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自然过渡

发布时间:2016-12-7编辑:互联网

【摘 要】:本文结合笔者具体的英语教学实践,讨论如何在听、说、读、写四方面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自然过渡。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英语学习

我校是江苏省首批省重点中学,去年又顺利通过省四星级学校验收,因此总体生源较好。但也有一些高一新生由于没能很好适应高中的学习,在学习上往往落后于班上其他同学。在英语学习上,学生还是希望教师能把考试的内容全部列出来;还是希望像初中时那样,通过做相当多的试卷来应付考试甚至高考。于是,在高一时就出现两极分化。但众所周知,高一学年是初中和高中承前启后的一年。作为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做好两者的自然过渡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两者要是过渡好了,不仅有利于开展以后的教学工作,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英语的浓厚兴趣;反之,则容易使学生失去学好英语的信心。

“大纲”明确指出:“听、说、读、写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高中英语教学,仍要坚持组织听说读写各项活动,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技能,以提高他们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以下,笔者将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在英语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听

“大纲”指出,高一学生应能听懂别人所说的英语。学习说话,学习发音都离不开听。因此,要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必须对听予以高度重视。

作为学生,不仅要能抓住和记住教师和其他学生说的大意或要点,而且要能进一步通过对方的口气、脸色听出对方的真实含义。

由于高一学生在初中时,教师普遍用中文授课。特别是初三,学生除了做试卷,就是听讲解试卷,因此根本谈不上进行口语和听力的系统训练。到了高中,教师整堂课几乎都用英文授课,学生一下子很难适应。笔者曾在所教的高一两个班进行问卷调查,有近70%的学生希望老师能多用些中文,少用些英文。即使有些英语成绩还不错的学生,也坦言听课时必须把老师的英文先要翻译成中文,进行理解后再翻译成英文进行回答;而那些英语基础相对差一些的学生,则反映老师整堂课用英文讲,他们听懂50%都不到。这固然与初中时英语的应试教育有关;但同时,还与学生自信心不足有很大关系。毕竟,中文是我们的母语(mother tongue)。一些知识点,用中文来讲解,很容易理解;但要是用英文讲解,则学生理解有些困难。为此,笔者在以下两方面作了尝试:

1、讲课时,尽量用学生学过的语言讲解,使学生一下子就能抓住所听内容的大意;同时,用实物向学生演示,或创设具体情境,帮助学生理解。

2、去年一年,每天中午我校都播放“走遍美国”电视节目,我对学生提出了具体要求。第一遍,边看电视边看书本;第二遍,要能根据画面(具体情景)听懂大意;第三遍,进行巩固;第四遍,要能用自己的语言(own language)来叙述大意。每次看完一个片段(action),我便请几位同学在班上叙述大意。

一年下来,学生普遍反映,效果很好,不仅锻炼了听力,而且也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因此,笔者决定在今年的教学中继续进行探索和尝试。

二、说

“大纲”中的教学目标指出:“(高中生)能就课文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复述课大意;能够用简单的语句,比较连贯、清楚地介绍本人、家庭、朋友、班级和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社会、文化、科技等情况。”

作为教学手段,口语训练又是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学习语言、语法和词汇的重要方法。作为高一学生,他们很想说英语,并希望能说好英语。但由于初中时口语训练相对较少,因此很多学生害羞,不敢开口,怕说错了,别人笑话。因此,教师必须为学生说话创造条件,培养信心,鼓励学生多开口。

首先,对于学生怕犯错误这一心理,我让学生明白:中国人说英语有错是必然的。学说英语,由说不好到说的比较好,是一个发展过程。因此,应该不怕犯错,不怕别人笑话。每次要求学生说英语,我也并不对学生每个语法、语音错误进行纠正,目的就是为了鼓励学生多说英语、增强信心。

其次,每次上课前,我都要求两位学生上讲台进行日常对话(daily dialogue),要求学生自编自演----可以是根据学过的课文内容进行复述、讨论;也可以是自由会话(free talk)。关键是使学生能用简单的语言进行交际训练。对话结束后,进一步要求班上其他学生就他们的谈话内容进行评价或提问。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会话能力,同时也训练了其他学生听的能力。一段时间下来,学生不仅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对话,而且对话中的语法错误也明显减少了。

三、读

阅读是理解和吸收语言信息的最重要手段,它能给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有助于他们开阔视野,丰富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和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及文化。当前,制约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有:A .学生的词汇量不够;B.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不够系统和熟练;C.学生的知识面较窄。

由于初中时,学生碰到的阅读材料,词汇量很少,而且易于理解。但一到高中,学生明显感到阅读中碰到的不认识词汇越来越多。即使一些学过的词汇,可能意思也变了。因此,学生在做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时,感到很难下手。在我校进行的第一次调研测试中,学生感到最头疼的就是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两项。为此,一方面,笔者在讲解课文时就要求学生注意阅读技巧,同时在课上随时向学生介绍一些新词汇以及西方风俗、习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英文文章。

另一方面,我还向学生介绍了国际上较流行地SQ---3R阅读法。

其中,S是SURVEY(浏览)的缩写,是指阅读一本书或一段文字时,先浏览一下,对其内容有个概括的印象和认识。

Q是QUESTION(问题)的缩写,是指确定自己想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3R即READ(阅读)、RECITE(复述)、REVIEW(复习),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记下有用的资料,再进一步复习、消化。

最后,笔者也对学生阅读时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

1、做阅读理解时,不能太随意,要限定时间;

2、不要每逢新词汇就查字典(包括文曲星),要学会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

3、不要字字都读,要学会整体理解,明确主题大意;

4、不要以中国的习俗及价值观念来判断西方国家人们的行为习惯。

四、写

懂得笔头上运用英语传递信息进行交际,也是中学英语学习目的之一,而且写也是四项技能中最难的一种。而高中的写又与初中的写有明显的区别:初中学生说什么写什么;而高中学生要注意语言结构合理,用词恰当,表达通顺,拼法准确。

为此,笔者刚开始时要求学生避免写复杂、含有数个动词的长句,而是用几个简单句表示。随着语言知识的积累,再渐渐地逐步提高要求,要求学生写更漂亮、更富于变化的文章。

首先,我要求学生在口头练习的基础上进行笔头练习。因为经过口头准备再做笔头作业,可以大大减少笔头作业中的错误。比如说,开学第一堂英语课,我就要求每个学生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SELF-INTRODUCTION),当场进行适当的评论和补充,然后要求他们在课后写成文字,再收上来批改。

其次,结合阅读提高笔语能力。上完一个单元后,我就要求学生改写课文,或者对课文进行评论。这样,不仅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笔头表达能力。

当然,由于初中和高中学习内容、要求的不同,除了听说读写四方面外,教师还应在学习心理、学习方法诸方面给予必要的指导,从而顺利做好初高中的衔接,使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学习,为以后更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