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现代化自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现代化自查报告1
雪岸初中本着全面提升学校综合办学水平,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宗旨。根据【皋教发〔20xx〕67号文件】“关于组织开展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评估验收的通知”精神,高度重视创建工作,认真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实施《如皋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评估标准》,抢抓发展机遇,切实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确保所有指标达到评估要求。现将自查自评结果汇报如下:
亮点与特色
亮点一:一流的硬件环境。
近六年来,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心初中的直接推动下,本校以硬件建设为突破口,以教学质量为立足点,以常规管理为保证,大力推进学校现代化建设。经过艰辛的努力,我校硬件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符合现代化标准的学生综合楼,音乐、美术、体育、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生物实验、地理、劳技、心理咨询各室,且严格按《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ⅰ类标准要求配备齐全;有符合规定要求的橡胶跑道的标准操场,生均校舍面积和活动场地高于国家规定标准,被评为“南通市技术装备优秀学校”;有配套设施齐全、安全设施到位的学生公寓;有符合江苏省a级标准的学生食堂,被定为“南通市a级食堂”;有彰显校园特色布局合理、优美怡人的园林景观,被评为“南通市园林式单位”。整个校园区域划分清晰,色彩和谐,亮丽、典雅,给人以简朴、大方、清新、秀美、怡人之感。近几年还先后被评为“如皋市法治合格学校”“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南通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 “如皋市教学先进单位”、 “江苏省平安校园”;连续多年被评为“如皋市文明单位”。
亮点二:特色校园文化。
本校按照“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要求,立足经典文化教育,将经典文化与校园环境布置、德育教育有机契合,逐步形成了以“国学经典”为主打的校园文化特色。具体阐述为:一是打造以国学经典为主题的校园物化环境。让校园每一座建筑物,每一面墙体,每一个角落都折射出国学的光芒,都能发挥人文教育的作用。校园主干道上11个板块的文学长廊、其西侧长达40米巨幅的“国学长廊”、学生公寓楼过道内弟子规全文和《初中生必备70首》古诗及关于做人方面的名言警句、教学楼神话寓言和文学各大流派风格介绍、综合楼过道上本校教师风采展示和巷道内荀子的《劝学篇》与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园林休闲区配备的咏物诗。这一切与雪岸初中的校风“求真、向善、唯美”形成高度的统一,充分体现经典文化特色。二是借助课堂主渠道,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经典文化内容。如古诗文的鉴赏,古音乐欣赏,绘画、书法作品的临摹与鉴赏和思品中的经典德育故事等等。三是编写经典教育特色教材,把相关内容列入考查范畴,使学生能更方便、更主动地投入到经典文化之学习氛围中。学校编写了《国学经典伴我行》阅读校刊和题为《阅读,点亮智慧的人生》的校本教材。四是组建业余文化社团,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诸如文学社、书画社等。举办“国学经典”文化节,开展读书征文比赛、赛诗会、经典名篇诵读比赛、书法绘画比赛、手抄报评比与展示等。五是在学校与社会生活中,把学生的日常行为与经典文化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良好心性的养成以及他们精神境界的提升。切实提高经典文化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六是利用重大节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大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活动和实践活动,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如端午节的赛龙舟、包粽子的学生实践活动,“教师节”的
感恩教育,“母亲节”母爱教育、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志愿者活动等。大量的实践活动、为数众多的典故和名人轶事,的确能让学生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接受经典的熏陶。
近几年,教师参加如皋市读书征文比赛多人获得一二等奖,师生参加市局组织书画比赛,多人分获一二等奖,每年都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参加书法晋级考试,三独比赛连续几年都有多名同学获得“十佳”“十优”的称号。我们制作的以学生作品为主的雪绒花社文学专刊参加县市级校刊评比获得好评,雪绒花社舞蹈队参加了国庆城乡文艺互动雪岸专场演出,雪绒花书画社每年均有多名学生作品获得县市等级奖,本校网络读书征文篇数占学生总数比率在乡镇学校中居于前列。大型舞蹈《扇》获得如皋市二等奖,多次参加县市展演。20xx年11月,雪岸初中有幸作为如皋市德育现场会分会场;20xx年被评为“如皋市文明学校”、“如皋市特色建设学校”。南通市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20xx年4月在如皋市课题过程研究验收中被定为合格课题。
亮点三:精干的教师队伍。
按照市局和中心初中部署。强化集体备课、沙龙活动,加大行政蹲点、各教研组互听互评的力度,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活动。教师素质大幅提高,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成绩斐然。单是20xx——20xx学年度,教师参加县市级以上课堂教学比武,就有10人次获县市一等奖、11人次获县市二等奖,其中一人获得省级一等奖,两人分获南通市一二等奖;有15篇论文在省级刊物发表,有75篇论文获市级以上等级奖;有南通市级课题1项,今年有5项微型课题顺利结题,现有如皋市级立项课题7项。成绩与差距
一、办学理念与办学行为
成绩:
1、教育理念先进。坚持依法治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坚持育人为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强化人人成才、多样成才和终身学习、系统培养的理念,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和充分发展。
2、办学行为规范。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公办学校择校生比例低于招生总数的10%并逐步减少。学校均衡编班,没有分重点班、快慢班、特长班、实验班等违规和各种变相违规行为。无违规编写和订用教辅材料等行为。
3、助学体系完善。学区内每个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并完成学业。留守儿童少年、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残疾儿童少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学习困难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得到有效保障。
4、办学规模适度。实行标准班额办学,班额不超过45人。
二、学校人才与教师队伍建设
成绩:
5、 领导班子团结进取。校长符合任职资格条件,办学思想端正,思路清晰,法规意识强。校级领导成员年龄、专业等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的政策、管理和业务水平。领导班子作风民主、凝聚力强,中层干部精干健全,在教职工中具有较高威信。
6、教师结构优化合理。根据国家和省有关编制标准以及教育教学需要,配齐配足学校专任教师及卫生保健教师等教学辅助人员。
7、师德建设成效显著。全体教师具有较强的教书育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人师表,关爱学生,重视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注重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师生关系融洽,无歧视、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现象,无有偿家教和到社会培训机构兼职等现象。坚持师德考核与业务考核并重,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
8、教师培训进修制度健全,专业发展规划完善,学校学习型组织建设卓有成效,年度公用经费总额中用于教师培训部分不低于5%(2分)。
9、教研科研形成制度。学校教研科研机构健全,教研科研工作扎实开展,校本研修制度化,教研科研成果交流和推广机制完善。教师具有较强的教研科研意识,有一定的教研科研能力,有切合本校实际的课题并取
得阶段性研究成果。今年,本校有大市级课题一个,有7个县市级课题,另有五个课题已顺利结题。
不足:
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量占专任教师的15%以上,其中市级以上骨干教师数量占骨干教师总数的10%以上(2分)。
教师业务水平较高。教师教学理念先进、执教风格鲜明,教师不能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注重发挥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功能,具有较强的课程建设能力、专业开发能力和学具使用研发能力(2分)。
措施:
三、素质教育与学生发展
成绩:
10、德育为先全面落实。建立完整、务实、高效的德育体系,班主任、辅导员和学科教师等全员德育工作到位、网络健全。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和学校管理等各方面,各学科教学体现德育内容,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
11、课程管理制度健全。全面实施国家课程,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无随意增减科目和课时、随意调整教学进度和课程难度等现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色鲜明,各类专题教育活动丰富多彩,体现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科学有序,课程实施载体建设形式多样。
12、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普遍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注重因材施教,学习困难学生得到针对性帮助。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整合,教学质量管理科学、保障有力。
13、体育美育切实加强。坚持健康第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严格落实1小时“阳光体育”活动。加强美育,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艺术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强化体育艺术“2+1”专项教育活动,并形成学校特色项目。
14、 评价体系科学合理。把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作为评价的基本标准,实施适合的学习评价策略,学校、家长及社会多方参与的评价机制基本形成,素质教育校本评价体系不断完善,课业负担监测与问责制度建立健全。
15、学生综合素质较高。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学习态度端正,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基本养成,学业合格率达95%以上。身体、心理健康,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达90%以上、优良率达30%以上,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无违法犯罪现象。兴趣爱好广泛,超过80%的学生有一项以上爱好或特长。
差距:
16、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教学实践体系基本形成(2分)。
四、硬件设施与条件保障
17、校园布局合理美观。校园建设规划和功能区划科学,周边环境良好,学生交通方便。生均占地面积小学20平方米以上、初中25平方米以上,寄宿制学校每名寄宿生增加10、5平方米,生均绿化面积5平方米以上。配备符合规定要求的跑道和一定标准的风雨操场,生均校舍面积和活动场地高于国家建设标准。
18、教学仪器设备先进。学校教育装备按《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ⅰ类要求配备。积极推进新技术和新媒体进学校、进课堂。教学仪器设备有效使用、科学管理,并形成制度。
19、财务管理规范公开。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学校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健全。科学合理使用公用经费,定期公布公用经费使用情况。
五、学校管理与办学特色
成绩:
20、常规管理制度健全。全面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校园校务管理、教师学生管理、教学科研管理、后勤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岗位责任明确,工作落实到位)。学校安全保障体系健全,安保人员和安全设施齐全,有突发事件预警处理预案。
21、管理体
制机制创新。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基本建立,学校管理实现信息化、科学化。校长负责制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成效明显,教师绩效考核和流动服务考评制度完善。
22、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充分挖掘学校历史传统,校园环境建设富有文化底蕴和教育内涵。整体规划学校科技、体育、艺术等活动,打造特色节日文化。重视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多样,班级文化富有特色。注重开发和利用社区文化资源,促进学校文化与社区文化的融合互通。组织文化凝聚力强,教师合作发展机制完善,体现共同的教育信念和卓越的文化追求。
24、社会各界满意度高。学校办学成绩显著,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评价较好,满意度达90%以上。
差距:
23、学校办学特色鲜明。有独特的办学风格和先进的办学理念,教育教学、课程建设、教育科研、学校管理富有特色,在省内具有一定影响(2分)。
教育现代化自查报告2
一、学校基本概况
青岛遵义路小学建于1970年,现有19个教学班,教职工47人,学生800余人。学校领导团结协作,校风端正,多年来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有特色的学生队伍,学校的体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学校特色工作,在李沧区独树一帜。学校坚持“以特色促发展”之路,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切入点,体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有力地促进推进了学校各项工作。近几年来,学校也先后被评为青岛市依法治教示范学校,山东省体育传统(篮球)学校、青岛课外文体活动示范校,李沧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青岛市雏鹰大队,李沧区优秀团支部。
二、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及基本做法
几年来,我校全体师生凝心聚力,扎实工作,基本完成了创建“青岛市教育现代化学校”的各方面准备工作。对照评估标准,我们认真进行了自评,各项得分情况如下:自评合计得分172分,其中,B1-B14得分87分,B15-B24得分85分。根据评估要求,我校已经达到创建市教育现代化的标准。
1、素质教育
我校领导充分认识到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所以把德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并贯穿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充分而又深入地开展德育工作,让学生在平凡中感受教育,在活动中升华教育,在行动中实践教育。我校的教育理念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提高素质,持续发展。根据这一理念开展了学校的德育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组,并进行了分工。强化各室参与,全员育人意识,形成了完善的德育网络体系,坚持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
2、⑴加强师德学习,增强团队意识
加强师德学习,积极推进“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促发展”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大力弘扬奉献精神、研究精神和创新精神,加大对教师的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团队精神等观念的教育,使我校在教师的付出和超越中,彰显出学校特色。
几年来,我校利用每周一次的周日例会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上级下发的有关师德方面的文件文章,深入开展了“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爱生奉献”为核心的师德教育,提高了全体教师的师德水平,道德修养。
几年来,我校坚持“育人先育德,成才先成人”的指导思想,以构建和谐校园为目标,以学生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情操、养成教育为重点,结合我校具体情况,从抓身边的文明习惯做起,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自立精神和爱国情操,使我校的德育工作达到了新的高度。
通过各项活动,利用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德育教育,真正做到了学校无小事,事事教育人,学校无闲处,处处教育人。
⑵ 教学理念:我校的教学理念是:以生为本,以师立校。以道德课堂为导向,树立创新意识,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加强校本教研,课程建设,重视各类教育,培养学生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⑶ 课堂教学:几年来,我校领导多次召开会议,总结我校课堂教学工作的成功与不足,最后达成共识,明确提出了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把课堂还给学生,使课堂充满活力。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年级长、教研组长为成员的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和实施这一课改活动,具体做法为
①加强“道德课堂”建设。
②开展课堂观察活动。
③探索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师深刻领会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④开展课堂达标评优活动,对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科学的评价。通过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⑷ 重视课程建设。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委员会。我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全开足课时。开设了地方课程,认真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积极探索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⑸ 扎实开展教科研活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课堂教学和教学方法不断革新,要实现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变,教学研究是先导。成立了教科研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完善的教科研制度,确立了教科研活动的内容。几年来,主要抓了三项工作:
一是集体备课。二是以课堂观察形式,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听评课活动。如:听公开课、展示课、示范课、优质课等听评课活动。
三是开展了不同形式的课题研究。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提升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参与教科研的能力。教科研工作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快速成长,推动了我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⑹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活动之中,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帮助学困生消除自卑、焦虑心理,对性格孤僻自负的学生加强人际关系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学校有心理健康教育专栏,高标准的心理咨询室。
⑺ 加强体育活动,重视各类教育,不断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我校按照国家规定开设体育课,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每天学生体育锻炼不少于一小时,每年举行两次运动会,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发展。每学年我校都举行一次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不断提高。学校特别重视安全教育,确保学生在校的人身安全。通过各类教育,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2、学生发展
在学生发展方面,我校以德育教育为突破口,加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开展了各项教育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⑴ 规范学生行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每学期,开展学生行为规范教育。通过学守则、学规范活动,规范了学生行为。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和遵章守纪的习惯,学生的一日常规得到了强化,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起色,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⑵ 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如观看了开学第一课,德育教育片,安全教育片、听报告会,春、秋两次运动会等各种形式的活动,给学生以足够展示自我的舞台,以发展每个学生的优势和潜能。通过开展这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各种能力,展示才华,张扬个性。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提高了学生适应社会、适应自然的能力。
⑶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成立了不同形式的课外兴趣小组。如我校的兴趣小组有:篮球、音乐、绘画、折纸、象棋等,通过这些兴趣小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获取灵感的创新氛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学校发展
我校的办学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教育教学科研为先导,以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为基础,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人为本,坚持教育创新,提高学校现代化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键康发展。
⑴ 办学机制和办学规范: 几年来,我校坚持依法治校,完善和制定了符合我校实际的章程和制度,制定了我校三年发展规划,积极探索学校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完善现代管理制度,实施目标管理,实行校务公开。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了各项管理。赢得了师生、家长的口碑。
⑵ 坚持教育公平:几年来,我校一直坚持平行分班,均衡配备每班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对贫困家庭给予补助,对外来务工子女不收任何费用,采取多种措施帮助困难家庭子女健康成长。
⑶ 加强安全教育,确保学校稳定。我校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重要的议程上。学校层层建立安全责任制度,切实做到层层有目标、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安全工作领导组,有完善的制度和措施。学校制定了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对涉及学校安全的各项工作,都做到了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不留盲点,不出漏洞。
强化了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及演练,不断提高了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加强了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等工作,保障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了校园平安。
⑷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几年来,在常规教学管理中,我校将抓教学各环节管理做为最基础,最重要,最根本的工作。学校把教学作为中心工作,以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为突破口,狠抓常规管理,在教学管理中,既突出工作任务分解,明确各自责任,又注重协作整合,保证工作整体质量和效率。按照“分层把关、责任落实,相互协作、注重整合”的思路,明确了教学管理责任,目标,任务,各负其责,各就其位,各做其事。通过实施,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4、队伍建设
6 几年来,我校在管理中建立长效的多元机制,从班子建设、师德建设、业务素质培养、校本培训等多方面采取多种措施狠抓两支队伍建设。
⑴ 领导班子队伍建设。
① 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我校领导重视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校长把育人为本作为学校的首要任务,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落实道德课堂。
② 我校领导班子全部符合任职要求,结构合理,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领导决策能力,在课改上,在教科研上,在教学理论的总结上都在教师中有发言权和指挥权。特别重视对青年干部和后备干部的培养。
③ 和谐团结,开拓创新。我校领导班子体制健全,和谐团结,凝聚力强,具有开拓精神和战斗力。
⑵ 教师队伍建设,一是重视师德建设,增强了教师的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二是教师不断学习,教学理念新,能积极进行新课改,教学效果显著。三是教师配备合理,学科配套,结构合理,学历全部达标,高学历人数超出规定指标。四是学校重视教师的培训和培养,不断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工作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不断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特别重视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充分发挥他们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五是重视梯级教师培养,推进名师培养工程。在全面推进教师团队发展的同时,我校重视梯级教师培养,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培养目标;组织学科骨干教师进行公开教学,走出去学习,对本校教师进行学科教育教学指导,组织对教科研课题进行研究等;
5、教学设施
⑴ 加大投入,完善教学设施,提高基础硬件设施标准 几年来,我校不断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提高办学实力。高标准配置各类设备,突出管理和使用,使用率高,学校能够宽带上网,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已实现了网络班班通,创设了良好的信息教育环境。学校设有多媒体网络教室、舞蹈室、音乐室、美术室、图书阅览室、体能室、团队室、体育器材室、心理咨询室、卫生保健室等专用室。学校按省颁布的标准,配置了各类教育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教学仪器和设备已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每年不断添置图书,使学校的图书达到35774万册,生均达31册。
⑵ 加强体卫设施建设。为了满足学生活动的需要,xx年修建了150米塑胶跑道,按国家规定的标准配备了体育器材,每年都对体育器材进行补充。有符合标准的卫生室,配备了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器械,有必备的常用药物。
三、主要成绩:
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学校在硬件建设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教育技术装备配备达到一类标准。教师综合素质、学生能力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我校经过几年的探索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在:
1、现代化教学设备还不能满足教师的需要。
2、学校还未形成有特色的学校文化。
改进措施:
1.制订规划,加大投入,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继续加大教育教学现代化设备设施的投入力度,规范管理,提高使用效率,让设施设备充分发挥作用。
2.进一步加强学校各项常规管理,形成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完善学校总体规划,进一步改善校园环境,发挥环境育人,陶冶情操的作用。
五、未来发展方向
我们将以创建青岛市教育现代化学校为契机,凝心聚力,以人为本,走内涵发展之路,坚持不懈,努力把我校办成理念先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学校。
教育现代化自查报告3
各位领导、专家:
在此,我谨代表耀华中学全体师生诚挚地欢迎各位专家到我校评估检查。
天津市耀华中学创办于1927年,前身为“天津公学”,1934年更名为“耀华学校”,1952年,由私立改为国办。82年来,学校秉承“勤朴忠诚”的校训,担当着“为国育才,光耀中华”的教育使命,形成了“治学严谨、管理规范、崇尚民主、广育良才”的办学特色。
20xx年我校由纯高中校开始招收初中学生。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三个年级共有12个教学班,学生589人。
根据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教委关于实施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20xx-20xx年)意见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按照市教委《实施意见》的要求,我校各部门认真对照《标准》进行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为成功的人生奠基——耀华中学的办学理念
耀华中学的办学理念是“为成功的人生奠基”。这里所说的成功的人生是指在与国家发展方向一致的前提下,个人的个性、爱好、特长得到促进,能力得到科学的引领和科学的发展,得到社会的认同和肯定。为了学生将来能走向成功的人生,学校在以下四个方面着力: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引领学生形成高尚的品德修养;
(3)教导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和获得知识的方法;
(4)促进学生获得良好的语言表达、沟通协作、艺术鉴赏、思辨创新、锻炼身心等多方面的能力。
近年来,学校围绕这一办学理念,努力实现三个创新:一是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上的创新,形成“勤奋、纯朴、忠实、诚信”的校风;二是在教学上创新,形成“以德为首、以业为本、以研为导、以质为重”的教风;三是在养育养成上创新,狠抓基础性,重视层次性,突出实效性,形成“勤朴忠诚,奋发有为,志存高远,光耀中华”的学风。
二、历史传承,文化引领;修才修性,学习型团队建设——耀华中学办学优势
1.耀华中学十分注重挖掘和传承优良传统,每年一度的建校纪念周,使耀华师生重温历史。校史馆则是耀华学子研读校史、感悟耀华精神、激发前进动力的传统教育阵地。四座新教学楼分别以“尚勤”“尚朴”“惟忠”“惟诚”命名,寓意着“勤朴忠诚”校训贯穿于耀华教育的始终。耀华路上十五位院士校友和校史馆前三位烈士的铜像是激发学生发奋学习、报效祖国的生动教材。综合楼一楼的“耀华名师风采墙”,使耀华学子时时感受到老师们敬业爱生的崇高品德。82年的薪火传承、开拓创新,凝结出深邃的学校文化特质,“勤朴忠诚”的校训,成为耀华精神最凝练深刻的表达,内化为一代代耀华人光耀中华的价值观、行为准则、气质特点和精神风貌。
2.耀华中学在学校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师生共进”的理念,潜心打造具有奉献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安全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的干部团队;治学严谨、以身示范、敬业乐群、教艺精湛,能够持续推进素质教育实践,会学习、会共享同时又富有教育个性的品牌教师团队;品行高尚、基础深厚、特长鲜明、素质全面、富于创造、身心健康、适应发展的学生团队。
在干部队伍建设中,制定了《耀华中学干部形象标准》,要求干部做到“胸中有书、脑中有网、手中有活、目中有人、眼中有爱、行中有威”,实行干部首问负责制、双周例会学习制度,所有教员出身的干部都要深入教育一线任课、听课。在学生团队的建设中,倡导“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德育观,制定《耀华中学学生形象标准》《耀华学生行为规范准则》《耀华学生在校一日常规》等德育目标和考评细则,修炼耀华学子的行为举止、仪表气度。耀华学生的不唯上、不唯书,思维活跃,敢于创新,勇于担当的精神特质,成为他们升入高校和工作后不懈努力、厚积薄发的内驱力。
三、促成新的管理规范模式,建设现代化学校管理格局——对管理现代化的思考与实践
在20xx年9月关于教育的讲话中强调: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依靠人、为了人、服务人”为基本出发点。耀华中学在学校管理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师生共进”的理念,力争通过管理让教师有幸福感,学生有愉悦感,师生都有主人翁感。我们“用理念推动发展,用创新盘活资源,用和谐催生智慧,用文化打造品牌”,在管理过程中提倡价值提升,重心下移,结构开放,过程互动,动力内化。形成“观念导航,思想引领,精神支撑,目标激励,体制创新,机制励人,同侪相济,科研反哺,质量跟踪,立体发展”的管理格局。
学校从制度入手,注重过程管理和结果管理相结合。在健全规章的同时制定了校内各岗位的《岗位职责》《教职工考核实施办法与细则》,坚持因岗用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尽其能。定期召开教代会,充分发挥教代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作用。每年开展“学生最喜爱教师”的评选交流活动,进行“优秀教师具备的12条素质”问卷调查,引导教师重视师德风范、教导能力、信息素养、团队合作、教学特色和教育效果。同时,用刚性要求去规范教育教学,用人文关怀去温暖每一位师生。20xx-20xx年确定了“弘扬正气、凝聚团队、专心致志、注重效果”的工作要求。
在学生管理中实行学生自主化管理,各班班干部竞选上岗,实行值周班值勤,设立学生行为规范监督岗,定期召开学代会、团代会,出版《德育简报》《闪耀年华》等学生刊物,开办“耀华学声”学生校园广播电台,创办爱心志愿者社团、心理健康使者团、原创音乐社、读书社、篮球社、吉祥社等学生社团。学生在校园生活中,人人都是小主人,锻炼了能力,开阔了视野,提升了素质。
四、永葆耀华持久生命力,助推教育效能提升——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和探索
耀华中学始终致力于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以德为首,加强师德建设。师德是师之魂,良好师德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内化的过程。每年的教师节耀华中学都会举行教师宣誓仪式,让教师在庄严的仪式中体味教师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了把师德建设具体化,我们通过观念培养、专题讲座、主题学习、民主测评、问卷调查、事迹发掘、典型交流、案例分析、外出学访、自我反思等一系列措施,引导教师以博大的师爱来体现崇高的师德风范,提倡“严谨治学、严于律己,严格要求”,建设一支“有志气、有朝气、有正气”的教师队伍。
2.以业为本,促进专业发展。耀华中学成立由教务主任领衔,特级教师、学科组长挂帅,特聘部分教学中坚骨干力量组成的“教学督导组”,以及由主管德育的副校长及德育主任领衔,由年级组长、资深班主任组成的“教育督导组”。督导组成员是集“政策领悟执行力、教学示范影响力、师傅指导亲和力、学高身正凝聚力”四种合力于一身的学校骨干,以他们为龙头,搭建出教师群体同伴互助、教教相长的桥梁。
学校还责成教科研处、教务处、德育处、行管处在党总支的领导下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君达教师学校”的培训工作,建立“四层面”、“六途径”的`校本研修模式。四层面: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专业修养和专业精神的培训;教、研、训一体化的教育研究与课堂创新能力培训;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开发能力培训,拓展专业发展空间。六途径:新教师教育行为和教育观念培训;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培训;教师心理素养和心理技能培训;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科研方法培训;学科带头人培训。学科组的主题教研、青年教师的汇报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师徒恳谈会、教师年度业务考核等均已成为每年工作中的亮丽风景,耀华杯文化大赛、学科知识竞赛等也成为学生活动的一个传统保留节目。
3.以研为导,助力科研强校。耀华中学确立“科研先导,科研强校,科研强师,科研兴教”的意识,奉行“问题即课题,工作即研究,成果即发展”的科研理念,围绕“创新德育模式、增强德育实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出现的问题与解决”以及“数字化校园建设”三个科研主线,开展本校的教育科研工作。
围绕着“数字化校园建设”展开的一系列课题的研究,使我校继续保持在全国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的领先地位,我校先后被评为天津市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先进集体、全国电化教育先进单位、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常务理事单位”。市级课题“关于图书馆在青少年读书活动中功能作用的研究”的深入开展,使我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显著提高,耀华中学被天津市教科院授予“书香校园”称号。以我校为核心承担的市教委重点科研课题——“中小学生学习成长记录电子档案袋系统的研发”,研究了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学生过程性评价中的作用,促进了评价本身激励、诊断、促进作用的发挥,其研究成果在全市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效果良好,被评为天津市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4.以质为重,关注持续发展。学校稳步推进“一、三、五、十园丁锻造工程”,对新教师用一年的时间帮助其入轨,三年内通过师傅的指导和帮助促使其成为合格的教师,通过五年时间使其基本成才,用持续不断的十年培养,使其成为具有一定专长的专家型教师。“园丁锻造工程”的规划目标是构建以教育专家为塔顶,名优教师为中坚、骨干教师为塔体,教师整体素质优化为根基的塔式结构。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三格”层次——新教师的入格培养、青年教师的升格培养、骨干教师的风格培养;铺设前进的“三环”道路——以教学基本功为方向的外环路、以教学策略为方向的中环路、以教学思想为方向的内环路;提供发展的“三维”空间——理论、理念的学习空间,教育、教学的实践空间,才华特长的展示空间。
我们将以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检查为契机,进一步全面提升我校办学质量,以认真的态度静心地学习相关的文件,以务实的作风诚心地查找工作的不足,以求是的举措真心地改进暴露的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苦练内功,在评价机制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思想保证与理念提升共进,组织建设与反思调整共通,稳步实施与评价跟进共融,进一步提升和加强学校的软、硬件建设,科学配置教育资源,切实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请各位领导、专家指正。
教育现代化自查报告4
一、学校基本情况
七宝明强小学始创于1905年,目前有74个教学班,210名教职员工。近年来,学校先后成为全国“新基础教育”推广性研究实验校及成型性研究基地校、上海市二期课改实验校、闵行区国家级课题《区域现代学校制度理论与实践》试点学校、闵行区首批数字化实验学校等。
我校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现代教育理念的百年老校,近年来以“两明两强”(明事理、明自我、强精神、强体魄)校训为抓手,致力于百年老校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已连续7届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09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xx年又被评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是全国“和谐德育”研究课题实施学校、“市政府‘家校互动’实事项目先进集体”、“上海市红旗大队”、“上海市红旗中队”等。在闵行区历次办学水平评估均达到A等一级,学校发展始终处于高端稳定的格局。同时还是“中国特色教育理念与实践项目学校”、“上海市行为规范学校”、“上海市体育先进单位”、“上海市卫生先进单位”、“上海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上海市优秀家长学校”、“上海市劳模集体(行政组)”。
二、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做法与基本经验
(一)主要做法
1、教育现代化的软件建设
至20xx学年底,我校的发展定位是:城市化地区优质教育的新型学校。围绕这一目标,我们进行了历时三年的“新基础教育”扎根研究实践,将我们与华师大专家组共同开展的“新基础教育”成型性实践研究的成果,深深扎入明强小学本土化的土壤中,扎在每一个明强教师的心里与教学行为中,使“新基础教育”与百年明强的学校文化紧密融合,在传承与发展中实现明强教育现代化的稳步发展。
(1)教育现代化的观念提升
首先是在全体教师中树立正确的“教育现代化”的观念。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新基础教育的“生命实践”理念为行为指导,在全体教师中进一步开展“新基础教育”和国家及上海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学习与讨论活动,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讲课,在思想观念上形成共识。
其次是教育行为的现代化。基于“新基础教育”的扎根实践,关注课堂的生成性、开放性,编制明强小学“幸福教师”“七彩童年”课程的校历,提升教师幸福指数,丰富学生童年生活。
再次是教育目标的现代化。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确立了为了每个孩子的终身发展,为了每个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为最终的培养目标。
(2)教育现代化的队伍建设
首先,以校训精神为底色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将“两明两强”融入教师发展和梯队成长之中,通过骨干示范、引领及辐射作用,加强教师团队建设。
其次,以课堂教学为平台提升教师团队研究水平。创新教研形式,以“学习交流——二十分钟精品课——教学研究沙龙”为抓手,开展校本教研,提升教研活动质量。聚焦课堂教学,以“和美课堂”课题研究为抓手,不断提升教师专题研究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定期开展现场教学设计、练习设计、反思能力等比赛,充实丰富考核内容。
再次,基于生命自觉的教师读书活动。积极创建创新教师读书机制,提升教师思维品质。十年“新基础教育”,我们将教师读书作为一种制度确立下来,形成了将读书活动与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相结合,与教师的生命自觉相结合,与教师的绩效考核相结合的运作机制。
(3)教育现代化的能力提高
全员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学习、培训与考核。学校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立足实践,注重针对性,实用性,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实践水平与能力。近年来,教师历次考试通过率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广大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自觉行为。
2、教育现代化的硬件建设
学校将安全教育要求纳入家校《育苗宝典》课程,实现家校共育。实行“活动中教育”的策略,使安全教育凸显过程性。多方面打造安全校园,确保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1)校园物质环境的建设
我们通过校园环境建设,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近年来,学校增添新的教学设施,如艺术楼、温馨的绿化、浮雕等,学生徜徉校园,犹如进入童话世界,陶冶了情操,美化了学习环境,帮助学生突破应试教育的束缚,走进个性发展的天地,丰富了学生的童年生活。
(2)校园安全设施设备的建设
学校重视校园安全管理,技防措施不仅“追求有”而且“坚持用”。其次,让“体验式”安全教育入脑入心。同时,强化日常化的教师护导管理机制,强化应急预案的模拟演习,努力将校园安全隐患杜绝于萌芽状态,有效降低校园的伤害事故。
(3)校园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与教学建设
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整合为导向,加强学校网络平台及数字化校园整体建设。
一是整合网络资源,开展有效的应用研究;如与兄弟学校开展网络教学研讨,初建区校两级各类教学资源的管理平台,推进校际间的教学资源共享;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和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NOC)研究,确保处于全国同类研究前列。
二是完成和完善学校数字化网络管理平台建设,逐步实现办公系统与教育管理的自动高效,体现现代化学校的现代管理效能。
3、教育现代化的文化建设
(1)致力于百年学校文化传承与发展
我们系统地梳理了百年老校文化发展历程,寻求形成明强文化“审美超越”这一核心理念的历史根基。探索“审美超越”学校文化培育明强人身心素质、精神力量和对明强人生命和精神开发--提升当代明强人审美品质的实施途径。确立继承与发扬“审美超越”文化的基本原则,从而丰富和提升百年明强教育的内涵及当代价值。“明强文化”日渐被广大明强师生、区教育系统以及本区社会各界所认可和认同。20xx年市级课题《百年老校学校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实践和探索》获准立项,目前正在结题阶段。
(2)致力于“审美超越”文化核心理念的文化建设
“审美超越”是“明强文化”的核心理念,在明强百年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这一理念所产生的文化张力,均得到充分的.体现。我们将“审美超越”理念下的文化育人,落实在培养学生审美品质的目标上,遵循目标实施的五大原则,开辟了五大实施途径。即:生命为魂、实践为本、生活为经、年段为纬、融通为型的五大原则,以及基于校园文化、艺术教育、和美课堂、成长体验、教师垂范的五大实施途径。详见市级课题《以“审美超越”为核心理念的学校文化实践研究》(荣获区级第十九届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3)致力于“两明两强”校训精神及内涵的内化
校训是一所学校的立校之本。尤其是明强校训,经过百年的变迁,从办学初期的“国势民生,赖以明赖以强也”到当今“明事理、明自我,强精神、强体魄”始终没有离开“明”和“强”两字。强化校训精神:在校门至教学大楼矗立五块历经沧桑岁月的不同年代校训名言;每一次广播操全校师生都高呼校训入场;解读校训的校歌每周都唱;以“明”字为冠名的教学楼单元。内化校训内涵:参观校史陈列室感受明强先辈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邀请老校友、老革命后代来明强讲述当年地下工作的峥嵘岁月;走进古镇浸润民族精神与传承民间文化等。
(二)基本经验
1、教育现代化必须与教师的教育理念更新相统一——以理论为指导。
教育现代化,首先是教师的现代化,教师现代化,关键是教师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智慧的教师才会在培养智慧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上具有的高度的智慧和特有的创造性。为此,明强十分关注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以骨干带动全体教师的自觉发展。目前已申报有区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养基地、区小学语文学科教研训基地、区小学数学学科教研训基地以及区班主任名师郭芳工作室四个区级层面的教师专业发展基地。
通过生命自觉提升价值追求和责任意识;追求理念与实践的双向建构;提升课程开发和学科整合意识;形成独特个性教学风格等,实现教师的价值提升、重新下移、过程互动、动态生成、动力内化。
2、教育现代化必须与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相统一——为孩子的幸福。
在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明强化大力气开发了颇具特色的“七彩童年”课程,排出了“强强系列活动”校历表。充分利用校园的空间,建设了“体育活动中心”、“艺术楼”、“种植园”、“科技园”等,学生的各项课外活动都有专门的区域,孩子们的个性爱好和艺术特长有了充分发挥的场所。明强还针对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编写了《七宝古今风貌》、《校园四季植物》、《七宝皮影进课堂》、《童心稚笔绘古镇》、《明强人》等校本教材,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探究、传承学校文化。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3、教育现代化必须与学校的悠久传统文化相统一——在传承中发展。
明强小学的世界,之所以与众不同,不仅是因为有自己百年的文化传统,也不仅是因为有了“新基础教育”的精神底蕴渗透其中,而是因为“新基础教育”所代表的教育现代化的文化“新质”,与明强的文化传统,在相融共生中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由此创生的文化世界孕育出了独特的明强人。
顽固死守与盲目抛弃都是不可取的,明强人自豪地做到了将传统和现代在一所学校的发展中融合共生。
三、特色与亮点
1、将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与“新基础教育”扎根实践相结合
进入新基础教育扎根研究阶段,学校努力做好新基础教育的“本土化”研究。开展“小教研组领衔式专题教研”,真正实现“动力内化和重心下移”,每学科都确立了共同的研究主题,各年级小教研组还建立了与之相关的小课题。围绕“成熟课型精品化,成型课型普及化,薄弱课型成型化”。做实以“日常化研究性实践”为特征的校本研修,打造了明强教师凸显的团队与个人研究自觉,扎稳扎深教师团队发展的根。
2、将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与百年老校学校文化传承与发展相结合
以学校“四大工程”(即智慧管理工程、“七彩童年”工程、和美课堂工程、幸福教师工程)建设为载体,将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与百年老校学校文化传承与发展相结合。
智慧管理强调管理者要特别注重培育自我及师生的变革和发展自觉,变行政化管理为智慧管理,追求“自己与每一个师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境界。
“七彩童年”工程,强调学生立场,从校园环境与氛围开始,时刻关注儿童主动发展的需求和潜能,重视为儿童的生命成长提供物质、场所的支持及精神的涵泳。引导学生回归快乐童年,彰显健康个性。
“幸福教师”主要为教师提供自我调整与更新的力量。围绕“合作、共享、创新、休闲”展开,鼓励教师在与学生亲密互动的过程中追求积极的职业定位,在教育转型与变革实践中,感受因专业成长带来的深层次的幸福和愉悦。
“和美课堂”追求精特美,追求课堂教学各要素的和谐与统一,强调课堂是师生共同体验与成长的场所。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和谐,主体与环境的和谐,教学内容与方式的和谐;追求理想的教学内容结构之美,教学设计开放之美,教学资源生成之美,生命涌动活力之美,又实际表现为探究、互动、真实、德性和审美的课堂。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工作的对策
(一)存在问题
1、学校规模较大,东西两校区发展水平不均衡
西校目前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如何和总校一样,都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是目前的一个重要工作。虽然西校与总校在教育教学上保持一致,但融合的不够。
2、教师队伍庞大,教师个体专业成长与发展不均衡
一方面,多年来教师已经将研究的意识全程渗透于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努力使自身实践成为研究性变革实践。但由于一些教师自身素养和积累的欠缺和不均衡性,导致许多实践研究的品质有待提高。另一方面,一个长期困扰和制约教师和管理者发展的瓶颈性问题是思维品质和思维方式。割裂式思维、点状式思维和结果式思维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这样的思维不利于个人的发展,不利于师生的和谐,不利于团队的合作,不利于学校的持续发展。
(二)改进策略
1、构建一校两区“同而自主”的发展格局
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尽力让每一个进入明强小学的学生都能享受大致公平的优质教育,加快西校区发展步伐,从校园硬件环境营造、内涵发展引领、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素质培养等全方位进行打造,关注东校区优质资源的共享与辐射,重视西校区自身独特优质资源的培育和发展,使一校两区尽早实现“同而自主”的发展态势。
2、为每一个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
一要历练师德涵养。开展“向身边的同伴学习”活动,使教师从眼里、心里、行动上切实做到关爱学生,努力成为“鲜明儿童立场的思辨者、充满实践智慧的整合者、学习反思重建的研究者”。
二要提升教育境界。树立“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专业信念,不断提升教师对当代教育内涵与目标的理解水平,使更多教师懂得追求并享受教育职业内在的尊严与价值。
三要稳固知识与技能。通过团队及个人“学习、实践、研究、反思”途径不断使自己的教学走向成熟,追求个人在本学科领域的不朽地位与独特价值。四要强化自主研究实践。逐步建立和完善校本化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让不同梯队教师都有成长平台和成功体验。
教育现代化自查报告5
按照《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督导标准评定细则》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定要点及等第,我校对办学条件达标情况认真进行自查自评,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始建于1982年,是一所县城初级中学。现有60个班级,3284名学生(男生1698名、女生1586名),242名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223名。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初中英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徐州市模范学校”、“徐州市文明单位”、“徐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徐州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徐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 “徐州市教育系统综合治理与安全工作先进单位” “徐州市传统体育项目学校” 等荣誉称号, 是连续多年的“睢宁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并连续多年获得综合评定的“县素质教育一等奖”。
二、逐项达标情况
(一)校园校舍。学校占地面积20600㎡,生均6.27㎡,近年来,学校积极采取措施,控制招生数字,使在校学生总数呈逐年下降趋势;校舍建筑面积13290㎡,正在规划筹建的综合楼,设计建筑面积4600㎡,总计生均5.45㎡。学校已有100米直道的田径场及250米环形跑道。
(二)装备条件。我校教育技术装备按《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Ⅲ类)》配足配齐,其中生均计算机台数、师生比、教师高一级学历比率等项指数超过Ⅲ类标准,各项指标符合《江苏省中小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督导细则(修订稿)》要求。我校现有藏书室2个、阅览室1个,面积126㎡,藏书共计37630册(不含数字图书),正在购置71000册,保证暑期这些书全部到位,生均图书达到30册/人。物理实验室4个、化学实验室2个、生物实验室1个,并配有准备室。拥有7个计算机网络教室,学生用机360台, 生均计算机0.11台(10台/100人)。配有音乐活动教室2个,室内有钢琴1台、音响设备1套,有五线谱电教板、乐谱架、节拍器等教学设备,有手风琴、二胡、锣鼓、响板等乐器4种以上;美术教室2个, 室内有教学画架、写生画板,美术工作台、拷贝台、器材架、石膏体及陶罐等教学器材;体育器材室1个,室内有43种田径器材、球类器材、体操器材和其他器材,达到教学和学生活动的要求。
(三)办学规模。我校坚持免试就近入学,招收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现有60个班级,3284名学生,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54人(外省外县32人,本省外市、县22人),全校生均班额54.7人。
(四)教师配备。我校现有教职工242人(其中工人4名),师生比1:14.7;本学期学科教师安排,语文36人、数学39人、英语40人、政治12人、物理14人、化学7人、历史12人、地理9人、生物9人、体育7人、音乐5人、美术5人、劳技6人、计算机4人、地方课6,教师学科结构能满足开齐开足规定课程教育教学需要。专任教师均具有相应的任职资格,中级以上职称192人,高于规定学历177人。拥有县级及以上教育部门正式评审认定的名师、优秀青年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教学骨干23人。
(五)安全保障、生活设施。我校配备专职安保人员4人,4名门卫;防火、防盗等安全设施齐全,对具有危险性的`区域、设备、物品,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定期对校舍、设施进行安全检查,有校园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应急措施,安全保障体系健全。每个班级均配备有安全、卫生的饮水机和厂家提供的“清大活水”牌饮用水。学校建有水冲厕所1个,共有145个蹲位,其中女生蹲位80个,男生蹲位65个。学校厕所,能够满足师生如厕需要。
(六)管理与质量。我校全面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岗位责任明确,工作落实到位,学校有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在教育局组织的“规范管理重落实”检查考核中获得较好成绩。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学生免试入学,不组织分班考试,平行编班,没有分重点班、快慢班、特长班、实验班等,坚持平等教育。严格控制择校,全校共有择校生316人,七年级91人,八年级106人,九年级119人。择校生比例为9.6%。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按要求开齐开足各项规定课程,开设了《勇敢》、《心灵导航》、《可爱的江苏》、《感受睢宁》等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开展了“卫生健康知识讲座”、“急救知识讲座”、“交通安全知识讲座”、“预防青少年犯罪法律知识讲座”、“怀念先烈、珍惜美好生活讲座”及“远离网吧签名”等丰富多彩的专题教育活动。严格落实1小时“阳光体育”活动,大课间活有具体安排,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多样,体育艺术“2+1”专项教育活动正常。学校始终把抓教育教学质量放在第一位,按省规定组织学科考试,近三年学生学业合格率分别为95.1%、96.2% 、97.3%,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分别为72.0%、90.9% 、99.8%;学校有兴趣小组6个、社团6个,20xx年3174人(次)、20xx年2876人(次)参加兴趣小组或社团活动,学生参与率为82.6%。
三、自查结论
依据《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督导标准评定细则》评定要点及等第,在31小项中,我校有27项为“合格”,2项为“基本合格”。综合结论为:“合格”。
- 教育现代化学校自查报告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教育现代化自查报告】相关文章:
教育现代化学校自查报告08-20
小学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总结(通用10篇)12-29
均衡教育自查报告06-25
教育收费自查报告07-17
小学教育自查报告10-18
警示教育自查报告09-10
教育资助自查报告10-29
乡镇社会治理现代化方案08-07
学校教育自查报告10-10
教育教学常规自查报告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