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报社的实习报告

2021-03-06 报告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在报社的实习报告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报社的实习报告 篇1

  从7月7号开始到8月1号,近一个月的时间,我在杭州日报社记者部做了一名实习生记者。想到7月6号那天得知消息之后便开始兴奋。后来更是得知我是将两名大二新闻专业学生给踢掉,自己抢到了那个实习岗位时,更加的觉得自豪。那天晚上坐在人民广场想,明天我一定要行为得体到位,注意细节。没有经验不要紧,但一定要让人家觉得有潜力。

  但是有一句话是怎么说的来着?对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第一天回来了,怪累的,但总的感受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挺无聊。那天早上七点四十五我就到了,但人家拿工资的八点四十五才陆陆续续的来。哦,对了,那天是星期一。早上中午我还忙了一阵,但到了下午就变得十分太平,记者部没有一通电话打入,所以在那么凉快的屋里,坐在副主任的舒服椅子上,边和某人发短信,边靠着背椅这么靠着,从来不午睡的我一下就睡了一个小时。到后来,就是早上九点去报社,中午吃好午饭回家,下午两点半上班,傍晚五点准时下班。然后去街上买些东西,五点二十准时在某人实习的公司门口等着,然后送某人上车回家。如此循环往复一月。

  虽说我在报社里的活动粗略来说就是——采访、撰稿、发表……过程挺无聊的,但细数一下,感受还是有一些。

  先说点好玩的吧。以前经常听到电台骗人,比如虚假新闻、虚假广告一类的,但很少想过电台也很容易被人骗。今天一早就接到一通电话,说人民商场处有一女孩要从高架桥上向下跳。听到这一消息,记者们兴奋得不行,连忙带了摄像机奔出门去。哎,记者的本性,就是唯恐天下不乱。可不到半小时就回来了。原来他们在桥上转了两圈,也没看到一个女孩的影子。(其实我到认为,他们应该到桥下看看,说不定已经跳下去了呢)后来又有一通电话说是一河边上有人要跳河,结果大家又是兴奋地(造孽啊)出发,沮丧的归来。今天我算是得出了一个结论:记者像农民一样好骗啊!

  接下来的便稍有些沉重了。今天我一共出去陪同采访了两次,结果两次被拒。第一次是在一家保姆公园,雇主家丢了一个价值四万块钱的摄影机、但我们就是刚进那保姆公司大门,才说明了来意,就被一个中年男子不大礼貌的往外赶,还说“谁让你们来的!”第二次就更严重了。有一个女孩被骗了钱到公安局报案,我们就是到公安局了解点情况,竟被很粗暴的轰了出来。一个满身肥膘、满脸横肉、满眼蔑视、满口官腔、满嘴嚼着中午饭的胖公安逛出来,一口标准的土话“走走走,快走!”说着还推了一下拿相机的大二的实习生哥哥。我当时很是气愤,出门就对那个哥哥说:“什么态度阿,又不是曝光!”可他好像很平静:“咳,这种事多了,现在这些人想得太多。”

  我一直觉得自己待人比较真心,所以至今几乎没有被恶意拒绝过。今天的被拒,虽然有所准备,但当它真正到来时心里还是不大舒服。社会上的人不比身边的熟人和朋友知道你的真心和好意,所以你的初衷并不一定被人家理解,你的心意也不一定能取得别人的信任,付出亦未必有回报。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但我们这些要踏入社会的人却不好接受。

  那位哥哥,虽然他已习惯了被拒,但他坦言,被拒的滋味每次都不好受,到现在还会很郁闷。作为一位新闻记者,尤其是社会新闻记者,看到老百姓因为你帮他们解决了问题而真心感谢你时,你会为自己有能力帮助别人改变现状而高兴。但相反,当你一次次粗鲁的被拒之后,你又会感到自己的渺小与单薄。更多的时候,是一种舆论的无助。

  开心的事也有,记得是实习后才没几天,接到同学电话说在在报纸上看见我人了(我同学表达有些问题,我人是不可能在报纸上看见的,只有我名字……),心中顿时一阵窃喜。其实前几天就有我的报道,只不过不知情的人没仔细看。

  杭州虽然是个省会,可带我的老师说,我们这一类记者忙碌的只有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这不,今早我们就为了一通电话风尘仆仆的赶到了会展中心附近的一个农村。

  说简单,这件事真不复杂,就是老头子和儿媳妇之间关系不好,老头跑了,儿媳烦了,最后谁都不管了;可说复杂,还真挺乱人。刚到村里,看见老人在地上躺着,好心的村民给了他副破毯子盖着,还家家户户轮着送点吃的。他说儿媳打他骂他,儿子也不敢帮他。看着老人痛苦的表情,我还真为他难过。可后来一位热心的村民自费打车(离着好远呢,我们坐车走了三十分钟)去找了他的儿子和儿媳,这会悄悄给我们说,这位老人自己行为不好在他的村里是有名的,所以根本不是子女的问题。为了解决问题,我们大中午的去了他儿子家。敲他儿子家的门没人开,后来我们才知道刚才恶言批评的“邻居”原来就是儿媳。她在那骂时邻居附和着,可她一走那些人便捏捏我的手,悄悄告诉我他儿媳平时是对他不好。但最令我迷惑的是那个儿子,他陪着妻子一起骂自己的父亲,我们苦口婆心的劝了一个多小时,他们才跟我们下山,可他妻子一句“咱不去领他回来,他爱去哪去哪!”他竟又回去了!这时我豁出去了,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扯着嗓子咋呼:“你们真得不去了?真得不去了?那可是你爹!不去谁的错可就说不清了!”这几句话吓了旁边一直说我声音太小的大哥一大跳。哎。

  一个月来,每天往外面跑。当然跟着报社出去每次都有专车接送,有时还有奥迪作为自己的座车,待遇很高啊。当然我也总是忙里偷闲,或者干脆先放一下手头的稿子,跑一趟某人的公司,送一下报社每天分给我的.报纸,或者某人肚子饿了什么的去送点吃的。说到吃的,不得不提一下报社每天送来的所谓的“快餐”,10点半网上订餐,一般都要到12点多才能送来。名副其实的“慢餐”啊。有时候还会少几份快餐送来,而少筷子,那更是经常有的事了。

  在日报社实习的日子长了,真的感觉自己已经进入角色了。最简单的一篇天气新闻的稿件,严格到标点符号都需要审查。还是一篇天气预报的稿件,倘若当天报道有雨而实际上未下雨,便会有读者打进记者部的电话,一顿斥责报社“无能”。每当我接到这个电话,真是心中喊冤啊——这天气预报是杭州市气象台提供的,不是我来预报的啊……

  真的,做什么都不简单,比想象的复杂太多。我们认为的一切轻松的成功,只是因为我们太少了解。做记者写新闻,是一项工作;做一名好记者写一篇好新闻,是一项辛苦的工作……不过,还是要说,要做,便是要做当代的普利策!

在报社的实习报告 篇2

  一、实习动机

  由于对新闻写作、报刊编辑有较深的兴趣,通过自学对新闻的定义、基本要求、写作及出版流程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想通过实习将这些理论与实际的应用相结合,在报纸出版的实践中感受和提高自己的能力,特别是新闻写作方面总体把握的能力。

  二、实习目的

  学习新闻写作的采编流程、实地了解报纸出版的过程,对其进行分析,并结合所掌握的理论达到提高自己对新闻认识的目的。

  三、实习任务

  学习报纸上已发表的新闻作品、实地采访并撰写新闻稿件。

  四、报社概况

  1、基本情况:

  2、报社简介:《云南信息报》创刊于198x年,既算一份老报纸,也算是一份年轻的报纸。因为从去年下半年与南方报业集团整合之后,全新改版到现在还不到一年时间,报社采用南方报业集团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在版面布局、版式设计、新闻采编、思想内容上都有了很大提高。“昆明往事旧闻”、“老房子”等系列的推出,引起了较大反响。作为一份综合性都市类报纸,“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使《云南信息报》成为一份品味较高的都市类白领读物。

  五、实习情况

  本人于20xx年x月至x月在云南信息报社时政部参加了为期三个月的实习工作。

  本人为时政部实习生,主要跟随本部门记者对昆明市发生的时事新闻进行采写工作。在实习之初,对于新闻采访能力和新闻稿的写作能力均感不足。报社老师让我比较同一天出版的《春城晚报》、《都市时报》、《生活新报》和《云南信息报》。哪些有价值的新闻他们做了,我们遗漏;哪些新闻他们没有做,我们做了;哪些新闻,大家都做了,但又是哪家报纸做得好,好在什么地方。通过这样的比较,感性认识新闻报道,直观地学习新闻写作。

  在报社学习观摩了一段时间之后,x月2x日,我接到第一个采访任务,跟随报社一位见习记者李德(南开大学20xx级毕业生)一同前往昆明海贝中英文小学采访“昆明首届儿童读书节”。由于活动分两个地点进行,我们也是分头行动,最终圆满完成采访工作。并在28日发表《引导孩子阅读高雅经典作品》新闻稿。在练习撰写新闻稿的过程中,得到了报社张晓青老师、吴珊老师、凌剑伊老师的点拨与指导。由于本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虽然学习过一般新闻稿、应用文的撰写,但由于缺乏实践锻炼,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常常会采用抒情、议论等手法,此与新闻强调真实客观的原则向左,受到了老师批评、指导。导语的设置、标题的拟定以及结构上也有不规范的地方,这些在向报社老师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纠正,新闻写作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高。在此及基础上独立发表了《云大创业计划大赛决出金奖》、《“为劳动者歌唱”》等新闻稿。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几次记忆犹新的采访经历。

  x月27日下午7时许,我在学校接到报社吴珊老师的电话,得知当晚8点昆明市官渡区一场以“为劳动者歌唱”为题的文艺汇演在前卫镇福德社区大礼堂举行,吴老师要我前往采访。接到采访任务之后,我与0x新闻一位同学带上采访本和相机立即赶赴现场。由于不熟悉路线,加上中途转车,到达福德社区的时候已经是8点过半了。在与现场组织者接上头之后,我们马上分头行动,她负责照相,我负责采访记录。据活动组织者——昆明携手互助社工作者张绍东介绍,本次活动由世界宣明会昆明携手互助社和北京打工青年艺术团共同举办。北京打工青年艺术团是一支由打工者自行发起创办,以文艺的形式为打工群体提供社会公益性演出的民间艺术团体。他们利用工作之余开展各种文艺演出和权益宣传活动,受到广大工友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此次来昆巡演是他们第二张专辑《为劳动者歌唱》全国巡演的最后一站。整个礼堂之中座无虚席,台上台下气氛热烈。“我们进城来打工,谁也不比谁高贵……”打工艺术团青年歌手许多吼响了《打工号子》,强劲的打击乐至今会令我浮现出当时的情景。大约9点半之后,终于结束了采访工作。当时报社是这样规定的:下午x点报题,包括标题、篇幅,是否配图;晚上8点就要上传编辑。另外我也担心赶不上末班公交,于是先联系了报社编辑,编辑说明天来不及发稿,只有后天发。这就不必急着赶稿,于是我们马上去赶公交,希望能在宿舍关门之前赶回学校。

  在综合能力得到提升之后,也面临了一项重要的采访任务,这就是20xx年“高考进行时”系列报道。在本部门的内部会议上,领导作了工作部署:

  x月x日,考点探营。即对昆明1x个考点情况摸底。

  执行:徐琪艳(西山区)、季婷婷(盘龙区)、徐东明(五华区)、曹胜婷(官渡区)

  本人被安排对五华区x个考点进行“探营”。下午2:30许,到达了昆三十中,这是一个三校生考点,我重点了解了一下它的考场安排,安全医护情况。随即又马不停蹄的赶到了云大附中、云师大附中、昆八中等学校。由于道路不是很熟悉,加上转乘公交又遇堵车,到下午x时许我离开师大实验中学,整个熟悉考场的时间已经接近尾声,五华区还有昆一中没有到达。而然时间已经不允许我在过去。我只得立马回去赶稿子。于是直接回到学校,写完稿子之后再传给报社老师。

  x月7日,考点监控。我的目标是海口云光中学。

  早晨x点起床,早早赶到报社,因为已经事先联系,报社派车送我到海口镇云光中学。从8点半开始直到第一科考试结束,考生陆续走出考场为止,我一直坚守自己的岗位,及时捕捉考生与送考家长的细节。并且主动采访了几位一直在云光中学门前守候的家长。并作了如下采访记录:

  高考第一天

  上午8:00,记者来到昆明西山区云光中学考点。公安、交警以及医护人员均已抵达。陆续有考生与家长到达考场,考场只凭考生学生证和身份证进入校园。其余非考试人员均不得入内。

  8:x0,一位考生从摩托车后坐下来后,他父亲说:“去吧,放松点。”儿子对父亲说你:“回去吧,我自己晓得!”说着话匆匆奔入大门。

  大门外几位妈妈目送自己的孩子进入校园,便凑在一块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也不在意别人在说些什么,自己又在说些什么。有一位妈妈紧锁眉头,用略带焦虑的眼神看者自己孩子的背影。另外一位妈妈麻利的翻着自己的拎包,忽然把儿子叫了回来,将手中的手表塞入儿子手中,并催促他快去。记者在她身后招呼了两声,她才反应过来,但表示并不愿意接受采访。

  8:x2,考场内外都显得十分安静,一切井然有序的进行。偶尔有几位家长站在一旁议论今年的高考,议论全国和云南省的招考比例,分析的头头是道,俨然一副“高考专家”的模样。

  随着考试开始,许多家长陆续回家,只有少数还留在校门外陪考。

  快到11:00的时候,天空漂起了雨丝,渐渐变大,成了雨点。可是在校门的家长撑起雨伞继续等待。

  11:xx,有一位母亲对马路对面的父亲喊道:“你不要在这里看着了。买好了白菜,我买好了鱼……都放在冰箱里头,你赶快回去做了,我在这里等着!”可是老爸似乎并不放心,在校门对面徘徊了几遍,终于向家走去。

  又过了片刻,雨停了。雨后的海口,空气变得格外清新,家长们相互点头,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把这股清爽之风带入考场,考出一个好成绩。

  11:xx,大门打开,考生们一起出来。

  没有哭泣,也没有欢呼。没有跌宕起伏的场面,挂在考生脸上的只是淡淡的笑容,互相的问候和打趣。这边一个爸爸轻声问左顾右盼的妈妈:“各看见我们家娃娃?”妈妈说:“没有。是不是在前头了?”另外两位家长相互告诫:“出来了,啥都不要问他。他要说自己会说……”

  王同学的父母和哥哥都站门口等候。据了解,他的哥哥已经在昆明某事业单位工作,乘着端午节小长假过来为他弟弟助阵。看来,端午节期间的高考,还是透出了几分温情。

  11:xx,随着工作人员的撤离,整个考场变得相对的冷清。等待考生的是下午的数学科考试。

  …………

  草草吃过午饭,随即找了一家网吧埋头进去,写完稿子传给报社老师。由于报社不派车来接我,只好自己乘坐巴士回昆明。回到学校时,已经是下午7点了。

  六、实习体会

  从我第一次跟随记者进行采访到后来能够独立担当采访任务,令我体会颇深。

  1、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做新闻宣传工作是一项对政治思想素质要求极高的职业。特别是采编人员,需要随时了解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变化,以及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等问题,把这些东西消化,变化自己的新闻内容登在报纸上。

  2、要多接触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我们在学校接触的主要是同学,关系比较单纯,交往起来也很简单。参加社会实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在社会适应能力上有所提高。在实习中就要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员,接触各种各样的事件,从而增加自己的阅历。

  3、实习不是被动的学习,在实习岗位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创造性的发挥,和实习单位多多交流,成功转换角色的方法。报社里很多人并非新闻专业出身,例如张晓青老师毕业于云南大学生化专业,很多理工科的毕业生做新闻、做记者也同样优秀,记者与编辑需要比较专业的知识,但是社会知识与经验显得尤为重要。

  x、要给自己定好位。在态度上要把自己当成学生,虚心请教;在做新闻采访时,把自己当成一个工作人员,爱岗敬业,严于律己,争取多写新闻,多发新闻,维护新闻的客观、公正。

  x、要多动手写。做记者必须腿勤,嘴勤,笔勤,一个新闻要跑上大半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然后组织稿件。同时自己要主动动键盘写稿。加班撰写稿件,不仅锻炼了我的写作能力,还让我学会了如何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如何准确地抓住新闻点;做实习编辑,学习了如何编辑稿件,如何取标题,记得有一次为了一篇稿子的标题,我修改了不下四五遍,还是没有令报社的老师满意。

  七、总结陈词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记者生活并非像有些人想象的那么浪漫,记者不仅是无冕之王,更是一个肩负重大使命的职业群体。

  通过这样的实习经历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新闻需要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光有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求自己在以后的学习中多想

在报社的实习报告 篇3

  匆匆来到物流报社实习差不多一个月了。早已迫不及待的想把自己的心得、感受写出来。尤其用文字的形式来表达、记载,显得是那么迫切。

  前期的懵懂到清晰

  5月21号,在慈总介绍下来到了现代物流报社,迈进编辑部的第一感觉始终记忆忧新。从同事(应该说是老师们)的热情、友好到工作环境的清新、和谐,让我由衷的感到温暖,一种毫无束缚、毫无压力的优越感让我喜欢上这里。

  在韩主任的带领下,我开始了自己的见习生涯。

  首先,深入了解报纸定位很重要。现代物流报(我们主要负责钢铁物流),顾名思义,所谓物流,通俗讲就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包装、配送等功能的集合过程,而钢铁物流正是特指钢铁产品的流动过程,我们关注的正是这一流动过程当中的最新信息,从生产原料供应到走向市场,从企业举动到市场需求等一系列的动态信息。

  刚到报社的我,对这个定位并不是很明确,在韩主任建议下,我几乎费尽一周的时间大量翻阅近期的报纸,以及我报的数字报,新浪财经频道、中国联合钢铁网。

  当然,为了补充专业方面不足,我还阅读了《专业采写报道》、《经济采访》、《现代物流教程》、《宏、微观经济学》课本。

  看到大篇幅的钢铁及上下游相关产业类新闻,我一下“蒙”了,先前我在《河北青年报》做过一段时间的社会教育新闻,都是一些比较大众化、通俗类新闻。而我个人认为,摆在我眼前的报纸,很明显是专业性、深度化经济报道。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不得不暗示自己要转变青年报那种采写、报道理念。

  我开始了细致的研究。现代物流报(钢铁物流)主要在周二、周四出版。一般情况下,周二,一到三版分别是头版要闻、新闻评论、专题报道。以及后面的论坛、产经、业界企业、等固定版,当然还有谈经论道、行业组织、论坛等不固定版面。周四,一到三版,基本无变化,除外,还有固定版面蓝海、市场板材、建材、有色金属等等。

  我个人工作主要是辅助韩主任的“蓝海”版块,蓝海总四个版面,包括上下游产业链、电子商务、金融等。

  见习第一周,赶上了毕业典礼、颁发学位、离校找房子等,这一周说自己懵懂,除对报社工作认识外,很大方面来自大学生毕业后的那种喜悦、感伤、失落等复杂情感的交织。

  中间的学习到再认识

  望着一个个朝夕相处的同学踏上离去的列车,曾经的微笑,今日的离别。一种力量激励我,要奋斗、要努力工作。再次找回了考研的那种顽强意志。

  我发表的第一篇稿件是钢铁上游产业链煤炭方面新闻《钢性需求拉动煤炭价格钢企成本压力仍将持续》。一开始,只知道煤炭价格一时期出现暴涨现象,随即成为各大财经媒体的焦点。

  后来,通过网络浏览、阅读煤炭等相关动态新闻及分析报道,终于在阅读中找到了煤炭和钢铁的切合点。主题定下来,接着采访就是问题了。

  传媒业内的“七份采,三份写”可以突现出采访的重要性。一篇成功的稿件,缺少了采访这一重要环节,就是“闭门造车”式新闻,尤显空洞、不真实、无现场感、无说服力。第一时间意识到这一点,我开始着手采访工作。

  第一步,联系、搜索采访对象。由于刚从事这方面工作,人际圈不广是弊端。通过网上大量联系煤炭行业专家,最终约到了银河证券研究员、博士后田书华老师,后来才知道他可谓是煤炭业界领头人。

  第二步,拟订采访提纲,其实大多时候这一步工作可以先做。待预约好田博士后,我开始起草《采访函》。具体包括礼貌用语、涉及采访问题要简洁、深刻、明确,最后的落款、署名等细节问题。《采访函》一定要提前发给采访对象,并标明要求回复最晚期限,第一次我就忽视了这一问题,直到报社马上排版、截稿时才收到回复,连忙编辑稿件,费事费力。

  第三步,等待回复的同时,我及时关注这方面相关新闻,以防新闻“复现”,失去首次报道性。同时,我针对煤炭价格上涨对钢铁行业的影响这一核心问题,电话采访了其他煤炭界人士,对大多的看法、观点进行了解,必要的观点纳入编辑写作范围。

  第四步,编辑稿件。从采访的内容里找“亮点”。找能脱颖而出的话语,来直接引用。在采访田博士后时,田博士后明确提出了:“XX年年中国很可能会成为煤炭净进口国”的观点,抓住这一点来引申报道,提升报道影响力。

  但是,在这第一篇稿件的采写过程当中,我忽视了对钢铁的重点采访。这是报纸的宗旨,作为钢铁物流方面的刊物必须时刻以“钢铁”为核心关注对象。

  煤炭,这篇稿子后来经过韩主任添彩增色,顺利刊登。

  接下来的《原油绑架全球经济上涨趋势短期不改》,从收集资料到采访,写作,准备了也差不多一周时间。但这一周让我感觉不错的稿件是后来花费不足一个小时的《电煤价格干预政策合理吗?》。起先是从田博士的一篇《煤炭价格不应该》约稿而展开的,随后找到各大证券研究所发表的不同观点。经过精心整合,对同一问题的大谈论的报道形式出炉,此稿虽然是一篇综合报道,但是刊发观点鲜明,时机得当,很有实际指导意义。

  后来,稿件配发评论及时发表。

【【推荐】在报社的实习报告三篇】相关文章:

1.【推荐】在报社的实习报告4篇

2.在报社的实习报告四篇

3.在报社的实习报告4篇

4.在报社的实习报告3篇

5.在报社的实习报告8篇

6.【精选】在报社的实习报告三篇

7.【精华】在报社的实习报告3篇

8.【精品】在报社的实习报告三篇

上一篇:在法院的实习报告 下一篇:铁路实习报告
【推荐】在报社的实习报告三篇

在报社的实习报告

2021-03-06 报告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在报社的实习报告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报社的实习报告 篇1

  从7月7号开始到8月1号,近一个月的时间,我在杭州日报社记者部做了一名实习生记者。想到7月6号那天得知消息之后便开始兴奋。后来更是得知我是将两名大二新闻专业学生给踢掉,自己抢到了那个实习岗位时,更加的觉得自豪。那天晚上坐在人民广场想,明天我一定要行为得体到位,注意细节。没有经验不要紧,但一定要让人家觉得有潜力。

  但是有一句话是怎么说的来着?对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第一天回来了,怪累的,但总的感受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挺无聊。那天早上七点四十五我就到了,但人家拿工资的八点四十五才陆陆续续的来。哦,对了,那天是星期一。早上中午我还忙了一阵,但到了下午就变得十分太平,记者部没有一通电话打入,所以在那么凉快的屋里,坐在副主任的舒服椅子上,边和某人发短信,边靠着背椅这么靠着,从来不午睡的我一下就睡了一个小时。到后来,就是早上九点去报社,中午吃好午饭回家,下午两点半上班,傍晚五点准时下班。然后去街上买些东西,五点二十准时在某人实习的公司门口等着,然后送某人上车回家。如此循环往复一月。

  虽说我在报社里的活动粗略来说就是——采访、撰稿、发表……过程挺无聊的,但细数一下,感受还是有一些。

  先说点好玩的吧。以前经常听到电台骗人,比如虚假新闻、虚假广告一类的,但很少想过电台也很容易被人骗。今天一早就接到一通电话,说人民商场处有一女孩要从高架桥上向下跳。听到这一消息,记者们兴奋得不行,连忙带了摄像机奔出门去。哎,记者的本性,就是唯恐天下不乱。可不到半小时就回来了。原来他们在桥上转了两圈,也没看到一个女孩的影子。(其实我到认为,他们应该到桥下看看,说不定已经跳下去了呢)后来又有一通电话说是一河边上有人要跳河,结果大家又是兴奋地(造孽啊)出发,沮丧的归来。今天我算是得出了一个结论:记者像农民一样好骗啊!

  接下来的便稍有些沉重了。今天我一共出去陪同采访了两次,结果两次被拒。第一次是在一家保姆公园,雇主家丢了一个价值四万块钱的摄影机、但我们就是刚进那保姆公司大门,才说明了来意,就被一个中年男子不大礼貌的往外赶,还说“谁让你们来的!”第二次就更严重了。有一个女孩被骗了钱到公安局报案,我们就是到公安局了解点情况,竟被很粗暴的轰了出来。一个满身肥膘、满脸横肉、满眼蔑视、满口官腔、满嘴嚼着中午饭的胖公安逛出来,一口标准的土话“走走走,快走!”说着还推了一下拿相机的大二的实习生哥哥。我当时很是气愤,出门就对那个哥哥说:“什么态度阿,又不是曝光!”可他好像很平静:“咳,这种事多了,现在这些人想得太多。”

  我一直觉得自己待人比较真心,所以至今几乎没有被恶意拒绝过。今天的被拒,虽然有所准备,但当它真正到来时心里还是不大舒服。社会上的人不比身边的熟人和朋友知道你的真心和好意,所以你的初衷并不一定被人家理解,你的心意也不一定能取得别人的信任,付出亦未必有回报。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但我们这些要踏入社会的人却不好接受。

  那位哥哥,虽然他已习惯了被拒,但他坦言,被拒的滋味每次都不好受,到现在还会很郁闷。作为一位新闻记者,尤其是社会新闻记者,看到老百姓因为你帮他们解决了问题而真心感谢你时,你会为自己有能力帮助别人改变现状而高兴。但相反,当你一次次粗鲁的被拒之后,你又会感到自己的渺小与单薄。更多的时候,是一种舆论的无助。

  开心的事也有,记得是实习后才没几天,接到同学电话说在在报纸上看见我人了(我同学表达有些问题,我人是不可能在报纸上看见的,只有我名字……),心中顿时一阵窃喜。其实前几天就有我的报道,只不过不知情的人没仔细看。

  杭州虽然是个省会,可带我的老师说,我们这一类记者忙碌的只有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这不,今早我们就为了一通电话风尘仆仆的赶到了会展中心附近的一个农村。

  说简单,这件事真不复杂,就是老头子和儿媳妇之间关系不好,老头跑了,儿媳烦了,最后谁都不管了;可说复杂,还真挺乱人。刚到村里,看见老人在地上躺着,好心的村民给了他副破毯子盖着,还家家户户轮着送点吃的。他说儿媳打他骂他,儿子也不敢帮他。看着老人痛苦的表情,我还真为他难过。可后来一位热心的村民自费打车(离着好远呢,我们坐车走了三十分钟)去找了他的儿子和儿媳,这会悄悄给我们说,这位老人自己行为不好在他的村里是有名的,所以根本不是子女的问题。为了解决问题,我们大中午的去了他儿子家。敲他儿子家的门没人开,后来我们才知道刚才恶言批评的“邻居”原来就是儿媳。她在那骂时邻居附和着,可她一走那些人便捏捏我的手,悄悄告诉我他儿媳平时是对他不好。但最令我迷惑的是那个儿子,他陪着妻子一起骂自己的父亲,我们苦口婆心的劝了一个多小时,他们才跟我们下山,可他妻子一句“咱不去领他回来,他爱去哪去哪!”他竟又回去了!这时我豁出去了,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扯着嗓子咋呼:“你们真得不去了?真得不去了?那可是你爹!不去谁的错可就说不清了!”这几句话吓了旁边一直说我声音太小的大哥一大跳。哎。

  一个月来,每天往外面跑。当然跟着报社出去每次都有专车接送,有时还有奥迪作为自己的座车,待遇很高啊。当然我也总是忙里偷闲,或者干脆先放一下手头的稿子,跑一趟某人的公司,送一下报社每天分给我的.报纸,或者某人肚子饿了什么的去送点吃的。说到吃的,不得不提一下报社每天送来的所谓的“快餐”,10点半网上订餐,一般都要到12点多才能送来。名副其实的“慢餐”啊。有时候还会少几份快餐送来,而少筷子,那更是经常有的事了。

  在日报社实习的日子长了,真的感觉自己已经进入角色了。最简单的一篇天气新闻的稿件,严格到标点符号都需要审查。还是一篇天气预报的稿件,倘若当天报道有雨而实际上未下雨,便会有读者打进记者部的电话,一顿斥责报社“无能”。每当我接到这个电话,真是心中喊冤啊——这天气预报是杭州市气象台提供的,不是我来预报的啊……

  真的,做什么都不简单,比想象的复杂太多。我们认为的一切轻松的成功,只是因为我们太少了解。做记者写新闻,是一项工作;做一名好记者写一篇好新闻,是一项辛苦的工作……不过,还是要说,要做,便是要做当代的普利策!

在报社的实习报告 篇2

  一、实习动机

  由于对新闻写作、报刊编辑有较深的兴趣,通过自学对新闻的定义、基本要求、写作及出版流程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想通过实习将这些理论与实际的应用相结合,在报纸出版的实践中感受和提高自己的能力,特别是新闻写作方面总体把握的能力。

  二、实习目的

  学习新闻写作的采编流程、实地了解报纸出版的过程,对其进行分析,并结合所掌握的理论达到提高自己对新闻认识的目的。

  三、实习任务

  学习报纸上已发表的新闻作品、实地采访并撰写新闻稿件。

  四、报社概况

  1、基本情况:

  2、报社简介:《云南信息报》创刊于198x年,既算一份老报纸,也算是一份年轻的报纸。因为从去年下半年与南方报业集团整合之后,全新改版到现在还不到一年时间,报社采用南方报业集团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在版面布局、版式设计、新闻采编、思想内容上都有了很大提高。“昆明往事旧闻”、“老房子”等系列的推出,引起了较大反响。作为一份综合性都市类报纸,“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使《云南信息报》成为一份品味较高的都市类白领读物。

  五、实习情况

  本人于20xx年x月至x月在云南信息报社时政部参加了为期三个月的实习工作。

  本人为时政部实习生,主要跟随本部门记者对昆明市发生的时事新闻进行采写工作。在实习之初,对于新闻采访能力和新闻稿的写作能力均感不足。报社老师让我比较同一天出版的《春城晚报》、《都市时报》、《生活新报》和《云南信息报》。哪些有价值的新闻他们做了,我们遗漏;哪些新闻他们没有做,我们做了;哪些新闻,大家都做了,但又是哪家报纸做得好,好在什么地方。通过这样的比较,感性认识新闻报道,直观地学习新闻写作。

  在报社学习观摩了一段时间之后,x月2x日,我接到第一个采访任务,跟随报社一位见习记者李德(南开大学20xx级毕业生)一同前往昆明海贝中英文小学采访“昆明首届儿童读书节”。由于活动分两个地点进行,我们也是分头行动,最终圆满完成采访工作。并在28日发表《引导孩子阅读高雅经典作品》新闻稿。在练习撰写新闻稿的过程中,得到了报社张晓青老师、吴珊老师、凌剑伊老师的点拨与指导。由于本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虽然学习过一般新闻稿、应用文的撰写,但由于缺乏实践锻炼,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常常会采用抒情、议论等手法,此与新闻强调真实客观的原则向左,受到了老师批评、指导。导语的设置、标题的拟定以及结构上也有不规范的地方,这些在向报社老师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纠正,新闻写作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高。在此及基础上独立发表了《云大创业计划大赛决出金奖》、《“为劳动者歌唱”》等新闻稿。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几次记忆犹新的采访经历。

  x月27日下午7时许,我在学校接到报社吴珊老师的电话,得知当晚8点昆明市官渡区一场以“为劳动者歌唱”为题的文艺汇演在前卫镇福德社区大礼堂举行,吴老师要我前往采访。接到采访任务之后,我与0x新闻一位同学带上采访本和相机立即赶赴现场。由于不熟悉路线,加上中途转车,到达福德社区的时候已经是8点过半了。在与现场组织者接上头之后,我们马上分头行动,她负责照相,我负责采访记录。据活动组织者——昆明携手互助社工作者张绍东介绍,本次活动由世界宣明会昆明携手互助社和北京打工青年艺术团共同举办。北京打工青年艺术团是一支由打工者自行发起创办,以文艺的形式为打工群体提供社会公益性演出的民间艺术团体。他们利用工作之余开展各种文艺演出和权益宣传活动,受到广大工友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此次来昆巡演是他们第二张专辑《为劳动者歌唱》全国巡演的最后一站。整个礼堂之中座无虚席,台上台下气氛热烈。“我们进城来打工,谁也不比谁高贵……”打工艺术团青年歌手许多吼响了《打工号子》,强劲的打击乐至今会令我浮现出当时的情景。大约9点半之后,终于结束了采访工作。当时报社是这样规定的:下午x点报题,包括标题、篇幅,是否配图;晚上8点就要上传编辑。另外我也担心赶不上末班公交,于是先联系了报社编辑,编辑说明天来不及发稿,只有后天发。这就不必急着赶稿,于是我们马上去赶公交,希望能在宿舍关门之前赶回学校。

  在综合能力得到提升之后,也面临了一项重要的采访任务,这就是20xx年“高考进行时”系列报道。在本部门的内部会议上,领导作了工作部署:

  x月x日,考点探营。即对昆明1x个考点情况摸底。

  执行:徐琪艳(西山区)、季婷婷(盘龙区)、徐东明(五华区)、曹胜婷(官渡区)

  本人被安排对五华区x个考点进行“探营”。下午2:30许,到达了昆三十中,这是一个三校生考点,我重点了解了一下它的考场安排,安全医护情况。随即又马不停蹄的赶到了云大附中、云师大附中、昆八中等学校。由于道路不是很熟悉,加上转乘公交又遇堵车,到下午x时许我离开师大实验中学,整个熟悉考场的时间已经接近尾声,五华区还有昆一中没有到达。而然时间已经不允许我在过去。我只得立马回去赶稿子。于是直接回到学校,写完稿子之后再传给报社老师。

  x月7日,考点监控。我的目标是海口云光中学。

  早晨x点起床,早早赶到报社,因为已经事先联系,报社派车送我到海口镇云光中学。从8点半开始直到第一科考试结束,考生陆续走出考场为止,我一直坚守自己的岗位,及时捕捉考生与送考家长的细节。并且主动采访了几位一直在云光中学门前守候的家长。并作了如下采访记录:

  高考第一天

  上午8:00,记者来到昆明西山区云光中学考点。公安、交警以及医护人员均已抵达。陆续有考生与家长到达考场,考场只凭考生学生证和身份证进入校园。其余非考试人员均不得入内。

  8:x0,一位考生从摩托车后坐下来后,他父亲说:“去吧,放松点。”儿子对父亲说你:“回去吧,我自己晓得!”说着话匆匆奔入大门。

  大门外几位妈妈目送自己的孩子进入校园,便凑在一块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也不在意别人在说些什么,自己又在说些什么。有一位妈妈紧锁眉头,用略带焦虑的眼神看者自己孩子的背影。另外一位妈妈麻利的翻着自己的拎包,忽然把儿子叫了回来,将手中的手表塞入儿子手中,并催促他快去。记者在她身后招呼了两声,她才反应过来,但表示并不愿意接受采访。

  8:x2,考场内外都显得十分安静,一切井然有序的进行。偶尔有几位家长站在一旁议论今年的高考,议论全国和云南省的招考比例,分析的头头是道,俨然一副“高考专家”的模样。

  随着考试开始,许多家长陆续回家,只有少数还留在校门外陪考。

  快到11:00的时候,天空漂起了雨丝,渐渐变大,成了雨点。可是在校门的家长撑起雨伞继续等待。

  11:xx,有一位母亲对马路对面的父亲喊道:“你不要在这里看着了。买好了白菜,我买好了鱼……都放在冰箱里头,你赶快回去做了,我在这里等着!”可是老爸似乎并不放心,在校门对面徘徊了几遍,终于向家走去。

  又过了片刻,雨停了。雨后的海口,空气变得格外清新,家长们相互点头,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把这股清爽之风带入考场,考出一个好成绩。

  11:xx,大门打开,考生们一起出来。

  没有哭泣,也没有欢呼。没有跌宕起伏的场面,挂在考生脸上的只是淡淡的笑容,互相的问候和打趣。这边一个爸爸轻声问左顾右盼的妈妈:“各看见我们家娃娃?”妈妈说:“没有。是不是在前头了?”另外两位家长相互告诫:“出来了,啥都不要问他。他要说自己会说……”

  王同学的父母和哥哥都站门口等候。据了解,他的哥哥已经在昆明某事业单位工作,乘着端午节小长假过来为他弟弟助阵。看来,端午节期间的高考,还是透出了几分温情。

  11:xx,随着工作人员的撤离,整个考场变得相对的冷清。等待考生的是下午的数学科考试。

  …………

  草草吃过午饭,随即找了一家网吧埋头进去,写完稿子传给报社老师。由于报社不派车来接我,只好自己乘坐巴士回昆明。回到学校时,已经是下午7点了。

  六、实习体会

  从我第一次跟随记者进行采访到后来能够独立担当采访任务,令我体会颇深。

  1、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做新闻宣传工作是一项对政治思想素质要求极高的职业。特别是采编人员,需要随时了解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变化,以及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等问题,把这些东西消化,变化自己的新闻内容登在报纸上。

  2、要多接触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我们在学校接触的主要是同学,关系比较单纯,交往起来也很简单。参加社会实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在社会适应能力上有所提高。在实习中就要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员,接触各种各样的事件,从而增加自己的阅历。

  3、实习不是被动的学习,在实习岗位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创造性的发挥,和实习单位多多交流,成功转换角色的方法。报社里很多人并非新闻专业出身,例如张晓青老师毕业于云南大学生化专业,很多理工科的毕业生做新闻、做记者也同样优秀,记者与编辑需要比较专业的知识,但是社会知识与经验显得尤为重要。

  x、要给自己定好位。在态度上要把自己当成学生,虚心请教;在做新闻采访时,把自己当成一个工作人员,爱岗敬业,严于律己,争取多写新闻,多发新闻,维护新闻的客观、公正。

  x、要多动手写。做记者必须腿勤,嘴勤,笔勤,一个新闻要跑上大半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然后组织稿件。同时自己要主动动键盘写稿。加班撰写稿件,不仅锻炼了我的写作能力,还让我学会了如何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如何准确地抓住新闻点;做实习编辑,学习了如何编辑稿件,如何取标题,记得有一次为了一篇稿子的标题,我修改了不下四五遍,还是没有令报社的老师满意。

  七、总结陈词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记者生活并非像有些人想象的那么浪漫,记者不仅是无冕之王,更是一个肩负重大使命的职业群体。

  通过这样的实习经历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新闻需要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光有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求自己在以后的学习中多想

在报社的实习报告 篇3

  匆匆来到物流报社实习差不多一个月了。早已迫不及待的想把自己的心得、感受写出来。尤其用文字的形式来表达、记载,显得是那么迫切。

  前期的懵懂到清晰

  5月21号,在慈总介绍下来到了现代物流报社,迈进编辑部的第一感觉始终记忆忧新。从同事(应该说是老师们)的热情、友好到工作环境的清新、和谐,让我由衷的感到温暖,一种毫无束缚、毫无压力的优越感让我喜欢上这里。

  在韩主任的带领下,我开始了自己的见习生涯。

  首先,深入了解报纸定位很重要。现代物流报(我们主要负责钢铁物流),顾名思义,所谓物流,通俗讲就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包装、配送等功能的集合过程,而钢铁物流正是特指钢铁产品的流动过程,我们关注的正是这一流动过程当中的最新信息,从生产原料供应到走向市场,从企业举动到市场需求等一系列的动态信息。

  刚到报社的我,对这个定位并不是很明确,在韩主任建议下,我几乎费尽一周的时间大量翻阅近期的报纸,以及我报的数字报,新浪财经频道、中国联合钢铁网。

  当然,为了补充专业方面不足,我还阅读了《专业采写报道》、《经济采访》、《现代物流教程》、《宏、微观经济学》课本。

  看到大篇幅的钢铁及上下游相关产业类新闻,我一下“蒙”了,先前我在《河北青年报》做过一段时间的社会教育新闻,都是一些比较大众化、通俗类新闻。而我个人认为,摆在我眼前的报纸,很明显是专业性、深度化经济报道。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不得不暗示自己要转变青年报那种采写、报道理念。

  我开始了细致的研究。现代物流报(钢铁物流)主要在周二、周四出版。一般情况下,周二,一到三版分别是头版要闻、新闻评论、专题报道。以及后面的论坛、产经、业界企业、等固定版,当然还有谈经论道、行业组织、论坛等不固定版面。周四,一到三版,基本无变化,除外,还有固定版面蓝海、市场板材、建材、有色金属等等。

  我个人工作主要是辅助韩主任的“蓝海”版块,蓝海总四个版面,包括上下游产业链、电子商务、金融等。

  见习第一周,赶上了毕业典礼、颁发学位、离校找房子等,这一周说自己懵懂,除对报社工作认识外,很大方面来自大学生毕业后的那种喜悦、感伤、失落等复杂情感的交织。

  中间的学习到再认识

  望着一个个朝夕相处的同学踏上离去的列车,曾经的微笑,今日的离别。一种力量激励我,要奋斗、要努力工作。再次找回了考研的那种顽强意志。

  我发表的第一篇稿件是钢铁上游产业链煤炭方面新闻《钢性需求拉动煤炭价格钢企成本压力仍将持续》。一开始,只知道煤炭价格一时期出现暴涨现象,随即成为各大财经媒体的焦点。

  后来,通过网络浏览、阅读煤炭等相关动态新闻及分析报道,终于在阅读中找到了煤炭和钢铁的切合点。主题定下来,接着采访就是问题了。

  传媒业内的“七份采,三份写”可以突现出采访的重要性。一篇成功的稿件,缺少了采访这一重要环节,就是“闭门造车”式新闻,尤显空洞、不真实、无现场感、无说服力。第一时间意识到这一点,我开始着手采访工作。

  第一步,联系、搜索采访对象。由于刚从事这方面工作,人际圈不广是弊端。通过网上大量联系煤炭行业专家,最终约到了银河证券研究员、博士后田书华老师,后来才知道他可谓是煤炭业界领头人。

  第二步,拟订采访提纲,其实大多时候这一步工作可以先做。待预约好田博士后,我开始起草《采访函》。具体包括礼貌用语、涉及采访问题要简洁、深刻、明确,最后的落款、署名等细节问题。《采访函》一定要提前发给采访对象,并标明要求回复最晚期限,第一次我就忽视了这一问题,直到报社马上排版、截稿时才收到回复,连忙编辑稿件,费事费力。

  第三步,等待回复的同时,我及时关注这方面相关新闻,以防新闻“复现”,失去首次报道性。同时,我针对煤炭价格上涨对钢铁行业的影响这一核心问题,电话采访了其他煤炭界人士,对大多的看法、观点进行了解,必要的观点纳入编辑写作范围。

  第四步,编辑稿件。从采访的内容里找“亮点”。找能脱颖而出的话语,来直接引用。在采访田博士后时,田博士后明确提出了:“XX年年中国很可能会成为煤炭净进口国”的观点,抓住这一点来引申报道,提升报道影响力。

  但是,在这第一篇稿件的采写过程当中,我忽视了对钢铁的重点采访。这是报纸的宗旨,作为钢铁物流方面的刊物必须时刻以“钢铁”为核心关注对象。

  煤炭,这篇稿子后来经过韩主任添彩增色,顺利刊登。

  接下来的《原油绑架全球经济上涨趋势短期不改》,从收集资料到采访,写作,准备了也差不多一周时间。但这一周让我感觉不错的稿件是后来花费不足一个小时的《电煤价格干预政策合理吗?》。起先是从田博士的一篇《煤炭价格不应该》约稿而展开的,随后找到各大证券研究所发表的不同观点。经过精心整合,对同一问题的大谈论的报道形式出炉,此稿虽然是一篇综合报道,但是刊发观点鲜明,时机得当,很有实际指导意义。

  后来,稿件配发评论及时发表。

【【推荐】在报社的实习报告三篇】相关文章:

1.【推荐】在报社的实习报告4篇

2.在报社的实习报告四篇

3.在报社的实习报告4篇

4.在报社的实习报告3篇

5.在报社的实习报告8篇

6.【精选】在报社的实习报告三篇

7.【精华】在报社的实习报告3篇

8.【精品】在报社的实习报告三篇

上一篇:在法院的实习报告 下一篇:铁路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