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风俗调查报告

2021-02-07 报告

  当去接触不知道的一个情况或事件,我们需要调查清楚情况,最后用调查报告将调查成果展示出来。写调查报告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春节风俗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节风俗调查报告1

  【调查人员】:xxx

  【调查时间】:20xx年1月30日——2月15日

  【调查地点】:xxx凤翔镇

  【调查方式】:实地调查寻访老人查阅资料

  【调查目的】:为响应学校对寒假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学习空间,激发学习体验,我们对家乡春节文化民俗民风展开了调查,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对xxx农村春节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形成文字展现出来,以此来激发人们对年俗的关注,同时也为文化流失敲响警钟。

  【调查内容】农村新年习俗和禁忌

  【前言】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千百年来在每一个华夏子孙心中都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地域广袤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民俗,南北方的年俗文化更是存在巨大差异。例如09年我在海南省三亚市过得新年,大年初一不吃饺子吃年糕,意为“一年更比一年好”。而哥哥所在的重庆地区,新年第一餐吃汤圆,寓意着生活甜甜蜜蜜。远在新疆的姑姑家,新年第一餐吃以大米、羊肉、葡萄干做成的香喷喷的普罗,还吃用面粉、羊肉等做成的包子和用带骨羊肉做成的手抓羊肉。我从小生活在xxx,记忆中每逢除夕、大年初一都吃饺子。除夕吃饺子,取“更年交子”(来年交好运)之意,大年初一吃饺子则是为了一年交好运。饺子形似元宝,所以寓有进宝之意。饺子中有的馅里放糖,用意是吃了新年日子甜美;有的馅里放花生(称长生果),用意是吃了人可长寿;有的在一个饺子馅中放一枚钱,用意是谁吃到了就“财运亨通”。中国的文化博大精神,正因为各地区不同的风俗文化才勾勒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民俗画卷。

  在xxx地区正月期间的饮食有着丰富的含义,腊月初八,我们称为“腊八”,在这一天早上,我们要吃腊八粥,教育后人不忘勤俭。小年,就是腊月二十三,称为“辞灶”这一天要吃水饺,大扫除,祭拜灶王爷,来保佑新的一年里丰衣足食。

  腊月二十九清晨上坟祭祖,去上坟的都是家里的长者和小孩,表达对祖先的尊敬悼念和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平安的心愿,祭祖一般没有女性这是古代封建社会重男轻女思想的遗留。除夕即大年三十,这一天就是吃、喝、玩、乐的日子,张贴春联和福字,xxx农村有个风俗,如果这一年家里有人去世是不能粘贴春联的,去世三年才可以张贴红色春联。除夕晚上全家团圆吃年夜饭,菜肴中必须有鱼预示着年年有余。守岁,在十二点时吃饺子,燃放最长的鞭炮,接财神。春晚成了全国家家户户的盛宴。

  全家集聚一堂,谈笑风生,守岁过节。大年初一,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开始了新的一年,早餐要吃素饺子,吃过早餐开始走访拜年,这是小孩最高兴的一天可以收到压岁钱。大年初一有个禁忌就是不能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正月初三称为庄稼会,如果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就会五谷丰登,粮食满仓。初五被称为元宝日,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会兴旺发达,财源滚滚。初七被称为“人七日”这一天吃面条预示着大人小孩会身体健康,无病无灾。正月十五,这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也称上元节,有观灯吃元宵的习俗,所以我们都叫元宵节。

  在我的家乡还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正月禁忌剪头发,据说剪头发方娘家舅舅,意思是正月里剪头发对自己的舅舅没什么好处,记得小时候妈妈就不让我剪头发,现在我长大了,社会也进步了也就没有这样的做法啦。我还听说在xxx地区正月里做媒也是不允许的,做媒有自找倒霉的意思。同时新正月也不允许买鞋,买鞋与“买邪”同音也就是说把邪气带回家里,是不吉祥的预兆。一个正月里处处暗藏着年俗“机关”稍不留意就会中招。初一到初四是禁忌乱用针线的,初五那天才可以用,被称作缝破,意思是把过去一年里的琐碎和缺憾都缝补起来。

  在家乡的新年期间对天气也格外关注,如果初一到初六天气都为晴,那么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六畜兴旺,反之灾祸不断。就这样的一些年俗似乎已经成为人们新春的希望,每天都期盼艳阳高照,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美好的希冀。这些再简单不过的民俗已经潜移默化的成为人们的希望。在人们不知不觉遵循它的时候,也就产生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由此产生动力去创造生活创造幸福。

  【结论】这次调查让我对家乡的民俗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我们系统地收集了xxx地区乡村民俗的信息,想以此来激发更多的人,去关注年俗,关注身边的普通文化,捍卫乡土文化,避免文化的大量流失。

  春节风俗调查报告2

  除夕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天晚上称除夕,潮汕习俗谓之“过年”。除夕前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制作各式粿品,以备过年之用。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过年夜守岁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晓喜炮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这天多数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荤。早餐后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主人请客以大吉、槟榔(古俗敬槟榔,今用青橄榄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赠上大吉贺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赠,俗谓转敬式换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初一早,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还有手摇万年青叶(俗谓摇钱树)或手执书有“招财进宝”等吉利句小红纸贴于人家门上的;或是吹唢呐、敲竹板、唱歌谣、做四句、说吉利话挨家贺年的,都趁着讨点赏钱。初二、初三日乡村圩镇多组织有庆新春文娱活动,除搭戏棚演潮剧、山歌剧、做皮影戏外,还有大锣鼓队、虎狮队、英歌队、舞龙队等沿街挨村寨游行表演。今还有映电影、赛球、书画展、猜谜语等。白天夜晚人们成群结队尽兴游赏观看,一片迎春的热闹喜乐气氛。

  吃团年饭

  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除夕将至。于是,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首先必须“拜老公”(祭祖宗)。祭祖时,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

  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这充分表现出潮人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

  用过晚餐,家中主妇就忙着收拾饭桌,于是,一场大清扫活动便开始了。这一次清扫不用很讲究,纯粹是为了清洁卫生而已,不像年底的那一场,必须用松枝掇草扫刷。然后便生炉起火,开始准备明天祭神的供品——斋菜。斋菜的种类很多,有芋头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枣子做的,有的则是用花生米。

  春节风俗调查报告3

  调查背景及目的

  春节,俗称过年,是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传统佳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乞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名族特色。地分东西南北,我国各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风土人情,在春节习俗上也各有特色各有看点。

  调查对象

  1、区域本次调查区域为重庆市东北部山区,以万州、云阳两地的城乡为重点调查对象。

  2、人群。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当地的春节习俗,调查人群为当地居民,对人群年龄等不再细分。

  调查经过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实地调查方式,走访万州、云阳两地的城乡,观察当地居民在春节期间的行为,并向其询问具体习俗。调查的第一站是万州区枇杷坪某街道居民秦伯家,时间是农历腊月二十六,距离除夕大年夜还有三天时间。秦伯家刚刚乔迁新居,正在宴请宾客庆祝,当地人称“贺房子”。

  从秦伯口中得知,由于临近春节,腊月里许多都是大吉大利的好日子,摆酒席的人特别多,酒楼至少得提前一个月预定。另外在万州王家坡地区,调查员走访了几家大型商场和超市,发现里面都是人头攒动,生意十分火爆。一打听,人们都在忙着置办年货。给自己和家人买身新衣裳,给家里添置些红红火火的装饰品,买些待客用的糖果、瓜子、饮料等。

  第二站是万州区郭村镇某村居民王婆婆家,时间是农历腊月二十九,正是20xx年的最后一天。王婆婆平时和老伴儿两个人住在家里,儿孙们都在外地工作生活。今年过年,儿孙们都从外地赶了回来陪老两口欢度春节,老两口乐得嘴都合不上了。

  王婆婆一家四世同堂,一大家子人都在为年夜饭忙碌着,有说有笑,其乐融融。第三站是云阳县滨江路张女士家,时间为农历大年初二,张女士一家正准备出门去拜访孩子的外公外婆。张女士夫妻二人提着为二老准备的新年礼物,签着他们的女儿,乐呵呵的出了门。

  最后一站是云阳县江口镇某村居民黄先生家,是时间是农历正月初六。黄先生一家基本结束了走亲访友,回到自己家里,收拾收拾准备投入新一年的奋斗之中,向着幸福生活继续努力前行。

  此次调查共经十天,从节前到节后,观察了解到了重庆市东北部地区居民在春节期间的习俗,为调查结论的得出奠定了良好基础。

  调查结论

  经过调查,关于重庆市东北部山区的春节习俗,得出以下结论:

  1、该地区居民和全国所有群众一样都十分看重春节这一重大节日。由于该地区的外出务工人员特别的多,尤其是在农村,空巢家庭十分普遍。临近新春佳节,许许多多在外打拼的人都回到了自己的老家看望父母亲人,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顿热腾腾的年夜饭。比较有特点的是,该地区居民十分看重除夕当天的午饭,菜品十分丰盛,猪头肉、鸡和鱼是必不可少的。吃饭前会先在屋外点燃一挂爆竹,在屋内饭桌旁先烧几张纸钱,桌上摆好三荤三素三碗饭三碗酒,请祖先来吃顿团圆饭,撤掉后才能开饭。相邻的几家人之间还会比比谁家更早开饭,抢个步步争先的好彩头。

  2、当地人在祭祖方面十分看重,节前一定会给自家祖先“上坟”,即除掉坟上的杂草,给坟上添些新土,有些家庭还会让每一个成员都来添土,表示对祖先的尊敬,同时乞求祖先的保佑。在过年的时候会给祖先烧纸钱、上香、放鞭炮、挂坟票,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一部分人会同时在坟前放烟花。当地人十分看重风水玄学,据说明年是闰年,闰年不能动坟,除草添土都不行,只能烧些纸钱之类的。

  3、该地区居民在尊重传统的情况下也会有些变通,比如说守岁,现在很少有人会真的一夜不睡,通常只会等到零点钟声响起,燃放过爆竹烟花过后便去睡了。听说先前当地还有在零点时放十二个大炮仗的习俗,由于安全系数实在太低,出现过很多起被鞭炮炸伤的事故,这个习俗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在继续坚持了。

  4、正月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在这一天会有很多的忌讳,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不能做不吉利的事,总之一切都要大吉大利,为新的一年求个好的开始。有趣的是大年初一这一天,家长不能吵吵着叫孩子起床,那样不吉利,很多家长会在睡觉前叮嘱孩子一定要自己早起,遇上睡懒觉的小孩儿家长可就没法了,既不能打也不能骂,只能由着他了。

  5、在该地区走亲访友非常的普遍,大年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很多小孩便随着父母去拜见外公外婆。从大年初二开始,大家便忙碌着走亲戚了。为了避免客人来了主人却走亲戚去了这样的尴尬情况,一般会约好某一天去某人家里拜年,这样大家才都方便安排。

  6、当然了,压岁钱是少不了的。一般是长辈给晚辈给压岁钱,晚辈也会给长辈钱,但不叫压岁钱,只能说是晚辈的一点心意,孝敬长辈的。如果初次带男朋友或女朋友回家的话,几乎会收到所有长辈的压岁钱。初次随父母走亲访友的婴儿也一样,不光长辈给,已经工作的哥哥姐姐也会给压岁钱。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地很多的春节习俗和全国其他地方的习俗相差不大,大致上都是在春节讨个大吉大利的好彩头,为新的一年做个好的开始,寄托了人们对将来的希望,对更加美好的生活的憧憬。

  春节风俗调查报告4

  一、调查目的

  了解中国春节有哪些习俗,这些习俗的由来,感受人们过春节时的喜悦心情和欢乐气氛。

  二、调查时间

  三、调查方式

  1、利用谈话的方式,询问长辈。

  2、跟爸爸妈妈打理家务,亲自感受迎接新年的到来。

  四、调查内容

  1、除尘

  腊月二十四这天,妈妈早早把我叫起来,叫我和她一同打扫卫生,房间的里里外外,庭院的旮旮旯旯彻彻底底地清扫一遍。我很疑惑,问妈妈为啥打扫这般早哩?

  妈妈告诉我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不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除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都要清扫庭院,疏浚明渠暗沟,掸拂室内尘垢蛛网,清洗锅碗瓢盆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等。年前打春时,各家再忙也得赶在打春前彻底整理一下室内外卫生,立春后就不可在打扫了,防止把新春的财气,新春的喜庆扫了出去。”

  听妈妈这么一讲,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个习俗寄托着人们除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2、贴春联

  腊月二十九这天,吃过早饭,我就和妈妈忙着贴春联和福字。

  “妈妈,‘福’字为什么要倒着贴呢?”

  “傻孩子,这是因为‘福’到来了。”

  “妈妈,你给我讲讲贴春联的来历吧!”

  原来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用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的气氛。王安石“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说的就是这件事。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在门上贴上大红豆春联,更增添了喜庆气氛。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3、守岁

  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们一家聚在一起守岁,共同期待着新的一年的到来。

  爸爸说:“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我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聚,欢聚一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家人一直要吃到深夜。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

  在这个激动的时刻,我们边看春晚,边吃东西,谈笑风生。

  4、放爆竹

  第二天一大早,哥哥就去点响了爆竹,“啪”“啪”……声音真响,我赶紧捂住了耳朵。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巴巴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相传此举是为了驱逐“山魈”。山魈据说是古时深山里的一种凶恶的独角鬼怪,但是它最怕声响,人们就用烧竹子的爆破声来吓跑它。有了火药后,人们就用火药装入竹筒,做成爆竹,后用纸质筒,也称爆仗或炮仗。到现代,人们已不相信什么“山魈”了,但还是习惯在春节放鞭炮,借以欢庆节日,振奋精神。所以,从大年三十晚上到大年初一清早,鞭炮声总是连绵不断。

  5、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穿着新衣,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兔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互祝贺,称为“团拜。”

  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拱手作揖,祝长辈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地度过一岁。

  五、调查结论

  我们的春节习俗丰富多彩,当然不止这么几种,但唯有一个是不变的,它承载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最新春节风俗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1.最新春节风俗调查报告范文

2.春节风俗调查报告

3.春节风俗调查报告范本

4.春节风俗调查报告范文

5.春节风俗的调查报告

6.关于春节风俗的调查报告

7.春节风俗习惯调查报告

8.春节风俗的调查报告范文

上一篇:春节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 下一篇:春节的社会调查报告
最新春节风俗调查报告

春节风俗调查报告

2021-02-07 报告

  当去接触不知道的一个情况或事件,我们需要调查清楚情况,最后用调查报告将调查成果展示出来。写调查报告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春节风俗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节风俗调查报告1

  【调查人员】:xxx

  【调查时间】:20xx年1月30日——2月15日

  【调查地点】:xxx凤翔镇

  【调查方式】:实地调查寻访老人查阅资料

  【调查目的】:为响应学校对寒假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学习空间,激发学习体验,我们对家乡春节文化民俗民风展开了调查,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对xxx农村春节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形成文字展现出来,以此来激发人们对年俗的关注,同时也为文化流失敲响警钟。

  【调查内容】农村新年习俗和禁忌

  【前言】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千百年来在每一个华夏子孙心中都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地域广袤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民俗,南北方的年俗文化更是存在巨大差异。例如09年我在海南省三亚市过得新年,大年初一不吃饺子吃年糕,意为“一年更比一年好”。而哥哥所在的重庆地区,新年第一餐吃汤圆,寓意着生活甜甜蜜蜜。远在新疆的姑姑家,新年第一餐吃以大米、羊肉、葡萄干做成的香喷喷的普罗,还吃用面粉、羊肉等做成的包子和用带骨羊肉做成的手抓羊肉。我从小生活在xxx,记忆中每逢除夕、大年初一都吃饺子。除夕吃饺子,取“更年交子”(来年交好运)之意,大年初一吃饺子则是为了一年交好运。饺子形似元宝,所以寓有进宝之意。饺子中有的馅里放糖,用意是吃了新年日子甜美;有的馅里放花生(称长生果),用意是吃了人可长寿;有的在一个饺子馅中放一枚钱,用意是谁吃到了就“财运亨通”。中国的文化博大精神,正因为各地区不同的风俗文化才勾勒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民俗画卷。

  在xxx地区正月期间的饮食有着丰富的含义,腊月初八,我们称为“腊八”,在这一天早上,我们要吃腊八粥,教育后人不忘勤俭。小年,就是腊月二十三,称为“辞灶”这一天要吃水饺,大扫除,祭拜灶王爷,来保佑新的一年里丰衣足食。

  腊月二十九清晨上坟祭祖,去上坟的都是家里的长者和小孩,表达对祖先的尊敬悼念和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平安的心愿,祭祖一般没有女性这是古代封建社会重男轻女思想的遗留。除夕即大年三十,这一天就是吃、喝、玩、乐的日子,张贴春联和福字,xxx农村有个风俗,如果这一年家里有人去世是不能粘贴春联的,去世三年才可以张贴红色春联。除夕晚上全家团圆吃年夜饭,菜肴中必须有鱼预示着年年有余。守岁,在十二点时吃饺子,燃放最长的鞭炮,接财神。春晚成了全国家家户户的盛宴。

  全家集聚一堂,谈笑风生,守岁过节。大年初一,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开始了新的一年,早餐要吃素饺子,吃过早餐开始走访拜年,这是小孩最高兴的一天可以收到压岁钱。大年初一有个禁忌就是不能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正月初三称为庄稼会,如果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就会五谷丰登,粮食满仓。初五被称为元宝日,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会兴旺发达,财源滚滚。初七被称为“人七日”这一天吃面条预示着大人小孩会身体健康,无病无灾。正月十五,这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也称上元节,有观灯吃元宵的习俗,所以我们都叫元宵节。

  在我的家乡还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正月禁忌剪头发,据说剪头发方娘家舅舅,意思是正月里剪头发对自己的舅舅没什么好处,记得小时候妈妈就不让我剪头发,现在我长大了,社会也进步了也就没有这样的做法啦。我还听说在xxx地区正月里做媒也是不允许的,做媒有自找倒霉的意思。同时新正月也不允许买鞋,买鞋与“买邪”同音也就是说把邪气带回家里,是不吉祥的预兆。一个正月里处处暗藏着年俗“机关”稍不留意就会中招。初一到初四是禁忌乱用针线的,初五那天才可以用,被称作缝破,意思是把过去一年里的琐碎和缺憾都缝补起来。

  在家乡的新年期间对天气也格外关注,如果初一到初六天气都为晴,那么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六畜兴旺,反之灾祸不断。就这样的一些年俗似乎已经成为人们新春的希望,每天都期盼艳阳高照,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美好的希冀。这些再简单不过的民俗已经潜移默化的成为人们的希望。在人们不知不觉遵循它的时候,也就产生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由此产生动力去创造生活创造幸福。

  【结论】这次调查让我对家乡的民俗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我们系统地收集了xxx地区乡村民俗的信息,想以此来激发更多的人,去关注年俗,关注身边的普通文化,捍卫乡土文化,避免文化的大量流失。

  春节风俗调查报告2

  除夕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天晚上称除夕,潮汕习俗谓之“过年”。除夕前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制作各式粿品,以备过年之用。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过年夜守岁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晓喜炮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这天多数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荤。早餐后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主人请客以大吉、槟榔(古俗敬槟榔,今用青橄榄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赠上大吉贺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赠,俗谓转敬式换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初一早,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还有手摇万年青叶(俗谓摇钱树)或手执书有“招财进宝”等吉利句小红纸贴于人家门上的;或是吹唢呐、敲竹板、唱歌谣、做四句、说吉利话挨家贺年的,都趁着讨点赏钱。初二、初三日乡村圩镇多组织有庆新春文娱活动,除搭戏棚演潮剧、山歌剧、做皮影戏外,还有大锣鼓队、虎狮队、英歌队、舞龙队等沿街挨村寨游行表演。今还有映电影、赛球、书画展、猜谜语等。白天夜晚人们成群结队尽兴游赏观看,一片迎春的热闹喜乐气氛。

  吃团年饭

  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除夕将至。于是,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首先必须“拜老公”(祭祖宗)。祭祖时,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

  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这充分表现出潮人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

  用过晚餐,家中主妇就忙着收拾饭桌,于是,一场大清扫活动便开始了。这一次清扫不用很讲究,纯粹是为了清洁卫生而已,不像年底的那一场,必须用松枝掇草扫刷。然后便生炉起火,开始准备明天祭神的供品——斋菜。斋菜的种类很多,有芋头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枣子做的,有的则是用花生米。

  春节风俗调查报告3

  调查背景及目的

  春节,俗称过年,是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传统佳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乞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名族特色。地分东西南北,我国各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风土人情,在春节习俗上也各有特色各有看点。

  调查对象

  1、区域本次调查区域为重庆市东北部山区,以万州、云阳两地的城乡为重点调查对象。

  2、人群。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当地的春节习俗,调查人群为当地居民,对人群年龄等不再细分。

  调查经过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实地调查方式,走访万州、云阳两地的城乡,观察当地居民在春节期间的行为,并向其询问具体习俗。调查的第一站是万州区枇杷坪某街道居民秦伯家,时间是农历腊月二十六,距离除夕大年夜还有三天时间。秦伯家刚刚乔迁新居,正在宴请宾客庆祝,当地人称“贺房子”。

  从秦伯口中得知,由于临近春节,腊月里许多都是大吉大利的好日子,摆酒席的人特别多,酒楼至少得提前一个月预定。另外在万州王家坡地区,调查员走访了几家大型商场和超市,发现里面都是人头攒动,生意十分火爆。一打听,人们都在忙着置办年货。给自己和家人买身新衣裳,给家里添置些红红火火的装饰品,买些待客用的糖果、瓜子、饮料等。

  第二站是万州区郭村镇某村居民王婆婆家,时间是农历腊月二十九,正是20xx年的最后一天。王婆婆平时和老伴儿两个人住在家里,儿孙们都在外地工作生活。今年过年,儿孙们都从外地赶了回来陪老两口欢度春节,老两口乐得嘴都合不上了。

  王婆婆一家四世同堂,一大家子人都在为年夜饭忙碌着,有说有笑,其乐融融。第三站是云阳县滨江路张女士家,时间为农历大年初二,张女士一家正准备出门去拜访孩子的外公外婆。张女士夫妻二人提着为二老准备的新年礼物,签着他们的女儿,乐呵呵的出了门。

  最后一站是云阳县江口镇某村居民黄先生家,是时间是农历正月初六。黄先生一家基本结束了走亲访友,回到自己家里,收拾收拾准备投入新一年的奋斗之中,向着幸福生活继续努力前行。

  此次调查共经十天,从节前到节后,观察了解到了重庆市东北部地区居民在春节期间的习俗,为调查结论的得出奠定了良好基础。

  调查结论

  经过调查,关于重庆市东北部山区的春节习俗,得出以下结论:

  1、该地区居民和全国所有群众一样都十分看重春节这一重大节日。由于该地区的外出务工人员特别的多,尤其是在农村,空巢家庭十分普遍。临近新春佳节,许许多多在外打拼的人都回到了自己的老家看望父母亲人,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顿热腾腾的年夜饭。比较有特点的是,该地区居民十分看重除夕当天的午饭,菜品十分丰盛,猪头肉、鸡和鱼是必不可少的。吃饭前会先在屋外点燃一挂爆竹,在屋内饭桌旁先烧几张纸钱,桌上摆好三荤三素三碗饭三碗酒,请祖先来吃顿团圆饭,撤掉后才能开饭。相邻的几家人之间还会比比谁家更早开饭,抢个步步争先的好彩头。

  2、当地人在祭祖方面十分看重,节前一定会给自家祖先“上坟”,即除掉坟上的杂草,给坟上添些新土,有些家庭还会让每一个成员都来添土,表示对祖先的尊敬,同时乞求祖先的保佑。在过年的时候会给祖先烧纸钱、上香、放鞭炮、挂坟票,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一部分人会同时在坟前放烟花。当地人十分看重风水玄学,据说明年是闰年,闰年不能动坟,除草添土都不行,只能烧些纸钱之类的。

  3、该地区居民在尊重传统的情况下也会有些变通,比如说守岁,现在很少有人会真的一夜不睡,通常只会等到零点钟声响起,燃放过爆竹烟花过后便去睡了。听说先前当地还有在零点时放十二个大炮仗的习俗,由于安全系数实在太低,出现过很多起被鞭炮炸伤的事故,这个习俗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在继续坚持了。

  4、正月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在这一天会有很多的忌讳,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不能做不吉利的事,总之一切都要大吉大利,为新的一年求个好的开始。有趣的是大年初一这一天,家长不能吵吵着叫孩子起床,那样不吉利,很多家长会在睡觉前叮嘱孩子一定要自己早起,遇上睡懒觉的小孩儿家长可就没法了,既不能打也不能骂,只能由着他了。

  5、在该地区走亲访友非常的普遍,大年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很多小孩便随着父母去拜见外公外婆。从大年初二开始,大家便忙碌着走亲戚了。为了避免客人来了主人却走亲戚去了这样的尴尬情况,一般会约好某一天去某人家里拜年,这样大家才都方便安排。

  6、当然了,压岁钱是少不了的。一般是长辈给晚辈给压岁钱,晚辈也会给长辈钱,但不叫压岁钱,只能说是晚辈的一点心意,孝敬长辈的。如果初次带男朋友或女朋友回家的话,几乎会收到所有长辈的压岁钱。初次随父母走亲访友的婴儿也一样,不光长辈给,已经工作的哥哥姐姐也会给压岁钱。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地很多的春节习俗和全国其他地方的习俗相差不大,大致上都是在春节讨个大吉大利的好彩头,为新的一年做个好的开始,寄托了人们对将来的希望,对更加美好的生活的憧憬。

  春节风俗调查报告4

  一、调查目的

  了解中国春节有哪些习俗,这些习俗的由来,感受人们过春节时的喜悦心情和欢乐气氛。

  二、调查时间

  三、调查方式

  1、利用谈话的方式,询问长辈。

  2、跟爸爸妈妈打理家务,亲自感受迎接新年的到来。

  四、调查内容

  1、除尘

  腊月二十四这天,妈妈早早把我叫起来,叫我和她一同打扫卫生,房间的里里外外,庭院的旮旮旯旯彻彻底底地清扫一遍。我很疑惑,问妈妈为啥打扫这般早哩?

  妈妈告诉我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不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除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都要清扫庭院,疏浚明渠暗沟,掸拂室内尘垢蛛网,清洗锅碗瓢盆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等。年前打春时,各家再忙也得赶在打春前彻底整理一下室内外卫生,立春后就不可在打扫了,防止把新春的财气,新春的喜庆扫了出去。”

  听妈妈这么一讲,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个习俗寄托着人们除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2、贴春联

  腊月二十九这天,吃过早饭,我就和妈妈忙着贴春联和福字。

  “妈妈,‘福’字为什么要倒着贴呢?”

  “傻孩子,这是因为‘福’到来了。”

  “妈妈,你给我讲讲贴春联的来历吧!”

  原来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用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的气氛。王安石“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说的就是这件事。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在门上贴上大红豆春联,更增添了喜庆气氛。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3、守岁

  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们一家聚在一起守岁,共同期待着新的一年的到来。

  爸爸说:“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我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聚,欢聚一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家人一直要吃到深夜。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

  在这个激动的时刻,我们边看春晚,边吃东西,谈笑风生。

  4、放爆竹

  第二天一大早,哥哥就去点响了爆竹,“啪”“啪”……声音真响,我赶紧捂住了耳朵。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巴巴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相传此举是为了驱逐“山魈”。山魈据说是古时深山里的一种凶恶的独角鬼怪,但是它最怕声响,人们就用烧竹子的爆破声来吓跑它。有了火药后,人们就用火药装入竹筒,做成爆竹,后用纸质筒,也称爆仗或炮仗。到现代,人们已不相信什么“山魈”了,但还是习惯在春节放鞭炮,借以欢庆节日,振奋精神。所以,从大年三十晚上到大年初一清早,鞭炮声总是连绵不断。

  5、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穿着新衣,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兔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互祝贺,称为“团拜。”

  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拱手作揖,祝长辈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地度过一岁。

  五、调查结论

  我们的春节习俗丰富多彩,当然不止这么几种,但唯有一个是不变的,它承载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最新春节风俗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1.最新春节风俗调查报告范文

2.春节风俗调查报告

3.春节风俗调查报告范本

4.春节风俗调查报告范文

5.春节风俗的调查报告

6.关于春节风俗的调查报告

7.春节风俗习惯调查报告

8.春节风俗的调查报告范文

上一篇:春节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 下一篇:春节的社会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