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农村高中英语教师的困惑与反思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6-5-7编辑:互联网

新课改已在全国进行地轰轰烈烈,宝鸡市的高中英语新课改也进行了一年有余,有些城市学校更是进行地如火如荼。我县作为一个偏僻的山区,新课改已姗姗来迟。在进行了近一年的新课改的此时,我发现新课改确实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教师之间的讨论多了,比以往更加好学了;师生之间接触多了,关系更加密切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更加和谐了……,但英语新课改也给我们农村高中

英语教师带来了许多困惑。

困惑一:新教材知识之间缺少系统性,教师在教学中难以把握

Learning English是中加合编,河北教育出版社与DC

加拿大国际交流中心合作编写。依据教育部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改编的初中英语教材,它吸收了国际上新的外语教学理念和实践经验。但过于强调交际和会话,把重点放在交际即听和说上,轻了语法,从而使知识之间缺少系统性。作为起始版教材,学生对知识第一感知,是最犹新的。如果某些情况下不强调大的语法和语音错误,恐怕在以后的英语学习中就难以改正过来。甚至弄不好就会使之以后永远失去学习英语兴趣。尤其对连自已县区从未出过的山区孩子(甚至大多数学生连坐火车是啥感觉都不知道),严重缺乏学英语环

境,只靠课本,光靠听和说,这就好比纸上谈兵,这如何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学得牢固呢?因此,我

们认为,这套教材某些章节只适合大城市和比较发达地区,而不适应于小城镇与广大农村。

困惑二:新教材的操作难度大,加大了教师的备课与授课的难度

Leaning English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具体的话题展开,但毕竟课文里的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内容较少,教师在备课时需要自已精心编排方能授课,而且教师手头又没有现成的资料或教学辅导材料可以利用。至于偏远的贫困地区,电脑与网络资源更是空中楼阁,无法利用。学生只能靠现有的资料以及教师的讲去理解,教师上课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知识不象以往那样成体系,许多教师时还不能完全适应。更何况,我们现在每个班学生都在六、七十人,每周课时都近二十节,除了上课,要备课,批发作业,并且还要应付上面各种名目繁多的检查、听课、集体讨论、评课等等,这些都使教师不能在有效的时间完成好自己的工作,就抽晚上加班加点,周末将工作带回家做,大大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困惑三:新教材的词汇量过大,也影响了教师的授课质量,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Learning English每一阶段的词汇量超过了一千,有的

一课生词达30多个,而目前人教版教材在初中毕业时,英语大纲规定的词汇量也不过八百多个。仅仅记忆单词方面,就已成为初一学生学英语的一大障碍,使他们对英语学习本色有畏惧情绪。记忆单词本身就是一件难事,再加上现在学校为了升学率而给学生加班加点,还有其他学科的学习,学生也不可能只记单词。这样教师也不得不逼着学生记,势必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乃至产生厌恶,到最后使学生彻底放弃学英语,这无形之中对教师的教学增加了新的压力,更影响了授课质量。

困惑四:评价体系陈旧落后,使教师在新课改中不敢放开手脚,始终难以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

新课程标准对评价的内涵进行了极大的补充,评价并不是考试,考试只是评价的手段之一。但事实上,几乎所有学校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的评价,都以其所学班级的考试成绩作为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标准,把这也作为教师评优树模最重要的衡量标准,更有甚者,有些上级部门以学生最后一次期末成绩,对老师进行末位淘汰。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敢完全放开手脚,按照新课改提出的要求,课堂要组织英语游戏、唱英语歌曲等生动活泼的课堂,就更不用说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了。事实上,大多数学校的管理极为严格,根本不允许教师擅自搞课外活动,而只要求想尽一切办法去提高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这样一来,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水平,也就难上加难了。因此,不少教师感叹:课改到底改在何处?除了给教师加大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外,与以往相比,换汤不换药。话虽不太合实际,但也道出不少教师的心声。

困惑五: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不够,教师缺乏对新课改的热情

现在大家都知道globalization(全球化),任何东西都要与国际接轨。外语教学更是这样,过去我国实行的科举、应试教育,方法是简单的,甚至是落后的,如果要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心灵智慧的方法,就必须实行课程改革,而且势在必行。那么要课改,也势必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甚至可能会面临失败。因此新课程改革,毕竟是一种新生事物,我们教育部门应该从领导到普通教师,都应该去学习,去适应。但事实却与此相反,许多领导都不愿在教育改革中出风头,不敢“轻举妄动”,如果失败谁负这个责任。他们本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只要不影响教学成绩就行。这样,作为普通教师,如果没有领导的大力支持,谁还敢放开手脚去干,这确实束缚了教师新课改的热情。

以上这些观点,只不过是我们在课改中一些感想和忧虑,也许某些观点有点偏激,但确实道出了不少教师的心声。我们认为,新课改必须进行下去,但要完全实施,还得多站在贫穷、落后、偏远的地区角度看问题,更要站在本土上来谈课改。我们的国情和英国、美国等英语语言国家不一样,我们有我们中国的把英语作为外语来教学的实际。国情和学情的不同直接影响我们要教和学的内容不同,教法、学法和学习策略也不一样。就像北京师范大学易代钊教授所说:“在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探索之问,不能忽视研究,应用西方语言理论专家和教学法专家的研究成果,要‘洋为中用’,但是不能‘食洋不化”,。

(小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