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英语新教材教学实践点滴(转)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6-4-26编辑:互联网

杭州余杭区高级中学:徐一珠

本套教材的教学目标是: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巩固、扩大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促进心智、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的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整体人文素养。新教材的主要特点是:在采用话题、功能、结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任务型”的活动,每个单元以功能为主题,话题为支撑,结构为平台,任务为载体,意义交流为目的,充分体现了语言运用的基本思路,为任务型课堂教学构建了框架。下面我根据新教材的目标和特点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教学尝试。

一、优化学习方式,提高参与意识

新教材强调学生的体验和实践,使英语教学侧重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和实践性学习,实现英语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用英语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我们教师应该积极转换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努力做到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然而我们教师要真正落实在教学中并不容易,一方面由于班级学生人数多,很难开展有效讨论;另一方面由于要落实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提高统考分数,教师“不舍得”花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讨论。不管怎样,我认为在教学中该放手的时候一定要放,否则就不能真正优化学习方式,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那么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下面我谈一点自己的做法,刚接触新教材时,我对整套教材的体系不是很熟悉,每上一单元要花大量的时间上网找有关方面的资料,然后做成课件,虽然我们备课组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但精力毕竟还是有限的,后来我鼓励学生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发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与课本有关的资料并进行筛选,以英语小“沙龙”的形式在“热身”阶段交流他们合作学习的成果,一方面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另一方面为拓宽学习铺好了道路。

此外,我每天安排值日生报告,值日报告能启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像一座桥,使英语教学中的单元与单元、课与课有机地联系起来。我在布置“值日报告”时,每周布置一些与书本知识有联系或与时事有关的话题让各组学生准备,值日小组在第二周的热身阶段作值日报告。每堂课的“值日报告”都不同,它随着课堂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学生乐于参与这项活动。

二、灵活处理教材

新教材的每个单元打破了呆板的块状设计,换之于流畅的线型流程,为课堂教学的灵活组织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年龄特征、生活经验、兴趣爱好、认知规律以及学习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或删减,创造地完成教学任务。为此,我在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时,努力做到板块清晰,思路流畅,条块结合,经纬贯通。做法如下:

1、一开始时我至少要安排六课时完成一个单元,即:Listening (first period)- speaking (second period)- reading(third and fourth periods) – language study (fifth period)- integrating skills & writing (sixth period),而书本上所提供的参考内容不用不放心,结果学生学得被动,我教得累,教学任务完不成(每周4课时,可用时间大约17周;12单元,每单元至少6课时)。后来我根据教学内容重新安排了课时,比如,我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处理“Speaking” 的内容:1)“Listening”与“speaking”一起教学,因为听与说的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2)把说的内容作为课后任务去准备,在第二节课的“warming up”时间进行操练。3)采用多种渠道训练学生说的能力,除了在教学中巧妙融进Speaking的内容外,我动员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比如,英语角、演讲、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英语对话等,教师还可以安排一些面试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在训练学生说的过程中不要太看重学生的语音优美,语法正确无误,这样会阻碍学生语言思维的发展。简之,我们教师只有训练学生时时处处以学过的英语为工具,能在适时的情景中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经常参与交际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突出语言的工具性功能,做到在用中学,学中用。

2、Integrating skills 中的“Reading”是课文“Reading”中的拓宽或补充,可以安排在一起教学,比如,SEFC1A Unit 8 Reading “The Olympic Games”, 这篇课文主要阐述的是奥运的发展史,奥运的精神以及中国与奥运的关系,学生完成课文阅读任务后,我设计了以下问题让学生继续阅读,比如:“Why are the Olympic Games so important to many athletes ?”, “What happens to thousands of unknown athletes ?”这些问题学生在Integrating skills 中的“For the Love of the Game”中可以找到,这一类阅读文章大多数比较简单,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能顺利完成。

3、设计一堂终结性课,这种课型集中体现各种能力,重点突出语言的使用,比如,我巧妙地把language study , writing, checkpoint 的内容串联在一起,把language study中的内容设计成篇章结构;在writing中增加开放性的内容。总之,我觉得采用以板块为单位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更科学,能使教学环节环环相扣,给人以流畅的感觉。

三、处理好继承性与发展性的关系

课程发展是历史、连续的过程, 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民族文化传统与现代文化教育、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相结合的产物。因此,我认为我们可以继承和优化传统的一些方法,比如,听写、默写、背诵、翻译、预习以及复习等,尤其是预习阶段。

预习是学生在听课前自学教师要讲授的新内容的活动,它是一种经过、教师指点和安排的有计划有目的的紧跟教学进度的自学活动,直接影响后续学习环节的顺利进行。因为预习可使学生发现疑难问题,带着问题进课堂,以至探究的目的更明确,积极性更高涨,思维更活跃。可见,优化预习,对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以及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重要意义。我指导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预习的内容:复习有关知识、收集有关素材、阅读有关参考书籍及其他资料、预习教材。而预习教材应包括三方面:一是读课文标题,领会标题含义,进而“扣题读文”。二是阅读课文,阅读课文是预习的核心部分。介绍各种阅读技巧(如速度技能- 略读、跳读等)以及其他微技能(如识别关键词、确定主题句、预测等),比如,略读(skimming):要求学生在快速阅读小标题和图片后,能用一些句子描述他们之间的关系;再细读,领会全文内容和中心思想以及要在课堂教学中要提出的问题。三是读课文后的思考题或练习题,初步检验自己理解课文的情况。

2、 预习的操作方法,对教材中不理解的内容,用颜色笔在相应的地方注明。对一些有自己见解和心得的内容应标记或直接记下自己的见解,以便在课堂上将之与教师或同学所持的见解做比较。

学生有了预习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系列拓宽活动,比如,讨论、采访、聊天、对话、评论、辩论、讲故事、角色扮演、即席短时演讲、展示各种学习成果等。而且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些课后阅读文章,增加学生的语言输入量,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以上这些仅仅是我的一点粗浅的尝试,望各位专家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