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感悟

2024-02-20 感悟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难免会萌生一些新的感悟,避免会忘记,不如写篇感悟的文章,记录下来吧。你知道写感悟,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感悟,欢迎大家分享。

  时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不知不觉我已经踏上教学岗位已经四年。反思这三年,二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历一年的初中教学经历反而让对语文教学工作的到底如何高效开展产生了一些疑惑。进入一种越从事教学发现越不会教学的怪圈。为什么有时候下大功夫的阅读、作文反而收效甚微?为什么一遍遍讲解的病句还是错误百出?带着这些疑惑我走进《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这本书,渴望能从名家那儿解疑答惑。

  书的封皮是于永正先生本人,苍苍白发也掩饰不住他矍铄的精神。眼睛和嘴巴弯成方向相反的弧线,构成最美的微笑神情。一只手微微抬起,大概是于老师在讲课吧。瞬间的抓拍,将于老师对语文课堂的热爱和对学生的慈爱永远定格。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中的这本书围绕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展开,如语文教育应该为孩子留下什么、如何教语文、语文课堂的亮点在哪里、作文的教学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本书又穿插:教师的上课、备课,教学艺术,教学手段、教学案例,系统阐述了作者多年来从事语文教学的方法和心得。于老师娓娓道来的话语、生动鲜明的案例让人受益匪浅。

  于老师在书中说:“要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点燃心中的梦想,使学生有美好的憧憬和追求。语文教学的最大成功,应该在这里。”能够引导孩子们爱上语文、喜欢上阅读和写作,这应该比多写会一个生字、多讲解一道阅读题要有意义的多。其中于老师讲到了自己中学经历。因为自己的文章被夸有“老舍”风格,他对语文的兴趣就变成了志趣——想当作家。从此,读、写不断,读、写习惯伴随终生。语文教学就是需要把兴趣留住,因为兴趣和习惯是连在一起的。反思自己如果通过自己以及课堂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呢?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性的学科,语文老师更要具有人文性。首先我认为里边包括教师自己的个人魅力,提高自己的专业语文修养和各方面的素质。语文素质的提高这要求我必须大量的阅读积累,灌溉学生一杯水,自己是否有一桶水?其他方面的素质则让学生更加喜欢自己,爱上语文课。除了语文学科本身之外,我们的眼睛还要盯着“人”学生主体本身。这就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

  良好的学习语言的习惯,也只能在时习之中形成,是养成而非说教。这要求我们的在大量的实践中让学生尝到甜头,自然就形成兴趣,自觉的去做。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强制和表扬双旗并举。比如每天的读书笔记、日记,在早读的时间就让学生摆出来,挨个查看。一旦发现有任何一点优点都要大力表扬并提出新的要求。除了自己班级表扬之外还可以在其他班级表扬。我想没有一个学生得表扬和鼓励不精神振奋的。这件持久的工作需要我们用全部的责任心去实行的。教师有多负责,学生就有认真。同时令我非常有感触的一点是于老师讲到语文的学习类似于徐州的“熏锅屋”。新的房子再洁白,日子久了也会被油烟熏黑。学习语文是一个长期训练、积累的过程。没有引导学生下苦功的去读去背去写,一味地去讲,条分缕析。读、写能力从何而来?这就要求我们大量读写、读写结合。用微笑教学、幽默教学引导学生高效率的读、写、积累。

  先生还特别重视“身教”,他常把自己买的书带到学校里读,故意把自己的读书笔记落在讲台上让学生看。人们常说,小时候,人是习惯的主人长大后,人是习惯的奴隶。从小培养好习惯可以受用一生。这是于老师“五重教学法”,重习惯的运用。

  掩卷深思,为什么于老师会对语文教学能够如此高瞻远瞩,他既能跳出语文教学纵览全局又能出神入化的融入其中,归根结底,我想还是缘于对语文教学的挚爱,对学生的挚爱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吧。由此我想,我们做老师的,也只有像于永正先生那样心中着一个大大的“爱”字,爱自己的教学,爱自己的学生。心怀大爱,这样才会要求自己不断创新思路引导学生,悄然无声又润泽万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学之路需要实实在在摸索、不断的实践、与不断学习进步!

  • 相关推荐

【读《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感悟】相关文章:

读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有感08-22

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09-28

《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07-14

《新课程怎样教》读后感07-17

初中语文伤仲永说课稿02-16

《伤仲永》语文说课稿(精选10篇)06-20

读《伤仲永》有感06-13

怎样教大班幼儿学习民族舞蹈的教学总结09-18

论文:教语文其实很简单09-24

小学语文送教活动总结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