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许多人都写过事迹吧,事迹以先进对象的先进事迹为主要内容,以叙事为主要表达方式。一般事迹是怎么起草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个人孝亲敬老事迹材料(通用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个人孝亲敬老事迹材料1
今年49岁的尹秋仪,是我市武陵区城南街道东湖巷社区内一名普通的居民。夫妻俩没有固定收入,一直以经营修车铺为生,生活十分拮据。多年来,对待邻里居民,她有着一颗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爱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平凡的社区生活中体现出她不平凡的高尚品德。对待家庭,她积极勤俭持家,贤惠孝顺,用自己的爱心凝聚着整个家庭。左邻右舍每次提起她时,都赞不绝口,说她是一位知心的“大好人”,孝顺的好媳妇。几十年如一日,她的热心和孝心,感染了社区每一位居民,成为了大家学习的好榜样。
热忱之心,服务居民
多年来,尹秋时时刻刻抱以一颗热忱之心,长年为社区公益事业义务服务,为了全力协助社区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她不计报酬,不求回报,义不容辞地参与到社区每一年、每一次的城市文明创建活动中,脏活累活抢着干,十分令人感动;尤其这两年以来,我社区对城市卫生管理实行了长效机制,为了更好地协助社区工作,她主动提出担任社区的义务卫生监督员,每天协助社区干部监督卫生保洁情况,她时时不忘自己是一名为居民服务的义务志愿者,每一天,在社区的背街小巷内,总有她拿一把扫帚四处打扫的身影,每一天,她都将巷子内的角角落落清扫得干干净净。当居民群众当面赞扬她时,她总是腼腆地一笑,说:“能为几十年的邻里街坊做点好事,我很乐意”。
几年前,尹秋仪开始当起了社区计生协管员,作为一名义务计生协管员,社区并未对她的工作提出过多的要求,但她总是坚持刻苦钻研计生业务知识,自觉锤炼,积极协助社区,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社区流动人口管理中。白天,社区很多租住户上门找不到人,尹秋仪就协助社区,事先拟好走访路线,晚上,再走家串户,找育妇谈心,拉家常,宣传人口计生政策,关心育妇情况并及时将情况汇报给社区。有时候,走访的地方没有路灯,路极难走,非常不安全,家里人也一再劝她不要那么辛苦了,但她依然坚持下去,她总认为,计生工作可以帮助很多妇女儿童,计生工作关系民生、关系社区和谐,能为居民们做点事,能被大伙信任,那是很幸福的事。
多么朴实的语言,多么纯善的热忱之心,尹秋仪默默无闻奉献社区、服务居民的大爱精神,曾多少次感动着周围的居民邻里,被大家所传颂和赞扬!
助人为乐,温暖人心
在助人为乐方面,她更是无怨无悔,处处关心邻里,周围邻居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她总是会热心地去帮助,人们都喜欢亲切地称呼她为“秋仪姐”。
冰灾期间,尹秋仪的公公因旧病复发而住院,但当时巷子里积雪太厚,年纪大的老人随时都有滑倒的可能,尹秋仪始终不忘自己是一名志愿者,是社区的义务卫生监督员,她克服着生活上的困难,仍然每天坚持清扫积雪,并义务为孤寡老人、残疾人、特困户送水、送煤、送食品,帮助他们清洗衣服和被褥,巷口巷尾的冰天雪地里,随时都能看到尹秋仪的身影!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时,社区工作人员在她家门口设点,那段时间,她一直忙里忙外,又是搬桌子又是搬凳子,当时天气十分炎热,她在邻居家借来大伞给大家遮阳,还拿来自己煮的绿豆汤分给大家解暑,只要工作人员说谁家还未登记,她就反复登门去通知人家过来登记,工作人员看天气太热,不让她去,而她却说为居民做好事,我很乐意,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五月,社区困难人员易德洪身患癌症,尹秋仪又一次向这位不幸的邻居伸出援助之手,协助社区干部,发动巷子里的所有邻里街坊为他捐款,还经常上门看望他,为他送水送饭。
孝亲敬老,传承孝心
尹秋仪对长辈的孝心,对晚辈的教育,也赢得了亲戚朋友的一致称赞,更赢得了左邻右舍的广泛赞誉。
从1995年开始,尹秋仪的公公就不断生病,哮喘、心脏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使老人的身体每况愈下,长期卧床不起,婆婆年纪大,身体状况不是很好,也没有能力照料病人,丈夫当时四处打零工,维持一家几口人的生活,更没有时间和精力照料自己的父亲。从此,照顾老人的责任一直由尹秋仪一个人承担着。多年来,光是在公公的饮食上,尹秋仪就下了不少心思。她自己省吃俭用,为老人准备的每日三餐却尽量做到营养搭配合理,顿顿不重样,让老人吃地开心舒心,还经常给公公买些营养品滋补身体。在日常生活中,大小事也让公公“随着性子来”,从不惹老人生气。老人年纪大了,时常担心自己年老体弱成为儿女们的包袱,性格有些孤僻。尹秋仪就尽量和老人多交谈,拉些家常里短,让他在亲情的`包围下消除性格的孤僻。每逢过年过节,尹秋仪还从夫妻俩微薄的收入中挤出一些钱孝敬老人,让他自己支配。家里的大事小事,尹秋仪也总会跟公公打个招呼,听听老人的意见,让老人出出主意,尽量不冷落了体弱多病的公公。
夏天,公公因心脏病复发和高血压住进了医院,出院后几乎全身瘫痪不能下床,而当时丈夫正在为刚刚开张不久的自行车修理铺日夜忙碌,为了公公早一日康复,尹秋仪再一次一个人承担了照料公公的重任,甚至没有多余的精力照顾正在读书的女儿,她一心一意服侍公公,不怕苦,不怕累,坚持每天给公公按时吃药,擦身翻背,洗脸洗脚,端屎端尿,同时,为了维持家庭的日常生活,还要帮助丈夫打理修车铺生意,给女儿、婆婆洗衣做饭,操持家务。婆婆因为上了岁数,时常话多唠叨,有时候言语还很难听,每当这个时候,尹秋仪从不跟婆婆计较,悉心照料生病公公长达10多年,从无一句怨言,直到公公去世。尹秋仪的公公在临终前反复念叨的一句话就是:“我的儿媳妇真是没得挑啊,对我好得很!……”。
当有人问到她为啥对公婆这样好时,尹秋仪说:“人都说‘家有一老,胜过一宝’。老人们为子女操劳了一辈子,辛苦了一辈子,照顾他们还不是理所应当的?再说了,想想咱们将来也都有老的一天,现在不伺候好长辈,将来那里有脸面要求自己的孩子好好对待自己呢?”
虽然尹秋仪只是社区中一位平凡的居民,但她用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爱心行动和爱亲敬老的孝举,深深感染了身边无数的居民,也正是这些不平凡的小事和高尚的品德,让社区无数居民把奉献社区、服务社区的精神,邻里间的互相帮助传颂为一种风尚,为东湖巷社区这个文明、温馨、和谐的大家园增添了许多绚丽的色彩,夺目的亮点!
尹秋仪获评常德市“身边好人”。
个人孝亲敬老事迹材料2
尤启刚,女,现年54岁,中共党员,秭归县泄滩乡万家村三组人。该同志性情率真,热情开朗,乐于助人,是一位值得我们学习的敬老孝亲、和睦邻里的好榜样。
一、她是一位爱生如子的好老师
尤启刚同志1977年高中毕业后即参加教育工作,当上了民办教师。这一当就是25年,直至2014年我市民办教师全体辞退。在这无私奉献的25年里,她把满腔的热忱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把母亲般的爱都奉献给了她的学生。
在张家湾教学点,学校离家近,每逢自家杀年猪,学生娃们都会被尤老师请到家里吃年猪肉。
学生胡绍玲,6岁时母亲去世,家里还有一个弟弟。该生从1995年起跟着尤老师吃、住、读书3年,直到去学堂坪读书为止。
学生彭准,家境困难,后来被宜昌体校举重队选中。尤老师多方为其联系资助,该生受到县质监局某同志长期资助,顺利完成了体校学业。
二、她是一位恪尽孝道的好儿媳
1988年,年迈的公婆瘫痪在床,公公也疾病缠身。尤老师的老公有9兄妹,当时尤老师的儿子才满周岁,但尤老师不等不靠,主动挑起赡养老人、服侍公婆的重担。公婆瘫痪卧床整3年,当儿媳的端茶送饭,洗衣浆裳毫无怨言。尤老师说,我老公是医生,老人住我家照料方便一些,老人辛苦操劳一辈子不容易,能让他们安度晚年,帮
他们减轻痛苦,我愿意。就这样,直至老人先后入土为安。
三、她是一位乐于助人的好邻居
尤老师与妯娌之间,和睦相处,亲如姐妹,自不必说。对待邻里乡亲,尤老师也是乐于助人,亲如一家。有一次谁家想包饺子吃,可买皮儿又不方便,尤老师说,我家昨天从集镇买回了几斤,拿去吧。
尤老师的老公是乡村医生,以前村卫生室就设在家里。父老乡亲来看病,常常需要输液治疗。饿了,管饭;冷了,找一件衣服给病人穿上,走时也别脱,您穿上得了,不嫌弃的话送您了。在物质贫乏的年代,哪怕只是一顿饭、一件衣的付出,也实实在在的温暖了许多病人的心。
1990年,村里还没有自来水,彭树佩、寇大香夫妇由于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子女在外地生活,吃水困难。尤老师每逢星期天,便主动为老人挑水,后来又从微薄的民办教师工资里挤出钱来买来胶水管,帮助两位老人吃上了自来水。
村民卢某炸鱼失手,落下残疾,生活难以自理,一度想轻生。尤老师多次去探望,不仅给予物质上的帮助,更多的是从精神上进行安慰、鼓励,帮助卢某重拾生活的信心。卢某曾感慨道:我不想活了,是怕成为家人的累赘。亲人们劝我,那是人之常情;像尤老师这样非亲非故的人多次翻山越岭来劝我,难得啊,人落难时最能见人心!
尤老师家还是免费客栈。在八、九十年代,交通不便,干部下乡的,教师走访的,人口普查的,每当走山路肚子饿的时候,赶不回去天快黑的时候,只要是经过尤老师的家,尤老师一家人总会盛情款待。
这些,不少老干部、老教师闲谈时都会对常常提及。
四、她是一位贴心办事的.好干部
20XX年,被辞退的尤老师当上了村里的计生专干,也就是村妇女主任。官儿虽小,可要办的事却多,且比较难办。10多年来,万家村没有一例超生的,这成绩是尤启刚同志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实际行动,贴心贴意的为老百姓服务换来的。
万家村山大人稀,交通极为不便,自然条件恶劣。为了做好计生工作,10多年来,尤启刚同志走遍了万家村的每家每户,为育龄夫妇登记造册,发送宣传资料,代办证件,比如准生证,独生子女证,双女户父母光荣证,办好后再亲自送上门。曹家垭的吴某,大垭豁的尤某,计划外怀孕,想超生,尤启刚同志多次上门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宣讲政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做通了当事人及家属的思想工作,及时终止了妊娠。
由于村中外出务工人员多,流动幅员广,外出时间长,信息变动频繁,给计生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和不便。尤启刚同志总是想千方设万计获取外出人员信息,经常保持联系。10多年来,该村村外出人员中也无一例计划外生育。
除了做好计生专干的本职工作以外,尤启刚同志还把作为一位基层村干部的温暖,一个共产党员的关爱送到困难群众手中,为老百姓办实在事,做老百姓的贴心人。给低保户送钱送物,送医送药成了家常便饭。低保户彭恢周、周祖英就是她帮助最多的对象。行动不便的老人周祖英,出于信任,连砍肉、购物之类的事儿,也常由她无偿代办并送至家中。
尤启刚同志敬老孝亲,且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与老公相濡以沫、夫唱妇随,与妯娌和睦相处,用真诚的心去关怀身边的人,她用实际行动感动了许多人,也感染教育了许多人,成了十里八乡敬老孝亲的楷模,带动了一方敬老孝亲的社会风气。
个人孝亲敬老事迹材料3
苗雅杰,今年12岁,在武陟县育才学校六二班就读。在和眼中他是一个聪明懂事、上孝、下爱弟妹、尊师长帮弱小的好学生、好孩子。
在家里,打小起,雅杰就是大人眼里最为懂事的孩子,他养成了的事做,并且的好习惯。起,他就自己洗自己的内衣和袜子,时就学会了做饭。从小就知道使用礼貌用语,向长辈问好,深受长辈们的喜爱。他看到每天工作很辛苦,妈妈要带小弟弟,还要买菜做饭,洗衣拖地,照顾年迈的爷爷,很是辛苦。懂事的雅杰每天一放学就认真地做,不让妈妈操心。做完就开始帮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洗菜,抢着为父母盛饭、端饭、洗刷锅碗,扫地,收拾房间等。晚上,妈妈做完了一天的活,累得腰酸背痛,他就帮妈妈打开,找到妈妈喜欢看的节目,再倒上一杯热腾腾的茶水,把在学校里发生的的事讲给妈妈听,让妈妈的劳累因为有了他的关心而减轻了许多。记得有一次,就他和妈妈在家,妈妈了,晚饭也没吃,就躺下睡,她立即煮了方便面和鸡蛋,送到妈妈床前,看妈妈吃了后,就又拿了自己存钱罐的钱到楼下的诊所给妈妈抓药。然后为妈妈端上开水,看妈妈把药吃了,就一边做作业,一边守着妈妈,直到妈妈感觉好多了熟睡过去后,他做完了作业才安心去睡觉。当然,每逢全家坐在一起的时候,他总是等大人都坐下后,自己才坐在桌岩处,把好吃的让给爷爷,妈妈。去年,有病住院,雅杰和妈妈每天骑车跑几公里去送饭。给讲,逗他们。每周都要陪妈妈跑几十公里去看望外公一次。对于外公外婆,雅杰也就如同对爷爷奶奶一般,所以每当他一出现在外公外婆的眼前,外公外婆总是脸上乐呵呵。家里要是来客人,他会招呼客人坐,为客人端茶送水,且从不在客人面前乱跑乱闹。现在,他越来越懂事了。他把爸爸妈妈对他的爱转化成刻苦、勤俭节约、尊老敬老的动力,深受邻里、亲友的夸奖。
在学校,他总是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听的话,做老师交代的事。同时也不忘对们讲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要善待父母,尊敬长辈和老师。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其他。上,他刻苦勤奋,主动好学,他说要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母、老师为他的付出。
在中,他还是个勤俭节约的`好孩子,他从不吵着闹着要妈妈给他买新衣服。衣服旧了他照样高高兴兴地穿着。妈妈的家的哥哥衣服穿小了送给他,他也都不嫌弃。前几天爸爸问他过年了想要什么样的衣服,他说就穿姑姑家哥哥穿小的,鞋子有点破了就买双便宜的球鞋就行。每当取得好成绩,爸爸妈妈说要奖励他,他从不像别的孩子开口要钱或要什么贵重,而只让爸爸妈妈买一套他喜欢的魔方作为奖励。
苗雅杰就是这样一个懂事,有孝心的好孩子!
个人孝亲敬老事迹材料4
唐芝香,女,1979年9月5日生,系祁阳县下马渡镇六合堂村农民。1999年11月与本镇中渡町村4组村民谢海荣结婚,于2000年8月8日生育一男孩。2006年因感情不和离婚。离婚后她一直居住在下马渡镇六合堂村,与80多岁的奶奶相依为命,同心协力、竭尽所能照顾患有脑梗塞的父亲、精神病且有一级残疾常年瘫痪在床的姐姐和孤寡叔叔。两年后奶奶自然死亡,她主动撑起了这个家。
面对感情的破裂、家庭的变故、亲人的离去,她伤心过、痛苦过,曾一度还患有精神分裂症。她久经风吹日晒、繁重的农事,虽衣着朴素,但依稀能看得出她那清秀的面容,富有弹性的皮肤,因而经常有人上门来给她介绍对象。作为女人,她也想有个依靠,有人疼,有人爱,有人遮风挡雨,为她撑起一片艳阳天。然而,为了孝亲敬老,她毅然放弃了自己的幸福,勇敢坚强地面对,牺牲小我,成就大我,女人为爱不再是半边天,而是撑起整片天空。
作为女儿,她无微不至地悉心照料单亲年老的爸爸(父母在她2岁时就离婚),每当天气突变的时候,她都会尽早提醒父亲多加衣服,当父亲有些头痛感冒时,她总能第一时间到父亲身边问寒问暖,端水递药;老年人需要多休息,她就时常嘱咐父亲要早睡,保证良好的睡眠;为治疗父亲的脑梗塞、胃病,她经常陪父亲去医院治疗、买药;每当父亲外出时,她都会嘱咐父亲要注意安全,早去早回。
作为妹妹,她用那瘦弱的肩膀挑起家里的重担外,还要照顾患有精神病、一级残疾常年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一直未嫁的姐姐。在服侍姐姐期间,她不怕苦、不怕累,坚持每天给姐姐擦身翻背、洗脸、洗脚、端屎端尿。就这样,一下来就是十几个年头。好心就会有好报,邻居被唐芝香的孝心所感动,换取了对唐芝香及其家人的疼爱之情,每当她有事很忙的时候,邻居们总能想尽办法给他们烧好开水、做好饭菜,照顾好她姐姐。有时邻居、朋友也劝她说:“你只是妹妹,这样做值得吗?”唐芝香说:“姊妹情,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姐姐现在这样,作为妹妹,照顾姐姐是我的义务”。
作为侄女,她胜似女儿照顾叔叔。叔叔一直单身,是一位孤寡老人,无人照顾。可唐芝香认为,让老人单独生活,是她这个做侄女的不孝,村里人要戳脊梁骨的.!于是她主动把叔叔接到自己家里来,照顾叔叔的饮食起居。记得那年叔叔发生车祸,她急得眼泪直流,到处筹钱,日夜守护,将叔叔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每天奔波家里和医院之间,几个月下来,人都瘦了十多斤,叔叔看着既心疼又欣慰,逢人就说,他这个侄女可好了,自己生的亲闺女没准也比不上。
她是一名细心孝顺的女儿、侄女,也是一名体贴入微的妹妹;她是家中老人的精神支柱,心灵慰藉,为老人排解忧虑,分担愁苦,与老人默契沟通;她是家中姐姐的细心家长,知已挚友,对姐姐真心呵护,倍至关怀;她用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女性崇高道德和博大的情怀,为老人营造了一个安享晚年的生活环境,为姐姐打造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而默默奉献,是当之无愧的“好女儿”、“好妹妹”。
她用真爱勾勒了善良贤惠的光环,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孝亲敬老的美德,她用爱撑起了一片艳阳天!
个人孝亲敬老事迹材料5
唐华,男,汉族,1967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高中文化,祁阳县浯溪街道白竹湖社区主任。
唐华肢体有点残疾,但他人残志坚,孝心感人。他父亲双眼失明,1995年因病瘫痪在床17年,吃喝要人喂,衣服要人穿,大小便要人帮。“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唐华与妻子千依百顺老人之心,每天为父亲送茶送饭,按摩翻身,清理屎尿,擦身换洗,勤剪指甲,还经常把父亲抱到院子里晒太阳。在他们夫妇的精心照料下,老人卧床身上没有一点褥疮,屋里也闻不到一点异味。如此年复一年,从不厌烦,尽力把老人服侍好,直到老人去年临终辞世。他的岳母系再婚,岳父患慢性肾病、心脏病等多种疾病,有时心情不好发无名火,常常责骂老伴,唐华知情后,定期去看望岳父母,总是顺着老人的心思,讲些高兴的事,这边说说、那边劝劝,逗得老人高高兴兴,岳父也不再发脾气,两口子开开心心过日子。
唐华不仅在家是位孝子,他对社会上的孤寡老人也十分关爱。他长期照顾白竹湖社区民生里小区16栋1楼71岁一级残疾孤寡老人汪花果,二十三年来他把老人当“亲娘”,帮她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有病送她去医院,空闲时陪她聊聊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不厌烦,从不懈怠。有一次汪花果老人深夜1点发大病,唐华听到是“亲娘”的叫声,来不及穿好衣服和鞋子,把老婆叫醒,直奔“亲娘”家,唐华见状不容分说背起汪花果就往中医院跑,幸亏送得及时,老人的病得到了救治。除了自己力所能及帮助之外,他还与残联领导和新闻媒体联系,将她的困难情况报道了出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市民纷纷来到她家献爱心,主动捐款捐物。唐华还组织义工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党员志愿者到全县乡镇敬老院和社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家庭开展志愿者服务,为他们打扫卫生、整理内务、给老人义诊义演、理发按摩、送精美食品和慰问金、送拐杖和轮椅等,共筹集资金7万元,慰问老人508人,慰问物品3万元。唐华的这些义举,多次受到省、市、县领导表扬和新闻媒体报道,2011年被评为永州市优秀志愿者义工。
唐华2011年任白竹湖社区主任后,非常关心社区老年人的文化健身活动和注重发挥老年人的.作用。组建广场舞蹈队17支,小区健身队17支、老年人太极拳和太极剑队8支、门球队2支、象棋队29支,共73支文体队伍,参加人数达千人之多。相继成立了“五老”义务巡逻队、“五老”协会、社区老年人芙蓉艺术团,组织“五老”义务巡逻完成执勤任务157次,协助派出所处理群众纠纷103起。
唐华的孝亲敬老事迹在当地受到广为传颂,今年3月17日省政协党组副书记许云昭及市、县领导亲临白竹湖社区,高度评价了社区各项建设事业和唐华乐于助人的优秀事迹。有人问唐华:“你每天做好事图个啥?”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只图群众的幸福和快乐,群众的幸福是我一生的追求和最大的满足。”
个人孝亲敬老事迹材料6
刘朝阳,男,1949年7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祁阳二中退休教师。他倾其积蓄,创办老年公寓,为老人献爱,为社会分忧的事迹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2007年7月,刘朝阳从祁阳二中校长的岗位上退了下来,由于忙碌惯了,闲下来还真不是滋味,他想做一件对社会有益的事情。看到我国已提前步入老龄社会,养老问题正困扰着整个社会,他决定创办一所老年公寓。当他把这一想法告诉家人的时候,遭到他们的一致反对。老伴劝他:“你教书辛苦一辈子,现在终于退下来了,该好好清闲清闲,还瞎折腾什么。”儿女们问他:“办老年公寓至少要投入100多万元,钱从哪里来?”他耐心地跟老伴解释:“你知道我这个人闲不住,况且现在养老问题已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同样作为老人,难道我不该为此做些什么吗?至于资金问题,我会想尽一切办法来解决。”刘朝阳说服家人后,通过变卖家中值钱的东西,拿出全家所有的积蓄,向儿女、亲戚朋友们借钱,到银行贷款等方式终于筹得资金120余万元。为了搞好公寓建设,那段时间,他天天呆在建设工地,严格把关每个环节和细节,一段时间下来,人黑了、瘦了,终因年纪过大,身体抵抗不住,待公寓完工后,他在床上整整地躺了5天。5年过去了,公寓现已具规模,里面绿树成荫,环境优雅,空气清新,内设有餐厅、健身房、医务室、娱乐室、阅览室、活动室、棋牌室、门球场等,拥有床位160张,现入住老人120多位,5年来共入住老人460余人,他们都安居快乐,家属放心满意,真正成为了老年人颐养天年的理想家园。
为了让老人们生活幸福快乐,他坚持“五心”服务,即爱心、孝心、细心、贴心、耐心。凡是来公寓的老人,不管健康与否,不管能行动与否,他都能给予足够的尊重和优质的护理;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他总是像儿子一样侍奉他们,给他们洗头、洗脚、洗澡,每天晚上都要到他们的房间去查看几次,看看老人们的被子是否盖好;为了让行动不便的老人安全,他专门制作了活动餐桌椅,并且在每一个房间老人起居的位置安装了把手;公寓里有一个性情狂躁的老人,常常惹是生非,刘朝阳总是耐心地跟他沟通,通过心与心的交流,慢慢地,这位老人性情有了很大转变。“老人总是有理”这是康乐老年公寓的护理理念。他常说:“是人都会老,要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我们应该笑脸待老人、百待不厌烦,应该尽量满足老人的每一个需求,不让他们委屈、失望,让他们尊严、幸福、快乐地安度晚年。
为了让老人们生活满意、精神得到安慰,他总是想方设法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一方面办好生活,让他们吃好、睡好。他经常去书店买食谱方面的书籍,一有空就认真钻研,根据老人特点,为他们科学配置饮食;另一方面,不断丰富老人精神生活。他组织老人们健身、打门球、下棋、练书法,鼓励老人之间互动,安排志愿者为他们服务,让他们经常保持与家人的联系,让老人们彻底忘记寂寞、保持快乐,享受社会的关爱和大家庭的温暖。
为了让弱势老人得到关爱,他慷慨解囊、大爱无疆。2011年有一个叫邹金虎的老人,完全失去劳动能力,且无依无靠,生活异常凄凉,刘朝阳便把他接到公寓来,给他吃、供他穿,还为他治病花去1200多元,住了一年多没收他一分钱。五年来,共接纳了40位这样的'老人,为他们减免15万元的费用。
刘朝阳创办老年公寓替天下儿女尽孝,为党和政府分忧,以良好的服务深得老人和家属的称赞,也赢得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刘朝阳虽然年过花甲,但他仍乐意在这岗位坚守。他说:“我一定要继续办好老年公寓,愿在有生之年用我的辛苦换来更多老人的幸福。”
个人孝亲敬老事迹材料7
李兴海同志今年39岁,是宜宾县喜捷镇新联村人,他是一个老实憨厚的农民,千辛万苦创办了“九彩虹”农家乐,通过近几年不断的努力,进而发展为响誉西部的“九彩虹”生态农业科技园;他不但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而且还是一个充满了爱心、孝心的敬老楷模。他不但获得“全国劳模”、“全省十大杰出青年”、“全省优秀农村人才”、“北京奥运火炬手”等多项殊荣,而且被广大老年人公认为“敬老模范”,并送匾牌,他不仅孝敬父母,而且更重要的是关爱广大的社会老人。自2003年以来,他长期资助40位贫困老人,每年春节都要给敬老院的五保老人送去大米、肉食等慰问品,每年重阳节或端午节都要邀请当地的老年人代表近300人到他的农家乐集体过节,一切费用全部承担,还经常向老年群众组织捐赠活动经费,支持老年人开展文体活动。此外,还长期资助30名贫困中小学生,每期资助金额达5000元,还每年向喜捷镇中小学捐资6000元,设立奖学金。受到社会的普遍好评。
一、孝敬父母,任劳任怨
李兴海同志从小家境贫寒,读小学时,连很少的学费都交不起,为了求学,哪怕坐在后排的空位,也认真学习。13岁那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初中,却因母亲意外死亡被迫辍学,15岁那年,大哥又不幸触电身亡,本就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成了宜宾县建卡的特困户,从此便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为了生存,他求师学艺,刻苦学习,努力拼搏,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企业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劳动的艰辛,自己心爱的父亲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一年不如一年,又因大哥身亡,其它兄妹远走出嫁,对照顾老人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与妻子商量后,把父亲接到自己家中,由自己来照顾,他用一颗孝心为父亲的晚年撑起了一片晴朗的天空,从此,照顾老人的责任一直由李兴海夫妻俩承担。多年来,光是在父亲的饮食上他就下了不少心思,为父亲准备的每日三餐尽量做到顿顿不重样,热菜热饭伺候着,让老人吃得开心舒心,在日常生活中,大小事也多让父亲随着性子来,从不惹老人生气。父亲年纪大了,心灵上的孤单寂寞可想而知,有时常常担心自己年老体弱成为子女的包袱,李兴海就一直让父亲和自己同桌吃饭,这样做一可以消除父亲的疑虑心思,二来可以在饭桌上和老人多交谈,拉些家常里短,让他在亲情的包围下消除孤独。随着自己的经营业务壮大,每月他都给父亲至少200元的零花钱,让他自己支配,多做善事。家里的大小事李兴海也会给父亲通气,听听父亲的意见,让做了一辈子“当家人”的父亲心里得到安慰。当有人问他为啥对父亲这么好时,李兴海说:“人都说‘家有一老,胜过一宝’,老人们为子女操老了一辈子,辛苦了一辈子,照顾他们还不是理所应当的?再论,想想自己将来也都有老的一天,现在不伺候好长辈,将来怎么要求自己的孩子好好对待自己呢?”如今,在李兴海夫妻俩的精心照顾下,老人已70有余,头脑清晰,面色红润,逢人就夸:“李二娃两口子对我好啊,对我好得很!”
二、热心公益,奉献显精神
李兴海艰苦创业致了富,不忘回报社会,十分热心为当地的公益事业办好事、实事。1999年玉龙街村街道建设,李兴海出水泥和资金共计6000余元,今年修新联村公路又出资5800余元。为了弘扬中华民族尊老助老残的传统美德,兴海同志时时践行着这一传统。 1998年屏山县鸭池有两位老人受抱养子女的虐待,处境十分困难,李兴海知道后,把两位老人接到自己家中,包吃包住,过得挺愉快,过了一段时间,李兴海找其子女帮助教育,启发感动了老人的子女,主动把老人接回了家。李兴海的这些举动,使老年人和残疾人十分感激,使年青人深受感化教育。1999年以来,李兴海帮扶的方式,一是以购买赠送生产资料的方式帮扶贫困户,长期为40户贫困老人每户每年送1包尿素肥,其中30户还送了水稻、玉米良种,至少用去资金3万余元,帮助他们发展生产,使之增产增收。二是帮助当地20户贫困老人发展蔬菜,出钱为他们购买菜种,助他们脱贫致富。
三、孝敬老人,尽献人爱之心
李兴海注重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深刻懂得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李兴海说:“虽然我的母亲早年去世,但我一直遵循古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遗训,应该把别人的老人也当成自己的父母一样孝敬。”李兴海身处农村,切身体察农村老年人的现状,由于相当多的青壮年农民远离故乡务工,有的家庭成了“空巢老人”,有的不仅要种庄稼、养畜禽,还要抚育照顾孙辈儿童,一年四季辛苦劳累,尤其是每到传统的中秋节、重阳节,很多老年人缺少一种亲情的关爱,享受不到天伦之乐,心灵上不免产生一些孤独和寂寞感。欲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李兴海十分理解老年人的心情,关注老年人的疾苦,为了能使广大老年人能在重阳节过得高兴快乐,从2003年开始到今年,一直坚持会同喜捷镇的老年协会把本镇和邻近乡镇的部份老年人请到“九彩虹”农家乐作客,并请镇党委、政府和县级有关部门领导到场指导,与老年人共同欢度节日。李兴海说:“我把他们请来团聚,能使他们笑一笑,送上我对他们的祝福,我要从多方面努力感召社会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近几年重阳节到“九彩虹”过节的老年人都在300人以上,李兴海个人出资每年达6000元以上。在07年的庆祝重阳节会上,还对镇老协会评选出的20名道德模范颁发了奖状和奖杯,在全镇的干部群众中引起了良好的反映。在去年十一月底,四川、云南两省四县16个乡镇的老年联谊活动在“九彩虹”农家乐隆重举行,李兴海主动出资5000元,使联谊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得到了外省、县老年朋友的好评,也为宜宾县争了光。每年春节,李兴海为了表达对附近贫困老党员和贫困老年人的关爱,不仅要请他们吃团年饭,还要为他们购买猪肉、酒、保温杯之类的年货,使广大农村贫困老人深深感受到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当今社会,不仅有党和政府的关心照顾,而且还有社会上有仁善之心的人带来的温暖和关爱。
李兴海,用他的善良和孝心为父亲和社会老人的晚年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为喜捷镇街坊四邻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个人孝亲敬老事迹材料】相关文章:
个人孝亲敬老事迹材料03-31
最新个人孝亲敬老事迹材料06-26
敬老孝亲作文07-18
孝亲敬老征文05-25
孝亲敬老作文01-03
孝亲敬老作文04-06
孝亲敬老的故事03-09
孝亲敬老征文范文05-25
孝亲敬老作文【必备】07-30
关于孝亲敬老的作文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