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中的应用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6-2-9编辑:互联网

创造性思维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活动中高度灵活、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探究创造性思维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逐渐成为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改革的重要环节。笔者通过针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创造性思维应用的研究,探索新课程标准要求下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设计,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课堂教学设计 实践与创造

为推进教学改革,高中新教学大纲对教学各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的实施给了广大教师很好的启发。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外语人才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被摆在非常明了的位置。课堂教学过程是实现上一目标的主过程。而探究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的应用必然成为课堂教学过程改革中一个重要环节。

以往通过学习获得高分的教学观念太急功近利,许多语言教师往往容易忽略一个重要话题:通过语言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进而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英语言文化、提高自身人文素养。陈旧的教学设计拘泥于对课本内容的解释和学习,不能促进学习者个体思维的发展。回顾以往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模式的发展,我们发现以学生为主、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模式能积极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中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力度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

一、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在创造性活动中所具有的思维方式。它是相对于以固定、惰性的思路为特征的惯性思维提出的,是一种高度灵活、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中国发明协会副理事长明延华先生说,创造能力和创造思维不是一个人先天拥有的,而是后天培养的,是在实践中学习、锻炼出来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思维的培养不是主观随意的,而是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必须按照科学的规律进行。

创造性思维活动是在活动中应用新的方案和程序,创造新思维产品的活动。它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种思维的综合。王雁老师主编的《普通心理学》指出四个特点:它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统一、多有直觉思维出现、创造性思维有创造想象的参与、灵感的出现有一定的规律性。

理论指出,发散思维可以突破思维定势的局限,帮助个体重新组合自已的知识经验,找出许多新的可能的解决问题方案。它是一种开放性的没有固定的模式、方向和范围的,标新立异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流畅性,指发散思维的量(单位时间内发散的量越多,流畅性越好);变通性,指思维在发散方向上所表现出的变化和灵活; 独创性,指思维发散的新颖、新奇、独特的程度。直觉思维是指不经过逐步分析,迅速对问题答案做出合理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一种表现是创造活动的动力。直觉思维的结果,是使用逻辑思维所得不到的预见、捷径,或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的雏形。它往往从整体出发,用猜测、跳跃、压缩思维过程的方式,直觉而迅速地领悟。英语课堂中的直觉思维是语感产生的基础。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倾听、会话等各种交流方式把握学生直觉思维的产物。

创造性思维的成果都是前所未有的,而个体在进行思维时借助于想象,特别是创造想象来进行探索。创造性思维只有创造想象参与,才能从最高水平上对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改造、组合,构筑出最完整、最理想的新形象。

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活动紧密联系,一般经历四个阶段: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验证期。豁朗期是创造活动极为重要的阶段。其中,灵感的产生是突发的,是准备期、酝酿期思维活动的结果。李全起先生在《创造能力与创造思维》一书中这样描述:灵感思维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第一阶段是面对疑难问题的长期追求阶段,第二阶段是信息突发、突然得之阶段。我们可以绘制出灵感思维过程的模式图:

疑难问题 → 长期思考得不到答案 → 偶遇触发信息→ 突然获得解答

在英语学习中,要使学生有长期的潜思维作铺垫,课堂中强调大量的信息融入,需求宽松的学习、讨论气氛,尽量使学习者精神放松。相对而言,学生运用学案导学的课前预习和教学预案的引用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铺垫。

二、创造性思维应用的理论提示

创造性思维在语言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有相当的理论支持。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以及创造性思维相关特点之间的联系,都影响创造性思维发挥的效度。

1、好奇心的激发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好奇心是学生学习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并在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方面起重要作用。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自发的好奇心后,能逐步转化为具有特定方面的好奇--对事物根源的好奇,进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强烈愿望。在教学活动中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呢?教师可以把某些表面上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置于适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富有趣味的环境中,使学生以愉快欢乐的情绪进行学习。对于潜能生,创设各种情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或看法,鼓励经过思考的提问。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乐趣是一种内在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记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十次说教不如给学生一次表扬,十次表扬不如给学生一次成功。每个学生都愿意学有进步和获得成功。

激发好奇心,鼓励提问;紧扣英语教学中的中心话题,使学习者享受成功的快乐,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与此同时,教师的质疑应当恰当地结合针对学习内容的导疑。我们相当强调这一点。

2、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关系

思维的过程有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概括与具体化,其中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集中思维也叫聚合思维,它是把问题所提供的种种信息朝着一个方向集中,并提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或一个最优的解决问题方案。而发散思维强调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重新加工信息、组合信息,最终获得几种可能的答案、假说或者结论。发散思维是不依照常规寻找变异的思维,它强调答案的多样化。主体拥有大量的知识经验是发散思维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

正确把握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关系,抓住他们之间的联系与规律,可以促进教学的生动开展和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下面以高中英语SEFC Book2A第二册第二单元拓展阅读课举例:

针对书本提供的两文章:要求提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即集中思维----这两篇文章分别是站在谁的利益角度写的?同一个新闻事件会有不同的报导吗?第一篇文章是在生产方的利益上讲的,一切为了维护生产者的利益;而第二篇文章立足于游行示威者的角度写。学生需要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文字支撑自己的观点。教师评价判断后,鼓励学生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重新加工文字信息,最终获得四种以上可能的结论,以评价文章内容的真实与那样报导的利弊。设计内容:可以改变几个动词获形容词,借以体现不同的意图。并在之后设计发散思维的作业来强化训练:

Talk about the choices on Net of Luofu High School / www.luofu.yjedu.net

T: You can only choose 3 of the following:

*A new dormitory is being built.

*Our school has become a key high school of Zhejiang Province.

*The school students’ football team beat Yongjia No1 high school’s with 2-1.

*160 teachers and more than 300 students joined the long run on Teachers’ Day.

*New school students uniforms have arrived.

*Two computers were stolen by a burglar.

*The 33th sports meeting are going to be held in October.

*Do you have more news ?

3、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的关系

根据得出结论是否经过明确的思考步骤和主体对其思维过程有无清晰的意识,心理学家将思维划分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创新离不开直觉思维。直觉思维在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造意识方面起着独特作用。作为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直觉思维,是指人们面临新问题和情境,能迅速理解并做出判断。它在发明创造中起着动力和加速的作用。直觉的创造性及它在创造思维中所起到的动力和加速作用,是其他思维形式所无法替代的。

分析思维,是用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过程。它与形象思维不同,分析思维是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逐步推导,最后获得符合逻辑的正确答案或做出合理的结论。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推理等都属于分析思维方法。分析思维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则,通过逐步推理得到符合逻辑的正确答案或结论。其模式是阶梯式的,一步接一步,严密地、连续地归纳或演绎。在其进行过程中,主体能充分地意识到过程所包含的知识与运算,并能用言语将该过程和得出结论的原因清楚地表述出来。而直觉思维则是没有经过明显的中间推进过程,就直接提出结论。它进行的模式是跳跃式的,中间步骤省略,在其进行过程中,主体不能用言语将该过程和得出结论的原因清楚地表达出来,大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之感。由直觉思维得出的结论,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具有或然性,需要逻辑或实践加以检验。而由分析思维得出的结论,经严密的逻辑推理而来,因而具有确定性。

创造性思维是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的最佳结合。在创造活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多次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指导地位的变化,但不管怎样,问题的最后解决乃是两者协同活动的结果。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中,合理地设计问题和拓展话题是达成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最佳结合的基础。如高二教材中第13单元Estuaries的问题可以设计为What can you find at an estuary?

Is it important for us? Why? How can we protect estuaries?

三、创造性思维应用的建议

我们的教学语言、各种形式、教学方法直接作用于学生思维活动,直接激励学生较快进入创造性思维的阶段,并产生创造性思维成果。在教学中充分采用“扩散性问题”进行提问;充分采用让学生讲的形式来组织教学,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自己的想法和思维过程;注意师生感情交流、发挥它对于对创造性思维的激励作用。

1、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动性

在英语教学中,应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高一第五单元阅读课提问 1)What was Spielberg’s dream when he was young? Did his dream come true ? And why? 2)How important is his family to Spielberg’s career?将主宰课文发展的两大问题转化为学生深入学习的启发内容。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高一第九单元speaking课发散思维提问:What is the use of Cellphones ? 获得的答案也是丰富的:Cellphones can be used for many things:talking to people, playing games, sending pictures, sending messages, listening to music, keeping appointments …and so on. 聚合思维类提问如:The students in our school are not allowed to use the cellphones. Do you agree? Why or why not? 这些问题的设置紧紧围绕单元话题,层层深入。通过不同的问题设计,体现思维发散和思维集中的恰当训练。

3、发展学生的创造现象能力

想象是人脑对已存储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想象的过程。何艳茹老师在《心理学》书上是这样描述创造想象的:创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使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想象的过程。

高一第九单元Life on the go 的Discussion部分设计可以这样:

给学生一个任务:If you are asked to design a new kind of cellphone to Chinese high 、school students,what will you do?

提示问题:What color is it?  What size is it?  What shape is it? What material is it made of?  What features does it have?  How much will it cost?

另外,高一第十单元speaking内容,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某一个动物,画自画像并交流: Suppose you are a tiger, a lion, a fish, or some other kinds of animal. Please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living in the zoo.通过绘图、学生自己构思想象,丰富和发展想象力。借助的创造性问答如下:

Where did you live before? Why do you come here?  (I lived in a forest 2 years ago, but people there cut down trees.)  How long have you lived in the zoo? Can human beings stop hunting for wild animals? What do you want to tell humans?  (I prefer living in…because…)并且拓展问题:Should animals be protected in the zoo or in the nature park? Why?

4、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造活动,并正确评价有创造力的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应处理好学生与教师的地位关系,不要让学生感觉到你总是高高在上,应和学生一起玩、乐和探索,用正确的人格去影响学生。老师要指出学生的错误,也允许学生指出老师的错误,或者持与老师不同的观点。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造活动。允许学生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语言、文字、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展示他们自己的知识。以高一第六单元教学评价举例:所采用的非测试性评价可以是Design something to let students know what they’ve achieved.

自我学习评价可以设计一定标志(优秀★★★、良好★★、一般★、需努力▽)。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下列问题,并存入个人学习档案:

1) I can talk about good table manners, including at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dinner.

2) I can apologize to others in English or Chinese if I have troubled them.

3) I can say “Excuse me” or “” politely to others if I want to trouble them.

4) I can forgive others after they apologize to me, using proper words.

5) I can write a thank-you letter in more than 100 words to express my gratitude for others’ help.

6) I can remember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and use them properly.

7) I can add some information or description about a particular person, thing and event with a non-restrictive attributive clause.

小组活动评价,填表 :

组员姓名 日期 活动内容

评价内容 参 与

程 度 与 人

合 作 动作表演 课堂效果反 映 语音语调  语 言

表 述 查 找

资 料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英语课堂中的创造活动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课堂教学不能只拘泥于教室。正如陶行知学生所说,生活即教学,创造源于生活。生活中一切事物都可以成为我们借助的工具。比如:在上高二第八单元《急救》和九单元《保护环境-拯救地球》时,笔者尝试校园环境教学----学生在美丽的花园中、碧绿的草地边感受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美,愉快讨论相关话题、提出各类形象生动的急救策略和拯救地球、保护环境的方法和建议。这种方式也得到学生很高的评价。

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抛弃固有的机制和强烈的规则要求,让学生大胆、轻松地去想象,帮助他们化解思维定势带来的负面影响,去除失败、犯错误就是坏事的影响,消除盲目服从他人、服从多数的想法,接纳不同观点、鼓励标新立异。

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愉快思考、主动探索,才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的能力。在教学中,紧抓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是突破口。那么,需要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性思维品质、发散性思维品质、想象力,发展和保持好奇心、拓宽知识面。教师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加强课堂讨论和课外探究,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并引入有力的目标管理机智,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章兼中 《外语教育学》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年3月版

叶泽滨 《教师创造性劳动引论》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3年12月版

陈 琳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年6月版

李全起 《创造能力与创造思维》 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4年4月版

韦 彦   《开发学习潜力》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年10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