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阅读课有效课堂提问的设计及反思(新课标版高考复习)

发布时间:2016-1-3编辑:互联网

摘要 阅读理解始终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今后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技能之一,更是当前高考题中份量最大的主要测试内容。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新教材下各模块中每单元的阅读课,有效地设计课堂提问,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及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最大程度的受益,同时又能在高考阅读中取得高分。

关键词:高中阅读课 有效提问 阅读能力 反思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中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口头的和书面的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 所以阅读理解始终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今后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技能,更是当前高考题中份量最大的主要测试内容。因此,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往往会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选择不同体裁,信息密度高的英语文章,对学生进行各种阅读强化训练。笔者认为,这当然是必要的。但同时我们也应注重课本的阅读,如果我们一味强调课外泛读而不重视精读课本,势必造成基础不实,对所读材料理解不透的后果。所以,我们更应该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充分利用新教材下各模块中每单元的阅读课(这些课往往具有题材广泛、信息密度高、语言结构丰富等特征)有效地设计课堂提问,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及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最大程度的受益,同时又能在高考中阅读取得高分。课文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材料。课文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本文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如何优化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 .有效课堂提问的重要性

英语课堂提问是师生教学互动的最主要的形式,它可以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亲身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积极地学习新的语言内容,并且运用所学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每提出一个问题,其实就给学生提供一次学习、思考、提高的机会,但这并不意味着提问越多越好。问不在多,贵在精。例如我们在听一些教师的课时,会发觉他们上课存在着不少“徒劳的提问”最典型的莫过于那种满堂脱口而出的“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学生也只是简单回答“是”、“不是”、“对”、“不对”等,课堂貌似热闹非凡,气氛活跃,实则提问和思维的质量低下,流于形式,根本就没有达到提问应有的功效。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使课堂节奏有张有弛,教学有输入有输出,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和习惯。所以,提问要注意问题的有效性,换句话说就是提出的问题要有教学价值,并适当控制难度,巧设坡度。以激活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目的。

二. 有效课堂提问在阅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 课文导入时的有效提问

新课程新理念指导下的英语课堂教学,强调了导入阶段的趣味性、探索性。导入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环节,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兴趣是教学的基础,教师在任何一个阶段里都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必须注视学生的反应是否自然发生,如果自然发生则被称为是注意的,教学本身就是有兴趣的”。因此,教师应在备课时因生、因时、因材,仔细琢磨,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发人深思的情景或话题。使每个学生都觉得有“话”可说,从而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自我表现欲,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把学生的情绪调整到有利于思维和联想的状态上来,为学好英语课文做好铺垫。例如,在教新课标模块 5 Unit3 Life in the future可根据现在过去生活的一些变化及对将来的想象,设置如下的一些问题:

1) How do you usually go to school every day?

2) Suppose you lived in the past, how would you go to school?

3) What in the past did the people use as vehicle?

4) Suppose you live in th the future, how will you go to school ?

5) What kind of vehicle will we use in the future ?

6) What other changes may happen in our life in the future?

又如模块6 Unit 4 Global Warming导入时设问The earth is becoming warmer-But does it matter?What will happen if the earth becomes warmer and warmer? 教师在设计这些问题时,还可以插入一些图片,帮助学生思维表达。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可有效拓展学生想象,使学生觉得有话可说,也可对某个问题适当展开讨论,从而为理解阅读课文做好了铺垫。

2.利用课文材料,有效设计细节理解题

高考阅读中的事实细节题就是为了考查学生迅速查找信息的能力,答案能在文章的具体句子中直接查找。学生只要找出涉及的信息存在于何处,教师可以通过对文章的内容细节提问,设计有关True or False题目 让学生skim and find answers。如模块1 Unit5 Elias’ story

Tell whether they are true or false and why.

1) Elias met Nelson Mandela at school.

2)Nelson Mandela was a black lawyer.

3)Elias was unable to read or write because he was lazy.

4)Nelson Mandela helped him keep his job.

5)Elias was happy blowing up government buildings.

6)Nelson Mandela believed that black people were being treated as well as white people in South Africa.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该课内容及下一课the rest of Elias’ story 再设置以下问题让学生在 scanning时查找答案。如

1) What problems did Elias have?

2) What disadvantages did Elias have in finding a job?

3) Why did he support violence when he did not agree with it ?

4) Is it fair to treat others badly for things they cannot change, like the color of skin or eyes or the race one belongs to? Give a reason.

5) How did Mandela help Elias in prison?

6) What is the reason for Elias’ 20-year-long unemployment after he was out of prison?

7) How did he get his job to support his family?

以上问题,教师可以让个别学生回答,培养学生快速查找答案能力。有时分析课文细节时教师也可设计图表结构,这样可使文章的结构和思路一目了然。例如模块2 Unit2 The Olympic Games ,可设计表格将The ancient Olympic Games 和The modern Olympics 进行比较,可个别叫学生回答。如下

Items

The ancient Olympic Games The modern Olympics

Frequency every four years every four years

Types Only Summer Olympics Summer and Winter OlympicGames

Events fewer more

Athletes Only men from Greek city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including women

Places Greece

every country is possible

Prize an olive wreath

medals

这样,既可以检查学生对文章各个细节的理解程度,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 利用课文材料有效设计猜测词义题

猜测词义题是从特定的角度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处理生词的能力。猜测词义包括对词、词组和句意的理解。我们可以结合课文中有关长句,难句出这类题目。提问方式如

1)The underlined word/phrase in the passage means__________.

2)The word “it” in the first paragraph refers to __________.

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the underlined word in the second paragraph?

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rds can take the place of the underlined word?

5)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closest in meaning to the word…?

6)The word ... could best be replaced by____........

例如模块6 Unit 4 Global Warming 可设计如下问题

"But there are some very different attitudes among scientists towards this issue.”

In the sentence “issue" means the same as the one in the following sentence ___ .

A. I bought the new stamp the day of its issue.

B. They are talking about one of the key issues in the election campaign.

C. The government is expected to issue a statement about the election.

D. The magazine has 12 issues each year.

又如 The lack of movement caused the muscles to weaken .Sometimes the weakness was permanent. So the player could never play the sport again.

A. going on for a long time B. that may be permitted

C. not very strong D. in a bad condition

对于这类题目,可指导学生根据语言情境中照应、替代、省略、对比、举例等关系来确定答案;有些也可根据构词法来猜测词义。例如

1.Don’t listen to his nonsense.

A. havig no meaning B. meaningless words

C. humorous speech D. not making sense

4. 利用课文材料有效设计主旨大意和作者意图等提问

主旨大意题型主要测试考生对短文的全面理解和概括能力,通过训练学生寻找主题句,概括和归纳文章大意及中心思想的能力。这类问题一般不易直接在文中找到答案。因此考生要从整体上来权衡语篇的内容,根据事实陈述,找出串联全文的线索。结合文章的以下几个特点:

(1)通常首段提出中心论点,开门见山

(2)结尾段与首段一样重要,它常常含有总结性的内容,画龙点睛,深化主题。

(3)各个段落的首句通常是该段的主题句。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时寻找主题句,然后理清文章结构,最后确定标题 。从而概括全文的主旨、意图。

当然,不少文章作者没有直接提出主题句,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培养学生理解概括能力(1)归纳各个自然段的大意;(2)分段,归纳各段的段落大意(3)归纳通篇的主要内容或主题思想。

以模块6 Unit4 Global Warming这课为例,可设计如下的几个问题:

1) How many parts can the text be divided into?

2) What's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t?

3) What's the writer’s purpose of writing this passage?

在分析理解前二个问题之后,学生还应把握作者的思想,作者未言明的态度和意向,要顺着作者的思路去分析、思考、联想和推断。因此,学生在独立阅读之后,还需要教师的帮助对课文加深理解。所以教师在训练时,可以用提问的方式与学生开展分析、讨论,让学生更主动地学习。教师也可以让全班围绕几个学生的归纳总结或本课课文的标题展开讨论,从而更好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倾向。学生参与这样的分析讨论,既训练了思考能力,加深了理解,又培养了学生归纳文章主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

5. 利用课文材料有效设计推理判断题

推理判断题用以训练学生概括全篇内在逻辑关系和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推理判断题更多地测试了考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具体来说,分析和判断是建立于对整篇短文的理解,尤其是对多条相关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在实际阅读中,有时作者并未把意图说出来,学生要根据字面意思,通过语篇逻辑关系,研究细节的暗示,推敲作者的态度,理解文章暗含的意思。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深层理解。深层理解主要包括归纳概括题(中心思想,加标题等)和推理判断题,特别是推理判断题是阅读理解中的难点。推理判断题大体分为两大类:

(1)以infer (推断), imply (暗示), suggest (建议),indicate(暗示),conclude (得出结论)提问。

(2)提问中含有表示推理的情态动词,如can, could, would, might 等和其他表示可能性的词,如probably, likely等。推理判断题的答案一般在短文中也不可能直接找到,必须根据提问中某些关键词和短文中相应的有关内容加以逻辑推理。依据这两类题型,我们可以设计以下常见的问题:

1)We can infer that __________.

2)The paragraph following the passage will most probably be ________

3)The passage implies that __________.

4)The passage suggests that ________.

5)It can be conclud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_____.

6)The writer’s attitude towards… is _________.  

以模块6 Unit4 Global warming为例,可设计如下问题:

The author probably agrees that ________

A. actually global warming is good for man.

B. we should do nothing about the global warming.

C. catastrophes will happen if the globe keeps on warming.

D. a lot remains to be found out about the effects of global warming.

做这类题目要指导学生以事实为依据,进行逻辑推理判断,提醒学生要注意以文章中的信息为推理判断的依据,从而对文章中作者未言明的结局或所持态度作出合理推断,而非文中已经提及的有关明显事实或自己的主观臆断。

三. 阅读课中有效提问在实际运用中的几点反思

1.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备课时精心设计问题及提问的方式和对象。有时叫学生口头回答,有时书面作答;有时面向全体,有时面向个体。从而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可摘到属于自己高度的果子,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大大调动了学生上阅读课的积极性。许多学生渐渐从以前的不喜欢上,怕上阅读课变地喜欢上阅读课了;以前害怕做课外阅读训练的感觉也渐渐消除了,开始对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有信心起来,做题的正确率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坚持反思自己每堂课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总结自己的得失和成败。对自己设计的问题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不断地根据反思的结果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及问题的设计,从而提升自我发展能力,这也为今后设计出更好更有效的问题提供了保证。

3.高中英语教材的阅读材料题材范围广泛,涉及到了天文、地理、历史、人物、日常生活、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环境保护、体育卫生等各个领域。广泛的题材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兴趣。当然,这无疑也增添了教师备课及教学的难度。作为英语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英美文化知识,还应有涉及到各领域的常识。重视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这对教好新教材,有效设计课堂提问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教师必须养成学习,再学习的习惯,使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进步。只要这样,才能设计出有效的课堂问题。

总之,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到位的提问,一定能激活学生思维,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作为教师要精心备课,掌握好提问的类型,安排好提问的时机,设计好提问的角度和难易度。以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以问题体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始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把阅读理解题型及其解题技巧运用于日常的课文阅读教学之中,让学生掌握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实现我们英语阅读课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 《中小学外语教学》,2006年第7期

3. 《英语教学法基础》,何广铿,暨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

4. <<大学时代(下半月学术教育版) >>2006年09期 熊莉

上虞城南中学 陈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