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读书心得体会

2022-12-26 个人感悟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个人读书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个人读书心得体会1

  《从零开始——创建你自己的课堂》这本书是美国史蒂文。利维写的。被称为“一部实践杜威教育思想的书”、“一种做中学”的活动案例、一段从学生已有经历出发、从零开始的教育新旅程。书中生动的描述向我们展示了在一个优秀而富有人性化的课堂里,我们可以成就的东西是多么巨大。

  史蒂文。利维是美国来克星小学教师,教龄长达28年,全美卓越的小学教师。这在本书中谈到,他喜欢把教育理解成引导,这个过程意味着我们只要把已经在那里的东西引导出来或者发展出来就可以了。但我们教师经常把自己角色想成是填知识的人,认为我们的任务就是把孩子脑袋填满知识和对事物的理解。这种观点好像把我们放到了一个知识拥者的地位,然后把这些知识分发给学生就行了。

  但这样的环境会让孩子厌倦,也会剥夺他们自己发现意义和建立自己的理解机会。学习的乐趣和激动人心在于追逐的过程、发现的过程。对于老师来说,在于提供一些经历,使之像明灯一样照亮学生寻求知识财富的道路。当我们的注意力过于集中在提供答案上时,我们都忽略了作为老师最重要的角色:“做一个学习者的榜样”。毕竟我们希望学生学到最基本的东西是如何去学。加大品味书中记录的成功课堂案例,得出一体会:教师更多是不是扮演学生知识的“填充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学习,当我们遇到问题时该怎么办,以及当路途艰辛时如何去坚持。等等。

  他们的参与整个思考的过程中,从问题中发展它,再假设、分析、测试、直到正确答案——一个反复的过程,把学生内化成一种习惯。

  所以,蒂文。利维教学成功案例中告诉我们,坚持付出,站在学生成长角度,多实践,“做中学”理念与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应该是类似的理念,我校“五学”模式的实质也是与此些原理相近。我们要以这些理念与案例,大胆推进我校的新课程,力争上游,改变教学思维及方法;以这些理论为依据,让学生“动起来”,推动教育教学实践,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个人读书心得体会2

  这个月读了《做最棒的老师》一书,上面举了很多教育故事,对我的启发很大。这本书全方位地阐述了作为老师应有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课堂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把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

  作为教师要注意教育的方法,当学生出现失误或对教师不尊重时,切忌简单,粗暴,冲动的“热处理”,而应控制自己的言行,用爱心去感化他们,使他们主动克服错误。这就需要向慈母一样将爱播进学生的心田。心理学还告诉我们:人际交往融洽、和谐是以真诚为前提的。“以心换心”以理解为桥梁。人与人之间便能得到思想感情的沟通。我们除了做好“严师”,“慈母”之外,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多接触,推心置腹的和学生交谈,成为学生的“挚友”。

  总之,作为一名好教师必须以多种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做一名好老师,就应该做一个勤于思考的思想者、勇于创新的探索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育理想的追求者。作一名好老师,一定要“做有心人、做有益事、以宁静的心态脚踏实地的做事”;要有理想、有思想、有激情、很认真、多读书、会反思、有韧劲。我们应该不断实现专业自主,在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使自己尽快成为高素质的教师,不仅是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工作有情趣,生活有品味,做人上境界。

  启示一:每天都不断反思和总结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一个老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公式。作为一名老师,想要自我完善、不断提升,就需要不断反思。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只有在反思中总结出规律和经验,才能不断的改进、不断的发展;只有在反思中提炼出精华和真理,才能不断地修炼自己、成为学生喜欢的好老师。

  教学反思是老师做的最多的也是最切实有效的反思活动。翻开杂志,打开网页,可以说每一个优秀的教师,成名的教师都有一个写教学反思的好习惯。可以说教学反思是一个优秀教师在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它一方面让我们在教学中的正确的行为予以肯定,不断的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又使我们自己找出在教学实践中与教学新理念不相吻合的甚至相违背的做法,进行自我批评、自我改正、自我完善。教学反思使我们拒绝平庸,使我们的教学经验得以升华,使我们吐故纳新,每一天都是新的。

  在实际过程中,我们写反思都是在查找教学的不足之处,总结经验教训,而在发现自己的优势,肯定一节课的亮点上花的功夫相对少了一点。同时,我们在反思时,往往写的都是教学反思,而忽略了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的反思。所以,对于平日里与学生接触时的一言一行,我们都要认真地、耐心地反思,从中找到某种教育规律。再者,我们进行教学反思往往仅仅满足于获得教学经验,而没有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所以,虽然做了好多年教师,偶尔也进行过教学反思,但创新方面是少之又少。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建议每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写教育日记让老师终身受益。”教育随笔,不是为了晋升职称而炮制的论文,也不是为了课题交差而拼凑的“成果”。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教学全纪录,没有居高临下的霸气,没有正襟危坐的俨然,没有煞有介事的虚假,没有耳提面命的烦闷。只需我们抓住一天中的一个火花,可以是上课,也可以是听课,也可以是网上,杂志上看到后的灵感。

  启示二:教育的使命

  “人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地震中用生命诠释了教育使命的袁文婷老师用自己的行为震撼着活着的生命。“教师”这个职业真的不仅仅是一个换取劳动报酬的教书人,需要我们有灵魂的深度,思想的高度,这样才能做一个真正有责任的人。

  我们不一定要做出多大的事业,但必然活到老,学到老,应该自觉地去做学问,有学问的人才更有自身的魅力。“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有自身魅力的老师才能让学生难以忘。教育的魅力就是用自己渊博的见识,独立的见解去感染学生。人们把教师比作’蜡炬成灰泪始干”,比作铺石路等。这些注定了这个职业需要我们要把爱心无私地风奉献,把我们的心血真诚的倾洒,充满爱心和具有责任意识是教师道德的精髓,只有用爱心在学生心中栽下一颗尊重和风险的幼苗,那么他们的生命中会成长起一颗崇高人格的参天大树。

  启示三:允许学生犯错误

  如果真要想和学生相处,就不要老拿大人的思想来衡量这帮孩子,毕竟他们还不是大人。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错很多事。所以有人说,你要允许学生犯错误,犯了错允许他们去改正,这样学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长。有时我们会犯这样的错误,上课迟到了,做错事情了,违反纪律了等等。这样恰恰相反,学生会因为你要求太严而产生抵触情绪,就像学生抵触父母一样,你不要说你是为他们好,其实有哪位家长笔试为自己的孩子好呢?但是他们的孩子还是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原因在于其实孩子不光是你的孩子,他更多的是以一个人的形式存在的,因此,你要把他当人看,是人都会犯错误,你不能强迫他们按照你自己的意愿来做,有时甚至我们允许他犯错,因为犯错是为了下次不犯错。

  有些学生在读书方面实在是不行,没有这个能力,比如曾经我们班有一个学生,一开始我希望他能够认真学习,按时交作业,所以每天督促他,可后来的事实让我觉得这根本就不现实,所以决定原谅他,就转变策略,告诉他:学习不好没关系,可品德一定要好,希望他不要触犯校纪校规,不要影响其他同学上课。

  启示四:童心是师爱的源泉

  李老师提出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赢得学生的心灵。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应该在任何方面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当作朋友。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启示五:教师每天的必修课“五个一工程”

  我最欣赏的是李老师无论多忙,每天都要进行的“五个一工程”: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个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书不少于一万字,写一篇教育日记。在我们看来,这需要何等的毅力啊!然而,李老师却不觉得需要什么“毅力”,他把这样艰巨的工作看成是自己的“需要”,而这种需要已经变成了习惯,就像每天需要刷牙洗脸的习惯。这一切的一切,李老师做得有滋有味,做出了成绩,并乐在其中

  启示六:做有思想的老师

  作为一名教师,仅有童心与爱心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要做一名有思想的老师。书中这样说到:只有个性才能造就个性,只有思想才能点燃思想。让没有思想的教师去培养富有创造性素质的一代新人,无异于缘木求鱼。仔细想来不无道理,回想从教几十年的自己,不正是缺乏思想吗?工作之余从未主动思考一天或几天来的工作,思考自己的课堂,思考自己的学生。在接受各级培训,听取专家讲座时,也只是习惯性的接受,很少主动去思考。近来,朱校长不断提起“做一名优雅的教师”,我想其第一步一定是要有思想,只有用思想才能提升教育的品质,只有有思想的教师才会培养出有思想的学生。“做有思想的教师”是应该深深根植在我的心中,甚至每一位教师的心中,成为一种信念和追求。

  “做有思想的教师”,除了有思想,还必须要有一定的底气,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厚实的人文底蕴、没有创新的意识,那也只是一种空想。李镇西老师将“读书、教书、写书”视为他生活的全部内容。书中李老师将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杂志分类罗列出来,有古典类、文学类、教育类、人文类、杂志类,样样俱全。惊讶李老师哪来的那么多时间去读书,其实他早已养成“手不释卷”的习惯。回想自己,真是惭愧,每次总是以没时间为借口,放弃为自己充电。现如今,如火如荼的“书香校园”读书活动正在展开,我想自己应该以李老师为榜样,博览群书,开阔视野,提高素养,将阅读作为自己的生存方式之一。要想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就要勤于思考,勤于钻研,并且养成习惯,从中品尝思考阅读和写作的乐趣。付出多少汗水,才会收获多少果实!

  “做最棒的老师”,是任何一个做教师的人的理想,可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棒的老师呢?对于老师,教学经验来自于与学生们零距离的交流与接触,而不是一堆一堆的大道理,一套一套的理论。试着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你会觉得教学原来是如此精彩!

  总之,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我会试着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赢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教育是事业,而教师是职业。我们从事的是教师这一职业,担负的却是教育的责任。师与生之间,维系在一起的是爱,因而爱也就成为了教育永恒的主题。“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的爱,我希望自己能够达到这个境界。”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从事着教育这一事业,我们应该用童心、爱心、恒心去撑起这一工作,就要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个人读书心得体会3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心中的理想课堂,它应该是这样的:寓学于乐之中,即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乐于学习,把学习当作是一件玩的事。

  在我们的印象中,说起上课,没有多少人的第一印象会是上课是有趣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它给我们的启示是:知识是在枯燥乏味的课堂上由老师反复告诉我们和在课外由我们经过不断的反复作业练习而得到的。

  那么,怎样的事是我们都愿意主动做、乐意做的呢?那一定是从中可以获得乐趣,获得成功的事,这是人的天性。如果一件事是自己发自内心厌恶的,那就算勉强完成,也不会有多高的质量。学生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而我们现在看到的现象却是他们对学习的厌恶,对学习的害怕。为什么呢,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对学习内容的不感兴趣,可能是觉得学习任务过重,也可能是对教师教学方式的不适应等等。所以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我们首先要改变的就是他们的学习的态度,变害怕学习、厌恶学习、逃避学习为好学习、乐学习、主动学习。那如何做才可以让学生真正从心里爱上学习、乐于学习呢?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改变。

个人读书心得体会4

  很偶然的机会,打开了这本《迷恋人的成长——20位教师的课堂发现》。刚刚打开就被书中的精彩描述深深吸引,无法放下。深吟浅唱地翻过书中的每一页,不知不觉中就走进了“生命化教育”。在字里行间不停地穿梭,就不由得把“生命化教育”当作一种信仰。这是一本让人流泪着又微笑着、痛并快乐着的书,但不管你是流泪还是欢喜,这本书都会让你迷恋上人的成长…….

  这本书其实是福建20位教师践行“生命化教育”以后得出的教育智慧的结晶。书中篇篇精品,当然如果你对此有所怀疑的话,你打开扉页或是任意一篇都会给你一个很好的证明。可以很明确地说,只要你读了《迷恋人的成长》,你心中就会充满了对“生命化教育”的信仰。书中的20位教师都是众人皆知的名师,他们是积极的生活者、真正的博学者和优秀的教育者。他们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生命的珍视,通过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娓娓道来,亲切自然,让我这个刚从高校毕业的新人在踏入教师队伍之前就感受到新课程理念下的新型教师形象。他们对学生、对教育工作的爱,达到一种迷恋的程度,因此,能在如此平凡琐碎的工作中得到如此多的精彩发现。现在选取几个“发现”的片断,与大家共同感受“生命化教育”的魅力。

  发现一:“回想我十年来的教学生涯屯有不少理智控制不住感情的冲动行为,也有不少在情急之下所做出的莽撞行为,现在是后悔莫及呀!但我庆幸,参与生命化教育实验,我不再粗暴,不再简单,我变得成熟,变得有智慧了!在今后漫长的教育生涯中,我将直面人生,以成全每一个富有个性的人的发展为自己的价值取向。”

  一个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犯一些错误,但很少有人能这样勇敢地分析、解剖自己,这样真诚地直面错误,立下要培养富有个性的人的诤诤誓言。

  发现二:真诚的“美化”。

  教师的爱能创设一个愉快的教育情境。心理学研究表明,烦恼、焦虑、紧张、害怕、反感等情绪是心理疲劳的主要因素,在这种脾气和情感状况下学习,将会抑制智力的活跃;相反,在愉快、心平气和的心境下学习,则往往伴随血液循环的亢进、大脑皮层得到丰富的营养,从而使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的状态下而不易疲劳。当教师微笑着走进课堂时,学生们便也露出笑脸,教室里阳光灿烂,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因此,我想,任何一位教育者都应该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艺术,用智慧、用技巧、真诚地去“美化”学生的过错行为,用尊重、信任、激励去唤醒每个生命个体。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学生的错误行为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具有说服力的批评,这些做法,乍看起来都是为了把学生教育好。但是善良的动机,或者说仅仅靠善良的动机,未必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因为,每对孩子进行一次批语实际上就是让他又一次加深了自己是坏孩子、恶劣孩子、十分讨人嫌的孩子的印象。”

  如果所有的教师都能勤于研究,勇于实践,把自己对生命教育的深刻理解运用于实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师生关系会更和谐,我们的课堂会更加富有人性。

  发现三:只有回到生命,才可能理解作为生命表达的教育。回到生命,就意味着回到了教育的本源。

  马克斯?范梅南(加拿大)说:“教育智慧与其说是一种知识,不如说是对孩子们的关心。”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孩子们的心灵。”教育的智慧,不在乎教给孩子多少知识,而在乎如何协助孩子培养智慧,因为知识都是旧的,生命却是新的。学习是种迈向未知的智慧和勇气,只有时刻注重孩子的体验、感受,让孩子们真正地“做自己”,教师才能因着孩子的快乐而快乐,师生才能共享生命化的教学课堂。

  发现四:把课堂当成生命中的一种美丽探险。黄瑞夷老师说,其实教师日常上课在愚钝和机敏之间往往也是这一念之差。全力关注学生我们就机灵了,全心关注教学环节我们就愚钝了。看来要让课堂富有生命的活力,教师必须做到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的:只有当教师所要教的教材在他看来浅显得如同识字课本一样时,他才能把精力从教材上转到学生身上,才是用一辈子来备课。

  教师教学要从关注“错”与“对”中转向关注差异,只有关注学生的差异才能成全学生,才算尊重个性,才是“目中有人”的教学,反过来学生的差异也成全了教师,一个教师的成长必是在错综的学生差异中获得成就的。让不一样的学生都有相应的发展,是对教师的挑战,挑战使他变得敏感、聪慧、富有才华;关注学生差异的课堂是开放的、是无法预设的,它只能凭教师的才情、文化的底蕴、教学的素养、生活的积淀,依学生的个性艺术化、个别化地处置,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成长。关注“错”与“对”的教学,只能使教师的匠气日益加深,教学会让教师没有灵气,甚至走向反教育的一面,自然对学生是一种摧残。因此,生命化教育课堂提倡成全学生就是要成全学生的个别、成全学生的差异,做到“目中有人”的教学、生命飞扬的教学。

  这20位老师的这些质朴真切的文字,来自于他们对生命及工作的深切感悟、智慧与激情。这些文字告诉我们:那个能够不断启发、感动、刺激教师的课堂其实是教师生命的一部分,无论从哪一页打开,都充满了对人的成长秘密的感叹和眷恋。教育的发端是爱和责任:对自己、对所有的生命、对探求未知的努力、对我们虔诚地期待又无法预知的未来。

  生命化教育行动沉潜而细致地深入到这20位教师的课堂。他们的教育智慧和创造力,他们富有生命真情的文字,以他们的坚韧与耐心,预示着生命教育值得肯定的美好可能。

  最后,我想用这本书的主编张文质先生的一段话与已经在教育岗位上奋斗和即将加入教育大军的同学们共勉:

  从关注每一位学生开始,

  从尊重每一位学生开始;

  从善待每一位学生开始;

  从满足每一位学生的要求开始;

  从激发每一位学生的情感开始;

  从培养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开始。

  轻轻地合上书,另一个教育世界却在我的世界打开。“生命化教育”留下的智慧不由地在我脑中激荡。当然书中也有缺点,诚如体系比较混乱,没有对“生命化教育”作系统诠释。但这丝毫不损它的魅力。捧起书的瞬间感悟,正如“漆黑的夜里,一根火柴划亮了,你的眼前一片光辉”;追寻中的豁然开朗,就像“走进五月的果园,各色各样的果子累累垂挂在枝头,你打开你记忆的袋子,任意盛装采撷来的美好的果实”;掩卷后的理性思考,又似“走进上帝的伊甸园,你大胆摘食了智慧的果子,于是你通晓了一切。”

  那种对生命意识的尊重,会使你在潜默化的被“生命化教育”感动直至把你的生命意识唤醒,同时又悄然地把“生命化教育”作为你对教育的信仰。打开《迷恋人的成长》,开始迷恋人的成长吧!让我们一起体验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喜悦,感受美丽的教育人生!

个人读书心得体会5

  一学期又在紧张而忙碌的生活中即将结束,在这学期我校继续坚持提高老师的业务学习,其中每天的30分钟读书已成为老师学习的一部分。

  由于我所带的学科没有晨读,每天早晨吃完饭后便会早早的来到阅览室看自己所喜欢读的杂志。高尔基先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能给人带来很多好处。

  有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书能改变一个人的内在气质。读书多的人,总会给人阳光般的感觉,他们从容淡定、器宇轩昂、心胸开阔、目光远大。

  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在这个学期里,我感觉收获颇丰。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读的书最多如:《班主任之友》、《教学与管理》、《山东教育》、《教学参考》等等,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或做一些记号。现在把自己读的好资料全部记录下来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运用。

  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我今年真的体会到这句话的来历,在3月份到临沂考试普通话在最后一题让语言表达自己所喜欢的一本书,我竟然紧张的说了几句话就无语了。事后自己一想每天读的《小学教学参考》不就是很好吗?它告诉我们怎样上课、怎样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怎样管理好班级等等。所以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因此,在学习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学习中最大的乐趣。同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的益友;书,是人们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伙伴。读书能为你开启知识的大门,读书能教给你做人的道理,读书能帮助你提高写作水平,读书能使你获得许多的知识。读书有那么多的好处,生活中少了书,那是多么乏味呀!

  让我们一起“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吧!

个人读书心得体会6

  秘密是藏在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或是幸福的或是不幸的。童年的秘密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影响孩子的一生。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读了《童年的秘密》更加深切认识到爱与尊重对孩子的成长的重要性。在孩子的心里种下幸福的种子,孩子长大才能收获幸福。蹲下身来和孩子说话,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

  本书对“幼儿之谜”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和解答。蒙台梭利列举了大量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她对成人进行了指责,在她的论证中,我感受到了一种无知与愧疚感。确实直到现在,我们仍会出现书中列举的错误教育行为。通过阅读,我反省了日常教育生活中与孩子的错误交流方式,这对自己产生了一定的警醒作用。

  儿童并不是一个无意识的个体,相反,儿童有着巨大的精神世界。而社会赋予成人一个截然不同的角色:委托他们给儿童以教育并促进其发展。天赋的保护本能只有在没有人为束缚的环境中才能正常发展。儿童有自己的秩序模式,成人一旦打乱了这种秩序模式,对儿童则会造成影响。因此,为孩子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使他们得到满足,而不是“有一种冷是妈妈(老师)觉得你冷”。其实,不仅是成人对儿童拥有爱,儿童对成人也拥有爱,只是这种爱常被成人无意识地打断。教师要充分理解幼儿,善于与幼儿沟通,倾听幼儿、关注幼儿。

  “幸运的人被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我们对儿童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愿每一位幼儿都能被这世界温柔相待!

个人读书心得体会7

  记得有位哲人曾经说过,生命是没有意义的,除非有书本;所有的书本都是乏味的,除非有知识;所有的知识都是空虚的,除非有热望;所有的热望都是盲目的,除非有爱。有爱的阅读才是生命的具体化,那么让我们怀着爱阅读吧!

  家人教给我静心阅读的习惯,让我变得更加丰富充实。我喜欢在空闲时间里,翻开书本,慢慢品味字里行间的故事。人生的道路很长,我们没有办法去一一尝试,但我们可以去花时间花心思看很多书,每一本书里都有一种人生。

  有人会说,买书无用,看过了就没什么价值了,仔细想想,我们也许只是用一餐饭的钱就可以买到别人一生的心血,如此算来,显然是赚到了。不过,真正热爱阅读的人,并不会在意这些,他们更看重那份由阅读带来的乐趣,因此也更加透彻。我们想想古圣先贤,他们把知识当做火炬,照亮黑暗,驱逐阴霾,把自己的思想妥藏在书本之中,和千百年后的我们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继续传递真理与革命的伟大光辉,让历史变得厚重,生命变得丰富有趣。阅读,是心灵的相互交融,是民族的内在纽带。

  阅读不仅停留在“看”,还在于“思考”。人生何尝不是一本书?需要我们一读再读,一品再品。翻开书本,静心阅读,读得是故事,读得也是人生,那些浅浅淡淡的文字会告诉我们,这世间什么值得我们热爱,什么值得我们享受,什么是感恩,什么是爱……

个人读书心得体会8

  本学期我读了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让我明白了许多有着教育爱和爱中的教育的故事。

  《爱的教育》一书中描述了一群充满活力,进取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我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那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教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应对我们的教育,爱应当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的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明白,"爱"是没有限制的。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教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

  透过安利柯的描述,我了解到什么样的师爱才最让学生感到温暖,把学生当亲人的教师。当安利柯的先生说道:"你们以外,我没有别的家属在世界上,除了你们,我没有可爱的人!你们是我的儿子,我爱你们,请你们也欢喜我!我一个都不愿责罚你们,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请你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给我荣耀!"先生的这些话,让所有的学生都信服与他。

  虽然我无法做到这位先生的如此坦诚,但想想,我是否用平等的目光看待所有的学生了。两个学生同时犯了错误,有时,我会凭我直觉确定,然后毫不留情的批评那个我心目中的差生。却不知,受了一肚子委屈的学生在暗自垂泪,也许在他们的眼里,我不再是个好教师。宽容和尊重学生,"只要你们有勇气承认自我的错误,我绝不会责怪你们",这是安利柯的先生们给的我另一个启示。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学生,我们的目的是教育学生,只要目的到达,又何必在意学生是否理解了惩罚。

  爱是一种感受,是一种信仰,是一种追求,是无法用准确的文形容爱的定义,可是我明白,拥有爱的人,付出爱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实而无憾的。同样,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仅把我们当教师,更会把我们当作朋友,兄弟,父母。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是无从谈起,感情当然不能代替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

  总之,爱的教育是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被爱的人才懂得去爱人,爱给人力量,给人温馨,也给人美丽的心灵和情感。让孩子们心中拥有爱,很多问题都可能在爱的暖流里溶解。书中给我的启示是,做一个温柔的严师,用充满爱意的语言来严格要求我们的学生。

个人读书心得体会9

  为了更好地提升本身的素质,在我这个寒假,我利用假期多读好书,写出心得。希看通过读书能有所得、有所收获、有所感悟,让自己可以在书中学到更多的东西。让自己可以在如本日渐喧闹的城市中找到心灵的栖息地,找到属于自己的“黄金屋”。在这个假期中,令我很有体会的是高尔基写的一部小说《童年》。这是高尔基以本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家童年的成长经历,描绘了19世纪末俄罗斯社会生活的画面。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往投靠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往"人间"混饭吃结束。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逐步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跋扈,残酷,常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肠剥削手下的工人。有一次阿列克谢由于染坏了一匹布,竟被他打得昏死过往。幼小的阿廖沙也曾被他用树枝抽得失往知觉。他还背后放印子钱,乃至鼓动帮工往偷东西。两个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整日为争取家产争吵斗殴。在这样一个弥漫着残酷和冤仇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过早地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和丑陋。舅舅们为争取家产而争吵斗殴的情形使小阿廖沙饱受惊吓。这一幕真实反映了底层人民沉重的生活状态,批评了小市民的自私残酷。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可怕的环境里,也有暖和与光明。这就是阿廖沙的外祖母和另外一些人,过的另外一种生活。外祖母慈爱仁慈,聪明能干,酷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对阿廖沙的影响,正像高尔基后来写的那样:"在她没有来之前,我恍如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对世界忘我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布满坚强的气力以应付困苦的生活。"外祖母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步成长为一个坚强,英勇,正直和布满爱心的人。

  幸福的童年都是类似的;不幸的童年各有各的不幸。《童年》以小主人公阿廖沙在外祖父家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刻画了一群性情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这里有严厉而急躁的外公,有慈爱的外婆,有爱饮酒的舅舅,有漂亮而忧郁的妈妈,还有会舞蹈的"小茨冈";有抬起长腿踢妈妈的继父,有称为"奶奶"的绿老太婆,有孤僻而执著于化学实验的房客"好事儿",有自杀的小偷彼得伯伯,还有一群玩草鞋大战,往雪窖冰天的小岛上偷木板过活的仁慈小流浪汉。

  而小阿廖沙正是以一颗脆弱而敏感的童心生活在这群人中,体验着人生的酸甜苦辣。爱丰富了他,使他布满了坚强的气力往应对困苦的生活;苦难让他明白,俄罗斯人大多像小孩子似的,喜欢拿哀伤来逗乐,玩弄,不为做不幸的人而惭愧。正是从这个足迹里,走出来了一个文学伟人,世界因他而增辉。《童年》,也为我们认真了解一个伟大民族打开了一扇小小窗户。

  读完这本书后,我不但从中读到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取得珍贵的精神粮食,而且还学习了作着刻画人物性情的独具匠心和简练的叙事风格。高尔基的生平教会我如何从容平静地往面对人生的危机与挑战;我遭到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心灵如雨后的晴空,清新,明净,一片湛蓝。相信自己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也能够从中取得从容面对的勇气。

个人读书心得体会10

  作为公司的一名基层技术人员,我积极参与了公司组织的技术人员“读好专业书、记好笔记本、用好存储盘”的“读书学习”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态度端正、学习认真,通过这次学习活动我获得了不少知识,现将学习情况及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读书活动”文件,深刻领悟活动意义通过“读书学习”活动的开展,让技术人员养成“读书学习”的好习惯,形成技术人员热爱专业、学习知识的良好风气,提高技术人员业务技能,提升公司技术管理水平。

  “读书学习”活动主要学习以公司编写的《土木技术人员工作手册》为代表的书籍,具体包括:《手册》、桥梁、隧道、地铁施工专业知识、行业标准及规范、集团公司及公司技术管理文件、法律法规等。

  二、主要学习内容及收获

  按照《中铁五局一公司技术人员“读书学习”活动计划表(隧道三队)》要求,我比较系统的学习了《中铁五局一公司工作手册(土木技术人员)》、《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xx)》、《中铁五局一公司培训教材隧道光面爆破》、《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xx j287—20xx)》、《隧道施工作业标准》和《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等书籍。通过对这些书籍的阅读,使我们对自

  己工作职责、隧道施工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使我们对施工了解更深。

  通过学习《中铁五局一公司工作手册(土木技术人员)》、《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xx)》这本书,提高了我对自身岗位职责的认识,对其它岗位职责的内容有了更深的了解,有利于我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也有利于更好的配合同事工作。

  通过学习《铁路隧道施工技术指南》,我对隧道施工的工艺有了更深的认识,特别是对隧道监控量测和超前地质预报的相关要求和意义有了新的认识。

  通过学习《中铁五局一公司培训教材隧道光面爆破》,我很好的掌握了隧道光面爆破设计,并重新编制和优化了《范家山隧道出口ⅲ级围岩光面爆破设计》,新的爆破设计对现场光爆效果的提供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通过学习《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隧道施工作业标准》和《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提高了我对铁路隧道施工安全、质量认识。有利于我更好的服务于现场。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学习比较被动,由于学习内容枯燥,无有效的考核和激励措施,学习积极性不高。二是在深度上有所欠缺,学习科目繁多,部分内容比较复杂,大部分内容都只是走马观花

  式的阅读,学习效率低。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要进一步端正态度,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将读书活动更好的进行下去。

个人读书心得体会11

  书藉是人类知识的结晶,是精神的生活盛宴,是强盛民族、进步社会、健康人生须臾不可或缺的巨大支撑。培根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中的文字使我们脱离了未开化的状态。书籍使我能够有机会以文字的形式,聆听大师的声音,提升自己的心灵。当我合上书本时,稍思片刻,就会深深地发觉:原来教育可以这样美的。

  书藉是人类的知识宝藏。它存储着政治理论、历史、哲学、文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儒学、道学等包罗万象的人类智慧。时代的飞速发展,使我们每个人面临着“本领恐慌”的危机,只有涉猎书藉宝藏,才能在各种难题和挑战面前获得解难题和取胜的锦囊妙计,从而使我们产生办每件事、思考每一个问题,都有大师在前面引路的感觉,创新思维脱颖而出。

  利用一学期时间,我学习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陶行知教育名篇》两本书的许多篇章,深有感触。明确了很多道理。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承担着传播人类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一言堂"已全盘否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专家和名师。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常常被人们所引用。那道指什么呢?我理解,应是指社会、政治的准则和做人的准则。而这些准则要理解他,不是容易的事,多少人就是在追求中,从少年到白头。

  准则其实是物与俱来的,有的隐藏较深或道理较深,有的则容易让人察觉和接受。不管怎样,求道是辛苦的,而且因人们的悟性所经历的辛苦程度也不一样,但求道的过程又是幸福的,真可谓“早晨知道了道,就是晚上死去也值得了。”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首先,教育事业是一个崇高的事业。教师对美好的事物应保持敏锐的态度。教师面对的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他们有纯真的心灵、诚实的态度、自然的感情、善良的愿望,如果不能捕捉到那些美,你就辜负了造化的赐予。教师对美好事物保持高度的敏锐,才会发自内心的爱孩子,并因为爱而满心欢喜。教师要有“赤子之心”。做个很单纯、很简单、很好奇、很幼稚,有时有点傻劲的人。教

  师应有独立思想,让我经常思考教育问题,思考人的问题,思考我为什么而教,怎样教,将教育活动与人生思索融为一体。

  其次,在新的教育理念引导下,应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学生作为人,是需要灌输精神理想的,那么教师首先应该做的就是顺乎人性。学生需值得去珍爱,在工作过程中要学会宽容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另一方面,教师在尊重学生时,也要学会合理合法地惩戒学生,所谓“惩戒”,是指通过对不合规范的行为施以否定性的制裁,从而避免其再次发生,以促进合范行为的产生与巩固。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要学会不培养乖孩子。如果我们将一个个乖孩子树为学生学习的楷模,而必然的报应就是,在这个多元化、个性化的时代,调皮捣蛋的孩子越来越多,而那些当初的乖孩子,将来他们也许就是“弱势群体“,汇入茫茫的失业大军。教师要做到“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必须具备多种素质和条件。我认为以下几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第一,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涵养师爱,以情促教。育人之道,爱心为先。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第二,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人格,严慈相济。教师要“目中有人”切实关怀每个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人性中最宝贵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让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树,把绿阴覆盖在他们身上;让体罚和变相体罚远离文明的场所。当然,作为教书育人者,也不能对学生的不良现象放任自流,宽严有度才是爱,做到严慈相济。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维,开拓眼界、拓宽思路。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实质就是或因势利导,或抛砖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话题转移,摆脱眼前的窘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敏捷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才能左右

  逢源,化险为夷。

  第四,要有丰富的学识。有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我觉得不对,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桶水远远不够,要开凿一眼泉,有了源头活水才能胜任今天的教学。”开凿一眼泉,就是教师要终身学习。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程度是惊人的。在教育教学中涉猎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走出课本,善于拓展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融汇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保护学生爱问为什么的好习惯,让自己的课堂更充实、更丰富。如果教师能做到精通专业,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并善于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就能信手拈来,驰骋自如,找到偶发事件与教学任务之间的联系,迅速地切入正题。

  总之,通过这一个阶段的学习,自己的理论水平有了提升,思路更明确了,方法更具体了。当然,理解为道是自觉,不是自主。朝闻道,夕死可矣。即闻道者可以离开是非之人,进入立行真人世界。这又是另一种境界。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这一次的理论学习必将使自己获益匪浅。

个人读书心得体会12

  阅读,是一种能给孩子带来无限乐趣的娱乐活动,同时,也是他们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的一种学习方法,阅读习惯是人生最有价值的习惯。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多读书,读好书,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提高孩子的课外知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真可谓一举多得。

  我深知阅读的重要性,而对于幼儿及小学低年级阶段,亲子共读是让孩子爱上阅读最有效的一种方式,下面是我陪孩子从 3 岁多开始亲子共读的一些心得体会,抛砖引玉,希望与大家共同分享。

  1 、让亲子阅读首先变得美妙

  亲子共读的过程对于孩子而言,首先是与家长共同游戏、享受亲情的过程,是得到爱与快乐的途径,其次才是汲取知识的手段。

  我家是在睡前,孩子和我们一起依偎在床上进行亲子共读。这样的亲情氛围,不仅有助于缩短亲子之间的距离,融洽亲子关系,而且会使孩子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孩子与书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变得亲密温馨。

  2 、亲子阅读最好是安排相对固定时间,以便习惯的养成

  亲子共读的时间最好是相对固定,比如晨起、餐后、睡前等,我家是选择在睡前时段,讲完故事,然后孩子带着书香进入甜甜的梦乡。每天和孩子共读的时间至少十五分钟,其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但这并不是说这个时段一成不变,有时候我们可以适当进行调整,比如这一天全家有郊游的计划,不妨将共读的地点移在郊外,一片草地、一张石椅都可以成为亲子共读的最佳场所,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亲子共读将变得更有诗意。

  3 、充分尊重孩子的喜好,不厌其烦地重复

  每个宝孩子的喜好都不同,父母应该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找出孩子对哪些书感兴趣,陪孩子读他所喜欢的书,这才能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千万不要因为某些书比较知名,或认为哪些类型的书对孩子有益,而一味地强迫孩子去阅读。

  孩子对自己喜欢的书往往爱不释手,经常要求看同一本书。其实,不断重复正是宝宝的学习特质,通过一次次的阅读,可增加他们对书本内容的体验与理解。因此,父母应该耐心地陪着反复阅读。

  比如我家孩子最开始比较喜欢趣味性、娱乐性的绘本,在亲子阅读初期我就多给她选择这类绘本,如《是谁摁摁在我的头上》,先激发起孩子对绘本的兴趣。有段时间孩子超级喜欢看贝贝熊系列丛书,每天晚上都是要求讲贝贝熊,如《家庭新成员》、《睡前大战》、《肚子里的火车站》、《牙齿大街的新鲜事》、《天空在脚下》、《花婆婆》等很多绘本都讲了至少不下10 遍。我们是将阅读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让她自己挑选喜欢的书来一起共读,反复读同一本书大人可能会很乏味,这种时候我和孩子爸爸会交替着陪孩子一起共读。

  4 、亲子共读的形式以大声读为主

  阅读从倾听开始,孩子最初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来源于倾听。一个从小倾听着父母阅读的孩子,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也会很专注,同时因为善于倾听,他的信息储量、语言积累、思维品质都会大大超过那些不愿或者根本不能倾听的孩子(有些孩子因为没有倾听的习惯,往往丧失了静心倾听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这个孩子会因为童年的倾听而爱上阅读、爱上书籍。因为用耳朵倾听美妙的故事,给予孩子的是最畅快的阅读享受,既没有生字的羁绊,也没有被勒令阅读的痛苦,是加深孩子对语言的记忆、积累书面语言的一条捷径。

  对于所有的儿童(尤其是幼儿和中低年级的孩子),父母大声读给孩子听都是最佳的亲子共读方法。

  我们家也是采用的这种大声朗读的方式。基本方法:

  (1 )文字多:照书读,无须太多补充。

  (2 )文字少:尽情发挥想象,甚至可以天马行空。让故事丰满有趣。 书会越读越厚,越读越丰富。

  5 、不要将亲子共读的过程变成认字的过程

  很多家长在亲子共读时喜欢将书籍变成教材,不断教孩子认字,以为孩子认字多了,就能早早地开始独立阅读。其实,这是走进了一个误区:强迫孩子识字,很可能会让孩子感觉到书本的陌生和可怕,很多孩子就是在家长的这种强迫下,与书 " 奋斗 " 了多少年,却仍然没有真正爱上书籍。因此,各位家长,请不要急于让孩子认字,不要急于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

  我家在学前阶段没要求孩子认字,也不指读 ,孩子完全就是看图画,然后我们给孩子大声读,虽然在刚上一年级时,还在在识字方面与班上同学差异较大,但是没关系,这种差距随着语文教学的进行,迟早会消失的,最重要的还是阅读的兴趣,让孩子爱上阅读才是我们要做的。

  6 :不要过早责令孩子独立阅读

  一些家长担心孩子在阅读上养成依赖父母的心理,所以孩子一学会拼音和少许的汉字,爸爸妈妈们马上就中断了给孩子的朗读,而要孩子独立阅读,希望借此培养孩子的独立阅读能力。其实即使孩子学会了很多汉字,也不宜让他早早独立阅读。因为孩子还没有建立一个较完备的语言体系,那些汉字在他眼里是相互独立的,孩子没有足够的语言感觉和语言能力将它们连接成美妙的故事。一本陌生的书里那些陌生的词汇非常容易吓倒孩子。即使没有生字的一句话,他读起来也可能是结结巴巴的。哪里还能享受什么阅读的乐趣?而在美妙的倾听中,他不仅获得了更多的语汇,也逐步培养了语感,一旦语言的感觉成熟,他自然会拿起书自己阅读。所以,亲子共读的过程就是在为孩子的独立阅读储蓄能量,它不但不会让孩子养成依赖心理,还是培养孩子独立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因此,亲子共读不只适用于幼儿,还适合小学中低年级阶段。目前我家孩子就处于这个阶段,虽然一句话里面可能没有生字,但是读起来还是结结巴巴的,她自己也有点排斥自己阅读,所以每天晚上我们还是坚持亲子共读,准备一直坚持到孩子养成独立阅读习惯之前。

  7 、亲子共读贵在坚持

  如果我们将亲子共读看成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们就会有理由坚持下来。哪怕每天只有十分钟左右,只要我们做到了,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事实上,只要我们坚持一段时间,一旦激起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小家伙就不会允许家长懈怠下来,因为他每天都在等着下面的故事呢!

  8 、书籍来源:租书+ 购书相结合的方式

  目前绘本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果亲子阅读习惯还没建立好,可以考虑采用租书+ 购书相结合方式,俗话说"书非借不能读也",借阅绘本可以帮助家长和孩子更好的坚持阅读,同时也可以花同样的钱可以看到更多的绘本,如果遇到孩子特别喜欢的书,孩子会要求反复阅读,可以在京东、当当等搞活动时购买这部分书籍。

  上面是我陪孩子在亲子阅读方面的一些心得,目前我家孩子已经初步建立起了共读习惯,不过还不能独立阅读,也许暂时还没有在孩子身上看到阅读带来的很多好处,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一直坚持下去,孩子一定会喜欢上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塑造自己良好的人格。

个人读书心得体会13

  锻炼和不锻炼的人,隔一两天看,没有任何差别;隔一两个月看,差异甚微;但是隔一两年看,身体和精神状态就迥然不同。

  浏览,也是一样的道理。浏览和不浏览的人,日积月累,终成天壤之别。

  浏览,更多的时候,其实不是学习生活的本领或技能,而是认识世界,感悟人生,提升生活的品味和内涵,感知生命的丰盈与博大……

  当下是春光明媚、万物生长的4月天。置身其中,我们的感受,或身体舒畅,或心情愉悦,或许诗兴大发,或许浑然不觉。而在书中,它有着各种的韵味,不同的精彩——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是王维的4月。

  “去年本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是崔护的4月。

  欧阳修的“4月芳林何悄悄,绿阴满地青梅小。南陌采桑何窈窕。休临眺,楼头一望皆芳草。”

  沈从文的4月里,各样花草都恍如正努力从地下拔起,在温暖的日头下,守着本分,静静的立着,尽那只谁也看不见的手来铺排,依照秩序发叶开花。

  林徽因的4月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是爱,是暖,是希望……

  这,正是浏览的魅力所在!

  读《三国》,我们看群雄逐鹿,惊讶于历史的恢宏;品《水浒》,我们叹各路英雄杀身成仁、义薄云天;阅《西游》,我们晓得真经难求,路途多艰;观《红楼》,我们饱览世态炎凉,人间悲欢……

  在书里,我们听得见勇士们“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呐喊,喊出抵抗外敌、保家卫国的壮烈情怀;在书里,我们看到,沙湖畔,苏轼在疾风骤雨中闲庭信步,感受他“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悲喜两忘;在书里,我们闻得到黑夜里飘来的炙烤牛肉的香气,战马的嘶鸣和弓弦的震裂搅得火光分外耀眼,“可怜白产生”的壮志未酬,使人扼腕;在书里,我们感动于陕北农民的浑厚与坚韧,不觉间,希望能像“少安”“少平”们一样,在平凡的世界里不懈努力、奋发图强;在书里,一个提着小桔灯的小姑娘,昏黄而温暖的灯光,把她的背影拉得很长,很长……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我们生命的长河中,书籍,就是让它清澈如许、充满活力的“源头活水”。

  住宅里没有书籍,犹如房间没有窗户;生活中没有书籍,恍如大地没有阳光;

  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

  浏览,则是我们亲近书籍,走进书籍,享用书籍——这份“全球的营养品”的最主要的途径。

  你一定想做一个有温度、有情趣、有智慧、会思考的人,也一定希望在具有丰裕的物资生活的同时,更具有丰茂而芳香的精神家园。

  那末,爱上浏览、享受浏览吧,就像爱上运动、享受运动一样!

个人读书心得体会14

  大家都有许多爱好:画画、弹琴、唱歌、运动,而我爱家乡和爱读书。

  我爱家乡,我爱家乡那些绿盈盈的草。夏天,我们躺在柔软的草地上,仰望蓝蓝的天空。噢!那蓝蓝的天,绿绿的地,红红的花,我们的心醉了……哼着无调的小曲,那美好的遐想啊,就像那飘忽不定的白云。

  我爱家乡,我爱家乡的小河,虽然家乡的小河没有什么特别,但它毕竟陪伴我度过了童年的快乐时光。春天,河水清亮,甘甜,缓缓的流着,显得平静,诱人。河岸边草木发出新芽,开着各种野花。水里的鱼儿在游来游去,欢乐地吐着水泡,水中荡起一圈圈的波纹,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夏天,只要下过几场暴雨,河水猛涨,河水的脾气会变的非常暴裂,汹涌的波涛冲击着河岸上的岩石,昏黑的河水裹着大量泥沙,就象一条巨大的黑龙。秋天,河水逐渐消退,水也清亮了许多,河滩上的菊花白茫茫的一片,在秋风的吹拂下向远方飘荡。冬天,河水变小了,绿莹莹的像一条美丽的带子,透过清澈的河水可以看见河底的沙石,经过河水冲刷的石头有各种颜色和花纹,来游玩底人都要拣几个回去作纪念呢!

  当北国大地冰封的时候,故乡便银装素裹,小河边柳树垂下柳丝,十里长堤,好似一座巨大的象牙雕塑,美得像一幅画,像一首诗,令人陶醉。许多人用笔赞美它,就连小小的我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欢,想去讴歌它。

  家乡,我美丽的家乡!你是我成长的摇篮,幸福的乐园。

  我也爱读书,每当我拿着一本新书的时候,就觉得有一种栩栩如生,会说话的美妙的东西进入了我的生活。在书中,我和尼摩船长驾驶着“鹦鹉螺”号畅游海底两万里;和弗格森博士乘热气球横跨非洲探险,度过气球上的五星期;跟福克绅士历尽艰辛,八十天环游地球。我曾为卖火柴的小女孩伤心落泪,为丑小鸭变成白天鹅而拍手欢呼。

  后来,我又接触了许多小说。《红楼梦》带我进入人物众多,亦忧亦喜的贾府;《三国演义》带我进入勾心斗角,智慧多多的战场;《西游记》带我进入烟云腾飞的人间仙境;《水浒传》又带我踏上好汉云集的梁山 从书中,我领略到了祖国语言文化的精髓,领会到了文学的无穷魅力,是它们伴我度过了多梦的花季。

  用心灵去读书,用心灵去领悟书的美好境界!我爱读书!书将伴我一生,它永远是我人生旅途中的良师益友。

  我爱读书和我的家乡,现在也爱,以后也会继续爱的。

个人读书心得体会15

  今天读于丹《《庄子心得》。

  宁静是一种规格很高的品质。庄子说: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意思是要对一个人作出判断,观其动不如视其静。自古以来,心如止水、宠辱不惊、以不变应万变等等说法,都表现了对宁静心态的某种崇敬。 真正获得了宁静的人非但不是麻木的生硬的,反而是极其敏感极其温厚也是极其丰富极其坚韧的。

  庄子的成就令我们后世之人万分敬仰,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

  当今世道能够保留一颗宁静之心的人实在不多。追名逐利,心态浮躁为之普遍。

  连我自己也不能例外,当周围的人都纷纷将孩子送到高价名校时,我就不免怀疑起当时的决定,将女儿放在身边这样的普通学校会不会让她将来发展受到影响。读书已经不在单纯是读书了,已经有了很高的附加值,比如当问你孩子在哪读书,学校的名字足以让你自豪三分或自卑了得。我也明知这是心态的问题,哪个学校不培养出人才?但往往大家都进入了一个怪圈,就如现在不少领导去读EMBA,并不是为了学习知识,而是为了认识有身份的同学,同学就是生产力,就是人脉,有了人脉就不怕没有发展。孩子读书也是一样了。心怎可平静呢?

  现在没钱没权就自然低人三分,经济能力已经无形将人划分了等级,不信高档社区和城乡结合的出租屋形成的氛围就是截然不同,各人的生活质量天壤之别。社会就是这样的势利,保持一个平和的心又是多么得不易。

  我想我们能在浮躁和宁静中找到一点平衡就是成功了。读书的过程就是提醒的旅程,我们不要在浮躁中浸泡地太久,不然将会找不到自己在哪了。

  • 相关推荐

【个人读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个人读书的心得体会范文03-30

读书的个人心得体会范文03-31

家长读书个人心得体会08-24

学生读书的个人心得体会12-20

教师个人读书的心得体会03-19

读书个人心得体会(精选5篇)12-07

睡前故事读书个人心得体会07-29

学生寒假读书个人心得体会08-04

《小红帽》读书个人心得体会09-30

《繁星春水》读书个人心得体会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