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研究方案

2023-11-05 方案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效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课题研究方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课题研究方案1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础,也是数学思维与方法的载体,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现代的一些学者认为“数学的学习过程,就是不断地建立各种数学概念的过程。”从这个角度上说,数学的概念教学应该是教学命脉之一,所以我们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数学概念,思考其相应的教学对策和措施。在我区教师专业素养大赛课堂教学比赛中,初赛与复赛确定的课题《相交线》《变量与函数》都是概念课,从比赛中看有接近一半的选手在概念教学上还存在一些问题,许多教师往往忽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教学中教师只简单地给出定义,尤其不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只重视概念在解题中的应用,这也是我们选择概念课教学来研究的目的之一、此项研究也是我们学科十二五哈市科研课题《新授课研究》的子课题。那么如何在原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数学概念课教学?在教学中应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体悟在此过程中的思想方法。将做为我们学科本年度研究的小课题。

  二、研究的策略及过程设计

  1、吃透概念的结构,研究揭示概念教学的主要过程。

  教研员与名师工作室的八名成员,做为课题的先行组织者,利用名师工作室的名师团队,进行研究、分析、论证,形成概念教学的主要框架。本学期每位名师利用此框架进行教学实践一次,深度体会感悟。

  2、学科开展专项教研活动,从理论层面到实践操作,进行系列研究,检验并完善形成的教学框架,学科教师经历研究的过程,体会教学中应让学生如何经历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体悟在此过程中的思想方法。

  计划本年度两个学期,每学期进行一次专项研究。本学期11月12日利用教研活动,进行概念教学实践研究。形式:名师工作室教师同课异构。

  3、分团队在教学实践中在此领悟其内涵,形成比较完备的概念教学基本框架。

  4、区域联合体活动研究,区域联合集体备课,确定概念课教学内容,可在区域联合体活动中通过同课异构加以论证。

  11月26日区域联合体活动,名师参与指导的青年教师同课异构。

  三、研究方法

  采取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四、研究人员确定

  1、名师工作室所有成员

  2、六、八学年全体教师

  五、成果的预期

  1、形成比较完备的概念教学基本框架。

  2、学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广泛应用。达到学科教师会备概念课,会上概念课,会评概念课。

小课题研究方案2

  《初中生成绩分化成因及对策研究》是由邳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伏荣超同志主持的徐州市教育科研攻关项目。为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和课题成果的质量,特别制定本计划。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试图从复杂性思维方式的视角对教育理论研究进行一番整体反思,包括本体论层面、认识论层面以及方法论层面等。以新课程和实施为主要切入点,以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为重点,提出有效解决初中阶段学生动荡分化的对策,探索操作性较强的有助于预防学习困难生出现的干预模式。同时,努力使研究性学习与初中阶段学习困难生研究有效结合起来,进一步拓宽学习困难生研究领域。通过本研究,促使我国的教育理论研究更加关注教育生活世界,将研究基点更加倾向于教育生活世界的复杂性、本土性、实践性;通过本研究,增强我国教育理论研究的自主性、开放性等适应复杂性研究的一些特征;通过本研究,加强教育理论研究者在方法论上的综合性,改变传统的单一方法论的局面。

  实践意义:

  1.对邳州市初中分化现状及成因等进行抽样调查,为开展初中阶段学习困难生问题研究奠定基础;

  2.研究初中阶段学业分化的特点和规律,并以此为主要切入点,探索在新的形势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的新途径、新方法。同时,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培养和造就一些热心于学习困难生研究的科研教师,使初中生分化现象减少到最低程度,使学习困难生得到及时帮助,获得健康的发展。

  3.通过此项研究为徐州市及其他地区提供实践操作层面的借鉴与参考。

  二、本研究的子课题设计

  根据本课题的特点和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实力,我们准备将总课题分解为如下子课题:

  1.城市农村初中生分化和辍学成因的调查

  2.初中生分化和辍学原因的资料分析研究

  3.小学初中教与学的衔接问题研究

  4.初中生成绩分化和辍学的对策研究

  初中成绩分化和辍学的`对策研究是总课题的重点和核心内容,因此,我们又将将其作如下分解:

  (1)初中生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研究

  (2)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的研究

  (3)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研究

  (4)初中生控流止辍策略研究

  (5)初中生学业评价研究

  三、研究的过程设计

  1.前期准备阶段(20xx.6—20xx.9)

  (1)通过调查研究,初步了解初中生学业、学业分化及辍学现状;

  通过文献研究,学习中外关于初中生学业分化的相关理论,确立课题并加以论证,完成总课题研究方案,上报实验研究方案。

  (2)成立总课题、子课题攻关领导小组、指导小组、实验小组,以指定和公开招标相结合的。办法,建立核心型、紧密型、松散型课题研究组织;

  公开课题主持人和实验骨干成员培训会,提出组织、管理、实验的具体任务;完成各子课题研究方案。

  2.具体实验研究阶段(20xx.9—20xx.2)

  第一阶段(20xx.9—20xx.11)健全实验组织、学生摸底分类阶段

  (1)公开招标子课题,确定子课题的组成人员

  (2)各校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小组

  (3)语、数、外等科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4)实验学校对学生的语、数、外等科的月考和期中考试成绩进行摸底。

  (5)各校对摸底情况进行分析、划分学生层次群类(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困难的学生和中等程度的学生各占百分之几)

  (6)各实验学校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20xx.9—20xx.2)初中生成绩分化现状调查阶段

  (1)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表

  (2)进行问卷调查,作量的分析

  (3)进行个案访谈,作质的分析

  (4)对调查内容进行整合并作统计分析

  (5)撰写“初中生成绩分化的现状及成因”的调查报告

  第三阶段(20xx.9—20xx.2)初中生学业分化的对策研究

  (1)(20xx.9—20xx.2)对策的初期研究a.各子课题制定实验研究计划

  b.各子课题进入初期的实验研究

  c.各子课题进行调查研究

  d.总课题组召集会议,听取各子课题组反馈研究中遇到的困难,明确下一步的研究任务。

  (2)(20xx.2—20xx.8)对策的中期研究

  a.子课题在总结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实践研究b.搜集并甄别研究过程中的资料

  (3)(20xx.8—20xx.2)对策的后期研究

  a.各子课题对在实验研究中获取的材料进行分析b.形成子课题的初步研究成果

  c.各子课题进行调查研究

  d.总课题组召集会议,听取各子课题组反馈研究中遇到的困难,明确下一步的研究任务。

  第四阶段(20xx.2—20xx.7)实验研究的总结阶段

  (1)各学科对实验对象进行实验的终端测试评价

  (2)各子课题组写出实验研究报告

  (3)总课题组写出总体实验研究报告

  (4)总结推广典型经验

  (5)表彰先进学校和个人

  (6)鉴定、结题、准备面上推广

  四、预期研究成果

  1.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论文

  2.《新课改中初中生成绩分化成因及对策研究》专著一本

  3.建立城区、农村降低初中生分化的两所示范学校

  4.建立完善的网络资源,通过网络的专家系统,为其他学校提供借鉴和指导。

  附:20xx-20xx年度第一学期课题研究具体工作安排

  1、20xx年9月:

  ①召开第一次课题组核心成员会议,确定子课研究主持人、课题研究实验学校,对子课题研究人员进行招标。

  ②撰制子课题研究方案,设计调查问卷。

  ③做好课题开题的准备工作。

  2、20xx年10月

  ①写出总课题及子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②各子课题研究小组对课题研究要点进行分解,确定本学期每个月的研究要点。

  ③召开课题开题会,届时邀请有关专家作课题研究工作指导。

  ④课题组例会,进行具体分工,明确工作任务,强调研究要点,并要求定期拿出研究成果。

  3、20xx年11月

  ①各子课题研究小组建立课题研究专题档案。

  ②各子课题研究小组全面开始课题研究,具体研究方式可采用案例研究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等。注意积累原始资料。

  ③实施问卷调查,撰写调查报告。

  ④对实验校学生基础状况调查摸底。

  4、20xx年12月

  ①对全体课题研究人员进行教育理论培训。

  ②各子课题小组研究札记、教学案例,图像及文本资料进行汇总,分类整理、归档。

  ③子课题组撰写阶段研究总结。

  5、20xx年1月

  ①各子课题研究小组向主课题组上报有关材料,包括典型案例、教学实录、音像资料、学生作品、阶段研究报告等。

  ②召开课题人员会议,汇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总结本学期课题研究工作。

  ③主课题研究人员,根据上报来的资料及相关文献写出阶段研究报告。

小课题研究方案3

  一、课题研究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区域活动正符合这一要求。但是,在人才竞争激烈的今天,家长对幼儿的培养存在“重知识、轻情感技能”的现象,这也直接影响到我们农村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不容忽视。为还给幼儿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我们将以此课题研究为契机、以区域活动为载体、以幼儿园为研究基地,努力探索适合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途径与策略,探索区域活动目标的有效性、材料投放的有效性、教师介入指导的有效性以及评价的有效性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区域活动有效性开展的研究,引导幼儿在区域中自主与材料、环境互动,尝试获得知识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幼儿探究、交往、动手等能力,培养幼儿自主、独立、自信,创新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有效的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有效提高教师设计、组织、评价、推进区域活动的能力;在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从而奠定幼儿园的共同发展。

  二、课题的界定:

  区域活动(areaactivities):也叫“活动区活动”,是上世纪70年代从美国引进中国教育界的新名词。当时美国正流行“开放教育”,对国内的影响比较大。“区域活动”在英文中有多种名称,例如,游戏区(Phayingarea)、学习区(leamingarea)或兴趣小组等。活动区意味着选择的可能性,意味着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决定自己做什么和怎么做,而兴趣、自由选择与自主决定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基本条件。”从刘焱的这一观点,可以看出区域活动是一个整体概念,既强调幼儿的自主性、兴趣性,又提出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基本条件。也就是说,区域活动是具有幼儿特点的.,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提供合适的活动场地,多元化的活动材料、情境化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方法及合作伙伴,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与交往的活动。

  有效性:是指能够实现预期的目的、有良好的效果。这里是指区域活动目标的有效性、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有效性、组织方式的有效性、实施的有效性以及评价的有效性等等。

  区域活动有效性:是指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有目的地创设良好的有效区域活动环境,投放具有层次性、渐进性、差异性的有效区域活动材料,并给予幼儿有效的启发式指导,让幼儿依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去感知、思考、探索材料,与材料进行有效的互动,从而获得新知识,新方法,有效地促进幼儿探究、交往、动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发展。

  三、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由于班额过大、空间范围小,开展活动区活动存在拥挤、凌乱的情况。

  (2)活动区设置缺乏科学性。

  (3)活动区材料的投放缺乏适宜性、动态性和层次性。

  (4)教师的指导能力欠缺,不能有效挖掘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

  四、理论依据: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活动区活动正符合这一要求。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

  皮亚杰开拓了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考察儿童游戏的新途径,他强调活动的重要性,强调儿童游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结构,强调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这些理论对我研究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开展有很大启发。

  (三)以加德纳为代表的多元智能理论。

  该理论强调人有多种智能,对每个人而言,这些智能表现各不相同,有些呈强势智能,有些呈弱势智能。这就表现为不同的个体在一些领域的发展上可能拥有优势,相反,在另一些领域的发展上可能显现相对的弱势,因此教育应该给予儿童充分的机会展现自己的强势智能。活动区活动的宗旨就是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既能让幼儿充分满足自己兴趣、展示强项,又能发展自己的个性和其它能力。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以新《纲要》为指导,继续学习新课程精神。广泛吸纳新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结合本幼儿园的实际开展课题研究,在确定课题、分析研究成果时使用此方法。

  2、观察法:在课题研究的起始阶段、实施的过程中,有目的的、有计划的对幼儿的区域活动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考察、记录、分析,获得事实材料,以取得对幼儿发展的了解和认识。

  3、行动研究法: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摸索出经验和规律的东西。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记录,及时总结各阶段的成果。

  六、研究目标、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区域活动有效性开展的研究,引导幼儿在区域中自主与材料、环境互动,尝试获得知识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幼儿探究、交往、动手等能力,培养幼儿自主、独立、自信,创新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有效的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2、通过区域活动有效性开展的研究,有效提高教师设计、组织、评价、推进区域活动的能力。

  3、在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从而奠定幼儿园的共同发展。

  (二)研究内容与重点:

  (1)区域墙饰创设及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有效性;

  (2)区域活动中教师有效性指导策略;

  (3)区域活动的有效性评价策略

  (三)研究的思路:

  对当前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运用《纲要》精神及游戏理论指导课题研究。根据课题研究方案,丰富区域活动的内容,提供适宜的材料,挖掘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探索区域活动的有效指导策略。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不断调整区域活动的目标、内容、材料、指导策略,并邀请有关的专家、同行进行指导论证。

  七、课题研究对象:

  开发区中心幼儿园小、中、大班。

  八、课题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xx年4月--xx年5月)

  (1)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2)成立课题组,并明确个人分工。

  (3)进行相关文献的阅读研究。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xx年6月--xx年6月)

  (1)对区域活动的现状进行剖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2)召开教师会议让全体教师了解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3)专题讲座,以理论引领实践。

  (4)骨干教师区域活动观摩研讨,及时反思、调整课题研究方案。

  (5)撰写阶段性总结及论文,完成各课题研究任务。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xx年7月--xx年9月)

  (1)区域现场展示活动。

  (2)论文的撰写及汇编。

  (3)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工作报告、组织专家鉴定。

  九、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课题组科研人员能力保障:

  (1)课题组主持人欧燕钦和蔡榕芳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与教育理论水平,欧燕钦是市骨干教师,蔡榕芳是县级优秀青年教师、并在20xx年参加“福建省第六期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她们撰写论文在各级刊物发表。

  (2)课题组的核心成员是本中心幼儿园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其中本科以上学历3人,县级优秀青年教师1人,她们责任心强,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撰写的论文曾有多人次获得县级一、二等奖,具有较强的课题研究能力。

  2、组织保障: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做到统一认识,分工明确,目标一致,准备充分。

  组长:欧燕钦蔡榕芳

  组员:陈惠钦吴晋梅林丽香陈静静陈美燕郑贞

  3、时间保障:每月开展一次课题组教研活动,及时总结阶段经验;开一次课题组成员会议,讨论交流实验成果,部署课题研究,巩固和推广研究成果;幼儿每周区域活动时间充足,教学与科研同步进行。

  4、经费保障:

  学校核拨专用款项用于该课题的研究、实施。

  十、预期研究成果

  1、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调查与分析。

  2、区域活动教师有效指导策略的论文汇编。

  3、各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及玩法案例收集。

  4、区域活动现场展示。

【小课题研究方案】相关文章:

小课题研究方案09-06

小课题研究方案模板11-23

小课题研究方案12篇11-23

初中语文小课题研究方案12-01

课题研究方案11-08

课题研究方案设计08-01

课题研究方案15篇08-06

体育课题研究方案11-22

课题研究方案(通用10篇)10-26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方案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