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进行,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监测方案4篇,欢迎大家分享。
监测方案 篇1
根据省环保厅《关于加强全省国控企业自行监测技术人员培训工作的通知》、市环保局《关于督促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开展自行监测工作的通知》的要求,为尽快提高全市国控企业自行监测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满足国控企业自行监测需要,特制定20xx年国控企业自行监测技术人员培训计划。
一、培训对象
20xx年市辖区内42家国家重点污染源废水、废气、污水处理厂、规模化畜禽养殖厂等具备自行监测条件的企业自测技术人员2名以上。
请各国控企业于20xx年9月30日之前,将企业参训人员名单(见附件)上报至电子邮箱。
二、培训范围
企业自行监测技术培训的范围为污染源监测。污染源监测项目包括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氨氮、废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企业环评报告书及其批复中要求开展的其它特征污染物。
三、培训内容
1.监测方案的编制(包括监测点位、监测范围、监测项目、监测频次等);
2.水质及废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3.水中化学需氧量、氨氮及废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分析方法及其原理、干扰及消除、仪器和试剂的选择与使用、操作步骤及计算方法;
4.实验室管理制度以及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5.其它需要培训的内容。
四、培训方式
本次培训采取理论授课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理论授课采取集中授课方式,实际操作采取化验室现场操作培训与大气现场采样操作及现场指导培训方式进行。
五、培训时间
具体培训时间另行通知。
监测方案 篇2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根据卫生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20xx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卫办监督发〔20xx〕146号)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
全面掌握和分析广西食品中主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的污染水平和趋势,确定危害因素的分布和可能来源,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为风险预警提供依据。同时,评价食品生产经营各环节的污染控制水平与食品安全标准的执行情况和效力,为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和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一)了解广西食品中主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的污染水平和趋势,确定危害因素的分布和可能来源,分析广西的食品安全状况,及时发现广西的食品安全隐患。
(二)评价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污染控制水平与食品安全标准的执行情况,为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风险预警、食品安全标准制(修)订和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三)通过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和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了解广西食源性疾病的发病与流行趋势,提高食源性疾病的预警与控制能力。
二、监测内容
各地监测数量原则上不少于本计划安排的任务数量。
(一)食品化学性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
该项监测包括常规监测和专项监测,共涉及蔬菜、大米及其制品、肉及肉制品、水产品、婴幼儿食品、膨化食品、植物类海产品、食用油、饮料、熟制坚果与籽类、茶叶、豆及豆制品、面制品、果冻和调味品等15类食品,约55个检测项目。
1.常规监测:对15类食品进行55个项目的监测,监测项目包括有害元素7项、有机污染物5项、真菌毒素4项、农药残留24项、食品添加剂15种。监测样品具体种类和项目见附件1。
2、专项监测:对8类食品进行21个项目的监测,监测项目包括禁用药物14项、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7项。监测样品具体种类、监测项目和数量见附件1。
3、放射性物质监测:对8类食品进行13个项目的放射性物质监测。监测样品具体种类、监测项目和数量见附件4。
(二)食源性致病菌监测。
对肉制品、生食动物性水产品、焙烤食品、熟制米面制品、果蔬、婴幼儿食品等6类食品进行微生物和肝吸虫等13个项目的常规监测。监测样品具体种类、监测项目和数量见附件2。
(三)食源性疾病监测。
监测内容包括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和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具体监测内容见附件3。
三、监测方法
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方法见《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工作手册》(以下简称《理化工作手册》);食源性致病菌监测方法见《食源性致病菌工作手册》(以下简称《致病菌工作手册》);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方法见《20xx~20xx年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工作手册(试用版)》;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和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方法和要求见本方案附件3;食品中放射性物质监测方法参照卫生部《核设施周围居民健康与卫生监测工作指南》(卫办监督发〔20xx〕142号)和《20xx年食品中放射性物质监测工作手册》。《理化工作手册》、《致病菌工作手册》和《20xx年食品中放射性物质监测工作手册》另行下发。
四、监测任务分工
(一)在自治区本级、14个市、75个县(市)和12个城区(南宁市6个城区、贵港市3个城区、河池市金城江区、钦州市钦南区和钦北区)设监测工作站,共计102个监测站,监测站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CDC)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检测技术机构,承担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具体工作。其中,自治区本级、14个市和宾阳、横县、大新、鹿寨、武宣、全州、岑溪、富川、博白、桂平、金城江、南丹、田阳、平果、德保、合浦、灵山、东兴18个县(市、区)计33个监测站的CDC为国家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检测技术机构;其余69个监测站的CDC为自治区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检测技术机构,其中9个城区(南宁市6个,贵港市3个)CDC仅负责本监测区域食品采样并送所属市级CDC或自治区CDC检测。
(二)食品中放射性物质监测和诺如病毒检测由自治区CDC承担。
(三)承担20xx年度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自治区级腹泻病哨点医院监测、国家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的医疗机构名单见附件5。
五、监测结果报告
(一)遵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规定(试行)》相关规定报送和管理监测结果。
(二)各监测机构CDC要按规定向自治区CDC报送监测数据,并定期向辖区卫生局报告。自治区CDC负责汇总全区监测数据,每月向自治区卫生厅报告。
如发现问题或重要情况应随时报告。
(三)自治区CDC应及时向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报送监测数据。除按照计划中规定的时间完成任务并上报监测数据外,原则上应当在完成样品检测后的20日之内报送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20xx年1月15日前分别将全年监测结果、监测工作总结报送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和自治区卫生厅。
(四)承担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的医疗机构,在发现符合定义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后,应当及时填写报告卡,组织院内会诊,并报告当地CDC,由当地CDC协助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会诊,确认后在网络报告,同时将结果反馈医疗机构。
(五)各级CDC应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完成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事件的调查处置后,及时进行网络填报。
(六)自治区CDC(自治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中心)应及时向自治区卫生厅报送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和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信息,并在每季度最后一个月月底前报送季度汇总分析报告。
(七)承担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的哨点医院应当向当地CDC报送监测信息和待测标本(或检测结果);各相关CDC应按时向自治区CDC报送调查结果、检验数据和食源性致病菌分离株,自治区CDC应按时将疾病负担调查数据由Epidata数据库报送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八)食品中放射性物质监测结果报告参见《20xx年食品中放射性监测工作手册》相关规定。
六、质量控制
为确保监测工作质量和检验数据准确、可靠,各监测点实验室必须进行实验室内和实验室间的质量控制,包括人员、仪器、试剂要求等,具体按有关工作手册规定执行。同时遵循以下原则:
(一)理化检验
1.有标准物质的目标物检测首选带标检测,无标准物质的检测项目应采用加标回收进行质量控制,原则上频率不低于10%。
2.单一样品的检测必须做平行样,取均值报告结果。成批相同基体样品可取10-20%做平行测定,可参考工作手册中平行双样相对允差规定执行。
3.加强实验室内外质量控制,定期进行盲样测定、方法比对、重复测定或留样再测以及人员比对,积极参加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中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和自治区CDC等机构组织的相关能力验证或比对活动,发现异常或偏离结果要及时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并及时将结果报自治区CDC。
4.经检测为阳性或超标的检验样品,应尽量进行确证和复测,必要时将有关样品送自治区CDC理化检验所做进一步确证,同时妥善保存留样以备复检。
(二)食源性致病菌检测
1.检验方法与评价:各监测点实验室接收样品后,按工作手册规定的检验方法检测,并对检出菌株进行鉴定,保存好食源性致病菌分离株,填写分离菌株信息登记表,及时上送自治区CDC微生物检验科复核,用于后续的食源性致病菌耐药监测和溯源分型分析。按照国家或国际相应食品安全限量标准进行评价。
2.检测试剂要求: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实验室统一使用指定的培养基和诊断试剂,由各CDC按下表1、表2的要求自行采购。
(三)自治区卫生厅适时对各地监测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四)自治区CDC负责全区监测工作的技术指导。
自治区CDC食品营养安全与学校卫生所联系人:xx,xxx,电话:xxxx;
自治区CDC理化检验所联系人:xxx,电话:xxxx;
自治区CDC微生物科联系人:xxxx,电话:xxxx;
自治区CDC放射卫生所联系人:xxx,电话:xxx
附件:
1.20xx年广西食品化学性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计划
2.20xx年广西食源性致病菌监测计划
3.20xx年广西食源性疾病监测计划
4.20xx年广西食品中放射性物质监测计划
5.20xx年广西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的医院名单
监测方案 篇3
1 概述
目前全国在广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社会对能耗需求越来越高,节能的意识也从国家贯彻到各级政府及每个公民。社会生产生活需要有能耗,如何在全面保障社会生产生活的前提下降低能耗,让能耗更加合理,这就是当下要做的事情。
天津市的所有公共建筑需要进行能耗的监控与监测。如果要做好能耗的管理与控制,就需要对这些建筑的耗能情况进行采集与分析。随着公共建筑的不断出现,能耗的监控与检测越来越重要,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对所有公共建筑及设施进行能耗的监控与管理。
2 建设目标
运用计算机控制、通讯网络、数据库、智能计量和采集等计算机技术,以服务于天津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采集和分析为主要目的,通过对各类能耗数据的采集,建立一个分布于天津市行政区域内所有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采集网络,为公建能耗的分析和节能趋势分析提供服务的,具有先进水平的建筑能耗监控分析系统。
系统主要实现以下目标:
(1)设计、建立能耗监控数据库;
(2)建设各类数掘传输系统;完成信息中心与各监控点的网络连接;
(3)搭建建筑能耗采集的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状况监控系统;
(4)搭建建筑能耗采集设备的预警及报警系统及应用平台;
(5)输出工作所需的文字报告和数据报告;
(6)实现对建筑所属单位开放的能耗查询系统;
(7)对现有系统历史数据进行保留,并转化到新系统中;
(8)最大限度的保证原有投资。
3 设计、开发原则
(1)实用性与先进性的统一;
(2)紧密围绕能耗监测管理的业务;
(3)注重系统易操作与标准化的特点;
(4)保证系统具有开放性、可扩充性和较长的使用期;
(5)遵循安全性、保密性和共享性的原则;
(6)继承性原则:系统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继承不卧利用己有的硬件设备和开发完;
(7)成的软件系统,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整合,在整合的基础上提高;
(8)系统设计需要遵循可持续、可操作的原则,系统采用分级结构逐级上传数据,并由各中心及区县二级平台汇总后上传到数据中心。
4 编制依据
(1)《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分项能耗数据采集技术导则》;
(2)《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分项能耗数据传输技术导则》;
(3)《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楼宇分项计量设计安装技术导则》;
(4)《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数据中心建设与维护技术导则》;
(5)《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建设、验收与运行管理规范》;
(6)《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软件开发指导说明书》。
5 业务需求
(1)监控系统软件提供建筑能耗信息、查询实时监控情况、历史监测数据、监测点信息。
(2)采用基于B/S架构的设计和开发,客户端使用浏览器完成全部操作。
(3)支持预警和报警,报警方式包括短信报警、邮件报警,报警范围和对象可自由设定。
(4)具备独立的能耗数据采集平台,数据采集的'内容及格式符合国家要求及天津市关于建筑能耗的有关规定。
(5)以动态图形方式实现公共建筑能耗状况。
(6)支持与GIS系统的接口,将建筑能耗信息传输到GIS系统中。
6 系统体系构架
(1)硬件及网络系统技术架构。虽然从能耗监测系统总体结构上看,全系统分为现场数据采集系统、区县级数据中心、市级数据中心,但考虑到区县级数据中心与市级数据中心之间数据传输网络以及相关的数据传输技术简单,因此硬件及网络系统技术主要考虑的目标集中于现场数据采集系统、区县级数据中心层面。
(2)软件体系构架。能耗监测应用软件系统采用成熟、标准的J2EE企业平台架构搭建,具有高扩展性、可用性、安全性、可伸缩性、可靠性及跨平台运行等优点。为了适应应用环境复杂、业务规则变化、系统扩展的需要,采用多层次松耦合结构、组件复用技术、一体化的安全模型以及统一的数据引擎,使得系统具备良好的适应性及弹性。应用软件系统自底向上可分为数据层、服务层、业务层、表现层四个层次,各个层次间通过标准化的程序接口、服务接口实现,达到系统松耦合及模块复用的目的。系统总体技术架构参见“图1能耗监测系统总体技术架构图”。
7 关键技术
(1)异步消息中间件。随着楼宇数量的不断增加,服务器的负载逐步加大,数据库的吞吐量可能会成为系统的瓶颈,因此考虑让数据通讯层并不直接面对数据库,由消息中间件进行缓冲。使用异步消息中间件后,可以将数据分发到不同的目标。系统可以随着需求的变动动态扩展,且并不需要停止数据接收,方便服务的升级和调整以及增加新的服务。
(2)分层次数据汇总。采用分层数据汇总的方法,在能耗原始数据写入数据库的同时,利用数据库中的程序自动按照能耗分项、分类、时间区间等条件,生成各级汇总数据,写入数据汇总表中。由于很多汇总数据在数据写入的同时已经生成完毕,极大减少生成各个数据分析、汇总表时的数据处理压力,数据处理效率有很大提高。所以采用分层数据汇总的方法充分发挥数据库系统的能力,提升了整个应用软件系统的效率。
监测方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贯彻《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素质第一”的思想,使学生和广大的学生以及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健康水平,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完成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和阳光体育活动,上好体育课,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进而全面增进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
二、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班主任
三、测试项目
身高、体重、肺活量为全校学生必测项目。
1-2年级:50米跑、坐位体前屈、1分钟跳绳
3-4年级:50米跑、坐位体前屈、1分钟跳绳、1分钟仰卧起坐
5-6年级:50米跑、坐位体前屈、1分钟跳绳、1分钟仰卧起坐、50米*8
四、主要工作
1、按照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计划的内容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针对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重视选择具有一定运动负荷,能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体育项目,以改善学生的心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2、通过班队课等形式介绍学生体质测试的内容、方法。介绍关于此方面素质的辅助练习内容。并通过校讯通平台告诉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并督促学生积极进行自我锻炼,合理安排学生的作息时间,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体质健康状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的锻炼,以达到增强体质健康水平的目标。
3、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自觉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积极推进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和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在抓好体育课堂教学的同时,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的活动,大力推选大课间体育活动,充分调动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
4、最后,通过学生的自我锻炼,教师的有效指导,学校的高度重视,安排学生集中进行分组测试,并进行成绩的统计和上报。
六、实施步骤:
1、10月上旬向学生介绍体质测试的内容、标准以及测试的方法。布置增强体质的辅助练习手段,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我锻炼。
2、从10月中旬开始,利用体育课上的素质练习时间,加强此方面内容的练习,为学生进行体质测试奠定基础。
3、10下旬学生进行测试。
4、11月8日对学生的体质测试成绩进行统计、并上报成绩。
【【热门】监测方案4篇】相关文章:
【精选】监测方案3篇05-27
环境监测工作个人总结04-28
【热门】婚礼策划方案04-30
婚礼策划方案【热门】04-30
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计划03-14
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分析报告04-20
路网监测工作座谈会议总结12-08
路网监测工作会议总结12-08
【热门】竞赛方案四篇05-29
【热门】方案策划三篇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