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面面观(外研版高考复习11)

发布时间:2016-10-1编辑:互联网

这次课程改革意义重大深远,同时这次课程改革在教学目标、课程结构、和教学方式方法上,比起以往都有着巨大的变化。对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认识和准备。在这里,我想谈一些个人的理解。

(一)、新课程目标的改革

课程由诸多要素构成,其中课程目标是课程的第一要素,也是课程设计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课程设计需要首先从确定课程目标开始,因为课程目标将明确课程设计的基本方向和具体任务。要明确课程目标,首先要明确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

(1)、新旧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对比:

从历史上,课程目标基本上有三种价值取向:

①社会本位的课程目标。这种课程目标主要强调课程的社会价值,它规定了能够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才的标准;但是具有这种价值取向的课程目标容易忽视课程对学生自我发展的价值。也就是忽略了学生个性塑造上的价值。

②学生本位的课程目标。这种课程目标主要强调课程的个性发展价值,它规定了人的发展标准,但是这种价值取向的课程目标容易忽视课程对社会发展的价值,也就是说,它忽视了课程在培养社会建设者上的价值。

③学科本位的课程目标。这种课程目标主要强调课程的学科发展价值,它规定了作为学科专业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但是这种目标只适用与对专业人才的培养。

(2)、新课程的价值取向:

新课程的价值取向是人的发展。其中影响较大的价值取向有三种:

①以经济发展为本;

②以社会发展为本;

③以人的发展为本。

新课程价值在于通过促进人的发展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实现了课程价值的融合,这种融合浓缩为一句话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二)、课程结构的改革:

1、课程结构编排上的变化

(1)、旧教材采每单元的结构采用了九个部分:分别是

① Warming up (热身),

② Listening (听力)

③ Speaking (语言表达)

④ Pre-reading (读前)

⑤ Reading (阅读)

⑥ Post-reading (读后)

⑦ Language study (语言学习),其中包括Word study(词汇)和Grammar(语法学习)两部分。

⑧ Integrating skills (综合技能训练),其中包括Reading (阅读)和(写作)

⑨ Tips (技巧)

(2)、新教材对各单元的每个部分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顺序为

① Warming up (热身),

② Pre-reading (读前)

③ Reading (阅读)

④ Comprehending (理解练习)

⑤ Learning about language (语言学习);其中包括Discovering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发掘有用词汇和短语)和 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 (发掘有用的语言结构)。

⑥ Using language (使用语言);其中包括 Listening and Speaking(听力和语言表达)和Reading and Writing (阅读和写作练习)。

⑦ Summing up ( 总结)

⑧ Learning tips(学习技巧)

2.课程结构功能的变化

新课程对每单元各部分的结构进行了重新整和与编排,使得英语学习和对英语知识的运用与掌握的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挥。从而更进一步的完善新课程目标的基本方向和具体任务。体现出新课程的价值取向的正确性和先进性。

旧教材是采用热身部分导入单元框架,并在听力与语言表达这两部分使用与本单元阅读内容相关的知识和内容。通过读前导入课文和读后的综合训练,使学生对阅读部分的内容和知识熟练掌握。但这种结构很容易导致师生同时走入误区,认为只有阅读这一部分才是最重要的,从而导致教材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同时学生的教材的兴趣也会大大减小。在接下来的语言学习过程中采用的直接导入的方式忽略了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激发与发掘,同时使得课堂教学枯燥无味,降低了学习气氛。而新教材将Post-reading (读后)改为Comprehending (理解练习),在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的同时也开发了学生对篇章的理解的综合概括能力。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去发掘词汇知识和语言语法句型的运用能力,通过这种化被动为主动的改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好奇心和兴趣爱好。也充分体现出新教材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三)、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

高中英语新教材的产生和应用冲击了人们原有的传统观念,激活了人的思想,引发了教学的改革。新教材中的话题、结构、功能的结合,使学生能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既学到了语言文化知识又了解了各国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更鼓励教师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帮助搞好自己的教学。而这一切,并非每一位教师和学生轻轻松松都能达到的,它需要教师和学生不断的实践和努力,这无疑是对我们高中英语教师的一种鞭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积极配合教学改革,钻研教学方式和摸索对学生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

1.探求英语教学新模式,拓宽学习英语渠道。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认真研究英语新教材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不断探索教学新模式,拓宽学生学习英语渠道。

一要创新课堂设计。对不同的课程结构,进行专门的课堂设计,突出课程的教学特点与教学目标,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

二要创新课程训练。依据课程的特点和学生自身的特点,编写专门的英语学习辅导材料,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后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三要创新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与英语学习兴趣小组、举办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人人参与,有所收获。

2. 充分运用英语课堂教学,激发学习英语潜能。

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自觉实践,努力营造英语教学互动的教学氛围。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时,教师要耐心倾听,仔细分析,认真释疑,并及时鼓励,注重培养每位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从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哪怕是一天学到一个单词,记上一个短语,能用英语说上一句话,从而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满足感、成就感。同时,对善于好学好问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和表扬,以促进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表达和运用。

3. 积极营造情境氛围,掌握学习英语技巧。

在引导学生参与英语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应多设置日常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渗透着浓浓的英语情境氛围。例如,利用录音机、多媒体等手段播放英文歌曲和英文影片,将英语语言通过音乐和动作情境表现出来,为学生创造一种英语特有的学习氛围,从而逐渐消除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厌恶感。其次,要帮助学生培养听、说、写等多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多听一些英语听力方面的材料,尝试用英语进行会话交流,同时鼓励学生用英语去写日记等,通过这一系列的英语学习技巧训练,让他们能够快速的掌握英语学习方法,使他们主动地走近英语知识的殿堂,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

(四)、新课程与教师自身素质的发展

1.新课程与英语教师之间的关系:新课程对全体英语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

重视英语新课改中的误区:强调听说教学,忽视读写训练

a)教师对“新大纲”的理解不全面。部分教师认为只需要学生听懂英语,能说出来就体现了“为交际”的思想。诚然,语言首先是有声语言。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口语的记录,是第二性的。但针对外语教学而言,只强调听说,忽视读写,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难以真正培养起来。

b)对一些新课程培训、“示范课”的误解。教师在使用新教材前,都参加了各级各类的培训班,观摩了一些“示范课”。参加培训能使教师在较短时间内了解新课程的主要内容,这对教师的教学无疑会起促进作用。但也有一些教师错误的理解了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使整个教学过程都强调听说训练和表演,未体现“读写”。认为这就是“新教材”教学的模式,结果,走入了教学误区。

c)教师对新教材编排体系把握不准。新教材最大特点是系列配套,以必修课程为核心,配有选修教材、教师教学用书等。教师每个单元的重、难点内容把握不准,对有关“读写”的要求不够明确,导致上完一节课或一单元后,学生不能系统的概括语言知识体系。

2.新课程的指导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a)、勤于学习和反思

教师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增强自己的业务技能。同时进行相应的教学反思。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学前的反思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探索;教学中,反思使教学少走弯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b)、处理好教师的角色和师生关系。教师已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c)、营造积极互动的课堂生活。通过情境创设,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和欲望。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际能力。

总之,新课程改革的大潮,对于教师来说即是新的挑战同时也是新的机遇。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反思,认真钻研新课程的目标和把握新教材,创新英语教学和英语课堂。借助北京奥运会即将到来掀起的英语热潮,开发英语教学,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能力,开创新世纪的全新英语。

抚顺市第五中学

燕 旭 颖

2007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