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一部作品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23年《无名》的观后感范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无名》的观后感1
针对春节电影院线,我一直在《满江红》《流浪地球2》《无名》之间纠结,到底先看哪一部?由于看过《流浪地球1》,对那些过分强调个人英雄主义的电影有点感冒。所以,决定先看《满江红》,毕竟自己是张艺谋的粉丝,但后来网上说《满江红》很有可能是《三枪拍案惊奇》的翻拍。于是,果断在年初一走进影院观看《无名》。因为,本人蛮喜欢梁朝伟、周迅等演员的,又是谍战片,值得期待。
《无名》是由博纳影业出品,程耳编剧并执导,梁朝伟、周迅、王一博、王传君等主演的谍战电影。该片聚焦了波谲云诡的隐蔽战线,讲述了地下工作者们冒着生命危险送出情报,用生命与热血保卫祖国的故事。
在宣传该片时突出谍战悬疑效果,提醒观众要关注每一个细节,还说不看三遍不能了解剧中细节的深刻用意。
然而,整部电影看下来,可以说和预期相差太大,也就是希望有多大,失望有就多大。两小时不到的电影,中途有多名观众起身上厕所,虽然我也有尿意,但为了关注细节,硬是熬到了结束。
可能我的理解力不够(或者真的需要看三遍),虽然关注了细节,但我还是有很多细节有疑问。好在不影响整体剧情,看到结束也大体了解该片讲的是什么。
该片采用倒叙、插叙、补叙等手法,讲述从日军全面侵华战争到无条件投降期间,发生在上海的日本、汪伪、国民党、共产党之间相互博弈的故事,歌颂那些为了国家、为了人民而在隐秘战线上英勇奋斗的默默无闻的`中共革命战士,他们为了新中国的胜利不惜流血牺牲,甚至生前不知姓名,死后不被记住,他们永远值得我们纪念和敬仰。
然而,纵观整体电影,发现该片没有一个完整故事主线牵引,只有一个时间轴:从日本轰炸广东(1938年)、到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年)、到日本投降(1945)、到1946年的香港。
在这个时间轴里,打入汪政府的中共地下党开展一系列暗杀、营救、搜集情报等活动,最终杀掉汉奸、除掉叛徒、杀死日本特工及时送出了情报,并在日军投降继续潜伏下去,为中共解放战争继续发挥自已的光和热(年初一刚上映,这里就不作剧透了)。
但是,整体感觉:
不够精彩,没有悬念(没有故事情节推动,哪来的悬念)。为了制造悬疑,在剪辑上把叙事结构打散,把结尾放到前头,再根据剧情发展把前面发生的事插入进来,解释原因,让观众看了不至于平铺直叙、有层次感。但没有主线故事推动,怎么能有阻碍与对抗,怎么有矛盾冲突?就如张艺谋之前的谍战片《悬崖之上》,讲述的是四名特工空降哈尔滨主要是为了寻找解救一名重要人证,让他在国际上揭露日本侵略暴行的故事,这是一条非常明显的故事主线。而《无名》中更“无事”,至少说没有一条首尾呼应的事。
剧中人物众多,有的支撑剧情不大。剧中主角梁朝伟、王一博戏份较多,但还有黄磊、周迅、张婧仪、王传君、江疏影、董成鹏等配角,按理说每个角色既然安放了都应该有他的作用,但看下来感觉有的角色去掉,丝毫不影响剧情。比如江疏影、张婧仪等,就是感觉对她们的刻画不够,她们也没在关键事情上起作用,何况,整部片子就没有关键事。
不过,值得称道的是该片的画质、画感非常好,每一个画面都非常有质感和年代感,符合谍战片画面的应有特征,加上大牌演员的精彩表演,无疑给影片加了不少分。特别是周讯出场不多,但演得相当投入和传神,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是显示她精湛的功底,只可惜岁月不居,美人迟暮,周讯的形象已过黄金期,呈现苍老状态,再也不是以前古怪精灵的周讯了。
《无名》的观后感2
在年初一去电影院观影是近几年我家的新节日仪式感,所看影片选了《无名》,原因也很简单,就是抗战时期的谍战题材全家人都喜欢。
本来我是带着点儿“可能这是一部主要观看对象为粉丝”的影片的心态的,但是从一开场,我就彻底改观了这种多少有些戏谑的心情,不得不被电影镜头带入其中情境,认真观看起来。
结论是我很喜欢这部电影,从昨晚看完影片到现在过去24小时了,仍然在回味其中的一些细节。
所以这将是一篇比较认真的观后感,优点缺点我都会谈到。为了不剧透,我将尽力不谈情节,只说令我非常喜欢的关于电影表达本身的部分,以及我感觉到稍显不足的部分。
首先谈谈我喜欢的部分。最喜欢的就是本片的镜头表达,通过不同风格的画面来替故事诉说着它的心思。例如,前一秒唯美纯净平和的洁白羔羊,下一秒就是一锅胡乱炖着的肉,甚至连能令人产生食欲的好颜色都没有。这种反差画面镜头,在本片里出现很多次,或许希望观众感受到视觉冲击,或许仅仅是用这样的方式表达着现实的残酷。不论是什么,这些不需要台词的画面,就是电影这种艺术形式最直观的一种表达。
摄影画面的色彩上,在黑白灰对比,暗色调和明色调的运用,都有值得好好品味的地方。使我比较深刻记住的是那碗噼啪乱跳的虾。环境的颜色都不鲜明,唯独那碗活虾的料汁的暗红色令我感觉刺眼,那颜色和牢房里的地面上永远洗不干净的血污岂不是一样?而虾这个挣扎跳跃的主角虽然被泡在料汁里,却也分明是黑灰色的。导演想说什么欲言又止,但恐怕观众是可以领会到的了。这就是镜头的语言,是摄影的沟通方法,是电影的表达艺术。
镜头里的一些特写细节,也是在讲述线索,仿佛是猜谜,每一点蛛丝马迹都是在帮观众推测出情节的链条关系。至于这些镜头所透射出的种种隐喻和思索,则是另一种让观众回味的地方,各人都会有各自的解读,所以产生的后劲也是很大的。
叙述。电影不是按照时间顺序或者事件发展顺序讲述故事,也就是说,是非线性叙事模式。可能这种方式不是每个观众都适应或者喜欢的,我很喜欢,并且我惊喜地闻到了一点黑泽明的味道。
其实这个故事在影片结束的时候,把事件按照时间顺序重排,观众会发现其实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是个比较简单的故事。因为在那个年代,我们那些为了民族抗争奋斗在隐秘战线的先辈们的故事,大体上都是没有惊天动地精彩纷呈的,他们越是平常才越是胜利的保证,甚至很多生死攸关的经历是能用一句话就概括得完的。正是如此,我觉得这个非常规的讲述方式更合适,更容易让观众印象深刻。
开篇看起来的.“东一句西一句”的讲述,我认为是一种对每个人物的素描,然后针对每个人物开始各自表述。也就是说,这种插叙倒叙和人物视角的切换,是将每个人物逐步丰满立体的过程。比起平铺直叙的讲故事方式有利于故事情节理解来说,这个看起来杂乱无章的方式显然更有利于塑造人物的层次感,就好像散文那样,“形散意不散”。
这也呼应了片名《无名》,它想讲的是一群人,而不仅仅是讲一个故事。对于一个并不算复杂的故事来说,这个非线性叙事的方式给人物树立是起到了助力的。
不够完美的部分。前面说了很多的画面和色彩的表达,搭配上相对简单的故事情节,可能会让一些观众觉得影片有点形式大于内容了。我认为影片想引起人们注意的那些过于庞杂的历史过往的方方面面,实在不是一个故事一部电影就能说得完的,能用镜头语言给观众留下一些记忆,已经是一部好电影了。但如果故事能更加丰满一些,一定会让对信息量和逻辑性上要求更高的观众得到满足和享受。
演员方面只说说王一博。王一博的角色适配度其实是超出我的预想的,他的表现是合格的,甚至可以得分更高点。日语台词和上海话台词都非常加分,武戏也是个加分项。
可我也不得不说他的演技不足的地方。和梁朝伟以及日谍长官对戏的时候还好,因为有年龄和地位的差距,他表现得谦逊和弱势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不合适。反而是与平辈的“同僚和朋友”的王传君对戏的时候,让我感觉略显不足。尤其是最后和王传君对峙一段,明显没有接住王的气场,若能体现出内心情感冲突后更坚定强烈的“必杀”的杀气,就完美了。
说了这么多,肯定有我没有讲到的地方,但我自己喜欢和觉得有遗憾的点基本上是交代完了。总体来说我很喜欢这部电影,是一部值得再看的影片,也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各种细节,欣赏电影这种艺术形式种种的细腻之处的影片。
也借《无名》向那些生前无名,故后仍然无名的英雄们致敬。
《无名》的观后感3
“原来是这样……”这是我看整部电影过程中,说最多的最一句话。甚至当我走出电影院在回家的路上,想到其中某一段情节的因果关系时,恨不得返回去再看一遍验证一下猜想。
能让观影者有这样的体验,这一切要归功于导演。
《无名》的叙事不是常规的线性叙事,而是采用逆向、闪回、重合等方法叙述,所以我一上来看的有些云里雾里。但是我很快就发现,这是导演使用的障眼法。
你看到的开始,就未必是开始,你看到的结束,也不一定就真的结束。
《无名》像是导演一张精心编织的网,看客们的认知像是依附在网上密密麻麻的鱼。每当网一抖落,总会有几条漏网之鱼,颠覆之前的认知。
等电影过半,那些细节、铺垫不断浮出水面,连接,重合,回溯,追因,观影人的思路完全被导演带动起来,你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开始认真回想前半段的那些可能会被遗漏的细节,反反复复,乐此不疲。
像是得到了一块心仪已久的拼图,虽然送给你的时候已经拼好了,但是当真正拥有它的那一刻,谁不想再重新过把亲自拼装的瘾呢。
这时候,谁还顾得上打瞌睡,昏昏欲睡呢?
“拼图给你了,因果也给了你。拼图怎么处理,就看你的了。”我仿佛听到导演在我耳边嚣张的说道。
《无名》的观后感4
《无名》电影讲的是一个谍战故事,时代背景是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军方突袭美国珍珠港,成为打响太平洋战争的导火线。中国境内,亲日派汪伪政敌府甘为爪牙,令反侵略战争雪上加霜。为了国家与民族的未来,一批正义之士甘愿牺牲自己传递宝贵的情报。
《无名》给观众了一种复杂而丰富的情感。电影揭露了抗战时期中国政治体制的`黑暗面,展现了政治迫害对平民百姓的残酷影响。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抗战时期中国社会的严重扭曲,政治极端主义导致的大规模迫害和冲突。走出电影院以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那不是廉价的直接刺激,而是自身处于惊涛翻涌,勾连着遥远的过往,叩问着当下。结尾那一句“我也是”,没能淹没在风声里,是这个时代的我们,给予无名者最崇高的敬意,与最动人的温柔。
爱国是义无反顾的抉择,是不卑不亢的无畏,是忧国忧民的感慨;爱国是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是前赴后继的执着。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奉献了宝贵的生命,才构建了一个和平美好的新中国,才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
《无名》的观后感5
很喜欢《无名》。
有腔调,程耳导演一贯的风格,和市面上常见的卧底谍战片很不一样。
沉郁顿挫又“罗曼蒂克”,乱世流离辗转时、幽冷血色寒凉中,死生之惨烈、阴谋之鬼魅、公子红妆之白骨如山忘姓氏,都凄怆动人。
有扑面而来生猛如刀的冲击力,又有反反复复影影绰绰难忘的悠长余韵。
《无名》排片不太有优势,起初我误会是电影质量问题:这是玩砸了玩成洼地了吗?
看完片挺惊喜,这显然不是什么春节合家欢长相,和宣传片里突然冒出来的那句“超级商业片”似乎关系不大,但个人观感是这个春节档最适合影迷的。
很古典,很电影。
甚至有“无名一小步,春节档一大步”的意味,在风格多样性、类型多样化的业态上很有裨益。
下沉市场成绩未必乐观,但你如果喜欢程耳导演《罗曼蒂克消亡史》,那去看《无名》一定没错。
一,腔调。
1.质感。
《无名》很有腔调,不是故作姿态装腔作势的所谓腔调,而是极强的个人风格、美学表达,和上佳质感的有机结合。
画面构图色彩、配乐、演员呈现、整体质感,每一幕都是无声表达、无名传递。
比如森冷牢房,一重重铁栅栏坚硬幽冷。
影片中几乎没有出现牢房拷打路人甲的场面,相反,数次出现杀人之后清洗地面血迹。
阴潮地上面殷红血迹,鬼魅又森冷。
是人是鬼是魑魅魍魉,瞬间便有了修罗地狱惨相。
梁朝伟饰演的何主任,同样一面窗子,焦灼等待时是一片清冷黑白暗绿色调。
揭晓谜底反转之后,则是灯光下一片金黄。
人的心境、画面的色彩、整体的质感,美学表达多变又统一、好看又不仅止步于好看。
再比如大鹏饰演的唐部长出场,要么是谈判要么是饭局。
一场他倒戈之后代表蒋偷偷摸摸和日本人谈判的戏份,墙上的两面鲜艳旗帜和桌布的艳红色,构成了一副完整又艳丽的画面。
唐部长站在正中央,特别有冲击力。
(抱歉预告片里没找到这张图)
王队长(王传君饰)、叶秘书(王一博饰)两位出场,说日本人当父母面强暴女孩、事后将一家人尸身扔进深井,如此惨绝人寰令人发指的暴行,居然当早餐故事讲。
好似在说弄堂口谁家小姑娘和少年郎恋爱一般,稀松寻常加入早餐排骨怎么还不好的日常对话。
血色寒凉和日常轻松的.对比,无一字讲“这是道德的沦丧,这是人性的悲剧”,但瞬间叫人起鸡皮疙瘩。
故事中最恐怖的瞬间之一,是众人在深井中缓缓抬头,随后泥浆灌下。
无言的残酷和非人罪行,渗过骨头缝叫人惊惧叫人齿寒。
2.非线性时间观。
《无名》显然很冒险,故事不停反转、角色伪装和真相几经变化。
但,影片呈现质感却和“智力游戏快感”、和本格模式常见的讨巧方式,很不一样。
影片选择了冒险甚至是对部分观众略有些“冒犯”的非线性时间观。
不是时间循环模式,也并非多条支线“一天一个月一小时”的对位关系,就是在不同节点上倒叙插叙不同的模块。
相同镜头再一次出现,我的第一反应有点懵圈:咦?怎么回来了?
再接着往下看、似乎懂了这“非线性时间观”究竟是要表达什么强调什么。
当然非线性并不意味着难懂,完整看下来并没有理解障碍。
《无名》的“冒犯”,在于,在碎片化直给、恨不得将所有画外音填满、不留一点思索可能性的语境中,《无名》往后退了一步,更含蓄、更隐藏、更留白,往回收了一点点。
与其说这真是狂妄冒犯,不如说是一种稀缺的勇敢和真诚。
二,意象。
《无名》质感上乘,影片中出现的意象都很有解读空间,我们简单聊聊狗和血迹。
(不要连在一起看成狗血啊喂)
电影中数次出现狗,飞机上的宠物犬,广州防空洞外的流浪狗,上海监狱里凶猛的“食人犬”(功能描述、并非品类)。
青天碧海、柴犬跟随主人优哉游哉、洋洋畅意。
如果不是侵略阵营一环的身份、如果不是狗狗穿着的旗帜衣服,真叫人不知今夕何年。
狗仗人势、人仗国势,坐拥逍遥风光海天一色。
美景背后,对应着他们在以泥浆灌死活人等等罄竹难书的累累罪行。
狗狗越可爱,越“无辜”(毕竟它只是一条什么都没干的狗),越让人觉得恍惚、胆寒。
另一边广州的防空洞外,一片断壁残垣、满眼狼烟萧条中,一只断了前脚的可爱狗狗,一瘸一拐一蹦一跳呜呜咽咽可怜巴巴上线。
两位“执法者”驱赶狗狗,狗狗的眼神很可怜。
虽然断了腿裹了泥成了流浪狗,依旧能看出这小可怜此前有个好人家,一度生活优渥且很被宠爱。
乱世当前、乱离人尚且不如流浪狗,更何况流浪狗“本狗”。
但这条小可怜被赶走,被以喂食名义骗进凄风冷雨中、最后又僵硬横尸街头,依旧叫人难过。
世界那么大,大到能装下所有的杀戮、野心和恶意。
世界那么小,小到容不下一只无甚所求的可爱狗狗。
影片中另一频繁出现的狗,则是监狱里的凶猛犬类。
磨牙吮血、凶残嗜血。
与其说这是犬类自然属性、不如说这是特殊场合所造就的人如修罗恶鬼,狗为恶鬼作伥。
再比如影片中时常出现的血。
这一题材的影片,最不缺血浆了。
但《无名》让人印象深刻,并非是依靠满坑满谷铺天盖地的血,不在量、而在质和呈现方式。
叶秘书手刃对方,惨烈割喉、血溅一脸。
他就着满脸血,点一支烟。
手抖了几次,终于点着烟。
这个细节很有意思,起初我以为是角色的凶狠残忍。
看完最终结局才明白,他点那只烟真正想平复的是什么。
再比如梁朝伟饰演的何主任,和黄磊饰演的叛徒张先生一番对话之后,影片刻意停在关键节点上。
画面一转,何主任已经去烟火气满满的街上吃烧鹅了。
卷起雪白的袖子,殷红一点血迹。
那一点血,是对角色下场的交代。
也是对人物心境的描述,层级很多,同一个细节,在不同已知情况下有不同的解读可能。
【《无名》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无名的诗歌06-23
无名的小草12-22
无名的代言组诗06-12
无名的小路散文07-05
无名的烦恼诗歌06-25
师出无名成语06-29
无名花随笔02-07
无名旅馆散文04-16
无名花的散文04-26
无名诗歌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