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影视欣赏视听说教学的实践和探索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6-2-21编辑:互联网

高中英语影视欣赏视听说教学的实践和探索

一、 引言

在英语学习中,听是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英语教学中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该项语言技能的重要性也日益明显。而听力测试也早于1998年纳入高考的轨道,并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日益完善。2001年颁布的新的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增加了对听力的具体要求:听力测试在学期考试、学年考试、中考和高考中所占比例应不少于20%。此外,新课程标准提高了对学生听说读写语言技能的要求,扩大了听和读的输入量,并给予分级描述和具体量化。因而,中学阶段,研究听力教学非常有必要。

二、听力教学的现状简析

尽管听说的重要作用历来为广大英语教育研究者和英语教师所认识,在高中英语学习阶段,师生均把听力训练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然而收效却很不明显。尤其是普通中学,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尤为困难。除了客观原因(教学条件差,学生基础不好等),师生都未能掌握科学的方法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在我们温州地区的普通中学,大多数的英语教师还仅仅是在常规课堂中尽量使用英语上课、让学生多听课文录音磁带和多做听力模拟试题以达到提高听说能力的目的。此种方法显然单一枯燥,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何实施中学英语听力教学,怎样培养学生听的兴趣、克服听的心理障碍是长期困惑英语教师的难题。影视欣赏视听说,即采用原版英文影片,根据一定的教学需要,通过对影片的剪辑,并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课件的整合,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入手,以达到听说能力的提高并促进其读写能力的发展。本文就笔者近三年开展影视欣赏视听说教学的尝试,试图对高中英语影视欣赏视听说教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可行性进行阐述。

三、开设影视欣赏视听说教学的依据

(一) 依据新课程的要求

进入了21世纪,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在轰轰烈烈地开展着。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把“会做某事”作为衡量学生是否掌握一门学科的基本标准。依据新课程标准一个合格的高中毕业生的英语水平最起码应该达到七级,要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则应达到八级或九级。新课程标准对八级的听能要求是这样描述的:“能识别不同语气所表达的不同态度;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讨论和谈话并记住要点;能抓住简单语段中的观点;能基本听懂广播、电视新闻的主题或大意;能听懂委婉的建议、劝告等。”

显然,单纯利用教科书是不可能达到这种要求的。新课程计划要求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了“教师要具备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应根据课程的要求,对教材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需求和水平进行深入了解,并根据自己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补充和调整教材的内容,创造性的完成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因而,探索影视材料进行视听说教学显得犹为必要。

(二) 依据外语教学原则的要求

20世纪20年代,英国帕尔默(F.R.Palmer)等人提出的情景教学法(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交际情景。培养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围绕这一目的,教师应着力使学生将语言基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并发展成交际能力。听说读写这四项技能并非毫无联系,说依赖于听,听不懂必然不会说。听还与读写有机联系。听懂了,才能读得进,写得出。因而,实施听说教学,应该也正在越来越广泛地成为教学的指导思想。影视欣赏视听教学利用情、声、色、形大大强化了“刺激反应”,使外界的信息通过视觉、听觉、话语动觉传给大脑中枢,建立起信号联系诱发人脑迅速作出反应和加速记忆,从而达到记忆痕迹的长期储存而实现最佳教学目的。

从语言学和教育信息技术的角度来看,影视欣赏视听是原版英文影片和教育媒体运用于英语教学实践的一种技术辅助教学。它的存在培养了学生英语视听说的能力,同时促进了学生对英美国家文化的理解。

(三) 依据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懂电脑,会英语和能驾驶已经成为21世纪人才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了。此处的“会英语”即把语言当作信息的载体和人类交际的工具。在国际间的交往与日俱增的信息时代,外语交流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在交流信息、知识的时候,首先要听懂、领会和完全理解对方的语言(外语),否则就无法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

四、影视欣赏视听说教学的实践和探索

笔者所任教的高中,入学生源属我市普通中学中下偏下的水平。很多学生初中阶段就不喜欢英语学习,相当部分的学生上了高中已经完全放弃了英语的学习。如何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参与英语课堂,就成为老师最费心的问题了。正因如此,我选择了学生最感兴趣的英语电影,用于课堂教学。为了让影视欣赏视听说教学更有实效性,笔者在所任教的班级做了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该课型的了解和兴趣。结果表明:只有不到50%的同学喜欢学习英语,然而,100%的学生喜欢看英语电影,92%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在高中阶段开设影视欣赏视听说课,因为它对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听说读写尤其是听力大有帮助。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需要就是老师努力的方向。问卷调查之后,笔者开始了有关影视欣赏视听说教学的理论学习。通过近几年的课堂教学和实践与探索,笔者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下文从三个方面论述影视欣赏视听说教学的构思过程。

(一)确定视听材料

英文原版影片,数目繁多,如何选择影片是教师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常规备

课时,我们要备教材,备学生。影视欣赏也不例外。选择影片可以概括为“一个范围,两个原则”。一个范围就是首先考虑获得奥斯卡奖项的,根据名著改编的或者是当今青少年最热衷的影片。两个原则即:A.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学生一般只对他们认为有意义而且重要的事物感兴趣。电影这种大众文化正切中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源自他们的兴趣。它比其他任何听说材料都吸引学生,但是,高中学生的语言储存量还非常有限,听力也远远没有达到原版影片所要求的语速。假如材料的难度超过了学生的认知水平,那么他们的“专心”也就成了一句空话。起始阶段,不妨选用动画片、《走遍美国》、《老友》或《音乐之声》等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B.课文话题的延伸和拓展。面对2003年9月开始在我省实施的新编教材,可以更多地考虑如何通过影视欣赏,拓展和深化单元内容和主题意义。高一上册文中就提到了很多电影,结合课文主题,笔者挑选了三部影片 Unit 5--《辛德勒的名单》 、Unit 9--《黑客帝国》、Unit 11--《音乐之声》作为影视欣赏课的教材。高一下册教材涉及的电影不多,但与Unit 13 Healthy Eating &Unit 14 Festivals 相联系,不妨选取《走遍美国》中的Thanksgiving Day。Unit 16 Scientists at work 提到了Franklin, Unit 17 Great women讲述了Oprah Winfrey 的成名故事,也提到了Madame Curie, Song Qingling, Pearl S. Buck等伟大女性。那么用著名演员Tom Hanks主演的《阿甘正传》不失为一个好主意--让学生知道一个智商低下的人凭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也完全有可能获得巨大的成功。结合Unit 20 Humor& Unit 21 Body Language 可以选用世界著名喜剧大师卓别林的电影,也可以用比较新潮的《加勒比海盗》、《憨豆先生》(教材中出现了相关图片)、《老友》中的片断或者Dustin Hoffman的喜剧作品等。

(二) 构思课堂模式

选取了教材之后,该考虑如何构思课堂模式了。这涉及到下面两个方面。

1.主题的提炼

一部电影,从影视艺术自身的语言、技巧、手段、环节等各类形式因素切入点

比较多,如编、导、演、摄、录、美工、服装、化妆、道具、音乐、音响、特技运用、剪辑手法等,往往带有很强的专门鉴赏和专题探讨的倾向。高中的影视欣赏视听说课,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面面俱到。笔者以为,纯文学类的电影以通过视听欣赏了解情节为主。主要让学生感受英美原版文学作品和电影语言的地道优美,并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习俗等,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如《音乐之声》《双城记》《罗密欧和朱丽叶》等。而科幻片或者历史片则可以通过视听欣赏和说挖掘影片的内涵,着重结合德育教育,让学生理解并学习演员、导演或者剧中人物的品质特征。 如影片《辛德勒的名单》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新教材高一上册Unit5课文Post-reading 中提出的几个问题,并得到Why is Steven Spielberg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top directors in the film industry? 的答案。《黑客帝国》属于科幻片,当中涉及许多科学领域如信息技术、微生物、医学等方面的知识。可结合教材中Integrating skills中的两篇文章让学生理解电脑控制的世界以及身体和意识分开这些概念之后,着重在影视欣赏课上挖掘三个主要人物Neo, Morpheus & Trinity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使学生理解一个人的成功不仅需要自信、坚强,还需要友爱。而这些内涵的挖掘就使得本单元的写作任务Write a letter to Q12 and tell him about how we think, how we feel abut each other, and try to give examples of love and friendship.具体化了。

当然,无论以欣赏情节还是影评为主,影视欣赏课堂都应该注意语言文化学习并结合相应的听说读写任务。

2.任务的设置

在高中开设影视欣赏视听说课,应当是以影片为基本素材,以视觉的美观效果首先刺激学生,引起学生的欣赏和表达愿望兴趣,而自觉参与教师设计的一系列的听说读写四种任务,从而提高运用英语的综合技能。在选取了影片、确定了主题之后,教师应该结合影片的特点、联系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兴趣,确定课堂目标,并运用任务型教学的基本理念,设计课前、课堂以及课后各项任务,让学生通过读、听、说、写各项任务的完成,理解影片情节,欣赏影片精髓。

作为影视欣赏视听说课,听说的任务无可非议,读写在该课型中又占有怎样的位置?该如何有机地安排在课前、课堂教学以及课后的各个环节中呢?大量的研究表明:听者在具备或被提供背景知识后,能比较快的进入听力状态,主动利用大脑已有的背景知识来解码话语,弥补生词、难句所造成的信息差,从而保证整体理解的实现。

高中生的词汇和听力还很有限,视听课前让他们读相应的剧情介绍和上网查找有关该影片的资料,可以使课堂的视听更为顺利。而读(视)听两种途径输入信息之后,才会有说和写的输出。笔者拟用下面的图解表述影视欣赏视听说课和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关系。

通过影视欣赏视听说课,老师宜充分利用影视这个学生感兴趣的有利素材,结合高考对学生各个技能的考查,精心安排好课前、课堂和课后的各项任务,以使该教学真正有效起到提高英语综合技能的作用。如电影《黑客帝国》笔者设计的主要为学习片中主角的优秀品质为高一上册Unit 9的写作做准备,所以听的练习不多并且以导出人物品质的关键词填空为主。而有些注重情节理解的影片,在设计听力练习时,可以适时采用与考试题型一致的选择题。如在《阿甘正传》中,阿甘的母亲去世后他开始跑步的片断中,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

1. Why does he begin running?

A.To protect women’s rights.

B.For no particular reason.

C.Actually because he misses his mother so much and wants to find out what his mother’s words mean.

2. Why do so many people run along with him?

A.Because they like him.

B.Because running gives people hope.

C.Because they run for world peace.

3.How long does he keep running?

A.3 years 2 months 40 days and 60 hours.

B.3 years 2 months 14 days and 16 hours.

C.3 years 2 months 14 days and 60 hours.

当然,任务的设计绝对不能拘泥于单一的笔头答题使之等同于听力练习,我们可以

运用小组合作、讨论、辩论、竞赛等多种方式使影视欣赏课更有生机。

(三) 完成课件制作

影视欣赏当与多媒体以及网络教学相结合。这是影视欣赏的特点,也是现在教学发

展的一个趋势。影视欣赏视听说课的课件制作并不是很难。因为多媒体在我们的学科教学

中本身就属辅助位置;再者,影视欣赏视听说课选用的是动态的影片,无须用flash,

authorware或者网页等复杂的形式完成。笔者认为利用powerpoint 把剪辑片段和任务设置

的材料进行整合就可以了。首先利用超级解霸剪辑片段,需将两个片段剪辑合成时,运用

超级解霸中的实用工具集下面的子目录文件就可以完成了。影片剪辑的内容该是和我们视

听说课的主题密切相关,即片中最经典的几段对白、独白或是影片的特技、音乐、画面最

精彩部分。一般每部影片在影视欣赏课上的各个片段剪辑的长度不超过半小时、每个包含

经典对白的片段不超过3分钟,表现特定主题(如音乐、特技等的画面)的片断也绝对不

超过7分钟。如《黑客帝国》全片长约130分钟,用于影视欣赏课堂的片段剪辑总共不超

过20分钟。《阿甘正传》全片长约130分钟,笔者剪辑了约27分钟的片段用于课堂。

五、反思和展望

本课程在笔者所任教的班级开设近三年了,为促进我校实施高中新课程的探索以及外语教学的实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首先,它有助于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英语环境;其次,使用视听多种媒介,形式活泼新颖,内容生动丰富,深受学生的欢迎,起到了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效果。再者,所倡导的交际式、情景式和探究式等英语学习方法,使很多学生深受影响。他们自己购买各种有声杂志,积极主动地练习英语听说,锻炼交际能力。笔者2000届的学生已经接受了会考和高考的洗礼,参加全省会考听力的平均分达到了17.5分(总分20分),高考的平均分超过了市平均分,并且相当部分的学生大学选择了英语专业。和我们的生源起点相比,这是一个飞跃。

影视欣赏视听说教学是新时代外语课堂教学多元化的有效尝试。三年来的实践证明,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值得继续探索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2.《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外语教学》 何高大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2年3月第1版

3.《英语教学法基础》 何广坚 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5年12月第1版

4.《现代语言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年

5.《影视学教程》 舒其惠 钟友循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年6月第1版

6.《“考试说明”解析》 《中国考试》2003年3-4合期(高考专刊)

7.《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外语教育》 冯仪民《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

第2期

8.《听说教学真实性原则应用初探》 赵国强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4期

9.《外语电化教学》200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