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分析报告

2024-09-03 报告

  政策的根本在执行,政策执行者能否在执行阶段忠于政策的初衷对一项公共政策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环节。以下是关于公共政策分析报告,欢迎阅读!

  公共政策分析报告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地区经济的发展,许多地区政府竞相建设地标建筑和打造形象工程,这些工程建设豪华,投资巨额,但往往却是政府政绩工程的集中体现,很多建筑工程都片面追求高大豪华,政府不惜斥巨资来建设,但却缺乏考虑建设的必要性和公众的意见和需求。

  一、政绩工程之地标性建筑

  苏州投资45亿元人民币建高度为301.8米的“东方之门”摩天大楼近日因其外形成为网络焦点,很多网友调侃“东方之门”像极了“秋裤”。东方之门是一座建筑高度301.8米、总投资约45亿元人民币的摩天大楼。然而,如此重要的一项工程,却被民众吐槽为“秋裤”,这恐怕也是建筑设计方始料未及的。辽宁抚顺投上亿元建157米高铁圈形建筑。

  该建筑名叫“生命之环”,是一座巨型环形城市景观建筑,坐落于辽宁抚顺市沈抚新城。据了解,“生命之环”的平均直径高达157米,相当于50层楼高,整个建筑所用钢材达3000吨。当地官方招投标信息显示,“生命之环”计划投资金额总计过亿元。 而近日有关深圳南山区春花天桥投资20亿元建设堪称豪华天桥的消息引发社会关注。

  该天桥最宽接近14米,主梁高度超5米,共设4处梯道、4部手扶电梯及两部垂直电梯,外形酷似盛开的迎春花。有网友表示,春花天桥耗资二十亿元打造而引发舆论一片哗然。这些是当前尚且存在或者正在建造中的地标式建筑,然而在过去十几年间,那些曾经走进我们视线里的地标式建筑却不复存在了。2007年西湖第一高楼被拆,设计寿命100年却仅使用了13年。而2009年曾经的亚洲跨度最大的拱形建筑沈阳夏宫被整体爆破却仅使用了15个春秋。这些地标式建筑都是政府花巨资打造而成,堪称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然而动辄爆破拆除城市地标建筑,这不仅是对纳税人钱物的巨大浪费,更是政府缺乏考虑大众需求,个人偏好和兴趣的集中体现。这些建筑都是斥资亿元打造的,很多都是政府为了凸显自己政绩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很多建筑在其建设之初并没有充分考虑公众的需求和建设的必要性。很多地方政府在建设这些地标式建筑之初是否听证过大多数市民的意见,是否有举行听证会,是否有招标公告公示不得而知。甚至无论公众对各地的地标建筑如何质疑,举例论证也好,公开反对也罢,最后的结果无一例外的就是这些建筑项目工程的顺利动工建设。

  综上这些城市地标式建筑工程,这些美其言是为了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打造城市发展品牌和地位,但实质上这些地标式建筑就是典型政绩工程的具体表现。

  二、政绩工程与政绩之涵义

  所谓政绩工程,就是某些领导干部为了个人或小团体的目的和利益,不顾群众需要和当地实际,不惜利用手中权力而弄出的劳民伤财、浮华无效却有可能为自己和小团体标榜政绩的工程。尽管政绩工程由政绩派生而来,但政绩与政绩工程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政绩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党和人民工作的实际成效。而政绩工程,则是在政绩里掺进了个人的虚荣心和政治的功利性成分,甚至被一些人当成邀功升迁的“垫脚砖”,也就是所谓的“形象工程”。

  三、深圳春花天桥概况

  就拿深圳的春花天桥来说,春花天桥的打造就是典型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位于深南大道与南山大道交会处的春花天桥是2011年深圳大运会前夕投资建设的形象提升工程之一,建设初期被定位为地标性建筑物之一。该天桥最宽接近14米,主梁高度超5米,共设4处梯道、4部手扶电梯及两部垂直电梯,外形酷似盛开的迎春花。该天桥梁架均使用航空级钛合金铝材,顶部全部采用最新光能动太阳板,天花板安装上千个A级L E D灯,四个出入口均配置全自动手扶电梯和垂直电梯,用钢量约3000吨,汇聚深圳最高精尖的制造工艺。有网友表示,春花天桥“耗资二十亿元打造而成”。对此,深圳南山区官方微博澄清表示:春花天桥实际造价约5000万元。然而,让群众质疑的除了工程的造价外,引发群众批评质疑的还有天桥建成后并没达到让人满意的效果。春花天桥长期存在电梯停运、桥面积水、上千LED灯晚上不亮等诸多问题。在正式交工使用不到2年的时间内,就出现了13部电梯屡屡停运、雨天桥面积水等质量问题。面对公众的意见和质疑,深圳南山区官方微博同时也承认天桥管理上“目前存在问题”。

  四、 选用精英理论分析之依据

  春花天桥的建设充分体现了深圳南山区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从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政策客体出发,我们采用了精英理论对春花天桥这个政绩工程进行分析。

  精英理论认为,公众是被动、麻木和信息闭塞的,公众的情感往往被精英们操纵在的股掌之中,公众对精英价值观的影响微乎其微,公众对精英们的决策行为充其量只会有间接的、微小的影响;公共政策更多反映的是精英的兴趣和偏好,而不是公众的要求。在春花天桥的整个决议、建设过程中,政府是政策的主体,而公众是政策的客体。从作为政策客体的公众角度来看:首先,在关于建设春花天桥的通过决议中,公众并没有参与其中,即使连春花天桥的招标公告都无法找到,有的只是一条模糊的中标公告,信息不对称,公众的信息闭塞,无法了解掌握相关事实;其次,春花天桥的真正造价对公众仍旧是个谜,先有南山区官方微博澄清说是5000万元,后却有监理方说是4000万元,政府的政务信息不透明不公开,公众被蒙在鼓里;最后,春花天桥的巨额投资未达到使公众满意的效果,在正式交工使用不到2年的时间内,春花天桥就出现13部电梯屡屡停运、雨天桥面积水等质量问题。 春花天桥作为一项民生工程,理应由作为政策承担者的公众所知、所解、所影响。但是,在春花天桥的整个决策和建设过程中,公众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作用微乎其微。

  五、用精英理论模型分析春花天桥

  1、从公众的角度

  精英理论认为,在政策过程中,公众完全是被动的,他们的要求及其行动对公共政策不会产生决定作用。在深圳春花天桥事件中,我们首先应该考察当地的公众在天桥修建的事件中是否处于被动,即深圳南山区的民众是否处于被动的状态。因此,先考虑一下天桥修建之初是否召开了听证会。春花天桥被定位为地标性建筑物之一,由政府财政出资修建,事关深圳众多公民的利益,依法应当公开听证。《深圳市行政听证办法》第二条也明确规定,深圳市行政机关作出涉及重大社会公共利益或者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组织重大利益的重大行政决策,适用本法。当初如果没开听证会,即行政决策程序违法;当初如果开了听证会,请公开相关信息,方便进行责任倒查。但是经过调查发现,天桥从无到有、自始至终的整个过程,都缺少民意的沟通。如此重大决策的制定,需用到纳税人大量的钱,而且天桥的修建也会影响周围广大民众的出行,然而政府却连一场听证会也没有召开,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春花天桥的决策过程中,南山区的民众的`确处于被动状态。沟通缺失,民意缺位,公众意见不能有效传达,更没有达成官方与民间的共识,这也为春花天桥建成后引来部分民众不满情绪埋下了伏笔。

  2、从政府的角度

  精英理论认为,在政策过程中,占统治地位的政治精英们把握政策制定的主动权,公共政策完全由他们来决定,然后由行政官员及其机构加以执行。对于深圳春花天桥,应该说建天桥决策也是由执掌权力的少部分精英,即深圳南山区政府制定的,政府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把握了主动权。其次,我们再来考虑政府为何要花费巨资建造春花天桥。是为了民众的利益着想,还是为了自己的偏好,为了凸显自己的政绩?原本,建造过街天桥的本意首先是为行人过马路提供方便和安全保证,其次才是尽可能地展现外形美观,即首先必须是民心工程,其次才是形象考量。而春花天桥的规划者,从投资建设之初就将其作为形象提升工程定位为地标性建筑物,有意无意地弱化了方便行人通行的原始功能,而网友质疑20亿、官方回应5000万的巨额成本,更让春花天桥沦为名副其实的“政绩工程”的标志。

  管理者常常把心目中的城市形象定位于豪华、气派、美观、有创意,而普通民众的心仪感受却是舒适、实用、惠众。显然,位于深圳南山区的春花天桥就是这样一座华而不实、饱受质疑的城市建筑。这种引起民怨的“政绩”,树了干部个人的“丰碑”,伤了广大群众的信心,更是隐藏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这里,姑且不去关注耗资巨大的过街天桥后面是否存在“权钱交易”诸问题。谁都知道,每一项超出正常预算的政府工程后面。

  3、从政策实施的效果

  对于深圳春花天桥建造政策的实施,其效果如何呢?毫无疑问其耗资巨大,那么它的使用效果如何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检验,它的实施效果却不太尽如人意。首先,其在设计时考虑不周且缺人性化。从建造现实看,“呈现6个突出弧形、酷似盛开的六瓣迎春花”的俯瞰效果的确显示了建造者别出心裁的“创意”,但骑车者上桥不便,电梯隔三差五停运,数千盏灯总是不亮,排水孔堵塞雨天积水等诸多现实问题,又着实让其光鲜形象大打折扣。花费巨资建造的春花天桥,却得到了这样的使用效果,无疑让人觉得不值,或许这也是没有听取民意,没有考虑民众的需求,只由政府少数精英做出决策而必然导致的结果。

  4、从我国政治的民主制度

  精英理论最关心公共政策形成过程中领导人物所发挥的作用,所以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一些带有专制色彩的政治系统中,精英理论在分析和解释公共政策制定过程时,其作用可能远远超出其他一些政治系统。我国是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民主制度还不够健全,这也导致了我国及各级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可能较多地倾向于专制,还不够民主,或者说民主制度还不够健全。深圳春花天桥的决策过程正说明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公民的政治参与还有待提高。

  六、总结与建议

  1、政府作为公共政策制定的主体,作为公共管理和服务者,在制定公共政策的同时,不能仅仅考虑自身的个人偏好和兴趣。片面追求建设豪华宏伟的政绩工程来凸显自己的“政绩”,其结果往往是劳命伤财,铺张浪费,得不偿失。政府在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应该多考虑和重视公众的需求和意见,让公众更多地参与到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决策中来。政府要能够做到听政于民,合理论证决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增加决策的透明性,让公共决策能够真正做到行之为民。

  2、公众作为公共政策制定的目标群体,作为公共政策的承担者,要充分发挥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表达自身的利益需求和对公共决策的意见和看法,充分参与到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决策中来,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关注政府的政务信息,既做到参与民主决策,同时又做到积极参与民主监督,从而促进政府公共政策更加阳光透明地制定和执行。

  3、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政府要遵循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依照相关的程序依法做好公共政策的决策和公开,做到政务信息的公开和透明,让公众都能充分了解政府的决策信息,避免信息的不对称和信息的闭塞,促进政府的政务活动在阳光下开展,避免政策成为政府个人的偏好和兴趣,使公共政策能够真正做到为民着想。在公共政策的落实方面,政府要充分发挥好管理和服务的职能,做到责任明确,落实好责任问责制,避免无人管理或者多方管理导致效率低下,从而促进公共政策能够更加高效地落实和执行。

  4、政府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避免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的过渡泛滥。政府应该明确自身的宗旨和职能,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而不是盲目追求一系列豪华奢侈却又不实用,不切合发展实际,不符合公众发展要求的政绩工程来凸显自己的政绩。政府不能为了自己的政绩诉求而盲目规划建设发展,忽视公众的需求和意见,把政绩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公众的需求性割裂开来。

  • 相关推荐

【公共政策分析报告】相关文章:

销售分析报告03-01

实习分析报告02-27

资源分析报告03-31

自我分析报告05-30

自我分析报告07-15

试卷分析报告05-26

考试分析报告12-27

试卷分析报告02-23

测试分析报告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