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调查报告

2021-01-08 报告

  在出现了某些事件和情况后,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调查,调查工作结束后,通常还需要写调查报告。在写之前,要先考虑好内容和结构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生的调查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的调查报告1

  一、调查目的

  “作文难、作文难,难于上青天!”这是农村小学生对写作文的普遍感受。而作文教学也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公认的难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为何形成如此尴尬的局面?为了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反思,我对目前农村小学生作文现状做了一次详细的调查。

  二、调查过程

  调查时间:20xx年9月

  调查地点:折家坪镇中心小学

  调查对象:折家坪镇中心小学50位小学生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座谈谈话法

  结合实际设计调查题目:

  1、你喜欢写作文吗?( )

  A、喜欢B、一般C、不喜欢

  2、你觉得的写作文的目的是什么?( )

  A、应对考试,获得高分

  B、展现自己非凡的才华

  C、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3、写作时,面对作文题目的第一感觉是:( )

  A、脑中空空,无从下笔

  B、稍作思索,便有“成竹在胸,一挥而就”。

  4、你在写作时经常会出现“心中有,笔下无的”情况吗?( )

  A、经常出现B、偶尔出现C、从来没有出现过

  5、你在家参加劳动吗?( )

  A、自觉帮家长干活B、有时候干C、很少干

  6、你阅读的书籍多吗?( )

  A、非常大丰富B、单一的作文书C、很少读

  7、你坚持写日记或周记吗?( )

  A、坚持每天写B、时写时断C、老师布置了才写

  8、你喜欢什么样的作文批语?( )

  A、多肯定优点,少些不足B、多指正不足,少些夸大的表扬

  9、你喜欢老师评奖作文?还是同学之间互评?( )

  A、老师评讲为主,学生互评为辅

  B、同学互相评讲,老师作必要的指导

  C、老师评讲学生认真听讲

  10、你喜欢阅读吗?( )

  A、非常喜欢B、比较喜欢C、一般D、不怎么喜欢

  11、你读书是因为( )

  A、对阅读感兴趣B、想获得知识C、老师、家长的要求

  12、你每天用多少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

  A、低于15分钟B、30分钟左右C、一小时以上

  13、你一般会选择什么时间进行阅读?( )

  A、假期B、午间休息时C、晚上睡觉前一段时间D、其它:

  14、平时,你哪方面的书读得比较多一点?( )

  A、卡通漫画类B、童话寓言类C、学习辅导类D、科普类E、其它:

  15、你通常会怎样读书?( )

  A、边读边勾画B、边读边思考C、通读D、粗略地读

  16、你有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吗?( )

  A、经常写B、有时会写C、基本不写

  17、你愿意与别人交流读书体会吗?( )

  A、愿意B、偶尔C、不愿意

  18、一学期你大概能阅读几本书?( )

  A、1-2本B、3-5本C、6-10本D、更多

  19、你觉得课外阅读对你的学习有帮助么?( )

  A、帮助很大B、有所帮助C、帮助不大D、没有帮助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1、学生喜欢写作占36%;不喜欢作文的占20%;有44%的的学生表示感觉一般。

  2、有26%的学生觉得写作文是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24%的学生觉得作文是为了化展现自己的才华;50%的学生认为写作是为了应对考试。

  3、有64%的学生认为面对作文题目会感到困难;36%的学生认为,写作别非难事。

  4、有16%的学生自觉参加劳动;24%的学生有时帮家长干活;60%的学生在家很少干活。

  5、有20%的学生阅读的书籍内容丰富,认为多一些读闲书杂书对自己的写作能力提高作用最大;80%的学生只有“满分作文”等单一的作文类书籍。

  6、30%的学生坚持勤于练笔;46%的学生时断时续;34%的学生老师布置后才写。

  7、作文评价方面有75%的学生渴望“赏识”,特别是得到老师的鼓励。并希望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

  以上调查结果中的表明:

  1、农村小学作文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考试”仍为作文的目标。

  虽然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也在不断地改变,但领导、家长、社会对教育教学的评价使教师和学生都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分数仍然是学生和教师的“命根”。因此学生是为了在考试中得高分而努力在平时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教师也就围绕“考试”来训练学生的作文。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大大挫伤了学生的作文积极性。

  2、学生缺乏生活的体验,缺乏情感的体验,因此感觉没东西可写。

  随着计划生育的深入,农村的独生子女增多,即使不是独生子女,大多数家庭就是两个小孩。这些孩子在父母心中的地位很重。出于我吃过苦,一定不能让孩子吃苦的心理,绝大多数家长不让孩子参加到劳动中去。学生脱离生产,脱离劳动,对生产生活的艰辛没有感性认识,没有感情投入,这导致学生的情感体验匮乏。孩子一出生便衣食无忧,父母的感情投入,关爱与付出,被孩子认为是理所当然,这一切,都导致了学生道德情感的缺失。父母的溺爱,又不同程度的助长了孩子的自私心理,这导致大部分学生缺乏关爱之心。加上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农村孩子基本也没有春游或其他社会实践活动。没有了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当然就无法表达。

  3、学生的阅读量少,导致学生“心中有,笔下无”。

  一是由于电视,网络的影响,学生在空余时间不是看电视就是玩游戏,不喜欢看书;二是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没有真正符合学生阅读的书籍,也没有真正对学生开放过,学生阅读的书籍过于单一。试问缺乏了文学滋养的学生怎么能在自己的文章表现出优美的语句、引人入胜的语言?那么“内容空洞,语言苍白无力”就再也正常不过了。

  4、作文教学单一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一般都是学生写的习作教师批改,并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讲评。如出一辙的评价模式不仅不能激起学生写作的兴趣,反而是学生有厌烦的感觉。

  四、反思与建议

  通过调查分析,农村小学生作文现状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深刻的反思,我们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因此我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以下建议:

  1、改变观念,让作文成为学生心灵和生活的需要。

  叶圣陶先生说“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不过不是口头说话,而是笔头说话。”在我们的心目中要抛却“为考试得高分,把学生训练成作家等”观念,要解除学生作文的种种束缚,告诉他们:“真实”是作文的生命;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口”!只有让学生真正的敞开心扉,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才能让学生觉得作文是因为自己心灵和生活的需要。

  2、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

  不少学生怕写作文,问他为什么怕,最普遍的回答是没有什么内容可写,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也缺乏正确的思想认识。要使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教师就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接触自然、走进社会生活,要从生活的源泉中汲取写作素材。写作源于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而这感悟和思考的前提,是生活中大量的如海潮般奔涌的素材,或者说是生活打动了我们的心,使我们忍不住有一种要表达的冲动。因此,只有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才能更好地表达生活。

  3、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读物,积累语言词句和作文素材。作为学校,应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物质条

  件和时间保障。作为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各种渠道,在长期的课内外阅读中积累优美词句,丰富自己的大脑仓库,这样才能在写作时文如泉涌,下笔如神。

  4、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当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内容发生兴趣时,他才能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而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学生为作文而作文,那么,他很难对写作产生真正的兴趣。只有当他觉得写作不是老师的要求而是自己的需要时,这样的写作才会真正写好。因此老师要尽可能把作文同学生的自我需要结合起来。

  首先教师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课堂上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交际情景,让置身其间的学生们能够十分便捷地调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将课堂上虚拟的生活场景变成心目中的真实。比如:可以请学生们把班上的某个有个性的同学或某次有趣的活动写成作文给爸爸妈妈看;可以结合一些特殊的日子或一些活动,在学生经历了之后去写作;新年到了,请同学们互相写信,互致新年的祝福等。

  其次是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细心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引导学生对周围熟悉的人和事物都要细致地观察: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在观察中会突发奇想,产生表达的灵感,有了表达的欲望。

  三是通过多样化的写作形式,让学生不拘一格的写作,随心所欲的表达。除了课堂作文,我们可以提倡学生写日记、随笔、读书笔记、小论文、小说甚至诗歌······只要能充分的表达学生内心的思想感情就行。

  四是尽可能为学生作文提供发表的机会。这里说的发表,不一定是正式刊物上的发表,可以是在班上宣读(口头发表),也可以在班级日报上发表,还可以出班级“作文集”等。

  五是让学生自批自改,教会学生的自改能力。作为语文老师,首先自己要转变观念,可以只给学生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可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其次,老师要打破传统的作文批改模式,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批改作文,或全班批,或轮流批;或教师批,或学生批。当然,要改变农村小学生作文的现状,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但只要我们积极地转变观念,积极地探索作文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有了源源不断的写作的“活水”,相信作文就一定会自然而然的从学生的心底流淌出来。

  学生的调查报告2

  我们大连地区的高校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消费理念又是怎样的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在大连地区选取了几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对其校的大学生的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关注大连地区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行为和结构,引导在校大学生最终走向健康消费。

  一、调查目的:

  大学生消费问题正逐年为高校及国人所重视,作为收入很少的学生群体其购买力却在逐年增加,奢靡攀比之风日益增长,其消费结构和消费能力是否合理发人深省,我们既是以此为出发点,以问卷调查及采访等形式确定“大连市高校大学生消费结构调查与分析”为课题的社会实践,其意义和目的在于通过对部分高校的实地调研及调查、研究、分析:

  调查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消费与自身条件之间的联系”及冲突;调查当代大学生消费的合理规划、成熟性;

  调查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和主要消费项目及消费心态及各人心目中理想的消费状况。

  实地调查之后做出分析总结规划,能够真实反映大连市大学生消费状况,为大学生消费提供合理的参考方案。

  倡导“节约型校园文化”。当然作为调查人员的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并影响到周围的同学。

  深层次的讲,通过调查并对结果的发布,希望结果能令当代大学生发人深省,意识到合理消费的重要性。这对形成我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重要作用,合理理财更对整个社会消费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二、问卷及采访概况

  1、问卷的发放

  本次问卷共发放450份,有效问卷410份,占所有问卷的91.1%。发放时,我们以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大连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为主,随机发放,基本上做到了男女生1:1的比例发放。

  2、问卷的内容

  问卷内容包括消费结构和消费理念两大部分,问题大致包括:月消费额及伙食费用、通讯及网络费用、恋爱支出、文娱方面、储蓄方面、购物态度和理念以及消费的自我满意度。

  3、采访的内容

  采访采取随机的形式,与问卷的发放和填写同时进行,随机选取同学进行交谈,内容与问卷内容相关,采访问题大致包括家庭经济状况、生活费来源状况、兼职方面、自我消费结构的评价及谈谈自身条件与自我消费合理性的联系等,问题由组员随机提出,在交谈中获取有效信息。

  三、数据统计与采访的分析

  1、大学生消费结构分析

  1)大学生消费结构总体概况

  统计结果表明:消费总额主要集中在500-800元和500以下。其中有54.07%的同学月消费集中在500-800元,23.98%集中在500元以下,而伙食费又占总消费的74.80%。由此看来,我们身边的大学生的消费还算合理。

  2)储蓄方面

  数据表明,37.40%的同学在拿到一个时期的生活费时,不会做什么安排,随意取用。占调查调查人数的大多数大学生无预期的计划和目标。从未思考过钱应该怎么花、花多少,而且消费的随意性很强,面对有奖销售、打折等促销手段容易冲动,不知不觉就把钱都花了。在调查中,只有24.39%的大学生选择先存一定数额的钱,剩下的当作此时期生活费,所以说大连地区的大学生储蓄观念并不强。

  3)生活资金来源

  其实出这个问题之前,答案就在我们意料之中了,不过九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资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这个数据还是说明了一切,这种情况是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普遍情况。很多社会因素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很多人居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即使做家教,也不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或是尽早经济独立,大家经济独立意识之差可见一斑。

  大部分同学的家庭月收入都比较高,因此,再回头看前面大额的、惊人的月支出,就也可以理解了。但是,我们还要问一个问题,是不是赚得多了,就可以毫无顾忌的大手大脚的花钱?

  4)自我评价

  结果显示,53.2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消费结构比较合理,同时不合理和非常糟糕也占到了28.86%,也是一个不可小视的数字。

  综上所述,在消费结构方面,伙食费占去了生活费的很大一部分,有74%之多,其次是休闲娱乐和日常用品的花销,学习费用与人情交际费用排于其后,文娱方面消费逐渐增加,大学生受社会及周围同学的消费影响,攀比及虚荣心有滋长的苗头,这满足大学生作为纯消费群体的生活费状况,有强烈的消费欲望但尚未能获得经济独立所以在消费上又受到了很多的制约,消费结构是合情合理的又是满足大连当地物价等状况的。

  2、大学生消费理念

  1)合理消费是主流

  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41.46%的学生在购买商品时最注重的是价格合理,其次的是质量问题。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4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他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73.98%的大学生遇见促销的商品只是偶尔购买,所以总体来说上大学生的消费比较理性,合理消费还是主流。

  2)时尚名牌“永葆青春”

  大学生处于时代的前沿,追求新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所以我们在问卷中也提到了相关问题。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手机拥有率不低于85%。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他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他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等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在采访中,有同学介绍,有的女同学为了买名牌产品,以自己的身体为代价,节食-不仅保持身体苗条而且省钱。可见大学生对时尚名牌的热忠非同一斑。

  3)消费方式多元化

  如今的大学已不再是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尽管书籍仍是主要的消费对象,但已不是首选的,更不是唯一的消费项目。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手机、旅游、电脑、影音娱乐是大学生的消费热点。调查中,当问及“在经济条件许可情况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旅游”,其次是“买电脑”,反映出大学生具有想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与自然、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4)消费方式信息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社会消费方式已经从原来单一的现金交易向现金、信用卡、支票等多样化的交易方式转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趋方便快捷。大学生有着开放的思想意识,从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那么在消费方式上是怎样的状况呢?在调查中发现,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网络电子时代。许多大学生都有交通IC卡、银行取款卡、上网卡甚至运动健身卡等,“刷卡”逐渐在取代现金交易,刷卡逐渐成为现代大学生主要的支付手段。

  总的来说,大连地区高校大学生的消费理念符合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情况,与其他地区大学生的理念基本保持一致,力求合理消费、追求时尚名牌、消费方式多元化、消费方式信息化是我们身边大学生共有的特征。作为几乎的纯消费群体,我们都希望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费,进行理性的消费,但在现实中往往又不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消费欲,这是我们的弊病。绝大多数的同学不会很受外界广告的影响而大量地购买促销产品,更重视的是商品的质量即是否耐用、价格是否合理,当然也有少部分同学购买衣物及用品时讲求“稀奇有趣张扬个性”,这于家庭环境和个人的消费理念有很大的联系。在问及勤俭节方面时,51.22%的同学认为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提倡勤俭节约,43。50%的同学认同“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永远不会过时”,这是欣慰的。而追求时尚品牌又永远都是一个不老的话题,男女生装扮方面观念相当,有约12%的`同学每月将要用去400元以上的费用来包装自己,消费理念影响着大家消费结构安排的合理性,我们要联系家庭的实际情况,不攀比,不盲从,不冲动,不盲目,针对需要的、必要的进行消费,将钱花在刀刃上做到精打细算才是正确消费理念塑造的关键步骤。

  四、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

  1、消费两极分化

  在关于月平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23.98%的同学在500元以下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54.07%的同学月消费在500-800元之间,有18.70%的同学月消费在800-1200元之间,有3.25%的同学有1200元以上高消费。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比较分明。现在高校校园里,不乏这样的“新新人类”,他们身上穿着阿迪达斯的T恤,脚蹬耐克运动鞋,胸前挂着新款手机或Mp3,出入高级的娱乐场所,一个月消费5000元是常事。当然高校校园里也不乏这样的贫困生,他们一个月的生活费不到100元,有的甚至去拾别的同学吃剩的馒头或是不吃晚饭,他们的消费仅仅停留在生存这一层次。在采访中发现很大一部分的大学生生活消费主要来源于家庭供给、亲友资助,只有一小部分是勤工助学。由于生源来自不同地区,加之大学生生活的家庭背景也不尽相同,大多数学生勉强维持学业,只有月消费在800元以上者才比较自由、潇洒,才可以衣、食、游无忧。

  一般来讲,农村学生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两个集合的交集较大,从某种意义上讲,城市及城镇生源与农村生源在消费上的差异,更多地体现为经济状况良好的生源与经济状况困难的生源的消费差异。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一差距会逐渐缩小,问题会逐步得到改善。

  2、追求时尚品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调查中,不少同学说,他们之间的攀比远不止是学习,还表现在生活(吃穿住用)、娱乐、人际交往等方面。他们为了争得所谓的面子与其他同学比高低,就会不顾实际需要以及家庭的经济能力,超前购物消费,这是当前大学生消费行为中一种很普遍的不良现象。同时还指出有时为了拥有一款时尚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MP4,不少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满足自己的欲望。这使得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有意无意、自觉不自觉的“随大流”。这种从众行为是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3、人情交际消费愈演愈烈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通讯手段的便捷,大学生的社交活动越来越多,同学、朋友之间的来往越来越密切。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大学生人情消费有蔓延之势。同学过生日、入党提干、比赛获奖、评上奖学金等都要请客,否则便视为不够人情。请客者档次越高,被请者的随礼也就越高。在调查中,有七成以上的大学生有“人性消费”,每月的人情消费超过了100元。人情“包袱”给一些并不富裕的家庭增添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五、大学生消费状况原因与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1、家庭熏陶

  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又何以正确指导自己的孩子呢?所以家庭是培养自己孩子的第一环境,要重视家庭的熏陶。

  2、社会影响

  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

  3、学校风气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六、总结与对问题的应对之策

  1、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科学消费观是指人们在正确的人生观指导下,根据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自觉地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合理消费,以实现消费者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一种消费态度和消费观念。当今的大学生在消费时往往比较冲动,他们缺少消费的理性,缺少消费中的算计,因而常易发生不自量力、盲目追潮、大手大脚无端浪费等不会花钱的现象,他们敢花钱但不会花钱,缺乏理财方面的知识。因此要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在消费实践中学会花钱,克服不自量力、盲目追潮、大手大脚无端浪费等毛病。另外我们认为大学可以在合适的课程中加入一些理财的内容,以指导大学生合理消费,使在校大学生懂得遵守一定的生活消费原则,吃要营养均衡,穿要耐穿耐看,住要简单实用,行要省钱方便。引导学生花钱要花在刀刃上,不要一味追求档次讲究攀比,更多地应考虑所购物品的性价比和自己的承受能力,教会学生学会记账和编制预算等。大学时代是理财的起步阶段,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时期。在大学时期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往往可以受益终生。

  2、社会要积极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确立公正的市场环境

  对于社会而言,要积极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其消费。

  3、学校加强学生对消费观念的培养,形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

  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学生的调查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1.学生近视调查报告范文

2.学生上网调查报告范文

3.学生近视情况的调查报告范文

4.中学生调查报告范文

5.大学生调查报告范文

6.学生调查报告范文9篇

7.学生假期兼职调查报告范文

8.学生调查报告范文6篇

上一篇:大学生浪费现象的调查报告 下一篇:怎样写好调查报告
学生的调查报告范文

学生的调查报告

2021-01-08 报告

  在出现了某些事件和情况后,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调查,调查工作结束后,通常还需要写调查报告。在写之前,要先考虑好内容和结构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生的调查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的调查报告1

  一、调查目的

  “作文难、作文难,难于上青天!”这是农村小学生对写作文的普遍感受。而作文教学也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公认的难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为何形成如此尴尬的局面?为了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反思,我对目前农村小学生作文现状做了一次详细的调查。

  二、调查过程

  调查时间:20xx年9月

  调查地点:折家坪镇中心小学

  调查对象:折家坪镇中心小学50位小学生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座谈谈话法

  结合实际设计调查题目:

  1、你喜欢写作文吗?( )

  A、喜欢B、一般C、不喜欢

  2、你觉得的写作文的目的是什么?( )

  A、应对考试,获得高分

  B、展现自己非凡的才华

  C、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3、写作时,面对作文题目的第一感觉是:( )

  A、脑中空空,无从下笔

  B、稍作思索,便有“成竹在胸,一挥而就”。

  4、你在写作时经常会出现“心中有,笔下无的”情况吗?( )

  A、经常出现B、偶尔出现C、从来没有出现过

  5、你在家参加劳动吗?( )

  A、自觉帮家长干活B、有时候干C、很少干

  6、你阅读的书籍多吗?( )

  A、非常大丰富B、单一的作文书C、很少读

  7、你坚持写日记或周记吗?( )

  A、坚持每天写B、时写时断C、老师布置了才写

  8、你喜欢什么样的作文批语?( )

  A、多肯定优点,少些不足B、多指正不足,少些夸大的表扬

  9、你喜欢老师评奖作文?还是同学之间互评?( )

  A、老师评讲为主,学生互评为辅

  B、同学互相评讲,老师作必要的指导

  C、老师评讲学生认真听讲

  10、你喜欢阅读吗?( )

  A、非常喜欢B、比较喜欢C、一般D、不怎么喜欢

  11、你读书是因为( )

  A、对阅读感兴趣B、想获得知识C、老师、家长的要求

  12、你每天用多少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

  A、低于15分钟B、30分钟左右C、一小时以上

  13、你一般会选择什么时间进行阅读?( )

  A、假期B、午间休息时C、晚上睡觉前一段时间D、其它:

  14、平时,你哪方面的书读得比较多一点?( )

  A、卡通漫画类B、童话寓言类C、学习辅导类D、科普类E、其它:

  15、你通常会怎样读书?( )

  A、边读边勾画B、边读边思考C、通读D、粗略地读

  16、你有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吗?( )

  A、经常写B、有时会写C、基本不写

  17、你愿意与别人交流读书体会吗?( )

  A、愿意B、偶尔C、不愿意

  18、一学期你大概能阅读几本书?( )

  A、1-2本B、3-5本C、6-10本D、更多

  19、你觉得课外阅读对你的学习有帮助么?( )

  A、帮助很大B、有所帮助C、帮助不大D、没有帮助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1、学生喜欢写作占36%;不喜欢作文的占20%;有44%的的学生表示感觉一般。

  2、有26%的学生觉得写作文是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24%的学生觉得作文是为了化展现自己的才华;50%的学生认为写作是为了应对考试。

  3、有64%的学生认为面对作文题目会感到困难;36%的学生认为,写作别非难事。

  4、有16%的学生自觉参加劳动;24%的学生有时帮家长干活;60%的学生在家很少干活。

  5、有20%的学生阅读的书籍内容丰富,认为多一些读闲书杂书对自己的写作能力提高作用最大;80%的学生只有“满分作文”等单一的作文类书籍。

  6、30%的学生坚持勤于练笔;46%的学生时断时续;34%的学生老师布置后才写。

  7、作文评价方面有75%的学生渴望“赏识”,特别是得到老师的鼓励。并希望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

  以上调查结果中的表明:

  1、农村小学作文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考试”仍为作文的目标。

  虽然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也在不断地改变,但领导、家长、社会对教育教学的评价使教师和学生都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分数仍然是学生和教师的“命根”。因此学生是为了在考试中得高分而努力在平时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教师也就围绕“考试”来训练学生的作文。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大大挫伤了学生的作文积极性。

  2、学生缺乏生活的体验,缺乏情感的体验,因此感觉没东西可写。

  随着计划生育的深入,农村的独生子女增多,即使不是独生子女,大多数家庭就是两个小孩。这些孩子在父母心中的地位很重。出于我吃过苦,一定不能让孩子吃苦的心理,绝大多数家长不让孩子参加到劳动中去。学生脱离生产,脱离劳动,对生产生活的艰辛没有感性认识,没有感情投入,这导致学生的情感体验匮乏。孩子一出生便衣食无忧,父母的感情投入,关爱与付出,被孩子认为是理所当然,这一切,都导致了学生道德情感的缺失。父母的溺爱,又不同程度的助长了孩子的自私心理,这导致大部分学生缺乏关爱之心。加上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农村孩子基本也没有春游或其他社会实践活动。没有了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当然就无法表达。

  3、学生的阅读量少,导致学生“心中有,笔下无”。

  一是由于电视,网络的影响,学生在空余时间不是看电视就是玩游戏,不喜欢看书;二是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没有真正符合学生阅读的书籍,也没有真正对学生开放过,学生阅读的书籍过于单一。试问缺乏了文学滋养的学生怎么能在自己的文章表现出优美的语句、引人入胜的语言?那么“内容空洞,语言苍白无力”就再也正常不过了。

  4、作文教学单一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一般都是学生写的习作教师批改,并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讲评。如出一辙的评价模式不仅不能激起学生写作的兴趣,反而是学生有厌烦的感觉。

  四、反思与建议

  通过调查分析,农村小学生作文现状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深刻的反思,我们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因此我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以下建议:

  1、改变观念,让作文成为学生心灵和生活的需要。

  叶圣陶先生说“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不过不是口头说话,而是笔头说话。”在我们的心目中要抛却“为考试得高分,把学生训练成作家等”观念,要解除学生作文的种种束缚,告诉他们:“真实”是作文的生命;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口”!只有让学生真正的敞开心扉,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才能让学生觉得作文是因为自己心灵和生活的需要。

  2、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

  不少学生怕写作文,问他为什么怕,最普遍的回答是没有什么内容可写,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也缺乏正确的思想认识。要使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教师就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接触自然、走进社会生活,要从生活的源泉中汲取写作素材。写作源于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而这感悟和思考的前提,是生活中大量的如海潮般奔涌的素材,或者说是生活打动了我们的心,使我们忍不住有一种要表达的冲动。因此,只有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才能更好地表达生活。

  3、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读物,积累语言词句和作文素材。作为学校,应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物质条

  件和时间保障。作为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各种渠道,在长期的课内外阅读中积累优美词句,丰富自己的大脑仓库,这样才能在写作时文如泉涌,下笔如神。

  4、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当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内容发生兴趣时,他才能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而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学生为作文而作文,那么,他很难对写作产生真正的兴趣。只有当他觉得写作不是老师的要求而是自己的需要时,这样的写作才会真正写好。因此老师要尽可能把作文同学生的自我需要结合起来。

  首先教师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课堂上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交际情景,让置身其间的学生们能够十分便捷地调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将课堂上虚拟的生活场景变成心目中的真实。比如:可以请学生们把班上的某个有个性的同学或某次有趣的活动写成作文给爸爸妈妈看;可以结合一些特殊的日子或一些活动,在学生经历了之后去写作;新年到了,请同学们互相写信,互致新年的祝福等。

  其次是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细心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引导学生对周围熟悉的人和事物都要细致地观察: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在观察中会突发奇想,产生表达的灵感,有了表达的欲望。

  三是通过多样化的写作形式,让学生不拘一格的写作,随心所欲的表达。除了课堂作文,我们可以提倡学生写日记、随笔、读书笔记、小论文、小说甚至诗歌······只要能充分的表达学生内心的思想感情就行。

  四是尽可能为学生作文提供发表的机会。这里说的发表,不一定是正式刊物上的发表,可以是在班上宣读(口头发表),也可以在班级日报上发表,还可以出班级“作文集”等。

  五是让学生自批自改,教会学生的自改能力。作为语文老师,首先自己要转变观念,可以只给学生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可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其次,老师要打破传统的作文批改模式,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批改作文,或全班批,或轮流批;或教师批,或学生批。当然,要改变农村小学生作文的现状,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但只要我们积极地转变观念,积极地探索作文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有了源源不断的写作的“活水”,相信作文就一定会自然而然的从学生的心底流淌出来。

  学生的调查报告2

  我们大连地区的高校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消费理念又是怎样的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在大连地区选取了几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对其校的大学生的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关注大连地区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行为和结构,引导在校大学生最终走向健康消费。

  一、调查目的:

  大学生消费问题正逐年为高校及国人所重视,作为收入很少的学生群体其购买力却在逐年增加,奢靡攀比之风日益增长,其消费结构和消费能力是否合理发人深省,我们既是以此为出发点,以问卷调查及采访等形式确定“大连市高校大学生消费结构调查与分析”为课题的社会实践,其意义和目的在于通过对部分高校的实地调研及调查、研究、分析:

  调查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消费与自身条件之间的联系”及冲突;调查当代大学生消费的合理规划、成熟性;

  调查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和主要消费项目及消费心态及各人心目中理想的消费状况。

  实地调查之后做出分析总结规划,能够真实反映大连市大学生消费状况,为大学生消费提供合理的参考方案。

  倡导“节约型校园文化”。当然作为调查人员的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并影响到周围的同学。

  深层次的讲,通过调查并对结果的发布,希望结果能令当代大学生发人深省,意识到合理消费的重要性。这对形成我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重要作用,合理理财更对整个社会消费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二、问卷及采访概况

  1、问卷的发放

  本次问卷共发放450份,有效问卷410份,占所有问卷的91.1%。发放时,我们以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大连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为主,随机发放,基本上做到了男女生1:1的比例发放。

  2、问卷的内容

  问卷内容包括消费结构和消费理念两大部分,问题大致包括:月消费额及伙食费用、通讯及网络费用、恋爱支出、文娱方面、储蓄方面、购物态度和理念以及消费的自我满意度。

  3、采访的内容

  采访采取随机的形式,与问卷的发放和填写同时进行,随机选取同学进行交谈,内容与问卷内容相关,采访问题大致包括家庭经济状况、生活费来源状况、兼职方面、自我消费结构的评价及谈谈自身条件与自我消费合理性的联系等,问题由组员随机提出,在交谈中获取有效信息。

  三、数据统计与采访的分析

  1、大学生消费结构分析

  1)大学生消费结构总体概况

  统计结果表明:消费总额主要集中在500-800元和500以下。其中有54.07%的同学月消费集中在500-800元,23.98%集中在500元以下,而伙食费又占总消费的74.80%。由此看来,我们身边的大学生的消费还算合理。

  2)储蓄方面

  数据表明,37.40%的同学在拿到一个时期的生活费时,不会做什么安排,随意取用。占调查调查人数的大多数大学生无预期的计划和目标。从未思考过钱应该怎么花、花多少,而且消费的随意性很强,面对有奖销售、打折等促销手段容易冲动,不知不觉就把钱都花了。在调查中,只有24.39%的大学生选择先存一定数额的钱,剩下的当作此时期生活费,所以说大连地区的大学生储蓄观念并不强。

  3)生活资金来源

  其实出这个问题之前,答案就在我们意料之中了,不过九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资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这个数据还是说明了一切,这种情况是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普遍情况。很多社会因素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很多人居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即使做家教,也不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或是尽早经济独立,大家经济独立意识之差可见一斑。

  大部分同学的家庭月收入都比较高,因此,再回头看前面大额的、惊人的月支出,就也可以理解了。但是,我们还要问一个问题,是不是赚得多了,就可以毫无顾忌的大手大脚的花钱?

  4)自我评价

  结果显示,53.2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消费结构比较合理,同时不合理和非常糟糕也占到了28.86%,也是一个不可小视的数字。

  综上所述,在消费结构方面,伙食费占去了生活费的很大一部分,有74%之多,其次是休闲娱乐和日常用品的花销,学习费用与人情交际费用排于其后,文娱方面消费逐渐增加,大学生受社会及周围同学的消费影响,攀比及虚荣心有滋长的苗头,这满足大学生作为纯消费群体的生活费状况,有强烈的消费欲望但尚未能获得经济独立所以在消费上又受到了很多的制约,消费结构是合情合理的又是满足大连当地物价等状况的。

  2、大学生消费理念

  1)合理消费是主流

  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41.46%的学生在购买商品时最注重的是价格合理,其次的是质量问题。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4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他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73.98%的大学生遇见促销的商品只是偶尔购买,所以总体来说上大学生的消费比较理性,合理消费还是主流。

  2)时尚名牌“永葆青春”

  大学生处于时代的前沿,追求新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所以我们在问卷中也提到了相关问题。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手机拥有率不低于85%。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他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他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等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在采访中,有同学介绍,有的女同学为了买名牌产品,以自己的身体为代价,节食-不仅保持身体苗条而且省钱。可见大学生对时尚名牌的热忠非同一斑。

  3)消费方式多元化

  如今的大学已不再是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尽管书籍仍是主要的消费对象,但已不是首选的,更不是唯一的消费项目。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手机、旅游、电脑、影音娱乐是大学生的消费热点。调查中,当问及“在经济条件许可情况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旅游”,其次是“买电脑”,反映出大学生具有想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与自然、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4)消费方式信息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社会消费方式已经从原来单一的现金交易向现金、信用卡、支票等多样化的交易方式转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趋方便快捷。大学生有着开放的思想意识,从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那么在消费方式上是怎样的状况呢?在调查中发现,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网络电子时代。许多大学生都有交通IC卡、银行取款卡、上网卡甚至运动健身卡等,“刷卡”逐渐在取代现金交易,刷卡逐渐成为现代大学生主要的支付手段。

  总的来说,大连地区高校大学生的消费理念符合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情况,与其他地区大学生的理念基本保持一致,力求合理消费、追求时尚名牌、消费方式多元化、消费方式信息化是我们身边大学生共有的特征。作为几乎的纯消费群体,我们都希望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费,进行理性的消费,但在现实中往往又不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消费欲,这是我们的弊病。绝大多数的同学不会很受外界广告的影响而大量地购买促销产品,更重视的是商品的质量即是否耐用、价格是否合理,当然也有少部分同学购买衣物及用品时讲求“稀奇有趣张扬个性”,这于家庭环境和个人的消费理念有很大的联系。在问及勤俭节方面时,51.22%的同学认为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提倡勤俭节约,43。50%的同学认同“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永远不会过时”,这是欣慰的。而追求时尚品牌又永远都是一个不老的话题,男女生装扮方面观念相当,有约12%的`同学每月将要用去400元以上的费用来包装自己,消费理念影响着大家消费结构安排的合理性,我们要联系家庭的实际情况,不攀比,不盲从,不冲动,不盲目,针对需要的、必要的进行消费,将钱花在刀刃上做到精打细算才是正确消费理念塑造的关键步骤。

  四、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

  1、消费两极分化

  在关于月平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23.98%的同学在500元以下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54.07%的同学月消费在500-800元之间,有18.70%的同学月消费在800-1200元之间,有3.25%的同学有1200元以上高消费。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比较分明。现在高校校园里,不乏这样的“新新人类”,他们身上穿着阿迪达斯的T恤,脚蹬耐克运动鞋,胸前挂着新款手机或Mp3,出入高级的娱乐场所,一个月消费5000元是常事。当然高校校园里也不乏这样的贫困生,他们一个月的生活费不到100元,有的甚至去拾别的同学吃剩的馒头或是不吃晚饭,他们的消费仅仅停留在生存这一层次。在采访中发现很大一部分的大学生生活消费主要来源于家庭供给、亲友资助,只有一小部分是勤工助学。由于生源来自不同地区,加之大学生生活的家庭背景也不尽相同,大多数学生勉强维持学业,只有月消费在800元以上者才比较自由、潇洒,才可以衣、食、游无忧。

  一般来讲,农村学生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两个集合的交集较大,从某种意义上讲,城市及城镇生源与农村生源在消费上的差异,更多地体现为经济状况良好的生源与经济状况困难的生源的消费差异。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一差距会逐渐缩小,问题会逐步得到改善。

  2、追求时尚品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调查中,不少同学说,他们之间的攀比远不止是学习,还表现在生活(吃穿住用)、娱乐、人际交往等方面。他们为了争得所谓的面子与其他同学比高低,就会不顾实际需要以及家庭的经济能力,超前购物消费,这是当前大学生消费行为中一种很普遍的不良现象。同时还指出有时为了拥有一款时尚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MP4,不少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满足自己的欲望。这使得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有意无意、自觉不自觉的“随大流”。这种从众行为是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3、人情交际消费愈演愈烈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通讯手段的便捷,大学生的社交活动越来越多,同学、朋友之间的来往越来越密切。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大学生人情消费有蔓延之势。同学过生日、入党提干、比赛获奖、评上奖学金等都要请客,否则便视为不够人情。请客者档次越高,被请者的随礼也就越高。在调查中,有七成以上的大学生有“人性消费”,每月的人情消费超过了100元。人情“包袱”给一些并不富裕的家庭增添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五、大学生消费状况原因与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1、家庭熏陶

  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又何以正确指导自己的孩子呢?所以家庭是培养自己孩子的第一环境,要重视家庭的熏陶。

  2、社会影响

  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

  3、学校风气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六、总结与对问题的应对之策

  1、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科学消费观是指人们在正确的人生观指导下,根据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自觉地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合理消费,以实现消费者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一种消费态度和消费观念。当今的大学生在消费时往往比较冲动,他们缺少消费的理性,缺少消费中的算计,因而常易发生不自量力、盲目追潮、大手大脚无端浪费等不会花钱的现象,他们敢花钱但不会花钱,缺乏理财方面的知识。因此要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在消费实践中学会花钱,克服不自量力、盲目追潮、大手大脚无端浪费等毛病。另外我们认为大学可以在合适的课程中加入一些理财的内容,以指导大学生合理消费,使在校大学生懂得遵守一定的生活消费原则,吃要营养均衡,穿要耐穿耐看,住要简单实用,行要省钱方便。引导学生花钱要花在刀刃上,不要一味追求档次讲究攀比,更多地应考虑所购物品的性价比和自己的承受能力,教会学生学会记账和编制预算等。大学时代是理财的起步阶段,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时期。在大学时期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往往可以受益终生。

  2、社会要积极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确立公正的市场环境

  对于社会而言,要积极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其消费。

  3、学校加强学生对消费观念的培养,形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

  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学生的调查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1.学生近视调查报告范文

2.学生上网调查报告范文

3.学生近视情况的调查报告范文

4.中学生调查报告范文

5.大学生调查报告范文

6.学生调查报告范文9篇

7.学生假期兼职调查报告范文

8.学生调查报告范文6篇

上一篇:大学生浪费现象的调查报告 下一篇:怎样写好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