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中英语教学对健康人格形成的作用(英语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3-26编辑:互联网

苏州市吴中区甪直中学 方周明

目前,健康人格的培养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的主题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最新制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普通高中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普通高中教育应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所确定的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并特别强调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与愿望;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和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帮助学习了解世界和中西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标准还认为英语课程的学习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质的过程。如果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在文化上不能达到融合,在人格上差异甚远,那么,就不可能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良好沟通和合作,也就不可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因此发挥英语学科教学在学生人格形成过程中起着的作用,是新世纪的英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想就英语学科教学对人格形成的作用,以及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活动中自觉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作一尝试性的探索。

一、人格形成与学科教学的一般关系

人格的内涵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指个体特有的、区别于他人的性格;二是指这个性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形成的;三是指性格通过外显的行为习惯表现出来。实质上在西方心理学上,人格就是性格,而性格则是指一个人一定不变的特有品质。这种特有品质内在表现为心理特征,外在表现为行为,心理特征支配、指导着行为,而行为表现着心理特征。与人格有关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动机、情绪、态度、价值观、自我观念等。这些心理特征又叫人格特质(personality trait)。奥地利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Alfred Adler)曾说:“遗传与环境只能提供砖块,也可以这么说,通过生活方式,个人把他的生活方式创造性地塑造成一件艺术品。不过,机体因素和社会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它们能向个人提供可能性和引诱力。” 也就是说,阿德勒认为在人格形成中有三个因素在起作用:一个是遗传机体因素;另一个是环境社会因素;还有一个则是个人的生活方式实践因素。在这三个因素中,机体因素提供了可能性,社会因素提供了引诱力,而个体的实践活动把前两者结合起来,使可能性变为现实性。人格形成的时期为7岁―18岁,既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又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时期,学生大多数的时间都在学校中度过,而在学校的大多数时间都在上课和学习。因而各门学科的教学对学生人格形成必然产生深远的影响。而高中英语既是主课,又是基础课,课文内容包涵很多人文因素。

二、高中英语学科教学对健康人格培养的作用

关于健康人格的定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马斯洛把健康人格应有的品质特征归纳为15个方面。马克思认为,全面发展的人是一种“新型的完整的人”;人的一切潜能的最充分发展;人在身体和精神,脑力和体力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成为全面占有自己本质的主人和自由人”;个人全面发展的职责、使命和任务就是全面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具有高度的创造才能,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高目标是“从全部才能的自由发展中产生创造性的生活表现”。健康人格的标准应是完满的智慧人格、道德人格和审美人格的内在统一。只有追求“真”“善”“美”的人,才具有健康的人格。具有健康人格的人应该有创造性、自我实现、超越自我、充分发挥潜能等优秀品质,具有求真、求善、求美的本质要求。

(一) 高中英语教学对健康人格的培养具有直接作用。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质,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这意味着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时,还要通过英语教学的内容培养健康人格。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不管老师是自发的还是自觉的,都能够直接培养健康人格的某些特质。在高中教学内容里,有歌颂祖国民族文化的文章如SB1B78 PAPER、有热爱人民、关心残疾人的篇章如SB2B UNIT 18, SB3B UNIT18,有人物传记如COLUMBA 和CAPTAIN  COOK等的探险精神,有MADAM CURIE 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创新探究精神,有具有坚强意志的WILLIAM HARTLEY,有在失败后成功的WALT DISNEY;有身残志不残的HELLEN KELLA;有是与非、对与错、美与丑、善与恶的判断标准如SB3A UNIT 11 THE MERCHANT OF VENICE,有做人的准则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如SB1A L54 、SB2AL11、L38、SB3B L62等。教师通过英语教学,可以直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意识,使审美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可以直接培养学生求善,形成完满人格的道德特性;还可以直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荣誉感、进取性、自觉性、自制性、独立性、知识性等品质。同时,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运用语言的感召力,榜样的示范力,文学的感染力等直接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二)高中英语教学对健康人格的培养具有间接作用

间接作用通过师生双方教与学的活动,有意或无意地培养学生的某些能促进健康人格形成的因素。这些因素不是直接表现健康人格的内涵,而是健康人格因素形成的必备条件。比如,教师通过语言教学,有意或无意地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认知方式、认知结构、语言文字能力,理解力、判断力、自我教育能力,通过英语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这些能力和属性虽然不属于健康人格所包含的因素,但正是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个体人格因素的形成,是个体健康人格形成的必备的内在条件。

(三)高中英语教学对健康人格的培养具有综合系统作用。

健康人格的形成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通过英语以及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一方面,各自从自己的学科出发,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也就是说,各个学科抓住自己本学科的特点有侧重地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另一方面,由于学科的交叉、知识的交叉、教学方式的交叉,又必然导致学科教学活动在影响健康人格形成过程中,起着一种系统的综合作用。正是这种综合作用的合力才给予学科教学活动在健康人格形成中以积极的意义。高中英语的最终积极意义就在于通过西方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具有与西方人相融的人格,从而提高提高交际和合作的成功率。

三、英语学科教学中健康人格的培养

英语课程的实施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在具体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学是师生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教师对学生的培养从整体来说是全方位、多角度、综合而又系统的,但主要是两方面:一是知识,二是能力。能力通过知识的积累而提高,知识通过能力的提高而积聚,最后达到知识与能力的统一。同样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也应从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入手。值得注意的是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学进程的客观依据是教育对象的认知结构,如果不考虑学生的认知结构而随意教学,就必然导致事倍功半。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自觉地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呢?-

一是教师自觉学习教学心理学的理论,并自觉地把这一理论运用到学科教学的实践中,在学科教学实践中形成培养健康人格的自觉意识。

二是教师要在自觉意识的指导下,贯彻课程标准基本理念,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利用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也就是说,英语教师自觉地把课文中有利于培养健康人格的内容利用起来,要寓思想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教育。

三是英语教师还应该自觉培养学生的自我塑造能力。人有一个最完善的自我调节系统,一切外来的影响都要通过自我调节而发生作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个人都在进行人格的自我塑造,只有当个体的自我塑造能力提高了,健康的人格才能真正形成。一般来说,健康人格的培养与形成在初始阶段靠外界影响,但当学生知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判断力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特别是自我意识觉醒后,就会自觉地选择,内化外来的健康人格信息,以社会普遍认同的健康人格作为参照系,审查自我人格的缺陷,发挥自我人格上的优点,克服自我人格上的缺点,进而在实践中运用健康人格的标准来指导、调节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制力、自我监督和自我激励的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使之成为学生用以仿效和认识的榜样;其次,教会学生了解自己、学会分析自己的方法,如采用“照镜子”的方法,对照自己与课文中、与教师讲解中真善美标准的差距,进行自我剖析和总结;第三,帮助学生选择认同对象。对于学生来讲,课文中品德高尚,人格健康,功绩卓著的科学家如MADAM CURIE、政治家ABRAHAM LINCOLN、艺术家WALTER DISNEY及身残志不残者如HELEN、人小志大的WILLIAN HARTLEY等应该是他们的认同对象。这种认同对象会对他们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帮助他们克服成长道路上的困难,从而形成健康的人格。 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文中的这些信息,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帮助学生拟定自我教育计划,开展“我和某某相比,应该做些什么?”等活动;第四,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识的水平,培养正确的自我态度和自我激励能力,发展自我控制机制和自我调节能力。

四是正确处理学科知识教育与人格培养的关系。英语教师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时,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把学科知识教学与人格培养对立起来,只教书不育人,只重视学科知识传授,而忽视健康人格的培养,或者只注重人格培养,而不重视学科知识的传授,把学科教学中的人格培养当作首要任务,本末倒置,把英语教学变成心理学、德育学科教学。二是抛弃英语课程标准理念,认为只要学科教学搞好了,知识传授了,学生的英语成绩提高了,就必然形成健康的人格,或者认为只要在学科中培养了健康的人格,学科教学自然就会搞好。无论是把二者等同起来还是对立起来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正确的态度是摆正学科知识与健康人格培养的关系,把健康人格的形成溶于学科知识的培养之中,分清主次,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プ苤,英语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教师应自觉地在学科教学中,在知识的传授中,在能力的培养中,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做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健康人格形成三不误,为塑造出人格健康的德才兼备的人才而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英语新课程标准》 2002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03年4月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