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6-7-19编辑:互联网

高中英语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加入WTO,从而融入世界经济的大舞台。英语作为一种工具,其在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各领域参与国际交流和竞争中的作用愈发显得突出起来。英语教学中的低效率长期困扰着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虽说教材在不断更新,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也已出台,但以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标准来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显然是不科学的。进入高中的学生,虽然已经历经几年的英语学习,有一定的词汇量,也了解了一些基础的句法结构知识,但由于学生智力、非智力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许多方面客观上层次差距很大,如对英语的兴趣、基础知识的全面性、英语运用能力的差异、对语言的感觉等。而高中英语的学习容量大,难度提高快,要求高(随着新标准的出台,这种要求正在变得越来越高),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按教育规律办事,势必对教和学都产生很大的困难。因而,分层次教学恰恰顺应了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可以避免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剧,实现“人人发展,人人成才”的教育目标,全面提高基础教育中英语教学的效率。 

二.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 

1.认识论的要求

   2000多年前的大教育家孔子的因材施教理论要求教师去认识“材”、了解“材”,进而根据“材”的不同去实施不同的教育,使“材”各得其所,各遂其志。这种基于认识论规律的思想之所以历经千年而长盛不衰,正是由于它反映了教育的根本规律。现代教育中的分层次教学实际上正是源自于孔子的因材施教理论。 

2.教育论的需要

从教育论的角度看,教育过程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不同的思维,不同的禀性。因而教育过程的方式也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著名教育家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了“使包括后进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得到一般的发展”。分层次教学则可以发挥不同学生的不同潜质,使我们的教育过程更加富有成效。

3.心理学依据

英语学科的分层次教学还有其心理学依据。不同的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有着明显的差异。由于学生先天的遗传素质及环境的不同,学生在语言的模仿、识记、阅读等方面的能力各不相同。高中英语的学习,知识点较为分散,有些虽有规律但也有很多变数。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又决定了英语运用能力的低下,因此分层次教学恰恰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

4.教材特点的需要

现行高中英语教材虽然仍处于动态改革之中,但它的方向一定是更加符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更加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中学英语的素质教育。教材的内容是在调查学生需要的基础上,根据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而精选的。教材中提供的诸如PROBLEM SOLVING,DISCUSSION,ROLE-PLAYING,INTERVIEWING,DRAMA PLAYING,ARGUING等正是基于“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设计的。此外,高中英语中词汇、口语等的分级要求也给教学增加了弹性,有利于分层次教学,有利于发展个性。遵循教材的特点进行分层次教学,既能保证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又可以发挥优秀学生的潜力,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考试中取得相应的好成绩。 

三.分层次教学的模式选择 

一般说来,分层次教学可以分为三种模式。一种是在一个年级中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把班级分为A、B、C几个层次。不同层次的班级在一定时段内设定不同的难度,不同的进度,不同的容量,提出不同的要求,甚至不同的考核内容,在B尤其是C组的学生英语基本功得到巩固,语感、学习能力基本形成后再实行同步教学。这种分法如何能够兼顾到其他学科可能会成为老师们的顾虑。所以比较适合于以英语为特色的学校。再一种就是在平行班的基础上,开设不同层次的A、B选修班。主要的、共性的内容在班级解决。基础差的学生课堂上未及学会的,或者英语好的学生要提高要求的可以在选修班解决。中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A或B班。难度是增设课时较多,可会能影响学校的整体安排。第三种即在同一班级中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兴趣、潜力等将学生分为A、B或A、B、C几个层次,辅以选修或个别辅导。这种模式由英语教师自己掌握即可,更具****作性。因而,下面关于分层次教学的策略部分也是基于第三种情况而言的。 

四.分层次教学的基本策略 

1.备课的层次化。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究教材,充分运用教材中知识的“螺旋上升”的特点,对于知识的复现情况、难度递增特点要做到心中有数。高一的教师认真研究一下初中英语教材也是很有必要的。然后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确定不同教学内容的具体目标.在知识点的挖掘上,既要注重培养中等以上学生的运用能力、应变能力,也要照顾到英语薄弱学生的基本要求。总之,所设定的课堂内容、练习层次、问题难度等均应体现分层次教学的特点。切忌盲目追高或求全。 

2.授课的策略。课堂操作是分层次教学的关键也是难点所在。我们的经验是,在提问上,容易的问题优先考虑基础差的学生,辅以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兴趣。偶尔也给点难题,培养他们勇于尝试的精神。问题的难度较大时,或一般学生不能解决时,第一层次的便可以推出来了。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自己的水平进展情况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问题的层次性使得他们都会有相应的成就感。在课堂活动的安排上,机械的训练尤其是课本中的PRACTICE部分应优先考虑基础差的同学,并允许其犯一些错误,而对较好的同学则是较高的要求,在其他同学“知其然”的同时,他们就应该知其“所以然”。一些难度大的练习活动可以把不同层次的学生交叉安排。比如对话表演,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同台表演,可以让差一点的学生选择台词较少的角色,如果可以的话,再尝试现场交换角色。又如课文的当堂复述,层次差的可以在一定的提纲下进行,或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有时也可以用接龙的方式由全部学生共同参与,但老师应做好现场安排,主要是“过程引导”,使差的同学能够顺利接上,好的同学可以有发挥的余地。在知识点的介绍上,应注意有一定的节奏。可以通过板书的特定版式或口头提示,让学生们清楚哪些是必须当堂理解的基础知识,哪些是及时的联想,哪些是拓宽和延伸。使得听课的学生都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阅读的训练,基础差的同学应先要读懂,形成一定的速度,细节题要有准确率。好的同学应重在思维的培养,培养他们更全面、深刻、逻辑地考虑问题的能力。 

3.作业的安排。一刀切的做法显然是不符合因材施教以及分层次教学的原则的。一般的学生的作业难度、作业量应和优秀学生有所区别。模仿性的练习应优先考虑英语差的学生。对应变能力要求较高的作业,差一些的学生可以少做一点,重要的是先要弄明白是怎么回事。盲目贪多,追求难度势必造成这些学生的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影响学习效率。像背诵一类的作业,好的同学可以通篇背诵,差的同学可以选择几段让他们背。毕竟,背诵的目的不是为了背诵,而是通过背诵熟悉所学的内容、熟悉其中的一些用法、培养对语言的感觉。背诵的流畅性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增设选做题。比如定语从句练习,基础差的同学侧重在训练中掌握定语从句的基本用法,要让他们通过一些共性的题目熟知从句的特点,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的辨别等。而对于基础好的同学则可以率先增加一些带有一定干扰性的混合训练,并要求他们从中总结出相关的异同点。如果将这些题目一股脑地交给学生,差的同学必然一头雾水,而好的同学则会在一些肤浅的题目上浪费时间。 

4.跟踪辅导。课外辅导可分为两部分。基础差的同学课前可以和他们一起预习,主要是教会他们怎么预习,上课时应对预习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检查,培养他们预习的习惯。课后的辅导对于差的学生,应通过更多活动,检查他们在知识上的缺陷和漏洞。特别是在新知识的学习上,一定要对他们加强“监控”,确保他们不掉队。应在教材“螺旋”体系的基础上更加密集的安排训练,提高知识的复现率,加深印象。词汇知识的掌握,首先要帮助他们学会读词,高中英语的词汇要求很高,忽略英语文字的自身规律,死记硬背,一定是事倍功半,低效率的。对于好的同学,则主要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辅以阶段性的指导。在书本知识掌握率较好的前提下,可以给他们安排难度高一点的阅读及其它任务,扩充词汇量,修正思维方式,提高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五.分层次教学的保证措施

1.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理解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是现代教育中必备的课程。实施分层次教学,教师要和学生甚至家长进行广泛的沟通,要大力宣传分层次的必要性和益处,要通过调查、测试、谈话、问卷等手段进行科学的评估。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改革如果没有学生的理解和支持是很难取得成效的。教师所“假定”的学生的层次一定要得到学生的认可,武断的决策很可能导致学生的反感,挫伤学生的自尊。影响分层次教学的效果,也有悖于分层次教学的初衷。 

2.在分层次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成功教育的理论,激发学生尤其是较差层次学生的信心。高中阶段英语知识难度上升较快,因而分层次教学开展得早更加有利于学生大面积地提高。要充分运用心理暗示法,发掘学生的潜力。要加强对学生的跟踪研究,及时调整它们的“位置”,并定期进行总结。

3.依照合作学习的理论,可以开展学习小组活动。和好的学生一起平等地讨论问题,可以提高差学生的信心和责任感。好学生也可以从中提高自己,同时培养他们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所以,营造好的学习氛围也是非常重要的。 

4.学校的有力支持。分层次教学中教师在备课、授课、作

业、辅导等环节上的变革,势必和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所冲突。因而,校方应在对教师的考评包括作业批改、课堂评价甚至阶段性考试试卷的编排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给与一定的自由度。对教师的工作量要给予充分肯定,待遇要跟上。对教师、学生取得的成绩要适时总结、推广、表彰,形成一套系统的、科学的、符合学校实际的高中英语分层次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