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报告

2023-04-07 报告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微生物实验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微生物实验报告1

  实验名称: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一、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观察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的形态和分布

  二、实验原理

  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呈椭球状,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可以运动,改变椭球体的方向,这样既能接受较多的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在强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侧面朝向光源;在弱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正面朝向光源。因此,在不同光照条件下采集的葫芦藓,其小叶内叶绿体椭球体的形状不完全一样。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以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做为标志。

  三、材料用具

  藓类的叶,新鲜的黑藻,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刀片,培养皿,铅笔

  四、实验过程(见书P30)

  1.制作藓类叶片的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

  3.制作黑藻叶片临时装片

  4.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质流动

  五、讨论

  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否静止不动,为什么?

  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3.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这对于活细胞完成生命活动有什么意义?

  4.用铅笔画一个叶片细胞,标出叶绿体的大致流动方向。

微生物实验报告2

  一、实验名称: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二、实验材料:

  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切片,及其他细胞装片。

  三、实验步骤:

  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向着光放在实验台上。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3、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亮的光圈。

  4、观察:调节粗准焦螺旋,把所要观察的洋葱表皮切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央。

  5、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等,直到看清切片上的`细胞为止,最后整理器材。

  四、使用注意事项:

  1、取送显微镜时,应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轻拿轻放。

  2、镜检时,坐姿端正,一般用左眼观察物象,用右眼看着实验报告纸画图。两眼须同时睁开。

  3、切忌一面从目镜进行观察,一面使镜筒下降,这样容易使物镜与玻片标本碰撞而损坏。

  4、在高倍镜下调节焦距时,切勿使用粗调节器,以免压坏标本,损坏物镜。

  5、显微镜使用完毕必须先上升镜筒,移开镜头后再取出玻片标本,以免取玻片时擦损镜头的镜面。

  五、实验原理:

  利用教学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六、创新点:

  在实验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多种细胞装片,以供学生操作、观察,增加了学生动手实验的时间,使学生在实验中经历调节显微镜的焦距的过程,从而熟练掌握教学教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微生物实验报告3

  为加强医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医院平安目标的实现,我院检验科根据xxxx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相关内容,对医院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自查,对涉及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及样本的人员进行了培训,提高他们生物安全的意识,掌握必要的生物安全知识。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各项规章制度的运行情况

  医院检验科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学习,并定期对有关生物安全各项规章制度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实验室所从事的实验活动均严格遵守有关的国家标准和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并指定专人监督检查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同时,对检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二、病原微生物菌(毒)种的管理及运输

  因各方面条件限制我院现不能开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的检查,根据通知要求积极组织相关人员主要学习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菌(毒)种的管理严格登记制度,收到菌(毒)种后立即进行编号登记,详细记录菌(毒)种的名称、来源、特性、用途、批号、传代日期、数量。在菌(毒)种的管理,安全保卫制度,安全保卫措施,保管过程中,传代、分发及使用,均应及时登记,定期核对库存数量。菌(毒)种在进行销毁时,灭菌指示标志,灭菌效果,同时做好销毁登记等内容。

  三、实验室生物安全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

  在此次自检中,我院实验室对以前制订的处置意外事件的应急指挥和处置体系,进一步进行了修订,使之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针对当发生自然灾害(如地震、水灾等)或设施出现故障时,我们制定了可能遇到的紧急情况及其处理原则。

  同时规范了菌(毒)种外溢在台面、地面和其他表面的的处理原则、皮肤刺伤(破损)的处理原则、离心管发生破裂的处理原则并建立了意外事故报告制度。

  在实验室的显著位置张贴了实验负责人、实验室工作人员、消防、医院、公安、工程技术人员、水、电气维修部门电话。

  四、提高意识,加强学习

  组织检验人员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同时加强了实验室的准入制度的管理,标明实验室类型、负责人及其联络方式。加强了个人安全防护,并要求检验人员严格遵守标准的操作规程进行检验。

  通过这次对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自查,提高了全体检验人员对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管理,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实验室工作安全。

微生物实验报告4

  一、实验名称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二、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观察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的形态和分布

  三、实验原理

  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呈椭球状,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可以运动,改变椭球体的方向,这样既能接受较多的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在强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侧面朝向光源;在弱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正面朝向光源。因此,在不同光照条件下采集的葫芦藓,其小叶内叶绿体椭球体的形状不完全一样。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以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做为标志。

  四、材料用具

  藓类的叶,新鲜的黑藻,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刀片,培养皿,铅笔

  五、实验过程(见书p30)

  1、制作藓类叶片的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

  3、制作黑藻叶片临时装片

  4、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质流动

  六、讨论

  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否静止不动,为什么?

  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3、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这对于活细胞完成生命活动有什么意义?

  4、用铅笔画一个叶片细胞,标出叶绿体的大致流动方向。

微生物实验报告5

  实验名称: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实验目的:

  1、学习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2、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用图画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3、对比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看到的洋葱表皮各有什么不同。

  实验重点: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实验难点:

  正确使用显微镜。

  实验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显微镜、洋葱、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放大镜等。实验过程:

  一、导入课题

  出示洋葱。问:如果从它的内表皮上揭下一块,用显微镜来观察能看到些什么呢?(板书课题)

  二、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1、师讲解并演示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的方法与步骤。

  (1)在一个干净的玻璃载片中间滴一滴清水;

  (2)用小刀在洋葱鳞叶片内壁划一个“井”字,用镊子取下“井”中洋葱内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

  (3)用盖玻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如水不足,可沿盖玻片边缘滴加;若水分过多,可用吸水纸吸掉;

  (4)从盖玻片的一边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在盖玻片的另一边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5)洋葱表皮玻片标本做成可进行观察。

  2、学生以组为单位自制玻片标本(最好制三份装片,便于下面的对比观察),教师巡视指导(教育学生注意安全)。

  三、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1、先用肉眼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内容画在科学记录本上。

  2、再用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内容画到科学记录本上。

  3、学生交流用肉眼和放大镜分别观察到什么?它们有何不同?

  4、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1)、出示显微镜,引导学生认识显微镜,简介各部分的名称、功能及使用方法,学生每5人一组操作熟悉显微镜。

  (2)、各组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师操作演示: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生一步步跟着操作。)

  (3)、学生观察、记录、描画洋葱表皮细胞。教师巡视指导,各组的实验组长监督组员操作是否规范,要求每个人都要操作、都要观察,并将观察结果进行交流。组长将大家在显微镜下的发现画到科学记录本上。

  5、全班交流在显微镜下的.发现。

  (1)各组推荐发言代表谈自己的发现。

  (2)各组将所画的观察结果向全班展示。

  (3)交流讨论评价。

  6、师小结:我们发现放大镜比肉眼、显微镜比放大镜看到的细节更多,更清楚。我们发现洋葱表皮是由一个个比较规则的多边形组成的,而且大多呈长方形,外为细胞壁,内为无色细胞质和细胞核。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就是洋葱的细胞。(师一边描述一边画洋葱细胞简图)

  四、实验结束。

  回收实验器材,整理实验桌。

微生物实验报告6

  第十次实验分离产淀粉酶微生物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科学类

  年级:20xx级

  姓名:

  学号:1007040085

  20xx年XX月XX日

  实验十分离产淀粉酶的微生物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常用微生物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2、学习各种无菌操作技术,并用此技术进行为微生物稀释分离、划线分离接种。

  3、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发分离微生物。

  4、认识为微生物存在的普遍性,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5、掌握分离产淀粉酶微生物的试验方法和步骤,了解产淀粉酶的微生物种类及形态。

  二、实验原理

  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是寻找和发现有重要应用潜力的微生物的主要菌源。不同土样中各类微生物数量不同,一般土壤中细菌数量最多,其次为放线菌和霉菌。一般在较干燥,偏碱性、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放线苗数量较多;酵母菌在一般土壤中的数量较少,而在水果表皮、葡萄园、果园土中数量多些。本次实验从土壤中分离产淀粉酶的微生物,应该取那些富含产淀粉酶的'微生物的土样。从复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一种或某一类型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常用的方法有

  1、简单单细胞挑取法

  2、平板分离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此次实验采取的是平板分离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结合,该方法操作简单,普遍用于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其原理包括:

  1)稀释后的细胞悬液图不在平板上可以分离得单个菌株

  2)在适合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如营养、酸碱度、温度与氧等)下培养微生物,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一些不需要的微生物。

  3)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单个菌落可以是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成的集合体。因此可通过挑取单菌落而获得纯培养。获得单菌落的方法可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或平板划线等方法完成。

  以淀粉作为惟一碳源的培养基培养未分离细菌,能产淀粉酶的细菌能生长,且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淀粉不透明,被消化后变透明),则产淀粉酶微生物被分离出来。本实验采用透明圈检验法检测培养物中是否有产淀粉酶微生物的生长。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

  1、器材:

  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普通光学显微镜、量筒、滴管、吸水纸、烧杯、三角瓶、酒精灯、玻璃棒、接种环、镊子、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锅、、天平、滤纸、pH试纸等。

  2、试剂:

  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原料(牛肉膏、NaCl、琼脂、蛋白胨)、淀粉、卢戈氏碘液、蒸馏水、250ml三角瓶中装90ml无菌水加20粒玻璃珠,作稀释用等。

  3、土样:

  取自贵州大学农生楼后土壤10g,地下10cm左右。

  四、实验步骤:

  1、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1)配制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400ml(用于11个平皿和7支试管斜面)牛肉膏0.5%…………………………………2g

  蛋白胨1%……………………………………4g

  NaCl0.5%…………………………………..2g

  琼脂2%……………………………………..8g

  淀粉0.5%........................................2g

  pH……………………………………7.0~7.2

  (2)无菌水的制备

  分别取9ml蒸馏水加入5支试管中,加塞后用报纸包扎捆绑,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备用。取90ml蒸馏水加入250ml三角瓶中,同样的操作,灭菌备用。

  (3)器皿的准备

  将刻度吸管用报纸包扎,培养皿装入专用灭菌杯分别放入高温灭菌箱灭菌备用。

  2)倒11个平板和7支试管斜面,包扎,0.1Mp、121℃、灭菌30min.

  2、制备土壤稀释液:

  称取土样10g,放入盛有250ml无菌水的带有玻璃珠的三角瓶中,振荡摇匀10min使土和水充分混合,然后用移液枪从三角瓶中吸取1ml(此操作要求无菌操作),加入另一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混合均匀,以此类推分别制成制成0.01、0.001、0.0001、0.00001、0.000001不同稀释度的土壤溶液。

  3、涂布培养:

  0.00001、0.000001浓度的土壤稀释液作为涂布平板培养的对象,将其分别涂布在3个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共6个培养基,标号,37°C温箱培养48h。

  4、选取目的菌株:

  两天后对土壤溶液的微生物培养基进行观察,并取两个菌落形态完全一致的分散的单个菌落,对其中一个喷洒卢戈氏碘液,观察其菌落周围是否出现透明圈,如果出现透明圈说明此菌株产淀粉酶,是目的菌株,记录细菌明显的性状。

【微生物实验报告】相关文章:

微生物实验报告模板10-08

微生物学综合实验报告10-09

关于微生物学的实验报告10-09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报告10-10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格式10-10

科技实验报告实验报告07-29

实验报告芯片解剖实验报告10-09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实验报告01-27

示波器的使用实验报告-实验报告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