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之我见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6-7-2编辑:互联网

在中学英语教学法中,初中和高中之间的衔接问题,一直是一大难题。近年来,有些教师认为,应让学生早一点接触高考题才能引起他们对英语的重视,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常用高考题做例子,随意加深教学难度;过于强调应试,高考不考口语,所以平时上课就不进行或很少进行口语训练,侧重要求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而由于听力测试的增加,对知识点的重视往往又偏离。强调应试的另一种表现是,教师让学生根据高考题型进行针对性训练,那么一旦高考题型发生变化,理所当然会导致学生措手不及。事实上,中学英语教学是听说读写的综合,如果偏废任何一项能力,都将会影响整体能力形成。

就本人所教班级,针对学生“底子薄,基础差,学生目的又不明确”等现状,结合本课题,从教和学两方面谈谈如何做好高中英语教学。

首先,从教师教的方面,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深刻领会和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注意知识与技能的结合,在情景中注意语言知识,注意语音形式的同时,着重学生对语义的理解。比如讲动词不定式,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其用法:表示“将来”,表示动作的“一次性”或“具体性”,还应要求学生熟知动名词的用法:表示“曾经……”,表示动作的“习惯性”或“经常性”;讲某词的用法时,注意其多义特点,如“cover”,既可指“覆盖”“淹没”,也可指用于书籍“封面”和“采访”等意思。切实抓好课堂教学。

英语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渠道,是为学生提供由操练(practise)到产出(produce)的语言内化过程,教师要设计符合语音发展规律的语言实践活动,采用目标和层次的过程教学评价策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素质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具有针对性和趣味性组织每项教学活动的能力,保证每个学生能够并乐于参与,而这种活动要以任务为依托,注意任务角色化,注意在活动中引导输出,注意活动的有效程序,以发展学生思维,突出自主学习。

课堂上,学生不仅要学习语言、语法、句法等,还要训练听、说、读、写等技能,在此基础上培养自己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教材,教师和学生是影响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现行的英语教材,无论是初中教材还是高中教材,均以“单元式”编排,在语法、词汇上采用“循环式”和“渐进”原则,注意初高中紧密结合,每单元包括对话、阅读、操练和巩固等课型,一般说来,师生能较快适应。教师因素是影响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教材的处理,教法的运用,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关键在于教师,因此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大纲、教材,根据初中和高中的不同要求,研究如何衔接问题。另外,要研究学生特点,研究学生观状。高中一年级学生,由于刚刚由初中步入高一级学习,其身心发展迅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自学能力不断提高,所以作为一名高中教师的教法如何去适应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变化,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此外,高中教师还应深入了解学生,收集教学反馈信息,并加强与初中教师的交流,结合高中教学特点,精心备课,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从本人所教到班级情况:基础差,底子薄,厌学情绪等现状,对症下药,制定出了适合于他们的教学模式:既再现初中所学知识,也较能达到高中教学要求和目的。

高中课堂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第一、把握教学起点和课堂容量。教学起点应是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达到的,不能盲目拨高;课堂容量也应适度,容量太大或太小都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俄国心理学家Vygotsky(1962)提出的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 ment(ZPD)”和语言学家Stephen Krashen(1981,1982)提出的“Comprehensible input (i+1)”,都肯定了输入语言信息要合理性,针对性。调查表明,34%的学生认为,初中与高中最大区别是课堂上,高中要求记大量笔记,教学内容多;50%的学生认为,高中英语课难度大,听课吃力。可见教学起点过高和课堂容量过多是造成学生不适应的主要因素。

第二、选择合适的课堂教学模式。初中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积极,主动性较强,课堂气氛活跃,而高中学生,课堂主动发言的学生不多,课堂气氛沉闷,经调查发现:90%的高中生,在英语课堂上,老师叫到了才发言。这其中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但教师因素更为重要。初中教学,老师可通过实物、游戏和竞赛等来调动学生和积极性。目前有很多高中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是以老师为中心,学生常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样的课堂教学看似充实,但学生真正掌握的知识并不多,因此课堂教学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活动为主,加强情景创设,多联系生活实际,活化教材和课堂。

第三、注意师生关系。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是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课堂行为,不用批评的目光注视学生,不用责备的语气批评回答问题出错了的学生,保持稳定情绪,善于尊重人格,保持和蔼的态度。名义测试表明,“友善的态度”,“尊重课堂内每个学生”“耐心与关心”是学生心目中最喜欢的。高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大,自尊性不断增强,鼓励性和建设性话语容易为学生接受,而批评,挖苦或讽刺的活语只会伤害其自尊性,使其对英语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其次,从学生学的方面,传统的学法指导不可少,要进一步加强学习策略和心理研究。

大部分初中教师和学生仍把教学目标定位于中考或开学考试,使得教学陷入题海之中,结果,学生自主性较差,知识死板,自学能力较弱;进入高中后,有的学生仍沿用初中学习方式,教师说什么干什么,往往放松对学生学法指导,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成绩显然就会急剧下降。那么,我认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学法指导是显而易见的,包括:

第一、课前预习。预习是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问题。学生可以按拼法规则和音标学习生词;可以预读新课内容,了解大意,然后回答有关问题;可以预习对话,练习口语;也可以在重难点处作上标记;也可以听录音磁带,模仿跟读。

第二、听课。听课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往往专心的学生能在课堂上掌握教师讲授的大部分内容。听课要求学生做到紧跟“复习,引入新课题,讲解,练习和巩固”5个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做到集中精力,做好笔记,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回答问题,相互对话,扮演角色,复述课文等。

第三、作业。课后作业包括口头和笔头两种,要认真完成。语言学习,朗读、记忆、背诵和课后作业是不可忽视的。

第四、复习总结。为进一步理解课堂所学知识,课后应整理笔记,复习重难点,熟读或背诵重要词句。通过归纳、分析、比较,使知识具有条理化。

与此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注意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也是至关重要的。调查发现,有15%的学生学习英语是教师所迫,是因为英语有用;有25%的学习对英语很感兴趣;有30%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一般。因此教师应正确引导、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毅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比如,唱英语歌曲,朗诵英语诗歌,讲英语故事等。为减少学生学习的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主动性,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的各种学习行为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控制和调整自己的兴趣,动机,意志等情感因素。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反思和评价,总结成功的经验,寻找学习规律,注意观察、分析、归纳,并学会用工具书,善于借助手势、表情、语调等手段提高交际效果。我曾将考测试卷做完后,立即将一张错题统计表的答案发给学生,鼓励他们自我分析,汇总后交给我,我在旁边指导,让学生着重分析其错误的原因、性质:知识性方面的错误,判断理解方面的错误,粗心大意方面的错误,还是记忆方面的错误。最后采用个别指导法,精选精讲。这样既减轻了教师负担,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时,要使学生真正获得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师还应深入调查,了解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情况,并将其运用于平时的教学之中。

总而言之,教师只要深入钻研大纲,理解,吃透教材,深入调查,了解学生,初、高中之间的衔接问题就一定能得以解决,而高中英语教学也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Vygotsky. L. 1962 Thought and Language Cambrudge, Mass: MIT Press.

Krachen .S. 1981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ming Oxford: Pergamon.

Krashen Language Acquisition Ocford: Perga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