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快速阅读实验报告(人教版高考复习11)

发布时间:2016-4-24编辑:互联网

一、 课题的提出

1.英语教学的目的。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英语教学要“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和要读“相当数量”的课外阅读材料。因此,迅速、正确地阅读英语材料是中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之一。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对高一的阅读要求是“能独立阅读难度略低于课文,有少量生词(不超过3%)的材料,阅读速度为每分钟20-40个词,理解基本正确。”对高二的阅读速度要求是“每分钟40-50个词”。对高三的阅读速度要求是“每分钟50-60个词”。新大纲(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英语阅读速度的要求是“每分钟70-80个词,正确率达到70%(二级目标)”。由此可见,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对阅读的速度和理解要求更高了。

2. 近年来高考阅读理解试题比例增加,阅读速度要求高。从2001年起,高考阅读理解试题部分的B节补全对话被取消,增加一篇阅读理解,这样阅读理解的篇目由原来的4篇增加至5篇,本节的总词汇量到达2,200-2,500字左右,并要求学生在35分钟内完成,学生的阅读速度必须达到每分钟70-80个词。

3. 学生的现状。2003年9月,我们接任新高一(高2006级)的英语教学工作。9月份的第一次月考,我们使用的试卷是与上一届高一同期试卷,从试卷分析来看,本届学生由于他们在初中接受的是英语新教材教学,因此听力尚可,但阅读理解能力较差,并且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试卷。可见,本届学生的阅读水平离新课标的要求差距较大。

因此,我从20003年9月起,在高2006级7、9班进行了高中英语快速阅读实验。

二、 实验计划

1. 为了使实验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我在9月月考的基础上制定了本次快速阅读实验计划。见下表:

快速阅读实验计划表

阶段

应达到的WPM*

应达到的正确率(%) 阅读总词量(含课外读物)(万字)

高一前半期

(2003.9-2003.10)

40

60%

1.5

高一后半期

(2003.11-2004.1)

60

70%

3

2. 快速阅读实验材料

1) 人教版高一(上)《英语》教材中的阅读课篇目和综合技能部分的阅读篇目。

2) 人教版高一(上)《英语》教材中练习部分中的阅读篇目。

3) 《学英语》(高一版),学生人手一份。

3. 快速阅读实验课时安排

1) 每周从规定的课时中抽出一课时,专门进行阅读训练。材料以《学英语》报(高一版)和教材练习部分的阅读篇目为主。

2) 每堂阅读课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用 5-6分钟的时间对即将要学的阅读材料进行快速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4. 实验中应着重解决的问题

1) 怎样在较短的时间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速度?

2) 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3) 怎样处理阅读速度和理解正确率之间的关系?

4) 怎样处理课内阅读训练和课外阅读训练的关系 ?

三、 具体实施

1. 做好思想动员工作,向学生说明快速阅读的意义,让学生明白快速阅读的重要性。

实验一开始,我就做了快速阅读的思想动员工作,向学生说明快速阅读的重要性。快速阅读是当今信息社会的重要阅读方式,也是有效地继承和利用人类知识的重要手段。快速阅读能力也是当代中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之一,只有快速阅读,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扩大阅读量,只有阅读量大,才能更加有效地复习、巩固在课堂上学过的词汇、语法知识,才能接触更多的新知识,新信息,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

2. 选择恰当的阅读材料

学生不能见啥读啥,教师应依据实际情况对阅读材料进行认真的筛选。快速阅读材料应具备下列特征:

1) 篇幅长度适度。中学生学习任务重,时间紧,能用于阅读的时间较少,阅读材料太长,不但会耗掉较多的时间,而且容易是学生产生阅读疲劳,从而失去阅读兴趣。阅读材料太短也不适合,因为文字太少,信息不够,很难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 难易要适当。阅读材料的难易度应与课文的难易读相当。一般说来,生词量不得超过3%。文章太难,学生就读不懂。文章太简单,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又无太多的帮助。材料的难易度应遵循先易后难,逐步提高的原则。

3) 题材、体裁要新颖多样。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以使他们广泛涉猎多方面的知识,扩大知识面。

4) 阅读材料的思想性。教师应帮助学生阅读那些内容健康,读后受益的材料。

3. 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在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时,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速读技巧训练,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

1)养成积极主动、心情平和的阅读习惯,纠正紧张、畏难的不良心理习惯。 只有积极主动、心情平和、信心十足,才可以更好地、创造性地理解文章,提高理解率,最大限度地发展现有水平。

2)养成默读(silence reading)的良好习惯。 默读就是无声直接理解文字意思的阅读方式,它的速度远远超过朗读。据统计,快速阅读比朗读快1.5-2倍。

3)养成成组视读(phrase reading)的习惯。成组视读就是指按词组、意群、句子成分为视读单位来进行阅读。

4)养成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的习惯。不要一遇到生词就停下来查字典,要依据上下文情景或通过构词法等知识来推断生词的含义。动辄停下来查词典,不仅影响阅读速度,而且破坏阅读思路,妨碍正确理解文章内容。

4. 正确处理阅读速度和理解正确率的关系

阅读速度快,但阅读理解的正确率低,劳而无获;阅读理解正确率高,但阅读速度慢,又违背快速阅读的宗旨。因此,教师要随时监测学生阅读理解的正确率、阅读速度以及阅读能力,从而及时调整好阅读速度和理解正确率之间的关系。

1) 计算阅读理解正确率(R)的公式:

R = 正确答案的总数/题目的总数*100%

2)计算阅读速度(WPM)的公式:

WPM = 阅读材料的总词量/阅读所用的时间*100%

3)计算阅读能力(A)的公式:

A = R * WPM

例如,有三位学生读了一篇320个总词量的短文,李楠用了4分钟,正确率为60%;张鹃用了5分钟,正确率为80%;赵蕊用了8分钟,正确率为100%,那么他们哪一位的阅读能力强呢?计算如下:

李楠的阅读能力=60%*320/4=48

张鹃的阅读能力=80%*320/5=51

赵蕊的阅读能力=100%*320/8=40

从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出,张鹃的阅读理解能力最强,李楠的阅读速度快,但理解的正确率低,赵蕊的理解率为100%,但速度慢,所以能力也很低。

5. 课内阅读训练与课外阅读指导的关系

课内阅读训练与课外阅读指导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缺一不可。课内阅读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掌握快速阅读的正确方法和习惯;课外阅读指导有助于学生大量接触语言材料。只有课内阅读,学生在短时间里不可能阅读大量的语言材料,这对扩大学生词汇量,培养语感不利。只让学生课外阅读,不进行课内指导,一方面学生缺乏正确阅读方法,无法迅速提高阅读能力,另一方面教师也无法了解学生阅读水平,无法不断提出更高的阅读要求。

四、 实验的初步成果

通过一学期的快速阅读实验,师生共同感觉道:快速阅读实验效果显著,参加实验的学生的确受益匪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实验计划实施情况良好,学生的阅读速度明显加快。通过对参加实验的学生与未参加实验的学生的对比测试,我们发现参加实验的学生的阅读速度从入学时的每分钟30个词左右,提高到每分钟60个词左右,而未参加实验的学生的阅读速度只从入学时的每分钟30个词左右,提高到每分钟45个词左右。

2. 学生的词汇量明显增大。通过大量的阅读,不少学生已经掌握了高一下期的大部分词汇。

3. 学生的阅读技巧、阅读能力明显提高。

4. 学生的阅读兴趣空前高涨,并基本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5. 词汇量的不断扩大,语句库的不断丰富,也带动了学生听、说、写的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书目:

1.《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人教社,2000.

2.《新课程标准(英语)》,人教社,2001.

3.《学英语》,教师版,2003.

4.《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第一册(上)》,人教版,2003.

(作者地址:621000 四川绵阳普明中学,email :Glen868@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