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天性读后感

2024-07-16 感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认知天性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认知天性读后感1

  《认知天性》一书是认识心理学对于学习规律的深入研究,它将人类认知规律与学习紧密相连,对原有的低效的错误的学习观念进行了强有力的批驳,令人有醍醐灌顶之感。

  书中记录的一个实验令我印象深刻:“在体育课上,一组8岁大的孩子练习将沙包投进篮子。半数孩子在距离篮子3英尺远的地方投,其余的孩子从2英尺远和4英尺远的地方投。12周过后,让这些孩子接受测验,把篮子摆在距离他们3英尺远的地方。投篮最准的孩子出现在2英尺和4英尺练习组,他们从没练习过在3英尺远的地方投篮。”

  这个实验结果看起来匪夷所思:一直做3英尺投篮练习的孩子反而比不上2英尺和4英尺练习组,通常我们都认为重复的`、集中的练习对于孩子们的学习大有助益,我们都信奉专注的力量,而实验结果却大相径庭。

  这个实验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一段时间的不停重复练习无疑是见效最快的,但它通常遗忘速度也快。例如我们语文课上让学生反复阅读,他们看似全部掌握,胸有成竹,但考试结果往往不甚理想,你会发现让他们反复阅读和识记的内容,大部分学生居然很快就记忆迷糊,无法正确作答。

  究竟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才是更有效的呢?答案就是多样化练习要好过重复训练。多样化练习一开始的效果虽然没有集中练习好,但是它更能深化学生的记忆。

  多样化练习,在这个实验里,就是在不同的距离上把沙包扔进篮子里,这样做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活学活用,即把在一种情景下学到的知识,成功地应用到其他情景中。

  因此,在语文学习上,死记硬背是最不可取的,反复背一句名言,就不如给学生一个情境,让他运用这一名言的效果好。反复阅读一篇文章,就不如让学生缩写文章,或仿写文章的效果好。只有让大脑的更多区域参与学习,而不是把学习仅仅理解成简单的重复,学习才会真正的发生。学习不能怕复杂和困难,多样化的学习看似设置了学习的障碍,学习效果没有重复练习快,但其意义是深远的,它让学生耗费更多的脑力去参与学习。这样进行的学习是更为扎实和稳固的。

  孩子们不是学习的机器,应该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的心与脑参与学习,给他们更多样化的任务,让他们从重复学习中走出来,发现学习真正的魅力所在。多样化学习能为孩子们接触更深层的知识打下基础。我们要让孩子们更多种类的尝试,让他们能投出人生最完美的沙包,准确命中那设置于未来的篮子。

认知天性读后感2

  儿子已上小学二年级,面临的学习任务和作业也逐渐多了起来,再加上各种课外兴趣班(如英语、大数学、大语文、书法、钢琴、编程、室外自然艺术、小记者等),常常感觉时间不够用。一个自然的想法就涌上心头:有没有好的学习方法,让孩子花得时间少,但记得牢,理解得更深刻?

  有了想法,就对学习方法之类的书籍和文章特别留意起来,也就遇到了《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地心理学规律》,作者是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两位教授亨利·勒迪格三世(henryl. roediger iii)和马克·麦克丹尼尔(marka. mcdaniel),以及科普作家彼得·布朗(peter c.brown)。

  樊登读书会创始人樊登为本书写了推荐序:《轻松的学习是无效的》,这个题目很震撼,可以说冲击了很多人对学习的认知——因为大家总是相信并千方百计地去寻找轻松而有效的学习方法。

  樊登说:“每次大考之前,我不会一遍一遍地看书、看笔记,而是拿出一张大纸,靠自己的回忆把这学期学习的公式、重点、单词、生字、诗词都默写一遍。每门课用一张纸。遇到想不起来的,就使劲想一会儿。最后才查书,补充完善这学期的知识图谱。”樊登只知道这个方法效果好,但仅此而已,并不知道背后的原理是什么。

  读了本书第一章的内容才明白,樊登的这种学习方法有一个正式的名字——检索式练习,即通过回想事实、概念或事件来强化记忆,阻止遗忘。这种方法已被美国心理学专家证实为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常见应用就是测试——虽说题海战术不值得提倡,但每隔一段时间对过去的学习进行一次测试还是很有好处的,可以明显提高记忆,也清楚自己哪些知识没有真正掌握。穿插练习和多样化练习可以让你更好地掌握这种技能。

  学习好不是靠天赋,而是有正确的`方法。注意,是正确的方法,而不是轻松的方法。常见的记笔记、划线、重复阅读与集中练习等方法就不是正确的方法,因为这些方法并没有给大脑带来挑战,只是让你感觉对知识越来越熟悉,该书说这些方法有三大不足:一是浪费时间,二是无法产生持久的记忆,三是让我们产生一种错觉,误以为自己掌握了知识。用当下流行的话来讲就是“你只是假装很努力!”

  读完第一章,有一种想哭的感觉——原来自己二十多年的学习中一直在用“假装很努力”的学习方法。幸好,在儿子上二年级,女儿才满一岁的时候,我明白了这个道理,可以不让“悲剧”在儿女身上重演。

认知天性读后感3

  《认知天性》是一本由11位认知心理学家10年的科研心血。以罗迪格教授为主要负责人的团队在项目上投入了10年时间。提出人类认知规律和学习之间的紧密联系,透彻解读人类认知规律和学习之间的紧密联系;根据脑神经科学研究成果,推导出了有利于大脑的简单学习法则。

  “天性”是人类的学习基础,人类总是以为死记硬背就可以牢牢记住,但是世事难料,死记硬背不但没记住,还忘得更快,活生生的打脸。有人说:是不是应该现学现用,然后灵活运用,这句没错,只不过都已经死记硬背,脑子也是转不过来了,那难道真的无药可救了。Nonono只要你想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我们无法知道我们学习得是否牢靠,是否学得好,学得不好,有时候迷茫感觉这个世界总是自私,但是这个世界也是公平的,它给了我们差不多一样的机会,差不多的运气,不过有些人在起跑线上就占了优势。只不过开始有优势也不一定真的比其他的人强,起点与终点有几十年的时间,如果每天慢人一步,那么,你抬头的时候就会发现,你从一个领头的人被人抛到了身后,那么一大段距离,而在人生中最重要的不过是知识的认知,知识的深度,知识的运用程度,而一个想把所学的知识牢牢记住而且灵活的运用当然是要大脑的容量和运转速度,容量越大知识越多,在这个容量是无限的大脑,只看你是否真的想记,而大脑的运用,要靠自己也要靠“营养”,经常的运转和适当的'加上“润滑油”和冷却可以使大脑的运转速度越来越快,记忆力就是学习的主力,而这个功能有好有弱,只有看你自己如何的调整零件,零件放对了,那么就非常耐用。

  勤劳就是学习的主要,就算你有再好的记忆力,“懒惰”就会毁掉你所有的一切。如果太懒了就不想去学习,不想去探索这个世界。而你身上的一切优点也会慢慢变成了缺点,也就是你的缺口。所以当你穿项链的时候,如果绳子没有打个结,那么你穿的项链就变得无用了。如果不好好地把学到的打个结,那么你学到的东西就会流失。

  学习总是建立在已知基础之上,我们是通过与已知建立联系这种方式来解读记忆和解读事件的,长期记忆的容量基本是无限的,你知道的越多,就有可能为新知识建立联系。这本书给我的感受就是:把每个学习的每个方面都理解得非常透彻。

认知天性读后感4

  本周读《认知天性》,印象最深的有两个词,一个是“集中练习”,一个是“穿插练习”。“练习”这个词我们太熟悉了,大到中高考,小到家庭作业、课堂练习,一道道练习题都失败在教师和学生面前的“练习”,本质上都是对知识的检测和运用。前几章内容提到检测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检测是正规严肃的练习,经常参加测验的学生对课程的评价更高,检测的分数也是师生最为关心的,而平常的练习呢?我们该如何运用?

  作者认为:“频繁的集中练习只会产生短期记忆。”“有间隔地安排练习,虽然感觉上成效没那么显著,但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让你在这段时间里出现一些遗忘,让你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回忆学过的概念。这样做不是要让你产生领悟的感觉,你没意识到的是,正是花费了更多的心血,学习成果才变得牢固。”正如弹簧一样,需要张弛有度,练习的目的是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是为了刺激人的大脑,从而更好的记忆知识。举个例子来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知识点已经让学生反复背记过了,每次问总能回答的很好,某次课堂检测,让学生写出答案,结果学生自己都很惊讶,他们或是粗心掉字了,或是写错字了,这样的政治概念是不能有改动的,所以显然不能算对。经过这次失误后,后几次抽查都没有在发现问题。隔一个星期后的'一个测试,第30题的第一小题又考到这个知识点,没想到还是有五个学生错了,看着学生一脸复杂的表情,对应《认知天性》里的观点,的确是有道理的,有些知识点不用天天重复练习,隔段时间练习或检测一次,学生受到的“刺激”会更深,正如作者所说:“穿插练习有助于长期记忆。”

  对语文课来讲,穿插练习更是十分必要,大量的背记知识点,如果不隔断时间练习来刺激一下,可能本来记得再牢的知识点也会变得模糊,我们要善用“穿插练习”,对普遍有问题的知识点,在一定时间内采用“集中练习”,直到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再换成“穿插练习”,用科学的方式进行练习,效果定会更好。

  • 相关推荐

【认知天性读后感】相关文章:

《认知天性》读书笔记03-08

《认知天性》读书笔记02-27

《认知天性》读后感09-22

认知天性读后感11-07

《认知天性》初中读后感范文09-01

认知天性的读后感范文通用05-18

《认知天性》的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09-01

关于《认知天性》读后感(通用6篇)09-01

认知天性的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09-28

《怜悯是人的天性》教学设计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