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好!
我讲话之前,先和大家摆个龙门阵,一天,一颗老鹰蛋从窝里掉在了路上,被一个农民捡到了,农民把它放在鸡窝里让正在孵蛋的老母鸡一块孵,不久小鹰出世了,因为它长得和别人不一样,经常受到小鸡的欺侮。后来会怎么样呢?书上说的是它最后和其他老鹰一样在天空中翱翔,实际上尽管是它老鹰,鸡妈妈的培养目的是让它成为鸡而不是老鹰,所以除非有什么让其改变,否则是飞不起来的,而且它的日子会比其他小鸡更糟糕,因为它长得不一样,是个怪物嘛。大家可能知道我想说什么了,你的孩子或许就是那只出身在鸡窝里的老鹰,没有出生在国家主席,省委书记或者大老板的家里。如果他接受的是成为老鹰的教育方式,他任然会成为翱翔于高空的老鹰的,所以我今天要讲的主题就是--把最好的教育给孩子。
孩子的养育就包括了养和育两个方面。一些家长努力在物质上尽力给孩子最好的,认为就是给孩子最大的爱了。实际上就算你倾尽所有,把天下最好的东西都给了孩子,你也绝不是最好的父母,最好的父母,是懂得如何把最好的教育给孩子,而不是最好的物质。
虽然,我们现在也许并不知道什么是最好的教育,但我们有这样的意愿了,并愿意去寻找,愿意去做。那么在这条路上,我们就会越走越好。今天我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做好孩子的榜样。
做好孩子的榜样呢?不外乎就是言和行两方面,通俗点就是说话做事,我举个列子,我一亲戚家的孩子,3岁时候,见着不顺眼的人就吐口水,张口就骂人。他大人呢?最爱说一句话就是“老子哪天找个人把他耳朵割了它。”有其父就必有其子嘛,正常。5岁的`时候我又见到了那个孩子,你们猜怎么样?彬彬有礼,见我进去还给我倒了杯水。知道这是为什么会这样吗?因为我这亲戚换了一个老婆,这位曾经是幼儿园的老师,她知道怎么样教育孩子,她孩子做到的,她自己也一定能够做到。
教育孩子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每天告诉孩子怎么做对,怎么做不对,把你的唠叨换成直接做给孩子看。
要知道我们的眼睛经常看向哪里,孩子的目光也会顺着我们去看。我们经常做着什么事,孩子也跟着模仿做呢。
其次是从细微处入手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是也不行”。这句话是官场幽默的,其实更适合教育孩子,我们要无限地相信孩子,给孩子自信心。
要想孩子行,你就要说他“行”,绝不轻易说孩子“不行”。即使孩子确实做不到的事,也要对孩子说:“这件事,我们下次一定能做好。”这可不是说假话,你怎么知道孩子下次就不能做好呢?要相信孩子一定能行。比如孩子做事只做完一半的时候,需要告诉孩子“我相信你一定能把事情做完,你行的,坚持做完,一定行的。”当孩子真的做完了,告诉他“你真行啊!看,做得不错吧。”如果孩子做得不好,那你要这样告诉他:“你还能做得比这更好的,你再试试看。”当孩子在做第二次的时候有进步,那就要告诉孩子:“你看,你真的能越做越好吧。”……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也算是哄,但要记住,不是骗,是鼓励,而是发自内心的在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第三点是你孩子的成功感在哪里,他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人做事有个规律,做了一件事,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受到了表扬或者是得到了满足,他就会继续做得二件事,又受到了表扬或者满足,就这样一件接一件的做下去,时间长了就成了一种习惯了,这样的习惯就会注定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学习上来讲吧,一次次的表扬让他喜欢上学习,于是他的成绩肯定会好。那些对自己逐渐失去信心的孩子,总是在一次事没做好之后留下的病根。因为上一件事没有做好,却期待做好下一件事,可是下一件事也没有做好,连续有几件事做不好之后,孩子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做这块事的料,这时候他就开始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了,在哪里找到满足感,就会朝哪里走,比如偷东西,东西出手后可以按照他的标准奢侈的消费一回,这种消费让他找到了满足感,如果多次成功,他终归就在这条路上走下去。迷上网吧的也是如此,因为他只能够在这里找到成功感,我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如果你的孩子已经迷上网吧,你每见他去网吧一次就打一顿顿是没有效果的,一定得在其他有益于人类的活动中给他找到让他感到成功的地方,因为人就是这样子的,做让自己高兴的事就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而且不管这是不是违反道德底线。所有请家长注意,你孩子的成功感在哪里,他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引导好孩子的成功点吧。
我今天讲的有三点,一是给孩子树立好榜样;;二是和孩子交朋友从细微处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第三点帮孩子找到成功感的位置。
返回到我们刚开始的那个龙门阵,你的孩子就是沦落到鸡窝里的鹰,用培养鹰的办法去培养他吧。
【园长家长会发言稿】相关文章:
园长的家长会的发言稿02-04
园长家长会上发言稿06-19
家长会园长的发言稿08-09
园长家长会发言稿03-18
优秀园长家长会发言稿01-05
园长秋季家长会发言稿02-08
家长会园长发言稿09-02
园长中班家长会发言稿11-24
家长会上园长发言稿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