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人教版高考复习)

发布时间:2016-6-18编辑:互联网

[摘要] 阅读,作为语言学习的主要输入方式,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国内外各种语言测试中,阅读所占的比例很大,阅读能力的高低是检验学习者语言水平的主要标准之一。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英语语言技能教学目标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英语阅读课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培养学生阅读技巧及提升阅读能力的作用,本文主要依据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原则、《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探讨如何进行阅读课教学中的有效任务设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完整性。

[关键词]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任务型教学法、任务设计 有效

中学英语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如:“费时较多,收效较低”(李岚清,1996), “满堂灌”,“题海战术”,“教师台上谆谆,学生台下昏昏”,一个很直接的原因是教法太单一呆板。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众所周知,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教学活动应该围绕这一宗旨展开。然而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影响,目前在我国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知识讲解,轻能力培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语言综合素质的提高。老师讲,学生听,然后完成作业。在这种环境下,学生被动地学习英语,效果不是很理想,也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的片面性。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的依据

(一)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一般来说,过去大多数教师在上阅读课时都采用逐字逐句解释,指出重要的短语,语法知识点,再完成练习册中的题目就算完事。或者先通过预习,再讲解,口笔训练,背诵等,这种教法固然能使学生学到语言知识及语法,也能基本应付考试。但从发展的观点看,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局限。由于方法上过于呆板、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不能引导学生探讨全文的主题,思想含义等深层次问题。

目前,绝大多数教师一般采用提问的形式来进行阅读教学,通过设问,解答和指导等教学环节,把传统的课堂教学从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的单向交流变成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交流。但是,如果问答式教学贯穿整个阅读教学过程就会导致以下一些问题:1.控制性教学活动过多,导致学生忙于应付回答问题,不利于培养思维能力。2.教师提出的问题大多数只能停留在对阅读文章的表层理解上;而且经常是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捧着课本念,其实这样做的后果是使学生养成一种不良习惯,久而久之造成学生无法真正开口说英语,捧着课本回答问题,看似在回答问题,答案也基本正确,但只能说是朗读。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回答问题时不会看着文本念。还有,尽管花了一定的时间去寻找答案,但并没有经过自己的大脑加工,而常常是把包含答案的整个答案念出来而已。这种回答并不完全符合问题的要求。在公开课上,授课教师为了赶时间,不耽误上课进度,常常就做出了越俎代庖的事情。3.参与问答活动的人数少,只能在几个学生的范围内进行,大部分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4.从平常相互听课及教研交流中发现,阅读课教学中教师仍然把大部分时间与精力集中在语言知识的讲解上,忽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绝大部分教师是把语法和词汇同课文分离。

(二)《英语课程标准》对高中英语教学的要求

教育部2001年7月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的目的强调如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在英语教学策略方面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教育部,2001)。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要求教师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和教学内容,创造性的设计任务,以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调动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多种形式,达到学习、掌握和运用语言的目的。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含义及理论依据

任务型教学法是交际教学法的一种发展形态,它以语言学习和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强调学习者在真实和模拟真实的情景中运用目标语做事情,从而获得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美国的杜威以实用主义的认识能力作为教育理论基础,提出了“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育模式。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语言家Herbert H. Clark说:“Language is used for doing things.”学习语言既不是背诵孤立的单词,也不是熟记脱离语境的句子,更不是记忆枯燥乏味的语法规则,而应当教会学生使用适当的语言把要求的事情做好。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倡导者认为,掌握语言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做事情,即完成各种任务。在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中,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表达自己的意思,交换信息,这时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完成一个任务,并想方设法把这个任务完成好,因此,任务型教学法很适合英语阅读课的教学。

三、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主要原则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法,还必须懂得任务型教学的原则。纵观所有的原则,言语、情景真实性原则(The authenticity principle)应该是实施任务型阅读教学法的关键。言语、情景真实性原则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所教语言的材料要尽可能真实;另一个方面是任务的设计要提供给学习者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使学习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中体会语言,掌握语言的运用。任务的设计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及社会生活结合

起来。由于地域、师资和学习英语的起始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的学生在英语水平方面差异很大。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如果无视学生的实际英语能力,照搬教师参考书,就可能导致所设计的教学无法开展,任务无法完成。 如:NSEFCSB5 Unit1 pre--reading部分,教材编写者设计了以下任务:Do you know how to prove a new idea in scientific research? Discuss in small groups the stages in setting out a new scientific idea. What order would you put them in? 该任务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下一步的阅读作铺垫,同时要求学生联系科学实验步骤的知识理解课文。在本校的一次同课异构公开课上,有一教师用图片引出世界上多位伟大的科学家,然后就让学生完成教材编写者设计的这一任务,结果出现了冷场,无法顺利完成该任务,其原因是学生缺乏相关知识,未能掌握有关词汇。

四、阅读课教学中的任务设计

在设计阅读任务时,教师要坚持把课文作为一个整体来教的原则。阅读前,教师可根据课文标题、图片、多媒体设计任务,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阅读中的任务设计应紧扣中心思想,关注主要信息,不苛求对字句的理解;阅读后的任务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依据这一思路,课文教学可以分以下三个主要部分:Pre-reading, While-reading, Post-reading.

(一) 阅读前的任务(Pre-reading Task):导入话题,激活背景知识,导入新课,根据课文标题、图片、多媒体预测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框架结构。设计导入活动时,教师要从阅读材料的内容着手,特别关注学生兴趣。

以NSEFCSB5 Unit1中的Reading部分John Snow Defeats “King Cholera”为例

Activity1: Lead-in

教师向学生展示有关Madame Curie、Doctor Yuan Longping、Stephen Hawking、Doctor Zhong Nanshan和 Doctor John Snow的图片资料,请学生谈论图片内容,并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引出单元话题:Great Scientists。

T: All the people I have mentioned have mak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world .What are they famous for ? / What are their achievements ?

Activity2: Discussion让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 Madame Curie is the woman scientist who has been given the Nobel Prize twice. What has she devoted herself to ?

2. Can you use some adjectives to describe Madame Curie?

3. Why do you draw such a conclusion?

这些问题层层递进,学生在结合图片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其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利用课文中两幅插图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第一幅John Snow 的照片;第二幅是John Snow 在实地调查霍乱病因的过程中所绘制的一副地图。在学生看了图片之后,教师提出问题:

T: What is the text about by looking at the two pictures?

S: I can guess that the reading is about how a doctor called John Snow defeats the illness of King Cholera.

T: Ok. Now work together and write down what you think each part of the text will be about.

第一个问题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第二个问题对课文的篇章结构进行了预测。

(二) 阅读中的任务设计(While-reading tasks)

阅读中的任务设计应紧扣中心思想,关注主要信息,不苛求对字句的理解。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利用信息转换手段,设计有效的任务和活动,以完整的视觉表象形式将课文的主要内容,人物和事件,故事的发展过程和场景等生动、清晰地呈现给学生。在这一学习阶段中,学生需要回答的问题是:What does the author say in the text?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预测课文内容的任务,鼓励学生灵活运用Skinning和Scanning等阅读策略,迅速捕获文章中的主要信息或事实,并验证阅读之前做出的预测。

以NSEFCSB4 Unit2 A Pioneer For All People为例:

Activity1:以播放录音的形式呈现课文,整体呈现后,让学生讨论以下问题,并引导学

生利用略读(Scanning)技巧快速找到答案,验证读前活动的预测。

1. Who is the pioneer for all people ?

2. What is his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world ?

Activity2: Detailed–reading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When was he born?

2. What does Dr Yuan look like?

3. What has been his life goal?

4. Why did he have such a life goal?

5. What is he doing now?

6. What is the result of his research?

Activity3: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部分段落(paragraph14)。读第一段时,应读出欣赏和感激的语气,以表示对袁博士为战胜世界饥饿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的赞美和由衷的敬佩之情。读第四段时,应语言高亢,富有一定的感染力,从而让听众为之振奋,更为袁博士孜孜不倦,为人类的粮食事业鞠躬尽瘁的精神所深深震撼。

(三) 阅读后的任务设计(Post-reading tasks)

阅读后的任务要求对文章主要内容做出鉴定和判断。这种任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ctivity1:识别文章功能及作者的写作风格

识别文章功能是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性阅读(critical reading)的第一步。如果不了解阅读材料的功能,学生很容易对文章的内容产生歧义或误解。如完成“A Pioneer For All People”后,让学生明白“What is the function of the reading passage?”

Activity2:组织讨论

语言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肩负着思想教育的功能。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思想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What can we do to help rid the world of hunger?”讨论结束后,各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同学陈述本组观点。

Activity3:课后延伸

写一篇演讲稿,号召人们树立“爱护粮食,珍惜粮食,从我做起”的意识,内容包括以下要点:

1.民以食为天。粮食对人类的生存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

2.指出其中存在的世界粮食问题及原因。

3.号召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爱护粮食,珍惜粮食。

4.文章要有感染力。

5.词数100左右。

五、反思

(一)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采用任务型阅读教学模式时,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和课文内容,利用信息转换手段,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任务,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阅读活动,让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方式理解阅读材料,获取课文的主要信息,提高其语篇分析能力,使阅读教学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语言学习的交互性,在整个阅读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语言表达机会。

(二) 了解中西外语学习文化差异。我国外语教学,尤其是中学阶段的外语教学,一直是以教师为主导,以语言知识为教学重点,以阅读为主要学习途径,以扩大词汇量为主要教学目标,形成了以语言输入为主的外语学习文化。这种外语学习文化的主要特征是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重教轻学。而西方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发展趋势是重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其表现形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途径,以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为目标。这种学习文化的特征是重视语言的运用和输出的过程,以达到知识转化为技能的目的。因此,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时,教师要根据自身的教学理念、知识、能力、性格、气质、风格和思维方式来运用这一教学方法,以达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 教师必须以一种理性的态度来对待任务型教学模式,并学会反思和创新。任何一节好的英语课都不是某一种教学方法的结果,而是多种教学法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结果。教师在尝试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时,必须把它与传统的外语教学的积极经验相结合。如在阅读课教学中,采用任务型阅读教学模式完成了设计的任务后,阅读课中的语言点教学必须采用巩固性练习这一传统教学方式,因为我国学生离开英语课本后,没有很好的语言环境来使用英语,希望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英语。

六、结束语

任务型阅读教学模式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教师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教情、学情及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阅读教学,学会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察自己的课堂行为,吸收别人的优秀教育理念,教师要继承和发扬原有的有效教学经验,努力使它与任务型阅读教学模式

形成优势互补,通过整合形成自己的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从而推动任务型教学校本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2]葛文山 课文教学中的任务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6)2006

[3]龚亚夫.罗少茜2003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4]皮连生.2002教学设计----心理学的原理与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5]胡春洞、王才仁主编.王才仁著《1996英语教学交际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6]阎婕《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的课堂实践》《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8

[7]鲁子问《任务型教学的课堂教学程序探讨》《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