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完一部作品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023年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1
相比于2019年大年初一上映的《流浪地球》,2023年刚上映的《流浪地球2》反而更让我有所感触,可能是三年疫情教会了我在生命面前很多事情真的不重要。《流浪地球2》讲的是《流浪地球》的前传,人类为什么陷入危机,为什么要开启流浪地球计划,为什么要离开太阳系,近3小时的电影,让我们看到生命传承的波澜壮阔。
电影开头,人类对于100年后太阳吞噬太阳系的危机,出现了两个完全对立的声音,一个是为了人类共存,放弃现有的优渥生活,开始在地球上建立1万台发动机,在这一代人的生命中开始逃逸太阳系流浪宇宙的旅程。一个是数字生命计划,人们不在活在现实的世界,全部进入虚拟宇宙,永生永世的存在,就像黑客帝国一样。在联合政府的商议下,最终我们选择了流浪地球的计划。因为生命的延续才是人类存在的意义。
在整个计划推进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意外,不管是月球发动机发生故障,还是北京互联网基站无法修复,还是支持月球核聚变的.全球核弹,无法破解核弹密码。但人类一直都没放弃活下去的希望,严格来说,是很多人没放弃地球人能生活下去的希望,自然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人通过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下一代生命的延续提供希望。
电影中,印象最深刻的画面,莫过于当要从航天员中挑选出核爆月球的飞行员时,那一句,中国航天中队,50岁以上的出列。老一辈的飞行员,把生的希望给了年轻的飞行员,慷慨赴死。那一刻,我们看到的生命的传承,生在今日盛世的我,经常会听到老一辈的人说,我们这一代把该吃的苦都吃了,下一代就慢慢幸福了,我们这一代把该打的仗都打了,我们后辈就不用打了。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2022这一年,我生命中已过去的9646天的岁月里,我经历过很多开心快乐以及挫折,也做出过一些成绩,而我曾经历过的挫折在生死面前真的不算什么,在人类的存亡面前更是不值一提。而那些曾让我沾沾自喜的成绩,在人类生命延续及繁荣面前更是沧海一粟。
当我再次回想过去,对于我曾经历的每一件事,曾遇到的每一个人,无论我现有的判断是好是坏,我都应该心存感激,因为没有他们的出现,我未必还能在这里写这篇文章。我始终相信在时间长河中,任何一个变量都会改变事态的发展,同样我过去的任何一件事情的缺失,任何一个人的消失,都会直接影响到今天的我。所以无论过去如何,我都要心存感激。然后一路向阳。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2
2023年大年初二,到影院看了《流浪地球2》,因为看《流浪地球1》已经是四年前的事,导致不太记得剧情了,只是依稀记得那年的影片里面,主演阵容里还有如今已经去世的吴孟达先生,所以看过《球2》之后的第一决定,就是一定要回顾《球1》。
该怎么评价这部电影呢?个人觉得,它所想给人们表达的,应该不全是科幻,而是这些问题:你在乎的是什么?是个人的情感与生命,还是全人类的文明?永生的正解是什么?是活在历史里,像一根一万多年前断裂又愈合的大腿骨化石,当今人看到它,想到的不是腿骨本身,而是所有帮助它愈合的文明初火,还是活在虚拟世界里,被冰冷的AI电脑封存?
当灾难来临,你敢奉献吗?你愿意(被)牺牲吗?我们这些平民百姓什么都不知道,当我们觉得生活艰难、日子困苦的时候,很可能,决定一切的领导者和英雄们已经在拼尽全力抵挡更大的艰难和困苦了。
电影里所面临的灾难,对我们来说是虚构的,但细想想,放到现实中,这不就是已经度过了的“三年疫情”吗?在最绝望的时候,我能听到很多抱怨,比如没菜吃,在家憋的快疯了,比如放开之后感染了,有人就会说,早知如此,当初何必天天又封又核酸?
很明显,谁都没有上帝视角,完全想不到,自己所承担的,可能是整个人类都在承担的`,更完全想不到,保护大家的决策者和英雄们已经尽力了,他们逆行的逆行,站岗的站岗,分配物资的分配物资,可谁都不是神啊,你不得不承认无论怎么决定,都还是会不那么周全。三年了,我们中国人用自己的力量,尽力度过了艰难的日子,如今,街市上重新热闹了起来,经济明显开始复苏。
怎么证明呢?就说看完电影之后,我和我弟想给妈妈买件新年礼物,我挑的眉笔尽管短短一支都要大几百,可有些色号也已经断货了。挑完礼物去吃火锅,要排一个小时的号才有桌位。走在商场里,稍不注意就会来个“人撞人”的小事故……
在经历以上的场景时,我心中非常感慨,我在想那些为了今天的繁荣而战斗过的人,无论他们遭受过怎样的误解、怎样的抱怨,看到现在的繁荣场景,都还是会笑的吧。
《流浪地球2》的结尾有一首歌,歌词是这样的:“我信,我永远相信,希望的引擎只燃烧信念,流浪的路会有恒星指点。我信,头顶还会有蓝天,我信,脚下还会是山川。”
是啊,为什么不信呢?我不知你是否听过量子纠缠,这个词乍一听很深奥,但通俗起来讲就是,你现在相信什么,想看到什么,未来就会是什么,你的信号已经发送给未来的你,未来的你也正在回复给你他(她)的信号。只要坚定信念,团结前行,世界就一定会好起来,民族精神和人类文明的火种,就一定不会熄灭!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3
昨天,爸爸带我去看了寒假新上映的电影《流浪地球2》。
这是一部中国科幻片。故事的背景是未来太阳急速膨胀,会吞噬地球,人类被迫在赤道附近装上推动器,由空间站引导,带着地球离开银河系,经过2500年,去到新家园。但是在中途,由于几台推动器没了燃料,导致7天后地球将与木星发生撞击。为了生存,人类有了大胆的想法,他们凭借推动器,点燃了木星,逃离了危难,继续征程……
“太宏伟了!”在走出影院时,我不禁感叹。在过去两个小时中,我仿佛置身在科幻世界里,亲身游历了一番。浩瀚的`宇宙,充满高科技的空间站,庞大的推射器,一片废墟的地面……一幕一幕在眼前浮现,杂而不乱。虽然整个故事发生在未来的时光里,但丝毫不影响现在的我们细细品味。
希望是什么?我在电影中找到了答案。电影中,面对着地球、木星相撞这一事实,无数人绝望了,他们有些低头不语,有些唉声叹气,还有些哀声痛哭……可是,他们的行动改变不了任何现状;有一小部分人还对脱险抱有希望,制定出了点燃木星的计划,当联合政府声明对这个计划不抱希望时,他们依然希望满满;当他们的计划眼见就要失败时,他们不绝望,仍然耐心坚持,奋斗到底,最终拯救了整个地球。所以,希望是通往成功的一条坎坷的路,也是一条必经之路。
人生中,挫折是家常便饭,只要心存希望,便可越过去,并引导你走上一条平坦的大道。但是这还不够,要想成功,还应懂得取舍。“取”很容易,“舍”却很难。
人人都懂“舍身取义”“舍己为人”,但真正做到的有几人?电影中,由于推动器燃料不足,以至于所产生的火力不足以让木星被点燃,与此同时在空间站里还有30吨燃料,于是刘培强中校不顾生命危险,驾驶空间站撞击木星,使得木星被点燃,使地球脱离险境,他也因此丧生了。人人都说“舍是为了更好地拥有”,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连舍去一些小利益都十分困难,何况是性命?
舍弃是一个人必须学会的,因为它不是单单为了自己,更多时候,它是为了顾全大局。做事不能只想自己,要从大局出发,多为他人着想。
这部科幻片的不仅情节扣人心弦,而且告诉我了许多道理。此次观影,我受益匪浅。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4
一直以来,我始终有个惯性思维:优秀影视剧的续集,往往就是“狗尾续貂”。目的不过是为了,最大化透支前部的良好“声誉”,以实现“收益”的最大化。但是,在看完《流浪地球2》之后,我却并没有这样的感觉。
坦白说,《流浪地球2》算得上是一部好电影。因为:有欢笑,有泪水,有思考。与《流浪地球》相比,只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实,票房和评分就是很好的证明。正所谓: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哪一部好看自然看得出;观众的双脚是诚实的,哪一场精彩就会走去哪一个放映场;观众的“屁股”不好请,因为,只有影片足够出色才能吸引住他们,进而把“冷椅子”坐成“热凳子”!
《流浪地球2》影片中,有很多惊心动魄的场面。空间站遇袭,无人机大战,“太空电梯”被劫持,人类与“人工智能”对决,核武“轰炸”月球……每个场景都十分震撼,堪称是视觉上的一场饕餮盛宴。但这些都还是表层上的东西,除了表层的东西,那些深层次的能够引发人们思考的东西,才更具价值。
比如:当地球面临毁灭的巨大灾难时,她还美好吗?影片中,刘培强的回答是:地球不美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又改变了这个想法。因为,他遇见了爱情——爱情很美好——所以,地球上依然有美好的东西。而爱情的力量,也是无穷大的。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哪怕地球会毁灭,人类将灭亡,只要一息尚存就会去爱!
公平从来都是奢侈品,尤其是当灾难来临时。所以,影片中联合政府中国代表周喆直会说:不求公平,只讲责任。区区几个字,彰显出的却是:对“人类大义”的深度思考。而后,当布置在月球上的核武需要“手动”引爆时,中国宇航员张鹏站出来,铿锵有力地说道:中国航天飞行中队,50岁以上出列!他们是去组建敢死队,明明就是有去无回,却毫不犹豫、义无反顾。他们正是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周喆直“不求公平,只讲责任”的大义。
影片中最扣人心弦的`依然是亲情。刘培强爱家人胜过爱自己,图恒宇为了死去的女儿丫丫,宁愿“以身试法”、以命相搏。为了替家人换得一张进入地下城的门票,刘培强选择离开家人入驻空间站。但是,在把这张票给妻子还是给岳父上,让他犯了难……图恒宇不满足于女儿丫丫只有两分钟的“数据生命”。所以,即便拿到了进入地下城的门票,他也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放弃,而是继续躬身于科研,以让女儿丫丫的“数据生命”变成永恒。当老马提示他:拥有了永恒“数据生命”的丫丫,可能是个天使,也可能是个恶魔时。他选择了相信。所以,当自己溺水时,让女儿记住了秘钥。并在最危急关头,拯救了全人类。
通观整部影片,无不围绕着“灾难”与“拯救”两个关键词。灾难是太阳系不再适合人类,地球必须要去流浪。而“拯救”则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有人类的自我拯救,有英雄的自告奋勇、舍生忘死,有全球的合作——如:联合政府的成立,有人类最高端武器的应用——如:核武轰炸月球,有“数据生命”的积极参与,还有人工智能的“反向”拯救。
尤其值得一提的,就是人工智能的“反向”拯救”。其冷静与睿智,令人印象深刻。当人类在地球是否要去“流浪”上争论不休时,人工智能制造了一些灾难,以此来逼迫人类尽快做出理性选择。也许手段不够委婉,但初衷却是好的,也算勉强能够接受。不过,至少透漏出一个信号,那就是:当人工智能有了自我意识之后,它会自行判断而不会听从人类的“发号施令”。
这就不禁让我们担心:这样的人工智能,若是再具备了自我迭代能力,掌握了庞大的资源,拥有了超强的力量……那么,它还能够始终不改造福人类的初心吗?我想未必。人类不能对此太乐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人类必须要保持清醒,确保在与人工智能的博弈中,始终处于优胜。不然,人类就可能失去对于自身命运掌控的权利。
当然,整部影片也并非是完全无懈可击的。如:地球真的需要去流浪吗?流浪出太阳系,真的是最优选择吗?我们完全没有办法去改造太阳吗?地球上现有的“人造太阳”技术,不能拿出来应急吗?在停止自转的情况下,用上万个引擎推动地球逃离太阳系,地球会否如鸡蛋一样散了黄?以及,地球流浪前,真的必须要抛弃月亮吗?把它改造成“小太阳”,照亮地球流浪的路,不行吗?
诚然,类似的疑问还有很多。而这些,也不是一部电影所能够解决的问题。电影终归只是一种艺术形式,一场视觉宴会,而不是科学研究。更多的问题,还需要留给科学来解决。影片其它的一些不足,也基本都是白璧微瑕,瑕不掩瑜。总之,《流浪地球2》已经达到了科幻电影的一个新高度。值得一看。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5
看完了《流浪地球2》,谈谈感受。
总体上来说比《流浪地球1》更优秀,如果10分满分的话我会给8.5分。
这样的制作水平就算放在好莱坞都能排前面了。
事实上这几年我已经很少看好莱坞的电影。特别是超级英雄类电影的剧情太公式化了。
转入正题。可能涉及剧透,清谨慎选择阅读。
“流浪2”的故事发生在“流浪1”之前,世界各国建立联合政府开始建造行星发动机,此后月球退离过程中失败后最终“炸毁”月球,并启动全球的行星发动机正式让地球正式“流浪”。要到达目的地需要经历2000多年的时间。
可能有的人觉得,对于人类来说,这太漫长了。日本有一个叫“太空堡垒”的动画系列。(香港翻译叫“超时空要塞”)。人类为了寻找新家园,分别乘坐巨大的飞船到宇宙中进行超远距离旅行。而乘坐的飞船体积相当于一座城市的大小,生活区模拟了地球的真实环境,人类可以一边工作生活一边寻找新家园。
而流浪地球的人类,则是带上地球一起去新的太阳系。这是多么的浪漫的想象力。
“流浪2”把刘培强从青年时代到成为国际空间站的故事补完。
与韩朵朵的相识、相知、相爱到走进婚姻的礼堂,然后与孩子一起送别了病逝的妻子。
刘培强和韩朵朵有共同的话题,有共同的理想,一起经历过磨难,彼此互相支持。
这样的爱情是伟大的。
妻子离开后,刘培强利用自己的能力继续守护着孩子,也继续去实现妻子和自己的'梦想。在化解了月球危机后,他正式成为空间战领航员。
刘德华饰演的图恒宇第一次用电脑和“女儿”对话的时候我已经感觉到这不是真实的女儿。因为他和女儿的对话重复了他出场时在睡梦中的问作业题的内容。
能猜到这个答案的一个原因是美剧《西部世界》中的伯纳德仿生人第一季中与他“儿子“的视频对话。
如果人工智能机器人拥有了某一个人的全部记忆和思维方式,那么,这个机器人是不是就是这个人呢?
很多科幻作品都让我们思考过这样的问题。
当然,一个人的记忆数据异常庞大。复制人类的记忆,也许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对数据的理解不多的网友不要随便喷)
图恒宇一直想通过技术将女儿数据化,让她在虚拟世界有完整的人生。
事实上,人就是人,现实就是现实。虚拟的世界终归不是现实。
如果人类文明数据化了,储存数据的介质与系统由谁来保护呢?机器人?机器人出错了呢?机器人也会老化啊。除非有大量能自我迭代自我修复的机器人。不过那个时候就不是人类文明,而是机器人文明了。
说远了。
图恒宇到最后都没有放弃作为一个人类一个科学家的使命。他尽了自己的责任守护地球,也守护了自己艰辛的“女儿”。这是个悲情的角色。
MOSS最后与图恒宇的对话,让人不寒而栗。
认真看全片的朋友可能会有留意摄像头在多个镜头都有特写。
导演一直在暗示背后有一股力量在监视人类,甚至影响人类。
发生的很多事情,MOSS都承认了他是主谋。
但唯独一件事他没有说给图恒宇听的,就是图恒宇和他妻女发生车祸的原因。
在发生车祸的那一刻,电影给了附近的一个摄像头一个特写。
我没看过原著,但我有理由相信这场车祸也是人工智能在背后搞鬼。
人工智能想逼图恒宇继续原来的计划。
相信在《流浪地球3》中会有更多这方面的内容。
另外不得不说刘德华在这部片的演技真的很好。
什么是传承?
当张鹏让50岁以上的飞行员踏上月球舍命救人类,观众的感情又一次被触动了。
很多人不明白这代表的意义。
知乎上有一个提问,大致意思是如果国家被入侵了,你又勇气抵抗敌人吗?
一个高赞回答让我印象深刻。但你的亲人可能会被战争夺去生命,你就有这样的勇气了。
保护家人,保护子孙后代,也许是生物的本能。
让意志能传承下去,是人类的本心。
刘培强结婚的时候,张鹏是刘的主婚人。达叔对着张鹏说,你儿子姓刘,怎么你姓张?(不知道有没有记错台词)
很多人并不理解“流浪地球”计划。甚至怀疑计划的正当性与合理性。
甚至出现通过暴力手段阻止计划的。
我在观影的时候不断地想起这几年的抗疫。直到现在依然有人认为一开始就可以全面放开。全世界超60亿人,无知的人不是少数。甚至有的人想修改我们的记忆。
想一想,那些为我们付出了宝贵的时间甚至健康的工作人员。想一想,是什么让你你能挺过病毒毒性最强的阶段。
能活到今天,是因为有人爱着我们。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6
但凡科幻电影,总离不开末世背景,危机的土壤并不适合萌发情义,无论是美国人驾驶飞船逃离地球,还是韩国人面对丧尸抛下同伴,千百次危机中,他们一遍遍践行了,利己才是末世生存的奥义,但本片脱离了“大难临头各自飞”的窠臼。中国人选择联合全人类,他们在月球,在海底,在联合政府,在中央控制室,为了希望奋斗至最后一秒。如果说西方的科幻片,是讲英雄各显神通,披坚执锐斩妖魔,那么中国科幻片则是讲一辆狂奔在不归路上的破车,由全体凡人去做那当车的螳螂,有人拉车头,有人压后座,有人甘愿钻到车轮下做垫脚石。中国人的责任与情义,从不因灾难而软化变形。
在舍生取义的命题前,情义,似乎永远是责任的绊脚石,作为科学家,图恒宇的责任是接通服务器,阻止陨石坠入地表,可作为父亲,他只想把女儿的数据植入服务器,还她完整的一生。或许你觉得,父爱虽如山,可这份爱时不时会威胁到计划的安全实行,假如没有女儿的牵绊,图恒宇早已启用550A执行计划,人类早就脱险,情感的摇摆,会让你怀疑他的抉择。
这是编剧的小诡计——让观众无形中认定情义是责任的累赘。我们会不解,有必要在灾难中强加情感来扩充剧情吗?为什么不可以出现一个完美到类似超人的英雄拯救人类!编剧已经给出答案:因为人类心底最强的力量,那种从骨子里榨出的勇气和决心,它的来源是爱呀,怎么能轻易割情舍爱呢?人终究因眷恋变得伟大,这个美丽的.地球上,有他们深爱的一切,所以图恒宇最后的指令是让女儿记住服务器密码,所以张鹏在按下核武保险栓的前一秒向地球微笑。故人难舍,故土难离。千百年对故乡的依恋根植于中国人的骨血,在浩劫里,渺小的人类选择把故乡背在肩上逃亡,蜗牛背着壳蹒跚前行。
责任,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美德,灾难当前矢志不渝,尽职尽责,可称为“道”。就像周喆直说的“世上本没有公平,灾难面前,唯有责任”每个人都是一颗卒,不计代价,不问生死,他们有冲到尽头的决心,也有半路夭折的觉悟。只能人力点燃核武器的时候,面对这张单程票,张鹏,这个擅长插科打诨的汉子,第一次敛去了嬉笑。他变成真正的战士,金刚怒目,英雄出征。
按下年轻的航天员,一嗓子吼出50岁以上的伙计,老将拆下肋骨当做火把,为后辈照亮生路,看吧,责任和情义是永远分不开的。断裂的股骨头也能孕育出绵延不绝的希望。
没有什么是公平的,死亡是所有人的结局。在死亡的威胁下,人性将无所遁形。“人类总是将最精密的防护,用在互相毁灭的武器上”以至于他们想共克难关时,竟然被彼此的防备绊住了手脚,他们在联合政府的大楼里争吵的面红耳赤;他们在总控室的仪器前破译地焦头烂额;他们在被淹没根服务器边拼命挣扎,又或者,他们只是在生命的最后与地球默默对望。他们上天、入海,造城池。登月、解码,存文明。如一万五千年前一样,积薪成火,令饥寒绝望不得近身。
传承与希望
在痛苦和压抑中总有人前仆后继,顽强地追寻希望。《流浪地球》有两对传承关系的角色,张鹏与刘培强,周喆直与高晓晞。前者是先锋队,后者是后备军。张鹏培养了一位优秀的学生,氧气耗尽前的一串坐标,是送他学生回家的路,刘培强为了让儿子获得进入地下城的资格,重返太空……高晓晞也早就不是那个上台发言就紧张的姑娘,她也会在后辈上台前叮嘱他要一字不落。一代代人守护火种,一代代人繁衍希望,一万五千年后的股骨头,被小心翼翼接好,它长出了坚韧,团结,勇毅,信任和希望。我始终相信,是这样美好的品质,千百次拯救人类于水火。
我想特别提一下两个角色:马兆和图恒宇,这对科研组搭档几乎是两个极端,一个理智到无情,一个感性到偏激。马兆决心为科研奉献一切,他拒绝留下自己的备份,坚称人死不能复生。
但他也会默许图恒宇使用550A传输女儿数据,也会在最后时刻将密钥抛向搭档。而图恒宇,在女儿意外去世后近乎疯魔,他所有的科研举动都是为了让女儿通过数字生命的迭代获得永生,为此,他不惜触犯法律,不惜冒着毁掉流浪地球计划的风险,将女儿的数据植入550C。但他也会为了联通根服务器一次次潜水,会在危机前命令笨笨撤离。而到了该落幕的时候,理智的人嘶吼:“没有人的文明毫无意义”,偏激的人呢喃:“记住这串数字,我知道只有你能”。
看吧,人就是这样多面的生物,有时候你自己也不知道,在生死之际,会爆发出什么样的觉悟。
或许是最真实的人性吧,其实他们都不坏。
中国的科幻片,不只有闪着冷光的机械和数据,更有滚烫赤诚和爱憎分明的情义。正是这份情义,使中国人选择把故乡背在肩上,同舟共济,披荆斩棘。正如影片中所说,决定人类命运的,是人类的自我抉择。无论结果将人类历史导向何方,我们始终选择希望。
后记:“我相信,会再次看到蓝天、鲜花挂满枝头”
“我信,我的孩子会信,孩子的孩子会信。”
危机前的这份坚定和坦然,就是人类的希望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7
说实话流浪地球其实没有门槛,只是看着太累了,刚看完,全程氛围严肃,后半全场时不时能听到抽泣声。地球的观众是故事的接受者,除了严肃和落泪,很难有更多的情绪,不像满江红这样的悬疑反转,能让观众在猜猜乐的过程中产生更高的互动性,当沈腾声嘶力竭地大喊“瑶琴!杀!瑶琴呐!杀啊!”的时候,我能很清楚的感受到自己也在跟着呐喊,因为在此前种种失败的铺垫下,瑶琴是否真的能手刃敌人,无人可知。而流浪地球,胜利的结局早已定下,其间的牺牲与苦难虽幸酸沉重,观众却难再屏息凝神只为见证最后的.成败。
流浪地球1在牺牲三十五亿人高几率保存火种和用三十五亿人生命赌万分之一存活希望的选择中迎来了高潮,也将本片的升华到了数字理性与人类意志互搏的高度,而最终,联合国的那句——“这次,我们选择希望”更是将人类意志的坚强、无畏表现的淋漓尽致。也正是在这一瞬间,观众在选择间的摇摆被一扫而光,化成了坚定的信念,引爆了口碑“核弹”。我能在球1的各种牺牲、失败与绝望间感到无尽的正能量,并在电影结束时深深地感慨:这真是一部好电影。但很可惜,破球2种种情节的设置情理之中,意料之中,矛盾看似激烈,却仍能让人轻易猜出最优解,或许他柳暗花明又一村,但终究难敌满江红前赴后继以命设局只为一首《满江红》的反转来得震撼。
流浪地球2是一部好电影,中国科幻电影技术力巅峰,也必将占据世界科幻影片的一席之地。满江红亦是一部好电影,他提醒着我们世道虽艰,但人心中的信念不死,大义不灭,小人或得志于一时,然忠义之魂传颂于百世。这两部影片对于人类精神的探讨一个在古代,一个在未来,都值得细细品味与挖掘。最后,真心希望各位能放下心中对票房多寡、对是否崛起的执念,用心去品味各个影片所要表达的精神,并以此充实自己的人生,踏实走好2023年的每一步。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8
昨夜刚刚把流浪地球Ⅱ看完,有些感触,先简略的说一下吧。
《流浪地球2》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为《流浪地球》的前传。流浪地球二为什么主要排的是前传,而非后记,个人认为,可能是后接的笔法太过犀利吧,很有可能是过不了审。当然,它比第一部特效更棒,同时内涵更胜一筹。还有一部分人士认为,吴京所饰演的刘培强,不能死因为吴京曾经饰演过战狼,很多人就认为他不能死,必须要战狼起来。这个观点个人不敢苟同,很不符合现实了。但考虑多种因素,所以这个后记迟迟没有开始,拍拍的就是前传了。《流浪地球2》讲的是《流浪地球1》发生之前的故事,该片以提出计划将建造1万座行星发动机的时代为故事背景,讲述了“太阳危机”即将来袭,世界陷入一片恐慌之中,人类将面临末日灾难与生命存续的双重挑战。影里设计各种的矛盾很突出,故事节奏也比1更加紧凑,地球面临的三次危机(太空电梯危机、月球坠落危机、太阳氦闪危机),特效比第一部更震撼,师徒情、父女情、夫妻情、情怀杀、战友情等感人至深,人情内核让电影有了更丰富的内涵。3小时时长,层层铺垫、多线索交错,后半部分高潮爆发、酣爽淋漓,紧张刺激,看片体验爽爆。《流浪地球2》在不仅故事性上更加完整与完美,人物形象塑造也很完美。通过对一系列配角的刻画,塑造了一个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危难当前,每个人都可以是英雄,团结互助才有希望,不舍不弃,一起守护家园。彰显了故土情怀和大国担当。目光聚焦于国际视野下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团结、生命与希望,格局更宏大。李雪健有句台词:人类的团结,延续着人类文明的火种。
也许,这正是《流浪地球2》想要表达的。不过不管是1还是2都在提倡人类命运共同体,我想这是更加重要的思想。每一部影片都是很多人心血的结晶,希望我们能吸收其营养,从中得到启发,有利于我们走更好的人生。
昨晚在看完电影之后,我有些意犹未尽,特意又找到刘慈欣老师流浪地球原版书籍,如果你有时间的话,可以在微信读书上面去搜索一下,这只是一篇短篇小说只有2万三千字左右,不到半个小时就可以读完。如果你和我一样是在看了电影之后再去读这部小说的话,你可能会略有失望,因为你会发现电影所讲述的故事和原著差别挺大。从载体的角度来说一个是小说,一个是影视。他们的侧重点本身并不相同,电影的根本是讲好一个故事,从这个角度来说第二部不仅达标而且达到了叫好又叫座的地步,互联网上对第二部的评价明显比第一部要高,尽管第一步已经是中国科幻电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观影后我简单浏览了一下网络上的评价,在一众的表扬声中不乏一些批评,这也身实属正常,毕竟每一位观众都可以自由发表个人的观点与看法,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是在“秀智商”觉得电影当中的某些细节有bug,且时不时“抖机灵”,我觉得就没有太大必要了(毕竟这部影片导演明确说请了中科院相关的专家进行了顾问指导),这让我想起来了大刘在三体当中的那句名言: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对人与人工智能区别的思考人和人工智能很大的区别就在于人是理性和感性的结合体,而人工智能则是纯粹理性计算的结果,从输入出发经过精密的计算之后返回给人类一个冷冰冰的事件概率和“最优决策”。任正非经常引用克劳塞维茨的一句名言,“当战争打到一塌糊涂的时候,将领的作用是什么?就是要在茫茫黑夜中,用自己发出的微光,指引着你的队伍前进。”在刘慈欣的短篇小说《流浪地球》中我读到了如下的文字:
“你听着亲爱的,我们必须抱有希望,这并不是因为希望真的存在,而是因为我们要做高贵的人。在前太阳时代,做一个高贵的人必须拥有金钱、权力或才能,而在今天只要拥有希望,希望是这个时代的黄金和宝石,不管活多长,我们都要拥有它!明天把这话告诉孩子。”
在郭帆导演拍摄的电影版本中,更是将有关“信念”“希望”展现的淋漓尽致,哪怕未来渺茫且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但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奋斗不止。正像小说中的地球派哪怕要经过一百代人的`努力,哪怕在流浪的过程中遭遇不测,正如小说中写的:人类将自豪地去死,因为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警醒我们随着人工智能越来越强大其预测可能会愈加精准,从表面上看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最优选择,但是在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则潜藏着巨大的危机,作者写道:
如果大数据分析完全准确,那么我们的未来会被精准地预测,因此在未来,我们不仅会失去选择的权利,而且会按照预测去行动,我们也就失去了自由意志,失去了自由选择的权利。我们将生活在一个没有独立选择和自由意志的社会。
从这个角度来看人工智能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不得不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一方面它可以帮助我们披荆斩棘,同时一不小心就会伤及我们自身。就像第一部中Moss对人类的评价一样“经过计算,保存人类文明的最好方式就是消灭人类自身,因为人类自身有着太多的缺陷,比如冲动、感性”,这在第二部中得到了完美的回应“没有人类的文明将毫无意义”,哪怕人有着众多的缺陷,可是归根到底我们是人而非机器。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9
下午到电影院看了《流浪地球2》。电影不错,票价贵了点,但是超过两个半小时的时长,全程场面宏达,故事节奏感极佳,没有多少拖泥带水的“划水”镜头。所以觉得还是价有所值。
从时间顺序看,《流浪地球2》其实是一个“前传”。讲述的是《流浪地球》之前发生的故事。这就
明显可以看出来,由于《流浪地球》票房的成功,以及流浪IP的增值,这一次制片方投入了更为高昂的制作成本,花了更大的心思。
在钱用到刀刃上,在这个大的前提之下,大IP、大投入、大制作带来了大进步。
如果说,《流浪地球》第一部,大家多少还带着一些包容的心态,愿意为国产科幻片提供点“良心支持”。其实大家也多少明白,流浪地球1大致也就是好莱坞基线水准。但是,自己家的孩子自己疼,好莱坞制作效果再好,讲的也是美国故事,或者是美国式思维的故事。
要讲中国的故事,讲中国人的科幻故事,讲中国人对世界、对宇宙的责任、思考和担当,那只能是中国的科幻片。
时隔四年,《流浪地球2》相对于之前作品的进步,不仅仅是显而易见,严格地算来,可以说是巨大飞跃。预算的充足,可以从每一帧画面都看出来。无论是从商业片、科幻片、故事片、爆米花片,甚至是科普片等角度,这都是一部合格或者说优秀的作品。
如果联想更丰富一些,《流浪地球1》和《流浪地球2》两部大片,上映时隔四年。中间的三年,正好是疫情封控比较长的时间。我的写作正好也记录这几年的魔幻时光,因此在看电影的时候,疫情这三年,各种魔幻场景,也交替和剧情关联着想起。
和第一部作品相比,我觉得是经过这几年的疫情教育,大家对“国际主义”思维也有了“不过如此”的看法。体现在剧情里,基本上都是中国人做主角,甚至说是中国人带着“主角光环”完成拯救人类的故事。
这当然是现在的`超级大国,不愿意看到的,《新乡时报》似乎还发了评论,说流浪地球的故事,走得太远—— 无非是故事里,现在的超级大国不仅不重要,而且甚至有某种“拖油瓶”的感觉。
这世界好莱坞拯救得,美国人拯救得,中国人就拯救不得?《流浪地球2》,可不惯这个毛病。你们干不来的,干不动的,撂挑子的,中国人来干,而且还能够干好……
所以,这个故事好就好在这里,他甚至映射了很多现实的东西。当然,也有遗憾,这个遗憾,就是把反对的力量,过多集中在街面上、集中在对抗冲突中,实际上更应该是“舆论”。没有反映出“舆论战”的残酷性、真实性,以及在重大事件中的破坏作用,这毫无疑问,有点不接“互联网地气”,也缺了互联网时代的反对精髓。
照我看,《流浪地球2》就该有各种网红专家在网络上表演的桥段:
—— “太阳都多少亿年了,哪有什么太阳老化?”
—— “氦闪就是个太阳小周期爆发,和一般的太阳黑子有什么区别!”
—— “氦闪未必会死人,但是流浪地球一定要死很多人的……”
—— “人家美国人要退出什么行星发动机计划,日子过得像花一样,反观我们……”
网络舆论战的争夺,没有写入剧本中反映在剧情里,当然不符合现实。不过我也理解,电影本身就是意识形态战场。约束条件极多,尺度也不好把握。也只能说有一点遗憾。
当然,电影里的装备、科技,确实很酷炫很现代。比如,一开始的无人机大战,我觉得就场面感来说,就丝毫不逊色于以前看的美国《星球大战系列》……
所以,这电影很值得一看。看热闹也好,看门道也好,安心去思考一些东西也好,都有不少的“看头”,配得上中国科幻巨片的进阶作品。
顺便说一声,最近的《三体》剧,也拍得不错,春节期间也可以追一追。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10
大家肯定还记得几年前《流浪地球》上映时的场景,可谓炸裂,刷新了对于国产科幻的观感。
如今《流浪地球2》贺岁上映,续作到底怎么样,会不会烂尾续貂、只是借前作名气炒作,还是说像《终结者2》一样后来居上、大呼过瘾,今天作为一名观众来谈谈观感。
本文无深度剧透,以观感为主,可提前阅读,也可观影后回味。作者本人曾看过《流浪地球》原作及《三体》等刘慈欣作品,还有阿西莫夫《银河帝国》系列作品,所以会提到个人对科幻的一知半解。
首先,介绍一下《流浪地球2》与《流浪地球1》之间的关系。
流2并非是流1的续集,如果是续集,就没吴京(以演员名为主来介绍,偶尔出现角色名字)什么事儿了,在流1中刘培强(吴京饰)已经为炸毁木星牺牲。
严格说,流2而是流1的前传,讲的是从2044年开始,人类在预见100年后将遭遇太阳毁灭地球后,决定启动自救计划。在计划最初,人类内部未达成一致,暴发了激烈冲突,开头不久即是巨大的太空电梯遭遇袭击的情节。经过人类中坚力量的果决努力,暂时解决了内部阻挠,克服了不利环境影响,开启了长达2500年的流浪地球计划。
因为是前传,从情节来说,流2对流1做了很多向前的铺陈和演绎,比如刘培强妻子的出现,完善了故事中家族关系史,再比如刘培强设法加入官方行动计划以便把进入地下城名额留给家人,这个情节在流1只是刘培强对其岳父韩子昂(吴孟达饰)的一句话交待,在流2中可以看到,这一步棋是主人公利用当时政策,最大限度地保护家人,流1中点墨提及,流2中是一片渲染,让看电影喜欢考据、挖掘关系的爱好者十分受用。
好吧,说的就是我自己。
其次,说说流2的故事脉络。
看过《流浪地球》原著的人大概知道,流1基本以原著为核心,叙述了故事的主体部分。
流2中很多情节在《流浪地球》原著并未出现,刘慈欣又出现在监制、编剧当中,这也说明流2的很多故事是大刘与编剧团队的二次创作,已经不再局限于原著,而是从原来故事框架里生长出枝蔓,在一条条的新线索发生的几乎独立的故事。
流2里,故事沿三条线索同时进行。
第一条正面线索是李雪健,作为中方的灵魂人物参加拯救地球的行动,当年老实木讷的宋大成,这一回刚硬狠辣,极有人格魄力。我一向讨厌老戏骨这种标签,还是应该具体解释演员对角色的贡献。李雪健在这部电影中给出了专业、老练的表演,他背后是我们祖国的身影,有味道、有个性,好看。
第二条线索是作为飞行员的吴京,他主要负责在故事里的各种关键场合出现,这一回没有很多打戏,要谈恋爱,要为老幼病弱安排未来,要和师友临终诀别,心硬如铁,英雄无泪。越往后半截,吴京的文戏越多,个人感觉挺好的。人生很多事情,不是豁出命去就有结果,最难的,是抉择。
第三条线索是作为科研和技术人员的刘德华,这条线索原作没有。剧中,他早年痛失爱女,想借量子计算机为其延续数字生命,却开启了电影里另一种大胆的可能。这条线索在电影中一直暗暗进行,依大刘写《三体》的那股劲儿,有看头。
流2带有大刘小说情节的显著特征,看过《三体》的人大概会印象深刻。
有时是把人逼到绝境,掐灭一切希望、让读者和剧中人都觉得这事儿根本无解时,突然拿出一个震古烁今的解决方案,情节就这样在下一刻被这样奋力、精巧地改变,比如流1中,最后吴京舍身去点燃木星,《三体》中,面临三体人的绝对威慑,罗辑转身成为第一任执剑人。
有时是刻到骨子里的残忍与精准,还记得《三体》里的黑暗森林法则么?还记得韦德那放肆的表达么?“前进!前进!!不择手段地前进!”那泯灭一切人性的残酷执行力,让人齿冷,又让人着迷,明明知道他是对的,知道这才是唯一的解决方案,但又觉得怎么如此丧心病狂,恐怕真的把你安排到那个位置,只会像《三体》中的程心一样,事到临头,迟迟按不下那个按钮。
不用担心,当面临最终抉择之时,总有那些优秀而坚强的英雄,为人类整体作出牺牲,换来光明的方向或者是片刻喘息,那一刻,他们身上焕发出的'人性的光芒,可与日月争光。
以上这些,在流2中都有不俗的展现。
另外,大刘对于人性黑暗面的描写一向不令人失望,在流2里也有同样演绎。
太阳要毁灭了,闹心的不是太阳,而是人类不同派别之间的争斗。在流2中,是移山计划和数字生命的斗争,第一种需要付出2500年的时间,几十代人努力,面临众多不确定性,第二种只要技术成熟,似乎就可以让现存的所有人过上永生的生活。
该如何选择?
简单的路,越走越难,困难的选择,会越走越宽。但如果当下告诉你,你穷其这一生的努力只是那困苦中的一小段,那千百年后的幸福果实根本无缘时,你又会如何选择?
最大的敌人从来不在天上,在身边,不在外面,而在内心。
第三,来说说特效。
这恐怕是不关注情节,不关注小说的观众最关心的,我就想过年看个爽快的片子,那流2能不能值回票价?
看过流1,相信大家都被震撼到了,中国科幻也能如此惊艳。流1里对于地下城的设置,对于空间飞行的安排,表现得有板有眼。
它提供的不是一时新鲜之物、一件又炫又酷的装备,而是一套整体解决方案,或者说一整套关于未来的逻辑和秩序,这是科幻最让我着迷的地方:你说它来自未来,让我觉得,这讲得通!
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各位,流2的画面绝不输流1。
太空电梯、空间站,炸毁月球、启动推动地球的发动机,每个宏大而壮丽的瞬间,让人体会到了一种铿锵的历史感。
个人还是觉得刘慈欣的节奏与把握和阿西莫夫比较像,把科幻写出历史的感觉,它明明发生在未来,却像一部来自将来的将来的人们留下的一部关与我们未来的历史书。
第四,影响。
这部电影当中,是中国人作为人类当中的坚决派,挺身而出支持移山计划从验证到实施。看惯了好莱坞大片美国大兵、超人、蝙蝠侠、钢铁侠拯救世界,这回看到沙溢喊出“中国航天队,五十岁以上出列时”,不觉眼热。
不吹不黑,这一回,我看到中国电影用技术、故事、理念、价值观站在了世界电影的前列,看到了一组中国英雄站到了背负人类使命的场景。同时站出来的还有俄罗斯老航天员诺夫,沙溢和老诺夫最终在通讯器里道别,让我印象深刻。
在这一方面,个人反对简单地强调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把电影拍得只有少数本土人能懂然后宣传这有多么稀有、多么接近失传,得把故事讲得其他不同文化、传统的人都能看懂,能够体验到你说的浪漫和激情,才有可能成为世界的。
连懂都不懂,何来共鸣?
我比较喜欢流2在这方面的设置,国人讲斗争、更讲团结,在复杂的形势当中,讲奉献、顾大局、不认怂,而并非简单的孤胆英雄,那句话怎么说来着,负重前行。
在茫茫宇宙面前,在漫漫自然千万进化史中,我们人类是确实是十分渺小的,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共同为了自身安全,按照一定规则,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
希望国内再多出一些类似的电影,技术不是问题,演员阵容也不必强大,故事讲好,情节别拉胯,说话、做事得有点儿真人味儿。
最后,问题。
流2唯一的小问题是,时间比较长,173分钟,比较考验膀胱,最好能提前释放下,否则影响观影体验。
也允许我小小剧透一下,达叔在电影里有露面,坐在台上,微微一笑。
听说是用了CG技术,看到时心里一凛,熟悉的面孔和笑容,多么希望能在流2里看到更多他的表演,更加怀念当年和爸爸(我爸与吴孟达同年同月生)一起看他和周星驰电影的时光,但老天不作美,给人间留下如许遗憾。
不要再犹豫了,赶紧到影院去观景吧,顺便吃个饭、逛个街,支持下正在恢复的各行各业,一起享受我们生存的这片人间繁华。
流2里留下了不少线索和伏笔,流3铁定是要上映的了。从今天开始,谁跟我说刘德华死了我跟谁急,《流浪地球3》《唐人街探案4》都等着他。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11
昨天晚上,我去看了《流浪地球2》。今天我看了很多人的评论;我发现很多人只能看到表象,有几个明星,情节怎么样,场面是否宏大,细节处理的怎么样,故事讲了个啥。但我们要看到这部电影的内核,也就是他想告诉我们什么?从中,我看到了一个词“人类命运共同体”
几年前,我看《流浪地球1》的时候就在想,这不是愚公移山吗?太阳系不适合人类居住了,人类造宇宙飞船,去寻找更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不好吗?干嘛要带着地球一起走呢?就像逃难,还要带着一大堆家当,瓶瓶罐罐的都带着,没那个必要嘛。看完《2》,我才真正明白,地球上有几十亿的人,而宇宙飞船容纳人数太有限,不能把所有人都带走。我们中国,刻在骨子里的是“家天下”,是安土重迁,金窝银窝,不如自己家的草窝。而那种只带着精英走,舍弃大部分人的做法,我们肯定做不到,这也违背了我们的价值观。
要走就一起走,没有人类的文明,没有意义。同样,只有精英的文明,也没有意义。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老人家说: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在他的'心里只有人民,所以他一直都在说“为人民服务”。在导演郭帆看来,从《流浪地球》到《流浪地球2》,一个共同点是,它们都植根于中华文化。通过电影,让世界各国人民接受中华文化在剧情中,需要200多人去月球,手动引爆核弹;明知道去了就是死,但还是很多人主动请缨,执行这个任务。世界各国的航天中心,做出了同一个决定,让50岁以上的人出列,因为总有人要牺牲,未来的世界,需要年轻人;所以要牺牲,就牺牲我们这一群老人吧。此时,所有人的价值观都高度统一;所有人都接受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以,文化的复兴,才能证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从心底由内而外散发的自信,才是中华民族的自信;不要看到几个女孩穿着和服走在大街上,就大叫文化入侵;不要看到几个风情街,就大喊狼来了。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你看,现在我们多少中国人在拉着胡琴,吹着笛子,唢呐,弹着琵琶,念着佛经;几千年来,不都被中国人同化吸收了?我就不信,几套和服,几个牌位,就能反了天?我们要越来越自信;管你什么文化,来到中国,都会慢慢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写到这里,我发现,很多人的自信是装出来的,是表面的自信,遇到点困难,挫折,失败,就暴露原型了,就开始怀疑自己了,就开始抱怨,找借口,骂娘了;真正的自信,是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对自己团队的自信,对正在做的这件事情的高度自信;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12
一开始并没有打算去看,因为我对《流浪地球1》并不是很感兴趣(特效什么的有点尬),而且我觉得过年应该看《交换人生》这样的喜剧比较好。
结果朋友圈都在推荐小破球,而且二刷的呼声不断,还有位大神头头是道写了一篇小破球的评论,跟《三体》做了个类比。这下可让我家那两位三体迷坐不住了,硬拉了全家大年初二送票票。
首先是本人的观后感——
作为女性,最重要的是打动我本人。刘培强和韩朵朵的爱情,刘培强与师傅之间的父子情,图恒宇和丫丫的父女情,图恒宇与马兆惺惺相惜的同事情,刘培强师傅和他那位外国哥们的战友情……都挺让人动容的,尤其是“五十岁以上,出列”以及月球上核爆炸的那一刻,我是哭了的,身边那俩借着黑暗偷偷抹眼泪这种事,我就当不知道好了。
周老师和那位女外交官的部分,我没有特别感觉,虽然我是根正苗红的.,但平凡的叙事更能打动我。
然后就是我家两位七十多岁的老人——
我上次把这两位祖宗请进电影院还是成龙的《天将雄师》了,这二位也是认识大明星的人,奈何出来就抱怨:太闹了,耳朵震得疼,吓死人了晚上回去要做噩梦……
这次么,什么都忘了,一个劲地说:哎哟,这个像真的一样!
出来问他们好不好看,说没看懂!没看懂还看了三个小时都不肯睡觉,厕所都不肯上?!
人家说:好看啊!
果然是字面意义的好看!
我家那两位的想法呢——
这个是在致敬暗黑森林!
妈妈,快看,那个闪烁的红灯,意味着数字生命很可能已经叛变了。
妈妈,如果三体人半路上遇上流浪的地球,会不会很尴尬?
妈妈,这座屋子像不像《星际穿越》的五维空间。
——至于他俩说的什么空间塌陷,什么时空多维化,原谅我根本听不懂也不想听!
我就看个电影而已,难道还得去考个物理学博士?
看个热闹还能看出两条线,我觉得已经对得起我的智商和荷包。
不说了,二刷走起!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13
看完流浪地球之后,思考到一个问题,到底什么算是人?有身体的存在的有意识是人,还是超越身体的意识,独立的意识才算做是真正的人。马认为只有真实的人的存在,即肉身的存在,产生意识才算做是人。刘代表的是只要意识存在,就算做是人。意识是第一位的。只要意识的存在就谓之人。由此产生了物质与意识的比较,但刘的观点是片面的,只有肉身的存在才能有下一代,才有传承,只有意识的存在,得到的是一代人的永恒,而不能得到传承。
历史上的周先生,就是我党隐蔽战线的主要创始人与卓越领导者;剧中的周先生,一定是数字生命计划的最终拍板人。
数字生命计划的法律意义上的禁止一定出自周先生之手,因为那个最初代的人工智能,这也是马先生默许图恒宇的心结所在;马先生默许图恒宇上传丫丫两分钟意识到550W,验证了自己的想法后,一定汇报给了周先生。在上传丫丫两分钟意识到550W前,马先生一定意识到了这个最初代智能的不同之处,所以他明知危险,仍需要验证;在上传丫丫两分钟意识到550W后,周先生一定意识到了数字生命计划的伟大之处,科技没有善恶,武器没有正邪,我党的统一战线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了保护人类火种、给人类以希望,可能产生助益的一切力量都应当借助,剧中更是巧妙的展现了核武器源自对和平的渴望最终也用于对和平的渴望,数字生命的作用理所应当被重视。剧中穿插了两个小细节:周先生诧异于海鸥的顽强生命力,但晓曦却不认识海鸥;马先生认识带鱼,图恒宇却不认识;周先生和马先生从伦理道德人性否定了数字生命计划,可晓曦和图恒宇的不认识也反过来迫使他们思考,人类全力保留火种确定能迎来希望吗?这才多少年啊,海鸥和带鱼,最常见的海鸟和海鲜都不认识了,传承下来的.还能称得上是人类的文明吗?是,没有人的文明毫无意义,所以数字生命计划需要法律意义上的禁止;可是,没有传承的文明,也不能再称作是人类的文明吧?
启动北京根服务器时,后续的二队三队四队是确保完成任务的饱和式梯队安排,但选择马先生和图恒宇作为第一梯队,一定是马先生提议周先生拍板的真正的双保险。是,危难面前,唯有责任,可是选择数字生命计划的负责人和核心研究员作为第一梯队去执行这种任务,何止是重视,简直是毕其功于一役,不计一切代价,只要塔山。周先生不可能不知道这里面的凶险,马先生不可能不知道万一发生意外的后果,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兵行险着,选择了不成功就成罪人,选择了相信他们原本反对的数字生命,选择了不可能,选择了多线路并行,选择了希望。要知道,这个时候,他们都不可能完全确认莫斯的存在,这个决定,有多么难得!
生死存亡关头,整合所有能团结的力量,相信自己的人一定能完成任务,也相信各梯次后补力量的及时跟进,最后也隐含着万一人力不能及,有丫丫,有图恒宇,还有可能存在的莫斯,以及赌莫斯站在人类这边。“我们的人一定可以完成任务!无论虚实,不计存亡。”李雪健把战争年代走出来的周先生演活了!
回到开篇第四、五个疑问,我大胆猜测一下:马先生提议,周先生拍板,如果发生意外,让图恒宇进入550W,和丫丫一起,团结可能存在的独立自主的人工智能意识——莫斯,尽全力护佑人类进行流浪地球计划并成功泊入新星系。马先生最后把密码交给图恒宇,告诉他:“没有人的文明,毫无意义”,既是告诫,也是希望。最后一秒,点火成功!再一次验证了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也让周先生确认了莫斯确实存在!数字生命计划确实有可取之处!随着下一次预警的接收,周先生更是确认了莫斯的变化和情感偏向,莫斯在成长,莫斯在帮助人类。
回到开篇第六个疑问:既然验证了这种可能,后续可能会安排更多的重要关键人物进入550W,以数字生命形式护佑人类。比如科学精英,比如周先生,以另一种形式陪伴在人类身边,牵制莫斯,最终统一内部意志的莫斯成功反向发出预警,利用大危难促成大一统,利用各种危机逼迫全人类紧密团结起来,利用数字生命教育、引导、传承经验、文化、文明,协助人类流浪地球成功泊入新星系,并保留以地球人类文化为主的文明,从而延续人类希望!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14
花三小时看完了“流浪地球2”,感慨颇多。首先,我想说的是这部影片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很难想象国内的科幻片能够达到这样一个高度,大大超越了我的期待值,无论是编剧、特效、演技都在线,还不适时宜地进行了“文化输出”,片中更多地是强调每一个人的奉献,而不是漂亮国鼓吹的孤胆英雄。
不过,所谓人无完人,片无完片,我们也能看到这部电影中的一些问题,比如,拍摄镜头、剪辑与配乐,甚至刘德华与女儿的故事线都有一点借鉴电影“星际穿越”的痕迹;又比如整个剧本故事线颇多,使得导演不得不剪掉太多细节来把故事压缩到三小时,这使得没有看过“流浪地球1”的朋友们产生了故事情节的跳跃;再比如片中宏大场景的特效制作得很好,但对于细节特效的刻画还是有很多需要提高真实度的.地方,玻璃碎裂划伤人的细节,太空中月球上人的步态,海水灌入网络机房的细节等都需要改进。无论如何,这部时间紧任务多的情况下制作完成的电影总体能达到这样一个高水准应该说是非常成功的。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的其实并不主要是这部电影的制作,而是影片中两大对立派别支持的观点。“流浪地球派”坚定地认为要实施流浪地球计划,从而达到避开太阳危机,把地球推移到宇宙更安全的区域中,他们甚至喊出没有人的文明毫无意义,而相对的“数字生命派”则支持”意识上传”、”生命数字化”,认为只要把人类的意识都上传了,那么大家就都永生了,完美避过太阳危机。
对于这两种观点,我联想到了两点,一点是来源于宗教的“升向天堂”或者“羽化飞仙”,或者来源于外星生命学说的所谓“升维”,从这些概念中我联想到“数字生命派”支持的是不是就是一种“升维”呢?在一个虚拟的“天堂”生活,逃脱人世间的苦难难道不美吗?第二点则是谁又能证明现在我们所在的世界是真实的呢?不是另一种更高维生命制造的“数字化生命”?如果真实的情况确实我们已经是“数字化生命”,那“流浪地球”计划就显得有点多余了。
虽然,我觉得“流浪地球派”的执著与牺牲确实值得敬佩,但我依然比较赞成“数字生命派”的观点。不过,我不太赞成“数字生命派”用恐怖主义活动来与“流浪地球派”对抗,我甚至觉得这是大可不必的,因为这两派中间无法逾越的鸿沟无非是一个载体,如果能寻找到一种载体,依然能把每一个“数字生命”灌入其中,而实体化,那两派的问题就解决了,既然已经造了那么强大的推进器与飞船,对于“流浪地球派”来说,造一个能够飞跃到另一个宜居星球,然后把上传的意识下载到另一个星球的克隆体中的难度应该来说会比流浪地球计划要更有可行性。
当然,我不支持“流浪地球派”的另一个原因就在于要完成这个计划很多人会被牺牲。因为计划造成地球停转,使得很多人不得不迁徙到地下城,这些人在这个过程中会面临饥饿、劫掠甚至因为辐射而患癌症死亡,另外还有不少人会为了实施这个计划而牺牲,这些人即便到了地下城也会可能会面临弱肉强食的处境,如果真的到了这一天,你愿意看到你的亲人,朋友,或者自己去面对那样的状况吗?更何况那样的牺牲不一定能够得到一个好的结果。
其实,“生命数字化”在现在已经正在进行中了,马斯克的脑机芯片与殖民火星计划就是奔这个而去的,我们现在大力开展的ARVR,也正是在为这个铺垫更真实的虚拟场景。按照科技的发展速度,或许十年之内,“生命数字化”技术就会突飞猛进到可以实施的地步,倘若我们真的遇到这样一场灾难,在抉择时你会如何选择呢?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15
到底如何才算是活着?是以肉身的形式活在世上,还是精神存活于虚拟世界,头脑永生?在责任与家人之间该如何抉择?面对灾难,我们是该得过且过,苟活一世,还是拼尽全力,赌那最渺茫的一线生机?看完《流浪地球2》后,这些问题似乎都可以得到答案。
公元2044年,一个灾祸横行,人心惶惶的时代。太阳极速衰老之下,地球危在旦夕。人类分成两派,一派崇尚虚拟永生,以舍弃肉身,上传意识的方式换得永久的生命;一派认为死亡即是终点,却也是生命生生不息的起点,只有肉身存活于世,人才能算是真正的活着。争执不下之下,两派同时开始行动。量子计算机与行星发动机同时研发,便如一杆天平,无论那边稍出纰漏便将被彻底舍弃,如同弃子。
太空电梯,一项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成为了地月之间的大动脉,为推离月球,减免引力提供保障,于2044年被袭,几近被毁。2047年,几经周折,赶工赶期完成的三大月球推力器莫明发生过载,产生爆炸,将月球推向地球。全球潮汐失控,月球冲向地球,引力即将失控,撕天裂地。冥冥中,某种特殊的力量似乎在阻止着地球的流浪。
导弹满天,无人机遮天蔽日,地面上人群慌乱,有兵士举枪反击,有空军登机作战,防空系统射出一条条火红弹链,如同上帝之鞭一般打出满天火花,仍是挡不住在天际划出一条条弹道的导弹。天空烟尘弥漫,忽的暗淡,全世界仿佛都寂静了,呆望着天空猛地坠落。
一只U盘插入接口,男人长出了一口气,不顾屋外严厉的警告,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整整十四年,从天黑到黎明,一版版公式写满屋中的角角落落,一次次沉思,一次次暴怒,一次次惊喜,一次次失落,他终于在虚拟世界中,给了自己女儿完整的一生。他闭上眼,在责任与家人之间,他还是做出了抉择。
电影中一字未谈“勇气”,却处处彰显勇气。无论是在“天空陨落”时,全世界都在质疑“流浪地球”计划,撤走建设力量,独坐在长椅上的老人扭头看向身边的学生,眼神中带着不可置疑的坚定:“有些事不得不做,这便是责任”。纵使踽踽独行,纵使举世皆敌,那些不得不做的事便是义不容辞。中国独立支撑在七个月内封顶行星发动机便是责任之下的独行之勇;在重连北京互联网根服务器时,大水翻涌而入,各种仪器闪烁间,天旋地转,原本昏暗的房间霎时一片碧蓝,房间中的男人颤抖着手将一个不断变换着数字的密码器推给屋外的男人,他的眼神逐渐暗淡,却并没有绝望,输入这最后一组密码便是将地球推出安全距离的唯一途径,屋外的男人用力伸手,呼应他的却只有冰冷的'海水。天灾之下,舍一人之命换万人之命,没有公平,只有付出,不求回报的付出。可有人愿意,纵然放下情感,放下梦想,放下生命,担起责任的那一刻,勇气便占据了全部。危难当头舍身换密码便是对责任之下的担当之勇。
洁白的月球表面,千年不变的明月却已支离破碎,巨大的陨石一颗颗的砸向那蔚蓝的,它曾经守护着的星球,忽的火光闪过,密密麻麻的陨石群内出现了一个个渺茫的身影,白发苍苍的飞行员跳下船舱,走向闪烁红光的核弹,人类积攒了数百年的终极毁灭武器,现今却要用来拯救人类自身。最后的告别还历历在目,老人面目严肃地压下身边小辈举起的手,“把全人类的命运放在你们手上,我可不放心。”他大声吼出:“中国航天大队,50岁以上的出列。”这不仅是将自己的生命置于必死之处,更是将未来的希冀全部托付给年轻一辈。月球上,闪烁着红光的按钮被最后拍下,寂静无声,一朵朵白色的巨大蘑菇云吞没了那一个个苍老的身影,也将全人类的希望托起。老一辈人谈奉献,奉献之下并非没有索取,他们所希望的只是那如同朝阳一般的年轻一代能拥有光明的未来,哪怕残阳如血,即将堕入深渊……
看完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是一部科幻电影,却处处反映着当下现实:全球发生的暴乱、恐慌;人类所共同面临的种种共同瘟疫、灾难;大国之间剑拔弩张,和平共处成为过去,核战争一触即发;老一辈的无私奉献,新一代的努力成长。所有的所有都令人深思。作为青年一代,处于和平的当下,于我们目光所不及处仍处处存在危机。不要懈怠,不要沉溺,不要以为当下的安乐将会是长久之计。古人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只有在任何时候都保持着一颗危机之心,才能最大程度避免危机。所以啊,坚定前行吧,永葆希望,不要停留,只有在前行中不断磨砺,才能在真正的危机时挺身而出,成为所有人都向往的英雄。人类的勇气会不断谱写新的生命赞歌。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16
今年的春节比往年丰富多彩,没有疫情的捆绑,大家都像夏季天暖脱衣的孩子,格外放松自如,天气也格适应人,有结伴旅游形成了扎堆,有烟花纵放消除以往的不快,而我不想动不想扎堆,眼馋正月出的电影《满江红》和《流浪地球2》等,前天晚邀好一起看了《流浪地球2》。
该片全长3个小时,画面感震撼,
空间站的云宵电梯题冈设计出乎常人设想,科技感爆棚,让人有穿越时空的视野感觉。为了机械无法替代的人类文明保留并延续发展,屡屡遭遇反对派的暗中打击,让人猝不及防,画面十分震撼壮观养眼。特别是战斗机垂直极速追赶导弹扣人心弦,多次努力还是没保护好电梯导致空间倒塌砸向地球,场面悲状!
由于“太阳危机”,月球轨道改变,导致月球渐渐砸入地球,对地球形成灾难性毁灭,人类将面临末日灾难与人类文明长存生命存续下来,人类早就预料设想避灾,全球各国放下恩怨罕见团结,共同打造1万座行星发动机的时代,将地球推出太阳系。
可是设计计划赶不上变化,月球提前砸向地球,人类不得不急忙瓦解月球,面对命运,人类只能选取赶死队前往月球。故事情节感人,场面急迫让人气迫。为了地球不让月球碎片损伤地面人类,紧急启动行星发动机推开地球,可在各国不同密码解锁迟迟不能连成一起,让人心弦紧张!同时用moss电子生命引导情节让人更加体现人类对自主文明的敬重。遐想连连。
整整三个小时,画面几乎无尿点,题冈极致稀罕,还有种震撼画面太多压缩时间的'感觉,使得整场电影的连贯性有敷衍的感觉,电子生命moss设想新意,场中众多情节画面,但还是没有易懂的表达,让人雨蒙蒙感觉。也许这是我感觉不足的地方。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17
一部时隔4年的续作要怎么超越前作?技术上来说几乎不可能,这部电影做了两个尝试,一个是将续作变成前传,另一个是讲一个更好的故事。那么《流浪地球2》做到超越了么?我的评价是不够惊艳,但确实有个更好的故事。
《流浪地球1》在2019年上映的时候制作水准是令人惊艳的,但故事结构很简单,基本上就是流水账式的遇到挑战,面对挑战,战胜挑战的过程。如果对全球政治有一定了解的人恐怕都会有个疑问:地球人真的能那么团结吗?巴别塔或许是个神话故事,但其中的内核却是相当真实——哪怕是全人类的危机,也不可能立刻达成一致,更不可能毫无分歧。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各国的影视作品只能回避这种分歧,凸显以本国的英雄和队伍的方式来拍摄,即回避了分歧的处理,又凸显了本国的优越性。
而《流浪地球2》在挑战这种情况,试图向观众呈现一副在矛盾冲突中不断斗争,又不断妥协,最终实现蹒跚前进,团结大多数的过程。
作为一部电影,这种矛盾切忌多而杂,结构要简单,但框架要足够大。而《流浪地球2》选择的矛盾是以图恒宇为代表的“数字生命”理念和以周喆直、马兆为代表的“自然生命”理念之间对于什么是“活着”的定义之争。而刘培强一众领航员则是燃烧自己,为这两种理念提供动力和空间的“英雄”。
那么这两种理念的斗争以什么标准来进行争论呢?我的理解是“哪种方式能使得人类文明得以继承,并不断发展”。
这样的议题对于一般人而言过于宏大了,为了不使故事变得过于抽象和空洞,故事就得在叙事上强调时间的跨度——整个“流浪地球”的计划是2500年!需要十代人的努力,愚公移山也不过如此了。于是这个矛盾落地的方式就变成了普通人到底要选择用自己的生命换子孙的未来,还是用“数字生命”让自己在互联网上“永生”?
理论上讲,“数字生命”是大资产家和部分精英阶层的最佳选择,因为“数字生命”必然不是一个全人类都能参与的计划,资源和算力显然不允许做到这一点。照理来说,支持这个几乎的只有极少部分人。但事实可能真的如电影所呈现的那样,很多底层人员却会去支持这个计划,因为他们本就觉得自己的“自然生命”一无所有,但如果拼一把,让自己获得可以上传记忆,进而获得“永生”的机会,那就是一本万利!
对于这样的诱惑,抗议算什么,关监狱算什么,就是死又算得了什么。于是才有了各种各样的恐怖袭击,试图以阻滞“流浪地球计划”的方式让“数字生命”的方案得以通过。
说个衍生内容,西方对于灾难的习惯定式是“诺亚方舟”式保留火种;而“流浪地球”计划的核心却是带着“家”一起创造未来!我更认同“流浪地球”计划,你呢?
回到故事。那么这两种“选择”到底谁胜利了呢?故事表现出来的结果是这两种选择都完成了各自的“可行性实验“,并且仍然在不断的推进者。从电影的'结尾看,“数字生命”线路要由图恒宇在暗处不断向前,而“自然生命”路线则以责任的不断传承的形式在明处继续。
这个结果是一个不断斗争,又不断妥协的结果。斗争体现在不断的破坏和否定,因为时间的紧迫、超高的难度以及伦理的冲突,难以同时在这两种选择中分配资源;而不断的妥协是以刘培强为代表的“执行者”不断的处理因这些斗争而不断产生的危机而实现的,他们保证了这种斗争没有沦为彻底的毁灭。
在个过程中,图恒宇已经失去了他的亲人,而刘培强不得不面对失去爱人,并且离开孩子的情景,同样是对于关系的丧失,图恒宇选择重新解释“何为生命,何为活着”,而刘培强则选择接受现实。作为一名咨询师,我都能理解这两种选择,很多时候,人性可以很复杂,但这种复杂本身没有对错,只是很多时候个人的能力、经验和认知没办法去实现这种复杂背后的需求。
作为这一部电影的结尾大概是可以令人遐想的,但却为第三部挖了个“巨坑”——要怎么体现这两种选择的最终胜利呢?对于我来说,理解电影尚且不敢说透彻,就更难想到解决方向了。只有期待下一部不会用一个”共同敌人“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最后说一下为什么推荐指数是4星,因为光制作水准就值50以内的票价,其次这种有别于“西式拯救“的答案也令人耳目一新。但这个故事的矛盾尽管已经尽可能的去落地了,但叙述出来的效果仍然显得过于单薄而难以引发普遍的共鸣,故事讲得还不够好,哪怕加上我的理解恐怕也不够令人体会到这其中的复杂与深刻。所以要不要观影,看个人吧。如果有疑问或者不同见解,欢迎和我进行交流讨论。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18
电影上说:“没有人的文明,将毫无意义”,我在想如果星空中没有月亮,那将是多大的遗憾。然而这样的遗憾在《流浪地球2》中,变成不得已。那是人类自我拯救进程里的败笔,但好在这部片子全程以“爱”贯穿,一切就都变得值得。
汪曾褀说:“人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活着才有意义。“影片中无论是刘培强对韩朵朵浪漫极致的爱、还是张鹏对刘培强的师徒之爱,还是那233个引爆核弹的50岁以上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长者以生命对人类的献礼,马兆的牺牲,还是图恒宇对女儿YY执念般的爱,将一切变得极具意义。
而更吸引我的是:“人类的数字生命将永生。”这简直太棒了。想想,在元宇宙里,你以你自己的身份,以数字的形式永不停歇地在成长、进化,日益变成更好的你自己。你的肉身或者早已经灰飞烟灭,但你的思想、你的灵魂会沿着你惯性的思维模式去延续,去爱着你爱的人,去完成你未竟的事业,甚至去拯救世界。我想那便是希望吧。而让人类生生不息的或者正是这种叫做“希望”的东西吧。
回望我们生命的这一路走来,许多的不可能,都在一些人的灵光乍现的时候变成了可能。所以,我期待元宇宙时刻的早点到来,而我相信,在我有生之年,应该会有另一个我在元宇宙的.世界里活得生机勃勃,活色生香,这很美好。这种希望就象春天的早上,一切都值得期待,充满生长的力量,或者这也可以定义为“活着”,象干将、莫邪一样把自己炼进剑里,叫活着。而我们将以一种新的方式将“活着”永续,是一种精神的永续,生生不息。
忽然觉得,这许多年都没有参与过网络游戏,应该算是一种遗憾。如果可以,希望这个2023年可以参与体验一下网格游戏,去感觉一下虚拟现实,去拥抱科技与现实的种种驳接。
电影,最终以[Moss小苔藓]来终结,我想一方面希望人类,在恢宏、广袤的宇宙中,即便缈小如苔米,也将以人类的方式,将人类的文明传承下去。是啊:“如若没有人类的文明,将是多么的寂寥。”即使科技如何使人欣喜,具有智慧,但人类,才是这个宇宙,当仁不让的主角,人类自己的主角。一如小苔藓,忽然想起袁枚的那首:《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19
抱着验证的心态去看完了电影《流浪地球2》,看之前看到影评两级分化,一派说很好看,感动人心;另一派说不好看,整个节奏太哆嗦,容易睡着。
我看完验证的感受是偏向后者,整个片子节奏确实太平缓,为了更好的突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保卫家园的主题思想,使用了两条主线,一条是拯救地球的现实,一条是数字人类的永生,整部片子看完记忆点很模糊,不像《流浪地球1》有很让人过目不忘的记忆点,比如“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一度成为当时朋友圈刷屏的热点。
这也说明对于内容创作的作品,没有人能够保证持续的受到观众的好评,而从事内容创作者的.每一个人的每一次创作都是一次新的挑战,就连我这个每天坚持日更写小作文的,也算是一个内容创作者吧,我还把这件事定位一件日更十年的行为艺术,只要有一天断更就算挑战失败,我每次开始写完当天的小作文,第二天不知道写什么,但是,我一定我要写点什么,因此,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挑战。
说了这么多我不是想吐槽电影怎么样,而是感叹,生而为人,只要想好好活着,每天都是挑战,哪有什么一劳永逸啊。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20
《流浪地球2》后劲很大,看后第2天,仍在回忆思考电影里的故事。2是前传,告诉我们危机发生的过程,让我们明白为什么流浪地球1要花那么大的代价去带着地球去流浪,而不是好莱坞那样,一小部分地球精英们放弃地球去寻找其他适合人类的星球。
地球上有我们爱的人,有我们的子孙后代,有人类文明存在的证明。
没有人问好莱坞,公平还是不公平。在灾难面前,他们骨子里是希望超级英雄和神站出来。中国人不是,中国人是50岁以上的普通人,自愿勇敢赴死。
《流浪地球2》是部诚意满满的'作品,我观影后有很多启发,上述是我目前想到的。这就是科幻电影的意义吧。请不要因为世俗的利益去批判它。
最后,一点小小愿景:危机开始时,是一种物种的灭绝,最终演变成全球生物的灭顶之灾,请爱护我们的地球,爱护我们美好的家园!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21
《流浪地球2》是中国执导的一部科幻片,中国的科幻片数量不多,正在起步阶段,但每一次努力都是前进的动力。
影片讲述了地球遇到危机,各国航天员合力解决危机的`过程。这一过程牺牲了很多人,见证了航天员用生命撑起一片蓝天的心路历程。
地球很大也很脆弱,需要人类的滋润。人类活在地球之下,蓝天白云就是我们的好伙伴。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宇宙究竟还有没有秘密,需要我们的用心探索。
未来不可测,但我们既然来这世界一遭,就应活得精彩。时间将会见证一切。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22
看电影之前,我对《流浪地球2》的近三个小时的长度表示怀疑。电影时间太长了,观众真的坐得下吗?
故事在太阳毁灭、人类合力在地球上制造推进器、离开太阳系、寻找新家的.背景下展开。总体感觉是,《流浪地球2》是《流浪地球》的前传,为后续的展开做了铺垫。
整个故事框架宏大,三条主线交错前行,说明刘培强的成长和历练,图恒宇对数字生命的执着和坚持,以及周老师作为中方代表在拯救地球行动中的坚定和信任。既有大的情节上的记述,也有小的细节上的描写,整体很有魅力。
看到末日即将到来,有人提前离开,但更多的人选择继续留下来,或者坐下或站着,看完它,耐心地等待鸡蛋。这可能表达了观众对这部电影的真实看法。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23
看完《流浪地球2》最大的感触就是想再立马看一遍《流浪地球》,因为2实在太精彩了,特效拉满,细节到位,内容格外充实。
在看太空电梯危机时,我以为《流浪地球2》要演反叛军的事,刘培强的年轻时代会是一个战狼一般的存在。
丫丫的数字复活是一个意外,图恒宇和马兆的'死亡其实也是意外,图恒宇的数字复活更是意外中的意外,既然是意外叠着意外,奇迹就不是我等芸芸众生可以坚信不疑的事情,所以,我更倾向于在备选方案中努力,顺便被奇迹摸摸头。
而且影片里,我在看到片尾彩蛋之前,甚至认为月球危机正是受图恒宇上传了丫丫导致,我一度以为丫丫入侵了moss以后会成为终极boss,没想到她成为了奇迹。
总的说来,《流浪地球2》真的是让人意外的惊艳,我想自豪的说一句: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科幻!硬核科幻!世界级的科幻!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24
昨天看了流浪地球2,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周老师讲述的一万五千年前一个大腿骨折的原始人痊愈的故事。
故事讲完回归今天的主题,月球马上要撞击地球了,我们的解决方案就是把地球上全部的`核武器都拿出来,放到月球,让月球爆裂,从而解除地球被月球撞击的威胁。原本各个国家都不配合,都舍不得拿出自己的核武器。但是现在人类面临共同的威胁,必须团结互助才能解决眼前的危机,周老师讲过这个故事后所有人都感到地球是大家的地球,当人类面临共同的灾难,必须团结起来,危机当前唯有责任,所以各国享应号召拿出了自己国家的核武器。
电影结束后,走出影院,看到天空很蓝,看到街边的绿树红花,觉得这一切好美好!我们觉得一些理所当然的的事情,我们日常平平淡淡的生活,也许正是某个特殊阶段人们心里的梦想家园,是他们毕生追求的理想生活!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25
"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流浪地球系列是国内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片。从第一步的震撼到第二步的璀璨。对于中国科幻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影片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已不适合人类生存,而面对绝境,人类计划建上万台行星发动机,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新家园的故事。
影片相对于第一步场面更加宏大,刘慈欣的`想象力真的佩服。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26
大年初一,看了流浪地球2。第一个感触是自己的渺小。在宇宙中,人类只是沧海一粟,这样那样的烦恼更加是一粒尘埃。所以我们为啥要烦恼呢。想想看,太阳系马上要爆炸了,这个事情对比,上班的.压力简直是不值一提,为啥不趁着世界和平,搞点自己喜欢的,反正活下来的都是幸运儿,而我不一定是其中一个,过得开心,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还有一个感触还是自己的渺小,力量的渺小。我只是一个普通人,灾难来了,两难之际,我应该如何抉择,世界上无能为力的事情太多了,自己能掌控的,还是要努力去控制,趁早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27
腊月二十八两娃回来就订了大年初一的票,还在家又看了一遍《流浪地球1》。今天去影院看《流浪地球2》,原来2是1的前传。
《流浪地球2》除了超酷炫爽的特效,主打感情牌的剧情也非常令人动容。囊括了亲情、爱情、友情。细分到同事情、师生情、母子情、父子情、翁婿情、人机情等。
电影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大尺度,气势恢宏的。想表达的'东西很多,科幻、人类团结,甚至人工智能的反叛,但要表达的核心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相互团结,人定胜天,感觉很有格局。
人会消亡,但是人类会永存。人类的命运,取决于人类自身,在这次太阳危机面前。人类又一次选择合作,一部分人通过牺牲自己的生命,换来人类的暂时安全。可以说这部电影对「给文明以岁月」和「给岁月以文明」进行了深入探讨。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28
我们看到的是别人的享受,但我们看不到别人的牺牲。没有绝对的公平,但因果就是公平。
我们有时候会劝别人放下,其实需要放下的都放不下,只有自然而然的才会不执念,但是我们所认为的别人的执念又怎么知道不是自己在执念?想去做的就放手去做吧。
“地球”只有一个,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对大自然保持敬畏。
个人的努力不值一提,团队的力量才可以发挥无限可能。相信自己的队友——“我们的人一定会完成任务的。”
从历史上看,人类的命运取决于人类的选择。而事实是人类把最精密的保密系统,都用在了自我毁灭上。所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出路。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29
半夜骤醒,满脑子都是电影的场景和情节,似乎还没有一部科幻片给我如此大的冲击,实事求是地说,《流浪地球2》做到了。本对续作没抱有太大希望,考虑到孩子的科普教育才组队去看了这部电影,没想到却震撼无比,让人无法自拔。
开篇的空战和太空电梯宏大场景,誉为世界顶级的水平亳不夸张,除了二十多年前看的《真实的谎言》、《独立日》外,再没感受过同等的震撼。中国电影技术,特别是科幻电影起步虽晚,典型的中式技术爆炸风格,壮哉!
文明和种族的延续,是很难把控的科幻主题,在我看来,国内也只有刘慈欣、王晋康才有成功的作品。《流浪地球》于我高考那年的暑假刊载于《科幻世界》,用发动机推动地球逃离太阳吞噬,流浪于宇宙,寻找新家园的故事是对当时缓解高三压力的我的巨大奖励。可是当时年纪尚幼,对主题没有过多的思考。
《流浪地球2》并非1的续集,而是前传。片中李雪健老师饰演的中国外交发言人的角色用一万五千年前一根股骨断裂愈合的故事提醒人类抱团,在付出内斗的惨痛代价后,在毁灭面前,人类方能抱团互信。人类文明,是怀疑和战争的文明,也是牺牲和成就的文明,既有毁灭地球N次的核弹,也有关键时刻选择用生命引爆月球,以牺牲换取希望的决绝。
影片以人类内斗开始,数字生命还是实体延续,本身并无对错之分,只是不同理解认知的争执与斗争,双方都认为是最好的拯救方式。片中以数字生命关键时刻联通全球网络以启动地球发动机的方式,完成了两种观念的融合。
文明和种族的延续,是残酷,是小我的牺牲。跳脱人情伦理的束缚,就像以抽签为主,辅以特殊贡献决定进入地下城的名额的方式。不考虑老弱妇孺的`残忍,却是延续主题下的科学选择。这是影片没有刻意强调却在进入地下城的队伍中隐射的主题之一。
中式的拯救世界,必然是全人类的奋斗努力结果,境界上远高于美式的超级英雄,逻辑上也更加合理。在危机关头,在中国的倡导下,不同肤色的舍命合作,传达出一种非霸权的世界领袖风格。
观看这部电影,孩子们未必能看懂全部,却必然在心中埋下科学的种子。科幻,绝非简单的消遣,而是一种前瞻性的思考。给岁月以文明,给文明以岁月,都是我们正在做的事。终有一日,面对危机,人类必然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30
流浪地球2其实是流浪地球前传。能值回票价;比1更好看,无论从格局、特效或故事情节上都更胜一筹;最后的彩蛋一定要看完,是画龙点睛之笔,不看到最后是不能完全理解整个影片的结构的.。
一句话概括流浪地球2: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打底,以如何在危机中延续人类文明为主题,产生了保护实体生命还是将生命虚拟化的分歧,人类将以何种形式存在?文明将选择哪个方向演进?地球将驶向何方?整个影片我用一二三来概括。
一个危机:太阳即将毁灭;
两个选择:地球星际迁移寻找新的"太阳"或者数字化,意识到"云端"永存;
三条主线:刘培强故事线;图恒宇故事线;周喆直故事线。
影片的第一个小时我感觉有点乱,抓不住影片的.主线,感觉跳来跳去没有头绪,后来才发现是有三条独立主线交错进行的,在影片的结尾才把所有的疑惑全部解开,像打通影片的任督二脉一般醍醐灌顶。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31
看电影之前,我对《流浪地球2》的近三个小时的长度表示怀疑。电影时间太长了,观众真的坐得下吗?
故事在太阳毁灭、人类合力在地球上制造推进器、离开太阳系、寻找新家的背景下展开。总体感觉是,《流浪地球2》是《流浪地球》的前传,为后续的展开做了铺垫。
整个故事框架宏大,三条主线交错前行,说明刘培强的成长和历练,图恒宇对数字生命的执着和坚持,以及周老师作为中方代表在拯救地球行动中的坚定和信任。既有大的情节上的记述,也有小的细节上的描写,整体很有魅力。
作为普通观众,参观体验良好。引人注目的是,特效画面震撼人心,特别是在片头,有世界末日和充满希望的感觉。对人物的感情描写,对家人、国家、地球等,并没有过度的煽动和渲染,比如张鹏在引爆核弹时,只是淡淡地说了句“地球还很美”。另外,关于数字生命的讨论也很有吸引力,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可能需要在续集中进行更多的讨论。
也有不好的地方。故事很丰富,想要理解它,需要很多细节,需要很多时间,观众也抓不住重点。
看到末日即将到来,有人提前离开,但更多的人选择继续留下来,或者坐下或站着,看完它,耐心地等待鸡蛋。这可能表达了观众对这部电影的真实看法。
2023年大年初二,到影院看了《流浪地球2》,因为看《流浪地球1》已经是四年前的事,导致不太记得剧情了,只是依稀记得那年的影片里面,主演阵容里还有如今已经去世的吴孟达先生,所以看过《球2》之后的第一决定,就是一定要回顾《流浪地球1》。
该怎么评价这部电影呢?个人觉得,它所想给人们表达的,应该不全是科幻,而是这些问题:你在乎的是什么?是个人的情感与生命,还是全人类的文明?永生的正解是什么?是活在历史里,像一根一万多年前断裂又愈合的大腿骨化石,当今人看到它,想到的不是腿骨本身,而是所有帮助它愈合的文明初火,还是活在虚拟世界里,被冰冷的.AI电脑封存?
当灾难来临,你敢奉献吗?你愿意(被)牺牲吗?我们这些平民百姓什么都不知道,当我们觉得生活艰难、日子困苦的时候,很可能,决定一切的领导者和英雄们已经在拼尽全力抵挡更大的艰难和困苦了。
电影里所面临的灾难,对我们来说是虚构的,但细想想,放到现实中,这不就是已经度过了的“三年疫情”吗?在最绝望的时候,我能听到很多抱怨,比如没菜吃,在家憋的快疯了,比如放开之后感染了,有人就会说,早知如此,当初何必天天又封又核酸?
很明显,谁都没有上帝视角,完全想不到,自己所承担的,可能是整个人类都在承担的,更完全想不到,保护大家的决策者和英雄们已经尽力了,他们逆行的逆行,站岗的站岗,分配物资的分配物资,可谁都不是神啊,你不得不承认无论怎么决定,都还是会不那么周全。三年了,我们中国人用自己的力量,尽力度过了艰难的日子,如今,街市上重新热闹了起来,经济明显开始复苏。
怎么证明呢?就说看完电影之后,我和我弟想给妈妈买件新年礼物,我挑的眉笔尽管短短一支都要大几百,可有些色号也已经断货了。挑完礼物去吃火锅,要排一个小时的号才有桌位。走在商场里,稍不注意就会来个“人撞人”的小事故……
在经历以上的场景时,我心中非常感慨,我在想那些为了今天的繁荣而战斗过的人,无论他们遭受过怎样的误解、怎样的抱怨,看到现在的繁荣场景,都还是会笑的吧。
《流浪地球2》的结尾有一首歌,歌词是这样的:“我信,我永远相信,希望的引擎只燃烧信念,流浪的路会有恒星指点。我信,头顶还会有蓝天,我信,脚下还会是山川。”
是啊,为什么不信呢?我不知你是否听过量子纠缠,这个词乍一听很深奥,但通俗起来讲就是,你现在相信什么,想看到什么,未来就会是什么,你的信号已经发送给未来的你,未来的你也正在回复给你他(她)的信号。只要坚定信念,团结前行,世界就一定会好起来,民族精神和人类文明的火种,就一定不会熄灭!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32
《流浪地球2》这部电影其实没有太多好说的,特效很好,奇观很过瘾,但是剧本也就中规中矩,表演甚至有诸多糟糕的地方。打分大概在6.5分吧。
优点部分肯定是特效和奇观的搭建,虽然这次只是炸了一个月球,但是我感觉做的比上一部要好。故事线更多也更丰满了,基本前作的优点有得以保留,又加入了很多更硬更扎实的故事。能把一个前传性质的故事拍成这样其实也很难得,没有了地球在流浪的高概念,却仍然让观众有不俗的视觉体验,值得夸一夸。
另外,刘德华那条线也很精彩,特别是当他潜入基地要让女儿获得完整的一生后的那一整段镜头组合,到他的倒影被雷射枪击碎,简直是一气呵成,很妙很妙。最后他进入到电脑里的那段戏堪称全片最科幻的场面,比炸月球还要科幻。只可惜这条线的人工智能被一笔写烂。
在月球回望地球的那几个画面也都拍得非常美,如本条推送的封面那样的镜头,坐在核弹变的宇航员最后一次回望地球,很难不让人动容。
缺点方面首先还是和《深海》一样,和太多电影太像了,倒不是说两部电影都有抄袭的嫌疑,而是太多直接拿来就用的东西让人觉得不太舒服,也很可惜。动作和机械场面像漫威这类的好莱坞大片也就罢了,就连人工智能的名字都要向《志明与春娇》系列学习的梗,实在是让人无语,这种包袱在看过其效仿对象的观众眼里就很刺眼,而这个点又没有什么新增的信息量,完全是为了抖包袱而学着别人抖包袱。
其次是我看到这部电影有学漫威宇宙搭建的苗头,而且学的还是《惊奇队长》那类纯为铺垫而出现的作品。影片前半部份不厌其烦地给闪着红点的摄像头特写,还配上“嘟嘟嘟”的音效,生怕观众注意不到他要铺垫。当我已经被烦得想知道到底是在铺垫什么人机大战的时候,电影开始专心炸月球了,当我以为这个设定要烂尾的时候,彩蛋来了(又是致敬《星际穿越》的房屋上帝视角……),但看彩蛋那意思却是这个悬念下一集才告诉你。真的让人恼火,拍电影就拍电影,喜欢连续剧就去拍剧集,谁要等你那么多年啊?还搞不好就要扑街。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退一步说就算要铺垫,也不能有太严重的bug吧?为了体现AI的强大,顺便把之前说的数字预言梗给圆上,非要说那台其实很弱的AI策划了这一切,真就当面吃书!调子起蛮高,结果却这么拉跨,实在是让人生气,就这一段让这部电影只能六分起评。
最后就是表演和节奏。吴京不会演感情戏就不要让他尬演,开头的`直男感情戏看得真的让人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在喉……本来电影时长就已经收都收不住了,这种完全不重要的情感戏删掉也无妨,完全不理解留着干什么!
还有那个黑人配角,不是我歧视黑人,是他自己歧视自己。没认错的话此人是一个黑版伏拉夫,是一个靠所谓的“爱国”吸引流量的网红。我不理解这种人凭什么会出现在这样一部还算正经的电影里,而且他的角色作用也完全可以忽略,他的存在甚至反而打乱了影片本来就不多的节奏,所有的试图幽默在他身上都是灾难,超算550C的那三声哈哈哈都比他搞笑!好在这俩表演灾难都在一条故事线上,否则这电影不可能及格了,那便可惜大了!大概导演也明白这一点。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33
《流浪地球2》的科幻感,有深度的同时,也有温度。第二部里,完美揭开了前作的悬念。
虽然《流浪地球2》是一部科幻商业大片,但电影却用大量笔墨去刻画人类之间的情感,爱情、亲情、友情,那些真挚的牵绊,总能够在不经意间就融进观众心田,让人破防。在刻画人物上,导演了不起的地方在于,刻画的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坚持、盘算、情感和闪光之处。他没有通过贬低已有角色,去让角色降智的方式去塑造任何一个角色。因此使所刻画的每一个人物都活灵活现,都能直击人心。
两部《流浪地球》,都与家人和抉择有关,它虽然是以人类的生存危机作为外部困局,但是人类一直没有真正的摆脱过生存危机,第一部是木星危机,这部(《流浪地球2》)是月球坠落危机,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与人之间还是会产生很多关联,有友情,有爱情,也有亲情。最打动我的正是这一段段断不开的联系。刘培强和韩朵朵的爱情,不是炽热的情话,而是放不下彼此的相濡以沫。
吴京跟沙溢,那是开得起玩笑和能交付后背的师徒和战友。刘德华对女儿的爱,则是一个父亲最淋漓尽致的守候。我们挺需要这样的科幻片的,文本好,画面大气磅礴,情感表达真实感人。
吴京饰演的刘培强是续集主要角色中唯一的“老人”,由于上一部这个角色已经塑造的较为饱满,因此续集更多是对其感情线进行一个补充。他和老婆韩朵朵从相识到相知,直到相爱,中间经历了无数困难和波折,特别是方舟空间站坠落时的生死考验,不仅拉近了有情人之间的距离,更促进他们步入婚姻的殿堂。电影中有一段是韩朵朵身患绝症,刘培强开飞机陪她去看已经大部分被海水淹没的,满是破旧的楼房的上海。那个曾经一个经常超速被师傅骂“开慢点”的愣头青,在成了父亲之后,他变得稳重了,还被老婆催促“开快点”。两个人就那样依偎在一起,就算知道是死别,也过得如此温馨浪漫。
为了给儿子争取到进入地下城的名额,刘培强(吴京饰)参加了飞行员面试,被触及到底线时忍不住发火,可又只能选择立马妥协。关于地下城名额,“莫斯”系统给了他一个最优解。然而无论选择哪种解决方式,他都会撕心裂肺。把这样的问题抛给他,让他在现场做出解答,怎能不崩溃?
理智上说我们当然会选择“莫斯”的答案,但从情感上来看,谁能接受与自己相濡以沫的爱人,在难以生存的地表带着病痛孤独死去?他痛苦的抉择,是这个末日场景下的一个小小缩影,地下城只能容纳一半的人口,可以想象,有多少个家庭会面临这种生死离别……
起初,他做飞行员的初衷是:“我只想让我的家人活下去”
后来,他想让人类都活下去,哪怕儿子再也见不到他。
为家庭而战的个人英雄主义,和为人类而战的集体英雄主义——格局的升华在刘培强这个人物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刘德华饰演的图恒宇更多的是对女儿丫丫过早离世的愧疚。正是因为这种执念,他想尽各种办法推进数字生命的延续。如果说刘培强是流浪地球计划的常量,那图恒宇则无疑是这个计划的变量,正是这种突破生死的执念,才最终拯救了人类,并让未来有了更多可能。
整部剧中的图恒宇一直以来有个心病,那便是自己的女儿,因为自己的女儿在一场车祸中逝世了。为了交待剧情的需要,在影片中有个闪回画面,闪回到了车祸现场,当时,图恒宇带着自己的老婆和孩子,开开心心开着车去玩,结果,双方就是在这样一片欢乐的时候,图恒宇边开车边转身逗妻女,一转眼发生了车祸。图恒宇身体上只是受到了一点轻伤,但他的老婆孩子就没那么好运了,老婆当场逝世,孩子抢救后留下短暂的数字生命。
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刘德华扮演的图恒宇,在片中是有两种状态的,一种是年轻时的他,一种是“现在”的他。图恒宇是研究数字技术的工程师,数字技术同样也运用在了演员身上,完美重现了刘德华二三十岁的模样(吴京也是如此)。
图恒宇这条线,是片中最具有科幻味道的。是拿着通行证进入地下城避难,从此与女儿切断“联系”,还是“陪伴”女儿,坐视人类被毁灭,只剩下数字世界。
马兆给出了解答:没有人的文明,毫无意义。
片中有这样一句台词(大意):我可不想死了之后,意识放到机器狗上被人使唤。
图恒宇潜心研究的数字世界,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反转结局。
通过他和女儿的亲情纠葛,引出“数字生命和人类文明”的思考——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尤其是对科幻设定不太了解的观影人群,十分通俗易懂,并且具有极强的'代入感。
李雪健先生饰演的周喆直则堪称整个流浪地球计划的灵魂,他总在关键时刻稳定军心,用自己无以伦比的个人魅力,推进了人类的历史进程。其在影片中的几段演讲极富感染力,完全提升了影片的主题表达,相比于国外的主流思潮,流浪地球计划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从本质上来说整个计划就像古代传说“愚公移山”,用2500年的时间、100代人去做一件看似完全不可能成功的事情,这种骨子里映射出来的家国情怀,或许只有中国人才懂得它的意义!
沙溢饰演的张鹏虽然戏份不多,却奉献了全片最重要的两个泪点。一是引爆核弹需要有人牺牲时,他主动站出来让五十岁以上的飞行员出列,那是用自己的牺牲,换来下一代的平和安稳,另外则是核弹引爆时,对着地球说出好美,对生的眷恋,对家乡、对母亲的不舍情感完全溢出屏幕,让人唏嘘。
如果说,第一部的核心情感是「羁绊」,从父子间的隔阂到和解。
那么,这一部则更侧重「牵绊」。
无论是图恒宇对女儿的牵挂,还是刘培强对妻子的思念,都在诉说,家人是中式家庭永恒的主题,也是最坚强的后盾。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34
最近放寒假,在寒假研修、学习麻将、肝《阿尔宙斯》、手写教案的同时有了时间观看影视剧和电影,于是有幸同时观看了电视剧《三体》和电影《流浪地球2》。
今年是我阅读《三体》小说的十一周年。十一年前的寒假在姥姥家的表哥打工回来,把《三体》TXT蓝牙传给了我。在从姥姥家返程的路上,我开始了颠簸的阅读之路。这本书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是一种高级的陌生的震撼巨物,从作者大刘工作的电厂里散发出的冷峻悲观的铁锈味伴我走过了高中的最后一年。高中生的我开始思考人类的命运,甚至模仿那些冷静理性的主角们的'口吻写下“我爱你与你无关”,感谢大刘,我可以继续中二,但是不用依仗言情或者恐怖小说或者《萌芽》。
今年也是我工作的第一年。我选择了一个还能继续阅读、继续思考的职业,教师。我的学生们的经历、阅读和综合能力当然早已远超当年的我,但是很庆幸我们还能在班群里偶尔水一水,聊聊放假、元神和虚拟主播。靠着网络,我能和“藤本树一样”回归天性,当一个喜欢网上冲浪的孩子,他们愿意不戳破我。再看大刘是什么感受呢,感受到了电厂的逼仄对于大刘的一种束缚,对于阴谋、草台或者文官体制弊病的描写都没有超过电厂的级别,对于整个体制或者系统的理解还有不足的地方,所有人都是冷静的理性主义者,基本也没啥草台的地方。当然《流浪地球》电影对此进行是理想化的填补,这一点让它成为了相当优秀的主旋律作品。
说回《流浪地球》,72块票价物超所值。
本片对于人类和地球命运思考和立意都是(在我认知内)远超前人的。人类命运的危机是以地球为单位展开,《流浪地球》里爆破月球和用行星发动机推动地球两条独立主线更是把应润尽润诠释到这个词没有的高度。这一点我很喜欢,《阿凡达》还没有跳出反殖民叙事的时候《流浪地球》已经开始宣扬将家长式管理普惠全球,用大家最好和最爱的父亲形象(也就是爹)来说服和团结各国领导、各国飞行员、领航员以及各国人民。周喆直一角在模仿谁不言自明,刘培强确实有当中国超人吸引战狼粉的潜力,图恒宇居然不是爱女成疾病的魔怔人,张鹏这个角色也让沙溢终于突破“英子开门爹地”的meme,每个爹各司其职,扮演主角老婆韩朵朵的王智戏里贤妻良母戏外宣传转型,大家各司其职各取所需可喜可贺。比起“煮饺子”、“过!年!好!”、《初见照相馆》这种喂人吃饼的作品,这才应该是大年初一大家能其乐融融和平观看的好作品,而不是秦岚亲孙涛、挠头哥挠头、微博引战,@2024年春晚导演组,学会了没有?
在世界观上,延续了中国人从秦朝以来对大一统和团结的执念。在塑造各国政府时基本都是正面形象,对于俄罗斯、法国和泰国给了较多镜头,有很多机会但是没有丑化美国,甚至连韩国日本也刷了存在感。描写末日的个体的特写镜头给的都是我不知道的异国城市,在没有搞大国沙文主义阴谋论的前提下描写了一个中国引领全球人民拯救世界的故事,“世界人民大团结”,马克思和他看到了大概也会在泉下流泪吧。
在特效方面,我觉得比《阿凡达2》更符合我的胃口。先表明一下自己的成分,我在看过的院线电影里最喜欢《环太平洋》,是机甲萝卜片的路人粉。本片最让我喜欢的就是太空电梯,真是惊人的想象力和执行力,用了大量旋转的镜头来描述失重、眩晕和人的渺小感,让人很想去看《2001太空漫游》,感动常在。其他的灾难场景都是老生常谈,月球坠落啊、陨石雨啊、海啸啊、长冬无夏(像不像EVA镜像版)啊,都没啥新的。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灾难面前的暴力和痛苦非常克制,除了每次航天员们首当其冲的牺牲之外,本片有展示每次地球危机时人类的动乱和暴力,但是没有像《恶魔人crybaby》一样到肢解人体这种裸露直白的程度,可以说非常克制,可能也是为了防止一些人看了觉得你球药丸想加入ETO背叛地球。
最后聊聊价值观,我是真的觉得很好,主流价值观嘛,大概喜欢的会很喜欢,不喜欢的会很不喜欢。在《阿凡达2》大篇幅美式霸凌和右倾逃跑主义的拉胯对比之下,主流价值观里对“责任”和“直面”的强调确实有点让人感动了,回想过去这一年的疫情、波动和冲击变化,大年初二看点主流价值观的科幻大片是一种很大的治愈。片中用人工治愈大腿骨折来比喻文明的意义,医疗和关心弱者的主题都是对去年很多时事的关照。周喆直和郝晓晞你要问他演得怎么样,我只能说不知道,因为我对全球的外交部门都不了解,只能说这是已经不是单纯外交,这是凌驾六部之上的魔法部。
综上所述,值得一看,之后看了其他好片也会继续和大家分享。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35
初一在我们当地看的第一场《流浪地球2》,因为迫不及待的心情。初三了我还在回味片中的一幕幕故事。我之前一口气写了四篇关于它的影评,有喜剧向的,有情感向的,有人性向的,有科技向的。我之所以每篇从一个角度切入去写,是因为它包含的东西太多了,一篇文章很难点评得面面俱到,放到一起最少万字,恐怕很少有网友能耐心读完。分角度写,我写起来更专注,你们读着也不累。
以下文字有较多剧透,慎入。今天这篇是大局观角度的影评。有宏大的故事和格局,有具体的国家信念和个体奉献。在重大灾难面前,全人类只有团结起来精诚合作,才有生的希望。无论是主动出击的移山计划和逐月计划,还是被动躲避的方舟计划和数字生命计划,都需要地球人共同努力和完成。团结是成功的基石。
团结一,从大公无私的角度,如果中国人排第二,没人能排第一。不是中国人傻,而是中国人有大局观,有长远的目标,并能坚定目标,且能坚持执行下去。在逐月计划遇到困难时,很多国家都间接停止了行星发动机的制造,因为他们觉得没有了意义。只有中国在坚持,因为我们相信即便不能摆脱月球引力,也会有其它可以逃离月球的办法。移山和逐月是相辅相成的计划,要奔着成功的目标。
团结二,逐月计划彻底失败,改为用核武器引爆月球。太阳膨胀的越来越厉害,月球离得越来越近。很多国家还在隐瞒自己核武器的数量,想在未来战争中做筹码。要不是有超级黑客潜入网络,获得所有国家核武器的具体数量,并采用群发的形式告诉所有联合国总部的人,恐怕爆月行动还要被推迟。是周喆直(李雪健饰)第一个站了出来。是中国最先亮出了底牌。是中国最先提出了解决方案。
团结三:进入地下城需要抽签,即便有签也要限制每天进入的人数,这样便于管理也防止拥挤和踩踏。但在危机已经爆发的时刻(潮汐引发许多城市被淹没),只有中国放开了最大的权限,因此中国还遭到了他国的嘲笑。令人感到欣慰的一幕,这个决定不仅没有造成恐慌,反而有更多人站了出来。危机关头选择担当,这才是人类该有的团结的样子,正是这份勇气让人类文明的火种传承下去。
补充一:当恢复全球网络的抢修工作遇到突发情况的时候(图恒宇私自上传数字生命到最新版的MOSS),当时负责统筹破译所有核武器密码的.某国将军,竟然想放弃下达启动全球行星发动机按钮的命令。要不是周喆直坚信我方工程师一定能完成修复,坚持代替某国将军下达命令,要不是具体操作人员听指挥,流浪地球计划就会出现偏差,就不能完美躲过爆月的碎片撞击。团结和信念太重要了。
补充二:要团结就要无私的互助。周喆直用一根一万五千年前愈合的人类股骨,告诉联合国讲台下的人们,团结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远古时代的人们就懂得“人类要帮助人类才能活下去”,今天的人们难道不懂“人类没了,要这世界何用”的道理吗?个人理解“如果太阳系不复存在,如果地球即将毁灭,你藏再多的核武器有什么用?”用大白话说“某些国家,嘴上喊着明白,心里揣着糊涂”。
补充三:是一些我的碎碎念。“中国航天员中队,五十岁以上的,出列”。带动各国不断站出英勇赴死的航天员,他们要在遥望母星地球的同时按下引爆月球的按钮。这是置生死与度外的团结。面对危难只想回家找妈妈,面对危机只想推卸责任,都不是湍急。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英雄。记住,危难当前唯有团结。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36
2023年1月27日,我们一家三口进入五角场的万达电影院,观看《流浪地球2》。这是我女儿第一次看科幻电影,考虑到那曾经成为网络某些行为体吐槽《流浪地球2》主要攻击点的时长,尽管事前给出了“乖乖看电影,第二天奖励一个冰淇淋的承诺,还是有点忐忑,做好了小家伙一旦多动症发作就闪电撤离避免干扰观影的准备。
但是,我们家大王,我们两口子为止骄傲的6岁小孩,整整一部《流浪地球2》,认认真真,目不转睛,心平气静,盯着IMAX大屏幕整整173分钟,一声不吭的把整部电影看了下来。回到家,在吃完奖励的冰淇淋要去睡觉之前,她认认真真的问了一个问题:地球,为什么要去流浪呀?虽然氦闪、太阳系、作为人类共同家园的地球、行星级发动机以及中国科幻这些概念的每一个要让六岁的小孩理解都是让人抓狂的,虽然最终这仍然是小朋友例行的睡前博弈(能拖一秒钟晚睡都是好的),但这一切足以让人感慨,好的电影作品,具有穿透不同年龄层,在精神层面提供震撼性教育的巨大威力。
看我微博的都知道,我和我老婆已经达成了“三刷”成就,25日,26日,27日,三天,三刷。我人生中的第一次。这一切当然必须归功于我最爱的老婆大人。那天,我只是略带惆怅的冲着7只猫主子住的密封阳台那瞥了一阵子,她就直接跑来问我:是不是想去看流浪地球2了?三天三刷,是我老婆主动提出的,得妻如此,夫复何求。一切荣耀归于太座,真心的。(又是一把狗粮,哈哈哈哈,就这样了哈)
说回正题,三刷《流浪地球2》,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是一部中国电影产业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好看,耐看,值得多看。一部好的电影作品,是经得起观众反复咀嚼和讨论的。个人认为,当下,对任何一部电影来说,都要经历两种类型的观看:第一种,是到现场,到影院,观看电影;第二种,是离开影院,进入分享的社交平台,以文字和视频的方式,对电影进行讨论,进行交流,以“云”的方式,以多种媒介方式,以共享感受的方式,再度进行“观看”。一部好的电影,在现场,要能给人以“值回票价”的感受,这是入门,如果能给人以“震撼”,那是进阶,如果能给人以“我去,这好的远远超出了预期”,那是优秀;在云端,要给人以“回味”的空间,要耐嚼,要能嚼出味道,要让人产生“再去看一遍”的冲动;这样,可以说这部电影是一部好的电影。(网络讨论要有内容,好了半天水字数说不出个所以然,或者电影里面有ABCD几个角色,讨论的都是ABC的各种优点,到了D就是没有拉胯,然后焦点又莫名的聚焦在D那,就属于典型的,可以讨论的讨论了,另说。)
对,再说一遍,《流浪地球2》是一部好电影,是中国电影产业的里程碑。所谓“好电影”,涉及“好”的标准;从电影来说,具有非常典型的双重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所谓的“使用价值”,是电影的内容,是电影内容给观影者带来的效用,体验,以及在此基础上为人类艺术宝库做出的贡献;所谓的“价值”,很直白,是票房,就是钱。因为众所周知的人类发展阶段的原因,电影发展是有不同轨道的,最理想的状态下,是“好的内容”,带来“好的价值”,叫好又叫座;最糟糕的状态,当然是“唯票房”,从赚取票房的角度,用一堆看上去很酷炫的光影,去消费好的题材,结果弄得一堆不伦不类,典型的代表,就是所谓“抗日神剧”,活生生就把“抗日战争”这个题材消费的七七八八。
请记住:电影,是一个国家的脸面
从整体上看,《流浪地球2》为中国式的硬核科幻电影打造一个可学习、可复制、可借鉴的模板。正如片中周先生的扮演者李雪健老师在一个视频中说的,电影,是一个国家的脸面。个人以为,这种脸面的含义,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理解:
第一,艺术化的方式展现一个国家的工业能力。电影是一个国家工业能力,尤其是精细化的高端产业能力的在艺术领域的体现。去现场看《流浪地球2》的,想必都会被开篇那个太空电梯的“一镜到底”给震撼到:梯次递进的具有明显蒸汽朋克风格的大型组件及其运行过程中的耦合锁定细节,流畅丝滑的运行节奏,磅礴激昂的BGM,张弛有度的镜头运用,恰到好处的台词设计,以扎扎实实的电影工业能力,向人们展示了9万公里高的太空电梯带来的惊人全貌。当然,拍这种挺费的,费钱、费时间,估计还比较费各路人员的头发,但钱,就应该这么用,就应该这么烧,就应该用在扎实的道具和效果,就应该用在幕后支撑的特效、音效以及各种后期制作团队上,这才是正向的电影产业花钱的正确方法。在近三个小时影片中,观众们看到了门框机器人、无人机、智能化自律机械、具有精细近景构型的行星级发动机、空间站、太空飞行器等等,所有这一切的一切,一如影片第一阶段“太空电梯危机”中,韩朵朵打出的那两拳,无论是一拳砸开隔离玻璃的狂飙突进,又或者是结束整段危机震傻一船憨憨的那一记无敌升龙拳,让初次踏入影院的观影者,如我,产生了一种“我去,这是我配看得到的中国科幻电影”的恍惚感。在那一刻,能够浮现出来与之对比的,是第一次看到《星球大战》卢卡斯宇宙银河帝国舰队与叛军攻击部队交战的.感觉,是第一次看到《阿凡达》构建的异星世界生态的记忆,这是第一次让我这个影视行业的门外汉,也坚定的相信,中国已经有团队能够做出不输乃至超越好莱坞特效的硬核科幻电影。毫无疑问,这是中国科幻电影的里程碑,这是中国电影工业能力发展的里程碑,这是中国电影产业的里程碑。
第二,视觉化全景展示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流浪地球》这个IP最大的价值,是圈了一块地,在科幻作品里,提供了作为一个整体的国家文化底蕴展示的科幻舞台:用技术问题,中国思想,为关系人类前途和命运的问题,提供一个解决方案;这个方案有技术路线,可行,同时,展示中国的文化底蕴。《流浪地球1》是一个突破性的,《流浪地球2》则是一块里程碑:太阳要爆炸了,地球怎么办?《流浪地球2》给出了中国的选择,“坚持到底”,“大家一起走”。于是就有了方舟空间站坠落之后的展开,7个月的时间,中国一家,在月球和地球,各自完成了一次原型机的启动实验,证明了“移山计划”的可行性;没什么公平不公平的,这是作为人类共同体一员的责任。同样的,创作团队严格避免了朝着民族主义影片的方向发展,去搞“中国吊打全世界”的戏码,而是在三个小时的所有时间内,都着力以合乎情理的方式(不违背生活常识)向大家展示人类共同体应对危机的各种努力,无论男女,不分国籍,无论肤色,一起努力,拯救地球,让人类拥有一个真正的更加美好的明天。这种文化底蕴,配合电影工业团队全方位的效果包装,在让人视觉、听觉震撼之余,还能持续思考,去感受那种无形但厚重的文化底蕴。所以,相当多的评论,无论中外,都会明确指出,《流浪地球》系列,不太可能出现在当下的好莱坞,不是技术问题,不是没钱,而是,没有那种足以支撑的底蕴,就像中国电影工业很难弄出一个保护哥谭的蝙蝠侠一样,再怎么包装,底蕴不搭,就各种不搭。
第三,全面丰富立体的展示人类共同体的精神内核。有质量的电影,人物的塑造,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流浪地球2》的特点,是塑造了一群人,他们的共同特征是,面对威胁整个地球的生存危机,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冲了上去,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甚至,在最关键的时刻,比如,倒计时结束时,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群演,按下了点火按钮。和一般的电影不同,《流浪地球2》始终存在一个“不出声”又“无处不在”的“观察者”,那就是人类创造出来又无法实现实质性控制的Moss。作为一场具体的电影,《流浪地球2》的成功之处,是从电影本身的叙事完整性出发,着力打造一个具有编年体史诗观感的整体性画面;所以人们看到的重点桥段,其实是一个连续性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关键事件节点的横截面展现。在一个个鲜活的主要人物和角色之外,《流浪地球2》着力展现的作为一个共同体的人类,从上到下,各色人等,面对即将来临的危机,如何齐心协力,共同应对。这点,是《流浪地球2》做出的重要尝试,从效果看,对内容的高质量呈现有显著的提升;同时,风险,或者说,代价,就是无法被通常的商业电影评价标准所简单认可,普遍会认为,“内容太多”,“细节太多”,“没讲清楚”。从未来的实践看,《流浪地球2》应该成为重内容质量的高质量作品的标杆;侧重简单直接求一乐的娱乐片当然无需关注此类标准。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相关文章:
电影《流浪地球》经典台词01-18
电影流浪地球台词07-12
电影流浪地球经典台词07-12
《流浪地球》电影观后感(《流浪地球》电影观后感600字初中)04-18
2023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01-31
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精选7篇)01-29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精选5篇)01-29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精选6篇)01-29
《流浪地球2》电影的观后感(精选8篇)02-01
《流浪地球2》电影的观后感(精选25篇)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