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英语新课标下的英语教学的新尝试

发布时间:2016-7-11编辑:互联网

浅谈高中英语新课标下的英语教学的新尝试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了高中英语课程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征,它对促进人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高中阶段开设英语课程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会说几句外国话,而且使学生通过学习英语来“促进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质的提高”。《标准》还把英语课程的设置同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联系起来,强调了英语课程对促进对外交往和增强国力具有重要意义。它指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和交流工具,也是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条件。语言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今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日益全球化,外国语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因此,学习和掌握外语,特别是英语,具有重要意义”。它还指出,“高中学生学习外语,一方面可以促进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掌握一门国际通用语种可以为学习国外先进的文化、科学和进行国际交往创造条件。开设英语课程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有利于我国的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我们使用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Senior High English教材。我结合使用这套教材的情况,谈谈我们高一备课组的一些做法和体会,请各位前辈和同行给予宝贵的意见和批评。

一 高中英语新课标下的英语教学的做法

我校高一科组的四个老师(其中三个是应届毕业生)2004年8 月在华南师范大学参加了新课标的培训并取得了合格证书。要迎接新课标的挑战,我们明白必须建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发展专业能力和知识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适应新课标的挑战最主要的是要改变以往的教育教学观念,我们科组其他三个老师都是应届毕业生,以前没有从事过教学工作,对于他们来说实施新的课标没有旧的东西的束缚,接受新课标的理念较容易。我们深刻领会新课标理念,在整体教学计划和日常教学活动中贯彻“寓素质教育于外语教学中”的思想。英语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是和高中新课程目标所包括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这五个方面相吻合的。引导高中英语课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学英语和用英语的能力,学用结合,促进积极思维和有效表达。特别是在今天的信息社会,学会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能力,高中阶段应该特别重视对这一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终身受益,为他们今后更好地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 以教材作为信息的载体,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

北京师范大学版的新课标高中教材Senior High English 在整体的编写中充分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目标,这套教材内容丰富新颖,图文并茂,知识视野广阔,趣味性和时代性相结合。我们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充分地利用这套教材,做到每一模块,每一单元甚至是每一课的内容都力求作到集体备课,大家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深刻理会和挖掘课程的目标,而不是仅仅关注本课有那些生词、那些句型,而是考虑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应该发展哪些能力,这些能力将达到什么目标,要从学生的角度而不是教师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也就是说学生学习了这些内容之后应该用英语做什么事情。

例如Unit 3 Celebration 这一单元的lesson 9 Chinese Seasonal Festivals 的目标内容是学习被动语态。

学生对这个语态基础是:初中已经接触过,本单元也学习了含有该语法项目的课文。

首先 ,教师先设定一个语言环境:你和朋友在美国旅游,在马路上目击了一场交通事故,一个男孩被一辆汽车撞到,肇事汽车逃逸了。想一想,你们如何向警察陈述事件的经过?而且警察不懂中文,你们该用什么语言,什么句型来描述呢?这个问题比较简单,要用的语言肯定是英语,学生也会想到使用被动语态。

其次, 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总结出自己要使用的句子结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使用被动语态的句子,而且有些活跃的学生会说出与这个事件相关的很多内容,教师要注意掌握,随机应变,准确地驾驭课堂活动。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这一事件的时态,提防有的学生只使用了被动语态而忽视了时态。

第三, 要求学生总结出被动语态的各种时态的结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将这一事件的内容进一步延伸。比如可以说以下的句子,让学生思考:小男孩被撞之后,他被警察送往医院,肇事的汽车正在被警察追捕,肇事的司机将要受到惩罚等等。这些句子可以引导学生考虑到被动语态的其他几个时态。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可以把课文中含有这一语言知识的句子摘录出来。

第四, 要求部分学生将自己总结的句型写在黑板上,给全体学生战士出来。然后再叫几位学生来总结这些结构的共同点。学生回很快总结出 be +P.P 这一结构。

第五, 教师再进一步给学生引导,让他们发现这一结构中be 在不同时态中的变化。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把重点放在含有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上。

最后,让学生将各种时态的被动语态的结构写出来,并且每一时态造2个句子。(课外作业)

2 日常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树立英语教育是为全体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共同基础的观念。我们中学是一所普通高中,学生的整体基础不好,其中有一部分学生的基础相当薄弱。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如何使他们形成英语共同基础中所提到的六个能力,那就是:持续学习的动机,自主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达信息的能力,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在日常的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既要保证达到“共同基础”还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进行分层次教学,那就是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要求要有区别,不要一刀切。比如,我们让基础好的学生写一篇英语短文,但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我们就要求他们根据本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和结构造一些简单的句子。另外,不能歧视基础差的学生,要多激励他们,注意他们点滴的进步,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力争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进步。

3 采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以前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为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倡开放性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营造平等、民主、宽松的学习气氛。我们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力求作到使自己的课堂变成一个互动的,开放的课堂。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上花了很多时间,比如,在阅读课上,老师事先设计好一些简单选择题或者是判断正误的问题,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让他们进行小组竞赛;在英语交际用语的教学中,让学生角色扮演;在处理有些语言问题的时候,进行师生角色互换等等。这些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吸引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缩小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课堂气氛平等、民主而且宽松。

4 通过“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使学生了解外语学习要在用中学,在使用所学语言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并且知道学是为了用。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在设计一个任务的时候,首先让学生明白任务的目的是什么,要知道如何完成任务,完成任务的结果是什么,参与任务之后能学会什么。比如在模块4中的Lesson 38 The Right Price 一课,我们设计的任务是让学生利用所学的交际用语进行购物,在购物的过程中买卖双方进行讨价还价。因为课文中有内容涉及到如何用英语讨价还价,因此学生对任务的目的很明确,也知道如何去完成任务。活动开展的很顺利,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他们也明白参与了这次活动之后学会了做什么。

5 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由以往的结果评价改为形成性评价,其中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知识技能、文化意识等方面。着一种评价体系比较难操作,因此我们就对每一个学生建立一个学习成长档案。如下:

这个档案设计为一式二份,可以让学生自己评价和老师评价。

6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有效地开发多样性教学资源,使学生尽可能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学习使用外语。在这方面我们学校高一科组的老师都能熟悉地利用电脑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并经常利用英特网下载有用的教学资源;为学生介绍适合的英语课外读物;介绍好的英文网站,影视节目;开展英语课外活动,比如英语演讲,参加全市中学生英语戏剧表演等等,使学生以不同形式接触,学习和使用外语。

二 高中英语新课标下的英语教学的体会

新课标的实施已经一年了,在这过去的一年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惑和疑难,迎接了无数的挑战和惊喜。总之,在新课标下进行英语教学可以用一句时髦的话说,那就是“痛并快乐着”。

“痛”是指在打破以往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疑难,是我们力争摆脱旧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束缚的艰辛。

“快乐”是指我们在迎接新事物时的挑战和取得成就时的喜悦。

当然,我们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也遇到了种种困难和干扰,结合我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有以下几点看法,与各位老师商榷:

1 新课标的要求有所提高,对于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基础没有打好的学生和地处偏僻,教育资源缺乏的地区的学生有点困难。(个人的看法)

2 教材的内容过多,取舍难以把握;部分内容太难太新,学生接受有一定的困难;教材中的生词太多,挫伤了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3 现行的教育管理机制与新课标理念的冲突。一是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影响不大,在某种程度上讲形同虚设,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取决于考试成绩,学分制的实施也无从谈起。二是学校对老师的评价和奖励在很多学校仍然取决于教学的成绩,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和打击了老师参与新课程改革的积极性。

新课标的实施,使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焕然一新,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更加坚定地实施和贯彻这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我们同时对高中英语英语课程改革的进程抱有期待和乐观的态度,也希望这次改革能善始善终,最终彻底推动考试制度和教育教学评价体制的改革,以至推动中国教育体制的全面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