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版高一英语新教材教学心得

发布时间:2016-10-8编辑:互联网

自使用新教材以来,我们感触颇多,有喜有忧。由于本届学生在初中使用的并不是这一系列的牛津教材,因此教材体系的不衔接,给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面临了很多挑战。

首先: 词汇方面

一、 牛津版教材里词汇相当丰富,因此给学生在学习时带来了很大困难。有些生词他们学过了,有些他们没有学过 ;同时教材中经常会出现很多词汇表上没有列出的单词。

二、 课本中出现的某些词或词组在教参上的讲解应该说相当全面但是有一些高于学生的理解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做法:1. 在预习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先找出不认识的单词。

2 .我们根据词的使用频率把生词分成两种:识记和运用 。不同的单词给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情境中教学,让学生学会去猜测单词的意思。

3 . 教学生记忆单词的方法,了解构词法,提高记单词的效率。

4 . 在讲解的过程中,我避免面面俱到而忽略了突出基础和重点。注重词的基本含义和惯用法,通过词组、句型、句子来理解、记忆和运用句子。

5 .经常、反复默写。一个单元的跨度时间长,给我们教师和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把相应的单词、词组和课文中出现的好的句子掌握。

一个阶段下来,我很高兴地看到学生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学习到了很多词汇,并能够运用到句子里去。

其次: 教学内容和板块设计方面

这套教材内容相当丰富,并且在不同的板块之中贯穿始终。由于教学容量大,我们觉得有时很难按时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我们觉得有些板块对学生的帮助相当大。比如 word power 部分帮助学生了解词汇的运用并扩充了相当多的词汇;Grammar 部分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枯燥的语法;task和project部分让学生掌握运用英语的技巧并进行实际操练。因此在把握教材上,给我们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把握好内容的起点和设计好课堂容量,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注重师生在课堂中的互动。

做法:1 集体备课,认真研究教材内容,并根据学生实际制定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设计相应的教案、学案和练习。并适时地运用多媒体。

2 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可能地多参与活动。如在课前布置相关内容,让学生进行预习,在课堂上安排一定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就某个话题进行讨论;课后让学生进行一定的复习与巩固并完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如同步听力、同步阅读等

3 在一单元结束后,进行一单元的测试,从词、词组、句型等方面和在听说读写方面系统地让学生复习。

在这个阶段教学下来,虽然我们觉得备课量比以前大,课堂容量也没以前多, 但是相对地学生的活动比以前多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也有一定的积极性。

最后:在学生的学习习惯方面

高中英语教学中做好学法指导十分重要,要指导学生预习、听课、记笔记、完成作业、及时复习总结的方法。高中学习和初中学习有大的差距。大部分初中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较差,自学能力较弱,教师说什么才做什么;进入高中后,有些学生还是在用初中时的学习方式,缺乏主动性,因而我们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并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做法:

1. 培养朗读和交际的习惯。高一新生来自不同学校,由于客观条件限制,他们的语音、语调有待提高。每天的早读课以及课堂上都要坚持进行朗读训练。把大声朗读和默读有机地结合起来。从熟读向交际过渡,形成良好的读与说的习惯,为说好英语奠定基础。

2. 培养良好的上课习惯,学会听课和记笔记。上课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很多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只是很被动地坐在那听,不积极思考。既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对于重要的知识点也不会及时记录,或者不经选择地把课上老师提到的所有知识点都记录下来,导致上课效率不高。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有选择地记笔记。并要求学生在课后整理笔记,再次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3. 培养良好的复习习惯。上课的效果是否能得到巩固,关键就是课后能否及时去复习。每天得花一定的时间把当天所讲内容结合笔记进行复习,并做一定相关的习题来巩固。在一定的周期要进行整体复习,比如一个星期,两个星期等等。帮助学生进行阶段练习与巩固,并进行归纳、总结,找出不足。让学生把自己平时容易错的单词、题目摘抄下来,经常去看,以免再犯

4. 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和工整书写的习惯。以往在批阅学生的书面表达时,常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字迹潦草,书写不规范,批阅起来很费劲。所以一开始我们觉得强调规范的书写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在平时的作业中要求学生独立、按时完成。

经过一段时间下来,我们觉得大部分学生已经慢慢地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在学习上有了一定进步。

总之,抓好高一英语起始教学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觉得在体现新教材教学理念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我们相信只要让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对他们严格要求,持之以恒,以不变应万变,我们就一定能面对新教材给我们的挑战。