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评价模式探究研究方案

发布时间:2016-8-2编辑:互联网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九级语言技能目标--写作能力的描述如下:1. 能用英文书写摘要、报告、通知和公务信涵等;2. 能比较详细和生动地用英语描述情景、态度或情感;3. 能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评述他人的观点,文体恰当,用词准确;4. 能在写作中恰当地处理引用的资料及他人的原话;5. 能填写各种表格,写个人简历和申请书,用语基本正确、得当;6. 能做简单的笔头翻译;7. 能在以上写作过程中做到文字通顺,格式正确。对学生的作文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评价:内容要点、语言使用效果、结构和连贯性、格式和语域以及与目标读者的交流。

目前,写作在高考中占有相当比重,写作得分是学生成绩拉开距离的重要项目。学生在写作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内容不全,词不达意,主谓不一致,中文式英语,时态混淆,拼写错误,句式单一等。而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往往是这样的模式: “给出题目,提出要求,让学生在课内或课外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篇作文,之后上交给教师批改。教师花大量的时间批改,而学生的写作水平不见长进,收效甚微。这样的训练模式,往往使学生写作相当被动,缺乏积极主动性和写作的热情,同时使广大教师任务繁重,埋头批改于学生作文的语法和词汇等细节性错误,形成了“学生听到写作心烦,教师见到习作头痛”的现象。在写作的评价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传统教学中,评价只有教师来实施,作文的评价模式(终结性评价)单一,而且往往只是教师评价学生。这使评价少了民主性多了独断性,少了全面性多了片面性,使一部分学生丧失了写作的兴趣和信心。而缺乏有梯度的训练,使得学生虽然写的多,却不见长进。

要转变这种现状的出路在于革新。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理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自主学习指的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通过自主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获得深层次的体验,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自主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不仅能使学生在学校教育阶段受益匪浅,而且能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自主学习的引入,将优化写作学习过程。而对自我的写作能力评价,会使学生更了解自己的写作现状,从而明白努力的方向,更加主动地投入到提高自身写作能力的教学活动当中。

合作学习要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实验证明,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开发和利用了教学中的人力资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而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帮助和同伴评价会更有利于学习的提高。所谓同伴评价,实际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形式。它是格式塔学派创始人考夫卡(Kafka ,k)提出的“群体动力理论,”它包括二种形式:同位反馈(peer response)和同伴评审(peer editing).同伴反馈运用于写作过程的初始和中期阶段,即学生先相互讨论,分析题意,概括要点,接着学生进行独立写作。之后,再讨论,修改的过程。这个时候,重点是放在文章的构思和文意上。反复讨论后,再进行同伴评审阶段,即让学生以批评的眼光审阅自己及他人的作品,此时的重点应在用词和表达上。

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写作中的运用将会极大促进学生写作的能力。另外探究学习也是值得提倡的学习方式。和接受性学习相比,探索性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所以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写作要求更高。

在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评价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长期以来,教师只注重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不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新课程必须实现评价过程与评价结果相结合,重视学生的自主能力,积极参与写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思想与能力。

正如造房子需要设计图纸。而写作评价(the evaluation of writing)也要设计合理的结构与框架。也就是说要有评价理论模式。评价理论主要是阐述根据教学目的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行为变化进行比较,并利用作业测量判断教学质量的高低,获取反馈信息,为调整教学过程和教学决策提供依据。写作理论评价就是在写作的过程中,运用理论评价模式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判,它的目的是让学生提高写作技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从而达到提高外语成绩的能力。写作评价理论模式的建立将为外语教育工作者在英语写作教学方面提供一个方向。但写作评价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与能力水平,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探究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写作过程,积极从事各种探究活动,并形成一套写作技能,所以根据写作的评价理论模式与探究的特点,要求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方式多样化,而且要对学生的写作结果进行公正、准确的评价,不应凭主观印象。

1934年,美国泰勒提出了评价概念和模式。他指出:教育评价的历程是一种测定教育目标在课程和教育方案中究竟被实现多少的历程。评价方法不再局限于笔试,而扩展到观察记录、问卷、访谈、活动记录、收集作品等。测试范围不再局限于智力方面,而涉及了学生内隐的情感和思想方面。1966年斯塔弗宾提出了使整个评价领域为之震惊的CIPP模式。他认为评价是一种划定(delineating)、 获取(obtaining)、报告(reporting)、 应用(applying) 叙述性与判断性信息的过程。对评价对象加以评估的层面包括:目标、设计、实施和影响,这四个层面分别由背景(context) 输入(input) 过程(process) 结果(product) 评价加以评估,简称为CIPP 模式。“形成性评价”的概念是由斯克里文在其《评价方法论》(1967)中首先提出来的。所谓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就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引入有利于英语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有利于学生英语能力的全面提高和健全健康人格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教育评价起步较晚。1984年我国加入“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1990年,《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教育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走向规范化。随着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教育界掀起了研究和开展评价的热潮。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评价的单一化是较突出的问题。这使得评价不全面,而且未能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因此,评价就不能很好地起到推进学习的作用。

所以,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如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着重评价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激励学生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教学要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形成具有高中生特点的英语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转而成为学习的促进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实行学习方式的变革,正在成为新时期高中英语教学的主流。

我校系浙江省三级重点中学,面对新课改形势,为能使我校外语教学继续保持一贯的优势并有所突破,我们进行了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意识普遍较差。特别是写作方面,问题更多。因此,寻求一种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高中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全面提升英语教育质量,是我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符合新课改精神的要求

有鉴于此,我们尝试把评价引进到英语写作教学中。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恰当运用形成性评价,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入手,制订协作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培养方案,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同时通过建立学生档案袋portfolio,使学生对其学习行为、学习过程和阶段性或任务型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就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写作自主学习的能力,取得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

同时,通过分层评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的喜悦。分层评价模式的建立,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将起极大的推动作用。渐进式的写作训练模式和评价的结合使学生明白自己的弱势,经过训练,稳步提高写作能力。而合作学习中同伴互评和小组互评,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理解,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命性,有助于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竞争意识,增进友谊,培养亲社会行为。通过评价,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调整学习策略,发展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使我校英语教育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同时,课题研究可为为数众多的同类兄弟学校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其应用前景是很广阔的。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课题研究的目标:通过实验与研究,探索出一种具有针对性、实效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符合课程改革精神,具有浦江二中特色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通过写作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有效促进我校学生英语写作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的合作精神的形成和提高,从而提升我校英语教育质量。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为:

1.进行高中学生写作的学习情况研究,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袋,运用档案袋评价。在传统的评价中,测试或考试对学生而言具有相当的神秘性,从标准的制定、试题的选择直到分数的评判,学生完全被隔离在外,学生没有权利参加这些活动,只有被动地等待老师的评价与检测。档案袋评价与此截然不同。由于要考察的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取得的成就,学生成为选择档案袋内容的一个决策者,从而拥有了判断自己质量和进步的机会。学生对评价拥有了一定的参与权,这样就不会因为惧怕评价而排斥对自己的评价了。档案袋里放有:问卷调查,自我评价,阶段性自我评价(月评价,学期评价等),阶段性同伴评价,进步卡,阶段性预期目标,自认为最优秀的作品。其中评价分为写作能力与写作习惯评价两个方面。

2、写作教学分层评价体系研究 将实验班的学生按照写作能力的不同分为A、B、C三等,设计不同要求的评价的表格,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随着写作能力的提高,逐渐过渡到较高层次的评价要求(设立“进步卡”),直至最终的评价标准:高考评分标准。但在阶段性评价中,特别是学期统一考试中,采取同一评价体系。两者得完美结合。

3、写作教学评价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运用各评价表格自行对照,有意识地在平常写作中追求较高质量的作品。找出自己写作中的薄弱环节,做有针对性地训练。

4、 写作教学评价与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培养教学模式实验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在写作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拿到任务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拟定写作的初步方案:如哪些内容要点、可能用到的短语和句型、时态、要避免的错误等,各自写成之后,参照评价表格相互批改,指出文中优美之处,互相学习。归纳多错之处,作好记录和评价,讨论解决方案。各小组对写作能力和写作习惯作互评,评选优秀学习小组等。

5、单句翻译等各种形式和各类体裁文章的渐进式评价模式实验研究 在该研究中,针对学生常出现的写作错误,采用集体备课,编制各类与课文相关或写作中常用的单句翻译(简单句、复合句、一句多译、常用模仿句等),单句改错,连词成句,连句成文等各种形式以训练和提高学生写作基本功。在训练过程中,假如有学生不能完全掌握,评价不满意,则可以自行申请所需材料,强化巩固,直到评价过关。各类体裁的书面表达训练由简到难,循序渐进。设置各评价表格让学生有参照的标准。

四)、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课题研究的思路是:认真研究和思考现今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对运用评价培养学生写作学习能力教学模式进行探究,结合新课程理念,边研究边实验,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写作教学模式,积极稳妥地开展较大规模的实验研究。在适当的时候,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来校指导帮助,力争能推出全县、乃至全市公开展示课。

课题研究方法:观察,记笔记,测验,问卷调查,访谈,对比实验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法,对参试学生在统测中的学习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真实有效的研究成果。

五)、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研究报告、研究论文、写作训练教材,各类写作教学的评价表格,学生档案袋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2006年9月-2007年10月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6年8月-2006年10月)

本阶段主要工作是:

1.成立研究小组,开展课题论证

2.撰写研究方案,培训相关人员

3. 提交立项申请

4.举行开题报告会

5.进行小样本实验研究

第二阶段: 实验阶段(2006年10月-2007年5月)

本阶段主要工作是:

1.进行对照班级实验研究

2.各专项研究按计划开展研究。

3.课题组做好协调、统筹工作

4.收集、整理、分析各种研究资料

5.作好阶段总结,提交中期结题报告

第三阶段: 结题阶段(2007年7月-2007年10月)

1.撰写研究报告、研究论文

2.归纳研究成果,编印成果专辑

3.提交结题申请

七)、课题研究人员的分工

王玉艳 负责写作教学课评价模式研究设计。负责课题研究与实施的策划、安排,人员培训。负责撰写研究方案、开题、结题报告和研究报告、成果总结。

曾 兴 高中英语写作各类文章体裁评价模式体系研究

鲁 静 写作教学中学生学习常规研究,建立学生学习档案,定量分析。

郑悦倩 写作教学中评价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研究

楼迎红 不同写作层次学生不同的评价模式探究

钟红英 写作教学中单句翻译等能力评价模式研究

郑欢婷 英语写作教学评价与小组合作能力培养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研究

为使课题有序进行,特聘请以下专家为研究顾问:

八)、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课题组参研人员均为学校中青年教学骨干,均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多有发表科研论文,因此,该课题组组成人员完全有能力进行该课题的实验与研究。

该课题负责人和主要成员周工作量均不超过10课时,每周的双休日,一年拥有寒假和暑假,加之学校大力支持教育科研,会根据情况调整参研者的工作时间。该课题负责人和主要成员的研究时间绝对是有保证的。

学校在办公室配备了电脑,为多渠道、全方位的学习和研究活动提供了优良的环境和条件。

主要参考文献

1.Holec 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 Oxford:Pergamon Press, 1981.

2.Gardner D and Miller L.. Estabilishing Self-Access: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M/.Cambridge:CUP,1999.

3.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尹世寅 赵艳华 《新课程: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与创新》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5

5、杨九俊《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6、丁朝蓬《高中新课程评价》天津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5

7、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 《普通高中新课程评价指导》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8、梁平 《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9.庞维国. 《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0.郑金洲 《自主学习》福州,/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11.肖飞.<学习自主性及如何培养语言学习自主性>/J/北京:外语界,2002(6)。(

12.罗少茜.《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13.龚亚夫、罗少茜《英语教学评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14、Popham, W.J.《促进教学的课堂评价》. /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15.吴立岗 《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16.杨开城 《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17.裴新宁 《面向学习者的教学设计》 /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18、肖远军《教育评价原理及应用》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