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开展“泛听”教学的尝试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6-4-20编辑:互联网

一、 是“泛听”?

“泛听”,顾名思义就是广泛地听,英语阅读教学常通过精读和泛读

两种方式的有机结合来提高读者的阅读能力。在中学听力教学中不妨借用这一说法,即通过精听和泛听的有机结合来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和水平。这里所说的“泛听”有以下几层意思:

1、 题材泛:尽可能地让学生多接触各种题材的听力材料。

2、 渠道泛: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听力教学。

3、 风格泛:让学生熟悉各种风格的英语。

4、 时空泛:鼓励学生随时随地多听英语,帮助学生养成通过耳朵

学习英语的习惯。

因此可以认为,“泛听”,即通过选择好课内课外的听力材料,通

过多种途径,增加学生听音量,达到以量变求质变的目的,即提高听力水平,扩大英语学习的视野,丰富语言和文化知识。

二、中英语教学开展“泛听”教学的必要性

1、 新课程标准对听力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对听力二级目标与要求的描述:

(1)能听懂课堂用语,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2)能听懂教师用学生所学过英语解释新的语言现象和教学内容;

(3)能听懂对方在所学过的语言范围内、用略慢的语速谈有关日常生活的内容,偶尔需要对方重复;

(4)能听懂没有生词、题材熟悉、难度略底于所学材料的语段;

(5)能听懂广播、电视及其他音像制品中与本学段水平相当的语言材料。

新课程标准对听力八级技能所作的目标描述:

(1) 能识别不同语气所表达的不同态度;

(2) 能听懂有关熟悉的话题讨论或谈话并记住要点;

(3) 能抓住简单语段中的观点;

(4) 能基本听懂广播、电视英语新闻的主题或大意;

(5) 能听懂委婉的建议、劝告等。

从以上两个目标的描述对比中可以明显看出,新标准在听力题材方面

的要求不在局限于先行大纲中反复出现的“学生所熟悉的”或“所学过的”范围,而是要求增加课外听音的量,以量变求质变;对学生听力技能的要求不再是只停留在听懂语言材料的字面意思,而是要求学生能理解其“话外之音”。

2、 高考对中学生听力理解水平的要求逐年提高

自2000年高考试题增设听力测试以来,其难度逐年增加,2002年的高考听力理解语速明显加快,语句间隙时间也略有缩短,而且语句中的关键词故意设计得较含糊以增加试题的难度,从而进一步考察了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听力教学来适应高考提出的新要求就成了一个很现实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行的听力教学不能适应上述两个要求

(1) 教师观念问题

高考英语听力测试的增设确实引起了师生对听力训练的关注和重视,但

由于教师缺少科学的理论指导、班级学生众多等因素,许多教师把听力课上成了听力测试课,认为只有机械反复的操练才能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这种呆板的测试使课堂气氛沉闷,师生情感压抑且缺乏互动交流,结果却事倍功半,违背了增设听力测试的初衷。

(2) 听力教材缺乏

现在教师可使用的听力材料除教材中的有关听力材料外,大多只有各省

自编的一些听力测试训练册,而人教社高中英语教材每单元的最后一课也只提供了10分钟左右与此单元话题相关的听力材料。因而至今无一本系统的合适中学听力教学的教材。教师在平时的听力教学中除了使用这些听力材料开展听力教学之外,还得寻找一些合适自己学生听力水平的补充材料,时间、精力花费不少,但效果不甚理想。

(3) 听力课时不足

很多学校由于课时有限便没有考虑到安排专门的听力课,老师们只能随

机的利用一些零碎时间,见缝插针地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听力训练。这样的训练缺乏计划性、系统性和科学性,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4)师资不足

中学英语教师可是“全才”,一个任课教师往往是听说读写一把抓。既然国家教育部提出“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向大学四、六级靠拢”的要求,那么中学英语课程的设置和师资配备也应该与大学接轨。就听力而言应该有专门的教师从事听力教学与研究,这必将是对师生双方、教学双方均有利的。

三、“泛听”教学

1、 结合教材丰富的题材进行教学

SEFC新教材题材丰富,结合这些题材适时地进行“泛听”教学能让

学生既提高听力技能,又对教材有更深更好的理解。

如SBI Unit 12 L16 English on the Air 一文中介绍了VOA和BBC两个

著名英语广播节目。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从Listening express网站下载两个节目中的部分节目内容,如Special English中的News report,Word study或Science report等,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并引导他们利用这些英语广播节目来提高自己的听力水平,扩大知识面,增强对英语国家的文化意识。

又如新教材共有5个篇幅涉及了5个Special English国家的一些情况,在处理这些国家的人文历史、自然风貌、社会文化等录像资料 ,另一方面让学生对国家有关国情有一个较为感性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要求学生就听到的和看到的内容回答有关问题,可以使他们了解自己的听力理解水平,从而激发他们不断提高听力的愿望。

2、 听英文歌曲

英文歌曲是英美文化的精髓,也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优秀产物,从古老

的英国民歌及圣歌到非洲奴隶深沉的“布鲁斯”。英文歌曲经历了历史熔炉的锤炼,形成了不同的风格。适当地给学生介绍一些英文歌曲的经典作品,既能加深学生对英美文化的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对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有一定的帮助。英文歌曲如能同课文教学结合起来,还有助与活跃课堂气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观看英语原版片

每隔一段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外语教学录像片对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技

能、增强学生对听力教学课的兴趣是大有益处的。考虑大大多数学生听力水平不高的实际情况,在选片时不要一味追求名片名著,而要尽量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适应大多数同学的需要,如可以选取《走遍美国》这套录像。每次在播放前,将背景、人物、剧情等有关资料先印发给学生,帮助他们了解相关内容,以达到更好的视听效果。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们对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也会有感性的体会。

4、 充分利用学校先进的视听设备和校园网

有条件的学校可设置一个“视听吧”,配备适合中学生 听力水平的各

种题材外语音像资料,每天开放,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借听;另外,校园网也可定时向学生开通诸如Listening express等听力网站供学生练习。

5、 开办隔周一次的英语角活动

每隔一周组织一些教师和听说能力较强的学生积极参与英语角色活动,并让他们发挥作用,带动广大学生参与,不仅听,而且说,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增加语言习得的机会。

6、 合理布置听力家庭作业

以前的听力教学往往是老师在课堂上播放磁带,学生听了核对答案之

后,听力课也就结束了,没有什么听力家庭作业。可以想象学生的听力水平在这样的听力教学中是难以得到较大提高的。因此,适当地布置一些听力作业,增加学生听的机会是十分必要的。听力作业的设置可灵活一些,间隔时间可以一周一次或两次,形式可以与本周的教学内容相结合,也可以由学生自由选择,如口头或笔头叙述简易英语录像片的概要、学唱一首英文歌曲、记录一则英语小故事的主要情节或是听了VOA慢速度英语节目后的书面报告等。这样的听力作业形式多样,题材广泛,不仅能提高听说能力,扩大知识面,而且还有助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泛听”教学的评价

“泛听”教学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自学习为主要方式而开展,因此合理、有效地实施监控、指导和评价,有助于这一教学活动的成功进行和不断完善。在实践中,我们尝试了“档案袋评价法”。

Brown J.D. and T.Hudson 在Criterion-referenced Languange Testing 一书中定义道:档案袋是学生的策略,达到的能力和取得的成就的一个集合体。它是以学生为中心从多方面反映学生在教师、家长、集体共同教育下某段时间内的学习进展的过程。学生可以不断地回顾自己档案袋中的内容,并不断改进它们,从而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学生泛听档案袋中可包括以下内容:

1听英语歌曲,用英语叙述自己最喜欢的2首歌曲的歌词大意,

并说明喜欢理由。

2写一则内容概要,叙述你你听过的其他同学的daily report 中的内容,并写出你对这个话题的评价或感想。

3.共听了几次英语广播或电视节目的新闻报导或小故事,记录具体的时间和所看的节目频道,每次听懂了全部还是部分内容?主要的障碍是词汇、语速、还是语音、语调或背景知识?

4.是否观看了教师指定的《走遍美国》英语录像片?从中了解了哪些与中国不同的美国生活和社会习俗或思想观念?有哪些需要教师帮助解决的语言问题或其他问题。

5记录自己参加的课外听说活动,如英语角、英语广播站、英语演讲比赛或英语小品表演等的时间、地点、话题、合作者和所获得的成绩或体验。

6.对上述活动写自我评价或反思心得,如得失的原因,有得等待进的的方面;其他同学(至少两位)和老师对自己活动的评价。以英语演讲赛为例,评价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选题是否恰当一语言是否标准一口齿是否清楚一表达是否准确一是否运用演讲技巧一台风如何一时间控制得如何等。

主要参考文献:

1Brown,J.D.and T.Hudson(2002) Criterion-re-ferenced Language Testing,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ass.

2葛文山、朱俊爽“英语听力理解及其策略”,《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2 期

3张小红“英文歌曲在英语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外语电化教学》1998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