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英语新教材教学中渗透团体心理辅导的探索

发布时间:2017-12-24编辑:互联网

贺州高级中学 翁就红

[摘 要] 本文旨在探索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英语课堂教学的始终,对带有共性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集体辅导,有效地帮助学生改善提高心理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及形成健康的心理适应能力。

高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不可避免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而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仅仅依赖于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和心理咨询活动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的。学科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品质,塑造性格主要就是在学科教学中。在学科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已成为现代教育理论和社会发展对每一位教师提出的要求。

高中英语教材的改编给我们广大的英语教师提供了在英语学科教学中渗透集体心理辅导的契机。新教材内容贴近现代生活,富有时代气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许多课文渗透着思想感情的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较强的感染作用,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素质,扩大他们的国际视野,增强爱国情怀,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新教材的选材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年龄特征和他们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教材中许多鲜活的人与事能够引起学生思想感情的共鸣。教材还注意渗透社会和自然学科知识,使其具有学科融合性和拓展性,中外文化交织在一起,充满了跨文化交际的信息,体现了国际性和民族性。丰富的教学资源体现了选择性和弹性。若英语教师能巧用心思挖掘教材中的心理素材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加以引导,那学生在获得认知上的教育的同时还能维护心理健康,使两者得到协调发展。

下面是笔者在探索高中英语新教材教学中渗透团体心理辅导的一些体会。

一、英语教师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是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前提条件。

1.健康的心理教育观和一定的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

第一, 英语教师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对心育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动机,有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心理观,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巨大的心理潜能可以开发,人人都能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第二,英语教师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尤其是教育心理学进行、发展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等方面的相关规律和理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学科教学的同时对学生施以正确的心理辅导。

2.真诚接纳,关爱每一位学生

关爱是对学生的关心,理解,尊重,信任和期望。关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情感基础,是调节学生心理问题的妙方。英语教师应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按学生心理的发展规律科学地培养学生,善待并体谅每一位学生,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善于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宽容,和谐,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

“平等”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是心灵沟通的前提,英语教师平等地与学生相处才能赢得真正的尊敬;“宽容”是真诚的体现,是一种信任和激励,能充当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和谐”是由师生共同协调的舒展,愉悦的氛围。和谐的环境可以使师生彼此产生好感和积极情绪,彼此信任,接纳和理解,这是师生关系的最佳境界。“互动”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提高的过程,互动的人际关系对心理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4.自我调适良好,能经常保持一种稳定、积极的情绪

作为一位教师,应经常保持一种稳定、积极的情绪,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绪对课堂气氛,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教师在良好的心境下授课,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解决问题速度快,对教学内容阐述精确,言语有表现力。在教师的和颜悦色,满腔热情之下,学生的紧张情绪的以缓和,对立情绪得以淡化,自卑情绪得以扭转,竞争情绪得以激发,师生关系融洽、协调,信息交流畅通无阻,形成积极、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教学效果随之提高。反之,在教师不良心境的渲染下,学生情绪紧张,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师生间出现心理距离,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压抑,信息通道阻塞,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受,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的材料是关键。

课文是英语学科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的载体。如果我们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从学生心理素质的角度去加以引导,将会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上的教育的同时,更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认同,认识自己的心理,把握自己的心理,使得自己的心理素质逐步提高。

以高一英语为例,英语教师只要善于挖掘,多方面的素材都可以信手拈来为我所用,在课堂上随时对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

1.利用教材,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旦学生形成了学习热情,它将产生持续,稳定,巨大的推动力,给学生的学习以有利的鼓舞,使他们坚持不懈、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Unit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课文中有这么一段话:” English has developed into the language most widely spoken and used in the world.”“With so many people communicating in English every day, it will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o have a good knowledge of English.”它提到了英语在国际上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我们可以结合国内升学和职称评定中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求职中英语好的优势对学生进行远景目标教育,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

2.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是人们对自己力量充分估计的一种体验。自信心可以说是学生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如果缺乏自信心,自己不相信自己,精神上自我打倒,这样将失去主动精神,严重阻碍内在潜力的充分发挥。

 例如,学习Oprah Winfrey时,利用她从黑人穷人家的孩子奋斗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成功人士的事例向学生灌输这样的精神“Hard work and discipline are the road to improvement,and success lies somewhere along that road.”现代社会竞争加剧,要求每一个成员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奋斗进取,相信自己并不断努力,充分发挥潜力,当时机到时每一个人都可能成功。

在学习Unit8 Sports时,运用“Faster, Higher, Stronger”“They do their best.”引导学生理解奥运会所倡导的精神并学习运动员顽强的意志力。

3.利用教材,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例如,学习Unit17 Great women时,利用描述60岁的女性老人独闯南极洲的经历“At 50 I was the first woman to travel alone to the North Pole. But what should I do to celebrate my 60th birthday? What else ,but a journey at the opposite end of the world, Antarctica?” “I had to make a decision. Wait to get better or give up?”激励学生形成“遇到困难不退却,知难而进,独立解决,勇于冒险,探索大自然”等乐观的人生态度。

4.利用教材,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学生心理发展最具影响力。

笔者执教于一所地级市中学,学生来自于三县一市,既有城市学生又有乡村学生。他们刚进入高一级的学校,对一切都有新鲜感。但由于对新环境,新教材,新教法不适应,他们既兴奋激动又担心害怕,加上学生因为各方面原因往往有一定的小团体思想,有意无意地会自发形成以区域或城乡为核心的非正式群体,群体间排斥心理比较严重,对教学工作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一情况,在上Unit 1 Chuck's Friend一课时,笔者利用Chuck因飞机失事受困于荒岛时的一段感悟“Chuck learns a lot about himself. He realize that he hasn't been a very good friend because he has always been thinking about himself….Chuck learns that we need friends to share happiness and sorrow… ,…He also learns that he should have cared more about his friends.”让学生反省一下自身平时言行举止对集体的影响,通过这样学生明白了友爱团结的重要性,善待别人便是善待自己,渐渐地改善了各自的态度,对形成和谐,融洽,友好,团结的人际关系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学习Getting to know Steven Spielberg 时,让学生分析Steven Spielberg 成功的原因,体会 “Steven Spielberg said that he owes much of his success and happiness to his wife and children.” 含义 的基础上,适当地给学生提出:要尊重父母,主动与父母沟通,自己对父母有些合理的要求和期望也不妨坦诚相告,这样可以加强情感交流,加深两代人的相互理解。

5.利用教材,激发社会责任感,遵守社会公德,树立环保意识

学习Unit 3 Going places时,可以通过让学生谈论出门旅游的一些经历和体验引伸出环保话题。例如“ Eco-travel is a way to travel responsibly,it is a way to find out what can be done to help animals and plants as well as people.”随着话题的进一步展开,“Don't drive too fast. Don't litter .No smoking.” 诸如此类的社会公德,日常行为准则很自然的就会成为学生的行为规范的引导,在课堂学习中帮助了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高中英语教材的改编给我们广大的英语教师提供在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契机。笔者在新教材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近一年的实践中深刻的体会到其“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效果,接受辅导的学生大多数能在学习时保持愉快的情绪,饱满的精神,有合作,交流的愿望,学习兴趣较浓,信心较足,心理承受能力普遍增强。

在教学中渗透团体心理辅导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希望工程,需要各学科教师共同承担,协同合作,发挥各学科的优势。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健康的心理就没有健康的素质,这已成为共识。如果我们广大教师注意结合本学科的课程特点和内容,有针对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能充分发挥学科教育的积极因素,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也能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

参考资料:

1.心理健康教育读本(高中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师教学用书(英语).人民教育出版社

3.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4.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增刊

5.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增刊

6.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