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英语新闻促进高中英语的创新教学

发布时间:2017-12-22编辑:互联网

洞头县第二中学 陈金钱

【摘 要】

为适应英语课程标准的需要,更新教学内容及拓宽教材,适应高考阅读理解题中经常出现的新闻体裁,笔者觉得有必要将英语新闻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本文介绍了如何从各种媒体中选取英语新闻并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实施。这种创新的新闻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在开拓视野,丰富词汇,增强运用现代化信息媒体的实践能力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文章最后提出了在英语新闻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体会。

【关键词】 英语新闻; 高中英语; 教学创新

Abstract:In order to better execute the principles of English teaching, to update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news reports in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section of the national entrance examination, the author thinks it is necessary to introduce English news to the classroom teaching. This paper introduces how to select English news from various media and how to incorporate news in the English teaching. Such kind of innovative teaching-English-via news practice is quite effective in arousing students' interest to learn English; in helping them broaden their horizon and enrich their vocabulary, as well as improve their information-searching ability. The paper also points out the restrictions of teaching English through news 。

【Key words】 English news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Innovation

引 言:人们常说:“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了。”当今社会信息传播飞速,世界各个角落发生的重大事件,在第一时间里就能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传媒,让世人知晓。同时新闻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而大量的新闻是用英语来报道的。在这样一个信息快速传递的时代,英语教师要站在时代的前沿,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创新教学。本人利用音像、报纸、网络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尝试将英语新闻融入课堂教学,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使学生真实、形象感知信息,激发了学生学英语的热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课题的由来

笔者带了一批学生从初中到高中,一直到高三毕业,对整个中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有充分的了解和深刻的体会。也深感到学生越到高年级,对学习英语的兴趣越减弱。有研究发现,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越来越低,小学占13.8%,初中生占5.7%,而高中生仅占2.9%,“知道也不举手”中,小学生占4.5%,初中生占14.5%,高中生竟高达53.8%(孙云晓: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的20个发现,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特别是在农村海岛普通高中,这种情况尤为突出,而这直接的原因就是课堂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所以,如何能从实际出发,使学生保持渴望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的学习热情处于最佳状态?笔者一直在思考与探索,也尝试了比较多的办法。一次,在课堂上,发现学生很喜欢听教师讲一些发生在国内外的新鲜事。于是,本人有意识地将新闻报道引入课堂。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形成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本人认为,将新闻融入英语教学之中,有以下三方面的需要:

1、适应英语课程标准的需要。

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英语课程标准》还特别强调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功感和自信心,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2、拓宽教材的需要

高中学生正处在求知欲很强的阶段,他们渴求知天下事,不仅仅满足于课本上有限的内容。而且,现行高中英语课本自从1996年从全国各地普及使用到现在(注:2003年秋高一已开始使用新的教材)没有进行修订过。当时的学生觉得此教材不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学生失去了很浓厚的兴趣,一些话题也确实缺乏时代气息。笔者在任教的两个班做了一个调查,85%的学生对这套教材不是很感兴趣,66.5%的学生觉得词汇量不够,73.4%的学生觉得他们迫切需要一些贴近生活,紧跟形势的新内容来补充教材的局限性。

3、适应高考的要求

新闻报道题型的文章在英语考试阅读理解中频频出现。就拿近几年的全国英语高考试卷来看。2000年A篇报道了纽约的一起重大停电事件。2001年A 篇报道了上海汽车租赁的情况。2002年B篇路透社报道了一种有机水果成为时尚之事。2003年C篇是一篇广告形式的文章,D篇是一篇报道形式的文章,都体现了选材的广泛性和时代性,E篇则是涉及电脑网络的普及与环境问题。2004年温州市高三“一模”卷的阅读题C篇,就是来源于网络上的广告,而2004年温州市高三“二模”卷的阅读题B篇就是原汁原味的英语事实新闻,报道当今世界最大最豪华的游船The Queen MaryⅡ。可见,新闻报道这种文体在考试中占有重要位置。其实,高考试卷的阅读材料也往往取自于原汁原味的、新近出版的报纸、杂志、宣传资料、网络以及各类丛书中整合的材料或修改的文章。

综上所述,英语新闻应该在英语课堂教学之中得到更多的重视。

二、新闻资料的来源

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综合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在这样的背景要求之下,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音像、网络和报刊杂志资源,多渠道多方位地挑选新闻资料,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笔者认为新闻报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获取:

1、报纸 适合中学生的报纸且比较有影响力的有《上海学生英文报》、《21世纪报中学生版》Senior Edition、《希望英语》等。今年又有《学生双语报学生版》Student Times,它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已任,强调跨文化交流和多学科互动的新型英语课程资源。这些报纸上都有适合中学生的喜闻乐见的新闻。

2、电视 中央电视台第九套节目播出英语新闻,报道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央视五套体育频道每天七点的体育英语,非常适合高中学生对体育新闻的需求。目前,我国省市各级电视台都播送大量英语新闻节目,如上海东方卫视。而这些节目把文字、声音、图像结合起来,提供真实的英语运用环境,十分有利于英语学习。

3、广播 收音机可以接收到VOA, BBC ,China Radio International 等节目。尽管学生理解全部内容有困难,但可以了解些大意,并可以熟悉各种不同的语音语调,尤其是VOA中的Special English,对提高听力能力大有裨益。

4、网络 网络是最快最及时的新闻传播载体。其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无限的潜力,它不仅提供更多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渠道,更重要的是它为学习者提供了不受时空限制的学习资源。全球绝大部分网站都是英语网站。笔者经常浏览的网站或网页有:中央电视台的英语网页( WWW.CCTV.COM/ENGLISH)、21世纪报的网站、China Daily 网站等。笔者尤其推崇的是英国BBC广播公司的world service网站,其提供最新的世界各地简要新闻,题材包罗万象,而且把文字和声音相配套,只要轻轻点击就能反复听英语,对一些新的单词既有发音又有解释,非常适合高三英语教学的需要(www.bbc.co.uk/worldservice/index.shtml)。

诚然,各种传媒都有各自的特点。比如,报纸便于学生阅读,如果人手一份,可以在课堂上集体使用。电视既有声音,又有画面,学生可以借助画面来领会新闻的内容,但受时间的限制。收音机播放的节目,则更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有利于提高听力效果。网络查询是最便捷的,方便筛选和截取学生最需要的信息。

三、新闻在教学实践中实施情况

有了好的新闻素材,如何能更好的利用,以便发挥出它的最大优势,这也值得注意。笔者尝试了以下几种做法:

1、重大新闻事件及时融入课堂教学。今年自开学以来,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比如伊拉克战争,中国的两会召开,非典型性肺炎,“神五”的成功发射,禽流感等等。我们可以利用网络信息,及时地收集,整理这些素材,在第一时间把它提供给学生。比如,美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之时,笔者在课堂上给了学生美国总统对全国的电视讲话稿,把时事政治及时引入课堂,既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让他们学习了新的单词。

President George Bush launched his war on Iraq with an attempt to take out Saddam Hussein and his henchmen. As dawn rose on Baghdad, more than 40 cruise missles began raining down, heralding the start of a conflict. The President said it would result in the end of the Iraqi dictatorship。并把相关的背景知识做了介绍,引导学生阅读,展开讨论。如:What is your opinion about Iraq War?

2、结合课本,适时插入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新闻素材。

教师平时要注意材料的积累,做有心人,把一些能够联系课文教学的文字或图片材料收集并整理好,建立自己的教学资源信息库,便于学生了解课本之外的更多的信息。因此,教师要力争找到同课文嫁接的切入点,给课文注入更多的新内容,有针对性的营造了课堂教学氛围。比如在上到高一英语unit 23 Rescuing the temple时候,教师可以引入中国的三峡工程的有关素材,也包括的蓄水新闻报道

Three Gorges reservoir starts storing water

A decade has passed since China started building the world's largest hydro-electric scheme, "the Three Gorges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Sunday marks a milestone in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as its huge reservoir begins to store water.

又如上高一年级的Unit 10 Sports 这一单元时,笔者在课堂上引入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录像片段,重温中国申奥的艰辛历程和申奥成功的喜悦,同学们激动不已。前几天一则有关奥运场馆的新闻,也同样有利用价值。内容如下:奥运会主会馆的方案最终确定。

THE design for the main Olympic stadium was finally announced last week. The nest-like building was jointly planned by Swiss and Chinese architects. It proved popular when 13 possible designs were showed at a public exhibition in March. The construction work for the 80,000-seat stadium will start in December. 学生读了之后,可以获取最新的奥运动态。

高二有一篇介绍Steven Hawking的文章。笔者联系了去年他来到中国参加会议,并想到他在杭州给浙大学生做了讲座的新闻。虽然新闻报道不是latest news,但是为同学们创设了真实的历史和现实背景,笔者也下载了他到浙江大学活动的一些图片,这对理解课文,深化课堂教学起了重要的作用。

3、将新闻融入听说读写各项训练之中。

新闻这一体裁,提供给我们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在上课前几分钟,笔者经常给学生听一些录音新闻以提高他们的听力。同时,也鼓励学生在周末节假日收看电视,收听英语新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而且,不仅由教师提供素材,也要求学生自查资料,说出最近国内外发生的大事,校园的大事,或是他们感兴趣的有关消息,如体育、旅游、学校生活等,采用report的形式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让学生体会到英语就在身边,学习英语不是难事,也浓厚了学习英语的氛围。根据考试的需要,教师平时要增加英文报刊的阅读量。让学生了解新闻报道体裁的行文特点和考查方向。新闻报道往往分为四个部分:标题、消息来源、导语、具体事实细节。考查涉及重要事实、具体细节的确认,多个时间地点与具体事实的搭配,猜测词义,添加标题,归纳中心等能力。训练可以采用近几年的高考及各地模拟卷中的新闻报道和平时的新闻材料。如前面的材料,可以猜测nest-like ,architects, jointly等单词的意思,并且叫学生给出标题,他们给出了Olympic stadium, the nest-like building,等标题, 然后和原有标题Olympic Nest Won对照,分析,强调标题应包含新闻的中心内容,并且简洁明了。新闻报道往往有其固定的文体风格,有常用的句式。当学生接触了一定量的新闻素材之后,脑子里就会有积累。特别强调在新闻写作时写清when ,where ,what, who, why, and how。在这样的基础上,如给出一些中文素材,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就不会觉得太难了。前年关于我国海军舰艇失事的报道,笔者尝试了让学生写这方面的一篇短文。学生写出了如下的文章:

Loss of 70 Sailors

Seventy Chinese Navy sailors were killed in a submarine accident on May 3.The No.361 submarine was taking part in a training exercise near the Neichangshan Islands in the Yellow Sea off eastern Shandong Province. The accident happened when the submarine suffered mechanical problems, according to Navy sources.

四 、英语新闻的使用效果

英语新闻在课内外的应用,得到了学生的支持和认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提高了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由于新闻贴近生活实际,与时俱进,符合高中生追求新知的需要,学生易于接受。尤其是将音像有声语言引入课堂,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学英语的热情大增,促进了英语成绩的提高。

2、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

通过阅读新闻,可以培养学生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并能掌握一些如战争、自然灾害、国际会议之类的中学课本里少见的词汇。比如伊拉克战争词汇: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人体盾牌 human shields, 维持秩序maintain order, 建立过渡政府set up an interim administration, 非典词汇:病毒virus、传染infection、预防与控制prevent and control、消毒sterilize等等。

3、培养了运用现代化信息的能力。

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收集资料,在课堂里展现劳动成果,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Using English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的教学理念。经过实践,学生提高了筛选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也为中学生日后走进高校或步入社会奠定了这方面的基础。信息技术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学习工具和方法,给学生的英语学习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4、有利于学科的德育渗透。

教师的基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新闻体裁有很强的感染力,能给学生生动的教育意义。比如前面举例的Steven Hawking 例子,教育学生要有坚强的意志品质,身残志坚等坚毅的求学精神。有关奥运的新闻报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关于战争的新闻则能让学生珍惜和平,树立远离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

5、提高教学质量。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实践,学生的成绩较以前有较大提高,综合能力也有可喜的提高。以2004年温州市高考“一模”笔者的教学班和其它两个对照班相比,从表格中可看出各项指标都优于对照班,且平均分也高了8.5分。

听力 完型 阅读 写作

实验班 65.22% 81.2% 63.5% 61.3%

对照班 63.4% 78.7% 60% 57.4%

(说明:单位为得分率,抽样60份)

五 、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新闻引入高中课堂教学,是笔者对课堂教学的新尝试。在学生的配合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实践中,也碰到了一些实际的问题。

1、 资料的选择费时费力,难度有时候不易把握;

2、 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制约,海岛学校的多媒体教室数量有限,宽带上网不能总是满足需要。同时电视节目要录制,需要时间和相应的设备;

3、 在新闻教学方面值得借鉴的资料缺乏;

4、 教师本人应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方面的素质也有待于提高;

5、 如何发挥备课组的功能和集体力量,做到共享资源,也是英语教师要解决的一个课题。

结束语:

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新闻媒体的使用,给英语的课堂教学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通过音像、报纸、网络,我们能及时获取国内外的消息。把英语新闻引入课堂教学,为创新教育开拓了新的天地。我们应努力按照《新课程标准》,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拓宽课本,向生活,向社会寻找语言材料,并提供给学生,激发学生的热情,促进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新闻报道的特点及其常见考题》于金芳

《英语通》,高三版 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