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快速训练,提高英语书面表达能力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6-8-8编辑:互联网

江苏省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 姚中庆

英语书面表达是《高中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学生应具备的运用英语的四大综合能力“听、说、读、写”之中的“写”, 是NMET试卷中一道主观题,其目的是考察学生书面作文能力。 书面表达是一个令很多学生头疼的题目。在平常的教学中,我发现师生在这一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疑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语言运用错误多,尤其是词汇和句式错误较多。

有少数学生,基础十分薄弱,很多基本的基本句型基本词汇都写不出来,甚至仅限于初中水平;有些学生潜意识里就把作文当成了汉译英,很多话不知道怎么翻译,写出了许多汉式英语的句子;还有些学生在写作时强迫自己使用一些自己没把握的单词和句型,为过分追求高级语言而犯了很多错误。

2、学生缺乏审题意识,所写文章不伦不类。

有些学生不知如何审题,忽视了各种文体的特定格式,不分析所给情景材料;也不分析写作要点和写作目的,提笔就写,从而导致大量的时态错误,人称错误,行文无层次,无逻辑,表达时缺少必要的连接和过渡,使得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支零破碎。

3、教师批改学生的作文费时耗力,但收效甚微。

对于大多数英语教师来说,批改学生的书面表达是一件费力而又收获甚微的任务(若班级数额大,这种情况更加明显),因为批改作业往往被认为是教师的任务,而学生只不过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给自己的作业所打的分数。教师往往不鼓励学生参与改作,因此学生不把自己当作教学过程中的参与者来看待,对教师的批改很少感兴趣,对自己作业中所出现的错误也不求甚解,以致在以后的作业中经常会出现类似的错误,这不利于学生成为一个好的语言学习者。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认为必须加强学生的多方面快速训练,改革书面表达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现状,从而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一. 加强课堂基础知识快速反应训练,夯实学生写作基础。

文化适应模式认为,学会一门外语的同时也应学习适应一种外国文化。因此要克服母语对英语写作的干扰,就必须进行一系列中英文思维转换训练。例如:

1、从单词涵义入手,要求学生在语境中准确用词,对相近词进行语义辨析;

2、比较中英文某些句式结构或表达习惯上的差异;

3、分清英语和汉语在段落、篇章结构上的不同特征及规律;

4、通过各种练习,如改错、翻译、长句子结构分析、句子排序、典型习作评改、在阅读英语原文的基础上比较英汉篇章组织、思维方式以及表达方式上的差异等等。 

基于以上认识,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尤其是作文课训练中,应安排单词辨认与默写、意义辨析;短、长句翻译和结构分析 ,尤其是英汉句式的比较;同时,可采用口语训练的方法,加强学生对小短文的表达,侧重对文章层次的把握。由于高中课程较紧,课时较少,而基础知识涉及面广,因而,训练的时间应受到限制,宜在课堂前十分钟左右快速进行,并最好使之制度化。主要内容如下

1、词汇的快速复现;

2、习惯用语和习惯搭配快速回顾;

3、英语的五种基本句型的快速翻译训练;

4、英汉易混淆句型的快速翻译与比较训练;

5、教师提供材料,由学生形成短文并口头表达的快速训练  

二. 加强学生快速审题训练,培养学生快速作文能力。

书面表达题是一种主观测试题。它实际上是一种控制性写作,不同于自由写作,不能随心所欲,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不论体裁、题材如何,书面材料总是要求你叙述一件事情,介绍一个人物或表达一个思想。教师应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快速审题的习惯以及快速完成作文的能力。 

1、快速审题、弄清题意、明确要求、把握大方向。这是下笔写作之前的大前提。学生必须对提示中所提出的各种要求正确理解,才能根据要求去进行写作。以江苏2006高考书面表达为例,该题要求讨论志愿者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并谈谈自己的看法。审题时应首先明确文章的层次,由于开头已经写好,接下来分两段,一是志愿者的行为,其次是自己的观点;前一段人称为第三人称,后一段为第一人称;全文时态以现在时和将来时为主。

2、快速列出要点、译成英语。在认真审题,弄清题意的基础上,应尽快地逐个地完整无缺地把内容要点列出来,以便进一步组织语言,形成短文。在完成这个步骤时应注意:要点不要遗漏,尽量用自己最熟悉的词汇和基本句型。

3、快速将要点扩展成句子,并使用恰当的连贯语联句成文。在这个步骤中要尽量使句子表达得清楚、正确,使短文具有统一性和连贯性。 造句的步骤后要再根据前后句的逻辑顺序,把这些句子重新排列组合起来,使之前后连贯成一个完整的短文。在这个组织语言、形成短文的过程中有必要利用表示并列、转折或递进等意思的连词。

4、快速通读全文、检查复核、修改可能出现的错误。学生在写好短文后,从题目要求上对全文进行检查和润色。要注意字数是否相符、体裁格式是否正确、内容要点是否全面、语言表达上是否有错误,大至主谓一致、时态呼应、习惯用法,小至单词拼写、大小写及标点符号,都一一不可放过。

5、至于书写自然应该规范、整洁,但学生也应培养快速而且工整地书写能力。

三. 多途径快速批改,及时反馈纠正。

初稿完成后,教师通过口头的形式给予辅导意见,让学生明确自查、互查要查什么,纠正什么,从哪些方面入手。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下列内容:(1)作文评分标准。(2)评价时注意事项,如:人称、时态、标点、句子、语法是否正确,有无中文式英语、表达是否符合英语习惯、上下文连贯及过渡是否顺畅等。

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评改,并给对方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这种学生之间相互获取反馈意见的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及阅读能力,使学生在评判别人文章的同时也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这种活动还能促进学生之间协作学习的精神,并使他们不断增强自信心。当学生间的意见被采纳后,相互的文章有所改进时,每个学生都能感到自身写作价值及能力的存在。

学生互改的形式通常在同伴或小组之间进行。学生将自己的初稿交给同桌或同伴后,学生相互批改对方的作业,并做出及时的反馈。小组批改时可选一位同学作组长,负责组内同学的作业修改,以及记载其他同学的修改意见。 

   学生互改后,教师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基础的学生选择部分学生的修改稿进行批改,发现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快速反馈,高校地发挥批改作业的效果。

  经过以上快速训练,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了夯实,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交互能力、思维创作能力以及学生对书面表达的快速反应能力。学生以“合作交流、相互信任、坦诚公正对待自己和别人”的态度参与议题、互改、展示、反馈等交流互动过程,做到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师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敢于下笔,乐于实现并获得成就感,使学生真正成为写作过程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