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院个人事迹材料

2022-12-28 个人事迹材料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事迹材料的经历,对事迹材料都不陌生吧,事迹材料是指对本单位具有突出事迹的集体和个人整理出的文字宣传材料。拟起事迹材料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卫生院个人事迹材料,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卫生院个人事迹材料1

  陈护士,女,45岁,大专学历,主管护理师,1996年7月延安市卫生学校护理专业毕业后分配至双龙中心卫生院工作至今,是一个认真负责、积极肯干、善于钻研、追求上进的护理工作者。爱岗敬业扎根基层20余载,从不放弃每次提升自己的机会,多次参加进修学习苦练本领、提升自身素质,每天的工作都尽职尽责,每一件情况都尽量做到又快又好。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带教投身到医院业务培训中,每一项新工作的开展都是由她和护士长先学习再带领团队执行,每一次的业务技能竞赛她都能拔得头筹,同志们都说“护理技术标兵”非陈护士莫属。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在护士长的带领下,科室开展了责任制护理,她积极建言献策和同事们群策群力、齐心协力为了这个目标而奋斗,简化了护理文书,优化了护理流程,强化了业务培训,进一步明确了院感防控责任。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投身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使病人感受更温馨,更舒适的护理,护理工作进入了新的里程碑,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全面开展,护患关系也将翻开新的一页。

  作为一名护士,每天都以最美丽的微笑、最亲切的语言、最体贴的护理、最饱满的工作热情来面对病人。每天来到病房看看病人,询问他们有什么需要,他们今天的感受怎样。一句句简单的问候拉近了护士与病人之间的距离。一句句真诚的话语,使病人体味到了医患之间的平等和亲切,护患之间也架起了一座座心灵的桥梁。常来看病的一位老人说:“你们比我儿都细心,每次见了你都觉得亲”。

  作为一名护士,她时常说地最多的就是:“我们要想想我能奉献给病人什么,才算是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我们能帮到患者什么,才能更多地缓解患者的病痛?”

  就像她在培训中说的,优质服务的核心便是爱,我把自己对生命深深的热爱,融入到护理工作的每一位对象、每一个细节之中。我认为在护理工作中,多给病人一些理解,病人也会给你一份关怀,护士的工作是忙碌的,但是优质护理服务让病人体察到了护士的付出,感觉到了护士的努力。尽管是有点累,但精神上是愉悦的,因为我觉得我做的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当患者一个个痛苦的来,又一个个健康的走,尽管每天留下的是疲乏,换来的却是我们身心的满足,尽管辛苦,但再苦再累也可不能改变我们服务的志向,作为一名基层医院的护士,专心去服务,用爱去服务,把我们的感情融入我们平庸的工作中,把我们满腔的热情奉献给我们热爱的护理事业,把我们的爱心送到每一位患者的心中,愿我们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越来越贴近临床、贴近社会、贴近病人。

  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当看到新冠疫苗接种任务繁重主动请缨承担起预防接种工作,每当有新规范出台,她就认真研读、组织培训、按照规范实施。老人接种是新冠接种的难点,每次接种耗时费力,她便主动帮助老人穿衣、扶老人落座,再三叮嘱注意事项。群众都说“这是个好女子,热心!不嫌弃我们慢。”当企业联系接种新冠疫苗或采核酸时提出,他们的职工倒班有半夜2点才升井能不能坚持一下,陈护士都说:“院长没事,其他人先歇歇我和护士长坚持一下,等等他们”,企业职工都说:“因为有双龙的医生我们才能享受到便捷的服务,下班才能多睡一会,第二天才能精神饱满上岗。”,正是有了陈护士带领的团队,放弃自己的休息成全了他人,才是双龙中心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受到群众的尊敬,才提升了双龙群众就医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卫生院个人事迹材料2

  姜护士长,女,52岁,副主任护师。作为一名普通的护士长,在护理工作岗位上始终如一,以身作则,严谨求实,勤奋刻苦,兢兢业业,较好的完成护理工作任务;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好学,将护理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灵活运用于临床实践,使患者及家属满意,得到了同事们的好评。多年来先后带教低年资护理人员20余名,学生已经成为不同岗位的中坚力量。

  护理工作在整个医疗工作中,既普通,又平凡,但却十分重要。作为护士长,我深深懂得,我们的服务质量和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病人的生命。参加工作三十多年来,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遵守医院及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团结同事,平等待人。在护理工作中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服从领导的安排,认真负责,严格要求自己,踏踏实实、 兢兢业业,工作得到领导、同事和病人的认可。在护理工作中,负责护理人员的培训、医疗救护、急重症病人的运转、急救物品的配备、管理。以临床工作为重点,深入病房对科室护理质量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督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熟练掌握临床护理技能操作,检查护理人员认真及时书写护理文书情况。热爱自己的专业,以饱满的热情努力学习先进护理技术理念并应用于临床实践。不断总结临床护理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及科室各项护理质量。

  以人为本创新管理理念,实现护理人员观念的转变。

  我作为一名护士长,一直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待人坦诚。在生活上,主动关心爱护年轻的护士,耐心地倾听她们诉说自己内心的烦恼,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其排忧解难。在工作上,对每个护士进行正确定位,高标准,严要求,充分挖掘每个人的潜力,发挥她们在工作中的优势,根据每个护士的优势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行弹性排班,这样不仅使每个护士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也为科室争得了荣誉,同时也培养了她们积极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形成了在工作中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低年资护理私下常说“秀芹阿姨在,我们就觉得有了主心骨”。

  加强护理管理,强化护理水平。

  加强护理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在护理部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根据护理工作计划及安排、对科室的护理工作进行质控,每月召开护理质控小组会议,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原因并分析、进行整改。我们的护理工作质量有明显提高。护理文书不断完善,对口支援的上级医院老师检查完病历说想不到你们只有几个人的护理单元,工作这么完善。

  加强学习、落实护理部及科室培训计划,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

  无论多么忙碌,每月都要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护理技术操作等。作为护士长,不断分析,根据工作短板组织技能竞赛,开展业务考核,以赛促升。每月对护理人员进行院感知识考试、急救技术操作考核评比,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再也没有人说这个不会、那个干不了。坚持每日查房制度,做到护理工作问题早发现,早解决。通过带教与监督检查每个护士都能熟练掌握常见急救技术,如心肺复苏术、除颤技术、心电监护技术等。我院护理工作受到群众好评,每次姜护士长带队下乡、老乡都会送许多自己种的蔬菜水果,每每她都会婉拒。

  注重服务细节,提高患者满意度。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为宗旨,落实护理人员行为规范,要求护理人员工作严肃认真,规范服务,坚持每天深入病房查房,了解患者病痛与需求,与患者谈心开展健康教育,传播保健知识,深受病人及家属表扬。双龙群众见到姜护士长从来都是直呼其名,常说“有啥事问问秀琴,她懂得,让她给咱帮忙办。”

  就是这样一个以自己热心、耐心、细心,换得群众放心的护理工作者,带领护理团队扎根基层,服务群众30载,为双龙群众健康保驾护航,为建设健康黄陵、绿色黄陵贡献自己力量。

卫生院个人事迹材料3

  今年42岁的xx,是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医生,宣恩县李家河镇老司城村人。

  1月19日,他带着10岁的儿子从杭州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原本计划1月27日返回杭州的xx取消了行程。

  1月29日晚,xx主动向宣恩县卫生健康局“请战”,愿意参与李家河卫生院疫情防控救治工作。1月30日早上,xx走进卫生院,成为该院一名“编外医生”。

  xx从医20余年,主要从事放射科临床医学研究,在此次疫情防控中,xx发挥自己优势,参与卫生院影像学报告诊断。

  李家河卫生院进出口只有一个大门,医护人员和患者通道通用,xx与卫生院商量改造,按照传染病楼两通道、三分区的标准,隔离出医护人员通道、患者通道,分开清洁区、污染区和半污染物区。同时,针对通道还改造两个小门出入住院楼,该院在卫生院大门,也专门用隔离带分开为进、出口。

  该卫生院医用物资紧张,xx便多渠道联系,为卫生院筹集捐助医用防护物资。“又捐物资,又捐技术,真的很感动。”李家河卫生院院长段万能表示。

  家住来凤县大河镇大坝社区的杨铮,2020年从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在外地一企业上班。学习临床医学专业的杨铮看到监测点人手不够,主动申请参加疫情防控工作志愿者服务。他每天工作12个小时,排查过往车辆,为车上人员检测体温,同时利用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指导执勤人员规范防护措施……

卫生院个人事迹材料4

  “上海加油!我们来了!”安庆市太湖县城西卫生院护士长、院感染科负责人朱护士满腔热情。两度支援六安、一次支援安庆的她,再度选择出征,而等待她的又是一场场硬仗,面对国家的召唤,她挺身而出,冲锋在前......这一幕幕正是朱护士的真实工作写照。

  朱护士,女,41岁,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奋战在基层医疗护理一线,怀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时刻牢记治病救人的初心和使命,吃苦在前,服务为先,任劳任怨,在卫生健康岗位上奉献无悔青春,她是最勇敢的逆行者、最美的白衣天使。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所有医务人员的工作轨迹。这位护士长也不例外,她每天都在奔忙着,面对疫情,逆向而行,和同事们一道发扬着“敬畏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护佑着人民健康。抗疫近三年,她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还要负责返乡人员、12类人群和居家隔离人的核酸采样工作。尤其是新冠疫苗接种期间,更是每天顶着烈日,走村入户,为出行不便、行动不便的村民上门服务,每天都是迎着朝霞而出,披星戴月而归。这三年,每到紧急关头,她都主动请缨,全力参与抗疫情,直到完美完成任务。

  关键时刻豁得出来、冲得上去。2022年3月27日,当她再次看到上海疫情形势严峻,需要各地医疗队紧急驰援的动员信息时,她未加思索就主动请缨。3月31日凌晨,朱护士在市卫健委领队统一带领下,驰援上海。

  初到上海,连续高温,密闭的防护服里都是汗水。从4月1日开始,她每天5:30早早起床,6:30准时上车,7:20左右赶到不同社区开展采样工作,每天采样量都在1000以上,一忙就是一上午,中间没有停顿、没有休息,几乎没有片刻的喘息机会,工作强度可想而知。工作中一个姿势一站就是4、5个小时,工作量大,防护服里面塑料的气味也让人不好接受,忙碌一阵就会呼吸不畅,有时一天要出好几次任务,但她从未退缩,一直咬牙坚持,每天辗转在不同社区的之间,各社区实际条件不同,经常要面临许多突发困难。

  给她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有一次在一个老小区采样,有几幢楼都需要上门入户,挨家挨户做采样,她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着防护面屏,连续爬几幢楼,呼吸急凑,面屏上结满雾气,加上老楼道光线不好,只凭感觉,一步步摸索着向上走,当上到六楼时,已感到头晕眼花,喘不过气来,凭借内心还算清醒的意识,紧紧抓住护栏才没倒下,短暂的休息后她又继续投入工作。每次上完班之后脱下厚厚的防护服,第一件事就是大口的吸着新鲜空气,第一次感觉能够顺利呼吸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但此刻,她更多的是想到新冠病毒肺炎的病人,因为他们更需要呼吸,这些困难在生命面前真的不算什么。

  生活因忙碌而精彩,生命因忙碌而存在。每天晚上朱护士都要忙到10点多才回到酒店,每天在隔离服里工作,根本没有时间想家人,只有在下班后才能抽出片刻时间,通过视频看看远在老家县城上高中的儿子,叮嘱一下学习,缓解下劳累和紧张,她不在家的这段日子,儿子是全权托付给一起陪读的闺蜜照顾,作为孩子妈妈,此刻她内心既愧疚又感激。

  这次出征任务重,时间长,安徽援沪核酸采样队共4530人,其中1030名队员常驻上海,而她就是常驻里的一员,在高压的环境中,和队员们一起披星戴月,在社区与驻地之间连续奋战37天,安徽援沪核酸采样队累计采样1619万人次,相当于给上海全市65%的人口做了一次采样,后来上海已经做到社会面的全面清零,而这正是她们每一个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方显珍贵。朱护士作为一位普通的基层护理工作者,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任劳仼怨、辛勤耕耘、艰苦奋斗。她参加工作的第一站是北中镇卫生院的一个医疗点,不同腔调的口音,简陋的设施,艰苦的环境,甚至深夜偶尔的狼嚎声,淬炼了她不屈不挠的品格。到城西卫生院工作后,她从最基本的技术着手,从护士到护士长、院感负责人,已记不清有多少次握着刚出手术室的老人的手瞌睡,有多少次因为病人忘记去接儿子放学的愧疚......所有的艰辛,总是在朴素的村民一碗咸菜、一捧豆角的感谢中烟消云散、化为灿烂。

  朱护士同志善于钻研,总能解决一些实际工作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她那种做事专注细心的好习惯,那种把先进的护理技术学懂弄通的决心,让同事们深受感动。她敢于负责,勇于担当,他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她曾多次荣获“先进卫生工作者”荣誉称号,连续在年度考评中获得优秀等次,并先后考取了护士、护师、主管护师和健康管理师双职称。2021年被评选为乡人大代表。

  岁月悠悠,朱护士以抓铁留痕的坚强,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她在疫情面前毫不退缩,坚守初心使命,她扎根基层一线、心系群众疾苦,她关心群众安危的情怀和决心,保障了一方百姓的生命健康。有一种使命叫生命至上,有一种初心叫迎难而上,朱护士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她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期白衣战士的神圣使命,让人生在逆行中绽放绚烂光彩!

卫生院个人事迹材料5

  余女士,是商南县第十九届人大代表,现任湘河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

  防疫一线,她是始终冲锋在前的巾帼担当。自2019年12月武汉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到2021年12月西安因疫情封城,到目前国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等严峻疫情形势,每一次她都自告奋勇、主动值守在重要交通卡点、村(社区)防控点、医院预检分诊等抗疫一线,以有耐心很细心的态度和敢于担当负责的作风,带领一批党员志愿者坚守在疫情阻击战的前沿阵地。累计在重要卡点值班15轮103天,转运隔离人员51人次。

  防疫一线,她是坚守初心使命的先锋战士。虽然身为医护工作人员,但她也是父母最牵挂的女儿,是孩子最亲爱的母亲。可是,面对疫情,她毅然选择了逆向而行。自湘河镇月亮湾卡点设立以来,余女士第一个报名,和公安干警、镇村干部一道,日夜坚守在卡点一线,参与政策宣传、核酸检测、协查排查等工作。并带领专业技术过硬的医护人员轮班开展核酸抗原检测及核酸采样,累计开展检测采样11261人次。

  防疫一线,她是核酸检测和宣传宣讲的全能医生。本来属于她的假日就少之又少,但只要有空闲,余女士就去村卫生室指导疫情防控业务,指导村医做好卫生室的预检分诊、四类药品售卖(必须有48小时内核酸监测阴性报告)、居家隔离人员的健康监测及环境消杀、医废的正确分类及处置等。为了更好的做好核酸采样工作,余女士牵头组织卫生院职工及村医进行标准化核酸采样及穿脱防护服培训,并对他们进行考核,考试合格方可上岗;余女士牵头组织镇村干部开展大规模核酸采样应急演练及疑似新冠患者应急演练活动等,督促卫生院预检分诊处严格24小时在岗,严格进行扫码及询问流行病学史,使预检分诊真正起到前哨作用。

  防疫一线,她是舍小家顾大家的拼命三郎。湘河镇山大沟深,余女士还要负责湘河镇外地返乡居家隔离及健康监测人员的上门核酸采样工作,有时候需要跑一天才能采完,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她的头发已经汗得滴水,衣服可以拧出水来,闭上眼睛感觉还在车上颠簸。

疫情防控工作是辛苦的,为了切实落实岗位职责,她真正做到顾大家、舍小家。她既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又要照顾好两个孩子,但由于疫情防控责任重大,有时无暇更多顾及家庭,上一年级的女儿学习无法辅导,两岁的儿子无法照顾,总感觉亏欠孩子。工作的特殊性,她不能时时陪伴在家人身边,不能给予他们及时地照顾和关心,她能做到的就是把疫情防控工作做好,在公与私的天平上,她毅然坚守疫情防控一线,这种以大局为重、勤勉努力、认真严谨、踏实工作的精神受到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生命重于泰山,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就是命令!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医护人员,余女士用自己的行动诠释初心和使命,用自己的付出彰显责任与担当。如今,她依然与同事们在一起,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坚决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在防控疫情斗争一线彰显白衣天使的责任与担当!

卫生院个人事迹材料6

  29年中,王扎根山区服务家乡人民的信念一直没有动摇过,反而随着岁月的推移越发弥坚。这些年,眼看着一个个医生从她身边调走,她从未向组织申请过调动工作。

  扎根山区,她要实现自己的梦想。王xx1962年出生在岭南,因为从小生活在岭南,常常看到当地群众因为没钱,小病拖,大病熬,等到重病了无法医治的悲痛。她的心里一直有一个梦想,做一名医生,为群众解决病痛。1982年,王中专毕业后,分配到岭南乡卫生院工作,做了一名妇产科医生,她的人生梦想从这里启航。

  岭南是上虞最偏远的一个贫困乡,57.4平方公里的山区分布着29个自然村,交通闭塞,信息落后。山区太缺少医生了,妇产科只有王一名医生兼护士,没有人愿意到这个穷乡僻壤里来,即使有医生被调来,也千方百计地想走出去。曾经,卫生院分配来一名妇产科医师,工作不到三年也调走了。王也曾经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毕竟山区条件太艰苦了。但是,山区的百姓尤其是妇女儿童离不开她,如果她走了,她们只能到章镇、百官等地去看病,少说也得一个多小时车程,十分不便,万一路上遇上急产更是危险。一想到这里,王就不愿再离开。“如果让我离开山区的百姓,放弃我从小的梦想,我心里不愿意。”王说。

  在王人生字典里,没有“休息”两个字,只要病人需要,无论深更半夜还是天气多么恶劣,她都是随叫随到。工作这些年,为了山区妇女儿童的身体健康,她几乎是倾注了全部心血。一天晚上,王刚睡下,就听到一阵紧急的敲门声,原来是丰树坪村的芦孝干妻子在家里急产。天已经下了好几天的雪,路上的积雪深得可至膝盖。从乡卫生院至丰树坪村有3里多路,王心急如焚,强烈的责任心,使她克服了路途艰难,连走带爬在半小时内赶到芦家。当雪人一样的王出现在芦家时,芦家人像是遇到了救星般欣喜万分。此时,孩子已经出生,胎盘还在母亲宫内。如果处理不及时,大人和孩子都将有生命危险。王来不及喝口热茶暖暖身子,赶紧投入工作,熟练地对新生儿和产妇进行脐带及胎盘处理。之后,又在产妇家里待了两个多小时进行产后观察,等到产妇和新生儿全都平安后,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到医院,已是凌晨4时多了。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由于山区条件限制,在家老法接生现象相当普遍,也经常发生孕产妇和新生儿感染的事情。为彻底杜绝老法接生,王利用休息时间,风里来,雨里去,背着药箱独自行走在大山深处,上门了解掌握孕产妇信息,及时做好新法分娩宣传和解释工作,同时,做好产前检查和产后回访工作。经过几年努力,岭南卫生院妇产科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全乡新法接生率达到100,卫生院连续三年被评为上虞市妇幼保健先进集体。

  一心为民情系病患

  王从没忘记自己的誓言和责任,始终将患者的安危挂在心上,处处为患者着想,一心为患者排忧解难,以精湛的医术解除了病人的伤痛,以真诚的情感扫除了患者的忧郁,获得山区百姓的良好口碑。

  作为一名医生,她具有高度的责任感。王时常告诫自己:医生面对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任何时候都来不得半点马虎和懈怠。今年47岁的芦苏云说起王感激万分:“是王医生把我从鬼门关救了回来。”20年前的一个晚上,芦苏云突然肚痛得厉害,正在休息的王立即叫上内科医生一起出诊,凭着职业的敏感和多年积累的经验,她初步判定芦苏云是宫外孕大出血。经过妊娠试验,更加肯定了这一判断。当时,病人已处于休克状态,如果不及时抢救,后果不堪设想。危急关头,王赶紧联系医院,并找最快的车最好的司机,把病人护送到市人民医院,连夜进行手术。芦苏云后来被告之,如果再迟半小时,她的命恐怕就没了。因为这件事,芦苏云和王成了很好的朋友,有事没事,她总会去王医师处走走看看,20年过去了,她们的友谊越发深厚。

  工作中,王常常要接触很多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病人。她处处替山区患者考虑,始终坚持用廉价实用的药物达到医病救人的目的。她严格控制医疗费用,普通门诊病人基本控制在三四十元之间。碰到患者一时拿不出钱来治疗,她总是默默地为他们垫上,这么多年,连她自己也记不清到底垫付了多少医药费。凡是她看过病的人,都记得她的好。只要王医生下村去,村民们总会热情地把她往家里拉,一定要她吃了饭再走,或者坚持要送一些土特产给她,常常让她感动至极,但每每都被她婉言相拒。

  王是岭南老少皆知的名人,她的平易近人、宽以待人、热心助人是家喻户晓的。从事妇产科工作这么多年,她也曾多次碰到大出血、难产的病例,受卫生院条件的限制,不得不转送大医院抢救,她都全程护送,直到病人转危为安后才离开。凡是她看过的病人,总会说:王医生真是个好医生,她不但耐心、细心,还十分可亲,就像是我们的亲人。高超的技术,优质的服务,低廉的费用,使她声名远播,就连余姚、陈溪等地的患者也都慕名前来就诊。

  积极进取超越自我

  王一直认为,如果一个医生仅有高尚的医德,没有高超的技术的话,她还不是一个好医生。她不满足于自己只是一个妇产科医生,而是不断拓宽领域学习提升超越自我,成了名符其实的全科医生。

  妇产科是岭南卫生院一块响当当的牌子,全年门诊收入占卫生院总收入的1/3以上,在上虞基层卫生院中也独树一帜。经王诊治的妇科疾病和儿童常见病有上万人次,接生的新生儿超过名,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次医疗差错。一次,一名赤脚医生给产妇接生时,产妇突然全身抽搐,几近昏迷。王赶到后一看就知道是产时子痫症发作,送上级医院已经来不及。情急之下,她采措紧急措施为产妇解惊解压,四五分钟后小孩呱呱落地,大人小孩都平安。产妇家属感激涕零,特地买来一袋苹果表示谢意,被她婉言谢绝了。王每年都要经历或多或少的急难危情,但每次都凭借精湛的医术成功化解。

  王不仅仅是一位出色的妇产科医生,还是一名全科医生,治疗普通内外科疾病同样十分专业。她先后在市人民医院进修,在温州医学院学习,参加全科医疗岗位培训,相继取得大专文凭和全科医生资格。,卫生院内外科力量随着医生的相继退休和调离明显薄弱。王更加注重提升自己的内外科业务水平,成了岭南卫生院招牌式的全科医生。一天晚上,病人徐金水因小肚疼痛被送到医院。王对他做了验血、b超、尿液等检查后显示均正常。病人家属以为不会有什么大碍,就要回家。王反复劝说留院观察,之后又给他量了血压,显示80/40mmhg,经综合分析认为可能是内脏损伤,急送市中医院,ct显示结果是肠道破裂。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每当病人经医治后重获健康,那是王最幸福最满足的时候。

  工作为重家庭为轻

  王总是把患者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与患者的需要相比,家庭的需要是微不足道的。一年365天,她总是像一只停不下来的陀螺,不知疲倦地工作着。在她的心里,医生“拼命”就是为了救命。

  1988年3月22日,王预产期到了,当时在岭南卫生院待产的孕产妇还有四个,卫生院又只有她一个妇产科医生,王心里放不下她们,没有去住院待产,当她挺着大肚子刚为一名前来流产的妇女做好手术,就感到不适,发现羊水已经破裂,羊水一旦破裂,肚子里的孩子就有可能缺氧,但她仍然坚持为等候门诊的三位病人看好病,才乘上了驶往市妇保院的急送车。还好,女儿顺利出生了。

  她为病人付出了百分百的爱心,一生无愧,却对家人甚少关心,充满了深深的遗憾和愧疚。女儿从出生到小学毕业,一直和她住在医院里,因为工作太忙无法照顾女儿,王只好雇了个保姆平时照看着。等到女儿到百官读初中了,王更没有时间和机会照看她,亦无法在学习上指导女儿。现在女儿已经上大学了,说起母亲对她的照顾,仍会抱怨少之又少。

  王有两个姐姐一个弟弟,1987年,她惟一的弟弟要结婚了,然而,弟弟人生中的大喜事却因她的缺席让全家人十分不悦。当时,她正在配合岭南乡计划生育工作为育龄妇女放环,“因为岭南乡卫生院只有我一个妇产科医师,如果我走了就会影响计划生育工作。”于是,王选择留下来工作,没有去参加弟弟的婚礼,最终,父母不理解,弟弟无法接受,许多年过去了,这件事一直成为她的心头之憾。

  三年前,王婆婆去世了,公公一下子失去依靠,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本想多陪陪老人,让他好好安度晚年,可当时正逢卫生院搞基建,身为院长的她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工作,哪里有时间去老家陪公公,只好把公公带到卫生院照看。公公不忍心看她这样劳累,只待了两个月就回家了,哪知这一去就离开了人世,她再也没有机会尽孝,是她一辈子的悔痛……

  内强管理外树形象

  在担任岭南乡卫生院院长、党支部书记的近时间里,王树立“向管理要效益”的科学理念,加强安全医疗、行风建设、人才培养和基础建设等,使卫生院的业务收入从的30万元提高到了和的100余万元。岭南乡卫生院发展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她内强制度抓管理,积极推进制度化建设,卫生院领导班子合理分工,明确责任,重抓落实,通过强化管理,提高了全院职工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她外树形像抓行风,深入开展卫生院职业道德建设和医德医风教育,通过激励考核机制,切实推进行风建设,近几年来,卫生院从未发生医疗纠纷、投诉、上诉等事件,,以满分的优异评议成绩在岭南乡基层单位(窗口)行风评议中获第一名,并被市卫生局评为行风建设优胜单位。围绕“落实医改、提高服务、提升行风、促进健康、构建和谐”实践载体,深入开展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她带领党支部班子成员深入山区农村,和群众交流谈心开展调研,全面掌握山区群众对医疗卫生的需求和查找岭南卫生事业在实现科学发展进程中的主要制约因素,并深入分析检查,切实提出有较强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整改措施并加以落实,有力推动卫生院各项事业的科学稳步发展。

  “我生在岭南长在岭南,与岭南有着深厚的感情,再说这里的百姓需要我,我离不开他们。”这是她朴实的心里话,却更显得她的高尚和博大。正因为有高尚的医德,她才能满腔热情地去实践医生的职责与使命;也正因为有一心为民的博大情怀,她才能坚定理想扎根山区救死扶伤始终无怨无悔。山区需要王这样的好医生。

卫生院个人事迹材料7

  2020年新春伊始,疫情来袭,“新冠肺炎”在国内外蔓延,这场无情的肺炎疫情,打乱了各行各业的工作计划!也牵动着黄陵县双龙中心卫生院每一位医护人员的心。扎根基层30年的老护士——兰先生更是心急如焚,主动请缨承担起防控任务。2021年他说“我熟悉工作流程还是让我来”;2022年他找到院领导还是那句话“我有经验,杜洛尾疫情检查点我带队,我先上!”,于是杜洛尾检查点、居家隔离人家的院落、核酸采样点、新冠疫苗接种点处处可以见到他的身影,双龙群众见到他就亲切地说:“老兰又来了,有你们这些‘大白’在,疫情就进不了双龙,我们就放心了。”

  兰先生已经五十多岁了,护士出身静脉穿刺技术一流,作为老牌防疫专干、卫生监督协管员,经历过抗击非典、防治过禽流感、非洲猪瘟等重大公共卫生工作,明白重大传染病疫情一旦扩散带来的危害,更明白自己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身上承担的责任与担当。在全国人民都沉浸在春节团圆的喜悦中时,主动请战投入到返乡人员的管理中,同时承担起驾驶救护车的任务,每天的工作就是下车摸排返乡人员、采核酸,上车接送返乡人员隔离场所观察、转运发热患者到定点医院就诊,同时还承担着其他救护任务,间期配合院内进行新冠疫苗接种。24小时随时待命,电话一响,不分白天黑夜,立即出发,至今没有延误一次任务。

  随着防控工作的推进,黄陵县陕甘交界的双龙镇杜洛尾设立了检测点,需要医务人员开展往返人员的体温检测和核酸采样工作,与外来人员直接接触,被感染的风险很大,要身着防护服24小时轮流值守,由于工作人员不足,每班需要坚守12小时。穿脱一次防护服不但费力而且费时,上厕所就成了难题,最难熬的还是夜间零下一二十度的寒冷。在年轻的同事还在犹豫要不要上岗时,兰先生同志站出来说,“我先上,我给大家探探路,只要做好防护,就不会感染!不怕,比起支援武汉一线,我们的工作简直可以说没有风险。”于是他第一个申请加入疫情检测组、第一个出现在检测点执勤。防护服紧缺,穿脱次数多了容易损坏,为了尽量延长防护服的使用寿命,他只能在上岗时尽量少吃、少喝,减少上厕所的频率,他说“国家也不容易,全国防控物资紧缺,咱们这疫情不是太厉害,能省就省省吧。”说起夜里的寒冷,兰先生同志深有体会,“别看穿着棉衣棉裤,站在外面差不多半个小时就冻透了,测温仪都冻的不工作了,必须揣到怀里暖着才行,不然咱们的测温就是走形式、误事!”。夏天来临,在身着防护服入户采核酸,途中汗流浃背,他又给同志们说“里面穿少点,坚持一下,但一定要保存好核酸样本,多查看转运箱温度,不能让样本失效”。

  正是他身先士卒,冲锋战“疫”在第一线,以身为盾,率先垂范的精神,带领疫情监测组构筑起了坚强的疫情防控城墙,用生命和汗水守护着双龙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兰先生同志不仅是一名护士,还是一名卫生监督协管员。疫情当前,在做好流调和监测工作的同时,他深入各厂矿企业、卫生室、公共场所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查看返岗、返乡人员的医学观察记录、消毒产品的资质、盘问消毒液的配置比例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等等,对存在的问题一一当场指正。

  在我院抗击“新冠肺炎”战斗中,每时每刻都能见到他的身影,不知劳苦、不畏疲倦。“关键时刻必须冲在前”、“咱就是卫生工作中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只要还能站、战‘疫’到天边”这是他的口头禅。

  疫邪无情,人有情。他没有华丽的词语,只有埋头苦干的精神——这就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基层医务工作者的最真实写照!

卫生院个人事迹材料8

  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严峻,反复无常,菏泽郓城县黄安镇中心卫生院党支部争当战疫先锋,做好群众守护人,以主动担当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张医生,就是这样一位坚守工作岗位、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践行初心使命的典型代表。他是黄安镇中心卫生院的内科医师,同时兼任内科主任,每天除了坐诊、查房、诊治危重病人,还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终日奔波忙碌在疫情防控的道路上。

  冲锋在前筑牢红色防线。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张医生第一时间加入了战斗队,入户摸排,上门接种,驻守卡点,分发资料,协调区域核酸检测,建立动态管理台账,一直保持着高昂的工作积极性和示范带头作用,任劳任怨。“最危险的让我来,最脏最累的让我来,保证随叫随到。”无论在休息时间还是凌晨半夜,只要单位或镇政府一个通知,他便放下碗筷、穿上衣服以最快的速度奔赴“抗疫”前线。他从未计较过个人得失,从未埋怨过心神劳碌,他说这几年唯一的遗憾就是陪孩子的时间实在是太少了,好在妻子和家人都很支持自己的工作,鼓励自己理所应当多承担一点,多回报家乡父老。有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他有了定心丸,更加坚定了工作的信心和动力。

  守土尽责守护共同家园。黄安镇所辖面积较大,辖区企业较多,其中木材加工业木制品运输司机较多,为人员管控和卡点值班带来不小的挑战,经常出现各种各类突发情况。2022年3月31日夜间,张医生接上级领导指示,该镇徐垓村、于楼村有从上海高风险地区以及境外返乡人员数十名,必须立即开展高危人群核酸采样工作,并将结果及时向上级部门呈送。接到任务后,他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医院,召集值班医生、护士,准备防护用品,分组赶赴各村,以最高的效率在最短的时间内对他们仔细核对并逐一完成核酸采集工作,圆满完成了这项任务,得到上级领导一致好评和认可。大事难事见担当,危难时刻显本色,他默默承担着繁重的任务,从容应对着数不清的突发情况,时刻彰显着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和医护人员的使命担当。

  临危不惧彰显医护情怀。黄安镇所辖人口有六万多人,区域核酸采集工作任务繁重而艰巨。张医生负责每次采集前的防疫物资领取,他配合乡政府工作人员在县疾控中心领取物资并清点搬运到仓库,然后对防护服、手消、手套、面罩、冷藏转运箱进行分装,统筹安排次日各监测点工作人员并交代各种注意事项,经常忙完手头上的工作,已经是凌晨一点多了,累得腰酸背疼已是常态。第二天又要早早地赶到单位,组织医院职工和镇上工作人员对接,清点回收采样管,上传上报信息,工作中的点点滴滴都充分彰显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素质形象。

  他踊跃报名参与高速路口执勤工作,无论天气炎热或严寒,都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对下高速的车辆人员认真核查核酸信息、行程信息,一站就是一天。工作虽然很艰苦,但他依旧完成得很出色,从未叫苦抱怨,用行动扛起防疫责任,诠释仁者爱人。

  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场上,像张医生这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医护人员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平凡之躯,筑牢防控之墙,他们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群众,守护一方百姓平安,捍卫镇村群众健康,齐心协力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贡献着自己最大的力量。

卫生院个人事迹材料9

  尕弟,女,藏族,临床医生,2008年毕业于青海省海南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考上公益性岗位参加工作,2009年考上公益性岗位参加工作,在巴干乡卫生院四年来,本人辛勤工作,努力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取到了较好的成绩,之后由于领导的按排,到县计划生育局工作两年,得到了优秀专干的荣誉,但本人始终放不下自己学了七年的医学专业,又考试考到曲麻莱县藏医骨干班,在政府领导的安排下,本人到个大医院进修5年,在工作中,自己踏实认真,待人真诚,勤劳朴实,团结同事,宽以待人,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无论上班或休息,病人利益第一,随叫随到,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在个医院领导及病人眼中,树立了良好的职业形象,在西藏藏医院妇产科,河南蒙藏医院,青海省藏医院妇科都得到了优秀进修人员的荣誉,给了我很大的鼓励,让我更加的热爱的自己的专业。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秋智乡卫生院尕弟同志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最危险、最关键的时刻,冲锋在前,勇挑重担,不怕牺牲,无私奉献,展现了优秀医生的政治本色和精神风貌。

  放弃春节休假,坚守工作岗位,加班加点参加工作,给本乡居民带来了极大的好处,还在防控工作中积极参与工作,对外来人员每日一次的入户检查,录制疫情防控措施的重要内容,让居民 尽量不出门、勤洗手、勤通风、勤消毒、不扎堆、出门戴口罩。利用大喇叭对外每日进行宣传,让大家了解到本次疫情的严重性。

  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自觉在疫情防控斗争中挺身而出、扎实工作、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最后对抗击疫情的一线人员表示无比尊重和祝福。

卫生院个人事迹材料10

  他是镇中心卫生院院长。他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凭借执着、顽强的精神,将一个医疗条件极为简陋的卫生院发展为全区实力最强的卫生院;他没有豪言壮语,凭借着精湛的医术和一颗情系患者的心,为前来就医的患者解除痛苦。

  20xx年,凭借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无私奉献的精神,获得了“英才”荣誉称号。三年来,他没有沉浸在过去的成绩和荣誉中,而是将成绩和荣誉化作动力的,实践着“扎根山区,兴医为民”的诺言。他始终把服务山区百姓,做百姓健康卫士为奋斗目标,不断开拓创新,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使许多患者免除了疾病的折磨。

  作为卫生院的主要负责人,三年来,大力实施科技立院、人才强院、特色兴院之战略,全力打造集“预防、医疗、康复、养老”于一体的乡镇综合卫生院。筹集资金1000多万元新建、改建医疗用房10000平方米,设置床位300余张;投资500余万元引进美国GE螺旋CT、CR、彩超、数字电子胃镜、肢体康复系统设备等70余台医疗设备。投资近百万元用于科室建设,创建了外科、手术室、脑中风康复科、理疗科、特检科,发展壮大了内科、妇产科、放射科、中西药房等科室,业务科室也由最初的1个综合科室发展成为14个科室。

  注重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先后引进临床、医技各科室专业技术人才50余人。加强年轻人培养,职工队伍常抓不懈,班子成员5人中,年龄在30—60之间,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梯次队伍。激发员工活力,对员工提出了“所有人员在物质上、政治上、技术职称上平等对待,没有正式、临时之分,只要在工作上有水平,业务上有能力,同样可以担任中层以上职务、晋升职称、发展党员”。全院18名中层干部中有一半以上属于非在编人员,多数已晋升为中级职称、加入了党组织。为李效勤、张金水等一批老乡医,晋升了职称,购买了保险,解决了后顾之忧。

  注重发挥名医效应。作为一名全科医生,他始终坚持长期坐诊、业务查房、主刀手术,救治过数以万计的病人,实现两万例手术无事故,在周边地区具有较高的声誉。在发挥自身名医优势的同时,全力打造脑中风康复专科,以李效勤为首的脑中风康复科成为“山东省特色专科”。

  注重实施惠农政策,尽量给病人用新农合报销范围内的药物,切实减轻病人负担;为住院病人免费供应早餐、热水,免费车接车送,无偿提供陪护折叠床等。坚持走医养结合的发展之路,建设养老公寓,已有30位老人入住。

  近三年,中心卫生院门诊共接诊8万余人次,年业务收入达到20xx万元,成为全市综合实力最强的乡镇卫生院、全国特色专科建设典型医院、全国基层卫生院设施最齐全的医院。先后被授予“山东省十佳卫生院院长”、“20xx年度感动博山人物”等荣誉称号。

  谈起怎样继续发挥“英才”效应,说:“成绩属于过去,今后我将继续优化诊疗配套设施,把名医名科技术发挥好,让患者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好的治疗,带领全院医护人员更好地扎根山区,兴医为民。”

  这是我们的医生,值得尊敬的医生。

  • 相关推荐

【卫生院个人事迹材料】相关文章:

卫生院个人事迹材料12-28

卫生院院长个人事迹材料12-08

卫生院个人事迹材料(精选8篇)11-03

卫生院抗疫个人事迹材料12-08

卫生院个人事迹材料10篇12-28

卫生院事迹材料11-02

卫生院院长个人事迹材料(精选6篇)11-07

乡镇卫生院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精选15篇)05-24

卫生院院长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精选5篇)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