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高中英语校本教研 促进英语教师专业成长

发布时间:2016-1-13编辑:互联网

温州十四中高中英语组 沈永铭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作为一种新的学校教育研究策略,校本教研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而提出来的。尽管近年来我们对校本教研进行了理论框架的准备和实践操作的探索,但是对于大多书学校和教师来说,校本教研仍然是新生事物,如何正确地把握校本教研是广大教师需要注意的问题。 我们根据温州市青年骨干教师研究班苍南钱库二高校本经验交流会的精神和市高中英语教研员郑秋秋老师的指示我们达成了如下的共识:更新教育教学的观念是顺利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举措。教师要在学习型的学校氛围中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通过自己的反思和同伴互助来解决问题,实现促进专业成长的根本目的;而教研组是校本教研的最基本单位,校本教研只有真实地发生并且扎根在教研组,才能有效地开展。我们力求通过大力推进校本教研使教师在反思与研究中不断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新课程理念主要要通过课堂实践和探索中生成, 校本教研的理论框架应该在教学实践中构建和完善,通过教师能力的提高而不断得到落实。否则,校本教研就不能称为“以校为本”。我们感到高兴的是,我们“通过高中英语校本教研 促进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课题已经获得温州市2005年基础校验研究课题,整个课题将于2006年6月全部结题,并上交结题报告。

二、研究方法、研究模式和研究过程

1)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等研究方法。

2)校本教研模式:教学-问题-归因-设计-教学-反思“。 我们力图通过反思促进英语教师专业的发展。

我们在2004学年第一学期已经制定了校本教研的实施方案,并已经完成部分研究工作, 每位教师都撰写了教学案例,我们组的教师撰写的案例、论文和整合课件和优质课已经在市级评比中多次获奖或发表或上传。

3)课题研究的步骤

1、制定校本科研方案,明确研究的方向。

2、各备课组制定反思教学研究的计划表,计划表应包括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人上课、说课、集体评课、教学反思等程序,第18周前上交组长所有应交的反思教学研究计划表、个人备课教案、集体备课教案、开课教师说课稿、备课组集体评课稿、教师教学故事和备课组教学反思总结等内容。如下图:

3、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针对英语学科来讲,我们主要重温英语教学大纲,学习《高级中学课程标准--英语》及其他专业理论和反思资料以提高全组教师的英语教学的思想认识,使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主要通过外出取经,请专家作专题讲座,教研组集体反思。通过专家引导和同伴互助,行为跟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4、开展教学反思活动.我们每次校内公开课课前制定备课组教学反思计划, 确定公开课开课内容;然后备课组集体备课教学教师现场反思与答辩;教研组集体评课;开课教师要撰写反思性教学公开课的材料的述评;

5、组织英语沙龙。为了加强英语文化的学习和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交流校本教研的体会,为教研组的结题报告积累必要的素材;我们组织英语沙龙活动 。

6、教师教学故事的搜集和撰写。采集同伴和自己的教学故事;撰写好之后上交教研组组长,由教研组长负责组织评比,并在教研组网上交流;由于时间比较仓促,没有全部完成。

7、整理和汇总。教研组整理本学期的校本反思性教研活动的各种材料,并由教研组长负责撰写研究报告,上交校教科室和市教研室交流和汇报,争取上级领导的支持和指导。

分工:本课题由温州市第十四中学高中英语教研组承担。

分工:本课题由温州市第十四中学高中英语教研组承担。

课题组组长:沈永铭

副组长:翁晓菁、陈婕、吴丹

成员:丁洪江、金炎、付素清、王清平、谢津津、付素清、张春玲

三、初步校本教研研究成果

本组教师通过校本教研,专业水平在短期内有了较大的提高。我校参加市级案例评比获得好成绩,其中张春玲、陈婕老师获得市整合案例评比的二等奖,张春玲老师的整合课件获得市一等奖,沈永铭老师的案例也参加温州市高中英语青年骨干教师研究班教学案例的二等奖;沈永铭老师的论文《单项填空的解题对策》发表于《中学英语读写》高考版2004年第12期;《中学生上网心理矫正策略》参加了温州市“我与网络”主题征文比赛,并发表于《温州晚报》2004年8月7日第14版上。《利用Internet优化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和思考》发表于温州教育网《 课改在线 》(http://kgzx.wzer.net/showkgxx.asp?id=619)。陈婕老师获得温州市直属高中英语优质课评比二等奖。我们组织了高一学生参加了全国中学生英语竞赛,取得很好的成绩。陈婕老师参加温州市市直高中英语说课比赛获得二等奖。我们“通过高中英语校本教研 促进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课题已经获得温州市2005年基础校验研究课题,整个课题将于2006年6月全部结题,并上交接替报告。

四、校本教研活动实践与反思

高中英语校本教研活动方案

----“提升教学反思力;在反思中成长”主题活动方案

一) 活动主题:提升教学反思力,在反思中成长。

二)活动目标:

1、本校是浙江校本教研示范学校,具备较好的进行小本科研的条件和科研基础,本组本学期决定以“提升教学反思力,在反思中成长”作为校本教研的主题;目在于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提高现代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我们将以《教学设计原理》和《新课程教师教学技能的变化》一书开展读书学习活动,聆听专家报告和同伴读书辅导,提升本组教师对新课堂教师教学技能的理论认识和对于反思性教学的认识。

3、我们以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为理念,以课堂教学思想的革新和教学过程中和教学后的反思为手段开展教学展示,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进行研究通过反思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4、我们通过叙事研究的方式,以教学故事撰写评比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

5、我们认为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的性质,行动研究是立足于教学的研究,是教师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所进行的研究。其特点为“从问题出发,从教师的需求出发。”

6、申报并取得温州市基础教育研究课题“通过高中英语校本科研, 促进高中英语教师专业成长”。

三) 活动流程

1、确定研究主题,制定校本教研活动方案。

2、专题读书与辅导:

书目:1)《教学设计原理》;R.M.加涅 、W.W. 布里格斯。2)《新课程教师教学技能的变化》;傅道春。 3)《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其他材料自选:例如《论教师的反思及其策略》作者:张立昌等

辅 导 书 目 辅导教师 辅 导 内 容 备注

《新课程教师教学技能的变化》 沈永铭 第二章:新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生学习方式;《论教师的反思及其策略》 10月29日下午第1、2节已完成

《新课程教师教学技能的变化》 翁晓菁、谢津津 1)第五章:传统教学技能的优化;乐清中学陈洁老师反思教案评析 11月23日下午第1、2节已完成

《新课程教师教学技能的变化》 陈婕王清平 第四章:新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和运用 12月7日已完成

《教学设计原理》 吴丹 第八章:学习任务分析 12月24日已完成

《教学设计原理》 傅素清 第十六章:教学评价 1月7日已完成

3、专家引领:

本组计划邀请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毛继光副教授做关于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专题讲座,目的在于通过专家引导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的提高。

4、各备课组制定反思教学研究的计划表

反思教学研究的计划表应包括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人上课、说课、集体评课、教学反思等程序,第18周前上交组长所有应交的反思教学研究计划表、个人备课教案、集体备课教案、开课教师说课稿、备课组集体评课稿、教师教学故事和备课组教学反思总结等内容, 通过同伴互助,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共同提升。

5、教研组2004学年第一学期开展反思性教学公开课活动:

开课时间(周) 开课教师 开 课 内 容 课题研究的主题

15 陈 婕(高一) Unit 11Lesson 41

10周(11月4日上午第2节) 谢津津(高二) 高二英语第5单元-the British Isles (Period 1) 第一课时的设计原则--

17 沈永铭(高三) 浙江省高中证书会考作文基本模式 应试能力训练

13周(12月3日上午第3节) 张春玲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周公开课-高二第8单元-Reading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性

6、召开反馈会议和专题讲座:

i. 三位开课教师现场反思与答辩;

ii. 教研组集体评课;

iii. 开课教师撰写反思性教学公开课的材料的述评;

7、进行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第15周下午2:30-4:30进行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张春玲、陈婕老师参加了竞赛,取得一等奖和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8、积极参加市高中青年骨干教师研究班的校本科研活动。从中吸取经验和知识,并结合本组实际,完善我们自身的校本科研体系。

9、组织英语咖啡沙龙,加强英语文化的学习和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交流校本教研的体会,为教研组的结题报告积累必要的素材。2004年12月24日, 我们劝阻教师邀请尤珍珍校长参加了本组的圣诞英语咖啡沙龙,以英语的文化氛围, 品尝圣诞美食,感受圣诞文化, 提高英语水平。

10、教师教学故事的搜集和撰写:采集同伴和自己的教学故事。每学期每位教师要撰写好之后上交教研组组长,由教研组长负责组织评比,并在教研组网上交流。

11、教研组整理本学期的校本反思性教研活动的各种材料,并由教研组长负责撰写研究报告, 并上交校教科室。

五、校本教研活动实践举例

高二英语备课组反思性教学公开课计划表

落实时间 负责人

集体备课 2004年9月1日 翁晓菁、张春玲、谢津津、沈永铭

集体教案 2004年10月30日 翁晓菁

公开课 2004年11月2日上午 沈永铭

说 课 2004年11月2日下午 沈永铭

集体评课 2004年11月2日下午 高中英语教研组全组同事

反思总结 2004年11月2日下午, 并上交教科室备案 沈永铭

强化互动,引领文化

----Senior II;Unit5.The British Isles教学案例

沈永铭

一)引言

国家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促进中小学教学根本性变革的主要途径。"这就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高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

事实上,教学实践表明:时代在不断向前发展,在现代文明下产生了现时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他们时尚、前卫、锐意革新、容易接受并喜欢新鲜的事物……。本课拟采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方式,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有更新的思维方式和接收信息的手段。在学习本课时,我们要求学生不仅仅停留在课文本身,更多的要求他们利用多方面的资源,对英国文化产生新的浓厚的兴趣点;其次培养学生的大胆思维能力,让他们自由发表看法,利用网络快捷方式及时进行交流讨论,以达到一种新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理念。学生所接受的教学信息并不完全取决于教师所教授的信息输出量,特别是多媒体和互联网融入教学中,教学信息的传播方式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从单向往双向(或多向)交互式的方式转变,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可以主动搜索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信息的内容。换句话说,信息不再是从教师那里"拿"回来,而是由学生在更广泛的时空里"找"回来的。正是由于信息技术为英语学科教学提供了即时、多向获取信息的可能性和巨大的思维发展空间,增加了学生与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因此,二者的融合将有利于高中英语的教与学的优化。

此外,《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的"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程总目标"中也提出让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可见,课程改革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式学习。

二)研究背景

The British Isles是人教版高中英语第二册第五单元(Unit5)的一篇课文,是高二上册的中间单元,在全册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个对学生理解和感悟讲英语国家的文化能够产生深远影响的重点单元。本单元的中心话题 The British Isles围绕英国人文地理状况展开。我首先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大脑热起来教材;以"看地图,说地图"为切入点展开听力、对话、阅读、协作和综合运用,通过"英国的地理、气候、历史、资源、及风土人情、社交礼仪、生活习惯等"内容使学生感受语言知识,在互动的学习氛围中感悟英国文化,感受跨文化知识的学习,接受语言的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发展全面的能力,培养国际视野。英国是英语国家中最重要的一个国家,我们可以就相关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整理,拓宽文化视野,增强学生对不同地域和文化差异的理解和语言敏感性。

三、问题的设置

由于我第一次执教高中英语新教材,且长期受老教材和老教法的干扰和影响,我觉得最大的困难在于改变教学观念和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上。开课前,我主要通过学习新《高级中学课程标准-英语》和教学案例的撰写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介绍,从理论上提高认识;我还积极参加了温州市青年骨干教师研究班有关校本科研和案例撰写的学习和培训,我撰写的教学案例获得了市二等奖,这也多少增强了我的信心。通过对于教材的研究, 我初步定下了本课的教学主题和教学方式。我的开课前确定的问题就是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强化教与学的互动,引领语言文化教。具体教学策略如下:

1、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作为网络资源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和任务型学习模式。

2、教学构思:以为教学对象,激"活"文中的"文化分子",营造人文化的课堂情境,让学生陶醉其间,设身体验,接受人类文化的濡染和熏陶,在互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人文教化。另外利用网络达到探究学习,获取更多知识,提高语用能力的根本目的。

3、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作者对于英国文化的理解及感悟。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实践培养学生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收集、加工、处理信息、自主探索与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网络环境下探究式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增强学生对于英国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总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用简要的语言从不同方面加以概括。

2) 体验英国文化的特色和我国之间的地域差异,学会通过网络自主探究和合作探讨来解决。

[难点]

1)由于生活阅历尚浅,学生对英国的文化了解不够,深刻感悟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2)利用网络环境,进行交互学习,搜寻网络中有用信息为己所用,发表自己的观点。

Teaching Procedures

Task 1 Warming- up

T: Hello, everybody, so long we have learned English for more than four years. But do you know the country the language came from? Ok, at first, let's make our brain and body warm by expressing our own opinions ( Ask the questions about the British's Isles and let students discuss freely on line to make them concentrate on as much information as they can)

1.Does British Isles equal the United Kingdom?

2. How many countries make up the British Isles?

3. 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United Kingdom?

4. 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Ireland?

Task 2. Scanning

T: Very good, you have done a very good job. From your words, I know some of you are puzzled with the geography of the United Kingdom. Yes, it is a little hard to make it clear. But don't worry; 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the introduction of British Isles. Ok, first, please scan the map of the British Isles and the text on line quickly, and then do the following exercise.

Decide whether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true or not.

⒈ The British Isles is made of 3 parts.

⒉ The British Isles lies off the west of Europe.

⒊ The English Channel is only 20 miles wide.

⒋ The British Isles is surrounded by the Atlantic Ocean to the east

⒌ There's much rain in the British Isles.

⒍ Ireland is part of the United Kingdom.

⒎ There are 6 languages that are considered to be native to the British Isles.

(Students show their answers on the BBS . Keys: F T T F T F T)

评析:这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地图直观上感受英国的基本情况,作为课文教学的铺垫和基础;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大脑热起来;间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头脑的反应能力。实际教学效果良好。

Task 2. Skimming

T: Just now, we quickly read the text and did some exercises, then let's read it more carefully and get some information about the British Isles. Please read the text or you can choose to listen to the tape on the net, and take these questions in mind. First of all, you should do your best to catch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for each paragraph.

Paragraph Main Idea

Para 1. General idea about England.

Para 2. Position of the British Isles.

Para 3. The climate of the British Isles.

Para 4. The culture of the people in the British Isles.

Para 5. The language spoken in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

Para 6. The history of the United Kingdom.

Para 7. The languages spoken throughout the British Isles.

Second, answer some questions ( for this time, in order to give the students enough time to read the text or surf the Internet to deal with these questions)

1. How much do people know about the British Isles?

2. What kind of country is the UK?

3. What is the BI made of?

4. 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parts in geography?( map filling)

5. What's the main type of climate?

6. What're the climates in different parts?

7. How did the European mainland influence the culture of BI?

8. How did the French influence the language of BI?

9. What was the UK made up of in 1536 and 1707?

10. Is Ireland one part of the UK? What about the Isle of Man and Channel Island?

11. What are the languages for the British people in the different parts?

12. What is a serious matter happening to people?

评析:Skimming这一步骤主要通过先理顺篇章的段落大意,再归纳篇章的中心思想,最后理解篇章主要细节,让学生从粗的线索理解篇章的整体结构,建立课文的整体概念。教学实际操作效果很好,学生的课前预习做得很好,保证了教学的流畅进行。

Task 3. Consolidation (map-filling& retelling)

T: Since we knew the text well, then please fill the map of the British Isles on the line. And then prepare for retelling the text with the help of the information supplied on line.

评析:Consolidation这一步骤主要通过地图帮助学生理顺区域位置,教会学生学会正确运用方位的表达方式,并在实践中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的能力。不足之处是方位介词的运用效果不是很好,应该先介绍方位表达的方式,再实际运用的效果会更好。

Task 4.Post - Reading ( Plan-making)

T: Imagine that you are going to have a four-week a summer camp in the UK. Make a travel plan in which you describe where you will go and what clothes and things you will take. You can 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 on line and search more information by surfing the Internet. And then make a plan according to your own situation.

评析:Post - Reading ( Plan-making)这一步骤主要通过制定计划的方式,让学生灵活运用本单元的重点句型、词汇和语言知识,学以致用。实际教学效果一般,学生的语言水平差异较大。让两人一组合作进行的效果可能会起到相互弥补、共同促进的效果。

Task 5. Extra-reading

T: Since we have learned the text on the book, maybe you want to learn more about BI, then please do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do the exercise related. The material is on the " test on line". Please test yourself and then write down your reading speed and the result on BBS.

评析:Extra-reading这一步骤主要通过网上阅读,BBS网上讨论,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提高学生的泛读能力,加深对于英国文化的感悟。教学效果不错。

Task 6.Discussion

1.It is possible to swim from the European mainland to England. How far is it and where would be the best place to do so?2.Why is it of great value to record and teach local languages to the young generation?

评析:Discussion这一步骤主要通过BBS课堂讨论,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语用能力。BBS课堂讨论的水平差异较大,个别学生在胡说八道,缺乏监控。在课前要加强指导,在讨论期间要加强巡查,还应发挥各学习小组组长的督管作用。

Task 7. Homework

1. Write a summery of the British Isles and send it to your friends or my e-mail on line

2. Collect the information about any part of United Kingdom in a group of four and then present it to us in the next period.

评析:homework这一步骤主要为了达到复习和巩固已学知识的目的。

Task 8.教学评价(ASSESSING)

In this lesson, you have learned about the British Isles. How comfortable do you feel doing each of the skills below?

1=Not comfortable 2=Need more practice 3=Comfortable 4=Very Comfortabl

Comfortable levelTalk about UK and Ireland 1 2 3 4Practice expressing agreement and disagreement 1 2 3 4Use new word and expressions 1 2 3 4Write a description of landscape 1 2 3 4

ReflectionI learn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 would like to know more abou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m still not sure abou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析:教学评价这一步骤主要为了了解学生的课堂掌握情况,作为调整和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的反馈信息,是对于教师自身教学行为反思的重要依据。

五、教学反思

(一) 如何实现文化教学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经常会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否"应试味"太浓,但反思到最后,倒昏了自己的头脑。文学即人学,英语教学应该提倡人文教学,怎样才能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呢?我这堂课基本上围绕着文化(culture)这一主题作为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环节的。希望通过情境的设置,让课堂具有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把僵化的教材还原成活生生的生活,在比较枯燥的课堂上注入浓浓的人文气息。让学生设身于这种氛围中,反反复复地体验,获得文化的营养,唤起为人为文的思考,一步一步感化。我利用了高中英语新教材中关于British Isles的话题,引导学生感悟文化,拓宽国际视野.

(二)课堂教学的一点反思

1、一定要给学生一个学习的过程,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这种课程包含的学习目标丰富,不能简单地以学术标准来衡量。

2、各步骤设计要遵循语言学习本身的特性,要符合语言思维的特点。网络服务于语言学习最关键的仍是教师对文化背景、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我的备课中仍体现出文化底蕴的不足,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

3、信息技术作为网络资源为英语的学习确实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大面积地接触到课文以外的各种信息资料,英语语言学习的材料和范例也因此更加多样并富有动态性,英语的外延不仅包括现实的生活领域,还包括网上虚拟生活中的语言活动,这使我们的英语课程真正成为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

4、网络教学软件的即时回馈提高了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传统课堂上的集体阅读或讨论难以确保每个学生都在积极参与,而网上的论坛回帖则有效督促和了解了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网络的记录功能和教师设置的评价机制也反馈了学生在一节课上的具体表现,使他们及时发现不足,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5、网上讨论打破了空间限制,提高了学生思考的深度。学生可在BBS这一动态论坛上用跟帖的方式寻找自己的伙伴,根据需要一人可参加几个小组,不需交换座位即组成了多种多样的学习小组。网上发帖讨论虽然进度不快,但也给学生留下了足够的思考空间,锻炼了学生的英语书面组织表达能力和电脑操作能力,使他们的思考更为深入。事实上,网上讨论也能有效弥补了口头讨论的不足。

6、要在课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要更新学生的思想观念,使他们意识到网络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方式,对培养科学的思维习惯有积极的影响。这种学习的主动权是掌握自己手里,要靠主动参与认真探究才能获得学习成果,从而更快地进入课堂的情境,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学生自由讨论期间要加强巡查,还应发挥各学习小组组长的督管作用。这方面,我做得很不够。

总之,通过搜集网上资源,进行交互讨论,可以形成自己新的观点和看法。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促进他们的英语思维能力和语用能力,同时也是教会学生另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我们"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最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