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高中英语阅读理解的逻辑关系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6-9-22编辑:互联网

【内容摘要】新课程标准在阅读理解的教学中提出学生应理解文章的逻辑关系,而文章的逻辑关系确实是很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很难把握的一个难点。英语文章中讲究逻辑的缜密性,中心思想明确,意群(段)之间有清晰的逻辑关系,句与句之间紧密相连。学生如果在比较好地处理好文章的逻辑关系,那么,在做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中将处于有利地位。

Abstract: The newly National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s require the students must learn to deal with the logical relationship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the logical relation in each passage is too complex for the students to control. Thus,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reading comprehension requires the students to deal with the logical relation well.

【关键词】 高中 阅读理解 逻辑关系

Key words: Se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Comprehension, Logical Relation

新课程标准在阅读理解的教学中提出学生应理解文章的逻辑关系,而文章的逻辑关系确实是很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很难把握的一个难点。在英语阅读中,我们既要能理解个别句子的意义,也要能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既能理解字面的意思,也能理解隐含的意思;既能理解事实和细节,也能理解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能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判断,推理和信息转换。学生如果在比较好地处理好文章的逻辑关系,那么,在做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中将处于有利地位。

分析近三年的高考题不难发现,现在的命题越来越注重对考生综合阅读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此类题型主要是通过寻找文章段落的主题句,结合文字脉络,归纳文章中心话题,确定文章标题,整体把握文章结构,从而推断作者意图或态度,此类题通常是高考阅读中的难题,也称区分题。如2001年C篇81题和2002年A篇74题都是选择文章标题而且要求考生具有合理的想象能力;2002年B篇77题要求考生判断作者意图。

英语文章极其讲究逻辑的缜密性,中心思想明确,意群(段)之间有清晰的逻辑关系,句与句之间紧密相连。我们中国人说话写文章最缺少严密的逻辑性因而,对英语文章逻辑关系的处理对我国考生而言有很高的难度。

语言是有其自身的规律的,无论哪种语言,都是由一些基本的元素组成,字符, 词,句子,段落,而最重要的是逻辑关系,没有什么文章是杂乱无章的,都是在说明一个问题,一个道理,或者叙述一个事实,总之,阅读是有章可循的。

一篇文章各段落之间及各句子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正确理解这种逻辑关系有助于考生做出快速而准确的选择,提高做题的正确率。这种类型的考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对文章逻辑结构的理解,要求考生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如:语法、词汇、语感、逻辑结构等--进行分析判断。只理解个别句子的含义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把上、下文的意思联系起来,弄清前后句之间、各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语篇的角度上对文章进行整体性的理解、分析、判断。

考查考生正确理解个别句子的意义及上下文逻辑关系的题目可分为两种:一是涉及各句子之间的指代关系;一是涉及文章各段落之间的关系。常见的命题方式主要有:

1. In Line 5, the word “it” refers to …… .

2. In the second paragraph, the word “they” means_________ .

3. In Paragraph 3…, the word “…” stands for ____.

4.It can be supposed that the end paragraph maybe about______.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类题目是一种逻辑推理题,解题方法也与逻辑推理题有些相似。理解个别句子的意义及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是阅读理解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技能,也是考生应具备的一种阅读理解技能。

首先,我们应当处理好各句子之间的指代关系

找出主题句子并了解每一个句子在文章中的逻辑作用是相当关键的。很多“言外之义”都可以从句子间的逻辑关系领会出来。如果仅仅把每一个句子看懂,感觉就是“模模糊糊一大片”,但若能把条 理理清楚,那就是“清清楚楚一条线”了。甚至有看不懂的地方,也比较好进行猜测。

任何两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外乎两种情况:不是顺着意思讲下去(顺接)就是意思发生了转折(逆接)。判断前后两句之间的顺逆接关系,再寻找正确的选项解题就容易多了。平时考生在做阅读训练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句际之间的逻辑关系主要包括:并列关系(连接词有and, while等);转折关系(连接词有but, however, though, whereas, nevertheless等);因果关系(连接词有so, therefore, thus, because, for, since, as等);让步关系(连接词有though, although, despite, in spite of等);条件关系(连接词有if, unless, once, provided that, in case (of)等);解释关系(连接词有i.e., that is to say, in other words等);顺序关系(连接词有before, after, and, first, second, then, next, finally等)

在语篇中有时为了避免重复提及某一个词或者短语,常常用指代词表示,如:要求考生指出代词it,they,one等的指代对象等。指代词起连接语篇的作用,它能体现出语篇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种类型的问题一般来说难度不是很高,考生只要仔细品味上下文,一般都能看出来某行中的代词是指代前面的哪个名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类问题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例如,请看下面题目:

… there is the growing mobility(活动性) of people since World War II. As families move away from their fixed community, their friends of many years, their extended family relationships, the informal flow of information is cut off, and with it the confidence that information will be available when needed and will be trustworthy. The almost unconscious(无意识) flow of information about the simplest aspects of living can be cut off. Thus, things once learned through the casual communications of the extended family must be consciously learned.

……

The word “it” (line 3, para. 2)most probably refers to .

[A] the lack of stable(稳定的) communities

[B] the breakdown of informal information channels

[C] the increased mobility of families

[D] the growing number of people moving from place to place

要正确判断it在文中的所指,关键在于分析该句的结构。本句是个复合句,前半部分“As families move away from their…,their extended family relationships,”是状语从句,主句是后半部分中的“the informal flow of information is cut off”。而后半部分中的“with it the confidence that information…reliable”又与“the informal flow of information is cut off”紧密相关,因为该句表面看上去不完整,that引导的从句只是“confidence”的同位语,那么句中没有谓语。而实际上,该句暗含了一个完整的句子,即:指代词“it”代替前面所说的“the informal flow of information is cut off.”因此,正确答案选B项。

还有,有一些是猜词的题目,我们也可以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进行解题,例如:

通过因果关系猜词,首先是找出生词与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才能猜词。有时文章借助关联词(如because,as,since,for,so,thus,as a result,of course,therefore等等)表示前因后果。

You shouldn't have upbraided(责备) him for that,for it wasn't his fault.通过for引出的句子所表示的原因(那不是他的错),可猜出upbraided的词义是"责备"。

其次,我们应学会处理文章各段落之间的关系

一篇文章各段落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逻辑联系,而这种逻辑联系通常情况下都体现在段落的开头和结尾。这种类型的题目一般要求考生根据所阅读的短文推测出该文章的前一段或后一段的内容。这类测试题难度较大,需要考生充分理解测试材料、分析语篇特点、仔细寻找解题依据。如果问题要求考生猜测短文之前的内容,考生就必须注意短文的开头部分;如果问题要求考生猜测短文之后的内容,考生就必须注意短文的结尾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在寻求解题依据时,千万不可忽视对篇章结构的分析。例如:论说文是用理由、论据来说明作者观点的,如果所选段落仅叙述其中一点,那么该段落的上、下文可能是对另一点的叙述。如果是用比较对比的手法来组织的文章,所选段落仅论述比较,则该文的上、下文可能论述对比。

很多英语文章一般出自名家之手或选自有名的报纸杂志,内容涉及我们所熟悉的话题。文章可能是一段节选,也可能是一篇自成一体的小短文,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这篇文章都有其完整性和逻辑性,也就是说,文章里面或有前因后果,或是平铺直叙,前后通过一条主要线索按逻辑构成一个整体。明白这一点,考生在做题时可以把自己想象成那个有名的作者,时刻注意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可以根据文章的发展思路,从四个选项中挑选出最佳答案。

把握文章逻辑结构对于做主旨题很有帮助,因为文章主题出现的位置对应于文章逻辑结构中的一个部分。高考阅读理解文章的主要逻辑结构有:

1)时间顺序。按时间先后说明某一理论的发展,或某一研究成果由过去至现在的情况。属于这种结构的主题通常在首段或末段。

2)一般顺序。首段做总的说明,其他段落分别说明或具体论述首段的观点。属于这种结构的文章主题在首段。

3)具体顺序。前面几段分别说明,末段总结。主题在末段。

4)对比。进行对比的各事物之间的基本共同点或差异为主题。

5)分类。分类说明的各大项相加为主题。

根据考试说明,高考阅读理解能力测试的第四点要求是:“能理解某句某段的意义,并能把握全篇文脉,即句与句,段与段的关系,并能据此进行推理和判断。”

这类考题旨在测试考生在阅读基础上的逻辑推理能力,要求考生根据文章所述事件的逻辑关系,对未说明的趋势或结局做出合理的推断;或根据作者所阐述的观点理论,对文章未涉及的现象,事例给以解释。

考生首先要仔细阅读短文,完整了解信息,准确把握作者观点。

在做出推理判断时,考生一定要依据短文内容或作者观点,切忌主观臆断,切忌以自己的观点看法取代作者的原意。

这种题型的常用提问方式有:

We can infer that __________.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_____.

The passage implies that __________.

The passage suggests that __________.

It can be conclud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_____.

总之,逻辑关系在英语阅读中关系重大,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应有目的性地训练,注意逻辑关系的理顺,这样,有利于做好完形填空、阅读理解、顺面表达甚至听力理解等题目。

参考书目:

1. 冯达容 史蓓琪 主编, 《中学英语阅读300篇》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

2. 刘锐城主编,《学生实用英语高考必备》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7年8月

3. 施丽华主编,《从PPP到TBL_____中学外语教学创新》,科学出版社 2002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