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阅读难关和突破对策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6-8-12编辑:互联网

阅读作为获取语言文化知识,了解外部信息,提高语言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侧重点。教学大纲从六个方面对此作了详尽的阐述,使阅读教学的要求、任务更加具体明确。随着教学的侧重,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大部分学生能够达到或超过教学大纲的阅读量化标准,即阅读生词率不超过3%,高二学生达到每分钟40---50个词,高三学生达到每分钟50---60个词。且理解正确率达到70%。然而,很多学生感到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缓慢,深层含义理解能力不强。少数学生步履艰难,阅读无速度、无效率。无法从阅读中寻求知识乐趣。同时因为投入了一定的时间没有取得理想效果而挫伤积极性进而对英语失去兴趣。

  通过阅读教学总结,我们认为学生的阅读一般存在如下几个难关:

一、词 汇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理解的基础,也是学生阅读理解的最大障碍。主要表现为:

  (一) 词汇量略显不足 根据高中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高中毕业生在学习阶段要掌握2000个单词或习语,其中1200为四会要求的基本词汇,800个三会要求的认读词汇。参照阅读研究对基本词汇量的测定和教学大纲的阅读要求,2000词汇量显得有些不足。

  (二)词义理解不准 受先入为主的影响,学生掌握某一单词的意义往往是最初接识的或核心意义。在日后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没有随时丰富所学词汇的扩展、延伸和转借等意义。以至于屡屡出现用初识意义去阅读而误解或理解不通的现象。

  如:leave除核心意义“离开”,在SEFC教材中还有“遗忘,剩下,使…处于某种状态,”等多种其它意义。下面两句的“leave" 如果作为 “离开”,句意就无法理解。

  …you are left feeling surprised and certainly uneasy.

  A visitor to such school will leave you in no doubt that the children enjoy themselves. (NMET 1999阅读理解E篇 )

  (三)构词法不重视 教学大纲公布的25个前后缀常是教学的遗忘点。一方面学生没有利用这些前后缀去扩大词汇量,另一方面因为忽视而不认识由它们构成的单词。

  NMET 2000年阅读理解C篇全文出现了18个加前后缀词语:unlike, naturally, considerable, mathematician, imperfect, impossible, normally, decision, unknown, unknowable, comfortable, founder, player, information, action, business, thinker, factor

  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好前后缀的意义,理解这篇阅读材料一定有困难。

二、句 法

  一个完整意思的理解是以句子为单位的。而句意的正确理解要求掌握句子结构。“英语句子结构模式的掌握,是高效英语阅读的前提。”由于表达的需要,英语句子结构富于变化。学生句子结构模式不熟,在阅读中就会因弄不清句子结构而无法理解句子意义。

  如: NMET 2000年阅读理解C篇第一句。 Decision-thinking is not unlike poker -----it often matters not only what you think, but also what others think you think and what you think they think you think.(作决定和打扑克牌没什幺两样,不仅自己的想法很重要,而且别人对你的想法怎样考虑、你对别人对你的想法又怎样考虑也很重要。)

  句中含有三个主语从句,三个宾语从句,句子结构十分复杂。理解必须以娴熟的句子结构知识为基础。

三、篇章理解的能力

  很多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但由于篇章理解能力不强,导致阅读质量不高。篇章知识方面一般存在以下问题:

  (一)阅读不分文体 根据不同的内容和写作目的,作者会采取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或应用文体。不同文体其阅读难度,要求和任务都不同,阅读方法也应不同。但学生处理各种文体阅读材料的不同之处不在阅读方法,仅在阅读次数。如: NMET 2000 B篇

1. The writer's purpose in writing this story is ________.

A. to tell an interesting experience

B. to show the easiest way out of a difficulty

C. to describe the trouble facing a newly married woman

D. to explain the difficulty of learning to cook from books

  这是一篇记叙文。判断准确,就不难选出A.(to tell) 因为BD (show, explain)为说明文。 C(describe)为描写文。

  (二) 阅读忽视关联词 关联词使文章的句子,段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服务一个主题,表明文中句段的开启、转折、延伸、因果等逻辑关系。阅读忽视关联词导致无法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的思维脉络。因而很难快速准确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和作者写作意图。

  (三) 阅读不分主次 在文章的主要段落,作者一般提出他的观点,看法,表明主题。在次要段落,则以事实、例证来支持或反驳某一观点。阅读不善于判断主次段落就会混淆文章大意,在短时间内找不出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主要观点。

  (四) 指代、替代理解不明确 指代、替代是使上下文之间发生关联作用的衔接手段。指代有人称指代it, him. he, everybody,指示指代this, that, these, those, the, 地点和时间指代there ,now, then等。替代词代替上下文的某一语义单位。有one, ones, do, so/not, same, similar等。如果指代、替代含义没明确,文章的内容就显得含糊不清。如:Does Tom need a car to go Guangzhou? If so, tell me before six. If not, ask him how he'll get there.

  如果对句中so, not, him, he, there的指代、替代的含义把握不明确,句意就无法准确理解。

四、 相关背景知识

  阅读理解的水平与层次和学生个人的知识体验相关。相关的背景知识直接影响着阅读理解和速度。受语言学习环境和条件的影响,我国学生缺乏英语语言国家的民族文化背景、社会行为模式、价值观念、历史、地理等方面知识。学生只能依据材料本身提供的信息去理解阅读材料。信息量不足难以产生合理的推测和联想,导致学生理解困难,判断失误。

五、不良阅读习惯

  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主要来自口、眼、手的多余动作。

  (一) 回视重读 因担心遗漏细节、要点内容,或阅读材料超出学生的知识阅读理解范围重读阅读材料。频繁的回视重读使阅读失去连贯性和整体性。

  (二)心读、默读 在文字符号和意义之间加入声音,直接影响着阅读速度。阅读研究揭示,眼脑可以直映阅读内容,因为“词的意义在字形之中,而不是在声音之中。”

  (三)指向阅读 手指或笔指着一个个单词阅读。阅读速度受制于手或笔的移动。逐词阅读造成视幅狭小,无法形成意群阅读和理解。

六、逻辑思维不严密

  阅读除了具体细节的理解,更重要是字里行间含义的理解。根据已知内容推测作者真实的观点、态度和文段的寓意。它要求学生独立思维,充分发挥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阅读的思辨过程中,学生经常出现过分高度概括、过分简单化、有理无据推断、因果关系错误、观点结论前后矛盾等逻辑推理错误。

  据我们调查,我国高中学生英语阅读失误有4方面原因:

  ★    语言经验不足:对常用词语、语句不能够成准确的生活联想。

  ★★   语篇把握能力不强

  ★★★  语义领域活动卷入了过多的隐性的翻译因素。

  ★★★★ 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知识障碍。

  第四个原因在失误的总取样中仅占约10―20%,而前面3个原因却占80―90%。

高中英语课堂阅读训练存在的问题

  (一)尚未高度重视语篇的系统指导和系统训练

  (二)过低地估量中学生在阅读上的认知潜能

  (三)忽视对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四)课堂阅读指导和训练的技术化程度不高

  (五)语篇的文本展示形式缺乏真实感和真实性

突破对策

  阅读涉及三个主要成分:读者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和文章的结构组织。认知能力指的是读者有关外部世界的一般知识;语言能力包括读者的语音、句法、语义知识。在阅读过程中还要注意阅读中的推论、文章的类型与结构。因此,我们要注意:

一、抓认读训练 打好语言基础

  (一)以适当集中,循环复习为原则扫清词汇障碍,认读字句。获得字句表面意义的理解。单词学习,一要全面,音、形、义、类不可偏否;二要注重运用,突出单词学习的交际性。单词练习的形式有:

  1. 根据音标、释义拼写单词

  2. 据句意和结构需要活用单词

  3. 根据词义比较、固定搭配选用单词

  4. 根据同义、反义、近义替换单词

  5. 根据构词法知识意会单词

  6. 根据文章上下文填空,运用单词

  (二)识句会意的能力: 掌握句型结构模式,理解句子表达的意义。

  1. 以动词为中心掌握英语的五个基本句型

  2. 以朗读、背诵、听写课文重要段落、句型的方式,培养英语句型模式感。

  3. 以名词性从句为突破口,以定语从句为难点演练从句。掌握基本句型的扩展规则和复合句的句型结构。

  4. 以非谓语和从句的相互转换操练句式的扩展和化简。

  5. 以SEFC教材中难句长句为例分析句子结构和理解句意。

二、抓篇章教学 优化阅读效果

  课文篇章的学习要让学生掌握词义、句子等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言语理解能力。

  (一)猜词悟义的能力 猜测词义是一种阅读技能。阅读中常出现生词:一种是学生的语言知识欠缺产生的生词;一种是阅读任务设置的生词,考查学生推测词义的能力。猜测词义要依据上下文,篇章是最大的上下文。学习中,培养学生通过定义、解释、描述、因果、比较、反义、构词法等手段依据上下文推知词义。如:

  Annealing is a way of making metal softer by heating it and then letting it cool very slowly. (NMET 1990定义法)

  Kleptomania is an illness of the mind that gives a person the desire to steal. (NMET 1993 定义法)

  “Computer-literate"---to bring people closer to the computer

  "People-literate"--------to bring computer to people (NMET 1999解释法)

  "It's wonderful news. I'm on high." (NMET 1999 因果法)

  ……the "beam", which is a length of wood only four inches wide which is fixed at a height of 1.20 meters above the ground (描述法)( SB3A L34)

  And a particular piece of equipment breaks up the nonrecyclables. (NMET 2000 构词法)

  We can feel acceleration, an increase in speed. (同位关系)

  (二)分析性阅读能力 分析性阅读培养学生分析文章,理清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准确快速理解篇章的大意。分析性阅读重点抓文体判断和关联词寻读的训练

  1. 判断文章类型,指导阅读重点

(1). 记叙文 突出细节的阅读和基本内容的理解。重点注意主要人物的言行,事件的起因、时间、地点。通过人物的言行,事情的经过去理解人或事物的意义。

(2) 描写文 阅读注意力集中在人或物的特点或特征描写。

(3) 说明文 说明文旨在说明或解释事物的性质、特征和内在的联系。阅读重点为寻找和归纳主题句或结论。

(4) 议论文 阐明事物的性质,表明作者的观点和看法。指导学生重点捕捉作者的观点。阅读注意力集中在首尾段,注意分清主要段落和次要段落。

  2. 寻读关联词 弄清文章的语言层次

  训练学生以关联词为路标,明晰句段之间的逻辑关系。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力。常见的关联词可分为以下五类:

  增补型 and, also, in addition, what's more, for example(instance), in other words, second, besides

  转折型 but, or, although, however, yet, otherwise, on the other hand, on the contrary, in spite of, all the same, still, in fact, as a matter of fact

  概括型 so, thus, therefore, finally, in short, above all, as a result, in a word

  因果型 because, so, for this reason, thus, for, as, since, therefore, as a result

  时间型 first, second, then, next, last, finally, in the end

  3.推断性阅读能力 在客观理解文章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判断发现作者公开或暗示的意思,了解作者的真实思想。在分析和推断的过程中,要注意收集,分析作者使用的材料和表达内容所使用语言的字面意义(denotation)和涵义(connotation)。

  如:NMET 1999阅读理解E篇,作者谈论对"stage school" 的看法。

  (1) 材料分析

A.日常安排 only half the day doing ordinary school work acting, singing or dancing their way through the other half of the day

B. 法律规定 The law is very tight on the amount they can do.

C. 校方的看法The school themselves admit that not all children….

D. 现实情况 While all the leading schools say….the facts seem to suggest that this is not always the case.

E. 学校长处 make a name / make a little money

  (2) 语言分析

  "stage school"

  only half the day doing ordinary school work

  too much professional work at such a young age

  admit (not say)

  not always the case

  作者在文中没有明确表示他对 “stage school"的态度,但他选取的材料和使用语言已暗示他的否定观点。据此分析推断,就不难选择出文后73和75小题有关作者观点和意图的正确答案。

三、抓阅读技巧 提高阅读速度

  要提高阅读速度,一方面要求学生眼脑直映阅读材料,克服不阅读习惯;另一方面要掌握快速阅读技巧。

  (一) 略读 粗略地阅读语言材料的面式读法。通过略读获取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和大意。快速阅读时,训练学生略读文章标题判断预测主要内容。略读首尾段、首尾句了解文章大意。

  (二)跳读 带着明确目的寻找特定信息,忽略无关内容的点式阅读。跳读适用于细节检索式问题。SEFC阅读课前的问题常可以用来训练跳读技巧。

  如:Look Carefully and Learn (SB1A L6)

  How did the students feel after they tasted the mixture?

  首先归纳出问题的要点: How, students ,feel,

  然后要求学生目光蛇形下移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文章中检索出答案:

  Instead of smiling, each of them made a face. The mixture tasted terrible.

  (三)组读 以意群为单位,一组一组视读。边读边理解。减少眼停次数,缩短“眼脑直映”时间。

  (四)记忆 阅读语言材料时,熟记文中的重要事实,情节是提高阅读理解速度的重要手段。边读边忘,便无法深入全面理解材料。回视,重读等不良阅读习惯会随之出现。加强记忆能力的训练可以通过背诵重点句型、段落主题句、课文主要段落、结论,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之内要求学生阅读一段文章,然后复述该段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抓文章结构分析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文章的结构是作者的思维和逻辑的外在表现。“读者的阅读过程就是作者的写作过程的一种还原过程。”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追寻作者的行文思路。从而准确抓住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写作意图。

  (一)归纳法:一种常见的推理方式。它是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或得出一个结论。即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过程。

        SB2B L50 Albert Einstein

  要求学生边阅读边整理细节材料,然后在文中找出结论。

  a shy man        learn maths all by himself

  not enjoy school     a doctor's degree

  hard to get along    with Nobel Prize

  live a quiet life    discoveries in physics

  love music/peace     work for human rights

  Simple (life)      Great (work)

  结论:Such was Albert Einstein, a simple man and the 20th century's greatest scientist.

  (二)演绎法 和归纳法相对的一种思维过程,由一般原理或普遍现象推出关于特殊情况下的事例。即从一般到个别。

  如 NMET 1998 阅读理解E 篇。作者通过演绎手段推介"DIY"鼓励人们加入 "do-it-yourself"。其推理过程如下:

  1…the "do it yourself" trend in the U.S. continues to grow.

  (More and more people became "do-it-yourselfers")

  2 John and Jim are not unusual people. (They have become "do-it- yourselfers")

  3 So you can become a "do-it-yourselfer", too.

  顺着作者的推理思路,90小题的文章主题选择就一目了然。

  (三)比较-对比法 辨别论证两种或多种同类的人或事。阐明其异同。

  如: Body Language (SB 2A L10) 要求学生比较body language 在世界各地的相同或不同含义,找出作者要阐明的观点:

  We make ourselves understood not just by words, we send messages to people around also by our expressions and body movements.

  (四)因果法 人们在思维活动中,常常会依据某物的原因推导其结果,或依据某种结果分析其原因。在推敲因果关系时,要求学生推断要立足事实,合乎逻辑和常理。避免脱离材料,主观臆断。 如: SB 2A L34 Saving the Earth

Read the part "Earth" and find the causes:

  Results           Causes

The area of desert (growing)  _________________

Good soil (lost)        1)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

  (五)列举法 作者一般首先摆出一个观点或问题,然后列举一系列论据对其陈述或解释。

  如: SB 3A L14 Feed the World

  Farmland is being lost for several reasons: 摆出观点以后,引导学生通过关联词First, Second, Third, Also, Food Stores.找出作者陈列的五个论据。

  (六)举例法 作者在主题句中直接阐明观点,然后举出具体事例对其进行说明。 如: SB 2B L66 Life in the Future

  引导学生阅读首尾段,判断文章主题句。阅读段落首尾句寻找作者支持观点的具体事例。

  Through out the world, computers will be used more and more in the future.

   1) Para. 1 In agriculture and industry

   2) Para. 2 In people's personal lives

   3) Para. 3 In people's work

   4) Para. 4 In transport

   5) Para. 5 In space travel

   6) Para. 6 In the fields of education, health, and research

五、抓课外阅读 丰富语言文化知识

  加强课外阅读,为技能的形成,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创造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为提高阅读效果,课外阅读要注意选材。

  (一)实用性 有利于学生了解吸收英语国家语言文化,跨越文化背 景障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

  (二)互补性 SEFC教材主要是记叙和说明文体,适当选取描写文、议论文和应用文补充教材的不足。

  (三)时代性 注重当今的热门话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渐进性 选取整套阅读材料,如《New Concept English》, 便于随着学生词汇量的不断扩大逐步提高阅读任务和要求。

  (五)自然性 尽量选取英语作者的写作或原作改编。边读边体会英语作者的行文思路,思维习惯,接触地道的语言表达方式。

六、培养良好的阅读心理素质

  随着近几年高考阅读难度的增加,生词量增多,许多学生对阅读有一种畏惧感,特别是生词比较多时。因此,培养良好的阅读心理素质非常重要。要静下心来读,遇到生词时,要通过上下文和整篇文章的内容猜。心理学家认为:阅读是读者和作者相互交际的言语活动,是获取知识发展智力情感的重要途径和高级神经系统的心理活动,是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过程。

  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始于基础,重在方法,贵在坚持。基础扎实,厚积薄发。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持之以恒,多看多读,量变质变。教学中,只要教师侧重阅读,学生注重阅读,阅读理解能力就一定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