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理服务方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心理服务方案1
各区总工会,xx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工会,各产业工会,各局工会,各集团、公司工会,各高等院校工会,各直属基层工会:
为帮助女职工调节压力,增强自信,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临之际,xx市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和xx市职工服务中心联合开展面向全市工会会员单位的20xx年“温情三月,呵护心灵”女职工心理关爱服务周活动,并将该活动作为庆祝20xx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系列活动之一。现将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服务时间
20xx年月6日至月10日(上午场9:00-11:00,下午场14:00-16:00)
二、服务地点
xx市职工发展心理体验示范中心
(xx职工服务中心二层北侧)
三、服务对象
全市工会会员单位女职工
四、报名方式
企事业单位工会团体报名
五、服务项目
项目一:“靓丽半边天,幸福在心间”女职工团体辅导活动
活动1:“魅力女性如何修炼”--女性形象提升工作坊
(1)服务内容
邀请魅力女性形象打造的行业专家,针对女职工着、妆容等形象气质的培养,开展专题讲座与实操培训,帮助女职工塑造自信的职场形象,掌握简单实用的自我形象设计方法。
(2)目标与效果
有效的自我形象设计,有助于建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和精神风貌。通过开设女性职场形象工作坊,丰富女职工的化生活,提升女职工的品味与气质,增强女职工的自信与审美。
()服务人数:00人(每场0人,共计10场)
活动2:“幸福家庭需要经营”--女性团体心理辅导
(1)服务内容
本场程由市总工会心理专家,以体验式团体辅导的形式,对现代女性的婚姻家庭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引导女职工培养积极阳光的心态,掌握行之有效的幸福家庭经营技巧,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2)目标与效果
通过参与体验式团体辅导活动,启发女职工领悟提升幸福感的方法,同时在团体活动中,学习他人好的经验和做法,促进良好的人际沟通,引导女职工培养阳光积极的心态,焕发对工作与生活的热情,提升女职工的幸福感指数。
()服务人数:00人(每场0人,共计10场)
项目二:“放飞心灵,认识自我”女职工互动体验活动
(1)服务内容
①参观体验xx市职工发展心理体验示范中心,感受满足职工个性化需求的6大功能区,体验专业心理学设施设备的神奇功效,聆听心理健康知识讲解;
②邀请市总工会心理专家带领职工团体体验心理沙盘游戏。心理沙盘游戏又称箱庭疗法,是通过专业的用具,根据职工当下的心情和脑中的意象完成一幅沙盘作品,在盛有细沙的特制箱子里用各种模型组建心灵庭院,促进团队建设,以此探索自我心路历程。
(2)目标效果
通过参观体验xx市职工发展心理体验示范中心,了解心理健康对职工的重要性,感受专业心理服务,更好地协助职工缓解压力,调适身心。在团体沙盘的互动过程,感受与其他人接近时的内心能量互动,激发对自我的反省与提升,同时促进团队精神的升华,提升团队凝聚力,加强成员间的精神交流,进一步改善团队气氛。
()服务人数:00人(每场0人,共计10场)
项目三:“解困惑,悦生活”免费心理咨询
活动1:现场心理咨询
(1)服务内容
由市总工会心理专家团队,为有需求的女职工提供一对一的现场心理咨询服务,倾听女职工在家庭、亲子、工作中的烦恼,为女职工的心理健康把脉。
(2)目标与效果
现代女性社会地位越越高,压力也随之不断增大,需要同时兼顾事业与家庭,在这种双重压力的环境下,女性身心比男性更容易疲劳。通过心理咨询师与女职工面对面交流,倾听女职工的困惑,帮助女职工正面问题,减轻压力,消除烦恼。
()服务人数:100人(每人0分钟,每天20人)
活动2:在线心理咨询
(1)服务内容
全市女职工可登陆“xx市职工心理体验服务系统”(xx),免费体验心理咨询、心理测试、心理减压、心理电影等便捷、私密的线上心理服务。在线心理咨询服务模块,由具有国家资格证书且咨询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每天10:00—22:00(节假日无休)为广大职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2)目标与效果
“xx市职工心理体验服务系统”为全市职工提供免费、丰富、便捷、私密的在线心理服务资,其中“心理咨询”模块为职工搭建了释放压力、调节情绪、答疑解惑的在线倾诉平台。女职工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模块,将生活、职场中的困惑向咨询师倾诉,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一同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事业与家庭的平衡点。
六、注意事项
1.现场服务活动需提前报名,按照接收报名资料的先后顺序确定参与单位,报名成功与否以2月2、24日电话通知为准,名额有限,报满为止;
2.有意愿参与活动的单位,请于20xx年2月22日1:00前,将填写好的《报名表》(附1)以电子邮的形式发送至xx,同时以电话确认;
3.活动当天请提前1分钟刷工会会员互助服务卡,或使用xx工会121手机App扫描活动二维码入场。如使用xx工会121手机App扫描活动二维码入场,请提前下载安xx工会121手机App,并注册登录;
4.本次活动为市总工会公益服务项目,不向参与单位收取任何费用,活动不提供用餐服务;
5.由于会场车位有限,请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开车人员请用A4纸自行打印车证“心理+当天日期”。
报名电话:xx
联系人:崔xx
心理服务方案2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全社会营造关注自我、重视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引领学校心理健康活动丰富、多元、蓬勃开展,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助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按照市教委相关要求,全区各校要高度重视、精心准备,全力开展好我区今年“2”学校心理健康月主题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温暖你我阳光同行
二、参加对象:
全区各中小学、职校在校师生
三、活动时间:
20xx年4月22日—月2日
四、活动目标
1、贯彻落实《市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xx教委【20xx】x号),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各种积极、生动、活泼的形式,鼓励学生进一步树立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培养阳光向上的积极品质,促进学生和谐健康成长。
2、组织发动学生、教师及家长积极参与体验,推动学校和社会、家庭共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覆盖。
提升“2”心理健康月的影响力。通过程、活动、服务等多元载体,把心理剧、心理讲座、心运会、亲子趣味活动、心理团体辅导、心理咨询等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及外延。活动结束,及时总结巩固成果。
五、活动要求:
1、各单位要根据实际,在“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期间,着力搞好知识普及,认真安排活动项目,科学制定活动计划。
2、要充分考虑各阶段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拓展和创新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切实把心理健康知识融入到各种活动中,努力吸引广大学生踊跃参加,以达到预期效果。
3、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利用广播、网络及升旗仪式等宣传舆论工具和工作时机,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及活动开展情况,推动活动在学生中间渐进深入,不断扩大活动影响力。
4、在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基础上,及时总结,并于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结束一周内,将亮点活动报道(rd档粘贴照片)发送到德育科公邮。
职工心理健康服务队方案
一、活动主题:“拥有健康,从心开始”
二、活动时间:20xx.05.24—20xx.05.28
三、组织单位:德化陶瓷学院学生处
四、活动目的:
通过倡导心理健康意识、普及心理健康常识,在广大学生中营造一种关注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健康、重视心理健康的氛围。通过组织设计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与性强、针对性强的活动载体,宣传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和谐心灵的理念,从而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激发潜能,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
五、活动方式:
举办“6个一”活动
一份倡议书
一期主题广播
一次现场咨询
一次主题讲座
一次心理测试
一部心理电影
六、具体活动安排
①、“一份倡议书”
1、主办:团委
2、时间:5.24
3、内容及形式:将一份倡议书以海报形式张贴到宣传栏,拉开活动的序幕
②一期主题广播
1、主办:团委
协办:凤凰广播台
2、时间:5.25
3、内容:5.25活动的简介;我校本届活动的主题及活动内容;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资料及心理学小品文。
③一次现场咨询与现场心理测试
1、主办: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协办:院学生会
2、时间:5月26日下午
3、内容:现场咨询,进行现场心理测试,进行“拥有健康,从心开始”签名活动。
4、问卷调查
④一次主题讲座
1、主办:学生处
2、时间:5月24日晚
3、主题:心理健康讲座
4、主讲人:
5、地点:学院多媒体会议室
⑤一部心理电影
1、主办:院学生会
2、时间:5月25日晚
3、内容:《美丽心灵》
4、地点:学院多媒体会议室
心理服务方案3
为进一步加强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和水平,培养中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结合当前我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际,就进一步加强我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20xx年修正)》、国家卫生计生委等22部门《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和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xx年修订)》《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四川省中小学心理危机“三预”工作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坚持预防和发展为主、矫治为辅,坚持全面、全员、全程渗透,坚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共建,加强师生心理健康服务,健全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
二、总体目标
建立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服务体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可持续发展,突出抓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阵地建设、教科研示范引领及活动开展,形成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格局。构建教师心理健康关护机制,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优化家校协同发展机制,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高质量发展,大力提升全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体水平。
三、重点任务
(一)规范建设中小学心理辅导室
严格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附件)要求,规范心理辅导室建设和活动开展,制定活动计划,建立活动档案和学生心理成长档案,合理安排开放时间,免费为本校师生、家长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各校要通过改扩建,调剂校舍设备等建设和完善中小学心理辅导室,新建学校必须规划建设心理辅导室,并按《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标准配置到位。到20xx年底,全县50%的中小学校按标准建成心理辅导室;到20xx年底,全县80%的中小学校按标准建成心理辅导室;到20xx年底,全县所有中小学校按标准建成心理辅导室,并确保充分有效使用。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1.配齐配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从20xx年起,原则上每一所中小学(含中职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原则上要有相关心理学教育背景或取得相关资格证书,能够胜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普通高中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结合高考改革开设生涯规划教育,并纳入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考核评估。在校学生人数在1200人及以上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和在校学生人数在1000人及以上的城、镇义务教育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原则上,到20xx年底,全县需配备专职教师的学校配备率达到50%以上;到20xx年底,全县需配备专职教师的学校配备率达到80%以上;到20xx年底,全部按规定配齐专兼职教师。其余学校同步配备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纳入教师培训计划,建立中小学教师持证上岗制度(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培训取得相关资格证书),构建分层分类通识性培训体系,各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纳入中小学校长、学校管理干部、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班主任、学科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常识。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每年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不少于10课时。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习交流和教研活动。在新教师入职培训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切实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心育能力和水平。
3.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待遇。各校要定期对教职员工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每所学校每学年至少开展一次专题团队辅导或培训,提高教师心理素养,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加强对教职工心理健康状况的监测和评估,对不适合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的要予以妥善调整,对不适合从事学校服务工作的临聘人员要及时清退。各校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量并制定考核办法,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和心理辅导要计入工作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积极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建立健全心理危机“三预”工作机制
1.加强常态预防工作。各校要常态化开展教育预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全程进行,预防和减少学生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的发生。做到“七个重要时段”必讲,即每日每周离校前、节假日放假前、重大考试前后、新学期开学、新生入学后、重大活动前后和季节交替前后。要结合“525”心理健康宣传周,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生命教育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增强学生心理危机求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加强适时预警工作。各校要建立师生心理状况定期报告制度,成立由学校主要负责人、德育主任、心理专兼职教师、班主任及班级心理健康委员组建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深入细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摸排。每学年初,对初中、高中新生开展心理筛查,及时发现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准确掌握心理高危学生名单,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严格遵循保密原则,保护学生隐私。各地各校要高度关注家庭变故学生、家庭贫困学生、学业困难学生、情绪易冲动失控学生、涉赌涉毒学生、涉霸凌学生、身体残疾或疾病困扰学生和原有心理问题学生等重点群体,建立“早发现、早报告、早研判、早预防、早控制、早转介”的“六个早”预警机制。推动中小学设立班级心理健康委员,原则上男、女各设1名,积极实施朋辈关怀。
3.加强及时干预工作。各校要对心理障碍和心理高危的学生建档登记,并根据学生心理状况,安排专人采取一对一或者多对一的方式及时加以疏导和干预;对有严重心理危机的学生,要及时通知其家长,并按有关规定转介给医疗机构进行诊治。要采取多种方式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了解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心理状态,加强家校协作与医校合作,形成安全稳定的社会支持,帮助学生恢复健康,尽可能减少因障碍引发自杀或者伤害他人的事件发生。要针对不同群体,采用灵活多样、多维系统的心理疏导途径,提供基础性心理服务、预防保健、社会支持和临床诊疗等,解决心理障碍。
4.加强家校协同育人。各校要优化家校共育,增强家校协同育人合力,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面向家长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育人理念,指导家长掌握亲子沟通交流的方法技能,理性对待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和学业负担,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指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状态和在非常时期可能出现的焦虑、恐惧等应激反应,准确理解孩子的心理行为表现,特别是要控制情绪,冷静克制地处理家庭纠纷和矛盾,防止矛盾激化,预防心理极端事件发生。
(四)全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建设
1.坚持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全体教师都应自觉地在教育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发挥教师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规范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各校要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一般每班每两周1课时,每学期不少于9课时。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义务教育阶段在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生命生态安全》中安排,高中阶段在校本课程或选修课程中安排。中等职业学校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执行。
3.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各校要加强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共文化机构、街道社区以及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等的联系和合作,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为中小学生及家长提供心理公益热线、心理面询、问题个案转介等服务,定期开展各类心理讲座、团辅、沙龙、夏令营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校根据实际需求申请大英县校外心理辅导站定期进校开展心理健康指导活动。
4.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教科研。各校要建立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科研制度,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讨交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优秀课例展评和推广交流,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库。各中小学每月至少有1次年级以上的教研活动,每学期至少有2次年级或校级的公开课或观摩课。从20xx年起,县、校两级在优秀教师评选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占一定比例,每年遴选心理健康教育示范课、优秀案例、优秀活动,并做好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的推荐报送工作。发挥好各类示范课、优秀案例和优秀活动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五)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县教育体育局和各学区分别在全县各级各类学校遴选一批具有影响力和示范引领作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积极组织争创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校要切实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加强心理危机的“三预”工作体系建设,强化责任分工,制定规章制度和发展规划。要强化落实各项工作,构建以专兼职心理教师和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家长积极配合、校长专业引领的立体化、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服务体系,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二)加大经费投入。各校要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大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经费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多元经费保障体系,多渠道筹措经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入,满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需求。
(三)加强督导检查。县教育和体育局将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对学校履行教育职责评价考核内容,各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学校督查考评指标体系之中;县教育和体育局将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督导检查,并加大督导结果运用力度,确保各项重点目标任务按期有序推进。对工作推进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未及时妥善应对处置心理危机事件的,将严肃追责问责。
(四)加大宣传力度。各校要重视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典型选树和宣传推广工作,要通过各种媒体媒介,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宣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展和经验成效,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积极加强与先进学校的交流合作,共享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成果和典型经验。
心理服务方案4
一、指导思想
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规范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需求,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结合、发展性与预防性相结合。
三、总体目标
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促进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四、工作体制建设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建设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着力建设符合国家人才培养目标、适合学生需要、具有本校特色、广受学生欢迎的课程教学体系,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主干课程面向新生开设《大学生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设置2学分、32学时。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类选修和辅修课程,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
2.整合学校资源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组织开发建设在线课、慕课、微课,开设朋辈心理辅导课和心理特色工作坊等选修和辅修课程,科学设计心理健康课程,加强课程教学各环节的规范管理和质量控制。
3.丰富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手段。采用参与式、互动式、体验式、分享式的教学模式,通过线上线下、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心理情景剧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竞赛或展示活动,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体系建设
1.加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宣传。面向全体学生举办“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文体娱乐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打造特色项目和品牌。
2.创新宣传教育方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书刊、动漫、校报、橱窗等宣传形式,广泛运用网站、手机客户端等融媒体平台,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学生心理保健能力。
3.开展自助互助,发挥朋辈作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班集体、寝室建设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支持学生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社团和朋辈帮扶组织,积极开展心理健康自助互助活动。加强对学生骨干的培训和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发挥学生自我教育和同伴教育作用,培养学生维护自己和关爱他人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体系建设
1.加强心理咨询设施建设。学校设置心理咨询室、心理测评室等从事各种心理健康服务的基础设施,学校心理咨询室开放的单元时间和接待量要满足学生的咨询需求。
2.完善心理咨询制度建设。遵循心理咨询的伦理要求,保证心理咨询工作规范有效运行。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值班、预约、访谈、回访、转介等制度,建立心理咨询数据安全保护机制,保护学生隐私;加强心理咨询个案记录与档案管理工作;定期开展心理咨询个案研讨与督导活动,不断提高心理咨询的专业化水平。
3.实施心理咨询分类引导。针对不同学段、不同专业学生,精准施策、因材施教,把解决思想问题、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加强大学新生、应届毕业生、特殊家庭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就业困难等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帮助化解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在关心呵护和暖心帮扶中开展教育引导。
(四)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建设
1.建立普查和排查机制。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的作用,通过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心理危机定期排查以及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月报告制度等途径和方式,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危机情况,有针对性地预防干预。
2.制订健全心理危机预防和快速反应机制。将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纳入学校应急管理体系,明确工作流程及相关部门职责,完善校园危机事件及时报告制度,建立快速危机反应机制。
3.建立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健全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出现危机情况,相关人员立即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报告,并在专家指导下及时对学生进行快捷、有序地干预。
4.建立心理危机转介诊疗机制。畅通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到校医院、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心理危机转介绿色通道。对疑似患有严重心理或精神疾病的学生,及时转介到专业机构接受诊断和治疗。
(五)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体系建设
1.构建校内协同育人机制。全面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校内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参与意识,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纳入新进教师岗前培训和专业课教师岗位培训的重要内容,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合力。
2.构建家校合作育人机制。学校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开展家访、电话沟通、微信联系等多种方式拓展家校联合育人渠道,密切家校联系,构建更多的社会支持系统,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3.构建学校社会联动机制。学校加强与宣传、新闻、文化、公安、医疗等部门的密切联系,提供良好的宣传舆论环境和心理文化服务;与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积极推进医校工作联盟建设;支持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积极参加社会心理服务,构建和完善“以学校为主导、家庭重点参与、社会资源支持”的联动育人机制。
五、组织实施
学校围绕“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标,积极构建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工作网络,各级各部门确立明确的职责分工和协调机制,共同促进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一)一级工作网络——学校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完成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党委学生工作部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计划与组织、宣传与推广、教学与研究、辅导与培训、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具体组织协调开展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包括开展学生心理普查、心理咨询和辅导,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指导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全校教职员工都负有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学校着力构建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参与意识。
(二)二级工作网络——学院
1.学院成立由院党委书记、院长担任组长,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分管教学、科研工作的副院长担任副组长,全体辅导员、班主任为成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小组负责研究制定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和各项制度,统筹开展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负责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建设,负责本学院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联络员的选聘、管理及业务培训。
2.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一名辅导员负责学院心理健康日常管理工作,每年报学生处备案,心理健康责任辅导员接受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任务并负责本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
3.加强学院心理健康二级辅导站建设。设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室、谈心室,确立心理咨询辅导工作制度。开展咨询辅导、宣传教育等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室或谈心室建设要有专门场地、专业设施、专人值班,保证学生咨询服务需求。
4.学院学生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有责任心、危机意识,做好重点关注学生心理问题排查,开展谈心谈话,及时发现、关注、关怀、帮助有心理困惑和烦恼的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辅导并做好记录,预防或避免心理危机事件发生。
(三)三级工作网络——班级
1.班级设立1名心理委员。心理委员要认真学习并积极宣传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在本班级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
2.心理委员帮助有心理困难的同学及时前往学院、学校心理咨询室接受心理辅导,负责向心理辅导教师提供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及行为表现,以便加强对接受咨询学生的跟踪及反馈。
3.心理委员、班级干部、学生党员等班级骨干协助学校、学院开展各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讲座及活动中起骨干作用,带动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四)四级工作网络——宿舍
宿舍设立一名心理联络员。心理联络员要密切关注寝室成员心理健康状况,及时了解寝室成员的心理动态和精神面貌,发现心理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动员并组织寝室成员参加心理健康活动,支持并配合班级心理委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六、工作保障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保障
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改革发展整体规划,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和督导评估指标体系,成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担任组长,学校主管学生工作党委副书记、主管教学、科研工作副校长担任副组长,党委学生工作部、教务处、财务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全面统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构建校内各单位统筹协调机制,研究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划和相关制度,统筹领导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提供保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党委学生工作部,办公室主任由党委学生工作部主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副部长担任,负责领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展相关工作。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保障
1.保障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力争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以兼职教师为补充的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队伍。专职教师按照师生比1:4000,配备到位。兼职教师按照师生比1:1000由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负责在校内外专家学者中选聘。
2.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加强选拔、配备、培养和管理,落实职务(职称)评聘工作。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从事咨询与辅导,咨询与辅导的效果与成效要在绩效工资分配中予以体现。
3.加强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学校保证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每年接受不低于40学时的专业培训,或参加2次省级及以上主管部门及二级以上心理学专业学术团体召开的学术会议;定期安排从事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教师接受专业督导;支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结合实际工作开展科学研究,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及可持续发展。
4.加强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学校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对兼职心理健康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研究生导师、专业教师的业务培训,保证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每年接受不低于20学时的专业培训。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科学研究。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研究,支持专、兼职教师开展与工作相关的科学研究或与其他高校、研究机构、专业机构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实践活动、社会服务;积极引导、组织专兼职教师参与省级及以上课题申报、论文评选等活动;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沙龙,交流学习心得、工作体会、研究前沿等。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提高工作实效,为实现工作创新奠定基础。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条件保障
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学校保障生均每年不低于15元标准安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项经费,并将其纳入学校经费预算,专款专用,主要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日常管理工作和专兼职教师培训研修、社会实践、研讨交流、专家讲座等支出。
2.配备必要场地和设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机构场地面积应不低于300平方米,并设立数量足够、布局合理、设施完备的办公室、预约接待室、个体咨询室、团体活动室、心理测评室等相关功能室。为心理健康教育机构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常用心理健康教育教具和心理健康类书籍等心理健康教育产品。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保障
加强规章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工作制度建设,规范工作流程,确立工作标准,完善工作考核与人员考核机制,建立校、院两级管理机制,完善管理制度。
七、附则
本方案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原《关于调整哈尔滨理工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党发〔20xx〕89号)文件废止,本方案由党委学生工作部负责解释。
心理服务方案5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大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形成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进一步推动我院师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创建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特此开展“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月活动。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心灵抚触 快乐成长
二、活动时间:20xx年5月2日——5月31日
三、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学工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承办单位:教育学院
四、活动内容:
本次活动内容主要有: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大赛、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活动、趣味心理游戏大赛、心理素质拓展活动、书签制作大赛、开心笑脸展活动、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5.25”大型心理广场活动等。
五、宣传形式:
宣传栏、宣传板、横幅、海报、院广播站、学院网页、微信、微博等。
六、活动安排:
(一)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大赛
1.时间:20xx年5月12日---5月20日
2.参加人员:辅导员、全院各班学生、各班心理委员及16级各班朋辈辅导员
3.地点:各班自行拟定
4.班会主题:“心灵抚触 快乐成长”
5.具体活动安排见第一届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大赛通知。
(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活动
1.活动时间:20xx年5月18日---5月29日
2.主办单位:学工处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3.活动主题“心灵抚触 快乐成长”
4.活动形式:宣传+展览
5.活动地点:教学楼大厅内、超市前宣传栏
(三)趣味心理游戏大赛
1.时间:20xx年5月15日—16日
2.地点:操场
3.活动项目:心理知识接力赛
4.参加方式:以专业为单位报名参加,以院系为单位汇总之后于5月10日前提交至明德楼601。
5.具体活动规则见附件2心理知识接力活动规则
(四)心理素质拓展活动
1.活动时间: 20xx年5月18日---5月22日
2.活动地点:我校操场
3.活动项目:可根据目的选择相应的活动
4.活动流程:各班的朋辈辅导员或心理委员带领班级同学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时间、地点来开展。
具体可选活动见附件3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方案
(五)书签制作大赛
1.活动目的:通过书签设计大赛传播心理健康理念,为学生提供发现、思考、创新的思维方式,进一步激发同学们对生活兴趣的体验,关注自我心灵的健康。
2.活动主题:书签要以“心灵抚触 快乐成长”为主题,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内容积极向上。
3.作品规格:长130mm×宽40mm,正反两面,并加上“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请将参赛者的院系、班级、作者名等信息标注在参赛作品正面右下脚。
4.作品以院系为单位于5月18日前交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明德楼601),获奖作品将集中展出,并评选出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
(六)开心笑脸展活动
1.活动目的:使大学生们更加的关爱自己,用愉悦的心情和开心的笑脸迎接挑战,保持绿色心情。
2.活动方式:面向全校学生征集那些呈现个人灿烂笑容的照片(电子版),由各班心理委员收集之后,于5月16日前发送到新联心语QQ邮箱。
3.活动主题:“心灵抚触 快乐成长”
4.活动时间:5月初开始征集照片,5月25日将集中展出。
(七)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
1.活动目的: 本次大赛旨在通过心理情景剧的表演再现大学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心理冲突,帮助同学们感悟生活,学习心理调适方法,主动关注自我的心理健康,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传递在校大学生正能量。
2.活动时间:5月10日--6月6日
3.活动地点:学术报告厅
4.活动主题:观心理情景剧 悟人生大道理
5.具体活动事宜见第一届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活动通知
(八)“5.25”大型心理广场活动
1.活动时间:20xx年5月25日
2.活动地点:餐厅前面
3.活动主题:“心灵抚触 快乐成长”
4.活动内容:
(1)现场心理咨询预约:由心理咨询师在活动现场对来访同学进行答疑解惑和咨询预约
(2)扫二维码送礼品活动:活动现场扫二维码关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微信的同学,可获得举办方提供的精美礼品一份。
(3)心理图片展活动
(4)开心笑脸展
(5)“许愿墙”活动:参与者将自己想要实现的愿望、心愿写下,来传达对自己、家人、未来的一种良好祝愿。
学工处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20xx年5月2日
心理服务方案6
各区总工会,xx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工会,各产业工会,各局工会,各集团、公司工会,各高等院校工会,各直属基层工会:
为帮助女职工调节压力,增强自信,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来临之际,xx市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和xx市职工服务中心联合开展面向全市工会会员单位的20xx年“温情三月,呵护心灵”女职工心理关爱服务周活动,并将该活动作为庆祝20xx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系列活动之一。现将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服务时间
20xx年3月6日至3月10日(上午场9:00-11:00,下午场14:00-16:00)
二、服务地点
xx市职工发展心理体验示范中心
(xx职工服务中心二层北侧)
三、服务对象
全市工会会员单位女职工
四、报名方式
企事业单位工会团体报名
五、服务项目
项目一:“靓丽半边天,幸福在心间”女职工团体辅导活动
活动1:“魅力女性如何修炼”--女性形象提升工作坊
(1)服务内容
邀请魅力女性形象打造的行业专家,针对女职工着装、妆容等形象气质的培养,开展专题讲座与实操培训,帮助女职工塑造自信的职场形象,掌握简单实用的自我形象设计方法。
(2)目标与效果
有效的自我形象设计,有助于建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和精神风貌。通过开设女性职场形象工作坊,丰富女职工的文化生活,提升女职工的品味与气质,增强女职工的自信与审美。
(3)服务人数:500人(每场50人,共计10场)
活动2:“幸福家庭需要经营”--女性团体心理辅导课
(1)服务内容
本场课程由市总工会心理专家,以体验式团体辅导的形式,对现代女性的婚姻家庭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引导女职工培养积极阳光的心态,掌握行之有效的幸福家庭经营技巧,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
(2)目标与效果
通过参与体验式团体辅导活动,启发女职工领悟提升幸福感的方法,同时在团体活动中,学习他人好的经验和做法,促进良好的人际沟通,引导女职工培养阳光积极的心态,焕发对工作与生活的热情,提升女职工的幸福感指数。
(3)服务人数:500人(每场50人,共计10场)
项目二:“放飞心灵,认识自我”女职工互动体验活动
(1)服务内容
①参观体验xx市职工发展心理体验示范中心,感受满足职工个性化需求的6大功能区,体验专业心理学设施设备的神奇功效,聆听心理健康知识讲解;
②邀请市总工会心理专家带领职工团体体验心理沙盘游戏。心理沙盘游戏又称箱庭疗法,是通过专业的用具,根据职工当下的心情和脑中的意象完成一幅沙盘作品,在盛有细沙的特制箱子里用各种模型组建心灵庭院,促进团队建设,以此来探索自我心路历程。
(2)目标效果
通过参观体验xx市职工发展心理体验示范中心,了解心理健康对职工的重要性,感受专业心理服务,更好地协助职工缓解压力,调适身心。在团体沙盘的互动过程,感受与其他人接近时的内心能量互动,激发对自我的反省与提升,同时促进团队精神的升华,提升团队凝聚力,加强成员间的精神交流,进一步改善团队气氛。
(3)服务人数:300人(每场30人,共计10场)
项目三:“解困惑,悦生活”免费心理咨询
活动1:现场心理咨询
(1)服务内容
由市总工会心理专家团队,为有需求的女职工提供一对一的现场心理咨询服务,倾听女职工在家庭、亲子、工作中的烦恼,为女职工的心理健康把脉。
(2)目标与效果
现代女性社会地位越来越高,压力也随之不断增大,需要同时兼顾事业与家庭,在这种双重压力的环境下,女性身心比男性更容易疲劳。通过心理咨询师与女职工面对面交流,倾听女职工的困惑,帮助女职工正面问题,减轻压力,消除烦恼。
(3)服务人数:100人(每人30分钟,每天20人)
活动2:在线心理咨询
(1)服务内容
全市女职工可登陆“xx市职工心理体验服务系统”(xx),免费体验心理咨询、心理测试、心理减压、心理电影等便捷、私密的线上心理服务。在线心理咨询服务模块,由具有国家资格证书且咨询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每天10:00—22:00(节假日无休)为广大职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2)目标与效果
“xx市职工心理体验服务系统”为全市职工提供免费、丰富、便捷、私密的在线心理服务资源,其中“心理咨询”模块为职工搭建了释放压力、调节情绪、答疑解惑的在线倾诉平台。女职工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模块,将生活、职场中的困惑向咨询师倾诉,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一同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事业与家庭的平衡点。
六、注意事项
1.现场服务活动需提前报名,按照接收报名资料的先后顺序确定参与单位,报名成功与否以2月23、24日电话通知为准,名额有限,报满为止;
2.有意愿参与活动的单位,请于20xx年2月22日15:00前,将填写好的《报名表》(附件1)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至xx,同时以电话确认;
3.活动当天请提前15分钟刷工会会员互助服务卡,或使用xx工会12351手机APP扫描活动二维码入场。如使用xx工会12351手机APP扫描活动二维码入场,请提前下载安装工会12351手机APP,并注册登录;
4.本次活动为市总工会公益服务项目,不向参与单位收取任何费用,活动不提供用餐服务;
5.由于会场车位有限,请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开车人员请用A4纸自行打印车证“心理+当天日期”。
报名电话:xx
联系人:崔xx
心理服务方案7
为全面、深入推进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规范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维护好学生身心健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立德树人,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适应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发展需要,开展具有实践性和实效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维护学生身心健康。
二、总体目标
以“补齐短板、强化保障、创新机制”为主要原则,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条件保障,按规定建好学校心理辅导室等,建设科学、专业、稳定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队伍,构建学校、家庭和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积极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全面提升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水平。通过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其心理潜能,培养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为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帮助,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其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三、主要工作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
1.进一步健全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机构。市教育局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人员为组员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名单见附件1),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统筹协调。
各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为副组长,政教处、教务处、校办、总务处、保卫处、团委、心理辅导室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政教处(教务处),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统筹协调。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工作计划,完善以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和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落实。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各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每学期必须至少召开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和落实本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组建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在理论研究、制度设计、方法创新等方面的专业优势,科学指导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组织我市开通面向学校师生的心理健康咨询专线,并建立跟踪登记制度,及时为有需要的师生提供心理咨询,化解心理危机。(专家指导委员会名单见附件2)
(二)夯实心育基础,强化全市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建设
1.配齐配足专业心理教师。市教育局配备心理学专业专职教研员,专职教研员发挥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保障作用。学校要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岗位,每所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业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其中寄宿制学校或学生规模超过1500人的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业心理教师;设有分校的学校,要求每个独立校园至少配备1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目前没有专门编制的情况下,从学校总编制中调剂解决。专业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正常工作量计算和工作待遇原则上不低于班主任,不得随意更换。
从20xx年起,用5年时间,逐步落实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招聘、考核、入编工作。教育局按照文件要求,在统筹各学校教师招聘工作时,要优先安排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岗位的招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应具备相应教师资格,原则上须具备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初任教师必须具备),取得相关资格证书,可从高校心理学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中选聘,力争五年内全市中小学校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合格率达100%。
2.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建立心理危机干预团队。各学校要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完善心理辅导的伦理规范、档案管理、值班值勤、危机干预、学生转介等方面的工作制度。鼓励各校执行心理健康教育分组包干制度,学校党组织书记或校长包全校、其他校级领导包年级、班主任包班级、科任老师包小组,以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为专业保障,形成全员有责的工作氛围,将带动全校教职工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做到面向全体、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全程进行,使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普遍化,常态化,让每一位学生受益。要组织学校在关键时间点对关键场所进行巡逻监管,进一步消除隐患。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业务能力培养。除了“国培”“区培”外,每年度要举办至少一期全市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参与的科学性;每年度开展至少一期全市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的线上网络培训。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项课题研究和教研活动。每年度都要开展本市级心理健康教育专项课题立项和研究工作;持续举行常态化的全市心理健康教育教研课比赛活动。
5.开展创建本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活动。从我市10所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选定5所学校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试点学校,以点带面,开展创建本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活动。每年召开全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场会,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出色的学校进行表彰,推广优秀示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经验和做法。
(三)拓宽心育渠道,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确保全校所有班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在课堂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班主任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重点开展“生命意义”、“情绪调控”、“压力管理”等主题教育。
3.开展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学科教师要在本学科教学过程中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活动。每学期要开展一次大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活动,利用“5·25”(我爱我)和“双十”(世界精神卫生日)的契机,通过宣传栏、知识手册、校园公众号等载体,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营造关心、关爱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5.积极推广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委员制度。学校设立班级心理委员,男女各一名。在班集体中进行心理健康理念和心理卫生知识宣传,提供朋辈心理辅导服务,及时掌握和报告学生异常心理信息。
6.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教育竞赛活动。每年全市将开展心理情景剧、心理微课、心理优质课、心理案例、心理漫画、心理手抄报等各类不同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竞赛活动。
7.开展高三、初三学生心理励志公益讲座。组织心理学专家团队深入高中学校开展高三、初三学生心理励志讲座,减轻高三、初三学生备考心理压力。
8.公布学生心理援助热线。全国心理援助热线:7400-680-6101,服务时间:周一至周日24小时。如有其他特殊情况,由学校心理辅导员直接联系对口支援的心理咨询专家。
(四)找准心育难点,加强全市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1.学生心理排查工作常态化。学校每学期开学初通过观察、问卷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建立动态的学生心理信息库。
2.重点帮扶和疏导特殊群体学生。做好心理健康档案的更新,科学识别心理高危学生。重点关注单亲、留守、离异、亲人病故、患病、遭遇校园欺凌等学生,对高危学生及时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必要时建议家长转介到医院心理门诊进行治疗。
3.加强重点高危学生心理干预工作。各校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综合性的干预措施方案,防止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发生。
(五)整合心育资源,加强家校联合、社会联动
1.建立家长学校。学校要建立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常态化培训,提高家长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2.建设全市家庭教育资源库。组织全市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团队开发桂平市系列家庭教育微视频资源库,积极实施家庭教育科普宣传活动。
3.开展家庭教育公益讲座。利用市家庭教育讲师团和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的专业团队力量,开展线上和线下的家庭教育公益讲座。
4.多渠道开展家庭教育工作。联合妇联、民政、团委、关工委等部门,积极开展社区家庭教育工作。
(六)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督导检查
市教育局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列入督导检查重要内容,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工作。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项督导,纳入年度岗位目标管理考核工作中,建立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情况的通报制度,对有条件却不落实配置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岗位的学校予以通报批评。由于未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而导致发生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将追究学校相关领导的责任。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教育局、学校要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年度工作的重要内容,成立领导小组,完善方案,迅速动员,迅速部署,结合工作实际,切实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各项工作措施抓细、抓实、抓到位,确保取得实效。加强和当地卫健部门的沟通协调,主动融合本地心理卫生资源支持学校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加强宣传引导。教育局、学校充分运用学校广播站、电子屏、固定宣传栏、公众号、抖音等各种宣传载体,大力宣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让广大师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
(三)推动工作创新。教育局、学校不断深化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点和规律的认识,推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渠道载体创新,统筹利用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创新思路,分类施策,做深做实,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四)加强督促指导。教育局加强对学校相关工作的督导检查,及时发现、解决整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不认真落实、行动迟缓、措施不力、效果不好的学校或部门,要约谈责任领导并责令整改。
心理服务方案8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注重师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强化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训练,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培养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及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原则
(一)统一阵地建设,统筹专业支撑。因地制宜,分类规划,按照统一的标准建设学校心理辅导室等心理健康教育阵地,依托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机构或组织,统筹聚合区域内心理健康专业资源,着力解决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资源缺乏的问题。
(二)统一准入机制,统筹师资配备。构建标准统一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机构准入机制,统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配备和管理方式,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县管片用”,着力解决师资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
(三)统一工作模式,统筹人员培训。建立健全统一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分层级统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以点带面,以少带多,着力解决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
(四)统一筛查标准,统筹教育科研。按照统一的检测机构、检测程序、标准尺度、质量要求开展师生心理健康筛查,并分区域建档管理。统筹组织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活动,构建以研促学、以学促教的立体网状教研工作体系,着力解决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水平不均衡的问题。
三、工作目标
不断完善学校心理健康管理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提升师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现、教育、引导、诊治能力。帮助师生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调节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对存在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师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措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效防范学校师生因心理健康问题引发极端事件。
四、工作措施
(一)构建一个融合贯通的平台体系。
1.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市、县两级分别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统筹负责辖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定期对辖区学校、乡镇开展心理健康业务指导、师资培训等,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和专业心理咨询等服务。20xx年底前市、县两级全部建成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达州高新区管委会、达州东部经开区管委会、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逗号前为牵头单位,下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达州高新区管委会、达州东部经开区管委会以下简称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2.搭建基层心理服务平台。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以县域片区划分为基础,依托片区中心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设置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职岗位2—3个,统筹用于片区开展工作,为有需求的师生和居民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答疑释惑、心理咨询等服务。〔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
3.建设学校心理辅导室。鼓励在达高等院校建立相对独立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中小学校根据学生规模,利用三年时间分类建设标准心理辅导室,并配备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20xx年底前每个县域片区选择一所中心学校建成心理辅导室,20xx年底前实现全市中小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全覆盖。学生在校期间心理辅导室每天定时向师生开放,严格遵守职业伦理规范,开展心理辅导工作,认真建好并妥善保存学生成长信息记录、个别辅导记录、测评资料、录音录像等心理健康辅导档案。〔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4.发挥社会心理服务机构作用。创新和完善心理健康服务提供方式,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进优质社会心理服务专业机构,协助指导市、县两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充分利用四川文理学院等高校优质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进校园”活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工作室”和“心理大课堂”专题讲座,开展学生心理辅导实践研讨、教学研究、教育科研、课程建设、教师培训、专业督导等活动。〔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
(二)打造一支优质专业的师资队伍。
5.配齐建强骨干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统一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入职标准,通过外部招引、内部挖潜培养、现有其他学科教师转岗等方式,逐步配齐建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在达高等院校按师生比不低于1:4000比例配置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且至少配备2名;每所中小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制订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价标准,落实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工作。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激励机制,确保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辅导员)同等待遇,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工作量要在学校年终绩效考评中予以充分体现。(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6.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培训。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纳入教师培训总体计划,分期分批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培训,切实提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全市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养培训,每年至少全覆盖培训1次;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学校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养培训,至少每3年全覆盖培训1次。在中小学校长、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各类培训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内容,各学校每学期至少举办1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培训,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水平和应用水平。(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财政局)
7.加强教育科研引领。市、县两级教育科研机构要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分学段健全小学、初中、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制度,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或观摩课,每年至少组织1次全市心理健康教育赛课活动,定期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术交流和教研活动,提升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资源库,加快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发挥学科带头人的教育科研引领作用。鼓励中小学教师、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研究,评选推广应用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三)固化一套标准统一的工作模式。
8.全面开展师生心理健康测评。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托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或按统一标准选择相关专业机构,分别负责组织市本级和本辖区内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阶段学校师生每学年开展1次全覆盖心理健康测评。指导学校科学运用心理健康测评结果,建立“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档案,分级分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做到心理健康问题师生精准识别、及时干预、处理得当。将可能存在严重和高危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相关情况录入四川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台账管理系统,实现线上管理、线下跟踪、动态监控。在达高等院校每年在新生入校后适时开展全覆盖心理健康测评,并对测评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和合理应用。〔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
9.开足开齐心理健康课时。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义务教育阶段在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生命生态安全》中安排心理健康专题教育活动,高中阶段在校本课程或者选修课程中安排心理健康专题教育活动,保证每班每两周至少1课时,每学期不少于9课时。在达高等院校要落实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课程2学分、32—36学时要求。鼓励各学校开展各具特色的心理健康选修课程,在市、县两级教研部门的指导下开发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各学校团组织、少工委要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主题团(队)课。(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团市委)
10.加强学校法治教育。学校课堂教学要增加法治教育内容。学校要主动与属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加强联系,每学期至少联合开展1次全校性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学生养成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方法,培养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理念。(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
11.强化重点对象关注处理。加强各方协作配合和信息共享,运用大数据手段,加大对心理健康问题学生、问题家庭学生、留守学生三类人群动态排查掌握,重点了解和关注有精神病史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上报和梳理汇总。对有心理危机的师生建立预防、预警、干预机制,实行“一对一”“多对一”跟踪防控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生命教育、心理疏导和志愿服务,降低师生心理危机事件发生率。超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范围的,及时转介到专业机构或医疗机构。(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妇联)
12.制订完善应急预案。加强放假前后、考试前后、开学前后及毕业生离校前等重点时段心理辅导工作,特别是针对有家庭变故大、没有考上理想学校、没有找到工作等情况并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不定期开展沟通交流,做好思想引导。制定完善学校心理问题学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学生因心理问题发生意外事件后,学校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在当地教育、公安等部门指导下核实情况、及时处理,加强对其他学生的教育和辅导,严防事态扩大或者发生次生心理伤害。(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公安局)
(四)创建一种各方协同的共育机制。
13.建好留守儿童关爱阵地。积极统筹各方资源,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儿童福利机构、日间照料中心、寄宿制学校设施建设,利用现有公共服务设施开辟儿童托管服务和活动场所,充分发挥“儿童之家”“妇女之家”“童伴之家”等阵地作用。配备必要的电话、图书、电脑、益智玩具等硬件设施,满足留守儿童求学、休闲、健康玩耍的需要。深化实施“童伴计划”项目,严格落实“童伴妈妈”“六个一”工作职责,加强对“童伴妈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指导,提升其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妇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团市委〕
14.完善医疗机构服务体系。通过平安医院创建、等级医院评审等,推动综合医院普遍开设精神(心理)科,为有心理问题师生提供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等服务。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要开设心理门诊,为师生患者提供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全科医院要大力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和服务工作,将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干预纳入儿童保健服务。建立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危机干预的协作支持机制,为所在区域学校提供医疗帮助。(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教育局)
15.推动家、医、教协调联动。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家庭教育指导,通过教师家访、家长学校交流等多种途径了解学生是否存在早期心理创伤、家庭重大变故、亲子关系紧张等情况。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家长预防和识别孩子心理行为问题的能力。班主任每学年对所在班级学生开展1次全覆盖家访,学校每学期面向家长至少开展1次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宣传教育和贯彻落实,对家庭关系紧张的父母进行教育引导,帮助家长建立对孩子的合理预期和良好的亲子关系,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建立家庭、学校和医疗机构的转介渠道,对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师生,及时转入医疗机构治疗。医疗机构建立完善心理问题师生档案,主动加强与学校、家长联系,做好心理问题师生的收治和常规随访管理。(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司法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妇联)
(五)拓展一个全面发展的育人空间。
16.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严格落实“双减”政策,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有效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充分发挥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全方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落实开齐开足开好体育课和美育课的刚性要求,积极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运动和丰富的艺术实践活动,结合各学段特点系统加强劳动教育,吸引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和学生社团活动,切实培养学生珍视生命、热爱生活的心理品质。(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文体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团市委)
17.丰富教育活动载体。将每年5月确定为“达州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把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班级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文体娱乐、心理素质拓展等活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吸引力和感染力。中小学校从小学四年级起每个班级要建立心理委员制度,设立男、女心理委员各1名,充分发挥朋辈帮扶作用,帮助纾解心理压力、提振学习信心。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运用青年之家、青少年宫等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成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合力。(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妇联)
18.加强心理援助服务平台建设。依托市、县两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通心理援助热线和微信公众号,建设心理健康公益服务网站等,打造达州心理教育援助服务品牌。各学校设立心理咨询电子邮箱,组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答复,广泛利用微信、QQ等线上途径提供专业化心理咨询服务。用好12320公共卫生公益热线、12355青少年服务台,及时帮助解决师生心理问题。(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团市委)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县两级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抓好区域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任务、细化措施、整体推进,形成工作合力。
(二)落实经费保障。市、县两级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硬件项目建设等的经费投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工作经费要纳入预算并根据实际需要逐年增加,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等专项工作经费要按照实际需求足额保障,确保全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软硬件建设保质保量完成。
(三)压紧压实责任。各地各相关部门要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督查督办重要内容,强化责任担当、信息共享、协同联动,分行业、分条块开展调研督导,及时发现问题,抓好整改落实,夯实工作基础,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四)强化宣传引导。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各类宣传媒体平台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宣传报道,引导社会力量更多关心关注师生心理健康,主动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氛围。要加强网络治理,管控不良信息网上传播,清理网络有害信息,防止对学生健康成长造成影响。
心理服务方案9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大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形成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进一步推动我院师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创建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特此开展“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月活动。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心灵抚触快乐成长
二、活动时间:20xx年月2日——月1日
三、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学工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承办单位:教育学院
四、活动内容:
本次活动内容主要有: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大赛、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活动、趣味心理游戏大赛、心理素质拓展活动、书签制作大赛、开心笑脸展活动、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2”大型心理广场活动等。
五、宣传形式:
宣传栏、宣传板、横幅、海报、院广播站、学院网页、微信、微博等。
六、活动安排:
(一)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大赛
1时间:20xx年月12日---月20日
2参加人员:辅导员、全院各班学生、各班心理委员及16级各班朋辈辅导员
地点:各班自行拟定
4班会主题:“心灵抚触快乐成长”
具体活动安排见第一届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大赛通知。
(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活动
1.活动时间:20xx年月18日---月29日
2.主办单位:学工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3.活动主题“心灵抚触快乐成长”
4.活动形式:宣传+展览
5.活动地点:教学楼大厅内、超市前宣传栏
(三)趣味心理游戏大赛
1时间:20xx年月1日—16日
2地点:操场
活动项目:心理知识接力赛
4参加方式:以专业为单位报名参加,以院系为单位汇总之后于月10日前提交至明德楼601。
5.具体活动规则见附2心理知识接力活动规则
(四)心理素质拓展活动
1活动时间:20xx年月18日---月22日
2活动地点:我校操场
活动项目:可根据目的选择相应的活动
4.活动流程:各班的朋辈辅导员或心理委员带领班级同学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时间、地点开展。
具体可选活动见附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方案
(五)书签制作大赛
1活动目的:通过书签设计大赛传播心理健康理念,为学生提供发现、思考、创新的思维方式,进一步激发同学们对生活兴趣的体验,关注自我心灵的健康。
2活动主题:书签要以“心灵抚触快乐成长”为主题,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内容积极向上。
作品规格:长10×宽40,正反两面,并加上“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请将参赛者的院系、班级、作者名等信息标注在参赛作品正面右下脚。
4作品以院系为单位于月18日前交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明德楼601),获奖作品将集中展出,并评选出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
(六)开心笑脸展活动
1活动目的:使大学生们更加的关爱自己,用愉悦的心情和开心的笑脸迎接挑战,保持绿色心情。
2活动方式:面向全校学生征集那些呈现个人灿烂笑容的照片(电子版),由各班心理委员收集之后,于月16日前发送到新联心语QQ邮箱。
活动主题:“心灵抚触快乐成长”
4活动时间:月初开始征集照片,月2日将集中展出。
(七)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
1活动目的:本次大赛旨在通过心理情景剧的表演再现大学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心理冲突,帮助同学们感悟生活,学习心理调适方法,主动关注自我的心理健康,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传递在校大学生正能量。
2活动时间:月10日--6月6日
活动地点:学术报告厅
4活动主题:观心理情景剧悟人生大道理
具体活动事宜见第一届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活动通知
(八)“2”大型心理广场活动
1活动时间:20xx年月2日
2活动地点:餐厅前面
3活动主题:“心灵抚触快乐成长”
4活动内容:
(1)现场心理咨询预约:由心理咨询师在活动现场对访同学进行答疑解惑和咨询预约
(2)扫二维码送礼品活动:活动现场扫二维码关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微信的同学,可获得举办方提供的精美礼品一份。
()心理图片展活动
(4)开心笑脸展
()“许愿墙”活动:参与者将自己想要实现的愿望、心愿写下,传达对自己、家人、未的一种良好祝愿。
学工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20xx年月2日
心理服务方案10
进一步提高新时代心理育人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赣府厅字〔20xx〕22号)等文件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坚持“育心、育德与育才相结合,发展、预防与危机干预相结合,专门课程、学科渗透与主题活动相结合,学校主导、家庭协同与社会支持相结合”原则,按照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协调发展的工作方针,突出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弱项,完善政策机制,加强人文关怀,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提升学生调控情绪、应对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全面覆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础设施基本达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热线服务、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精神科治疗等衔接合作的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服务模式全面建立,政府、学校、医疗机构、村(居)委会、社会、家庭等网格化服务体系全面建成。到20xx年底,全市中小学校100%建立心理防护网络,县(市、区)100%设立或接入心理援助热线、100%建立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站,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普查率达到100%,家长的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100%。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配齐建强,专业人才队伍逐步壮大,志愿服务队伍覆盖各级各类学校。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学校中,市级及以上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达到15%以上。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基本形成,自助互助技能掌握率达到30%以上,心理问题发生率上升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三、重点任务
(一)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1.开足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挥课堂教学和班团队会主渠道作用,统筹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开展生命教育、亲情教育、挫折教育等心理健康教育,按照每两周不少于1课时的标准,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和课表。各级各类学校每学期要至少开展1次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团辅活动。各地各校要依托赣教云平台和官方网站,培育、遴选和推广一批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教学案例和线上课程,形成系列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精品课程资源。20xx年前完成“100节心理活动示范课、100个优秀心理辅导案例、100个校园心理剧”资源库建设。
2.发挥五育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坚持学科融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加强作业管理,改进考试方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充分挖掘课程教材蕴含的心理要素,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思维、情感、态度、意志等心理要素的同步发展。严格落实开齐开足上好体育、音乐、美术课的刚性要求,广泛开展“晒课表”活动,严禁“阴阳”课表。积极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运动和艺术实践活动。
3.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路径。探索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效融合机制,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掌握简便有效、容易操作的心理调适方法。充分利用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研学实践基地等校外资源,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研学、心理素质拓展和心理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
4.开展全员测评筛查。积极推进心理健康筛查服务,在现有教育平台中增设学生心理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提供学生心理健康测评、档案管理与转接、异常行为预警、心理训练、在线咨询等一站式服务。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筛查,建立心理健康状况动态监测机制,根据筛查结果,建立“一生一档”心理成长档案。全面建立“班级(宿舍)—年级—学校—家庭”的心理健康四级预警网络,班级预警由心理委员(每班设男、女委员各1名)、班主任、任课教师共同负责,班主任要积极引导心理委员发挥好“信息采集器”作用,全面掌握学生亲子关系、家庭变故、人际矛盾、行为异常等动态信息,实现重点人群心理问题早发现、早干预。
(二)完善心理关爱与帮扶机制
5.建立谈心谈话制度。大力推进“万师访万家”谈心谈话活动,指导学校建立全员导师制,在开学前后与每位学生进行一次“面对面”“一对一”的谈心谈话,对尚未返校的学生可采取电话或网络方式进行。全面实行“倾听1刻钟”行动计划,让每个学生每天与同学、班主任、任课教师或家人有效沟通交流15分钟。要结合自我报告、日常观察、家访等方式,有效掌握困扰学生的具体压力源和情绪行为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研判、心理疏导、日常帮扶和档案建立工作。
6.完善辅导服务制度。统筹全市学生心理辅导资源,组建高水平的学生心理辅导服务团队和突发事件的心理专家团队。广泛宣传江西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热线——12355,提高对服务热线的知晓率和认可度。各地各校要健全心理辅导值班、预约、面谈等制度,利用电话、网络等媒介,满足学生咨询与求助需求。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心理社团等作用,积极开展同伴辅导和互助。面向学生的心理辅导要遵守保密原则,恪守咨询伦理,保障信息安全。
7.增强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健全卫生医疗机构与教育部门及各级学校协同合作机制,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医院与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常态化合作关系,明确具体对接联络人员。推动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心理咨询中心或心理(精神)门诊,精神病专科医院普遍设立心理门诊。到20xx年,县级以上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全面建立学生心理危机转介“绿色通道”。市、县两级民政部门要鼓励设立相关社会机构,加强对沉迷网络人际交往、游戏等网络迷恋行为学生的心理矫治工作,对留守、贫困、流动、单亲、残疾、丧亲等处境不利的学生给予重点关爱,为遭受校园欺凌和暴力、家庭暴力、情感困境等情况的学生,提供及时心理干预。同时,重视治疗返校学生心理支持,指定专人定期进行心理辅导,做好跟踪记录。
8.建立数据监测反馈机制。建立监测数据反馈机制,公安政法及宣传网信等部门要加强对各类网络平台的监测,发现学生通过网络搜索或讨论自杀方法等信息时,应及时向学校及其主管部门反馈,运用科技手段协助学校定位突然失联学生,尽最大努力挽救生命。
(三)优化心理健康教育人才队伍建设
9.配齐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强化心理健康教师配备,各级编制部门应按属地原则指导学校在编制总量内,统筹合理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高校按师生比不低于1∶4000比例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且每所学校至少配备2名。独立法人的中小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原则上按照师生比1∶800配备专职教师,超过800名学生的中小学校采取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方式配备,要求至少配有1名专职教师。鼓励教师自主学习,探索以奖代补方式,由所在单位报销考取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资质证书费用。县级教研机构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周担任一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包括自我认识与生涯规划教育、活动课程),并从事6小时以上的个别咨询或团体心理辅导。
10.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实施心理健康教师三年培训计划,依托“国培”项目、“省培”项目、吉安美丽园丁公益行动计划以及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班,分期分批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骨干教师培训(包括理论学习、技能辅导、实战观摩、案例督导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基本理论、专业能力和操作技能水平。市级每年举办1-2期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专题培训,各县(市、区)每年至少举办1期心理健康教师专题培训。鼓励有志于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参加心理健康专题培训,掌握心理健康指导基本理论和方法,并经考核取得对应的国家认可的专项能力证书,充实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将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纳入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主任培训和新教师入职培训,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通过各级各类培训,用3年左右时间达到心理健康师资配备要求。各地各校要积极推动从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参加各级职称评聘、优质课比赛、基本功大赛。落实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政策,并计班主任工作年限。
11.积极扩大心理援助志愿服务组织。依托卫健、政法、团委等部门的相关组织,招募医务人员、专家学者、学校教师、社会工作者等具备资质的人员,进一步健全全市心理援助志愿者服务团队,原则上每个县(市、区)至少成立一支不少于20人的志愿服务团队,设立24小时开通的心理援助志愿服务热线。积极推广江西省社会心理服务热线——966525,提高群众知晓度。同时,常态化为广大市民推送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和预防技能。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心理健康咨询网站,开展科普宣传、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等志愿服务。指导各中小学积极与井冈山大学、吉安职院等高校开展心理健康结对帮扶。
(四)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系列主题项目
12.实施“‘安姐康哥’课代表”党建引领项目。大力打造“‘安姐康哥’课代表”党建品牌,探索“党建引领学生成长”有效途径,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全市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示范班培训内容,提升基层党组织和书记心理引导能力,通过搭建以党员教师、家长为主体的“安姐康哥”志愿者服务队伍,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基层党组织、党员教师有效融合的工作机制,利用学校课后服务、班队主题活动等平台,让身边人解身边惑,帮助学生培育健康积极心态。
13.开展“1+1”心理健康教育项目。结合“五育并举”工作要求,实施中小学生每天至少“运动1小时、劳动1小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工程。社会、学校和家长,要为学生运动、劳动创造必备的时间、场所,通过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及劳动教育,使负面情绪及时得到消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视生命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心态转换”。
14.落实“首课负责制”生命健康教育项目。在每天第一节课前开展“阳光5分钟”的生命健康教育,通过课前演讲、故事分享、微视频、音乐放松、集体唱歌、手指操等形式,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成长规律,围绕认知水平、心理和生理特征、压力及挫折应对等重点内容,强化生命教育。
15.建立分类指导的“红黄蓝”卡项目。各校要根据信息采集情况和师生心理健康量表分析,建立师生心理健康“红黄蓝”卡制度,制订分类管理机制,精准提供心理服务。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遇到的心理失衡问题,建立“一人一策、一人一帮”工作台账,做好隐私保护,设立标准化处置流程。对出现言行异常等情况的学生,要及时与监护人联系,必要时尽快送医就诊。
16.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家校社协同项目。加快推进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建设,通过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市、县、校三级家庭教育指导中心,配备必要的桌椅、图书及相关设施设备,逐步达到“有计划、有队伍、有制度、有专用室场、有活动记录”的“五有标准”。组建吉安市家庭教育百名讲师团,每学期针对家长开展不少于4课时的专题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活动。进一步完善家校沟通交流机制,畅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即时通讯软件等家校沟通渠道,动员家庭积极参与子女教育,帮助家长提升、识别和应对子女心理问题和危机干预的意识与能力,形成家校共育合力。同时,扩充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场所家长学校功能,由民政、卫健等相关部门定期配送心理健康和家庭婚育教育等课程,系统改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大育人环境,形成具有吉安特色的家庭教育品牌。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摆在突出位置,作为落实立德树人和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点任务,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全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教体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委网信中心、市委编办、市委政法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文广新旅局、市市场监管局、团市委、市妇联等部门组成。各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要结合自身职责,按照“心理健康教育项目化”思维,研究制定贯彻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举措,并报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备案。同时,要加强督导检查,及时报告工作情况。
(二)夯实基础保障。各地、各级各类学校应在年度预算中统筹安排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项经费,并加强对经费使用效益的考核,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各项工作有效开展。到20xx年末,所有城区中小学及乡镇中心学校要严格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全面建成标准化心理辅导室,并健全值班、预约、辅导、档案建设及移交等管理制度,确保非寄宿制学校心理辅导室每天开放不少于2小时,寄宿制学校每天不少于4小时。不具备建设心理辅导室的规模较小的学校或村小、教学点,要纳入片区中心学校范围,统一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三)强化督导评估。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督导制度,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县(市、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评估认定工作,分批次推进各级心理健康特色示范学校创建,确保到20xx年全市15%的中小学校创建成为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交流,及时总结经验、交流成果。
(四)广泛宣传引导。各地要结合“5·25”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动漫等传播形式,播出一批心理健康宣传教育精品和公益广告,分年龄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科普宣传,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心理宣传教育。要强化新闻机构的社会责任,建立严格的内容审查制度,坚持正面宣传引导,规范心理危机事件的新闻报道,避免因误导社会舆论而造成不良影响。
心理服务方案11
做好教职工特别是青年教职工的心理疏导工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各级工会当前一项重要工作。为落实人性关怀,提升教职工的心理健康水平,协助其规划个人生涯发展,辅导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建立健康的心理环境,营造互动良好的组织文化,强化组织效能及团队的向心力,提升工作效能并增加工作满意度。根据省总工会《关于全省工会开展“关爱职工心理健康”专项行动的通知》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学校“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的部署,开展关爱教职工心理健康专项行动,引导教职工正确面对心理问题,解决心理矛盾,有效规避心理风险,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充分发挥工会“娘家人”的作用,为推动我校内涵提升,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
二、工作目标
1.建立健全教职工心理健康服务网络。注重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为教职工提供便捷、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建立一支心理健康工作专兼职队伍。以各级工会干部为主,通过业务培训,使他们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在实践中提高沟通和疏导技巧,帮助职工解决心理问题,提高职工心理健康素质。
2.建立起心理健康协助机制。倡导、推广心理健康及咨询辅导观念,使广大教职工能关注、重视自身心理健康。通过工作的开展,协助教职工自我悦纳,了解并接受本人优、缺点,且可觉知、适应所处实际环境,与他人保持适切良好的互动关系,提升发展个人生涯的能力,并能解决所面对的问题。
3.营造健康和谐的心理环境。即,能以人性化角度对待及管理教职工,尊重个别差异,使他们得以发挥个人潜力与能力,拥有互动良好的组织文化及优良的团队向心力,进而提升他们的工作效能并增加工作满意度,提高组织绩效。
三、工作原则
1.发展性与预防性相结合原则:以教职工心理素质的发展为主导,根据其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心理发展的需要给以必要的协助,达到积极地建设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开发潜能的目的。同时,强调“预防重于治疗,发展重于预防”。
2.保密性原则:咨询师不得将求询者的测评结果和其他个人信息向无关人员泄露。
3.尊重性原则:尊重每位求询者的主体精神,通过咨询交流开发他们自我调节、自主成长的心理潜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自己的问题。
4.自愿原则。心理健康服务是学校为教职工提供的人文关爱,参加相关的活动与咨询必须出于完全自愿;但对于一些特殊问题的教职工,有关单位和家庭成员应做好劝导工作。
四、工作内容和途径
(一)发展性与预防性措施
在不同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中,个人被赋予不同的期望和要求,自然形成某种程度的紧张与压力来源,严重者甚至可能引起心理疾病。因此,要创造一个温暖、关怀的工作氛围,提醒教职工心灵保健、自我照顾,使其有能力面对各项工作及生活的挑战。
1.了解教职工需求,进行专业心理评估
一是对拟聘任教职工进行心理健康测评,把好“入口关”;二是以问卷或网络方式进行心理调查(如,职业压力、职业倦怠),或依各种数据(如,年龄、性别分布及家庭状况等)来了解教职工的需求;三是评估教职工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协助学校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改善管理。
2.规划并举办心理健康相关讲座或训练
根据教职工需求,规划并举办心理健康相关讲座或研习活动,内容包括自我探索、自我成长、情绪管理、压力疏解、沟通技巧、人际关系、夫妻沟通、亲子教育、领导才能、生涯规划、终身学习、生命教育、冲突处理、团队建立等,协助他们掌握提高心理素质的基本方法,增强对心理问题的调节能力,顺利地实现生涯发展、增进问题及压力的预防与应对能力,可有效提升心理健康、工作效能与生活幸福感。
3.提供心理健康相关信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利用网络、报纸、电视台、自助卡、健康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向教职工传播各种心理健康知识,提高自我心理保健能力,协助他们建立对心理健康的正确认识,鼓励遇到心理困扰问题时积极寻求协助。
4.建立校内外结合的咨询辅导资源
与江苏省心理卫生协会、徐州市精神卫生中心、徐州地区各高等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的心理咨询辅导专家等外部咨询辅导资源和校内咨询辅导资源建立合作关系,公布教职工心理健康咨询辅导协助机制(如,预约方式、咨询师联络方式等),供教职工参考,作为其面对相关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应对机制。
5.创造温暖、关怀工作情境
一是编印并寄发心理健康知识手册,或定期进行量表检测(如工作压力检测量表、忧郁症状自我检视量表等)提醒教职工自我检测、关心自己。
二是运用心理学原理协助学校加强对工作环境的设计与改善。一方面,改善工作硬环境——物理环境,如,设置心理减压室等;另一方面,通过组织结构变革、领导力培训、团队建设、工作轮换、教职工生涯规划等手段改善工作的软环境,在学校内部建立支持性的工作环境,丰富教职工的工作内容,指明教职工的发展方向,消除问题的诱因。
(二)心理协助措施
1.个别心理辅导
由专业心理咨询师通过多种途径(电话咨询、网络咨询、个人面询等)向教职工提供个别、保守隐私的心理辅导服务,协助他们解决工作适应,升职、离职等情绪困扰,上下级沟通障碍,同事人际冲突、职业发展以及个人健康、婚姻家庭、子女教育等各种心理问题,使他们能够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投入到生活和工作。
2.团体辅导
借助团体动力,在专业心理咨询师指导下建立安全、轻松的团队,为参加者提供一种信任的、温暖的、支持的团体气氛,使成员可以以他人为镜,反省自己,深化认识,释放自己的压力与困扰,分享团队成员的体验与经验,同时也成为他人的社会支持力量。
五、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各基层工会组织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要把关爱教职工心理健康作为一项长期重要工作并纳入工会工作计划中,层层落实,确保“关爱教职工心理健康活动”顺利开展。
2.明确职责,抓好落实。各级工会根据有关文件精神,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开展好“关爱教职工心理健康专项行动”,确保活动扎实顺利开展。
3.加强指导,反馈情况。学校有关部门不定期组织心理专家或志愿者对基层工会心理服务工作进行指导,及时收集心理服务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的对策和建议。各基层工会要及时将“关爱教职工心理健康行动”开展情况,以及基层的好经验、好做法上报校工会办公室进行推广。
4.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基层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健全教职工心理帮扶服务机制,提高服务质量.
5.落实经费,保障到位。学校每年拨付教职工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心理健康知识传播、心理健康调查,专业书籍和音像制品的购买,咨询员业务培训,外请专家讲座、咨询、督导,训练设备的购置等。
心理服务方案12
一、制定背景
(一)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需要。国家卫健委、教育部等12部门于20xx年12月联合印发了《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xx—20xx年)》(国卫疾控发〔20xx〕63号),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育部于20xx年11月召开全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进会,要求各地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全面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内容。
(二)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的需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精神障碍患病率逐渐上升,因学生心理问题导致的高坠、溺亡等非正常伤亡事件均有较大幅度增加,对学生家庭、学校及社会造成了较大冲击。让每个孩子都可以把他的人生平安走完,是教育工作的底线。防止悲剧一再重演,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筑牢校园安全基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政府、部门和学校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三)有效回应各方关切的需要。20xx年以来,我州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均提出了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议和提案。20xx年,州人大常委会、民进恩施州总支部委员会分别组织调研组,在全州范围内开展了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专题调研。州领导调研教育工作时均着重强调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有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多次作出批示意见,要求制定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方案。州政府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护航工程作为对全州人民承诺的民生实事来高位推进推动,各级各部门必须抓紧抓实抓好。
二、制定过程
州教育局于20xx年11月成立工作专班,在全面摸清现状、深入剖析成因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具体可行措施,结合实际草拟了《方案》。其后,根据锡璠州长在州教育局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作了进一步修订。与州内部分心理健康业界专家座谈并得到认可。向17家部门(单位)发函,书面征求了修改意见和建议,并召集相关部门以专题会议的形式对《方案》进行了讨论研究。经锡璠州长、凡胜副州长审定后形成本《方案》,经州九届人民政府第1次常务会议(1月11日)审议通过后,由州政府办公室于1月25日正式印发。
三、主要内容
按照“一年见成效,两年上台阶,五年创一流”的总体要求,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普及与心理辅导工作融合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化解等四个方面工作,重点实施六大项目,逐一落实20项工作任务,有效建立起以发展性评价为核心、具有区域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一)六大项目: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基地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示范校创建,教师队伍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
(二)20项任务:全面推进学校心理辅导室标准化建设,加强州、县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建设,创建恩施州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示范校,打造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活动,建立家校联动、社会协作的工作机制,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配备与激励机制,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资格全员培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方式,启动心理健康教育素养提升计划,优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课表,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体系,积极探索学习心理辅导、加强学生生涯规划专题教育,建立班校联动早期预防学生心理问题工作机制,加强学生心理问题早期预警工作,完善区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探索医教结合的心理危机干预及转介系统,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测评工作,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
(三)保障措施。州政府成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恩施州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护航工程实施。各县市政府建立健全专门工作机构,加强统筹规划、督导评价。教育部门牵头抓总,会同相关部门齐抓共管,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州、县市人民政府根据工作实际,做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资金保障工作。州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开展专项督导评估,将实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程纳入州对县市“教育目标督导考核”内容。
(四)预期效果。通过两年时间,实现全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化、系统化和规范化。
一是基本要素保障方面。到20xx年底,州、县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全面建成,全州乡镇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达到省级标准化心理辅导室建设标准,所有中小学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1000(不足1000人按1000人计)的比例配齐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完成全体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培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资格与岗位相适应,形成以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支撑,班主任和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骨干,全体教职员工和家长为成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
二是教育教学活动方面。每年3月、9月“全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期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州、县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示范校发挥自身示范辐射作用,州、县、校三级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机构完备建立并定期开展教研活动,中小学全部开齐开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知识宣教成为各级家长会、家长课堂的常规议题和必修内容,中小学校每班设有心理健康教育课代表,形成家校联动、班校联动早期预防学生心理问题工作机制。
三是支撑服务体系方面。面向学校、教师、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和方法的传播平台有效搭建,班级—学校—医疗机构—部门联动的学生心理问题早期预警机制和心理危机干预、转介、救助体系有效建成,全州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有效运转,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和干预、转介、家校共育等工作有效开展,有心理困扰的学生能够得到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学校、家庭、社会合力共建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基本实现。全社会更加重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州中小学师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和师生生活满意度显著增强。
心理服务方案13
各院系: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我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部署和要求,积极响应《河南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x社政[20xx]x号)的精神,增强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营造积极的心理氛围,创建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学工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特举办第七届“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月活动。现将有关活动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心灵抚触快乐成长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学工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承办单位:教育学院
三、活动时间:20xx年月2日—月1日
四、活动宗旨:
通过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活动,达到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在广大学生中营造一种关注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健康、重视心理健康的氛围,构建和谐校园、和谐心灵的目的,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掌握必要的心理调适方法,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挫折承受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全方位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五、活动内容:
详见附1《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月活动方案》。
六、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院要高度重视,积极发动本院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活动,力争丰富多彩。各院系可将此次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与进一步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合理安排本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院系要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充分发挥心理服务部、心理协会和心理委员的作用,结合实际开展趣味心理游戏、户外拓展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营造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
、突出主题,务求实效。各院系要紧紧围绕“心灵抚触快乐成长”这一活动主题,教育和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开发潜能,完善人格,健康发展。
4、活动结束后,各院系于月1日前将活动总结以字、图片的形式报送至学工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白红敏处(向志楼601),并将相应电子档发送至邮箱:xx。
七、相关事宜
如有疑问或其他未尽事宜,请咨询学工处白xx老师。
:xx
学工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20xx年月2日
【心理服务方案】相关文章:
心理健康服务方案12-07
心理服务方案范文(精选15篇)12-09
心理健康服务方案15篇12-07
心理健康服务方案(15篇)12-07
心理服务方案范文(通用15篇)12-09
心理健康服务方案范文(精选10篇)12-07
职工心理健康服务队方案12-05
职工心理健康服务方案(精选9篇)12-06
心理健康服务方案集锦15篇12-07
心理健康服务方案合集15篇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