳抽水站抽引民便河之水,水库建成以来,改善了睢宁县庆安、姚集、梁集、魏集、睢城、古邳等镇的水利条件,实现灌溉水源的年调节,缓解了睢宁县用水矛盾,且能在大旱之年为全县大部提供抗旱水源,结合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方面,都发挥了很大作用。

  (一)地质条件

  根据1997年7月徐州市水利建筑设计研究院提供的《庆安水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勘探深度内各土层自上而下大致可分为4层,各土层分述如下:

  (1)、粉砂:黄色粉砂、粉土,砂壤土,层底高程18.2~18.3m,中间夹2~3层黄褐色薄层粘土,上部松散,中下部稍密~中密,厚13.0m,水闸基底25.7m,该层为持力层,建议承载力标准值100kPa,但该层防渗抗冲能力较差。 (2)、粉砂:灰色粉砂,稍密~中密,厚2.5m,层底高程15.6~15.7m,建议承载力标准值130kPa。 (3)、重壤土:黄色、褐黄色重壤土、粘土,可塑,厚2.3m,层底高程13.3m,建议承载力标准180kPa。 (4)、粉质粘土:黄色、褐黄色粉质粘土,重壤土,可塑~硬塑,含砂礓,揭露厚度2.7m,建议承载力标准值310kPa。

  о

  回填土资料:γ自然=19.5kN/m3,γm=20kN/m3, C=0kPa,Φ=26。 (二)水文气象

  睢宁县地处北温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春夏秋冬四季分明,降水量较为充沛。春季:3至5月,气温回升快,以冷干风为主,蒸发强,常出现旱情;夏季:6至8月,天气炎热,降雨其中,多暴雨,易形成洪涝;秋季:9至11月,晴朗少雨,光照少,气候宜人;冬季:12至2月,寒冷少雨。

  日照:近40年,全境年均日照2366小时,为可照时数的54%。

  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4.30C,其中1月份平均气温-0.50C,7月份平均气温27.10C,极端最高气温40.10C,发生在1955年6月19日,极端最低气温-23.30C,发生在1969年2月6日。

  霜期:多年平均无霜期206天,最多无霜期246天,发生在1977年,最少无霜期180天,发生在1962年。初霜期一般在10月30日左右出现,最早出现的初霜期是1962年10月15日。终霜期一般发生在4月6日前后,最早终霜期发生在1967年3月10日,最迟终霜期为5月4日。

  风:夏季多东南风,春秋冬三季多东北风。多年平均风速2.4米/秒左右。5月中旬至6月上旬常发生干热风,每年平均2.6次,4.1天,对小麦后期正常灌浆影响较大。

  降水:根据睢宁县气象站1951年至1990年降水资料统计,40年年平均降水量852.6毫米(多年平均869毫米),最大降水年份发生在1963年,降水量为1360毫米,最少降水年份发生在1988年,降水量为568.4毫米。40年中年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的年份有8年,占20%,平均5年一遇;低于600毫米的有2年,占5%,平均20年一遇;低于700毫米的有11年,占27.5%,平均4年一遇。40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月份为7月,平均月降水量209.8毫米,占40年年平均降水量的24.6%,其中月降水量最多的为1982年的7月,月降水量522毫米,占全年降水量1048.7毫米的49.8%。

  蒸发量:根据睢宁县14年E601型水面蒸发资料,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043.3毫米,年蒸发量最大值为1371.6毫米,出现在1976年,年蒸发量最小值为898.1毫米,出现在1991

  年。

  水文地质:庆安水库所在区域内地下水共有5个含水层,地下水埋深一般在3.5米左右,地下水位平均高程27.4米。 2.2.2水位资料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xx)的规定,水库工程等别为Ⅲ级。相应建筑物按Ⅲ建筑物考虑。

  (一)闸底地下轮廓线的布置

  1、防渗设计的目的

  防止闸基渗透变形;减小闸基渗透压力;减少水量损失;合理选用地下轮廓尺寸。 2、布置原则

  防渗设计一般采用防渗和排水相结合的原则,即在高水位侧采用铺盖、板桩、齿墙等防渗设施,用以延长渗径减小渗透坡降和闸底板下的渗透压力;在低水位侧设置排水设施,如面层排水、排水孔排水或减压井与下游连通,使地下渗水尽快排出,以减小渗透压力,并防止在渗流出口附近发生渗透变形。

  3、地下轮廓线布置

  (1)闸基防渗长度的确定。根据公式L≥CH式中:L--水闸的防渗长度,H--上、下游水位差,C--允许渗径系数值,依地基的性质而定,因为地基土质为粉砂,查表取9,计算闸基理论防渗长度为8.73m。。

  L=9×(30.28-29.31)=8.73m

  (2)防渗设备 由于闸基土质以粉砂为主,防渗设备采用混凝土铺盖,闸底板上、下游侧设置齿墙,并且设置板桩。

  (二)排水设备的细部构造

  1、排水设备的作用

  采用排水设备,可降低渗透水压力,排除渗水,避免渗透变形,增加下游的稳定性。排水的位置直接影响渗透压力的大小和分布,应根据闸基土质情况和水闸的工作条件,做到即减少渗压又避免渗透变形。

  2、排水设备的设计

  (1)水平排水 水平排水为加厚反滤层中的大颗粒层,形成平铺式。反滤层一般是由2~3层不同粒径的砂和砂砾石组成的。层次排列应尽量与渗流的方向垂直,各层次的粒径则按渗流方向逐层增大。

  反滤层的材料应该是能抗风化的砂石料,并满足:被保护土壤的颗粒不得穿过反滤层;各层的颗粒不得发生移动;相邻两层间,较小一层的颗粒不得穿过较粗一层的空隙;反滤层不能被阻塞,应具有足够的透水性,以保证排水通畅;同时还应保证耐久、稳定,其工作性能和效果应不随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改变而变差。

  本次设计中的反滤层由碎石,中砂和细砂组成,其中上部为20cm厚的碎石,中间为10cm厚的中砂,下部为10cm厚的细砂。

  图2 反滤层构造图(单位:cm)

  (2)铅直排水设计 本工程在护坦的中后部设排水孔,孔距为2m,孔径为10cm,呈梅花形布置,孔下设反滤层。

  (3)侧向排水设计 侧向防渗排水布置(包括刺墙、板桩、排水井等)应根据上、下游水位,墙体材料和墙后土质以及地下水位变化等情况综合考虑,并应与闸基的防渗排水布置相适应,在空间上形成防渗整体。

  在消力池两岸翼墙设2~3层排水孔,呈梅花形布置,孔后设反滤层,排出墙后的侧向绕渗水流。

  3、止水设计

  凡具有防渗要求的缝,都应设止水设备。止水分铅直和水平止水两种。前者设在闸墩中间,边墩与翼墙间以及上游翼墙铅直缝中;后者设在粘土铺盖保护层上的温度沉陷缝、消力池与底板温度沉陷缝、翼墙、消力池本身的温度沉降缝内。在粘土铺盖与闸底板沉陷缝中设置沥青麻袋止水。

  图3止水详图(单位:cm)

  (三)防渗计算

  1、渗流计算的目的:计算闸底板各点渗透压力;验算地基土在初步拟定的地下轮廓线下的渗透稳定性。

  2、计算方法有直线比例法、流网法和改进阻力系数法,由于改进阻力系数法计算结果精确,采用此种方法进行渗流计算。

  3、计算渗透压力

  (1)地基有效深度的计算。

  L0

  23.25

  T根据公式(3)判断 S0,地基有效深度 e为

  Te0.5l00.55829m,大于实际的地基透水层深度8m,所以取小值

  Te8m。

  (2)分段阻力系数的计算。通过地下轮廓的各角点和尖端将渗流区域分成9个典型段,如图4所示。其中1、9段为进出口段,用式(4)计算阻力系数;3、5、7段为内部垂直段,用式(5)计算相应的阻力系数;2、4、6、8段为水平段,用式6计算相应的阻力系数。各典型段的水头损失用式(7)计算。结果列入(表1)中。 对于进出口段的阻力系数修正,按公式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图4渗流区域分段图(单位:m)

地质实习报告 篇3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而实习正是理论知识与实地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从理论到实际,用哲学的观点来看,这是一次飞跃。我们有了理论知识,并不等于我们可以很高的分析实际眼前的问题,只有把学到的理论应验于实地,用理论来知道实践,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才能真正了解地貌学。这种从理论上的认识到真正亲临现场去分析问题,就是一次飞跃。因此,应该把实习看成是从理论到实际的过程,把自己对每一种地貌类型的认识看成是自己在认识论上的一次飞跃。

  通过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地质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锻炼我们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地质精神。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习的思想和决心。煤矿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应用学科分支,是采矿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前必修的一门课程。地质学不仅是一门科学理论知识,同时也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无论是进行地质研究还是地质知识应用几乎都离不开野外地质观察。通过野外地质观察和取样,获取地质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和实物材料,经室内进一步研究,进而最终获得地质知识。 这次实习无疑巩固了地质学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习的质量与热诚,让同学们学以致用,能够用书本的知识来解决实际上的一些问题,提高同学们的野外作业能力和分析能力,并学会了一些外出实习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 本次实习是以获得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野外综合观察能力,地质思维能力,野外地质工作基本能力,启发创新意识为目标的地质启蒙教学实践。

  第二节 实习安排和进度

  我们本次的地质认识实习工安排了两天的时间。实习开始以20xx/9/9号,8号晚上我们领来了实习所要的工具,9号早上开始了第一天的实习。本次实习安排了两天时间,所以实习也分为两条实习路线。第一天的实习路线是西山实习路线,首先我们观看了西山大断裂,然后沿西山向上爬,在爬上的过程中观察了西山大断裂的地层剖面,到了望海亭,又对滇池进行了观察。第二天的实习开始于10号,也就是第二条实习路线,澄江实习路线。早上我们到了抚仙湖,,对抚仙湖的几个点进行了观察和了解,对抚仙湖的形成和水环境特征有了大体了解。下午我们去了帽天山澄江动物群,在澄江动物群参观了化石博物馆,还看了澄江动物群的宣传片,之后就返回学校。实习结束。

  第三节 实习地的地理与交通概况

  昆明西山古称碧鸡山.为碧蛲山,华亭山,太华山,罗汉山的总称.西山位于昆明西郊,滇池西岸,距市区15公里,隔滇池与金马山遥遥相对。北起碧鸡关,南至海口,绵延35公里.最高峰罗汉峰,海拔2 511米。山峦起伏,彤似卧佛,故也称卧佛山。隔水相望宛如—丰盈的女子躺卧滇池岸边,有“睡美人”山之美称.三清阁上凿有龙门石窟.为昆明地区第一胜景.西山之名最早见与明天顺六年(1462年),敕赐华庭山,大园觉禅寺圣旨碑“云南府昆明县海西山”。 滇池,亦称昆明湖、昆明池,中国云南省大湖,在昆明市西南。有盘龙江等河流注入,湖面海拔1886米,面积33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米,最深8米。湖水在西南海口洩出,称螳螂川,为金沙江支流普渡河上源。西山和滇池位于昆明主城区靠西,交通便利。我们本次实习是学校的交通大巴送去的,回来也是。

  澄江抚仙湖位于云南省玉溪南部,湖面海拔1721米,总面积为212平方公里,仅次于滇池和大理洱海,是云南省第三大湖。平均深度为87米,最深处有157米,是云南省第一深水湖,也是我国第二大深水湖,也是云南旅游景点中较为特殊的一个。湖容量达189亿立方米,相当于12个滇池的水量,6倍的洱海水量,蓄水量是云南省第一大湖。抚仙湖水清澈纯净,透明度平均为8米,最大可达12.5米,是我国内陆淡水湖中水质最好的湖泊之一,居云南省湖泊之最。澄江抚仙湖名声鹊起是因为1992年在湖底发现“水下古城文明”,“扁形人面图案、类似母系氏族分娩的图腾、类似于阿拉伯数字、古罗马字母的“0”、“1”、“Y”、“I”的符号,以及那些横七竖八的猜不出功能与用途的刻痕、颇似青铜器一角的金属碎片,高达19米、底长30米的五层世纪坛式建筑”等等古代文明迹象,神秘的澄江抚仙湖水下建筑与古

  滇文明相距不远,在历史上它们有何关联?为何两处繁华的文明都先后神秘消失这些“未解之谜”和玛雅文明、百慕大之谜一样,引发着人类永远在追求。但愿通过抚仙湖水下古城遗址的一次次科学和严谨的探秘行动,能早日复原抚仙湖一带在当时的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城镇村落、祭祀活动等,让又一个中华文明千古流芳。

  沿澄江抚仙湖山川秀丽,胜景很多。西面的尖山平地拔起,状如玉笋,雄伟峻峭,被称为“玉笋擎天”;东部有温泉,当地叫热水塘,热水塘位于澄江县海口镇,泉口甚多,从山脚一直延伸到湖底,涌水量大,水温一般在40℃左右,水质含硫,是沐浴、疗养的理想之地;东北面的回龙山如大象长鼻,故称象鼻岭;南面山间的海门河,仅长一公里多,隔山连江川的星云湖,河中段有一堵伸到水面的赧色石壁,称“界鱼石”,其旁还有一块石碑。碑上有诗:星云湖栖息之大头鱼,抚仙湖生长的糠蒗鱼,以石为界,不相往来。古往今来,“界鱼石”曾吸引无数游人,现已辟为公园,供人们游览。离“界鱼石”西侧100多米处,还有一座始建于明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的海门桥,无桅杆的木船可从桥下过往于[1]星云湖、抚仙湖间,桥身精雕细刻,美观大方。

  帽天山,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城东边6公里处。距昆明市56公里,距玉溪市87公里,因化石而闻名,所谓地球生命的“寒武纪大爆发”指的就是这里。这里埋藏着距今5.41亿年的帽天山化石群,该动物化石群再现了距今5.41亿年前海洋生物的真实面貌,为揭示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的奥秘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证据。帽天山化石带,呈带状蜿蜒分布,这条分布带长20公里,宽4.5公里,埋藏深度在50米以上。

  第二章 西山实习路线

  第一节 西山地理地貌特征

  昆明西山森林公园位于昆明西郊有“高原明珠”之称的滇池湖畔,距市区15公里,北起碧鸡关,南达灰湾,由碧鸡山、华亭山、太华山、太平山、罗汉山等山峰组成,由北向南逶迤升高,最高峰海拔2507.5米,最高的罗汉山高出滇池水面约620多米。西山公园东濒滇池,西迤长坡,占地约889公顷。西山峰峦起伏,林木苍翠,百鸟争鸣,涧壑流泉,云蒸霞蔚,景色秀丽。远眺西山群峰,既像一尊庞大的睡佛,又似一个仰卧的少女,故称“卧佛山”,又称“睡美人”。明嘉靖年间杨慎在《云南山 川志》中赞美西山“苍崖万丈,绿水千寻,月印澄波,云横绝顶,滇中一佳境也。”在明代,昆明西山与通海秀山、巍山巍宝山、宾川鸡足山,合称“云南四大风景名山”。 全山除岩石嶙峋的罗汉崖外,均为繁茂的原始次生林,随高度变化森林垂直带谱十分明显。山体下部有以栎类为主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体上部是云南松、华山松为主的针叶林,在海拔2150米以上 的石灰岩地带,分布有冲天柏林和多种落叶阔叶林。西山植物多而集中,分布有167个科、594个属、1086种灌乔木和其他植物,药用植物也多达九十余种。还生长了一些珍稀树种,如台桧、鹅耳枥、化 香树、八角枫、滇紫荆、云南樟、长柄桢楠等四季常青的树木。1998年起,公园致力于恢复“碧鸡秋色”工程,连年持续栽种漆树、红枫树等彩色树木。

  第二节 滇池地理环境现状

  滇池在昆明市西南,连同湖西侧的西山是著名游览、疗养胜地。由构造陷落而成。有盘龙江等河流注入。湖面海拔1,886公尺,面积33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公尺,最深8公尺。湖水在西南海口泄出,称螳螂川,为金沙江支流普渡河上源。过去环湖地区常有洪涝水患,早在1262年就在盘龙江上建松华坝,1268年又开凿海口河,加大滇池的出流量,减轻环湖涝灾。1955年以后在湖的上游各个河流上先后修建十馀座大中型水库,沿湖修建几十座电力排灌站,解除洪涝灾害,并确保农田灌溉和城市工业、生活用水。湖内产鲤、鲫、金钱鱼等。

地质实习报告 篇4

  从5月30号到6月1号,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分别在肇庆七星岩,黄埔区蟹山公园,华农树木林及教三附近进行了地质地貌学的实习。

  5月30日肇庆七星岩

  石灰岩山峰

  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七星岩由风岩、玉屏岩、石室岩、天柱岩、蟾蜍岩、仙掌岩、阿坡岩七座石灰岩山峰组成,排列就像北斗七星般撒落在碧波如镜的近600公顷湖面上。

  从表面观察,七座山峰为灰色与少量白色相夹杂,可以初步判断为石灰质岩石;由于此地区雨量多、气温高,侵蚀严重,灰岩山表面有许多较大的裂痕。通过这些裂痕,可观察到其解理完整。

  实习指南上对七星岩的形成过程的图解,可知为先由于地质运动,在七星岩附近形成了一个褶皱背斜山脉,正是由于肇庆地处亚热带,雨量多、气温高,侵蚀严重,尤其是流水侵蚀,这些岩石的抗蚀力都比较弱,因此背斜被破坏,部分岩石受风化成土,最终土山出露和石山形成当地低矮的地形。再由于进一步流水侵蚀,成排的背斜谷地两侧开始形成今天的七座石灰岩山峰。

  溶洞

  肇庆七星岩地区另一个特色之处就是其岩洞。实习过程中,老师指出溶洞形成之处是位于地表水层的水平流动带,由于流水侵蚀而形成的洞穴,这些洞穴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地下河的通道。由于地质运动,这些溶洞慢慢上升出了地表,出现在了人们视线。我们在一溶洞入口处观察时,老师还指出在我们所在的这个溶洞经历过4次发育,可是我们观察到洞内顶部都比较平滑相连,是因为再溶洞露出地面的漫长时间里,由外力作用使得洞内每个发育的连接处发生岩石的掉落,使得顶较为平滑,而在地上,还可以见到坍塌下来的大石块。

  我们进入溶洞,里面到处都有石钟乳。而石钟乳的成因是:由于洞顶部渗入的地下水CO2含量很高,对石灰岩具有较强的溶蚀力,呈饱和碳酸钙水溶液。溶液下渗时失去部分CO2而处于过饱和状态,于是碳酸钙在水滴表面结晶成为极薄的钙膜,水滴落下时钙膜破裂,残留下来的碳酸钙与顶板连接成为钙环。下渗水滴不断提供碳酸钙,钙环不断外下延伸形成细长中空的石钟乳。七星岩溶洞内喀斯特地貌极其发育,石钟乳随处可见,并被加以人工遐想,成为千姿百态的景观。

  平原

  在往返肇庆的路上,我们并没有发现高楼大厦,而且听身边的同学说,肇庆没有高过20层的大楼。一开始我们觉得很奇怪,后来仔细想了想,还是有原因的。肇庆位于西江附近,其陆地为冲积平原。地面可见河漫滩相红黄、红黄白花斑色粘性土占踞了肇庆冲积平原大部分面积。这样的土地不易于建太高层的楼宇。

  5月31日黄埔区蟹山公园

  进入蟹山公园后,我们对这里的岩石和地质进行了观察。蟹山从表面上看,出去植物和人工建筑后,其泥土和岩石主要为红褐色。我们对这里的岩石进行了分析。

  这里的岩石主要是砂岩、粉砂岩,此外还有泥岩和页岩。在一处多岩石碎块的地方进行了观察,发现这里的岩石碎块硬度较低,用手指就可以揉碎,揉碎后的颗粒非常细,应属粉砂岩。老师讲解的时候告诉我们,这里的物理风化相当强烈,因此形成的碎屑非常细小。通过对某一大石块观察见到,石块明显分为好几层,每层之间有一条约5厘米后的、由鹅卵石排成的一个面。由此可以知道,这个地区为河流冲击成的平原,经过多次沉积下来的泥土经过物理变化又形成了沉积岩。老师后来还说到,这里的岩石固结时,气候非常稳定,为类似扬沙的天气。而这里的岩石为红色,是因为岩石形成时,主要胶结物含有3价铁离子。

  6月1日华农

  老师带我们去了树木园看已经风化完全了的花岗岩。我们发现,这里的花岗岩风化之后的.层黄色为主,夹杂了红色及白色。用手对风化了的花岗岩搓揉,可感到里面有许多细小颗粒。经过较完全风化后的花岗岩,只剩下透明细小的石英,因为花岗岩的成分中,石英最不易分解。花岗岩的风化为化学风化,主要由肉红色的正长石,白色的斜长石,黑色的黑云母和透明无色的石英组成。在华农教三附近的花岗岩化学风化得非常好,用手就可以从石头上弄下写石块。而华农教三附近的花岗岩有呈椭圆的,也有呈片状的。老师解释,这是因为由于某些花岗岩本身有裂缝,而有的却没有,通过流水侵蚀,有裂缝的花岗岩裂缝越来越大,使花岗岩不断侵蚀形成片状;没有裂缝的,由流水侵蚀使形状越来越趋向球状。

  结束语

  我们这次的实习尽管只有短短三天,不过我们从中实在学到了不少东西,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习中更使我们提高了继续学习的热情。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地貌学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地质地貌学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并且学会了一定的考察地质地貌的方法要领和细节。

地质实习报告 篇5

  一、实习目的

  通过对崂山仰口、马山毛公山等地的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可以使课堂内容不再空洞,有助于我们培养社会实践能力。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地质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习的思想和决心。通过对马山等地的实习研究,对周围环境的地质地貌有了更深的观察,了解各地的地形、岩性等,对以后预防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有了一定的帮助。对我们今后的就业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提高了我们实际操作的能力。

  二、实习要求

  1、实习中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讲解。

  2、认真细致观察马山、崂山、毛公山等的地质现象,作好记录。

  3、学会分析地质地貌的方法,培养地址分析能力。

  4、采集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或化石标本。

  5、实习结束后,编写一份地质学实习报告。

  三、实习任务

  1、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2、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马山、崂山等地的分布状况。

  3、初步观察崂山、马山的地貌环境特征,学习分析地貌特征的方法。

  四、实习安排

  5月10日至5月23日

  指导老师:*

  五、实习地点马山崂山仰口毛公山

  六、实习概况

  (一)马山马山石林自然保护区位于山东省即墨市区以西4公里处,由5个山丘组成,经长期风化剥蚀,形成了中部 高,四周低,呈一凸起山顶浑圆的丘陵地带,面积约800公顷,1993年11月正式通过专家评审,1994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即墨市马山石林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浅剖面火山岩柱状节理石柱石林群、硅化木及古生物化石等地质自然遗迹。该保护区地貌特征,由四个山丘组成,经长期风化剥蚀,形成了中部高,四周低,呈一凸起山顶浑圆的丘陵地形。该地已有多年的采石历史,开挖揭露出了马山绿色安山玢岩的柱状节理,通过近十几年来的开采,已经开采出数个具有笔直挺拔柱状节理人工露头景观。专家们一致认为,马山不仅有被人们称为"石林"的柱状节理,而且是一个集沉积岩、火山岩、接触变质岩、动植物化石等多种地质现象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地质宝库"。

  目前在马山四周发现而且保存完好的硅化木有26处,这些远古时代的树木经过硅化反应形成了现在的化石。早在1·3亿年前,马山地区曾为"古莱阳湖"的一部分,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生长有大量树木,其中部分树木死亡后在本地或异地被掩埋起来,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发生硅化反应形成了硅化木化石。在马山西北麓发现的最大的一株被鉴定为南洋杉,树干长13米,平均直径0·8米,树根、疤节、年轮清晰可见,非常罕见。中生代地层中形体硕大、保存完好的硅化木群落是马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重要保护对象。尽管国内有不少有关硅化木的报道,但在这样特殊的地质结构条件下,分布如此密集、保存如此完整的大型硅化木群尚不多见。

  此外,古脊椎动物化石在本区内也有零星发现。马山盛产安山玢岩,多为灰绿、灰褐色,是约1亿年前岩浆涌出地表冷凝而成,为优质建筑雕饰石料。山之西南部因岩浆冷凝,均匀收缩,形成四方柱状的节理,柱体截面直径约1米左右,高约30余米,笔直挺拔,排列紧密,恰似一片密林,蔚为壮观,故名"马山石林"。马山区域内的沉积岩层属中生代白垩纪莱阳群曲格庄组,为莱阳群的最上层部位。该组为河流相,山麓洪积相粗碎屑堆积,一般以中、粗粒砂岩、砂砾岩为主、兼有漫滩相或局部浅湖相的细碎屑沉积。区域沉积岩之沉积构造特征,属较典型的网状河流相沉积。大型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及斜层理随处可见。在山之北坡各采石场中沿坑壁可观察到极好的垂直剖面,据考证,马山石林一亿多年前由火山喷溢的安山岩浆冷凝收缩而成。安山岩呈灰绿色,结构均匀,质地纯净,是一种高级建筑雕饰材料。山之西南因岩浆冷凝,均匀收缩,形成四方形柱状节理,柱体截面直径一般在1.0—1.5米间,柱体长30米(地表以下可延伸至60米),柱体笔直挺拔,排列整齐,恰似一片密林,景色蔚为壮观。

  此类柱状石林多发育于玄武岩中,一般呈六棱或五棱柱状,而马山石林可发育于安山岩中,且呈四方形,这在地质学上较为罕见。就其价值而言,马山石林规模比南京六合县石柱规模更大,亦更宏伟壮丽,可与美国著名"魔鬼之塔"的柱状节理玄武岩体相媲美。站在由大片柱状节理石柱群组成的马山石林前面,人们似乎能从中探寻出发生在1·1亿年前的火山活动的场景。在遥远的中生代白垩纪时期,即墨地区火山活动强烈,以即墨城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破火山口,破火山口晚期形成了许多火山锥,火山喷发出的大量岩浆经冷却收缩形成了现在蔚为壮观的马山石林,这片高26米、宽150米的石柱群与英国的"巨人堤"、美国的"魔鬼塔"并称为世界"三大石柱群"。

  马山石林自然保护区内地层单一,出露地层为白垩系莱阳群,主要岩性为紫红、黄绿色中细粒长砂岩、含砾砂岩夹砂砾岩、钙质粉砂岩、偶夹砂岩。特别是经多年采石,开挖揭露出了马山绿色次火山岩柱状节理,形成了若干笔直挺拔柱状节理形态的人工露头景观,俗称"石柱群"、"石林"。同时马山山体是一个集沉积岩、火山岩、接触变质岩、动植物化石等多种地质现象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地质宝库",是丰富的地质资源集中于一地,世界上少有的"天然地质博物馆"。

  除地质遗迹外,保护区内还有云皇殿、白云庵、千佛洞等人文古迹。马山石林已揭露的团山和长岭两座低山全部由粗面英安岩柱状节理分割成的巨大石柱群组成,柱体直径一般在1。0—1。5m之间,柱体长25m(地表以下延深可达60m),形态以四边形为主,也有五边形、六边形的。团山主体笔立挺拔,长岭柱体呈扇形展布,犹如孔雀开屏。这些蔚为壮观的景象,可与英国已列为世界保护遗迹的"魔鬼堤"和美国已列为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魔鬼塔"相媲美。中国古代哲人孟子在二千年前曾有"吾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作为他的后代,齐鲁儿女或许可以添上一句"登马山而奇造化"的感慨。马山这一自然遗迹不仅是宝贵的地质地貌景观,也是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研究对象。本区列为第二的自然保护对象,是中生代地层中形体硕大、保存完好的硅化木群落。

  目前在马山已发现二十多株硅化木。其中较大且保存完整的有十多株,最大的树干长13m,横径0。8m,其年轮十分清晰。尽管国内有不少有关硅化木的报道,但在这样特殊的地质结构条件下,分布如此密集、保存如此完整的大型硅化木群尚不多见。此外,古脊椎动物化石在本区内也有零星发现。在人文历史上,马山曾是庙宇鼎盛、香客云集的风水宝地。据清雍正年间(1734年撰写的《马山志》记载,马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山上树木茂盛,寺宇宏阔,有玉皇殿、圣母殿、大士庵等15处殿堂,颇具规模。山凹处有一眼"丹泉井",也称"济公井",泉水清澈甘甜,"醒脾爽气,甲于诸水",任凭大旱,泉水长年不涸,故有赞曰:"窟中疑滚千层浪,地底遥通一线天"。

  (二)崂山崂山的主体山脉,为花岗岩石质耸拔成山,气势雄伟,千峰竞秀,贵为华夏滨海第一高山。花岗岩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三分子所组成,石色白净,石质坚硬,是建筑行业的优质石料。花岗岩经千古风化酥蚀以后,淤积在河道海滩上的白沙,所含石英石占到很大的比例数,是建筑上的优质沙料。崂山在中生代燕山晚期造山运动以前,这里的"老坐地户"有沉积岩和岩浆岩,在崂山高处的九水和明道观一带的山谷里,还残存有这些岩石的踪迹。崂山的花岗岩热熔岩浆在地层深处冷凝成石后,耸拔抬升成山,巨大的鼎力将地表的原有岩石推的四分五裂,局促屯集于周边。在花岗岩高温强力挤压的崂山成山过程中,周边的围岩发生热熔烘烤变质,许多变异成了变质岩。譬如仰口丰山一带的崂山绿石,就是泥灰岩经过高温变质后,形成的细腻变质岩石。和崂山花岗岩纠结在一起的岩石,主要有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三大类。

  石老人和登瀛半岛一带的低山岩石,主要为沉积砂岩,石质呈灰褐色,作建筑石料容易酥蚀风化。这种石质的沙砾石滩,也呈深褐色,石茬尖利。流清河海湾的东半部一小部分,也是这一类砂岩的海滩,颜色非常明显。流清河以东到太清湾的西半部一带,崂山的主体山峰直插大海,没有杂色岩石掺杂。而从太清湾到垭口,以沟谷为界,除了垭口以东一座山峰是花岗岩石以外,再往东直抵八仙墩,就尽是沉积岩和变质岩了。特别是崂山头一带,几乎尽为沉积砂岩,层层叠叠像千层饼一样,很是壮观。

【地质实习报告锦集5篇】相关文章:

1.地质实习报告锦集10篇

2.地质实习报告锦集8篇

3.地质工程实习报告模板锦集8篇

4.地质实习报告

5.基础地质实习报告

6.地质实习总结报告

7.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8.地质实习报告10篇

上一篇:汽车市场调研报告 下一篇:奶茶市场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