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的发言稿

2021-07-07 发言稿

  “如果词不是作为创作的手段而活跃在儿童的心灵里,如果儿童只是背诵、接受别人的思想,而不创造自己的思想,不用词把这些思想表达出来,那么,他就会变得对词缺乏领会力。你要像防止最大的危险一样防止这种冷漠态度,防止儿童那种黯然失色的目光。” (苏霍姆林斯基)第一次看到这段话时,如醍醐灌顶----我终于找到了班上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所在,所以,当有机会参加“素读经典”课题组的时候,我毫不犹豫答应了,虽然后来因为自身的能力原因,很是后怕。

  二年级的下学期,我借助班上的多媒体,在丰富学生课外阅读拓展方面做了些尝试,但真正用心去做是从今年夏天开始。暑假里,我购买、借阅了一些素读经典方面的书籍,学习了课题组提供的材料,还购买了不少学生使用的阅读材料,和经典的图书,对新学期的工作有了模糊的计划。开学后,明确了自己所任课的班级,知道新教室是没有多媒体的,我开始了边学边做,战战兢兢前行的路程。

  一、借助墙壁说话。

  第一堵墙:黑板。失去了多媒体的依赖,我开始在黑板上抄写“每日一诵”。每天下午放学,我都将第二天要背诵的内容抄写在黑板的一角,请孩子们利用早上到校的时间抄写到笔记本上。这本笔记本是我开学初就要求孩子们准备的,就叫“日有所诵”。然后再利用早读课的几分钟,课前的几分钟来背诵。而没及时抄写完整的孩子则到第二堵墙上去抄写。给孩子们背诵的内容一部分来自薛瑞萍老师编写的《日有所诵》,一部分来自《每日一诵》,另一部分结合节气、节日进行的来自《在农历的天空下》。

  第二堵墙:“展示台”。这是专门展示孩子们的资料收集的墙面。我把“日有所诵”的材料复印放大,张贴在墙面的下方,让孩子们有空就去看,没抄完的去抄。资料收集也是这个班级孩子的弱点。我让孩子们将资料自己抄写,自己设计纸张式样,再注名张贴。期望以此提高学生阅读资料的`兴趣。

  第三堵墙:图书角。准确地说,这是做在墙上的橱子,原先是放作业本的地方,我将它改成了图书角,上面张贴着“最是书香能致远”。我将自家适合孩子们阅读的书全搬来了,还到校图书室借了二十几本书。原本计划利用中午时间指导他们阅读的。但开学这段时间,花在练习册上的时间几乎都占用了。孩子们会去看,但看的很不认真。期待下阶段改正。

  第四堵墙。门边很小的地盘。我把透明的塑料纸贴在墙上,将自己冲洗的幻灯片阅读材料插在里面,幻灯片的阅读材料是课题组殷老师提供的。这些都是一些儿歌、古诗、对子歌等等,短小,浅显,由班长在上课铃声响后,任课老师到班这段时间里,带全班孩子诵读的。我也会在师生问好时和他们对“山歌”。

  二、见缝插针积累

  好多年没上三年级的课了,压力很大,加上没有多媒体,很多材料比如课文中的词语,练习都得用上黑板、小黑板,所以,课堂的四十分钟做积累的时间很少,几乎都是利用课外,见缝插针完成。主要有这几个时段:早上早读前:这学期我一般起点四十五到校,或是背诵,或是读书给孩子们听;每节课前几分钟:利用课前三五分钟和孩子一起背,或是对对子,或是大声吟诵,当是复习;中午上课前:这是孩子们的自由阅读时间,虽然阅读习惯还不是很好,但整个班比上个学期沉静了许多。

  以上这些是我这学期的一些做法,做的时候有迟疑,有茫然,但还是鼓励自己要坚持,相信,坚持之后,孩子们肯定会有收获的。

【论坛的发言稿】相关文章:

论坛发言稿02-04

校长论坛发言稿11-18

教研论坛发言稿03-03

论坛的个人发言稿02-05

网页论坛发言稿02-05

教育论坛交流发言稿11-14

关于校长论坛发言稿03-04

在德育论坛上发言稿06-07

教育论坛交流的发言稿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