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电脑和网络技术的尝试和思考

发布时间:2016-2-20编辑:互联网

 

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英语教师 范文林

在步入21世纪的时候,全世界的教育都面临着变革的任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内容是:新的一代要学会求知(learn how to know);学会做事(learn how to do);学会合作(learn how to live together);学会生存(learn how to be)。全世界的一个共识是:一个个体在新世纪中发展的水平越来越取决于迅速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

我国正在实施的素质教育和正在进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正迎合了这一趋势。这场教育革命的精髓之一是学生和教师的角色的变化: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去获取知识,学生上升为教学诸因素的中心;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播者,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

在这世界教育理念变革之际,现代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势不可挡地进入了教育领域。这势必或已经在催化着这场教育革命,在加速着教师和学生,教和学的角色的转变。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一直在尝试和思考:如何实现角色的转变?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利用电脑和网络技术培养新世纪的人才?

尝试一 自制 ppt 多媒体演示课件

在初步学习了计算机基本操作之后,我开始为高中英语教材的课文制作多媒体演示课件。比如,我为高三英语澳大利亚一单元搜集了大量配有英语说明的照片,英语原声音频素材(录音),以及配有英语解说的视频材料(影片)。

按照课文内容,我把这些素材整合成土著人,特有动物,天气地貌等版块,作成演示课件,在多媒体教室里向学生展示,创造了一个在普通教室里,用书本,粉笔,录音机根本无法实现的英语环境,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初战告捷,促使我继续制作了体操,拯救地球,热带雨林,珊瑚和大堡礁,马丁 路德 金,林肯,急救,因纽特人等多个演示课件,并在课堂教学中实际应用了。

以上多媒体演示课件中,已有多个课件上传到了“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的“软件交流中心”,与全国同行交流,供教师们下载使用,下载次数均超过一千,还有超过四千的,受到了同行们的好评。

登陆下列网址,便可了解这些课件的情况:

马丁 路德 金 http://download.k12.com.cn/xinxi.php3?id=769 下载次数 4156

澳大利亚 http://download.k12.com.cn/xinxi.php3?id=1395 下载次数 2523

珊瑚和大堡礁 http://download.k12.com.cn/xinxi.php3?id=3424 下载次数 2653

体操 http://download.k12.com.cn/xinxi.php3?id=4017 下载次数 1529

迪斯尼世界 http://download.k12.com.cn/xinxi.php3?id=4555 下载次数 2757

思考一 ppt 课件帮助了谁?

勿庸讳言多媒体演示课件在多媒体教室里向学生提供了最新的“原汁原味”的英语材料,创设了一个全方位的多源化的英语语言环境,普通教室和纸质教材望尘莫及。

在这过程中,学生们开始觉得新奇有趣,学习积极性很高。但后来我发现,他们很快就“习惯”了,又开始无精打采起来。为何我煞费苦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引不起他们的兴趣呢?

细想起来并不奇怪:课堂里的角色并没有丝毫改变,教师仍然主宰一切,学生仍然被动坐等老师灌输。只不过教师的灌输手段高科技化了(用计算机),学生的接受更生动形象了(有多媒体)。这些拿惯了鼠标的,玩惯了电子游戏的,电脑龄比你长的学生,很快就领教了你那两下子,他们能让你一个人在课堂上摆弄鼠标吗?!

我意识到,如果还停留在ppt演示课件的水平上,无异于“穿电脑新鞋,走教师中心满堂灌的教学老路”。 powerpoint是名副其实的“演示课件”,它是老师和演讲人的优良助手和得力工具。但它帮不了学习者的忙,对学生来讲并无太大价值。要实现角色转变需另辟溪径。

尝试二 自制 htm 网络课件

在上网浏览查寻资料的过程中,我萌发了制作网页(络)课件的念头,边学习,边制作,竟然也制成了若干网页课件,在互联网上还建立了自己的英语教学网站。

1. 高中英语课本多媒体网络课件

我将先前制作的演示课件全部改编制作成网络课件,上传到互联网我的网站,供各地的学生上网自主学习,浏览。同时也将这些网页课件放到了校园网上,供在学校计算机教室上英语课使用。

仍以澳大利亚一课为例:

开始上课时,以演示幻灯片的形式布置如下任务:

1. What kind of country is Australia?

2. What sports do Australians like better?

3. What are the speci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aborigines use?

4. What are the unusual Australian animals?

5. What are the facts that help to make tourism a thriving industry?

然后,让学生上网(校园网),访问相关网址,打开澳大利亚课件首页,便可见到文字简介,地图,国旗,相关图片,和有关链接:People, Animals, Land(见图1)。

学生浏览阅读首页之后,应当能解答第一题了,之后学生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分别点击有关链接,进入相关页面学习观看。

比如,若想了解澳大利亚的特有动物的情况,可以点击 Animals 链接,进入澳大利亚动物页面(见图2)。

图1 图2

点击树袋熊图片,便可进入树袋熊页面,阅读介绍树袋熊的英语文字,点击影片链接(Click here to watch and listen),便可观看一段有英语解说的影片。学生可自行多次重放影片,对照网页上的解说词文稿,细听解说。点击两个录音链接(Click her to listen.) 便可听到英语说明。(见图3)

图3

在学生学习浏览了有关动物的全部内容之后,就应该能够回答任务中的第四个问题。

利用下课前的5分钟,请学生讨论回答全部任务的五个问题,检查学习效果。

这样上课,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角色的转变:学生每人一台电脑,人手一个鼠标,个个成了负有任务的探索者,自主自控的学习者;教师真正地变成了学习的组织者(组织和制作网页课件),和指导者(提出任务,提供帮助,总结检查)。

在这样的课上,学生自己动手,把自己浸入了一个多媒体的全英语的语言环境,阅读各种英语说明文字,聆听纯正的英语录音,欣赏有英语解说的影片,接触的是全新的多源化的英语材料。单就澳大利亚课件为例,就有:长短文字34段,图片60张,录音材料9段,影片5段。

这样上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英语水平,自主选择内容,自定先后顺序,自控时间长短,实现个性化学习,作到人人有收获。教师也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分层次教学,达到了因材施教的目的。

由于是先布置任务,后让学生上网(校园网,教师网站),查看有关内容,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这其中已有研究性学习的因素在内,若更多地整合有关材料和网上资源,高中英语的研究性学习从此切入也未尝不可。

我已为现行高中英语教材制作了多个多媒体网络课件,计有:

高一英语:热带雨林,林肯

高二英语:海洋生物,马丁 路德 金,迪斯尼世界,因纽特人,急救

高三英语:拯救地球,澳大利亚,体操,珊瑚和大堡礁

访问下列网址,可以看到这些课件在互联网上的实貌:

http://desswlfan.at.china.com

2. “Step By Step”英语听力训练课程(网络课程)

中学生在六年的英语学习中,听力的发展参差不齐,这是个不争的事实。更何况科学研究早就指出,对于相同的刺激,不同的个体感受不同。 因此,在传统的教室里,甚至在语音教室里,由教师统一放录音,由教师统一核对答案的听力训练方法,无法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无法满足学生的个别需求。考虑到这些因素,我把“Step By Step”(《华东师范出版社》)听力训练搬到了计算机教室来进行。

准备工作:把录音带的声音信号转变成计算机的数字信号文件,把录音文稿制作成网页课件,作好声音链接。

实施过程:1. 教师控制所有学生机,进行常规全班统一听力测试。学生只能听到有关对话或独白,然后在听力入门的学生用书上作答。

2. 测试结束后,让学生上网,登陆“Step By Step”英语听力训练课程(见图4),打开相关课的网页,点击声音链接(play键),播放录音,即可对照文字材料重复听,核对答案,解决疑难,作到“精听”。若能跟读,还能提高“说”的能力。(见图5)

图4

在这样的听力课堂上,师生的角色改变了,由在普通教室,一台录音机,教师掌控,学生“坐等听”,变成学生每人一鸡(耳机),一猫(调制解调器,指网络),一鼠(鼠标),亲自动手,下载播放声音文件,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动手听”。

从教学角度讲,这样的听力课从技术上解决了大班级听力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难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听力测试的情况,自主选择重听的内容,自己决定重听的遍数,解决自己的问题,实现个性化自主学习。程度较低的学生可以不受干扰地,慢慢推进,细嚼慢咽,避免了囫囵吞枣。程度高能力强的学生在较快的完成任务后,可继续访问“补充听力材料”,进行额外的听力训练。我给每一课都加载了“补充听力材料”,供学有余力的学生个性化使用。

这样的听力课,各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照顾,各得其所,皆大欢喜。

由于声音文件太大,无法在拨号上网的互联网上运行,所以本课程只放到了我校的校园网上。 我校英语教师韩丽卫也参加了制作和试用。

图5

3.高考英语阅读训练教程(网络课程)

阅读理解是高考重点,是高三总复习和高中英语教学的重头戏。教师要组织学生阅读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英语文章;要组织学生精读范文,更要组织学生大量泛读;要提高学生阅读所必需的认定事实,概括中心,推理判断,领悟隐意等各项能力。这样一个大的系统工程若能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定能作得有效。出于这个考虑,我正在建设这样一个网上教程。登陆首页,可以看到教程的概貌。(见图6)

图6

例如,一个想提高领悟文章暗含意思能力的学生可访问我的网站,登陆本阅读教程,点击“领悟隐意 Hidden Meaning”,进入页面。 阅读说明,获得对本项训练的总体认识之后,选取文章进行阅读训练。(见图7)

图7

搜集在此的文章都是我在高三教学中积累的极具训练价值的经典篇目,读后做后面所列测试题。点击 Final Score 按钮,课件可以自动为你评分,并给出正确答案。然后,学生可以阅读我写的点评,彻底明了此篇阅读训练的精髓。(见图8)

图8

本教程也载入了我校的校园网,应用于课堂教学。

在计算机教室里,由老师操控,选用典型篇目,进行简短示范性讲解,然后将计算机交给学生,便可任由学生自行选择篇目,进行阅读训练。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点击进入“海外文摘 Overseas Digest”,阅读我从网上搜集的海外媒体上的程度合适的文章,开阔视野,提高能力。

到目前为止,我已上传阅读专项能力训练文章27篇,已为其中18篇写了点评。还上载了近年高考阅读篇目20篇,快速阅读短篇100篇。只要有时间,我将不断补充添加有价值的文章,以使本课程不断完善。

若与计算机专业教师配合,还可以做出成绩统计程序,记录每个学生的每次得分,记录每个学生的阅读量,作到对学生表现的全程监控。

我认为,本阅读网络教程具有与前面两个网络课程相同的优点,如,转变角色,实现自主个性化学习,实现分层次教学。它的突出优点是:高考英语阅读教程既是一个动态的,可随时增添修改内容的阅读训练题库,又是一个开放的学生可以自由进入,自主学习的阅读训练平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典型篇目,可随时添加到教程中。全国各地的学生只要有“猫”有“鼠”,便可随时登陆我的网站,实现个体化学习。各校只要连上互联网,便可在电脑教室实现课堂阅读训练,作到资源共享。

我认为,这样一个兼有教师教学题库和学生学习平台双重作用的网络课程,定能为阅读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

访问下列网址,便可看到本课程在网上的实貌:

http://go8.163.com/se24/reading/index_reading.htm

 思考二 htm课程才是学生的好帮手

htm课件的优越性显而易见。

它是体积小,便于网上使用的课件。使用者只要点击相关链接,即可进入有关页面浏览,实现网上收听收看,而不需下载整个课件。而ppt课件必须全部下载,无法在线浏览。

htm课件是个开放的动态的课件。网站管理员或斑竹可随时方便地进行添加删改,大到全面改版,小到更换一副画,修改一句话,增加一个标点,点击鼠标即可完成。 ppt课件一旦传到网上便无法修改。

htm课件有强大的交互功能,可实现诸如提供表单,搜索调查,论坛留言,测试评分等人机交流。而ppt课件很难实现这些功能。

这些优点再加上多媒体音像材料,更让传统纸质出版物望尘莫及。

本文提及的网络课程均用Frontpage制作。Frontpage是微软Office家族的一员,和Word, Powerpoint,Excel一样,易学易用,无须涉及诸如数据库,VB, JAVA等高深技术,每个老师都能学会,是适合我们普通教师使用的制作网页课件的利器。

正如刀叉是为西方人士吃面包西餐专用,而筷子是中国人吃米饭面条专用一样,ppt课件只能助教师一臂之力,而htm课件才是学生的钟爱。由全班学生看菜鸟老师一个人用鼠标戳戳点点,到学生个个用上“鸡,猫,鼠”,实际上是借助高科技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课堂角色的转换,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中心论。

本世纪教育革命的另一重要特征和目标即是打破教材中心论。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各种教材,“一纲(一个教学大纲)多本(多种课本)”的形势,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自主性是新世纪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它也应体现在教材的选用,研究,开发上,教师要有自主选择,自主研究,自主设计教材的意识和能力。我体会到,在开发研制htm网络课程的过程中,教师的自主性意识得到了加强,研制打造个性化教材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以往不可侵犯的教材中心论受到了冲击。其实这也是教师角色的另一转变,即由教材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学研究者。正如扬州大学师范学院教科所李亚东所说:“传统教学中,国家统一编写教材规范,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授。网络时代教师是课程开发和教学研究的主体,运用现代化手段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开拓多媒体教学空间;编制教学软件,促进课程向地方化、校本化、个性化、综合化方面发展,实现课程教学综合化和知识的融会贯通;主动投身课程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提高网络时代课程教学理论的研究水平。”

后 记

在刚刚结束的一个学期里,有十周的时间,我每周用两课时领高三文科班学生到学校的计算机教室上英语课,一课时用于听力训练,一课时用于观看多媒体网络课件或完成阅读训练任务。共计完成听力训练十课,观看多媒体网络课件五个,阅读专题训练两项。我们的计算机英语课还远没有结束,我们为学生准备的课程尚未学完,况且有关课程内容还在不断增添和完善。我想这样的计算机英语课是不能冠之以“做秀”之名的吧!

电脑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势不可挡,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的影响不可估量。现在有人在讨论中学生上网是利大还是弊大;有人视网络为虎狼,认为内容不健康,限制甚至禁止学生上网。而实际上学生上网确有许多问题,主要的原因是适合他们的内容太少,旁门左道的东西太多。但天上不会掉好东西(其实那些旁门左道的东西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制作精彩纷呈的网上内容,占领网上阵地,纯洁网络空间,为青少年建设广阔的网络绿地,难道不是我们一线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吗?!让我们少些感叹,少些议论,多些思考,多些尝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